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神州谣》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州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轻松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美不美?是啊,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非常辽阔,有56个民族,各民族亲如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祖国的童谣《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师: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说一说。

(如“州”——广州、苏州、扬州、杭州。)

(5)指导书写“州”。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玩游戏开火车读。)

4、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

(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5、教师归纳常用的识字方法。

记住生字有好多种方法:

第一、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利用熟字识记。

第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

第四、语境识字。

第五、字理识记。

第六、偏旁归类识字。

第七、随文识字。

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6、学生交流通过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记。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神州谣》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个会写字。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 上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这篇课文了。那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知道神州谣是什么意思么?

预设1:

真厉害!能够通过预习,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现在让我们一起

学习这篇课文,

了解下他是怎么歌颂我的祖国的吧!

预设2:

那我给大家一些提示吧!(念第二段)其实“神州”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别称,“谣”是指“歌谣”,所以题目的意思你明白了么?现在让我们一起

学习这篇课文,

了解下他是怎么歌颂我的祖国的吧!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1神州谣)

(二)检查预习

1.布置任务:

请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尽量记住识字表的内容,如果能够认读所有的字,请举手。比比哪组同学是识字冠军组。

2.检查字词识读

出示识字表词语。请冠军组开火车读,其他组认真听。读对的字跟读2遍。

3. 认读字词

出示每个字及辅助图片。

出示词语表。

自由练读,同桌轮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平舌音“耸”,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浓、荣”。

4.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 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

用田字格课件出示

写字表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指导书写。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神州谣》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教学目标:

1.认识“涌、峰、耸、州”等字,会写“州、岛、民、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3.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模仿写法编歌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识记“州”字

1.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鸡)

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神州”。“州”是翘舌音,谁来读。(正音)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3.识记“州”字。

①记字形。“州”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川)字理识记“州”。川指河流,那些点就是一个个小岛,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块陆地。(图片出示)

②联系生活组词。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吗?(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出示图片)

③书写“州”字。指导书写:中间稍短,三点朝向不一。(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正音

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

①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相机正音,难读的'句子再读一遍:后鼻音“涌、峰、耸”,前鼻音“奋”,“繁荣”。

②同桌互读。小朋友把一个个难读的字都读准了,现在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要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哦!

三、学习第一节,感知中国美

1.认识别称。师:小朋友读第一节,这里藏着中国的另外两个名字呢,你们找出来了吗?神州、中华

你还知道中国有别的名字吗?

出示:华夏儿女神州大地九州风云巍巍中华

师:在这些词语中也藏着中国的别的名字呢,快来找一找吧!(九州、华夏)一起来读一读!

师补充: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现在我们称中国为九州;因为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像人间仙境,所以又被称为神州。谁能自豪地来读一读?

2.感知山川美。师:小朋友再来读一读第一节,你还知道了什么?(中国风景很美)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山川美)

理解“山川”:指的是大山和河流。

四、学习第二节,品析山川美

1.过渡:是啊,祖国风景如画,壮美的山川让人赞叹不已,谁来读第一节?其他小朋友想想课文具体写了哪些山川呢?

2.生交流反馈:黄河、长江、珠峰。

3.师:山川美,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大家圈一圈关键词。

4.出示“黄河奔,长江涌”:

①特点“奔”、“涌”,识记“涌”,看图片猜猜涌字的意思。那谁能来说说黄河、长江的样子呢?

②出示黄河、长江的图片,生欣赏。师:这就是“黄河奔,长江涌”,从“奔”和“涌”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黄河奔腾不息,向前流去,溅起水花,长江波涛汹涌……)指导朗读。多么壮观啊!谁能读出他的气势?

5.出示“长城长,珠峰耸”:

①过渡:黄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们领略了它们的风采,那你觉得长城长河珠峰耸又是什么样子呢?生交流。

②出示长城和珠峰的图片,识记“峰”字,组词顶峰、山峰。

③珠峰那么高,难怪课文说它是耸,识记“耸”: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从“耸”字你有感受到了什么?(快碰到天了,高耸入云……)指导朗读。

6.合作读。神州大地,多么壮美!男女生一起合作读第二节,把你们对祖国山川美的赞叹融进去哦!(再交换一遍)试着来背一背好吗?

