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___和___

两大类。

2. 填充图2-1,阐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3.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礁 B. 大熊猫 C. 钟乳石 D. 汽车

4.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雏鸡破壳而出 B.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 含羞草经碰触后,叶片合拢

5. 将下列现象与其所应的相应生物基本特征用线段连起来。

狗吸入空气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经碰触后,叶片合拢能生长

植物开花结果能呼吸

蘑菇由小长大能繁殖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动物要从别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2)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3)只有动物才进行呼吸。()

(4)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5)生物体受到刺激后都能够作出反应。()

7. 生物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这是因为生物体能()。

A.生长 B. 对外界环境有反应 C. 繁殖 D. 适应环境

8. 机器人是科学家制造出来的,能完成类似于人类的一些活动。下列活动中,机器人不能

完成的是()。

A.生长发育 B. 看家护院 C. 运动 D. 发出声音

9. 枯枝败叶属于()。

A.生物 B. 非生物 C. 植物 D. 动物

10. 下列有关放大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一只手拿着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

B. 可同时移动观察者的头部和放大镜

C. 放大镜前方的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可前后移动

D. 放大镜只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的生物

11.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

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能生长 B. 能繁殖

C. 体小且绿色

D. 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12. 我们知道树是植物,而当它被做成课桌椅后,就是非生物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

很多这样的事例,你还能举出一些来吗?

13. “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某同学家里有一个碰就会哈哈大笑的

洋娃娃。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她的洋娃娃是生物。请判断她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人教必修1生物期末 非选择题专项测试题 非选择题专项

人教必修1生物期末非选择题专项测试题非选择题专项 一、多选题 1.{肉毒杆菌是一种对人体有致命影响的病原体,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人们食入并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的功能将遭到破坏。该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下图为肉毒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示结构可知,肉毒毒素的单体是氨基酸 B.该局部结构由5种单体组成,含4个肽键 C.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组成肉毒毒素的元素一定只有C、H、O、N 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中都有NaOH溶液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牛肉富含蛋白质,所以可用牛肉的浆液鉴定蛋白质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构成了一个种群 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C.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构成了一个群落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将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5.{下列关于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都具有甜味 B.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组成成分 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要尽量多摄入一些 D.用甜菜提取液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可以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6.{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如图所示,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练习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有严整的(细胞);②能进行;③能; ④能后代;⑤有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有应激性;⑦能适应,影响环境。 2、蜗牛的结构:蜗牛有、、、、足等结构。蜗牛的足会分泌银白色的,爬行时会留下痕迹。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 3、蜗牛的感觉:具有、、、味觉四种感觉,但无听觉。 二、我理解了 4、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A.贴着观察物体B.靠近观察物体C.远离观察物体D.随便怎样都可以 5、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不能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6、变黄的杨树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7、向日葵能向光生长,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B.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C.生物体能由小长大D.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8、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由于什么器官能分泌黏液-------------------------() A.壳B.眼C.触角D.足 9、“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10、要知道水池中的小物体是不是生物,下列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形状是否规则B.颜色是否为绿色 C.是否有特殊的气味D.能否运动、生长或繁殖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后练习答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后练习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6 1、(1)×(2)√(3)√ 2、A 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4、答:实验研究法:对人与黑猩猩、猕猴、酵母菌、小麦等生物的细胞中所含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对比,发现构成该物质的氨基酸数目及种类,在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为零,而在人与其他几种生物之间有差别,其中与小麦的差别较大。由此得出结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而上述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最远的是小麦。 5、答: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对猿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猿类成为珍稀濒危的物种,因此,人类应该理智地运用自己改造生物圈的能力,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现代类人猿保护区,使类人猿能够在生物圈中生存发展下去 第二节人的生殖P12 1、A ; 2、B ; 3、C ; 4、D。 5、答: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孕妇怀孕期间增加的14kg体重中,孕妇自身贮藏的营养物质只增加2.5kg,胎儿为4 kg,而胎盘、羊水、子宫、乳腺及增多的血液等都是为胎儿提供的物质支持。因此说母亲在怀孕期间为更好地为胎儿提供生长发育的物质,身体和生命活动的负担都增加了许多。从表中数据还可以了解到,胎儿生长发育所需求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母体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说明我们还是胎儿时就与生物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节青春期P17 1、答:略。 2、答: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还包括性心理健康,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一些男孩有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现象,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一些女孩子有痛经的现象。以及正确对待性自慰等问题。 3、答:作为一名男生,应该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当关心她们,热心帮助她们。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的营养物质P24 1、(1)B;A;E; (2)答:由于食物D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极少,并且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如果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人体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夜盲症、坏血病、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等病症。 2、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也可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无机盐———人体如果缺少这类物质,就可能会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糖类———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维生素——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却是人体必需从食物摄取的有机物

