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损伤及诊断标准题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职业性放射病需多少医师参加(E)。

A 有一名高级医师即可诊断

B 有两名以上医师组成诊断组

C 组织三名以上医师集体诊断

D 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E 组织三名(含)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2、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后,应当向当事人提供(E)。

A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B 《放射疾病诊断证明书》

C 《诊断证明书》

D 《职业性疾病诊断书》

E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证明书》

3、关于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下面叙述正确的是(E)。

A 慢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是特异的

B 外周血液的变化主要是血小板降低

C 血小板和红细胞变化出现较白细胞早

D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是职业病

E 外照射慢性放射反应不是职业病

4、: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受照剂量是答(C)。

A、01-0.5Gy

B、0.5-1Gy

C、1-10Gy

D、10-50Gy

E、50Gy以上

5、:辐射引起DNA损伤修复的途径是(A)。

A、切除修复

B、碱基损伤修复

C、靶分子的损伤修复

D、游离电子修复

E、细胞凋亡

6、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主要发生在(C)。

A、成熟红细胞

B、成熟白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外周白细胞

E、网织红细胞

F、白细胞

7、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的疾病是(A)。

A、急性放射病

B、放射反应

C、白血病

D、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

E、放射性肿瘤

8、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的肿瘤类型不包括(F)。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胰腺癌

D、乳腺癌

E、肺癌

F、卵巢癌

9、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依据哪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D)。

A、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B、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C、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D、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E、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10、依据受照物理剂量为2.6Gy。生物剂量2.3Gy。应诊断哪度放射病(B)。

A、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C、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D、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E、脑型急性放射病

F、肠型急性放射病

11、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照射所致的机体的基本损伤病变,一般的规律是(C)。

A.照射范围越大,病情越严重,临床表现越多,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久

B.照射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临床表现越多,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久

C.照射剂量越大,病情越严重,临床表现越多,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久

D.照射强度越大,病情越严重,临床表现越多,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久

12.、骨髓型轻度急性放射病,一般发生在人员受到(A)剂量全身照射后。

A.1~2Gy

B.0.5~2Gy

C.0.5~1Gy

D.1~1.5Gy

13、以下不是肠型急性放射病所具有的病程是(D)。

A.初期

B.假愈期

C.极期

D.恢复期

14、以下(C)为最严重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肠型急性放射病

C.脑型急性放射病

D.外照射体表局部放射损伤

15、对于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人,以下(B)的长短作为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A.初期

C.极期

D.恢复期

16、照射剂量为(B)时可发生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为时(C),可发生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A.1~4Gy

B.2~4Gy

C.4~6Gy

D.4~6Gy

17、(C)是急性放射病各种临床表现明显出现的阶段。

A.初期

B.假愈期

C.极期

D.恢复期

18、在造血功能严重受损的基础上,(A)是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因素。

A.出血感染

B.电解质紊乱

C.脑组织损伤

D.内分泌失调

19、当照射剂量在(B)以上时,肠道上皮损伤特别突出,为肠型放射病。

A.6 Gy

B.10Gy

C.20Gy

D.50Gy

20、照后1-2天,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值为(A)×109/L时,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轻度。A.1.2

B.0.9

C.0.6

D.0.3

2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重度的受照剂量下限为(C)。

B.2 Gy

C.4 Gy

D.6 Gy

22、抗感染治疗方案中早期应用以(B)为主的抗菌素,在后期应用以(A)为主的抗菌素。A.抗革兰阴性菌

B.抗革兰阳性菌

C.抗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

D.抗厌氧菌

23、在放射复合伤的诊断中,如果白细胞数增加、淋巴细胞减少者,可能是以(A)为主的放射复合伤;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均减少、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数也减少者,可能是以(D)为主的复合伤。

A.烧伤

B.创伤

C.冲击伤

D.放射损伤

24、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根据病变发展,分为4度,临床表现:Ⅰ度损伤为(B),Ⅱ度损伤为(A),Ⅲ度损伤为(D),Ⅳ度损伤为(C)。

A.红斑

B.脱毛

C.坏死、溃疡

D.水疱或湿性皮炎

25、大面积重度损伤伴有全身放射病的情况下,争取在放射病(C)之前使创面得以覆盖或大部分愈合,为放射病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A.初期反应期

B.假愈期

C.极期

D.恢复期

26、位于功能部位的(D)或损伤面积大于25 cm的溃疡,经久不愈的溃疡或严重的皮肤组织增生或萎缩性病变,应尽早手术治疗。

A.Ⅰ度损伤

B.Ⅱ度损伤

C.Ⅲ度损伤

D.Ⅳ度损伤

27、放射损伤不包括下列哪项(D)

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B 内照射损伤

C外照射体表局部放射损伤

D直接冲击伤

28、伤员分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下不正确的是:(A)

A对伤员进行医疗处理

B加强伤员分类训练

C分清主要损伤

D分清次要损伤

29、以下不属于伤员现场分类四项原则的是(D)

