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业利弊谈

钢铁业利弊谈

钢铁业利弊谈
钢铁业利弊谈

2005年钢铁业利弊谈

2005年,国民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持续高需求,为钢铁高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高增长产业群的出现为钢铁高增长提供了强大推动力;经济全球化,投资多元化,国内外两个市场融为一体,资源优势互补,为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从有利方面看,2005年支持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改善。2005年,在高油价滞后影响、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将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 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比2004年降低0.3-0.7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率将降低1.5-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 GDP增长率将为3.5%左右;日本预计GDP增长率在2.8%左右;2004年欧元区GDP增长率将在2.5%左右;随着主要工业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东亚经济增长预计2005年也将放缓,根据亚洲银行的预测,2005年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将达到6.5%左右。总体而言,2005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期,对钢铁产品需求将有所扩大。国际钢协预测,2005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9.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4%-5%,粗钢产量增加到10.7亿吨,同比增长7%。从供求关系看,2005年全球钢材市场资源供给基本平衡,不可能出现钢铁产量大量过剩的局面,中国钢铁出口将有望保持目前强劲增长的势头。

2、国内经济环境依然乐观。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较2004年略有下降,但预计GDP增速不会低于8.5%。而2005年我国城镇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拉动对钢铁的需求。从长期发展趋势看,目前中国已进人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是城市化的高潮。中国由于过去一直采取工业化超前战略,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极不同步,所以在未来十年,城市化建设所需的钢材必然要进一步增加。我国重型机械加工制造业、汽车厂、发电设备制

造厂、造船厂、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海港码头、公路及其他重点工程,如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都在加快建设,房地产开发中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还要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说明钢材消费的正常增长不会改变。同时,我国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的目标迈进,一些大量消费钢材的资金密集型产品,包括汽车、造船、电力设备、重型机械、精密机械等行业都会加大出口量,这将进一步增加国内的钢材需求量。

3、钢铁原料供应有望缓和。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钢铁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对铁矿石需求扩大和一些矿石供应商与流通商的投机性在市场的炒买炒卖使世界铁矿石供应出现偏紧,价格上涨,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2004年一季度。之后,随着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投资规模的扩大,铁矿石价格开始走软,二季度稳定在70美元/吨以上,三季度跌回55美元/吨左右,2004年1-9月我国进口矿石的平均到岸价为63.5美元/吨。按国内产量加进口量计算,2004年预计国内铁矿石消费量将达4.6亿吨,国内铁矿石产量2004年预计将达到2.7亿吨左右,占消费量的59%,而进口铁矿有望接近2亿吨,达到消费总量的41%。我们认为,虽然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强势,但随着原料供给形势的改善和需求增速的下降,再次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显然,对于深受原料持续涨价之苦的中国钢铁业来说,这是值得期望的利好因素。

4、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球的钢产量将超过10亿吨,北美、欧洲、韩国、日本等主要的产钢国家和地区产量都有所增加,但除中国有新增产能外,全球钢铁企业都是依靠对现有设备的挖潜而增产的,也就是说,全球钢铁生产能力2004年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2005年进一步增产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由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异,2005年国产钢材出口量有望进一步增长,目前北美钢材市场是高需求、增长快、价格最高,欧盟市场也是处在高价位地区,而亚洲钢材市场的价格要低一些,中国国内市场的钢材价格比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低400-500元/吨,幅度在30%左右,这是近10年来最大的价差,因此钢材的进口量减少,而出口量增加,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首次进口钢材负增长的状况,预计2005年这种情况仍将继续。随着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大部分在建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我国将出现一批新的年产量在1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和一批新现

代化的钢材生产线,这将大大加强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大制约因素依然不可忽视

在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的同时,2005年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煤炭、电力和运输偏紧。尽管中国煤:电油运的供给有了快,速增加,但还是无法满足更快的需求增长,煤电油运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2004年前10个月,中国全国原煤产量达12.85亿吨,同比增长16%;全社会煤炭库存1.14亿吨,比年初增加463万吨,增长4.2%。但目前国有大矿能力已经接近饱和。在电力方面,2004年前10个月,全国发电量达1.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但全国依然有24个省级电网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在运输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为16.13亿吨,同比增加1.33亿吨,增长9%,其中煤炭运量7.4亿吨,同比增加8765万吨,增长12.7%。日均装车突破10万车,但对货运需求的满足率仍只有1/3。2005年,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煤电油运的供应将持续偏紧,钢铁行业的发展将受到国内资源的约束。

