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缓冲罐问题

氨缓冲罐问题

氨缓冲罐问题
氨缓冲罐问题

氨缓冲罐问题

要求中注明设备法兰焊后再精加工,

管法兰锻件用16Mn锻。两个管法兰需计算开孔补强

设备可以自动焊,注明自动焊节点,及焊条选择。

顺便再问一句为什么要100%拍片?

因其焊缝系数取1100%拍片是对,当然可以选择0.85的系数20%RT,但不能说它错,管法兰锻件用16MNⅡ是对的,不能标16MN锻,

技术性错误(大错):

1.支座材料搞返了,应为Q235-A/16MnR垫板材料应标在后面

2.主要受压件增加16MNⅡ材料

3.技术特性表未注明介质特性(也可算小错)。

小错:不是很多,如所有CD类焊缝都要求100%MT有点过份,腐蚀裕量取3有何依据(重腐蚀吗?)设备法兰没有节点图,凹面和凸面哪个在上不明确,叫工厂如何制作。没有注明铭牌位置。支承块注明4块均布,压圈等该出零件图的注明零件图号。接管材料20锻标注错误,一定要用锻件也不是如此标法。设备整体焊后热处理未必要如此高要求。

另外,任何地方都没出现封头的直边高度。既没标出,也没在明细栏备注反映。

总的来说错误不是太多,总的感觉提高了设计的要求。氨不是什么太危险介质。

个人观点与pretty有几点不同的意见一起讨论:

1)因果关系,设计时射线检测长度并不是因为焊缝系数取1,所以才100%RT的,我想应当是由设备情况确定100%RT然后才需要焊缝系数取1.本设备本人认为局部检测就可以了,当然提高要求是好的.

2)我没有去查氨气的特性表,不过估计,设计温度压力下,可能为气态氨.与液态氨的边界处,设备管口表中还有排尽口,

本人估计氨气中有可以混有液氨,故本人在此设备设计时,基本上以液氨工况来考虑,虽然实际上是提高了高求.但也并不一定的道理!

好吧,大家探讨一下吧

1.因果关系我坚定认为是焊缝系数取1必须100%探伤2级合格,理由:焊缝系数取1,即认为钢板焊缝强度与母材一样,强度计算时输入1,就是焊缝质量一定要达到100%探伤的2级合格要求,换句话说,焊缝系数取1是靠制造和检测的要求来保证其可以取1.对一般的压力容器,无须100%检测的,仍旧可以取焊缝系数为1,以缩小钢板的厚度.以前我们有一台产品,压力较高,按规定只要20%探伤,但我们设计焊缝系数取1,100%探伤,强度计算将钢板厚度由16mm降为10,何乐而不为,并且设计只要用Q235-B,也可以用16MNR以降低钢板厚度(题外话),再者我纠正Sjiang版主的错误:"100%探伤焊缝系数才需要取1",100%探伤不一定可以取1,更不能说需要取1,如封头上的焊缝100%探伤,合格级别与筒体一样,可以取3级合格,这时的焊系数只能取0.85,所以只有100%探伤2级合格,焊缝系数才可以取1.才能够取1.反之如果设计已经取焊接接头系数为1(对不起,应该

叫焊接接头系数),一定要100%RT或UT并且2级全格来保证。

2,本设备提供的条件没错,从设备的特点上看,一定是气态氨,要不然不能用这样下进上出通过填料方式(气液过滤)过滤掉气氨中的杂质(杂质为液态或颗粒因态).而氨在1.534MPa,40度时沸点,高于40度更为气态,本题工作温度为50度,压力为1.6MPa,虽然根据此条件可判断为气氨,即工作状态为气态,而在设计压力2.0MPa,设计温度50度时为沸点,故设计压力1.8MPa和设计温度下也为气态.

3.即使是液氨,液氨的应力腐蚀环境,是必须液氨中要含水,有应力腐蚀环境的才要做热处理和如此图这样的高要求,如含水,不管是不是达到应力腐蚀的环境,就不能用16MNR碳钢材料,应用不锈钢(因氨遇水变成氨水为碱性腐蚀碳钢)

4.补充一点,我上面提的技术性错误,我也不认为是技术性错误,我也只认为是小错误,可是我们考审核的时候,标准答案却将支座材料写反,技术技术表中的主要受压件没写全归结为大错。相反我们认为有一张图纸上介质为易燃易暴需要做气密性试验而图纸没有气密性试验和静电接地要求的却归结为小错.