初中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③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什么是生物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 科学知识: 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2: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科学探究: 1: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点2: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说理由(学生从生命,会运动,会吃东西等方面)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1)提出问题。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或者视频) (2)观察记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 (3)表达交流。学生汇报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4)得出结论。从动物的生成、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比较。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1)引导:大家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交流:小组内交流实验情况,展示实验记录 (3)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相同点 (1)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提问:猫是动物,蒲公英是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2)分析比较 根据旁边的提示:“它们是否都能生长?”“是否都能繁殖?”“是否都需要水”“是否都需要营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 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能生长,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总结: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头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机器人是生物吗?(出示机器人图片) 2、寻找校园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 非选择题专项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非选择题专项及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有①⑤⑥ B.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 C.若②合成的是丙酮酸脱氢酶,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 D.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将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3.{如图是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是构成DNA的单体 B.若m为胸腺嘧啶,则b组成的大分子在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质 C.若m为尿嘧啶,则RNA中不含有化合物b D.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4.{下列与蛋白质多样性有关是() A.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 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C.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 5.{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只有细胞这一层次 B.一棵白杨树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C.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6.{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D.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7.{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可能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食用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 D.用驴皮熬成的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D.烟草花叶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9.{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 10.{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B.无机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C.有的可与糖类结合形成脂肪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11.{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无水的生成,但有水的分解 C.一般情况下,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酶的活性越高 D.乳酸杆菌无氧呼吸能产生ATP和[H],也有[H]的消耗过程 12.{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

初一上册生物同步章节练习

初一上册生物同步章节练习 初一上册生物同步章节练习 1 第1 章第1 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步练习1.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的全部动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2.不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植物和动物C.细菌和真菌D.炭疽杆菌3.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A.50 多万种B.100 多万种C.200 多万种D.500 多万种4.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A.草履虫B. 衣藻C.酵母菌D.鲫鱼5.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A.人扬子鳄B.白鳍豚C.金丝猴D.大熊猫6.物种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遗传多样性B.变异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气候多样性7.金鱼品种的不同是由于()的不同而形成的。A.环境B.细胞质C.遗传物质D.气候8.生态系统是指()A.生物B.环境C.生物与环境D.土壤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1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11.生物多样性包括()A.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12.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人和动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是()A.出汗B.呼出气体C.排尿D.排便14.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能发育成蝌蚪,蝌蚪能生长成青蛙,长大了的青蛙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青蛙的哪一生命现象()A.排出体内废物B.繁殖C.生长D.生长和繁殖15.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_______。16.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生物学同步练习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牛吃草 B.蝌蚪长成青蛙 C.北风吹,雁南飞 D.铁生锈 2.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进行呼吸 D.生物的发育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飞机 C.草履虫 D.鱼 4.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6.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衣藻B.酵母菌C.狂犬病病毒 D.大肠杆菌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自由运动 B.都能繁殖 C.都具有反射话动 D.都生活在水中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9.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0.获2000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成就是 ( )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转基因技术 D.克隆技术 二、非选择题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_______________,一类_____________。生物是指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BCA 6-10 CBCBB 二、非选择题 1.生物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特征有3个,即所有生物均有增殖活性,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严格细胞结构依赖,其中,最基本指标是增殖特征。不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就是非生物·如矿物会进行晶体生长。 增殖是指生物可以在其基因组基因指导下,获得个体数量的增加,如细胞分裂、病毒增殖、动植物的个体繁殖等。 无论细胞生物或非细胞生物,构成的化学元素丰度与地球的化学元素丰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且生物的组成元素中最多只出现25种化学元素(图1—1)。如人的常量元素有11种——c、H、O、N、P、S、Ca、K、Na、Mg、cl,其他14种为微量元素——Fe、cu、zn、Mn、co、Mo、se、Cr、Ni、si、Sn、v、F、I。不同物种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均表现为细胞结构依赖。原核细胞生物一般情况下每个细胞就是1个个体,真核细胞生物有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之别,多细胞生物如植物(单细胞藻类 例外)、动物(原生动物是单细胞,例外)。非细胞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粒等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需要依赖特定的细胞才能表现主要的生命活动——增殖活动。 二、什么是细胞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什么是细胞,一是结构表现,二是功能表现。 典型的细胞结构特征包括:①细胞质膜或细胞膜;②核糖体;③细胞基因组。在多细胞生物中有些高度分化的细胞,可能没有核糖体,甚至没有自己的基因组,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仅有细胞质,没有细胞器,也没有染色质。 在功能表现方面,多细胞生物机体内,除了高度分化的细胞,所有其他细胞均有以下功能:①自主的基因表达;②细胞分裂。在多细胞生物的特定组织中,活细胞表达的基围可以区分为管家基因和组织特异性基因,而细胞基因组中的大多数其他基因均处于闭锁状态。一般不进行基因表达。