2、钢铁供给能力快速增长。过去三年国内钢材价格强劲反弹,2002年1月以来长材和扁材的平均价格涨幅达到67%和53%,国际扁材价格增长近1倍,热轧钢和冷轧钢价格分别从2004年初的300美元/公吨和350美元/公吨上涨至640美元/公吨和705美元/公吨。而且,2002、200

3、2004年投资建设的钢铁项目将会在200

4、200

5、2006年陆续得到释放,钢铁产品的供给能力快速增长。钢铁产品供给能力增速快于需求增速,加上钢材库存量的增加,钢材价格的重心将下移,从而影响到钢铁企业利润的增长。

3、人民币汇率因素。如果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话,将有可能增加钢材进口量。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结构性问题,进口钢材以板材为主。目前国际钢材价格高于国内钢材价格,使得进口减少。目前,国内热轧板卷价格为490美元/吨,欧洲出口价格为593美元/吨,差价为103美元/吨,如果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5%的话,则差价缩小到80美元/吨,有可能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不利于

国内钢材的供需平衡。

展望2005年,总的趋势是,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钢材生产与消费将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钢材价格将高位平稳运行,上涨与下跌的幅度都比较有限。预计钢产量将突破3亿吨大关,比2004年增长14%左右。由于焦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以及电力、运输费用的上涨,行业的生产成本也将维持高位, 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润将在1000-1100亿元,利润增速将明显放慢。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8修订)

附件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钢铁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2005年国家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修订,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政策》。 第一章政策目标 到2025年,钢铁产品与服务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钢铁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转型升级。产品服务、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 第一条〔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实现升级。大中型钢铁企业品种质量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拥有一批国际化钢铁制造标准;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与国际接轨,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材料服务商转变。 钢铁产能基本合理。到2017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鼓励推广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及装备应用。到2025年,我国钢铁企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30%,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基本建立。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000吨/人·年,先进企业超过1500吨/人·年。 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转型和搬迁改造,实现国内有效钢铁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到2025年,形成可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和研发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先期介入、后续服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钢铁类条款解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钢铁类条款解读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 201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第9号令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简称《目录(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目录(2011年本)》实施以来,得到了有关行业协会、生产企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等有关单位的高度关注。从近半年的实施情况看,《目录(2011年本)》对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部分钢铁类条款的认识上还存在分歧,为促进《目录(2011年本)》的贯彻执行,现就部分钢铁类条款解读如下: 一、目录概况 《目录(2011年本)》中钢铁产业类条款共计84条,其中鼓励类17条,限制类20条,淘汰类中落后生产工艺装备44条,落后产品3条。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简称《目录(2005年本)》)相比,减少了8条鼓励类条款,增加了7条限制类条款,淘汰类条款中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增加了14条,落后产品减少了1条。 二、修订的原则 《目录(2011年本)》钢铁类条款是在总结《目录(2005年本)》实施情况,结合钢铁产业发展状况,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的主要原则如下: 一是严控产能增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对钢铁产业前沿和关键工艺技术的研发、消化、推广和储备,以及重点品种的研发和应用,删去已经取得突破的工艺技术条款。同时,按照国家控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的要求,大方坯连铸、热连轧、冷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等与增加产能直接相关的工艺技术不再列为鼓励类条款。 二是注重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大了钢铁产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类新增了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等多功能干法脱除、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冶金废液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装备,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条目。 三是提高准入标准,加大淘汰落后力度。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等列为约束类指标。因此,《目录(2011年本)》在提高高炉、轧机准入标准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力度,提高了淘汰落后装备的标准。 四是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目录(2011年本)》既考虑到钢铁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也密切关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鼓励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钢铁材料的研发工作。 三、需要说明的内容 (一)关于非高炉炼铁技术(鼓励类) 非高炉炼铁技术包括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等,是国际上较为前沿的炼铁技术,由于不使用焦炭炼铁,省去了焦化工序,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该项技术仍存在技术瓶颈,有开展跟踪和研发攻关的必要性,因此在《目录(2011年本)》的鼓励类中予以保留。但该技术对原燃料的要求苛刻,工艺流程电耗较高,不宜大面积推广使用。具备资源和能源条件的地区和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可视情况开展相关的研发攻关工作。 (二)关于海洋工程用钢(鼓励类)