以上是个人愚见,在于抛砖引玉,请大家探讨,

好,感谢pretty讨论!

对焊缝系数的取法作了比较全的说明!不会有人有疑意!

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我在设计一台设备的时候是先考虑此设备的无损检测方式,然后再跟据无损检

测来确定焊接系数,当然pretty讲的"可以取焊缝系数为1,以缩小钢板的厚度"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倒是很有实效.

对于是否液氨,既然确定不可能,那就没有异意.

但对于"就不能用16MNR碳钢材料,应用不锈钢(因氨遇水变成氨水为碱性腐蚀碳钢)"对此说法先前论坛里有过一个讨论(你还没来),一个50m^3的液氨储罐,讨论它的材料选取,这个论题的背景是本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储罐材料为16MnR正火板,是三类容器.前一阵本人又碰到有用户提供一台20^m的液氨储罐,但材料是316L的,后经过本人的劝说将其材料改成了16MnR.本人曾做过好几个有液氨的化工设备,如氨冷器等都是为16MnR的,相反没见过用不锈钢材料的,因为液氨对奥氏体不锈钢同样有很高的应力腐蚀.

这与我的观点并不矛盾啊,我的意思是氨中有水才要用不锈钢,但你的液氨储罐,液氨中是没有水的,是将气氨高压压缩下得到的液氨,但是氨中有水,并且水含量很大的情况下变成氨水,氨水用碳钢制设备的话,腐蚀\反应(不是应力腐蚀,是化学腐蚀)将很快,我原厂是合成氨的工厂,氨可是我的专利啊(哈哈,开玩笑了),其中绝大部分的设备都为碳钢,所有的液氨储罐全为碳钢,只有极个别的氨水分离器和个别的氨冷器(大部分的氨冷器也是

碳钢的)是不锈钢.

我并没说液氨一定要用不锈钢,但氨中含水即氨水一定要用不锈钢(化学腐蚀),要不然寿命不会超过一年的.

本人粗略地看了一遍,大概有以下问题:

1、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不对应,50度时大概是1.9MPa(表压);

2、要求提得太高,没必要AB缝100%RT-II,CD缝100%PT-I,只需AB缝20%RT-III;

设备法兰与短节连接角焊缝100%PT-I即可;(不是错误,但增加了制造成本)

3、气密性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4、防腐要求写具体,不如涂什么防腐漆、漆膜厚度等;

5、节点图中的问题,AB缝应双面焊;

6、如是应力腐蚀环境,设备应整体热处理;

7、如有条件,AB缝应自动焊;

8、支撑圈不必满焊,间断焊即可;

9、件号拉错了,与明细表不对应,号5应是格栅;

10、支座材料标注错误,应是XXX/16MnR;

11、地脚螺栓孔标注错误;

12、封头尺寸标注不全;

13、结构设计问题,压圈如何固定?

14、图纸中表达不清的零部件应出图,如格栅;

15、法兰短节厚度16是否满足要求,本人感觉薄了(没查标准,估计的)

16、图面不太美观;

本图不敢恭维,错误太多:

补充楼上的:

1接管标高基准不对;

2.法兰焊接节点不详,筒节高度末注.

3.划线不多位,该断开末断开,看不见应看不见,紧固件简画不清晰.

4.排污口应配法兰盖.

5.支座安装无起始角度.

6.如果是刚出的图,无损检测标准不对.

7.接管标注不符合要求(无法兰公称直径).

尾气缓冲罐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题目尾气缓冲罐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胡照龙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尾气缓冲罐简介 摘要: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化工行业中尾气排放、或处理前进行储存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在化工行业中,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而这些气体不能随便排放,否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等,而为了更好地将这些气体进行处理,一般会在进入处理或排放前需要进入到缓冲罐,缓冲罐可以起到把气体的压力进行平衡、其中的液滴等进行静置的效果。另外,在化工生产企业中,对于刚从生产线上出来的气体往往会具有较高的温度,这些高温气体的处理较为困难,而且气压也较不稳,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减省成本等原因,把这些可能有害的气体直接排放,这将严重损害了环境,而企业对处理这些尾气却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而头痛。而有些企业虽然有了尾气的处理装置,但未对这些待处理尾气进行前期处理,直接进入到处理设备中,由于尾气的成份较为复杂,而且许多是有酸、碱性较强的气·体,对设备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另外,在尾气中伴随着高温也同时伴随着水分,若没有中间的缓冲处理,则这些水分就直接进入到后期的处理设备,与尾气等其它成份可能会形成了其它物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对尾气进行处理,实现更可靠的后期处理。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尾气缓冲罐,包括罐体外壳,其特征在于罐体外壳的顶盖上有检修孔、排料气口、排气口;在罐体外壳的侧壁上有液位计口、放料口。由于化工厂出来的尾气中往往会混杂许多物质,