《生物与非生物》练习

《生物与非生物》练习 一、选择题 1.人们用铅笔触动蜗牛,蜗牛的身体会缩回壳里,触动桌子,桌子却没有反应。这表明() A.蜗牛对刺激有反应,所以是生物 B.桌子对刺激没有反应,所以是非生物 C.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D.以上说法都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这是对环境的反应 B.母猪生小猪是生物的繁殖,生产汽车不是繁殖 C.水稻的生长和铁球受热膨胀都属于生长 D.生物都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体的是() A.大熊猫 B.机器人 C.电脑 D.月亮 4.生物与非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繁殖 B.生长 C.运动 D.应激性 5.下列哪一项不是生命现象() A.植物种子发芽 B.细菌由一个变两个 C.蝌蚪长出后肢 D.小刀生锈 6.蜗牛爬行的地方有一条湿的痕迹,这是因为腹足上有分泌黏液的腺

体,腹足分泌黏液的作用是() A.减少摩擦,有利于爬行 B.防止从植物茎、叶上脱落 C.保持身体湿润,有利于呼吸 D.有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 7.小芸同学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小芸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是()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呼吸 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 D.体小且绿色 8.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历了35亿年的历程,生物在地球只所以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9.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 10.小豆豆在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时,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

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1.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动物 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不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植物和动物 C.细菌和真菌 D.炭疽杆菌 3.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A.50多万种 B.100多万种 C.200多万种 D.500多万种 4.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A.草履虫 B.衣藻 C.酵母菌 D.鲫鱼 5.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 A.人扬子鳄 B.白鳍豚 C.金丝猴 D.大熊猫 6.物种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遗传多样性 B.变异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气候多样性 7.金鱼品种的不同是由于()的不同而形成的。A.环境 B.细胞质 C.遗传物质 D.气候 8.生态系统是指() A.生物 B.环境 C.生物与环境 D.土壤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 11.生物多样性包括()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2.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人和动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 A.出汗 B.呼出气体 C.排尿 D.排便 14.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能发育成蝌蚪,蝌蚪能生长成青蛙,长大了的青蛙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青蛙的哪一生命现象() A.排出体内废物 B.繁殖 C.生长 D.生长和繁殖 15.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16.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态系统。 17.生物的特征表现为应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生物能进行_________,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_______,呼出_________。 1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原 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 D.树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 20.生物家族中包含() ①植物②动物③细菌④真菌⑤病毒⑥太阳 A.①②③B.③④C.⑥⑤⑥D.①②③④⑤

精选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 1 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学校 :斗鸡中学命题人 :王利刚翟莉莉 一、选择题(共 40 个小题,每题 1.5 分,合计 60 分) 1. 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A .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含有 C、H、O、N 四种元素 2. C.都共同存在与动植物细胞中D.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人体细胞中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A.24 4 B.44 4 C.258 D.288 3. 63 103 45 17 2 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 C H O N S A.16 个B.62 个C.17 个D.63 个 4.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 4 条多肽链,共由 574 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 .574、574、574 C.574、4、4 B. 570、570、 570 D.570、4、4 5.生物体中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所共有的元素是( ) A.C、H、O、N、P、S B. C、H、O、N、 C. C、H、O D. C、H、O、N 6.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应额外补充的必需氨基酸是( A .精氨酸B.赖氨酸C.苯丙氨酸D.谷氨酸 ) 7.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及其对应单体的配对中正确有 () A .淀粉→麦芽糖B.肝糖原→丙酮酸 C.蛋白质→氨基酸D.DNA →核糖核苷酸 8.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COOH B. H H— C— CH 2— CH2— COOH H —C— CH2—COOH NH 2 NH 2 C. COOH D. H HOOC —C— CH 2 H2N —C— CH 2OH —COOH H H 9. 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麦芽糖是植物体中的二糖 B.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 C.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功 能D.细胞中的结合水是良好溶剂 10.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A . I、 Fe、Mg B.Cu、Mg、 I C.I、Mg 、 Fe D.Fe、 Mg 、 I ) 11.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磷脂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液泡膜的主要成分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植物细胞中没有 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12.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下生物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观察与思考 1.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没有语言文字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资料分析 1.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图中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练习; 1.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2.1 000万~2 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其他生物的原因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改

七年级科学生物与非生物测试题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笔记: 1、放大镜的构造和使用功能 (1)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使用功能:调节物—镜—眼之间距离,可获得放大的、正立的物体虚像 2、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①体外有螺旋状的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两对,前短后长,是感觉器官,具触觉、嗅觉、味觉、视觉 ②头部眼:着生于触觉的顶部 口:主食主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腹足。扁平、肌肉发达,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2)蜗牛的生理特征: ①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②蜗牛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但没有听觉 (3)蜗牛的生活习性: 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耐饥饿能力强,栖息于阴暗潮湿环境中,夜间活动。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3 4、动物和植物 (1)动物和植物的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养料 植物: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制造养料 (2)区分植物和动物 例题: 1、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往往要借助工具。以下工具能使我们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是(A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反光镜 2、春蕾学校的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甲、乙、丙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对捕捉地点有分歧而单独行动,甲向背阴潮湿的田垅边走去,乙向阳干燥的高地上行走,丙走进了水草丛声的浅水中捕捉。经过近一小时的捕捉后,回学校将蜗牛交

