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3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3)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其历史局限性,进步性。 (3)

4、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怎么诞生的?马克思是怎样将空想发展为科学的? (3)

5、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 (3)

6、19世纪中后期以后,马恩如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3)

7、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以及其历史局限性? (3)

8、新经济政策的特征?主要精神? (4)

9、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4)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1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

12、朝鲜主体思想的内容? (4)

13、对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前景,如何看待? (4)

14、如何看待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

(2)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 (5)

15、如何认识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 (5)

16、如何理解这句话:“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场新科技革命中,从资本主义的晚霞中看到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曙光”? (5)

17、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没能够全面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它是如何形成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的? (5)

18、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5)

19、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 (5)

20、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6)

2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曲折性及其前景? (6)

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

2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教训是什么? (6)

24、怎样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局面? (6)

★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点和主要线索。 (6)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6)

★《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7)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7)

★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7)

★试述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 (8)

★如何认识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8)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8)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9)

★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 (9)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9)

★如何看待当代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 (10)

★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10)

★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 (10)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 (11)

★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11)

★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12)

★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 (12)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2)

2、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12)

3、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12)

4、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13)

12.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 (13)

13.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13)

14.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3)

14.谈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 (14)

15.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4)

★七、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14)

★二、《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15)

★三、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5)

★五、试述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多次错过改革机遇及其影响,同时分析苏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6)

★四、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及弊病 (16)

★六、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6)

八、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7)

十一、比较苏俄初期先后实施的“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17)

十三、简述乌托邦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17)

十四、试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18)

十二、简述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 (18)

十、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或者说,其创立过程如何? (18)

九、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意义 (19)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是什么? (19)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20)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20)

4、为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1)

5、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45) (22)

6、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23)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如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最后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也是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其历史局限性,进步性。

第一阶段:代表人物:(英)莫尔《乌托邦》;(德)闵采尔《千年天国》;(意)康帕内拉《太阳城》。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代表人物:英国掘地派:温斯坦莱《自由法》;法国启蒙运动:梅叶,摩莱里,马布利;法国大革命时期:巴贝夫。第三阶段:代表人物: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法国)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

历史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资本主义新兴的时代,它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1)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2)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4、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怎么诞生的?马克思是怎样将空想发展为科学的?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1)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克思:1844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繁芜丛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剩余价值学说。(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5、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5)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6、19世纪中后期以后,马恩如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1)马恩提出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与坚持工人民主共和国的思想。(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还有扩展能力,共产主义不宜普遍使用。

7、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以及其历史局限性?

为了对付战争,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以下措施:(1)战时体制首先是从余粮征集制开始的。(2)实行了广泛的工业国有化。(3)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4)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流通和私人贸易。(5)为对付物资奇缺和物价飞涨导致的货币急剧贬值,经济关系被迫迅速实物化。(6)为保证前线胜利和工厂的劳动力,实行了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在战争环境还可以勉强实行,一旦战争结束,它的局限性就立即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战时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2)脱离了农民的需求。(3)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8、新经济政策的特征?主要精神?

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另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其一,以市场为取向。其二,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其三,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其四,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主要精神: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定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其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 , 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 , 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农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9、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历史成就:(1) 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基本特征:(1)政治方面: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经济方面:第一,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第二,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第三,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第四,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第五,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思想文化方面: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4)对外关系方面:对外封闭、与资本主义国家冷战对峙、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

重大弊病: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经济上管得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对外关系中输出革命,盛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斯大林模式还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官僚特权集团。

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联剧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因: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模式的弊端总括起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为社会长期存在三个矛盾:第一,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持久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第二,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矛盾。第三,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历史教训(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要警惕世界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2、朝鲜主体思想的内容?

(1)金日成的“主体思想”:50、60年代:在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70年代:“以人为主的哲学”。(2)金正日的进一步阐述:金日成主义是同马列主义有区别的独创的革命思想,“主体思想”是朝鲜“唯一的指导思想”。

13、对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前景,如何看待?

有利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朝鲜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与中、韩、俄等国相邻。随着朝韩空中、海路、公路、铁路的开通,朝鲜的地理条件优势更明显。(2)朝鲜具有一定优势的科技、整体上普及的基础教育和相对发达的高等教育,“主体思想”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意志,相对稳定的政局可以为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提供一定的保障。

朝鲜的建设与改革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1)“主体思想”中的某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将朝鲜人民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朝鲜人民尚未对将来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2)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对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3)以备战为第一目标的发展战略,在增强军事力量、提升国防能力的同时,将大量有限的国家财政收入投到国防上去,客观上造成了国家其他方面的投资不足。

14、如何看待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首先表现在社会生产力上。生产力的日益社会化超越了国家的地域范畴,股份制经济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

(2)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上层建筑更加完备和科学,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大大加强。政党政治日趋成熟,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剥削和政治统治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化、智能化、法治化和多样化。资本主义剥削方式逐渐由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转变为以剥削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3)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中间阶级的扩大,资产阶级中依靠剪息票生活的食利资本家越来越多,垄断资本家的力量愈发强大。