事故缓冲罐(修改版)

*******公司 10000M3拱顶储罐移位施工技术措施 ***公司 **项目经理部 二○○九年九月一日

施工技术措施编制及审批表

A2 施工方案报审表 3

方案报审表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工程实物量 (1) 四、工程设计参数 (1) 五、工程特点 (2) 六、施工前的准备 (2) 七、施工流程 (3) 八、储罐移位措施 (4) 8.1 构件的制作 (4) 8.2 构件的安装 (5) 8.3 罐的提升以及临时滑板的安装 (8) 8.4 导轨的安装 (11) 8.5 钢丝绳的就位 (15) 8.6 卷扬机的选择 (18) 8.7 罐体就位 (18) 8.8 工程收尾 (18) 8.9 施工重点和总结 (18) 九、雨季施工 (18) 十、水压试验 (19)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21) 十二、安全保证措施 (21) 十三、施工劳动力计划 (23) 十四、施工机具 (23) 十五、手段用料 (25)

一、编制说明 中国石油***公司新建聚丙烯装置以北,有一台10000M3拱顶事故缓冲罐,由于原基础的位置需新建其他设施,厂方决定对储罐进行整体移位。 本次移位工程由****公司负责施工,针对大型储罐整体移位的特殊性,为了保证现场施工合理有序,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特编制本技术措施指导施工。 现场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9月10日,计划竣工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二、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相关的设计图纸 2006028设-03/1 总图 2006028设-01/2 方位图 2006028建-03/1 基础图 标罐-G-10000(1)/2~7 复用图 2、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标准 GBJ128-90《立式圆筒型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工程实物量 罐体工程量汇总表: 四、工程设计参数 储罐直径 30000mm 罐壁高度 15069mm 罐体总重 245064kg 储存介质污水 设计温度 80° 设计压力大气压力

氧气缓冲罐设计

目录 1 概述 (1) 2 工艺说明 (2) 2.1 工艺简介 (2) 2.2 工作温度 (2) 2.3 物料特性 (2) 2.4 工作压力 (3) 2.5 尺寸参数 (3) 2.6 其它说明 (3) 3 机械设计 (3) 3.1 材料选择 (3) 3.2 结构设计 (3) 3.3 设计计算 (4) 3.3.1 设计参数 (4) 3.3.2 筒体壁厚的计算 (4) 3.3.3 封头厚度的计算 (5) 3.3.4 水压试验 (5) 4 主要零部件选型 (6) 4.1 法兰的选型 (6) 4.2 人孔的选型 (6) 4.3 容器支座的选型 (7) 4.4 其他零部件的选型 (8) 4.4.1 进出面口接管的选择 (8) 4.4.2 液计的选型 (8) 5 氧气缓冲罐设计图 (9) 6 总结 (10)

1概述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化工工艺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以掌握中、低压压力容器的设计为目的,以一系列技术法规、设计规定、材料和零部件标准为依托,讲解材料、机械、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使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 完成一项相关设计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化工工艺类学生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并综合运用课本基本理论,训练和掌握典型化工设备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包括设计计算和机械制图。通过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理论计算、工程制图、数据处理、化工设备设计说明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化工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典型设备的机械设计,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参考各类标准,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规范完成作品。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参照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化工容器设计,本设备按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标准法规进行设计、计算、校核。设计参数、接管方位和几何尺寸按工艺条件确定。焊接按JB/T4709-2009《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变压吸附氧气罐的结构设计选择适用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同时满足制造、检修、装配、等要求;而强度计算的内容包括氧气缓冲罐的材料,确定主要结构尺寸,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根据设计压力确定壁厚,使氧气缓冲罐有足够的腐蚀裕度,该设计分析包括内压薄壁圆筒与封头的强度设计、容器零部件 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化组合。