7.仿说。小朋友观察一下第二节,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我们也走过很多地方,你能用这样的三个字的形式夸一夸你游过的地方吗?如:故宫雄、黄山奇、西湖秀、草原广(图片辅助)

出示自编歌谣,读。

8.小结:这样的风景真是美如画啊!齐读第一、二节。

五、书写“岛、民、族”

1.生观察字形,交流。

2.师范写,生书写、展示。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上传: 李信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 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案时间: 1课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神州谣 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一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全文共有四个小节,第1小结总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山川美丽如画的国家;第2小结写出了我国的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壮观;第3小结写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第4小结写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创祖国的辉煌。 【学情分析】 本课生字较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识字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参考。出示生字后,可以问问学生,那些生字以前就认识了,怎样认识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借鉴,提高识字效率。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常用的方式记忆汉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祖国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体会祖国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师:瞧,这是什么?生:(中国地图)师:它像什么?生:(一只大公鸡)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叫做——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师:再次热情的和祖国妈妈打招呼——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 3、师:祖国母亲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课件出示:(“神州”“华夏”)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称为神州。全班再次齐读俩词。 4.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美祖国的歌谣《神州谣》。 5.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1神州谣)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生字多读一读。老师一会检查预习情况。

识字1神州谣教案

识字1 神州谣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1 神州谣,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峡(三峡、海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勇—涌、夹—峡、眠—民、旅—族。 6、字理识记,“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换偏旁:通――涌 减一减: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三、写字指导。 (1)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2)重点讲解。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峡:“山”靠左上,“夹”的两点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舒展。 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神州谣教案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大中国》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以下问题:(1)你怎么理解课题中的“谣”字?(通过组词,理解“谣”的意思,歌谣) 3、齐读课题《神州谣》 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本课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州) 2、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记住这个“州”字?看看州和哪个字很像?(与川)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我们来看看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州字。 3、细讲“州”字(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标画出生字。7、白板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读,去拼音读,领读开火车读,指名同学领读,字词过关。抽查个别同学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谁能把课文读好?指名同学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自己读这句话,对照图片观察:中国地图像什么?(昂首

挺胸的雄鸡)教师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3、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4、教师介绍这些名字的由来神州、华夏 5、同桌之间相互读第一句,配合读,争取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注意朗读节奏指导,教师及时点评) 6、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发现啦?(都是三个字) 7、指名同学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8、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读一读。学习第二小节,同桌之间互读第二小节 1、现在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2、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4、结合图片交流体会“奔、涌、长、耸”的特点。 5、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的位置,边读边体会祖国山川河流的壮美。四、精读课文,尝试背诵 1、学习第三小节,指名同学读第三小节。 2、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课件出示“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联系地图理解课文句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018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完整教案

《神州谣》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谣,浓缩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本课的学习以课文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通过课件与课文的结合,充分展现我国壮丽的大好山河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宝岛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我国自然文化景观方面的知识。(师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和“神州”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识生字,朗读。 2.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和自然文化景观。(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大中国》。 2. 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3.学习生字“州、谣”,引导学生想出祖国有名的山川河流 和名胜古迹。 4.出示我国的版图和民族分布,引导学生认识祖国。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小节序号。 (3)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读韵文,巩固生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4.小组合作,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 2.标出课文自然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想一想: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4.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州、湾、岛、峡、民。(点名读) 2.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讨论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民族”等5个词语。 2. 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3.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查询答案、独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实用标准文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 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 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 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 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 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 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 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 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 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 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 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 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 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 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 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 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文档大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 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 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 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 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 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 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说: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鸟---岛与---写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李贺云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冰、冷、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认读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播放课件1)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先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 2.把词语从课文中抽出来,让学生认读。 3、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齐读没有拼音的词语,巩固识字。 三、自主合作,读懂课文。 1.和小组的伙伴相互帮助把课文进一步读通顺,读流利,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身边

的伙伴听。 2.猜一猜我到底是什么? 四、美读课文,读中理解。 看到同学们胸有成竹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才出来了,一起说,是什么?(水)哦,原来是水啊,我们天天和水打交道,还不知道水会变了,那么,我提议,今天,咱们也来当一回水娃娃,也来变一变,好吗? 1、那我们水娃娃到底会变成一些什么了,请大家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 (1)、我们变成什么了?(云、雨、雹子、雪,教师相机板书图) (2)、那是怎样变成云的了?(齐读1――3句) (3)、观看课件欣赏云的色彩变化,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读) (4)、学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2,我们变成云在空中飘呀飘,可神气了,又怎么会变成雨、雹子和雪了呢?理解“落,打,飘”让学生注意学习语言文字用词的准确性。 (碰到冷风)教师相机板书图 (1)、那我们是怎么从天上下来的了?(听老师范读) 生略 (2)、那现在把这几个词交换一下,听听看行不行。 生略 (3)读这一段课文(互相读——指名读——表演读——试背) 3、瞧,我们多会变啊,那我们从天上下来了有跑哪里去了呢? (1)、欣赏课件,边看边说都看见自己在干什么? (2)、说说书上为什么这么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比读) 4、其实我们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有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我们很温和,有时候我们很暴躁。 (1)、看课件了解水的利弊。 (2)、自由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3)、指导朗读。(女生读“温和”部分,男生读“暴躁”部分) 五、拓展延伸。