给指导老师,老师发现某位同学捉到的蜗牛特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A ) A、甲 B、乙 C、丙D无法确定 (2)据你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时间是( C )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 (3)据你掌握的知识,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确定的依据是( A ) A、蜗牛夜间活动,栖于阴暗潮湿处 B、蜗牛白天活动,栖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于向阳干燥处 D、蜗牛夜间活动,栖于近水处或水中 3、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因为什么器官能分泌黏液( D ) A、壳 B、眼 C、触角 D、足 4、通过观察实验,你能说说蜗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吗?受到外界的刺激,这说明了蜗牛的壳有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反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5、蜗牛有2对触角,它的眼睛在长触觉。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害虫。 6、我们周围的物体,可分为(B ) A、动物和植物 B、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C、生命和非生命 D、人类和生物 7、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A ) A、是否有生命 B、是否能运动 C、是否是绿色的 D、是否能发生变化 8、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的( B ) A、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动物不能 C、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 D、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9、下列都属于动物的是(C ) A、蚕蝙蝠蛇地钱 B、鲤鱼鲸君子兰青蛙 C、娃鱼草履虫螳螂蜻蜓 D、桃苹果红松侧柏 10、下列不属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的是( B ) A、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B、生物能运动,非生物不能运动 C、生物能生长发育,非生物不能生长 D、生物能繁殖,非生物不能繁殖 11、下列有关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运动是生命现象之一,因而能运动的物体是生物 B、凡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都是呼吸过程 C、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这是遗传现象之一 D、向日葵的花盘能跟着太阳转动,这是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12、下列具有生命现象的是(D ) A、彩云 B、制成标本的青蛙 C、恐龙化石 D、仙人掌 13、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反映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D ) A、变异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遗传性 14、生物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导致物种绝灭,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C ) A、生长特征 B、遗传特征 C、繁殖特征 D、适应特征 15、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B ) A、植物的光合作用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生物随堂训练(三)

生物随堂训练(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 1、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准确的是 (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D.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4、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的温度下,测得不同光照强度下的 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右下图。据图分析准确的是 A.A点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番茄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应大于B点 C.C点时真正的光合速率约为15mg CO2/ 100 cm2叶·小时 D.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温度和CO2浓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试题:2.1 生物与非生物科学试卷C卷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试题:2.1 生物与非生物科学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属于非生物的是() A.蜗牛B.扬子鳄C.桂花树D.木材 2 . 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体小且绿B.能呼吸 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D.能生长和繁殖 3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下列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D.能使人体患病 4 . 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人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5 . 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些同学对生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都能进行呼吸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生长D.都能繁殖后代 6 . 生物一般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生物特征() A.新陈代谢B.生殖C.遗传变异D.进化 7 . 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A.触觉B.视觉C.听觉D.嗅觉 8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词描写了鸟儿受到惊吓而飞起,说明生物能够() A.进行生长和繁殖B.发生遗传和变异 C.对刺激作出反应D.排出体内的废物 9 .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应激性的是() A.小明看到有垃圾马上清理 B.小鱼在雷雨前浮出水面呼吸 C.小石子被人踢了一脚飞入水中 D.小鸟看到有人走近飞走 10 . 下列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①能否生长 ②能否呼吸 ③是否需要营养

高二生物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随堂练习

高二生物必修三随堂练习: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 性免疫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 一、选择题 1.狗常用沾有唾液的舌头去舔伤口,结果对伤口愈合有利,原因是唾液内含有 (A)淀粉酶(B)抗体(C)溶菌酶(D)溶酶体 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3.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4.当人体患了病毒性感冒,说明感冒病毒已突破了人体的几道防线 (A)一道(B)两道(C)三道(D)四道 5.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结构是 (A)吞噬细胞(B)杀菌物质(C)皮肤、黏膜 (D)抗体 6.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7.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8.当皮肤破损后容易发生感染,其原因是 (A)大量出血(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损失(D)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9.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MHC是细胞膜上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B)人体白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MHC (C)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记与人体MHC不同(D)世界上每一个人细胞膜上的MHC均不相 同 10.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11.关于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B)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进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B细胞 (C)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不经过转移直接在骨髓中发育成T细胞 (D)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T细胞和B细胞只有少部分死亡 12.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B)吞噬体(C)抗体(D)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