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指导:引起小儿腹泻病的原因

儿科学指导:引起小儿腹泻病的原因

儿科学指导:引起小儿腹泻病的原因

引起小儿腹泻病的原因: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4)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月-2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和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性质和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加强体格锻炼。

儿科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2020年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课件)

2020年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课 件)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宝宝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宝宝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宝宝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抹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1。什么是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那些并发症呢?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感谢聆听 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容易并发:①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②鹅口疮③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④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⑤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感谢聆听

2.当发现宝宝腹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小孩腹泻时,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对于给小孩治疗时,医生才能更有保证,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小孩腹泻家长要做的事情: ①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变,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观察一下。如果是水样变,每次量很 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 ②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如果孩子刚腹泻,判断不了病情,孩子看上 去精神很好,能吃能玩,脸色不差.可以把孩子大便收集到塑料袋 里,立即送就近医院化验,不要超过半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让孩子拉在塑料袋上,取样 的大便不需要太多(因为检验师是通过显微镜观看的,不要太多大便),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 ......感谢聆听 ③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加上尿少,说明脱水很严重,要立即给孩子补液。如孩子不吐,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 输液。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度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感谢聆听 ④小孩腹泻的时候不需要禁食,有人说孩子腹泻时需要饿一下他,这样肠道可以得到适当休息,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小孩子不 能耐受饥饿,而且可能会加重脱水。所以,腹泻的孩子,如果是母乳 喂养的孩子,继续喂养,牛奶喂养的孩子,冲稀释点或换成无乳糖奶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小儿腹泻常见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五种: 1.生理性腹泻: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 2.饮食不当: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 3.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儿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 4.细菌性肠炎或痢疾:是由细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 5.病毒性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为发病高峰,又称“秋季腹泻”。 总而言之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那么,小儿腹泻护理措施有哪些呢?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适宜范围〗 出生后3月(含)至6周岁(含)的婴幼儿、病程≤7天、体温<38.5℃、轻度以下脱水的急性腹泻者。七路彩虹中医辨证属于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者。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推板门 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腕横纹经大鱼际直推至拇指跟100次。 4、运内八卦

整理2018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儿科疾病常用非处方药应用指南.doc

儿科疾病常用非处方药应用指南 1、小儿毛发欠泽,枕秃,多汗,方颅鸡胸,夜惊或夜啼,烦躁不安,请从以下非处方药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药物(单项选择) A.阿胶牡蛎口服液 B.夜宁丸 C.小儿腹泻贴 D.小儿 清脾丸 E.小儿秘通口服液 2、下列属于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的注意事项的是(多项选择) A.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B.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 药。 C.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D.风寒感冒者不适 用。 E.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下列不属于小儿咳喘灵颗粒的药物组成是(单项选择) A.麻黄 B.金银花 C.苦杏仁 D.甘草流浸膏 4、小儿解表颗粒的功能主治是(单项选择) A.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 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B .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 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C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 结。 D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5、藿香正气软胶囊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次(单项选择) A.1 B.2 C.3 D.4 6、下列属于小儿喜食糖浆的主要成分的是:(多项选择) A.炒白术 B.炒六神曲 C.山楂 D.牡丹皮