A伤员是否受到外照射损伤及伤情和伤类

B伤员是否有体表、体内及创口放射性污染及污染程度

C伤员是否需要医疗救治,需要救治的紧急程度和方法

D伤员伤情是否复杂及医疗处理方法

30、伤员分类以后需要送往不同科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放射病和以放射损伤为主的复合伤,送内科;

B复合深度烧伤和以烧伤为主的复合伤,送烧伤科;

C创伤和以创伤为主的复合伤,送外科;

D脑型、肠型和骨髓型极重度偏重的急性放射病,送往外科

31、在核与放射事故时,尤其是造成大批伤员的情况下,应采取适合大量伤员的方式进行分类,以下对分类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C)

A专人负责

B力求快速准确

C现场进行救治

D紧张有序

32、非放射损伤伤类的划分不正确的是(A)

A放冲复合伤;

B烧伤;

C冲击伤;

D非放射复合伤。

33、根据伤后初期的症状对急性放射病进行初步分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伤后1~2小时出现站立不稳、定向力和判断力障碍等共济失调征象,可初步判定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伤后即刻出现严重恶心、频繁呕吐,继则腹泻、腹痛、排稀便以至血水样便等,可初步判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

C照后2小时前后出现呕吐,2~3天后出现食欲下降,大便稀但无水样便,全身状况尚可者,多半为肠型急性放射病。

D受照后2小时内呕吐,呕吐次数较多者,多为肠型急性放射病。

34、现场伤员分类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以下标识正确的是(C)

A中度伤员(红色标识)

B重伤员(黑色标识)

C轻伤员(绿色或者蓝色标识)

D死亡遗体(黄色标识)

35、放射复合伤分类中哪些不正确(B)

A放冲复合伤;

B烧伤;

C放烧复合伤;

D放烧、冲复合伤。

二、多项选择题:

1、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的疾病包括?(A、C、E、G)

A、过量照射

B、放射反应

C、放射性白内障

D、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

E、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F、放射性肿瘤

G、放射性皮肤疾病

2、电离辐射DNA损伤修复主要有几种修复途径?(A、C、D、E)

A、回复修复

B、快修复

C、重组修复

D、错配修复

E、切除修复

F、交叉修复

3、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的肿瘤类型有?(A、B、D、E、F)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卵巢癌

D、乳腺癌

E、肺癌

F、肠癌

4、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不需要依据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A、B、C、E、F、G)

A、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B、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C、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D、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E、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F、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5、诊断外照射急性和亚急性放射病依据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A、C)

A、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B、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C、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D、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E、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6、为了进一步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A、C、D)

A、估算皮肤累积剂量

B、估算红骨髓剂量

C、溃疡切除做病理检查

D、局部真菌检查除外真菌感染

E、电解质检查

F、B超检查

G、胸部X射线检查

7、Ⅰ度慢性放射性性皮肤损伤的处理原则是?(A、B、C)

A、妥善保护局部皮肤

B、避免外伤

C、避免过量照射

D、照常工作

E、尽早手术

F、照常工作,对症治疗

8、放射性白内障只见于以下患者?(A C E F)

A 放射性工作者

B 照过X片的所有患者

C 放疗患者

D 中子和γ射线不会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E β射线因穿透力小,不会对晶体构成严重损害

F α射线的穿透力更小,一般不考虑其外照射效应

9、申请职业病诊断,需提供哪些材料?(A B C D E F )

A 职业史及既往史

B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C 职业病健康检查结果

D 工作场所历年放射性检测记录和评价纪录

E 诊断机构要求的其他必需的有关资料

F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10、职业性放射疾病的诊断依据包括哪些?(A D E F )

A 采集职业受照史及过量照射的资料

B 无须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的疾病

C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的疾病,但无须列出排除依据

D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的疾病,并列出排除依据

E 详细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F 与辐射有关的特殊实验室检查结果

1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主要依据(ABCD)。

A.受照射历史

B.受照射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C.实验室检查

D.除外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

12、以下属于肠型放射病临床表现的是(ABCD)。

A.肠道症状严重

B.腹部疼痛

C.出现拒食、频繁呕吐

D.重者呕吐胆汁,腹泻,出现血水便

13、以下为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抗感染措施的是(BCD)。A.辐射防治药物应用

B.全环境保护隔离

C.抗生素的使用

D.增强免疫力

14、在急性放射病中,应用的造血因子有(ABCD)。A.rhM-CSF

B.rhGM-CSF

C.Meg-CSF

D.EPO

15、放射复合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ABCD)。

A.胃肠功能紊乱

B.造血障碍

C.感染

D.出血

16、放射复合伤的治疗时,白细胞1.0×109/L以下可给予(ABC),血红蛋白降低时可给予(D),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给予(E)等。