钢铁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转型时刻| 钢铁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对本来就处于转型升级时刻的钢铁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我们看到,面对危机,所有钢铁企业都在奋力一搏。他们有的试水“走出去”战略,力争在国际市场打拼出一番天地;有的从公司管理运营入手,打造集约化、现代化企业;有的坚持降本增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有的展开人员优化,积极提升员工战斗力。面对危机,苏钢集团创新思维,主动应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危机中求生存,在困难中寻发展。 日前,山西省发布钢铁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年-2017年),坚持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品种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推动兼并重组、加强资源保障等为重点,平稳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山西省钢铁产能严格控制在现有水平,逐渐规范在建产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以来,依托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能源优势,山西省钢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培育了太钢集团、首钢长钢、中阳钢铁、福盛钢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锈钢、建筑钢材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钢铁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山西省钢铁产业粗放发展特征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先进装备占比较小;产业链条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保障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受产能过剩、金融环境及企业管理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全行业出现总体亏损,企业生产运行困难,部分企业甚至进入破产重整。 推进计划提出,将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相结合,促进山西省钢铁行业装备水平的明显提升和产业布局的大幅优化,打造太原、临汾、吕梁、运城、晋东南五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力争培育3-4家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支持太钢集团成为产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产品质量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月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获原则通过;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昨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也获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可以预见,3年的实施将使上市公司中各龙头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钢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置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 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 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论文导读:本文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方都很低。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以宝山钢铁公司为例,提出了有关钢铁企业的集成优化策略。关键词:宝钢产业集中度,产业优化1 引言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几乎都优先发展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欧美等国家曾经采用政府支持甚至补贴的办法,使本国的钢铁工业迅速成长,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样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钢产量虽然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比如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等。前者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量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经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一方面,低档次的普通建筑用材因占总量的70%以上而显出过剩倾向;另一方面,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板管类工业用材却因产量、质量、价格等原因约1/ 3需进口。如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的板管带比仅为40%,而发达国家却达60%以上,而该年我国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2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其原因一般来说,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

会促使产业渐进式重组,部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此时,若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产业集中度就会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从1992-2004年中国钢铁产业四大厂商生产集中度(CR4)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钢铁工业,2005),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这两个指标值在1992-2000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虽然在20世纪末,宝钢公司并购了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使产量集中度出现过一次较显著的提高,但从2001年开始又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2004年,CR4值已经跌至18%,比199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按照贝恩分类法,显然,中国钢铁产业远远小于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即前4名最大公司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比率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65%〈CR4〈75%为高度集中型;CR4〉75%为极高寡头垄断型)。对于钢铁、汽车、造船这样的规模经济优先的产业而言,“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从国际上钢铁业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受技术进步因素和市场竞争限制减弱的影响作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其基本方向。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钢铁工业集中度CR4分别为:巴西99%、韩国88%、日本73%、印度67%、美国61%、俄罗斯69%、国际钢铁市场几乎都是寡头市场,有的甚至达到极高寡头垄断。论文参考网。中国钢铁业较低的集中度不仅限制了该产业的效率,而且削弱了钢铁企业作为买力方在购买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从而增大钢铁产品

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钢铁产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钢铁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钢铁行业现状以及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总结了我国钢铁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分析,为我国的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对策

Abstract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cial development, fiscal revenue,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stable employment, etc.,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But as the expansion of steel industry scale, the steel industry faces problems also gradually exposed.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and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secondly sums up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tee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s stee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Iron and steel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引言 (3)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材产品结构调整及对策建议_李新创