7、以下哪项是香橘丸的主治病症(单项选择) A.小儿感冒 B.小儿咳嗽 C.小儿厌食 D.小儿腹 泻 E.小儿便秘 8、下列哪些选项是小儿咳嗽的非处方药(多项选择) A.小儿咳喘灵颗粒 B.小儿止咳糖浆 C.小儿宣肺止咳颗 粒 D.小儿清肺化痰颗粒 E.解肌宁嗽丸 9、风热感冒的推荐药物以下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银翘解毒片 B.桑菊感冒片 C.风热感冒冲剂 D.感 冒软胶囊 10、下列属于非处方药的特点的是(多项选择) A. 一般不需要医师指导,可自行使用或请教药师 B. 说明书在科学 真实的基础上力求通俗易懂 C. 主要用于治疗消费者能够自我诊治疗的小 病轻症;也用于部分经医生确诊后不需要经常调整药物和剂量的慢性病 D. 用于减轻疾病的初始症状,减轻已确诊的慢性病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宝宝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宝宝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宝宝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抹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1.什么是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那些并发症呢?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容易并发:①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②鹅口疮③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④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⑤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2.当发现宝宝腹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小孩腹泻时,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对于给小孩治疗时,医生才能更有保证,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小孩腹泻家长要做的事情: ①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变,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观察一下。如果是水样变,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 ②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如果孩子刚腹泻,判断不了病情,孩子看上去精神很好,能吃能玩,脸色不差.可以把孩子大便收集到塑料袋里,立即送就近医院化验,不要超过半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让孩子拉在塑料袋上,取样的大便不需要太多(因为检验师是通过显微镜观看的,不要太多大便),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 ③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加上尿少,说明脱水很严重,要立即给孩子补液。如孩子不吐,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输液。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度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 ④小孩腹泻的时候不需要禁食,有人说孩子腹泻时需要饿一下他,这样肠道可以得到适当休息,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小孩子不能耐受饥饿,而且可能会加重脱水。所以,腹泻的孩子,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喂养,牛奶喂养的孩子,冲稀释点或换成无乳糖奶粉过渡一下。大点的孩子,停一下牛奶和肉蛋等,清淡为主,只吃点稀饭或面汤就可以了。总的原则,不需要饥饿疗法,当然也不要过饱,不饿不要硬喂。 ⑤我们除了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以外,需要进行以下观察,可以提供给医生。量孩子体温,看身上有无皮疹或其他异常表现,看腹泻是发烧前出现还是发烧后出现的,看孩子的精神面貌,是否有精神差,阵发性哭闹,尿少,呕吐等。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 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 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 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 (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 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5-10-08T13:14:36.9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作者:国红霞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国红霞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肠道外感染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小情况越常见,该种腹泻的情况不严重,其大便耳钉性状轻微改变,为稀糊状,未出现大量的水分及脓血。 此外,滥用抗生素也会死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 其往往表现为慢性及迁延性的腹泻。 1.2 肠道外感染因素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而出现腹泻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是食物以淀粉类为主、突然断奶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 (2)一些婴幼儿对牛奶或是大豆等事物存在过敏的现象,进而会引发过敏性腹泻;(3)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差,时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小儿腹部的不适,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出现。 2.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2.1 护理注意事项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首先评估相关的因素,进而除去病源。小儿腹泻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场内出现感染导致的,因而应该立即停止可能被污染的所有食物以及会导致消化不良、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使用抗感染的药物;第二就是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及时的记录小儿排便的次数、性状以及腹泻量等数据;第三,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主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儿的抵抗力差,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隔离,饮食器具、衣物及尿布等物品专用,护理患儿前后注意洗手,腹泻患儿的大便、被污染的衣服、床被依次进行消毒,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2.2 营养不足的护理患有轻型腹泻的幼儿需要进行日常的饮食护理,但是需要暂时停用辅食;而对于重型的患儿则主要遵照医嘱禁食,等症状好装后及早的喂食,患儿恢复饮食后需要少食多餐,进食量逐渐增多;由于病毒侵袭导致腹泻的幼儿因为双糖酶缺失,需要使用豆制乳品或是发酵乳。