A.Gm-CSF

B.G-CSF

C.IL-3

D.EPO

E.TPO

17、放射复合伤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ABCDE)。

A.休克的防治

B.早期采用抗放措施

C.控感染和调节免疫功能

D.改善造血功能,防止出血

E.外科处理

三、判断题:

1、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确定性效应疾病?(√)

2、放射性白内障是确定性效应疾病?(√)

3、放射性肿瘤是确定性效应疾病?(×)

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随机性效应疾病?(×)

5、我国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发病率最高?(√)

6、高度辐射敏感的机体组织是骨髓?(√)

7、高度辐射敏感的机体组织是心脏?(×)

8、中度辐射敏感的机体组织是眼晶体?(√)

9、GBZ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是病因判断标准?(√)

10、放射复合伤分放烧复合伤和放冲复合伤?(√)

11、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的肿瘤有肝癌?(×)

1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主要是造血组织损伤?(√)

13、辐射诱发的效应,表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称遗传效应?(√)

14、辐射损伤效应发生于受照60天内称为近期效应?(√)

15、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参考指标为染色体畸变?(√)

16、当受到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即可引起急性放射病?(√)

17、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以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8、脑型急性放射病主要以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19、对于骨髓型轻度急性放射病病人,其血小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20、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重症病人不治疗或治疗不当时,感染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21、感染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重症病人极期的主要症状,口咽部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22、脑型放射病主要是脑的损伤,但骨髓造血和肠道损伤在治疗后均能恢复?(×)

23、对于急性放射病,第一次淋巴细胞检查应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辐射药物后进行?(×)

24、放射复合伤的伤情是以单一损伤为基础,并参照各种损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加重作用,分为四度?(√)

25、放射复合伤早期分类的主要任务是在于迅速正确地区分伤类,判断伤情,为救治后送提供依据?(√)

26、放射复合伤类型主要以放冲复合伤多见?(×)

27、引起放射性皮肤疾病的主要射线有X、γ及β射线等?(√)

28、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后期往往不会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改变?(×)

29、在辐射事故现场,对大批伤员的分类不可能做得过细,优先把需要紧急救治的伤员进行分类?(√)

30、脑型、肠型和骨髓型极重度偏重的急性放射病伤员,是紧急救治的对象之一?(√)

(完整word版)放射性药品管理制度

放射性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各临床科室: 为了加强医院放射性药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医院使用放射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卫生防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由相应行政部门核发相应等级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许可证的医疗单位不得临床使用放射性药品。 (二)严把采购关,降低管理风险。根据医院放射性治疗的使用特点,从健康、安全、环保的角度出发,采取按需订购,所有放射性药品均由生产厂家制剂送货,实现医院放射性药品零库存,确保放射性药品运输、保管的安全性。 (三)收到放射性药品时,应认真核对名称、出厂日期、放射性浓度、总体积、总强度、容器号、溶液的酸碱度以物理性状等,注意液体放射性药品有否破损、渗漏,注意发生器是否已做细菌培养、热源检查。做好放射性药品使用登记。贮存放射性药品容器应贴好标签。 (四)放射性药品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放射性药品使用登记表册,在使用时认真按账册项目要求逐项填写,并做永久性保存。 (五)放射性药品应放在铅罐里,置于贮源柜内,平时

有专人负责保管,严防丢失。常用放射性药品应按不同品种分类放置在通风橱贮源槽内,标志要鲜明,以防发生差错。 (六)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包括患者排出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置。固体废物待其自然衰变后,当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半衰期短的液体废物可用稀释法达到容许排放水平后直接排入下水道,放射性浓度高不能制剂排入下水道的放射性废液,可采用衰变池贮存十个半衰期后排入下水道。 (七)医院设置核医学科、室(同位素室),必须配备与其医疗任务向适应的并经核医学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非核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从事放射性药品使用工作。 (八)从事临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应由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应熟悉和掌握有关放射性核素的基本知识并严格遵守放射性药品的登记、保管、使用制度。 南部县中医医院 2018年3月18日

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疾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疾病是由于放射线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在较短时间受照射剂量的增大,可引起急性外照射放射病;由于长期连续或断续受照射剂量累积,可引起慢性外照射病;当放射性核素摄入过量,在体内作为放射源对人体照射,可引起内照射放射病。 一、急性外照射放射病 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是体内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体外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这引起辐射有X射线、(射线或中子等。引起急性外照射疾病有从事原子反应堆,粒子加速器工作后的泄漏事故;医疗工作中X、(射线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的起剂量照射。临床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损为主,表现为继发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下降三大特征;有些人表现为呕吐、腹泻、脱发、拒食、衰竭以至死亡。轻型病人预后一般较好,脱离接触射线两个月左右可自行恢复,重症病例可留有永久性伤残甚至死亡。 【临床诊断要点】 (一)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

