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剖析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剖析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剖析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剖析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

2009年7月-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对中国境内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截止到2008年12月)的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价周期为2005年至2008年。评价结果将为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履行《湿地公约》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概况

依照《湿地公约》第二条,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土内适当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目前中国已有36处湿地分四批列入了该名录。第一批6处是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时列入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米埔内后海湾成为中国第7处国际重要湿地;第二、三、四批分别有14处、9处和6处湿地于2002年、2005年和200 8年获得湿地公约认可。

至2010年12月,全世界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达1910处,面积达186.88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12月,中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达36处,湿地总面积287.84万公顷,约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7.95%。

二、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

根据国际重要湿地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类型的不同,本次评估将国际重要湿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濒危物种保护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和内陆湿地类型。本次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对其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参与生态评估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总体状况较好(详见表1),除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表1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估表

注:表中国际重要湿地按类型和批准列入批次及名单顺序排序。

1、濒危物种保护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

濒危物种保护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共4处,分别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该类型国际重要湿地以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率和濒危物种栖息地面积变化率为评价指标,整体生态状况良好,除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从1986年的39头增加到2005年的1007头,到2008年,麋鹿种群数量已达到1317头。2008年的种群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310头,增加率为30.8%。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栖息地面积2668公顷基本维持不变。

据推算,2005年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斑海豹数量在2000-3000头之间,2008年数量在1500-2000头之间。数量变少的原因是近几年气候偏暖,温度偏高,海冰数量少、结冰期短。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误捕海龟数变化指标替代种群数量变化率指标。据连续多年监测结果,自误捕海龟数量2005年为29只,2008年的61只,增加率为110.3%。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护保育措施,自然保护区中的海龟栖息地面积400公顷维持不变。

中华鲟为江海洄游鱼类。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5个监测点,每年5-8月份监测长江口浅滩区摄食育肥的幼鲟数量,通过幼鲟数量变化指标替代种群变化率指标。2005到2008年的4年间,监测记录到中华鲟幼鲟的数据为150、600、29、205尾,幼鲟数量总体趋势为增长,增长率为36.7%。

2、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

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共10处,分别为东寨港、米埔内后海湾、双台河口、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湿地、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类型国际重要湿地以湿地面积变化率、植被覆盖变化率、物种多度变化率、水鸟数量变化率、濒危物种数变化率、植物入侵物种、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为评价指标,整体生态状况较好,除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经评估,东寨港、米埔内后海湾、双台河口、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湿地和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8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优。湿地面积变化率、植被覆盖变化率、物种多度变化率、水鸟数量变化率、濒危物种数变化率、植物入侵物种、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基本没有变化,一些国际重要湿地的指标甚至出现增长,如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潮间带红树林覆盖率增加了11%,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增加了3%以上;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面积增长2.1%、濒危物种种类和数量均增加;东寨港的植被覆盖率增加2%;双台河口的濒危物种的数量增加较多;广东海丰湿地的水鸟物种数量和濒危物种数量均出现大幅增加,水鸟物种数量和濒危物种数量分别由2005年的16 3种、31种增加到2008年的193种和40种。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最大威胁和问题为外来物种入侵,入侵物种为互花米草,其中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面积占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的比例为36.65%,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超过了20%。此外,由于实验区部分滩涂被围垦和水产养殖,导致了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由2005年的3.5万公顷变化为2008年的3.4万公顷,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了近1 000公顷。

3、内陆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

内陆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共22处,分别为向海、扎龙、鄱阳湖、东洞庭湖、鸟岛、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湿地和水鸟自然保护区、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塔海湿地、大山包、鄂陵湖、拉什海湿地、麦地卡、玛旁雍错、纳帕海湿地、扎陵湖、洪湖湿地、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类型国际重要湿地以湿地面积变化率、水源补给状况、地表水水质、地表水富营养化程度、植被覆盖变化率、物种多度变化率、水鸟数量变化率、濒危物种数变化率、植物入侵物种、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为评价指标。这些内陆国际重要湿地的评价指标在200