(4)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强了对世界的控制。以跨国公司为依托,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并不断壮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图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各种性质和层次的机制和机构,加强国际协商和合作。

15、如何认识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

主要主张:生态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当代全球化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只有彻底的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拯救全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张,在观念上,要正确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抛弃人与自然的主宰与被主宰、掠夺与被掠夺的对立关系,建立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不太重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比较重视对生产资料的管理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在政治主张上,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要充分重视工人阶级与工会组织的作用。主张实行“非暴力”绿色运动,通过教育与建立“示范绿色生态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

如何认识:生态社会主义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表现、后果、根源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深入思考,正确揭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提出许多值得重视和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带有明显的空想性、狭隘性,有悖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16、如何理解这句话:“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场新科技革命中,从资本主义的晚霞中看到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曙光”?

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物质条件。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雄厚、充实的物质基础。第三,更进一步看,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第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会使人人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得到良好的社会训练,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这样就会为未来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准备好思想条件。

17、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没能够全面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它是如何形成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的?

(1)长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死守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排斥商品、市场经济,误以为计划经济式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商品、市场积极等同于资本主义。(2)长期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误把权力有制约的多党民主政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货色,硬把以党专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当作社会主义的正宗。(3)长期既教条式照搬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对外关系体制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封闭、对抗,以苏联为中心,要领导并推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实际上搞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扩张主义,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权。

18、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以下方面对社会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分析。(1)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庞杂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2)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3)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4)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5)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们看成是铁板一块、清一色的右派。(6)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7)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8)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总之,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要善于从敌人营垒中寻求朋友,化敌为友,以扩大对敌阵线;而不能从朋友营垒中乱挖敌人,化友为敌,以削弱对敌阵线。吃一堑长一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千万不能再干那种“唯我独革”、“唯我独社”、残酷内斗、无谓内耗、同室操戈、亲痛仇快的蠢事。

19、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

(1)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能避免。(2)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3)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4)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5)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头等大事。

20、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3)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许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4)由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带头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根本的优越性。(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6)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不断挫败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和霸权行径,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曲折性及其前景?

(1)道路的曲折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其前进的道路必然更加曲折。(3)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前景:尽管由于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尽管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中,面临诸多难题和严峻考验,但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第一,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新振兴的先锋和中坚。

第三,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困难中坚持斗争,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此外,当代世界还有许多社会主义政党在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并且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如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就是明证。这更使我们深信,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5)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2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教训是什么?

(1)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想倾向。(2)必须善于把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3)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4)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大国主义。

24、怎样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局面?

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局面。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第二,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第三,努力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点和主要线索。

答:一、基本点有2个:1、研究对象。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有资本主义社会,它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当然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2、学科性质。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①科学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政治学,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不只是涉及政治规律。②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四大系统平列研究,而是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四大系统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主要线索为“三次历史性飞越”。1、第一次历史性飞越是19世纪40年代――90年代实现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历史性飞越是20世纪初――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他曾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重新补充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实践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3、斯大林逝世后,近半个世纪来,在总结苏联模式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尽管大多数遭遇失败,但是中国、越南等国的改革却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在探索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新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越走在实现过程中。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答:一、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农救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1、关于农救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农救会的思想。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农救会生产的思想。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分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8、关于普及教育与消除愚味的思想。9、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10、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11、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想。12、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13、关于法制建设的思想。14、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思想。15、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16、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17、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和不输出制度的思想。18、关于国家消亡与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19、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二、局限性: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传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以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3、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浩劫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4、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不是在生产的现存物质事实和阶级斗争中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把社会理想化。

★《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答:《宣言》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研究的最高成就。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至少包括如下10个方面的内容: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规律说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必然性。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察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基本范畴。2、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分析了从奴隶制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老师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担负起改变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历史使命。3、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论证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实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对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实话革命性的改造,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明确认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之后不可能很快就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提出“十大纲领”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是全面系统的渐进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单靠行政手段和群众运动。5、关于无产阶级正常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正常的理论,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还体现了党的民主制的组织原则。6、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理论。明确了共产党人应该同其他工人政党及各民主政党通力合作的思想。所包含的原则不仅适用于革命时期,而且也适用于建设时期。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指出,国家是一种政治性的公共权力,是阶级实施有效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国家的历史使命就是促使国家的消亡。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各个民族要先实现独立自主,然后才能有真诚的国际合作。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指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才能获得解放。因此,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要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为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概括了阶级消灭之后未来社会的前景,了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才是共产党人最终的奋斗目标,才是共产主义的真谛。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事实。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2、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且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较为重要的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汲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批判继承,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①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②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1、军事共产主义采取的措施。①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国有化③工业管理集中制④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流通和私人贸易⑤经济关系实物化⑥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2、在战争结束后,军事共产主义暴露出的局限。①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事实②脱离了农民的需求③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特征。新经济政策标志着苏俄进入了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