(二)受照射后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是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受照部位和范围以及个体情况有关。 (三)临床分型: 1.骨髓型 (1)轻度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1.2×109/L; (2)中度 除轻度症状外,还有头昏、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9×109/L,轻度出血、脱发; (3)重度 在中度程度上明显加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6×109/L,与中度之间有明显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在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GBZ100-201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 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T217-2009: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6-200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Z215-2009: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T172-2006: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 GBZT171-2006: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170-2006: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GBZT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 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放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宣传资料(一) 放射卫生知识 射线对人有哪些危害? 电离辐射主要通过对人体中DNA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它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躯体性效应(包括各种急、慢性放射损伤和癌症);也可以是因生殖细胞受到照射引起的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遗传性效应;可以是超过一定水平的照射后必然出现的确定性效应;也可以是受照水平较低但不能完全避免的随机性效应(癌症、遗传,等);孕妇受照,也可能使胚胎或胎儿受到各种损伤。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过量照射? 外照射防护除了控制辐射源的量和质外,主要的防护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⑴、时间当你在辐射源附近时,你必须尽可能留驻较短的时间,以减少辐射的照射。 ⑵、距离越是远离辐射源,你将受到越少的照射。 ⑶、屏蔽如果你在辐射源周围增加屏蔽,你将减少照射。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可能合理做到的限度内,使摄入量减少到最低水平,其基本方法是围封隔离、控制扩散、除污保洁、减少污染、个人防护、防止侵入机体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护。 X射线检查会影响健康吗

X射线从发现至今已一百多年了。一百年来,X射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它的发展更是日新日异。 X射线通常了称X线或X光,看不见,摸不着,感不到。它与可见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与普通光线一样沿直线进行。所不同的是,它的波长很短,约只有可见光的一半。直观的讲,若反一厘米分成一亿份,它的波长仅只有一份左右。X线有其独特的性质。如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在医疗上正是应用它的这些性质,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放射检查,人们并不陌生。到医院体检和就诊,常会去放射科透视或拍片,或进行其他特殊检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选进设备和技术不断用于临床。近几年,CT、核磁共振、介入放射已是较常规的检查手段,极度大地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但对于放射知识,不少人知之甚少。到了放射科检查室,有一些人感到恐惧,他们怕放射线会损害自己的身体。但也有一些人无动于衷,不到自己检查时,却不听劝阻地呆在室内。其实,对必要的检查而担心是多余的。相反,避免接触放射线时应当尽量避免。 X射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所以人体受到X 射线照射后,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过量照射后,还会造成组织破坏,影响生理机能,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但适量的照射,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为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对X射线透视和摄影所用剂量是很小的,仅限在安全剂量之内。如胸部透视,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1989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药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称《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放射性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运输、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放射性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放射性药品有关的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与放射性药品有关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放射性新药的研制、临床研究和审批

第五条放射性新药的研制内容,包括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临床前药理及临床研究。研制单位在制订新药工艺路线的同时,必须研究该药的理化性能、纯度(包括核素纯度)及检验方法、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放射性比活度、剂量、剂型、稳定性等。 研制单位对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必须进行可测限度、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的研究。 放射性新药的分类,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药品注册的规定办理。 第六条研制单位研制的放射性新药,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者验证前,应当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报送资料及样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研究。 第七条研制单位在放射性新药临床研究结束后,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发给新药证书。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核批准时,应当征求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放射性新药投入生产,需由生产单位或者取得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研制单位,凭新药证书(副本)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生产该药的申请,并提供样品,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发给批准文号。 第三章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

KDIGO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版

KDIGO的AKI临床指南 Kidney International 2012; 2(Suppl): 1 推荐意见的强度 分级 意义 患者临床医生政策 1级“我们推荐”你的医院中大多数患者 应当接受推荐的治疗措 施,仅有少数患者不然 大多数患者应当接受推 荐的治疗措施 推荐意见可以作为 制订政策或行为评 价的参考 2级“我们建议”你的医院中多数患 者应当接受推荐的 治疗措施,但很多 患者不然 不同患者应当有不 同的治疗选择。每 名患者需要得到帮 助,以便作出与其 价值观和意愿相符 合的决策 在制订政策前,很 可能需要对推荐意 见进行广泛的讨 论,并有利益攸关 方参加 支持证据的质量 分级 证据质 量 意义 A 高我们相信真正疗效与疗效评估结果非常接近 B 中 真正疗效很可能与疗效评估结果接近,但也有可能两者 存在显著差别