5-2008年期间基本没有变化,一些评价指标甚至出现增长,所有22处内陆类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均为“优”。其中扎龙、大山包、鄂陵湖、拉什海的湿地面积出现增长,特别是扎龙自2001年春季开始实施生态补水,并于2009年建立了长效的生态补水机制,对湿地生境的稳定和维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达到252种,主要是植物物种的增加。向海的水鸟物种数量增加了4种。拉什海湿地鸟类种类、水鸟种类和濒危物种种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鸟类物种数量从2005年的199种增加到2008年底的225种。

但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了13400公顷,年递减率达0.97%,而且湖泊水质较差,为劣Ⅴ类水。随着雨季排水将水花生、水葫芦排入洪湖,导致了湖北洪湖湿地植被入侵现象严重。据统计,2008年洪湖湿地水花生、水葫芦面积达到了1340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比例为4.1%。

三、中国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

1、外来物种入侵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等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最大威胁和问题为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互花米草在沿海入侵。2008年监测数据显示,崇明东滩互花米草面积达15.68万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36.7%。盐城、漳江口和山口红树林互花米草分布的面积分别超过了湿地植被面积的20.0%、3.0%和2.9%。

2008年,湖北洪湖湿地水花生、水葫芦面积达到了1340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比例为4.1%。拉什海湿地的入侵植物主要为红花月见草、鬼针草、辣椒草等,呈零星状分布,总面积不足湿地植被面积的1%。

2、国际重要湿地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由于国际重要湿地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一些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如鄂尔多斯遗鸥、大连斑海豹等。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流域内灌溉用水量过大以及淤地坝等工程建设,使进入湿地的来水量大幅减少,导致遗鸥的生境遭到破坏,遗鸥的数量急剧减少。大连斑海豹数量调查主要是在冬季结冰的繁殖期进行,由于近几年气候偏暖,温度偏高,海冰数量少、结冰期短,导致调查到的斑海豹数量减少。

3、围垦和改造改变了湿地使用性质

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由于围垦、养殖占地、工业和交通等占用湿地现象严重。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围垦和工业用地,到2008年开发利用13941公顷滩涂,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4.91%左右。北仑河口、漳江口和海丰湿地等也有类似现象。

4、人类活动干扰依然严重存在

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周边地区大量开垦湿地,实行人工截流分洪,堵坝排水,强排改道,使天然状态下的汇水面积明显缩小,导致国际重要湿地不断退化。向海由于牧业生产、农药的使用、机器的噪音等干扰,致使水鸟数量减少。

5、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偏高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兴凯湖、三江、洪河和向海的地表水营养化程度为中度营养,扎龙为富营养。这是由于这些国际重要湿地周边有大量农田,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排放,以及水中的大量植物生长迅速,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为较高。洪湖和鄱阳湖为中营养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为富营养化,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总氮。

四、亟待加强的重点工作

1、加强湿地保护立法

通过加强湿地立法,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并通过立法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生态补水制度、湿地土地占补平衡等制度,把国际重要湿地纳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禁止开发区范畴,明确湿地在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位。

2、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

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恢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国际重要湿地采取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恢复工程,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水鸟迁徙地和繁殖地的生态安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国际重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控制

部分国际重要湿地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特别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禁止将自然湿地无天然分布的外来野生动物放生野外,禁止将本地无天然分布的外来野生植物

种植于国际重要湿地内,严格控制外来生物物种侵入湿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理已被外来物种入侵的湿地。

4、加强对国际重要湿地周边地区和上游的综合治理

完善水控制、调配工程的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减少水开发项目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建立湿地保护与河流流域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初期,我国的

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东道国政局的变动也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很大风险。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迫使中铁在利比亚总额为42亿美元的3个铁路工程搁浅。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发达国家恶意设置的各种壁垒也使我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 — 前言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 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10 (一)政策性建议10 (二)贸易性建议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12 (一)形势展望12 (二)政策取向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小组分工13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