新时期。其主要精神是:是一项长期政策;商业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在国家监督下由合作社执行商品交换任务;部分修改大工业生产计划,发展日用品生产;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四个重要特征①以市场为取向②多种经济成份共存③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改革过度集中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两个最主要的功能①容易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②通过这种政策可以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4、启示。军事共产主义在一定方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但同时抑制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建设国家的热情。

★试述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

答:1、成就。①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30-40年代,苏联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宿舍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极大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2、特征: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一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①政治方面的表现。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案例机关。②经济方面的表现。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过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机制,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公共舆论一律。④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战对抗。苏联还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要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控制中心和统治中心。

3、弊病。①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②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③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④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由于既存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

★如何认识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答:1、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先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从“左”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并维护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官僚特权集团;后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从右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转向高民主社会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自己培植的官僚特权集团,它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代表先进的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不代表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因此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根本利益,结果终于被人民群众抛弃了。2、历史教训。①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反“左”还要防右,不能调和折中,而是要真正站在不带引号的左派的立场上。②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要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该一分为二进行全面分析。③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但不能为了防止和平演变而倒退到以个封闭、冷战对峙的旧格局中去。要加快发展新科技革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发展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发展党际民主。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可贵探索。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主要是明确认识以下四个问题:①纠正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犯过的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②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③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④指出新民主主义中国文化的新特点。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特点的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政体,以国营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再加上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这就构成了中国未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蓝图。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未来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2、建国初期的借鉴与创新。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新中国并未全盘照搬苏联模式,有如下三个突出特点:①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创建政治体制。②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③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3、1949年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后,一方面由于在短暂的三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因战争而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统一了国家,巩固了我民族的团结,节节胜利,使我们头脑发热。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不得不实行“一边倒”的方针,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难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放,因此难免爱苏联模式影响,无法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使我们党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独立探索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急于及早过渡到社会主义。4、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等严重错误。这促使我们党力求摆脱苏联的影响,纠正因照搬苏联经验而出现的缺点和偏差,进一

步探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我们党提出不少正确的意见和设想。如:《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进而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繁荣,还主张共产党同各民主学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重大挫折。毛泽东对1956年秋后发生的波兰匈牙利事件和1957年春夏我国整风运动大鸣大放中发表的种种意见作出错误的分析与判断,加上缺少党内民主,致使我们党从1957年起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转向“左”的方面。从此“以阶级斗争为纲”,几乎连续20年之久错误地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反右倾斗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在我国推行了比苏联模式更“左”的模式,毛泽东实行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其程度和不良后果都超过了斯大林,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损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遭到了极大挫折。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答:体现在四个方面。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1978年冲破“两个凡是”禁锢,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到提出判断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不仅指导和全面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性转变。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先生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

答:1、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全球经为龙头、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多元体系。内容可概括为“十化”,即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法治全球化、管理全球化、组织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思想观念全球化、人际交往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化。2、基本特征。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开拓。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经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业已经历或正在进行的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转变过程,既包括社会制度的变迁,又涵盖人类文明的变迁、物质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它所涵盖的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发展阶段,在经济、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生活质量、人的素质等方面发展水平与善的综合概念。从现代化、全球化的三大浪潮可以明显看出,现代化、全球化的原动力是新抗美援朝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而不是某些具体国家。但是如果哪个国家能够发动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它就必定能够主导现代化和全球化,如历史上的英国、德国和美国等。3、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实行对外开放,以主动迎接和带入全球化浪潮中去。这些现象的出现标志着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初次尝试与努力遭受重大挫折,全球化重新成为西方大国主导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又一个巅峰。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善于“与狼共舞”,学会如何增强力与竞争力,以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当今第四阶段的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这一浪潮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全球化,主张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反对西方大国的经济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性质与方向。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答:1、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而所谓的国有经济实质上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有时还有所激化,并且不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2、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当今工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生活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并没有泯灭。

3、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的民主权利比以前有所扩大,但是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产阶级与国家政权结合得更加紧密,在台前幕后操纵着国家机器,统治着人民,所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罢工现象依然存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新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它依然是动摇资本主义社会基础的主要因素。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规律仍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资产阶级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机爆发的危险度与危害性;但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催化危机爆发的惯性冲击,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比冷战前任何时期更复杂、更隐秘,也更难治理。与传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并发的,还有结构性经济危机,体制性或体系性经济危机及其他潜伏的新危机。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没有变,但在生

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较先进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体制的管理方式上,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资本主义内部不断积累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当然,资本主义绝不会自发、自动、自行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必须经过社会主义政党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自觉、自愿、自主地进行持续、持久的斗争,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综上所述,―――。