C 低 真正疗效可能与疗效评估存在显著差别 D 很低 疗效评估结果非常不肯定,常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推荐意见总结 推荐意见 推荐级别 2. AKI 定义 2.1 A KI 的定义与分级 2.1.1 AKI 的定义为以下任一 ? 48小时内SCr 增加≥ 0.3 mg/dl (≥ 26.5 μmol/l);或 ? 已知或推测在过去7天内SCr 增加至≥ 基础值的1.5倍;或 ? 尿量< 0.5 ml/kg/h x 6 hrs 未分 级 2.1.2 根据以下标准对AKI 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表2) 表2 AKI 的分级 分级 血清肌酐 尿量 1 基础值的1.5 – 1.9倍 或 增加≥ 0.3 mg/dl (≥ 26.5 μmol/l) < 0.5 ml/kg/hr x 6 – 12 hrs 2 基础值的2.0 – 2.9倍 < 0.5 ml/kg/hr 未分级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接受电离辐射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95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96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97 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 98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GBZ 99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 GBZ 10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6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7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1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 113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T 151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 GBZ/T 16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 16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1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 215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T 216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 21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T 16148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819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聚焦:修改《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2017-4-2 20:46 来自: 杏林中人发布者: 绿茶. 3月2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第676号国务院令,公布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涉及此次修改与废止的行政法规共有39部,其中对36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对3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是修改面最大的一部法规,现就相关 问题讨论如下,请读者指正。 为何要改?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于1989年1月,至今已28年了,就 其内容而言,让人明显有“古老”的感觉。文本中涉及的机构、职能、专业术语、管理要求等,都与今天的法律规范及现实状况严重脱节。可以说,未经修订的“办法”在今天已经基 本不可用。 “办法”的制定依据是修订前的《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颁布)。2001年, 《药品管理法》大修,药品监管体制此前已有重大调整,国务院机构职能的变化也比较大。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法律授权,国务院应及时对“办法”予以修订,以适应监管需要。2005年8月,对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后,以442号国务院令颁布《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放射性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监管的两个法规一直未予 修订。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已经施行15年多了,在此期间,有的与放射性药品监管 相关的问题遭遇“无法可依”困窘。比如《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换发问题,卫生与药 监两大部门之间一直未达成共识,给基层监管增加了难度。 改了什么? 修改前的“办法”共有31条,在此次修改中,被删除3条,成为28条。除了被删的条款 以及条款序号改变外,其余28条中,涉及具体内容修改的达18条之多,并且不是字句的 小改,许多条目都是重新写过。重点体现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顺应国务院机构职能的变化。放射性药品监管职能由卫生部改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原“办法”中,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由能源部主管。能源部几经变迁,成 了国家发改委管理的能源局,却不再具有放射性药品监管方面的职能。“办法”修改时,根 据相关规定,明确“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放射性药品有关的管理工作。”此外,为了加强安全防护,“办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与放射性药品 有关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比如,按照原“办法”,医疗机构申办《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需要经省级公安、环保、卫生3个部门联合审批。修改后的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医疗单位核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设备 条件,核发相应等级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许可证的医疗单位不得临床使用放 射性药品。”

白内障诊疗指南

白内障诊疗指南 病因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 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 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 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5或以下者,方可诊断白内障。

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试题(职业)

定西市卫生计生监督技能竞赛(放射诊疗 和职业卫生监督)试题 姓名:单位: 本次竞赛共100题,总分100分,其中单选题60分,多选题20分,判断题20分,每题均为1分,多选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单选题 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A)制度,行政处罚罚款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A、收支两条线 B、罚缴分离 C、执法与审裁分离 D、决策与审裁分离 2、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C)培训,培训情况、学习成绩应当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A、文化知识B、理论知识 C、依法行政知 识 D、基础知识 3、某市政府为了加强管理,经常制定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则这些规范性文件:( D ) A、对于某些不是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B、经法律的授权后,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设定行政许可 C、经国务院授权后,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设定行政许可 D、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4、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罚款的限额由下列(C)规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再复议?(B) A、不能申请再复议,因为我国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 B、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法律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C、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D、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规章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6、行政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下列规范性文件错误的是?(A) A、上级行政机关对案件处理的意见 B、地方性法规、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 D、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7、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应以(A)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行政复议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同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为机关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 8、关于赔偿请求人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侵权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B、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被确认违法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要求赔偿 D、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协商酌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公告72号 附件

附录 放射性药品 第一章范围和原则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含放射性核素的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制剂及其标记药物,包括医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及其配套药盒、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放射性体内植入制品、即时标记放射性药品、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其他反应堆和加速器放射性药品。 第二条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安全、防护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要求,其中涉及放射性药品特殊要求的,以本附录为准。 第三条产品有效期或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30天的放射性药品,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过程和影响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风险评估后,可边检验边放行。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四条企业设置的机构应与放射性药品特性和辐射安全相适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人员的岗位职责。 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具有放射性药品相应专业知识的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中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及质量受权人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相关人员资质要求,并具有核医(药)学或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六条企业各岗位人员应当进行与其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