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 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 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 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 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 年和2008 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 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 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 (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 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 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 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

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 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 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 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 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二)日本的投资制度原则上对大部分行业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 日本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92年以前,外汇法对外国的投资实行事前审批制度;1992年后,改为事后报告制度,原则上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给与自由化。1997年,外汇法又作修改,对外资仍采取事后报告制度。但涉及国家安全,妨碍公共秩序、公众安全的行业,以及属于日本要保持自由化特征的行业,实行事前申报、审批制度。 尽管日本在制度上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行业的市场准入仍很困难。例如建筑业,由于日本尚未开放劳务市场,加之本国固有的承包、分包体系,外国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建筑市场。又如海运业,在日本的现行港运体制中,外国船公司只能租用码头,而无法进入码头装卸等服务市场。 二、对日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具优势_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_冯维江

China Business Update / September 2010 24 投资环境的声浪逐渐升高。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未果,到处理力拓商业贿赂事件引起的“非议”,到谷歌中国从内地迁往香港,再到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抱怨在中国“遇到了25年来最艰难的商业环境”,一系列事件似乎表明外资对中国经营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也被一些人列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的依据。 不仅如此,世界银行近期公布了一项对87个国家4个方面的外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的研究。这份报告显示,与东亚、亚太乃至全球各国相比,中国对外资的股权限制更加严格,外资在华建立子公司所需时间相对较长。报告的主要撰稿人皮埃尔?吉斯兰(Pierre Guislain)更是直言:“跟87个国家相比,在具有限制性的政策法规所占的比例方面,中国的行业限制数量要比世界许多其它国家都多”。 直观的事件与“客观”的调研言之凿凿,似乎坐实了中国外商投资环境堪虞之状况。然而,也有一些人为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证。例如,代表了1600多家企业和个人会员的华南美国商会刚刚对外发布了《2010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报告称其九成会员企业对目前中国的经商环境较为满意,会员企业今年在中国的再投资预算增长44%,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亦有 人以客观数字为证,指出自2009年8月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各月均呈同比增长态势,而2010年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加39.6%,上半年累计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亦达到19.6%。如此大好形势,岂可谓外资环境恶化? 在我们看来,抱怨者的质疑固然有待商榷,辩护者的解释也并非无懈可击。商人以逐利为职,自然希望环境对自己越有利越佳,个别企业在经营中遇不如意事而有所表达实属平常。只是因为其中一些在华企业声名显赫,才特别引人关注且容易为人所利用罢了。以个案而论“环境恶化”殊不足道。伊梅尔特在私人餐会的抱怨被曝光之后,旋即在公开场合声称“中国是通用电气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发展得很好,并且必将长期发展下去。”至于世界银行的报告虽有其一定的“客观性”与严谨性,但因为调查主要考察的是各国对外国投资的相关法规,而这只是投资环境的一个方面,并且与经济规模大小、投资机会多寡、经济成本高低等相比,仅是相对次要的方面,因此在“全面性”或“代表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以此论证中国投资环境之优劣,其结论亦不可靠。 当然,以企业对中国经营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来举证也存在问题,不仅样本选取及回答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更因为这样的调查缺乏国际比较的视角。至于用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数字为据虽然颇为有力,但影响外资进出的除了投资环境,更有经济形势。