★如何看待当代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

答:1、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以及世界观的多元性,其实质是为推选改良主义政策扫清思想与理论障碍。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和科学社会主义同出一源,但它们在接下来分道扬镳了。它对社会主义目标作了另外的解释,认为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关于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实践证明,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选民眼前利益的改良主义,比起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个进步。如果各国共产党不善于借鉴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关于民主、自由的合理因素,不能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那么民主社会主义还会有其广阔的市场。2、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它们都实行民族主义,都要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巩固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大体上可分三类:①受前苏联或中国影响较大,主张以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共产党化的民族主义政党。②受社会党国际的影响很大,社会民主党化的民族主义政党。③主张把社会主义和本民族的传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此外,有的国家还把在亚非拉盛行的某种宗教和社会主义相结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宗教社会主义。随着苏东巨变和多党民主风潮盛行,绝大多数国家都宣布放弃社会主义,政治上改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或市场经济。3、生态社会主义。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促进了西方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是在西方绿党运动与生态运动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关心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一种派别与理论,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表现、后果、根源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正确提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与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较之其他绿色政治派别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经济与政治主张,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一些观点带有明显的空想性、狭隘性,有悖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

★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答:所谓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浩劫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①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A、重大变化。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而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则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2、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在逐步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的主题。两种社会制度已由冷战对峙开始转向和平共处、竞争和斗争。有的问题要协商圣诞,协调关系,达成协议;有的问题还可以进而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当然协作中还有斗争,还要在很多领域开展竞赛和竞争,竞赛是比先后,竞争进而比优劣,优胜劣汰。B、树立的新观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的这场新科技革命确实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黄金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场新科技革命中,从资本主义的晚霞中看到未来共产主义的曙光。我们要关于借科技革命违犯发展的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

答: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两大时代性、全球性的挑战。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1、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实践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并不是科技革命的主动力,科技革命主要是科技专家刻苦钻研精巧劳动的成果;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盲目追求利润、互相激烈倾轧,在很多方面反而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协调发展。然而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制管理、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自由、社会需求和对外开放八个社会条件,则是科技革命迭起的肥沃土壤和阳光雨露。只要我们能够全面继承这八个方面的文明成果,在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科技一定能够得到更快的新发展。2、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如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来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迄今理论界尚未取得较一致的看法。但我们不能急于通过发动世界革命消灭之,只能唤起民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加强联合斗争,较长期地把社会资本主义即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逐步推进到资本社会主义(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再发展到未来完全的社会主义。3、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等国被打败,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恰好是由于教条式地照搬科学社会主义,或者从根本上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而招致灭顶之灾。如果能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创新,为加速发展新

科技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急起直追,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的大潮,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本来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中重获新生。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1、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它能够顺应世界客观发展开拍,逐步推进改良路线一,多方发扬民主,不断调整政策,力争群众支持,接受群众监督,取消高官特权,注重发展经济,不断给群众以实惠。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过度集权的体制和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积重难返,在世界资本主义掀起的新科技革命大浪潮的冲击下,愈益陷入困境。各国共产党要如何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既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又借鉴而不倒向民主社会主义,以再创辉煌,这是有待认真探索的重大课题。2、应该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只要各国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激化到出现革命形势的地步,只要各国共产党还未能彻底摆脱苏联模式过度集权体制和过左路线的弊端,那么夸赞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就还有其继续发展的余地和拓展的社会问题,即使还没有建立社会党的国家也不会出现社会党。而社会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也还会随着新科技革命以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转型。只要科学社会主义真正坚持民主、发展民主,能够善于与民主社会主义结成左翼联盟,就能够极大地增强世界社会主义的实力与阵地。以民主为基础,科学才能繁荣昌盛,以科学为指导,民主才能避免失误。科学与民主比翼双飞,并驾齐驱,社会主义才能威力无比,无往而不胜。3、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最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模式的过度集权的体制和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科技与经济发展较慢,又多方限制人民的民主自由,在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以信息化为龙头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之下,广大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感到亟须变革,然而改革却屡受挫折,难以有重大突破,遂使他们深感失望。然而党内外广大群众仍然向往社会主义,不愿意完全回到资本主义。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许多人自然地只有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只好纷纷改“性”易名,另求社会主义的新路。由此可见,执政的共产党只有加快改革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病,既坚持又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成功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才能应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防止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袭,并且扩大科学社会主义的阵地和影响。综上所述,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否获得新发展和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

答:1、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要改变“战争引起革命或者革命制止战争”的传统战略观念,探索在世界和平的国际条件下如何去发展世界社会主义。2、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维护和平与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情况下,重新探索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要结合时代与国情的特点,独立探索本国革命的道路,而不能简单照搬外国的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的过程主要是和平发展的,难以爆发暴力革命。只有某些矛盾激化的国家,才有可能爆发革命。4、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除了主要以本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榜样来吸引世界人民之外,还应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义上支援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必要时还应该尽可能给予人力上、物力上和财力上的援助。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点应该是各国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及其政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探索、努力奋斗。5、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要从冷战对峙完全调整为和平共处,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即使是和平共处也不是没有斗争,而是更加复杂、更加隐蔽、有时更加尖锐的斗争。但是这种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要善于斗智、斗勇、斗法,通过适当的斗争达到更好的合作。可持续的热和共处是国际关系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它也最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这个目标有待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6、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应该区别对待、求同存异,以得于形成反对资本主义、探索社会主义的广大联合阵线。总之,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要善于从敌人营垒中寻求朋友,化敌为友,以扩大对敌阵线;而不能从朋友营垒中乱挖敌人,化友为敌,以对敌阵线。吃一堑长一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千万不能再干那种“惟我独革”、“惟我独社”、残酷内斗、无谓内耗、同室操戈、亲痛仇快的蠢事。