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识字2神州谣》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5个认读字。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会会认字。 【教学难点】 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还可以能欣赏到到祖国的美丽山川,感受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1、出示课件“中国地图”。 瞧,这是什么 它像什么 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大家告诉我,我们的祖国全称是——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体。让我们再次热情的读出祖国妈妈全称。 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 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九州”“中华”)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我们就来领略一下祖国那优美的山川风光,出示图片。 3.看完图片,你想说什么(美丽壮观) 有个作家把我们美丽的祖国写成了一篇现代三字经,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的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大屏幕上的这些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4、请小老师带读。齐读。 5、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6、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字都读准确了。对于汉字宝宝,我们不光要读标准,还要记准确。 7、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小小耳朵有力气,两只耳朵头上立。(耸) 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大人挑小人,挑到大山上。这个字是(峡) 一半不是直,一半在河边。这个字是(湾)。 三、送字入文,再读一读。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符号。 四、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找找文都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说说分别是哪儿,各有什么特点板书“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1)结合图片交流理解“奔、涌、长、耸”的特点。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2)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word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

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

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优质教案《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的韩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和文具,开启我们快乐的学习之旅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按下暂停键读一读吧! 2、知道祖国的名字及由来。 你知道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有其他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神州、九州、中华、华夏),相传大禹治水以后以大山、大河为界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后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别称,我们的祖先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称它为“神州”!我们还是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呢,请看这段视频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视频) 2、我们的祖国妈妈,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识字写字,探究方法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神州谣》。读课文前,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按照以下要求朗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 2、初读完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请按下暂停键,自己试着读一读! 神州谣涌动山峰耸立大陆隔离海峡 台湾岛情谊浓厚一齐奋发繁荣参与 借助拼音读字词,肯定难不倒大家。(课件去掉拼音)去掉拼音读,你还认识吗?试着读一读吧!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吗? 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识字方法。 (1)偏旁归类识字。 看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老师要变魔法奖励大家啦,看!瞬间变出了三组生字宝宝呢!你一定发现了,这些生字宝宝有着相同的部首三点水、双耳旁和山字旁,加上不同的部件就变成了不同的生字!(涌湾浓、隔陆、峡峰)三点水的字还有哪些呢?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瞧!它们来了!(课件出示:江、渴、海、洒、洗)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三点水的字,有什么特点?善于发现的小朋友一定看出了这些字都与水有关! “峡”和“峰”里的部首山是象形字,以山做意符的字也多与山有关呢。课下你也可以在任务单上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变出更多相同部件的生字哦!我们把同部件的生字进行归类,识记起来就更方便了! (2)利用熟字识字。想不想玩一个小游戏?我来说,你来猜!(课件出示)你能猜出儿歌里包含的生字宝宝吗? 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耸) 海上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大力士耕田,丰收在眼前。(奋) 小朋友表现真棒!利用熟悉的生字编儿歌也是识字的好办法!老师给你点赞啦! (3)字理识记。 a、现在老师要试试大家的眼力了,瞧,认识它吗?(出示“州”的甲骨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

20XX年度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参赛课文教学设计 课题:11 美丽的小路 执教者:贵州省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青江小学常国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小路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和生字词。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识记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小动物们的内心世界,感受美丽的小路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朗读中感悟小动物们的环保行为,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小动物们的环保行为,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1、鸭、兔、鹿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2分钟) (一)课件出示插图1,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二)师:这里有小路吗?(或这条小路美丽吗?),所以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啊?(生答“美丽的小路”,老师随即板书课题“美丽的小路”)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在眼前书空。 (三)请全体同学齐读课题“美丽的小路”。 (四)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的故事吗?那就请你们快快翻开课文第11课——美丽的小路。(随即在课题前加上数字“1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分钟) (一)老师范读课文(3分钟) 师: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二)学生自主读课文(3分钟) 1、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开始吧。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学生字,老师相信学完生字之后,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对吧。 三、识记生字(9分钟) (一)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分钟) Xiān lù màn guài gǎn tuī liàng 我会读:先生小鹿慢慢地奇怪赶来推车车辆 jī gān jìng bí nǎo dai míng qǐ jiǔ 堆积干净鼻子脑袋明白一起不久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老师注意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准轻声。 3、开火车认读词语 4、去拼音后齐读词语 (二)课件出示“我会读”的生字(2分钟) 我会读:先鹿慢积鼻脑怪袋 推辆赶久干净明起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有优秀的教学效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你会喜欢!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

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1、默读第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1、指名学生朗读二到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当堂达标题