和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第三章厂房设施与设备 第七条厂房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及辐射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合理布局。 第八条厂房应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符合国家辐射防护的有关规定,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明文件。 第九条放射性工作区与非放射性工作区应有效隔离。不同放射性核素生产操作区应严格分开,防止混淆。 第十条无菌放射性药品生产应当在专门区域内进行,并符合洁净度级别要求。操作放射性核素应在相对负压、具备辐射防护措施的封闭环境下进行。操作挥发性放射性核素还应具有专用设施,排风口具备有效的去污处理措施。即时标记生产中使用的单向流工作台可在正压的情况下操作。无菌放射性药品的操作区,其周围应当是相对正压的洁净区。 第十一条除有充分风险评估依据,来自放射性洁净区的空气不可循环使用。放射性洁净区的空气如循环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即时标记药品洁净区空气可以循环使用。 第十二条放射性核素工作场所的地面和工作台应便于去污。 第十三条放射性药品生产、检验、包装、运输应配备与放射性剂量相适应的防护装置。 第十四条放射性药品生产区出入口应设置去污洗涤和更衣的设施,出口应设置放射性污染检测设备。 第十五条放射性药品的生产操作应当在符合下表中规定的相应级别的洁净区内进行,未列出的操作可参照下表在适当级别的洁净区内进行:

急性肾损伤临床指南中文版

急性肾损伤(AKI)临床指南 推荐意见的强度 分级意义 1级“我们推荐”你的医院中大多数患者应当接受推荐的治疗措施,仅有少数患者不然2级“我们建议”你的医院中多数患者应当接受推荐的治疗措施,但很多患者不然 支持证据的质量 分级证据质量意义 A 高我们相信真正疗效与疗效评估结果非常接近 B 中真正疗效很可能与疗效评估结果接近,但也有可能两者存在显著差别 C 低真正疗效可能与疗效评估存在显著差别 D 很低疗效评估结果非常不肯定,常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推荐意见总结 推荐意见推荐级别 2. AKI定义 2.1 AKI的定义与分级 2.1.1 AKI的定义为以下任一 ? 48小时内SCr增加≥ 0.3 mg/dl (≥ 26.5 μmol/l);或? 已知或推测在过去7天内SCr增加至≥ 基础值的1.5倍;或? 尿量< 0.5 ml/kg/h x 6 hrs 未分级 2.1.2 根据以下标准对AKI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表2) 表2 AKI的分级 分级血清肌酐尿量未分级

1 基础值的1.5 –1.9倍或 增加≥ 0.3 mg/dl (≥ 26.5 μmol/l)< 0.5 ml/kg/hr x 6 –12 hrs 2 基础值的2.0 –2.9倍 < 0.5 ml/kg/hr x ≥ 12 hr s 3 基础值的3.0倍或 肌酐升高至≥ 4.0 mg/dl (≥ 353.6 μmol/ l) 或 开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或 年龄< 18岁时,eGFR下降至< 35 ml/min/ 1.73 m2 < 0.3 ml/kg/hr x ≥ 24 hr s 或 无尿≥ 12 hrs 2.1.3 应当尽可能确定AKI的病因未分级 2.2 风险评估 2.2.1 我们推荐根据患者的易感性和暴露情况对AKI的风险进行分级 1 B 2.2.2 根据患者的易感性和暴露情况进行治疗以减少AKI的风险(见相关指南部分)未分级 2.2.3 通过测定SCr和尿量鉴别AKI高危患者以检测AKI 未分级 2.3 AKI高危患者的评估和一般治疗 2.3.1 迅速对AKI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病因,尤其应当注意可逆因素未分级 2.3.2 通过测定SCr和尿量对AKI患者进行监测,并依照2.1.2的推荐意见对AKI的严重程度未

白内障诊断标准

白内障诊断标准 现在患有白内障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后期更会危害到健康。而患者若不及时发现白内障的症状,就可能会导致其病情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家要尽早知道白内障的症状,才能及时发现病情。 白内障的症状有: 1、电击性白内障:也是属于外伤性白内障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雷击、触电后,致白内障的电压多为500-3000伏,雷击白内障多为双侧性,触电白内障多为单侧性,与触电部位同侧,这就是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2、辐射性白内障:是指红外线、X射性、γ射线、快中子辐射等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这种外伤性白内障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后囊下皮质盘状及楔形混浊,边界清楚,渐渐发展到全部皮质,患者前囊下有空泡或点状混浊。这也属于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3、挫伤性白内障:朋友们在受到挫伤后,会有虹膜瞳孔缘色素印在晶体表面,相应部位的晶体囊下出现环形混浊等表现,损伤前囊下晶体上皮时可引起局限性花斑样混浊,可静止不再发展或向纵深发展。这些白内障的症状比较常见。 而我们通常不重视白内障的病因,这就可能会导致此病的频繁出现。因此大家要尽早知道白内障的病因,这样才能更好的防御此病。 白内障的病因有: (1)内分泌内分泌紊乱可以促使白内障的产生,从糖尿病病人发生白内障较一般人高,就足以说明。这就是引起白内障的病因之一。 (2)硬化脱水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体内液体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物质,损害晶体。动物实验证明,给予高渗脱水后,晶体出现空。这也属于诱发白内障的病因。 (3)缺氧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晶体内钠、钙增加,钾、维生素C相应减少,而乳酸增多,促使白内障的形成。这种白内障的病因比较常见。 一些营养方面的病因: 1.感染因素是常见的白内障的病因:母亲在怀孕前3个月感染疾病以及怀孕前期患风疹、水痘、单纯疱疮、病毒性感冒等病都可造成胎儿晶体混浊。 2.营养因素:母亲怀孕时营养失调,出现维生素A缺乏、钙代谢异常。 3.白内障的病因还有遗传因素: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家族中往往也有白内障患者。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5号) 现发布《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 1989年1月1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药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称《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放射性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运输、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性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能源部主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二章放射性新药的研制、临床研究和审批 第五条 放射性新药是指我国首次生产的放射性药品。药品研制单位的放射性新药年度研制计划,应当报送能源部备案,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后,报卫生部备案。 第六条 放射性新药的研制内容,包括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临床前药理及临床研究。研制单位在制订新药工艺路线的同时,必须研究该药的理化性能、纯