★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至今仍然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消灭剥削制度及种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最佳选择。2、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尽管每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有所不同,但是社会主义的道路依然是人类解放的根本之路。3、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尽管苏东巨变,世界共产党的力量受到削弱,但其整体力量和广泛影响仍是十分强大的。4、由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带头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根本的优越性。尽管迂回曲折,然而能够一浪接一浪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本身就说明,社会主

义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旺盛的活力。5、重新补充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对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的。6、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不断失败了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和霸权行径,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社会主义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中坚力量。

★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答: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首要在于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就能够切实保证革新派正确领导。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才有可能始终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并取得伟大成就,同时也将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与振兴的中流砥柱。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各国共产党人只有努力探索并找到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才能推动本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能随之繁荣昌盛。5、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领导人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高瞻远瞩,明辨方向,权衡利弊,准确判断;更需要他们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

答:1、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想倾向。根本办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必须善于把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教训之一是只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即“穷过渡”和“急过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调整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展开激烈竞争。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有利的发展机遇。4、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首要问题是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大国主义。大党大国主义具有很大危害:阻碍了各国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影响了各国党独立自主地解决其内部事务和问题。还导致党际关系紧张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统一的、各国都必须遵循的模式,强加和照搬某种模式的做法只能阻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革命和建设都不能输出和输入。大党大国只有在革命和建设方面作出表率的义务,而没有干涉别国别党的权利。各国党不分大小、强弱,都一律平等,各国党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大胆探索,开创具有本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只有如此,各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能健康发展。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①要重视市场作用。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2、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①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②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⑤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3、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1、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民主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挑战;

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是当代资本主义究竞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三是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其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也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二是

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三是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4、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③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⑤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⑥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5.如何联合各类社会主义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统一战线(P447-451)。

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社会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区别对待:

一、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错误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

二、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

三、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

四、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

五、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们看做是铁板一块、是清一色的右派。

六、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

七、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

八、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

6.新时代应该如何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1)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面加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2)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3)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4)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5)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6)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7)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12.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3.其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13.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二)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14.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充分地科学论证。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对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科学的判断,并以此作为立论的基础和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于任何科学理论来说,只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才能达到科学的高度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最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确实形成了新的独立的科学体系。

总之,这四个方面的论证,非常全面地、雄辩地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4.谈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

简化版: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的状况没有变。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发展处于新阶段的特征有全面的描述,这就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开放几个方面作的概括):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15.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内容

①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③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④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七、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1)邓小平理论创造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著名论断。(2)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还可以从其他许多方面(如思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加以阐述。

在思想方面,他不断冲破思想禁锢,坚持与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

在政治、经济方面,强调与坚持了党的领导,强调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并付诸实施;确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总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活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具体化的马列主义。它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并将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

★二、《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1.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2.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宣言》以唯物史观分析了整个人类社会从古代社会到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它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察社会变迁与社会的基本范畴。

3.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较之以前的等级社会已被大大简化了,它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阵营。在这个阵营之外,还存在着中间阶级以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流氓无产阶级。

4.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的最终结果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5.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宣言》总结了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尽快增加生产力总量。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从理论上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

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宣言》对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无产阶级对国家的态度进行了原则性的阐述。

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宣言》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待民族的根本政策概括为两点:(1)工人没有祖国;(2)无产阶级必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

9.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全球化。无产阶级为了自身的解放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进行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斗争。

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思想:《宣言》概括了阶级消灭之后未来社会存在的态势,阐明了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重视市场作用。我们要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承认和利用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从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的转变。只有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才能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联系。商业市场是沟通工农业的渠道,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心环节。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相互促进、繁荣经济,是落后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真正便捷之路。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能否成功最终都取决于共产党的领导。列宁始终重视正确处理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需要的党应该是同群众经常联系的党,善于领导群众的党。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集权体制已影响到国家机关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有使苏维埃政权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危险,势必严重干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五、试述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多次错过改革机遇及其影响,同时分析苏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第一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他对现行体制充分肯定,又将现行体制上升为基本原则,使其理想化、固定化不准别人质疑现行体制,更不能触动改革。(2)赫鲁晓夫急躁冒进,第二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赫鲁晓夫的改革保留了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很不彻底。又搞起了新的个人集权、个人崇拜,“左”的思想和路线基本没有改变。相反急躁冒进、急于过渡思想膨胀。他只是对过左路线和过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作了局部改革,在总体上依然维护斯大林模式。(3)勃列日涅夫只搞“完善”,第三次错过改革开放时机。A.政治方面,过度集权、缺乏民主的传统政治体制没有得到任何改革。B.经济方面,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多少改变。C.对外政策方面,闭关锁国,同时推行扩张主义,加紧军备竞赛,耗费大量资源,经济包袱沉重,国际上处于孤立。