外资增长的数字并不能完全排除是因为全球经济在危机之后的恢复阶段,因 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具优势 ——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冷热国对比法分析 冷热国对比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该方法把一国投资环境归结为七大因素 1.政治稳定性,它是指东道国有一个由社会各阶层代表所组成的,为广大群众所拥护的政府。该政府能够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适宜企业长期经营的环境。当一国政治稳定性高时,这一因素为“热”因素。总的来讲,中国政局稳定、政策基本连续。虽然中国投资的政治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利的方面,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有关经济及涉外经济方面的法律。对外商投资活动进行了系列规定,保障了外商投资经营的合法权益。所以,这一因素为“热”因素。 2.市场机会,当对外国投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在东道国市场的有效需求尚未满足时,表明东道国市场机会较大,为“热”因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潜在的市场很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大有市场。从近几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国内消费,对国外产品的消费量也激增。所以,这一因素为“热”因素。 3.经济发展和成就,若东道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运行良好,则此项为“热”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往往是对一国投资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中国经济目前既出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正处在转型时期,是典型的过渡经济。这一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投资环境经济因素的独特特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潜在机会。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无疑对国际投资者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上劳动力素质较低,高素质人力资本相对较为贫乏,这又是我国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要劣势。所以,这一因素为较“热”因素。 4.文化一体化,东道国国内各阶层民众的相互关系、处世哲学、人生观和奋斗目标都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东道国文化一体化程度高为“热”因素。两国间文化传统越接近,越有利于双方相互间经济往来,而语言是社会文化中最为显著、稳定与典型的特征因素。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共同的文字将不同历史时期移民到世界各国的华人联系在一起。其次,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海外的华人在其居住国立足之后,往往倾向于回国进行投资与贸易,这一点形成了中国投资环境中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这一因素为“热”因素。 5、法令阻碍,东道国的法律繁杂,并有意或无意地限制和阻碍外国企业的经营,影响今后企业的投资环境。若法令阻碍大,为“冷”因素。总的来讲,中国政府尽量制定和完备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外商来华经营提供有利的安全的法律环境,保障了外商的基本权益。但是,中国的法律环境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投资学报告澳大利亚(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该国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以及迅速发展的后天条件,造就了澳大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因素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自然地理因素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 它的陆地总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为36,73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块。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4,000公里。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管辖整个洲和它的外围岛屿的国家。并且,澳洲与欧洲国家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澳与其近邻--新西兰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澳新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日趋稳固,相互间的经济开放度很高,正向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澳长期“从美”,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南锚”,澳美关系目前被置于澳对外关系的首位。近年来,澳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澳10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6个。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与新加坡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澳新(西兰)与东盟正在着手建立新型紧密经济关系。澳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她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澳大利亚的交通运输业便捷