度(包括核素纯度)及检验方法、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放射性比活度、剂量、剂型、稳定性等。 研制单位对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必须进行可测限度、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的研究。 放射性新药的分类,按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 研制单位研制的放射性新药,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者验证前,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申请,按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报送资料及样品,经卫生部审批同意后,在卫生部指定的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第八条 研制单位在放射性新药临床研究结束后,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发给新药证书。卫生部在审核批准时,应当征求能源部的意见。第九条 放射性新药投入生产,需由生产单位或者取得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研制单位,凭新药证书(副本)向卫生部提出生产该药的申请,并提供样品,由卫生部审核发给批准文号。 第三章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 第十条 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向能源部报送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并抄报卫生部。 第十一条 国家根据需要,对放射性药品实行合理布局,定点生产。申请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应征得能源部的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筹建手续。 第十二条 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具备《药品管理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符合国家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并履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手续,经能源部审查同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

白内障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

白内障(CATARACT)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病。据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400余万人,其中主要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势必随之增加。 白内障的定义:晶体混浊即为白内障。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认为:晶体混浊,视力低于0.4才诊断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分类:通常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继发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据统计学报道,50-60岁患病率约为60%,80岁以上则达100%。通常为双眼发病,但两眼起病有先后,发展速度不一致。 病因 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确切学说,近几年来,对白内障形成时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及从分子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可喜成就。多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 一、分类 根据晶体混浊的部位分为两类: (一)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senile cortical cataract) 此型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75–80%, 根据其发病过程,分为四期: 1.初发期incipient stage 体征:混浊出现在晶体周边部皮质,呈楔形,尖端指向中心。 症状:此期疃孔区透明,视力一般无影响,如不散瞳检查难以发现。 检查:扩瞳检查可见周边部皮质楔形混凝土浊,检眼镜彻底照法检查可见瞳孔红色反光区中有黑色楔形暗影。 正位前后剖面 2.膨胀期(未成熟期)intumescent /premature stage 体征:当楔形混浊逐渐发展时,晶体纤维逐渐吸收水分变得混浊及肿胀,混浊扩展到瞳孔区,由于晶体肿胀,使虹膜向前推,前房变浅,容易诱发急性闭角青光眼。 症状:随着晶体混浊的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复视、多视或眼前黑影。 检查:一般斜照法即可发现瞳孔区的混浊,虹膜投影检查呈阳性。

KDIGO临床诊疗指南急性肾损伤的诊治

KDIGO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肾损伤的诊治 执行概要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12) 2, 8–12; doi:10.1038/kisup.2012.7 翻译:弓孟春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校对:陈罡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第二部分: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2.1.1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定义是出现以下情况的任意一种(未分级): l●48小时内SCr升高≥26.5μμmol/L;或 l●已知或认定在过去7天内SCr升高≥基线值的1.5倍;或 l●6小时内尿量< 0.5mL/kg/hr 2.1.2 AKI 的严重程度依照以下标准来分级(表格2)。(未分级) 分级血清肌酐尿量 1 基线值1.5-1.9倍 或 升高≥26.5μμmol/L 6-12小时内<0.5mL/kg/h 2 基线值2.0-2.9倍超过12小时<0.5mL/kg/h 3 基线值3倍 或 升高≥353.6 μμmol/L 或 启动肾脏替代治疗 或在低于18岁的患者中,eGFR降至 35mL/min/1.73m2超过24小时<0.3mL/kg/h 或 超过12小时无尿 2.1.3 应尽最大努力去明确AKI的病因。(未分级) 2.2.1 推荐根据患者易感性及暴露情况对AKI的发生进行危险分层。(1B) 2.2.2 根据患者易感性及暴露情况规划诊治,以期降低发生AKI的风险(请参见相关指南内容)。(未分级) 2.2.3 对发生AKI的高风险患者,应监测血清肌酐及尿量以尽早发现AKI。(未分级) 根据患者的风险及临床病程对监测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 2.3.1 对发生AKI的患者迅速进行评价以明确病因,特别要关注可逆性病因。(未分级)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3、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3-198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可与WS/T117-1999《X、β、γ射线和电子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可与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秀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cataract GBZ9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离辐射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非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也可参照本标准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放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 是指由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3 诊断原则 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超过眼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