缓冲罐计算

缓冲罐的计算 1.圆筒的计算 壁厚[]c t i c P D P -=φσδ2 选材料为16MnR 作压力为P w =0.18MPa ,筒体内径为1000mm 设计压力为P=1.1×P w =1.1×0.18=0.198MPa 。 设计温度C 25o =t 计算压力Pc=P=0.198MPa (由于为气体,故液柱静压力不计,取为0)。 []MPa t 165=σ, MPa s 330=σ, 1.0φ= (双面焊接对接接头,100%无损检测) 取mm C i 4=,于是[]mm 60.0198.016521000198.02=-??=-=c t i c P D P φσδ m m 6.446.0=+=+=i d C δδ10.6C mm = 又该值大于名义厚度的6%,所以钢板厚度负偏差不可忽略。m m 2.56.06.41=+=+=C d δδ 向上圆整后,取mm n 6=δ 所以,确定选用mm n 6=δ厚的16MnR 钢板制作罐体。 2.封头 采用标准椭圆形封头 厚度[]c t i c P D P 5.02-=φσδ 0.1=φ 于是mm 6.0198 .05.016521000198.0=?-??=δ 10.64 4.6i C C C mm =+=+= 故m m 2.56.46.0=+=+=i d C δδ圆整后取mm n 6=δ 确定选用mm n 6=δ厚的16MnR 钢板制作封头

3.高度 储罐容积32 101.2180250325.1013484.0Q V m P P tP s =-??=-= V :储罐容积,m 3 Qs :供气设计容量,Nm 3/min P 1:正常操作压力,kPa P 2:最低送出压力,kPa P 0:大气压力,P 0=101.325 kPa t :保持时间,分钟min 高度m D 67.214 1 .24V H 22=?= =ππ 向上圆整H=2.8m 董振龙.缓冲罐的设计[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6,3,30 周桂杰.氯气缓冲罐的设计[J].沈阳化工,1996,3,30 贺智慧.关于氯气缓冲罐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3,3,30

氯气缓冲罐设计详解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维持罐设计 学生姓名: 系部:化学工程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24日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维持罐设计 学生姓名: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2012年12月3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本文扼要介绍了维持罐的特点以及在工业中的发展,详细的阐述了维持罐的结构以及强度设计计算以及维护。 参照参考文献及维持罐的特性,根据设计压力确定壁厚,使维持罐有足够的腐蚀欲度,从而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化组合。 一个完整的维持罐主要是由圆柱形罐体、气体进出口、排污管、安全阀、压力表口、法兰等部件组成,同时考虑到安装和检修的需要,罐体上还要设置人孔、平台扶梯和吊柱等部件,整个罐体采用立式支撑式。 关键词:圆柱罐体、管法兰、人孔、补强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1) 目录 (5) 符号说明 (7) 维持罐设计 (9) 1.罐体壁厚设计 (9) 2.封头厚度设计 (10) 2.1计算封头厚度 (10) 2.2校核罐体与封头水压试验强度 (10) 3.鞍座 (11) 3.1 罐体质量 (11) 3.2 封头质量 (11) 3.3水质量 (11) 3.4 附件质量 (12) 4.人孔 (13) 5.人孔补强 (14) 5.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14) 5.2确定壳体和接管实际高度 (14) 5.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可以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14) 6. 接管 (15) 6.1 水蒸气进料管 (15) 6.2 出气管 (15) 6.3排污管 (15) 6.4压力表管 (15)

空气缓冲罐容积的确定(11.6)

压空缓冲罐和真空缓冲罐容积的确定 王绍宇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 【摘要】本文介绍了制药行业压空缓冲罐和真空缓冲罐容积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对储气罐、稳压罐的容积计算方法、组合方式进行了讨论,同时对缓冲罐的气液分离效果及设备直径的确定给出了计算方法。 【关键词】压空缓冲罐、真空缓冲罐、气液分离。 压空缓冲罐和真空缓冲罐在化工、医药和机械加工等行业广泛使用,其作用是降低空气系统的压力波动,保证系统平稳、连续供气。压空缓冲罐一般设置在空压机出口和用气点,设置在空压机出口的缓冲罐主要是为了降低空压机出口压力的脉动及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水。对于往复式压缩机,空压机出口空气缓冲罐的容积一般取空压机每分钟流量(Nm3/min)的10%左右[1],而对于离心式或螺杆式离心机,由于其排气口气压比较稳定,空气缓冲罐的作用主要是分离冷凝水,其尺寸及容积按照分离冷凝水的要求确定;而设置在用气点的空气缓冲罐,其作用是调节用气负荷,降低不同用气点由于用气量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压力波动,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真空缓冲罐的作用是分离气体中的水分及稳定系统压力,一般设置在真空泵入口。 本文根据压空缓冲罐和真空缓冲罐的功能及使用要求,通过分析计算,给出确定压空缓冲罐和真空缓冲罐容积的计算方法。 1. 气体缓冲罐的计算模型 对于常温、低压的压空系统,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气体的体积、压力的变化。 缓冲罐向用户供气,缓冲罐内空气的质量减少、压力降低,此过程存在如下的微分方程式[2]: Vd P=RTdn(1) 式中: V:空气缓冲罐体积,m3; P:系统压力(绝压),Pa; n:系统内空气的摩尔数; T:系统温度,K。 摩尔数的减少和抽气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微分方程式:

石油气缓冲罐设计

2010学年第一学期2010年7月8日

引言 压力容器一般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完成反应、传热、传质、分离、贮存等工艺过程,并承受0.1MPa 表压以上压力的容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压力容器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工作条件苛刻,危险性较大。 压力容器分类:⑴中压容器1. 6MP系P v 10MPa。;⑵低压容器0. 1MP系P V 1.6MPa。;(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5)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本设计属于低压容器。 化工装置的压力容器绝大多数为钢制的。制造材料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Q235 —A 0235—A 钢,含硅量多,脱氧完全,因而质量较好。 (2)20g 20g 锅炉钢板与一般20 号优质钢相同,含硫量较Q235 —A 钢低,具有较高的强度。(3)16MnR 16MnR 普通低合金容器钢板,制造中、低压容器可减轻温度较高的容器重量。 (4)高温容器用钢 温度V 400、可用普通碳钢,使用温度400?500 C可用15MnVR、14MnMoVg , 使用温度500?600 C可采用15CrMo、12Cr2Mol,使用温度600?700 C应采用0Cr13Ni9 和1 Cr18Ni9Ti 等高合金钢。 (5 )低温容器(低于—20 C)材料 主要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好的韧性以防脆裂,一般低温容器用钢多采用锰钒钢。 本设计主要选用16MnR 型号钢材。

摘要 石油气缓冲罐设计: 设备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压力为O.IMpa,最高工作压力为0.08Mpa, 设计温度为50C,工作温度为50C的石油气缓冲罐。 设备主要材质为16MnR设备容积为0.3m3,介质名称为石油气。 石油气缓冲罐的设计步骤:(1)罐体壁厚设计(2)封头厚度设计(3)立式容器支座(4)手孔(5)手孔补强(6)接管。 关键词:计算厚度、设计厚度、计算封头厚度、接管、手孔补强、 手孔