当患儿腹泻停止后需要加大营养,每天增加一餐,需要2 周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2.3 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患儿由于出现腹泻的症状,其局部的皮肤会出现受损的情况,因而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选用清洁和柔软的尿布进行护理,避免使用塑料布等包裹,同时及时的更换;患儿每次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涂油,以保持患儿会阴部及肛周的皮肤干燥,预防出现红臀现象。当患儿出现局部发红或是有渗出及潜在溃疡时,需要采用烤灯、理疗床面干燥愈合的方法。 2.4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对于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在进行补液后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其精神、肌张力及腱反射的变化情况,注意是否伴有低钾血症及低钙血症的症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的医生嘱托及时的进行采血进行电解质分析。 对于钾、镁、钙等电解质的补充需要遵照医嘱进行。输液后患儿有尿时就可以开始静脉补钾,组要引起注意的时氯化钠的浓度不能超多0.3%,其速度不宜过快,禁止使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以免患儿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当患儿在补液的过程中出现抽搐是需要静脉缓注钙剂,时间不能少于10 分钟;而对于镁剂的注射需采取深部肌肉注射的方式。 2.5 对症护理处理(1)眼部护理出现严重脱水的患儿泪液较少,其结膜干燥,昏迷时眼见不能闭合,其角膜暴露在外容易导致感染,因而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点眼药膏,使用眼罩覆盖;(2)发热护理对于伴有发热现象的患儿时时检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需要使用物理或是药物降温的方式,及时的擦干汗液,更换潮湿的衣物及被子,同时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工作。 3.小结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小儿的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差,给患儿带来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因而需要对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戚新玲,张丽.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314.[2] 李华英.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25.[3] 杜粉霞.社区医院小儿腹泻的针灸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医儿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概述 (一)概念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 ②细菌感染: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 ③真菌感染 ④寄生虫感染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三)临床表现 1. 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 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①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 余次至数10 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水、钠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与分度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 ③钾平衡紊乱 正常血清钾:3.5 ~5.5mmol/L, <3.5mmol/L 为低钾血症。 ④低钙、低镁血症 ⑤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2.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多见6~24 月小儿。潜伏期1~3 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达10 次或更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病程自限,3~8 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显微镜下的轮状病毒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 天,起病较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轻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粘液,镜检无白细胞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 天,亦可较长。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肠道外感染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小情况越常见,该种腹泻的情况不严重,其大便耳钉性状轻微改变,为稀糊状,未出现大量的水分及脓血。 此外,滥用抗生素也会死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 其往往表现为慢性及迁延性的腹泻。 1.2 肠道外感染因素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而出现腹泻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是食物以淀粉类为主、突然断奶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 (2)一些婴幼儿对牛奶或是大豆等事物存在过敏的现象,进而会引发过敏性腹泻;(3)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差,时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小儿腹部的不适,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出现。 2.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2.1 护理注意事项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首先评估相关的因素,进而除去病源。小儿腹泻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场内出现感染导致的,因而应该立即停止可能被污染的所有食物以及会导致消化不良、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使用抗感