2.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第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四、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及弊病

(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表现为: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一是在政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过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国家安全机关地位特殊。二是在经济方面,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三是在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过度集中,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舆论一律。四是在对外关系方面,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1)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由于现行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所以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在这种体制和气氛之中,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行动的指南,相反成为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六、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在经济方面,毛泽东从中国大农业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以此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毛泽东还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与此相关,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任务及两步走的战略步骤。1964年12月由周恩来在三届一大正式宣布。在企业民主管理思想方面,新中国成立后

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和邓小平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思想。在分配制度上,毛泽东也反对苏联重积累、轻消费的做法,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并揭示了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毛泽东还提出,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件下,要努力打破封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有益的东西,吸收外国资金和科学技术,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等。毛泽东还提出过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主要有: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搞好综合平衡,克服无计划状态和分散主义;改变农村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注意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加强经济监督;加强财政、银行监督与检查等。

(2)在政治方面,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毛泽东非常重视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确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我们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并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在文化方面,毛泽东指出这种对外国人毫无批判的生搬硬套和模仿是最没出息的教条主义,他反对在艺术和学术方面迷信苏联,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由此他提出,我们党发展文化科学的根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说“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八、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为理论基础,使之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途径,即无产阶级革命;正确地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主体力量是广大无产阶级。

(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社会发展规律,或者即使看到有某种规律,却不能上升到唯物史观的高度,在理论上陷入唯心史观;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或教育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主张依靠个人,特别是杰出个人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体现为英雄史观。

十一、比较苏俄初期先后实施的“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1).所谓军事共产主义,也称战时共产主义,指的是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一些非常的、临时性的政策,一度被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当成落后国家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就是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即按规定的价格征收农民的一切余粮,加强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全部工业和商业不论大中小一律都收归国有,国家对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严格监督;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售制度;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实行一切阶级的义务劳动制。总之,“这种政策主要是采用经济以外的、带有某种军事性的手段,不是通过市场,而是在市场以外来建立城乡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这种政策的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

2)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扩大和增强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领导作用;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成份;通过合作制将广大小生产者引上社会主义道路上来;通过商品流通来加强工农联盟。一句话,就是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主要通过经济的办法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份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3)区别: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是通过兵营式的官僚主义方式“自上而下地”建立社会主义,完全忽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验。而新经济政策的模式则要求仔细研究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的前提下,在广泛自治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建立社会主义。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后者则是通过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渐进地发展。

十三、简述乌托邦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15-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总体特点是:(1)它们基本上是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应,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初的呐喊。(2)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井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3)它们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4)它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理想制度的主张都较

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5)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的烙印。(6)它们普遍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而把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及一切私有制度一起仅仅看成是一种罪恶的制度。

十四、试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1)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个角度看必然性。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从理论的上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从实践上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从六个方面理解长期性和艰巨性:①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例外。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它肩负着比任何一个阶级更崇高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③外有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压力,内有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必然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④资本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顽固性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⑤虽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向,但是,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党的正确纲领、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往往需要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艰难探索的过程。⑥在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任务更加艰巨复杂,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需要更长的时间。

十二、简述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

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十、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或者说,其创立过程如何?

(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中期后,除了政治领域持续不断的动荡与革命外,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开始发生了剧烈变革。科学领域的革命引发了技术领域的创新,继而带动了产业革命。

(2).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现代无产阶级队伍的日益扩大及其所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日益加重,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的斗争也不断朝着深广的方向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其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还有其主观条件。马克思出任《莱茵报》主编,广泛接触到社会生活的现实,开始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根本性转变。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得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未来的阶级的结论。这样,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自觉地把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工人运动的实践,积极进行了建立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新的理论经受了考验,而工人运动和建党活动的实践则反过来又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辩论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纲领。会后,由马克思执笔完成了纲领的起草工作。这就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8月,《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九、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意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和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性缺陷,对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改造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主张,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借助于少数达官贵人的善心和钱袋来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它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观点。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着意避免使自己陷入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泥潭,而是要把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一个真正的群众性的社会运动。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交给工人,加速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由自发的斗争转变成了自觉的斗争。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中间的广泛传播,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运动在欧美各国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也很快变成了现实。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治斗争,显示了自己的阶级力量,夺得了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政治选举权、劳工立法等等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这两大力量的合流,社会主义运动因为以工人运动为依托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而工人运动也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正是这两大运动的结合,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是什么?