泵缓冲罐和安全阀及配管

缓冲罐和安全阀 1 缓冲罐 是往复泵和计量泵的重要附属设备,用于减小管路中流量的不均匀度,分为吸入缓冲罐和排出缓冲罐种。吸入缓冲罐的作用是减小吸入管路流量不均匀度,减小惯性损失,提高泵的吸人性能。排出缓冲罐的作用是减小排出管路流量不均匀度,避免过流量的产生,以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缓冲罐的结构型式有直接接触式和隔膜式两类。 (1)直接接触式缓冲罐 直接接触式缓冲罐也称常压式缓冲罐,内充常压气体,气体与输送液体直接接触,如图2-72所示。充入的气体一般为空气,当输送易燃易爆液体时应充人惰性气体。此外由于气体与输送液体直接接触,部分气体会溶解在液体中(在高压下溶解量较大),而被液体带走。因此在缓冲罐上设有注气阀门或注气设备,以便补充空气。 (2)隔膜式缓冲罐 隔膜式缓冲罐也称预压式缓冲罐,为蓄能器式,利用隔膜将气体和液体隔开(见图2-73),工作时须预先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空气或氮气)。隔膜式缓冲罐和直接接触式缓冲罐相比,其体积小,且气体与液体不接触,能保证输送液体的性质。除另有规定外,推荐采用隔膜式缓冲罐。 隔膜式缓冲罐分单隔膜式与双隔膜式两种。单隔膜式缓冲罐的隔膜材料有不锈钢、PVDF、橡胶等;双隔膜式缓冲罐常用于金属隔膜不宜用的场合,隔膜材料有PVC、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烯等。 (3)缓冲罐的选用 ①排出缓冲罐的选用:当往复泵的流量不均匀度不能满足工艺流程需要时,可安装排出缓冲罐。在允许范围内(通常-0.005~0.04),具体数值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排出缓冲罐的容积可按式(2-32)计算。 式中D—柱塞或活塞直径m; L—柱塞或活塞行程长度,rn; Pd——泵出口压力,MPa; Pra——泵出l:1管路的总阻力损失(不包括加速度头),MPa; Pgas——缓冲罐充气压力,一般为泵出口压力的60%,MPa; Q——工艺要求的允许流量不均匀度; 广脉动系数,单缸泵一1.1,双缸泵妒一0.42,三缸泵咖一0.05。 ②吸入缓冲罐的选用安装吸人缓冲罐,可使泵的吸入压力不均匀系数如控制在1%~5%。一般由水泵厂决定是否需要安装吸入缓冲罐,以及缓冲罐的结构形式和规格参数等。 储气罐容积计算:V=QstP0/(P1-P2) V:储罐容积,m3 Qs:供气设计容量,Nm3/min P1:正常操作压力,kPa(A) P2:最低送出压力,kPa(A) P0:大气压力,P0=101.33 kPa(A) t:保持时间,分钟min 2 安全阀 安全阀也是容积式泵的重要附属部件,每一台容积式泵均需设有安全阀,若泵自备可不另设。容积式泵的安全阀通常安装在泵出口集液管后,如设有排出缓冲罐,须安装在排出缓冲罐后面第一个阀f-1(即切断阀)的前面。 (1)安全阀的性能参数 ①密封压力Pm安全阀的密封压力Pm应等于泵的许用最大排出压力Pd(对往复泵指多缸泵集液管或排出缓冲罐后液体的压力)。如果泵的实际操作压力低于许用最大排压时,安全阀应按实际操作压力调整密封压力。在密封压力下,安全阀不得有任何泄漏。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 识(通用版) 1引言 城市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是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控制点,也是燃气行业监管部门的主要监控对象,其安全可靠运行与否,与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第397号令《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国务院412号令《国务院对确需保留对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家建设部颁布实施了135号令《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该规定中十四条明确了“燃气企业必须有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并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

我国许多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该令的要求,修改了燃气地方法规.增加安全评价的要求,补充和完善燃气企业的行政审批的条件和程序,提高了燃气企业的准入门槛,以保证燃气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和经营。在对燃气企业的安全评价中,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主要的安全评价单元,而分析和辨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是保证安全评价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公正性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运行工艺情况,分析与辨识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危险因素辨识是非常重要的程序之一,应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才能保证安全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并具有针对性。在辨识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分类);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方式和途径;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一、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 结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存工艺过程的特点,其主要存在的事故类别有泄漏、中毒窒息、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化学腐蚀、冻结、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 1、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原因分析 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过程中。液化石油气泄漏是最可能和最容易酿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有4个重要的工艺单元,是可能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主要部位。 (1)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装卸栈桥 a.装卸栈桥长度和宽度不够和未设置机械吊装设施等,因建造中不符合标准造成卸料作业困难; b.装卸鹤管、管道破损都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2)压缩机运行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 a.由于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未按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或阀门有缺陷: b.压缩机室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 (3)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的原因 a.因设计制造和安装缺陷导致液化石油气贮罐、缓冲罐、残液管、管道、阀门等破损泄漏。 b.因冬季寒冷.防冻措施不力.导致阀门等部位冻裂泄漏。 (4)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过程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 a.充装枪或软管破损,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b.充装间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 2、中毒窒息 根据GBl1518—89标准规定.石油液化气卸装场所的允许浓度不得超过1000mg/m3,当液化石油蒸气浓度高于17990m/m3时.人在其中将会引起眩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 3、火灾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2000m/s~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000℃,沸点低于-50℃,自燃点为446℃~480℃。当一有火情,即便在远方的液化石油气也会起燃,形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液化石油气液体发热值为46.1MJ/kg,气体低发热值为 92.1MJ/m3108.9MJ/m3,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多,由于其燃烧热值大,四周的其他可燃物也极易被引燃。不少液化石油气火灾案例中。都有建筑物被烧塌,混凝土构件被烧熔的情况。如此猛烈的火势,给现场扑救人员的作业和装备的使用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4、机械伤害 在卸装、灌瓶和残液回收等作业过程中,有压缩机,烃泵来完成操作过程,其原转动部件、传动带、传动齿轮等转动部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5、触电伤害 压缩机和泵的运转动力由电动机提供.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源电压均为380V/220V,接地不良或失效导致的设备、管道及其零部件外壳带电或者绝缘破坏都可引发触电伤害。 6、化学腐蚀 在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微量的H2S,其允许值为不得超过5×104,超标的H2S对储罐、设备、管道造成腐蚀。直至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因此硫化氢超过5×104时应加装脱硫装置。 7、冻结 液化石油气储罐和管道多为露天设置,液化石油气的水分在冬天易结冰。造成管道和阀门堵塞,