1.《神州谣》当堂达标题 一、我能给字选对音。(在正确读音后面画横线) 神州(zhōu zōu) 情谊 (yíyì) 相隔(ɡéhé) 海峡(xiá jiá) 二、看拼音,写词语。 bēn zǒu tái wān hǎi xiá mín zú yǒu yì 三、照样子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例:寸 (一寸) 村(村子) 弯 ( )夹() ____ () ______ () 宜 ( )田() ____ ()______ ()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 ,情谊浓, ,繁荣。 2.我,称, ,。 五、填一填。 1.“岛”的音节是( ),( )结构,组词( )。 2.“谊”是( )结构,部首是( ),相同部首的字有( )( )。3.“齐”的第五笔是( ),可以组词( )( )。 六、请把下面的民族和传统节日连一连。 回族藏族彝族傣族蒙古族 泼水节那达慕古尔邦节火把节雪顿节

参考答案: 一、我能给字选对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 神州(zhōu zōu) 情谊 (yíyì) 相隔(ɡéhé) 海峡(xiá jiá) 二、看拼音,写词语。 奔走、台湾、海峡、民族、友谊。 三、照样子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例:寸 (一寸) 村(村子) 弯 (弯曲) 夹(夹住) _湾_ (台湾) _峡__ (峡谷) 宜 (事宜) 田(田地) _谊__ (友谊) _细__ (仔细)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各民族;齐奋发;共。 2.神州;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五、填一填。 1.dɑo;半包围;海岛 2.左右;讠;语、说 3.丿;对齐;整齐 六、请把下面的民族和传统节日连一连。 回族藏族彝族傣族蒙古族 泼水节那达慕古尔邦节火把节雪顿节

神州谣 精品教案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下识字1 《神州谣》第二课时教案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刘静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个字“民、族”。 2.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读记课后的八个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 2.会写2个字“民、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生准备图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音乐欣赏:《大中国》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学习“州”字。 (1)猜字谜“州”,“细雨分落一川里”。 (2)播放自制视频“州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它象形字的特点和中国汉字的魅力。

(“州”原指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仔细观察“州”的甲骨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发现它象形字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和联想的能力。) (3)联系生活经验给“州”字扩词。 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带州字的城市名? 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复习上节课会认的生字。 1.带拼音读。 zhōu yáo yǒng fēng sǒng wān 神州谣长江涌珠峰耸台湾长城长 géxiáyǔlùyìnóng qífán róng 隔海峡与大陆情谊浓齐奋发繁荣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读韵文,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把生字藏在一首新编的韵文里,看学生是否还认识?)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男生读。 2.全班自由读。思考:这一小节讲了什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

8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出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这是什么? 对,这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过许多名称,如中华、中原、华夏、神州等。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识字课《神州谣》。(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神州谣》是一首赞美中华的歌谣,歌谣里唱着什么?请打开书29页,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同座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2.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湾、奋、繁”指名读,读好带有前鼻韵母的生字。 (2)出示“涌、峰、耸、浓、荣”指名读,读好带有后鼻韵母的生字。 (3)出示“州、隔、峡、与、陆、谊、齐”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准“谊”(第四声)。 3.去掉拼音读,师随机指读。 4.读词语。 出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八个词,自由读,指名读。 5.自由再读文。 6.指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全班齐读。 三、品读课文,亲近神州大地 (一)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中国为什么叫“神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州”字的演变。 “州”字是象形字,中间的三点是指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称为“九州”。我们祖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像人间仙境,所以称为“神州”。

3.文中还有一个字与“州”字很像,你们找到了吗? 出示“川”字,大家能猜猜“川”的意思吗? 原来,“川”指的是大江大河。 4.指名读第一行“我神州,称中华,” 相机评价: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壮美。 5.读了第一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6.你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川大山?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7.指名回答,指导朗读第一节。 相机评价: 神州大地有这么多名川大山! 祖国的名川大山这么美,处处都像一幅画啊! 巍巍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出示“雄鸡”版图,板书: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8.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1.课文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呢?自由读第二节,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词“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相机评价: 它们是我国壮美山川的代表。 长城就是修筑在蜿蜒的群山中。 它们都是中华的象征。 3.再读读,看看这些山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品读“黄河奔”。 (1)出示地形图,标出黄河。介绍:这条“几”字形的河流就是黄河,她起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指名读“黄河奔”,“奔”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评价:看呀,“奔”字下的两竖,多像一个迈开双腿奔跑的人啊!(速度快) 黄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宏。(气势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落差大) (3)一个“奔”字,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写出了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齐读“黄河奔”。 5.品读“涌、长、耸”。 自由读第二节,从“涌、长、耸”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预设一:长江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