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的宝贵材料。

在政治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少数游手好闲者盘踞社会上层,而创造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却被压迫在最底层。傅立叶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欧文认为历史上和现存的一切政体都是为了少数剥削者的利益在经济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病。在思想道德方面,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虚伪的道德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与猜测,并为实现理想社会进行了各种艰难的试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有启发性的实际例证。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和欧文的“公社制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协作化,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生产。他们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关于劳动分配原则,他们三人认为,实行普遍劳动的原则是未来社会实现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第一次提出按劳分配的思想。

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的管理,三人提出未来社会国家消亡的思想。关于管理,提出民主管理的三原则:第一,人民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第二,领导者只是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管理人员;第三,实行集体领导。此外,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提出未来社会要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问题。同时,又积极提倡妇女解放和社会和谐。

第三,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上,尽管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为科学论证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圣西门对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基本接近历史实际。傅立叶认为整个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每个社会制度发展到极点就会出现下降的波动,但这并意味着倒退。欧文也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欧文以生产力的发展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思想,傅里叶以生产的性质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基本标志,圣西门提出所有制是社会变革的原因。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在理论上代表过无产阶级,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和利益的表现和先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不是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出发来观察社会,夸大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他们不懂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真正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因而得不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但是在实现途径上却完全陷入了空想。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阶级对立,但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是实现未来社会的障碍。他们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性的进步决定社会的进步,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幻想用理性来说服资产阶级,依靠少数达官贵人的帮助,通过和平道路来改造社会,和平的实现理想社会。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找不到能够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理性和天才史观的思想束缚,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所处的地位,未能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作用。他们轻视无产阶级,他们的学说脱离工人运动,把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的资产阶级和统治者身上,他们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真正阶级力量,因而使改革方案成为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了进行了深刻批判,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天才的预测,它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唯心史观的束缚,他们不能阐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和实现道路,因为是不成熟的理论。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华师研究生中特笔记整理

中特复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如下) 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起点(如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如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体是两大制度(见笔记/如下) 6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哪两个问题(见笔记/如下) 7现代公有制与传统公有制相比较,有哪些变化?(见笔记/如下) 8如何看待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问题(见笔记/如下) 9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结合(如下) 10如何理解我国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如下) 11国际竞争的两大新特点(见笔记/如下) 12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见笔记/如下) 13“三农”问题解决的对策(见笔记/如下) 14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5当前中国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如下) 16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特点(见笔记/如下) 17文化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冲突的两种类型(见笔记/如下) 18文化时代来临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见笔记/如下) 19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哪些(如下) 20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哪两类(见笔记) 2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见笔记) 22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应对措施() 23“两型社会”(见笔记,但不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最新表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 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五大 第三阶段从十五大至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1)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2)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3)重构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003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早期(16-17世纪):莫尔、康帕内拉;中期(18世纪):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晚期(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一是他们还不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不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自己学说的客观依据,而是把理想社会制度看成是“正义”、“平等”这些理性原则的体现。二是他们把无产阶级仅仅看作是一个值得同情、怜悯和应当拯救的劳苦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没有找到实现新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因此他们把实现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三是他们否认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方式来和平地实现理想社会制度,而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依靠力量)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5.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扬弃的结果。 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共产主义。 9.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将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最终必将撑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社会革命——新社会。(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 10.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能否最终变成现实,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熟的程度决定的。 1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2.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3.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 14.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的不同,马克思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是“在它自身基础了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中央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一: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P3) 答: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 答: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第一,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 本问题。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把握。 第三,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更为系统。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第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 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 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为我 们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了概括。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预见和概括。 四、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揭示。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P96) 答: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实行了广泛的民主。人民享有言论、结社、集会、选举等各项政治权利。在人民内部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人民内部的问 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不是强迫的方法。对于人民的敌人,对于反 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则实行专政。当然,对于敌人的专政,并不是不给他 们出路。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 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P51) 答: 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 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 界领土的垄断。 第三、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追求这种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决定性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你怎样看待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在你看来“中国模式”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存在?它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不存在?又怎样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的具有自己特点的道路? 2.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年美国为拖跨苏联,美国有意故意炫耀其强大的国防实力,引诱苏联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苏联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经济被拖跨,导致最后解体。今天,美国又在用当年同样的方法对待中国。中国也要小心被美国拖跨。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3.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你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当今世界“一球两制”,资强社弱是不争的事实,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1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2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力量和阵地急剧萎缩。而且,仅剩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时就导致了资强社弱,资攻社守的现状。但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形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上才能比较平稳快速地发展。而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

在职研究生数值分析复习资料及答案样本

在职研究生数值分析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取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用3.1415作为π近似值时具备( B )位有效数字。 (A) 3 (B) 4 (C) 5 (D) 6 2. 下列条件中,不是分段线性插值函数 P(x)必要满足条件为( A )。 (A) P(x) 在各节点处可导 (B) P(x) 在 [a ,b] 上持续 (C) P(x) 在各子区间上是线性函数 (D) P(x k )=y k ,(k=0,1,… ,n) 3. n 阶差商递推定义为:0 1102110] ,,[],,[],,[x x x x x f x x x f x x x f n n n n --=- ,设 差商表如下: 那么差商f [1,3,4]=( A )。 A. (15-0)/(4-1)=5 B. (13-1)/(4-3)=12 C. 4 D. -5/4 4. 分别改写方程042=-+x x 为42+-=x x 和2ln /)4ln(x x -=形式,对两 者相应迭代公式求所给方程在[1,2]内实根,下列描述对的是:( B ) (A) 前者收敛,后者发散 (B) 前者发散,后者收敛 (C) 两者均收敛发散 (D) 两者均发散