剂量在2Gy以上(含2Gy),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 4 诊断与分期标准 4.1 I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并排列成环行,可伴有空泡。(图1) 图 1 4.2 Ⅱ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现盘状混浊且伴有空泡。严重者,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延伸。盘状混浊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可呈宝塔状外观。与此同时,前极部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图2) 图 2 4.3 Ⅲ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逐渐稀薄,伴有空泡,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图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损伤及诊断标准题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职业性放射病需多少医师参加(E)。 A 有一名高级医师即可诊断 B 有两名以上医师组成诊断组 C 组织三名以上医师集体诊断 D 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E 组织三名(含)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2、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后,应当向当事人提供(E)。 A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B 《放射疾病诊断证明书》 C 《诊断证明书》 D 《职业性疾病诊断书》 E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证明书》 3、关于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下面叙述正确的是(E)。 A 慢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是特异的 B 外周血液的变化主要是血小板降低 C 血小板和红细胞变化出现较白细胞早 D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是职业病 E 外照射慢性放射反应不是职业病 4、: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受照剂量是答(C)。 A、01-0.5Gy B、0.5-1Gy C、1-10Gy D、10-50Gy E、50Gy以上 5、:辐射引起DNA损伤修复的途径是(A)。 A、切除修复

B、碱基损伤修复 C、靶分子的损伤修复 D、游离电子修复 E、细胞凋亡 6、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主要发生在(C)。 A、成熟红细胞 B、成熟白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外周白细胞 E、网织红细胞 F、白细胞 7、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的疾病是(A)。 A、急性放射病 B、放射反应 C、白血病 D、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 E、放射性肿瘤 8、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的肿瘤类型不包括(F)。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胰腺癌 D、乳腺癌 E、肺癌 F、卵巢癌 9、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依据哪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D)。 A、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B、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C、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D、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E、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急性肾损伤2016—诊断与诊断检查

急性肾损伤2016—诊断与诊断检查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1篇文章,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Ostermann教授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Joannidis教授关于AKI诊断标准的最新认识,总结了目前AKI 定义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对现有和未来诊断危重症患者AKI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推荐:急性肾损伤2016—诊断与诊断检查 Acute kidney injury 2016: diagnosis and diagnostic workup 背景和目的: 1.AKI以肾功能快速恶化为特征,通常危重患者,特别是脓毒症患者易发,同时合并AKI的重症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明显升高。 2.快速诊断和明确的诊疗流程有助于提早及增强AKI的干预措施,及时地逆转肾脏损害,在ICU中非常重要。 主要内容: 1. AKI诊断标准:AKI的诊断通常基于肌酐的上升级尿量的减少,从RIFLE到AKIN,再到目前最多被使用的KDIGO临床标准都是基于这两项指标。目前,KDIGO标准对于

AKI的定义为:48小时内血清肌酐增加≥0.3mg/dl,或7日内血清肌酐较基线增加1.5倍。而AKI的具体分期则由血清肌酐及尿量的最大变化决定。 2.基于肌酐及尿量的AKI诊断标准局限性: 1)血肌酐的半衰期随着肾小球率过滤(GFR)的减少而增加,故在AKI后血肌酐的升高存在延迟性。而且,在脓毒症/肝病/肌肉消耗严重的患者中,血肌酐并不能反映实际的GFR 下降。并且,血肌酐还受到药物、容量等多因素影响。此外,单独的血肌酐水平并不能反映出患者处于AKI疾病的具体阶段,也不能反映疾病是处于进展还是处于恢复状态,单独使用并不可靠。 2)尿量是临床上判断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也同样不具有特异性。与血肌酐相同,尿量亦受到人体多种因素影响,像低血容量、禁食、应激等情况。 3.新的AKI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话题,这正是由于临床工作者对于目前的AKI诊断标准并不满意。目前AKI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反映肾小球滤过(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肾小球完整性(蛋白尿),肾小管应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组织抑制剂金属蛋白酶2(TIMP2),肾小管损伤(嗜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KIM-1)等。生物标志物主要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血肌酐升高前甚至无变化时就发现肾脏的微小损伤变化。ADQI共识会议也建议将反映功能与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与传统的诊断标准相结合,较单独使用血清肌酐及尿量能更好地将AKI分级管理。

GBZ_235-2011_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ICS13.100 C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radiation workers 2011 – 01 – 21发布2011 – 08–01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 235—2011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2) 6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3) 7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7) 参考文献 (8) I

GBZ 235—2011 II 前言 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1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为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长安、陈尔东、钱叶侃、张照辉、姜恩海、贾廷珍、王可心、赵欣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