并且比较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手段,澳大利亚所处的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澳大利亚是是世界重要的产矿国和矿产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 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 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大利亚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二经济环境因素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预期归为三大类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一是宏观经济、国家外贸外资政策以及政局的稳定;二是国家监管框架的效率,如劳动关系、税收的效率与透明度等;三是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在熟练工人流动性不足与技术集约化条件下的技能和技术禀赋。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调研报告,题为《改善中国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这份报告是在2002年对中国5个城市(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进行投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城市,对投资环境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报告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世界银行所调查的25个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近期世界银行所作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我国在投资环境的许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一些邻国,投资环境有很大改善空间。 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优于印度,但落后于泰国。印度的铺砌道路占56%,我国为88%,泰国为97%;印度每1000人有3部私人电脑,我国每1000人有12部,而泰国为23部;从每1000人拥有的电话数量看,印度为131部,我国为294部,泰国则为371部。 第二,在对174个国家的调查中,我国的政治稳定性高,在政府效率方面表现中等,政府管制造成的成本低于印度和巴基斯

坦。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高于印度。 第四,总体来看,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基本相当。但我国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要低于一些东亚邻国。如在泰国,销售额的5.6%要用于研发,而我国只有2%。 第五,国际上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十分明显。 第六,我国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低,绝大部分贷款都贷给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 二、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比较 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环境的要素指标描述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domestic entry and exit barriers)、生产技能和技术禀赋(skills and technology endowment)、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labor market flexibility)、参与全球化程度(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私人部门参与程度(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非正式支出(informal payment)、税收负担(tax burdens)、法院工作效率(count efficiency)、金融环境(finance)等10个方面。以这10项指标衡量并综合静态数据和动态潜力,世界银行得出我国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排名(详见附表)。我国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2003年1-10月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全国的88%;中部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占全国的9%;西部只有13.5亿美元,占全国的3%。世行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各地港口便利、劳动力技能等自然禀赋不同,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等方面。中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 一、环境污染状况 (一)大气环境 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 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本年度是我国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影响投资目标实现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但总体来说,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共有两部分组成 (一)对东道国一般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基本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直接投资-更新改造投资 投资-流动资产投资信贷投资 信用投资- 间接投资-信托投资 证券投资-债券投资 股票投资 (二)对东道国某一地区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物质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地理因素等五大重要因素。 本篇对于中国投资环境分析的报告就将从中国当前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物质技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这五大因素来分析。 中国吸引外资的历史和现状 引进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外资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我国的外资引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创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1983年至1986年是调整与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1987年至1991年高速增长阶段;1992年以后我国的外资引进就进入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第四阶段。虽说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利用外资项目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外资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等。但是,中国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在2001到2002年,中国吸引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1.5%和12.6%。2003年吸收的535.05亿美元的外资水平位居全球第一,2004年创出606亿美元的新高,约占世界总量的9.8%。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

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其中:全国金融领域(银行、保险、证券J新批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12家,同比下降33.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47亿美元,同比下降46.64%。2007年lO 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了(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从该报告看来,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地位趋于下降。虽然有所下降,可是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而中国对于外来投资的政策越来越完善,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日趋增强。在2015年我国吸收外资的规模再创新高,当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万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不仅外资规模和金额有所增长,外资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如,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投资强度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达到17.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5%。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平板玻璃等国内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基本上没有批准新设外资企业。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资聚集效应凸显。在这些增长的外资当中,全球500强跨国公司表现非常活跃,纷纷新设企业或者追加投资,德国奥迪、大众、戴姆勒、汉莎航空,意大利菲亚特,瑞典沃尔沃,韩国现代、起亚汽车、三星电子,日本电气硝子、普利司通、伊藤忠商事,美国英特尔、克莱斯勒等跨国公司,都有所投资或增资,单项金额都超过1亿美元。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政治因素: 1.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由共产党执政,以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的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中央政府对于外来投资的项目是十分支持的。 2.我国对外资给予了优惠和限制两种政策。首先在优惠政策方面,我国现行的税法制度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降低至25%;二是对现有的外资企业给予过渡期的照顾;三是外资若进入我国鼓励发展的产业或区域,将享受到力度更大的政策优惠。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引资收益和国民经济的独立性,我国政府还在许多方面对外资给予限制,比如外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要求,外汇要求或者直接限制外商在某产业领域进行投资等。在2015年我国新颁布了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目录,进一步开放了制造业,一些服务业甚至也缩短了限制的清单,这使得中国的投资环境对外更具优势。 3。中国对外来投资立法更加完善。中国采取了开放的、欢迎的、以鼓励为主的态度对待外商投资,以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积极作为来谋求经济学意义上的多赢局面。在加入了世贸后,中国突出注重以立法手段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表现在:首先,从单纯依靠惠政策优惠,转向主要依靠市场优化,即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其次,在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积极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把外商投资引导到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上来,促进外商投资结构的优化,使外商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衔接。 2012年我国对外资实行了较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班级: 091国贸(2)班 姓名: 李玄 学号: 2009220065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发展,投资总额不断上升,然而同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国际投资;发展战略 一、中国国际投资的现状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多年保持连续增长,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营能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都在不断提高,国内现有的投资环境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通过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1994—2009年这15年的时间里,中国国际投资量在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分水岭,此前,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呈缓慢增长并有波动的情况;2000年以后,则呈明显的单边上扬趋势,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07亿元,同比增长53.58%,截至2008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约1,500亿美元。境外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亿美元。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基本变化。不仅是总量的上升,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有所上升。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746.5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8.5%。截至2011年底,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 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有上升,但是同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 而对于间接投资而言,一般说来,偿债能力与吸收国际间接投资的数量成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