5. 区间[a ,b]上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是( A )。 A. 在[a ,b]上2阶可导,节点函数值已知,子区间上为3次多项式 B. 在区间[a ,b]上持续函数 C. 在区间[a ,b]上每点可微函数 D. 在每个子区间上可微多项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当x =1,-1,2时,相应函数值分别为f (-1)=0,f (0)=2,f (4)=10,则f (x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是 226104()25555 P x x x =- ++(题目有问题,或许应当是:x = -1,0,4时…) 2. 求解非线性方程01=-x xe 牛顿迭代公式是 1,(0,1,2...)1 k x k k k k x e x x k x -+-=-=+ 3. 对任意初始向量0()X 和常数项N ,有迭代公式1()()k k x Mx N +=+产生向量序列{} ()k X 收敛充分必要条件是k k X X →∞ =()*lim 。 4 .设 ?? ? ???-=??????-=32,1223X A , ‖A ‖∞=___5____,‖A ‖1=___5___,‖X ‖∞=__ 3 _____。 5. 已知a =3.201,b =0.57是通过四舍五入后得到近似值,则a ?b 有 2 位有效数字,a +b 有 1 位有效数字。 6. 若f (x )=x 7-x 3+1,则f [20,21,22,23,24,25,26,27]= 1 。 7. 求积公式)4 3 (32)21(31)41(32)(1 0f f f dx x f +-≈ ?具备___3__ 次代数精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专业。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伟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探索;韩庆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牛先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下设薛广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下设贾建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下设胡振良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戴焰军的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以及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张晓燕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宋福范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李俊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以及政治教化与社会认同研究。 一共有10位博导,其中王伟光导师是外聘的博导,只能招收一个博士生,其他导师最多可以带两个博士生。本部一共有19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导师介绍 王伟光(兼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务:常务副院长。

韩庆祥,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央党校,职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牛先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薛广洲,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贾建芳,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戴焰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张晓燕,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宋福范,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 李俊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列著作选编》(哲学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3、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2019年重庆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复习材料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析。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饿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5.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萌芽到开始形成阶段。第一次国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思想开始形成。 第二、成熟阶段。会议以后,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继承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考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科? (1)为什么要学习: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怎样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2、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1)积极贡献有: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六项: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复习知识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个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曾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经济学与哲学是理论基石。 3.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6. 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思想; 3)关于劳动改造与劳动光荣的思想; 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的思想;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 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 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8)关于消灭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 9)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 10)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设想; 11)关于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思想; 12)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设想; 13)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

14)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15)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 16)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与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 17)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 1)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奴隶与奴隶劳动; 2)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还保留着殖民地; 3)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实行公妻制; 4)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包含着某种宗教神秘主义因素; 5)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公开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6)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隐含着对社会生产劳动的偏见; 7)相当一部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身上; 8)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政治极端主义色彩; 9)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终身制; 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个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1)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 2)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7. 列宁对俄国当时能够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理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而过处于夹缝中; 2)俄国国内矛盾尖锐;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动摇和叛变; 4)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有农民为可靠的同盟,有政党。 8.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2016年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政治理论》练习题 一类: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5、当今世界多极化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6、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8、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0、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1、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4、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1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二类:(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6、我国的经济特区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7、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会改变党的性质。 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 9、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三类: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现代管理学》练习题 一类: 1、评价的原则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4、管理客体的特征

(带目录)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笔记)

目录 第一讲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及其革命战略: (1) 理想诉求和阶级立场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 (1) 革命战略的两重线索和三次变奏 (1) 二、列宁的建党理论与革命战略: (2) 集中制的建党原则: (2) 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策略: (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2)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 (2) 四、苏联模式的五种前途 (2)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

第一讲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及其革命战略 二、列宁的建党理论与革命战略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 四、苏联模式的五种前途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及其革命战略: ①理想诉求和阶级立场 1.理想诉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894年恩格斯致朱·卡内帕 2. 阶级立场:公开宣布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原因:社会在物质利益面前总是分裂为不同集团。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 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六无”社会:无私有制,无市场,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政治国家。 ③革命战略的两重线索和三次变奏 两重线索:客观的物质条件和主观的历史能动性 三次变奏: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 1.青年时期:强调主观条件而非现实的政治、经济关系 试问:德国能不能实现一个原则高度的实践,即实现一个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现有水平,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即将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中年时期: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认为必须先资本主义化,然后才能走向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谈中国: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谈印度: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

研究生毛中特考试资料汇总

生态文明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对此,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通过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环境放在经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 (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收集了一手可靠的材料。 4、试述邓小平两大重要历史贡献 第一,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成功的在中国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