小儿腹泻病的原因

小儿腹泻病的原因、诊断及合理用药 腹泻病在第三世界国家占小儿发病率的首位,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小儿腹泻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占到第二位。那么引起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呢? 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有两种。 一、第一种叫做感染性腹泻,是由致病因子引起的。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有三大类: 1.第一类是细菌:主要有致泻型的大肠杆菌、痢疾、沙门氏菌等; 2. 第二大类是病毒:现在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很多,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 3. 第三大类是寄生虫:有阿米巴等。 二、另一种叫做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饮食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小儿患其它疾病影响到了消化功能而引起的腹泻。目前我们重视的还是感染性的腹泻,因为非感染性的腹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治疗的。 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的儿童里面每年要死亡500万左右,我国小儿腹泻的死亡率很低,但是发病率不低。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我国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死亡率低,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小儿腹泻。毕竟腹泻即使不导致小儿死亡,但是总拉肚子也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所以腹泻也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小儿腹泻不但要重视,而且应该及时治疗。 该如何诊断孩子是否得了腹泻呢?诊断是否得了腹泻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性的,主要看大便的性状是否异常。大便性状异常主要表现为稀便、浓血便等等。比如说大便不成形,像芝麻酱一样,或者是汤是汤,水是水,有的是血。这就是大便异常。第二就是大便次数增多。以前国际上有这样的标准,诊断小儿腹泻病,大便要超过三次,现在一次也算。只要大便性状不正常就算腹泻病。这就是诊断小儿腹泻的标准。 小儿腹泻治疗及用药原则 治疗原则 1.饮食调整。2.根据病原选择抗生素治疗。3.有失水者做口服或静脉补液。4.对症支援疗法。用药原则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7377766.html,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作者:刘春华朱雅媛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小儿腹泻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并且具有一定的季节特点和年龄特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小儿腹泻防患于未然,并且分析针对临床的腹泻患儿进行护理的科学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近一年里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纠正水,水电解质失衡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分析患儿的喂养习惯以及季节等因素,发现喂养不当是导致儿童发生腹泻的重要因素,季节、饮食卫生、感染等因素也是诱发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在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对患儿加强巡视,有助于避免患儿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家长的喂养习惯,纠正错误的理念是预防小儿腹泻的有效措施。结论:小儿腹泻是影响小儿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在预防方面,主要加强对家长的小儿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小儿腹泻;水电解质紊乱;病情观察;健康教育;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17-01 在消化科当中,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疾病,严重的腹泻常会导致患儿出现精神欠佳、食欲减退,甚至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是腹泻威胁患儿生命的常见原因。对于儿童而言,一般五周岁以内的小儿罹患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较大,主要由于消化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抵御病原体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之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不能适应温度、饮食种类等变化,进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婴幼儿是小儿腹泻的高发群体,特别是气候变化、喂养不当等因素产生时,发生腹泻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初次生育的家长,对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导致喂养方式的错误,进而埋下小儿腹泻的隐患。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小儿腹泻发生的主要因素,并且针对常见的危险因素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护理方面,通过分析既往的小儿腹泻的临床病例采取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质量方面加以提升,主要目的是改善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儿的年龄在0-4岁之间,其中,男70例,女30例,平均年龄 (2.4±1.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一、前言 感染性腹泻病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 ~0.70 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 2.50 ~3.38 次/人年[1]。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通常由胃肠道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常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我国小儿腹泻病调查结果 显示,每年有 2 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 6 至8 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 至12 月,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无论何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盐(ORS) 、静脉补液] 以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为了规范腹泻病的诊治,2009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5 年联合发表的腹泻管理推 荐指南,制定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强调腹泻病管理中脱水征的识别、口服补液、继续喂养,提倡母乳 喂养,推荐使用低渗ORS和补锌治疗。“专家共识”的推行和实施,在规范腹泻病治疗、早期应用ORS预防和纠正脱水、减少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滥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上述治疗方法以及众多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指标如何,是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恰当地管理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再次组织儿科消化病、感染病以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在原有的 “专家共识”基础上,参考WHO及UNICEF的“腹泻病临床管理指南”以及美国、英国等有关腹泻病的指南,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分析国内外截至2013 年 6 月的临床研究资料,制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以便给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时参考。 关于诊断、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补锌治疗等已成为定论的,本临床实践指南将应用原有的共识和其他指南的证据。对于争论较大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儿童急性腹泻病重度脱水扩容选择液体、去乳糖饮食、抗病毒药物、抗生素、非特异止泻药物( 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消旋卡多曲等) 的应用,提出临床问题,对提出的临床问题分别检索文献、收集证据,应用循证学方法进行证据评定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然后采用开放式讨论征求专家意见,形成推荐意见。 二、方法学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1、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帮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 3、按时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管是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4、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要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5、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7、夏季卫生及护理: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 8、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9、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毒处理。 10、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方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就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与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就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 月-2 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与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与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与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与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与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 、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性质与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 、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 、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与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患儿,可以在一级医院治疗。治疗48h无效,持续高热3天以上、胸片出现单叶病灶融合病变患儿及短期内病变进展患儿必须及时转二级医院治疗。 二级医院 接受及诊治一级医院转诊患儿,如果出现持续高热7d不退或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以及胸片等影像学证实双侧或多叶受累或肺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病情迅速恶化,患儿出现休克、意识障碍、呼吸窘迫或衰竭征象者需转三级医院治疗。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需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对患儿进行诊治。需具备内外科综合实力,有经验丰富的小儿呼吸专科、完善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条件,具备纤支镜等特殊检查治疗手段,有呼吸机等重症抢救设备。病情缓解可转二级医院治疗。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哮喘可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是一种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哪些孩子容易患秋季腹泻 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最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常见的四个原因: 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因轮状病毒适合在初秋气温下降这样的温度下滋生),轮状病毒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由于小儿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有哪些临床症状 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热,病程为自限性,一般病程为5—8天,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体温一般为38℃~39.5℃)、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平均一天5至6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所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