一、钢材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的成就 1.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截至2012年,我国热轧材生产能力10.2亿吨,各类品种基本能够满足下游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建筑、机械、汽车等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拉动我国钢材需求快速增加,各钢材品种产能大幅增长。 2.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现代化 轧钢基本实现连续化、大型化和自动化。绝大部分品种的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生产能力占比达到70%以上。 3.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一是长材比和板带比基本稳定。2004—2012年,以长材为主的产品结构基本没有变化。长材比保持在50%以上,板带比在30.7%~36.4%范围内波动,管材比保持在10%以下。 4.进口明显下降,出口保持高位 钢材进口量大幅下降,进口品种以板带材为主。2012年,进口钢材1366万吨,比2003年3717万吨的最高值下降了63.3%。我国钢材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量大幅提升,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2012年,我国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长14%,是2001年(379万吨)的14.7倍。此外,钢材进出口价差大,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 5.多数钢材品种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钢筋。高强钢筋、抗震钢筋生产比例大幅提高;精轧钢筋系列化,最高强度可达1080MPa。在抗震需求和相关政策引导下,目前我国Ⅲ级钢筋大部分为抗震钢筋。精轧钢筋PSB500、PSB785、PSB830、PSB930、PSB1080已可批量生产,并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公路、铁路大中跨度桥梁等工程。1230MPa级高强度精轧钢筋已进入研发阶段。 (2)冷轧汽车板。冷轧及镀锌板产品满足国内轿车用钢需求,高强冷轧汽车板研发与生产取得显著突破,先进技术研发加快,新一代汽车用钢取得进展。 表12012年钢协会员企业冷轧及镀锌汽车板产量 单位/万吨 (3)造船板。2012年,我国造船板产量1095万吨。其中,高强度造船板产量488万吨,约占44.6%。LNG、LEG、LPG船用镍系低温钢实现国产化。造船板强度等级不断提高。EH36以下级别平台用钢已基本实现国产 钢材产品结构调整及对策建议 □李新创 文章编号:1002-1779(2013)05-0004-05 摘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在钢材产品结构调整中取得的成就,指出目前我国钢材产品结构存 在“盲目建设问题突出,钢材品种产能几乎全面过剩;产品集中度低,恶性竞争严重;产品开发能力弱,部分高端钢材产品自给不足;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的主要问题,对钢材产品结 构调整提出了淘汰落后产品、提升量大面广产品、发展高端产品3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钢材;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 中图分类号:F426.31文献标识码:A 企业名称宝钢武钢本钢首钢冷轧鞍钢马钢首钢京唐合计冷轧汽车板 283.62 176.92 154.38 72.96 97 60.30 30.90 876.08 镀锌汽车板 200.35 33.52 27.66 18.08 63.00 5.41 - 348.02 合计 483.97 210.44 182.04 91.04 160 65.71 30.90 1224.1 4 --

钢铁产业发展规划

钢铁产业发展规划 20xx年xx月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钢铁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15项,鼓励内容包括了黑色金属矿山的绿色化、智能化开采,钢铁生产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高性能钢材的开发应用、炼钢副产物的回收利用等。 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和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条指导路线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坚持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加快产业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 第二条指导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机制创新,部门协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第三条产业环境分析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钢铁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15项,鼓励内容包括了黑色金属矿山的绿色化、智能化开采,钢铁生产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高性能钢材的开发应用、炼钢副产物的回收利用等。 绿色化、高性能化成为钢铁行业发展主题 2019年4月8日,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本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

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66 一、钢铁行业的全球趋势 (一)全球市场前景疲软 钢铁行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国 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曾经是世界工业化 进程中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在过去的100多年 中,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在产值、产 品结构,还是工业技术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和汽车、石油一直是 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但20世纪70年代 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不 比当年,钢铁工业的利润迅速降低。目前,钢铁工 业已经成为一个微利行业,不再有昔日的风光。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钢铁行业猝不及 防地瞬时跌入谷底。近几年国际金融环境动荡不 安,欧洲、美国债务问题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需 求走弱。 2011年钢价快速拉升刺激钢厂扩大产能等因 文/ 马 卫素的影响,产量不断上升直到下半年才开始小幅 回落,但整体上产量仍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全球 炼钢产能为19.76亿,钢铁产能过剩4.93亿吨。产 能过剩制约了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世界钢铁协 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5月份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 为79.6%(见图1),产能利用率的不足也体现了产 能过剩的现状。 (二)全球钢铁业竞争激烈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对钢铁需求影响 巨大的两个行业——建筑和汽车的发展前景不甚 乐观,影响了大众对钢铁行业的预期,钢铁产品 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对于本已是微 利行业的钢铁生产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需求增量的下降,迫使钢企减产、减员频 显,欧洲的状况尤为明显,而巴西出口价格的下 滑与越南销售利润的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 球钢铁业的竞争将继续加剧的征兆。目前,美国 市场上充斥着众多的进口产品,俄罗斯热轧板

钢铁行业规划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加快服务转型(精)

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加快服务转型? 中国钢铁新闻网讯(记者王德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3年8月3日在国谊宾馆隆重召开。徐乐江会长在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停留在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模式中,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如何推进包括钢铁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界围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什么是服务型制造? 徐乐江指出,服务型制造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价值链重构,提升客户效用、拓宽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亦称制造的服务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而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以IBM 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企业开始探索制造的服务转型:聚焦客户需求,融合制造与服务,由传统产品制造商转变为服务系统供应商,实现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本质涵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徐乐江表示,服务型制造是企业以服务为中心,制造是服务的一部分,企业以产品为载体向服务增值延伸,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者,而是集成服务提供商。在现代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设计和销售环节,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较低。将传统制造环节向两端延伸,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附加值。随着以产品制造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制造业的结构也从以产品为中心迈向以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为中心,这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制造型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服务型制造的特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有关钢铁行业的规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有关钢铁行业的规定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9年本)》),涉及钢铁鼓励类13项、钢铁限制类21项、钢铁淘汰类36项。与此前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相比,钢铁鼓励类项目由15项调整到13项,钢铁淘汰类项目由40项调整到36项。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引导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组成。不属于以上三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本次修订重点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四是提升科学性、规范化水平。对限制类、淘汰类条目,明确品种和参数,突出可操作性;对鼓励类条目,发展方向比较明确的领域,尽可能明确指标参数,方向尚不明确的新产业新业态,则“宜粗不宜细”,仅作方向性描述。同时,把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从限制类删除。 《目录(2019年本)》修订期间,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2500多条,经逐条认真研究梳理,大部分都予以采纳吸收。未予采纳的主要是不符合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规定、不符合产业发展全局利益、技术水平不先进等情况。 根据有关规定,对鼓励类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核准或备案;对限制类项目,禁止新建,现有生产能力允许在一定期限内改造升级;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并按规定期限淘汰。 此次公布的钢铁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具体如下: 鼓励类(钢铁) 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低品位难选矿综合选别和利用技术,高品质铁精矿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 2.焦炉加热精准控制、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脱硫废液资源化利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煤焦油炭基材料、煤沥青制针状焦、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荒煤气和循环氨水等余热回收、低阶粉煤干燥成型-干馏一体化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综合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冷轧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烧结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3.非高炉炼铁技术 4.高性能轴承钢,高性能齿轮用钢,高性能冷镦钢,高性能合金弹簧钢,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钢,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电工钢,高性能工模具钢,建筑结构用高强度抗震钢筋、钢板及型钢,超高强度桥梁缆索用钢,高性能管线钢,高性能耐磨钢,高性能耐蚀钢,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钢,电力装备用特殊钢,油气钻采集输用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非调质钢,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高纯度、高品质合金粉末,复合钢材,半导体用高纯高性能钢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行业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

#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

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金属材料仍是人类社会最主要、产量最大的结构材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钢铁工业是安徽重点培育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强省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找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合理利用省内外资源,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全省钢铁工业既快又好发展,根据国家关于编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省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安徽省钢铁工业现状 安徽省钢铁工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科研、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从矿山到冶炼、加工、辅助等各工序;从教育、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等完整的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在“十一五”期间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我省冶金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为推动和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业基本情况 自“十五”末以来,我省钢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钢铁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支柱地位更加显现。

2007年,全省钢铁行业生产生铁1517万吨,钢1663万吨,钢材1769万吨;铁矿石1799万吨,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比重的3.2%、3.4%、3.1%、2.5%。分别位于全国第9、9、10、6位。其中生铁、钢材较上年前移1位,铁矿石前移2位。 2007年,在全省工业行业中,我省钢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省工业行业的13.1 %和14.0 %,利润、利税分别占全省工业行业的14.8 %和17.5%。 2007年,我省钢铁工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促进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全省提出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200万吨。马钢去年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实现钢产量1416万吨,比上年增产300万吨,而粉尘排放同比削减3.8万吨,烟尘削减759吨,二氧化硫削减2544吨,化学需氧量(COD)削减801吨,实现了增产减排。“废水”、“废气”、“固废”得以循环综合利用,全面实现了污染源达标排放目标。 (二)现状特点 1、资源特点 安徽沿江靠海,交通便利。境内发展钢铁工业资源丰富,条件优越。至2007年,全省累计探明拥有铁矿石储量44.6亿吨,居华东第1位,全国第4位。霍邱矿区除现有探明的铁矿外,区内尚有高重磁异常10个和低重磁异常14个、低磁异常18个,找矿潜力巨大。省内还有着丰富的水、煤炭、电力资源,冶金辅料资源石灰石、白云石等也十分丰富。同时马钢还积极利用沿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和企业优势,利用海内外资源,在国外、省外,独资、合资办矿。这种资源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