18.5m3尾气缓冲罐 毕业设计

XXXX大学毕业设计 题目名称:18.5m3尾气缓冲罐设计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胡照龙 班级: 指导老师:费东辉 最终成绩:

摘要 摘要 本次课题是设计一个18.5m3的尾气缓冲罐,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和焊接工艺设计两大方面。 在结构设计方面:首先根据设计条件确定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性质、材料的种类及焊接接头系数等,其次对零部件进行设计。零部件的设计包括筒体设计、封头设计、开孔补强、法兰、人孔、支座和吊耳的计算和选择。在完成以上设计后根据设计数据完成总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在制造工艺方面:首先根据图纸完成制造工5艺流程设计,其次根据流程重点对筒体、封头的制造和无损检测、水压试验等重点工序进行阐述,最后对筒体和封头纵环缝焊接工艺进行设计,并采用设计的焊接工艺进行试验、对焊接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试验结果满足使用要求,证明焊接工艺是合理的,能够成功实现产品的制造。 这次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锻炼了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查阅资料、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进一步增强低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研究类似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化工工艺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本设计是以掌握中、低压压力容器的设计为目的,以一系列技术法规、设计规定、材料和零部件标准为依托,讲解材料、机械、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使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 完成一项相关设计是设计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化工工艺类学生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并综合运用课本基本理论,训练和掌握典型化工设备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计”包括设计计算和机械制图。通过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与“化工原理设计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理论计算、工程制图、数据处理、化工设备设计说明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参照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化工容器设计,本设备按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标准法规进行设计、计算、校核。设计参数、接管方位和几何尺寸按工艺条件确定。焊接按JB/T4709-2009《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变压吸附尾气罐的结构设计选择适用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同时满足制造、检修、装配、等要求;而强度计算的内容包括尾气缓冲罐的材料,确定主要结构尺寸,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根据设计压力确定壁厚,使尾气缓冲罐有足够的腐蚀裕度,该设计分析包括内压薄壁圆筒与封头的强度设计、容器零部件的设计,包括法兰连接、容器支座、人孔的设计。最终确定尾气缓冲罐的标准。从而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化组合。 关键词:尾气缓冲罐结构设计焊工艺设计工艺试验

压力容器石油气缓冲罐课程设计

1目录 1.罐体壁厚设计............................................................................................ - 3 - 1.1计算厚度:.......................................................................................... - 3 - 1.2设计厚度.............................................................................................. - 4 - 2.封头厚度设计............................................................................................ - 5 - 2.1计算封头厚度...................................................................................... - 5 - 2.2校核罐体与封头水压试验强度 3. 立式容器支座............................................................................................. - 7 - 3.1罐体质量 m ......................................................................................... - 7 - 1 3.2封头质量 m ......................................................................................... - 7 - 2 3.3石油气质量 m...................................................................................... - 7 - 3 3.4附件质量 m ......................................................................................... - 8 - 4 4. 手孔............................................................................................................. - 9 - 5. 手孔补强.................................................................................................... - 11 - 5.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 11 - 5.2确定壳体和接管实际厚度................................................................. - 11 - 5.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可以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 - 11 - 6. 接管........................................................................................................... - 12 - 6.1石油气的进料管................................................................................ - 12 - 6.2石油气出料管.................................................................................... - 12 - 6.3排污管................................................................................................ - 12 - 6.4液位计接管........................................................................................ - 12 -

氮气缓冲罐设计

氮气缓冲罐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概述 (1) 1.2 氮气的特点 (1) 1.3 立式氮气缓冲罐设计的特点 (2) 第二章设计任务 (3) 2.1 设计题目 (3) 2.2 技术特性指标 (3) 第三章储罐主要零部件结构形式设计及其材料的选择 (4) 3.1 储罐主要零部件结构形式设计 (4) 3.2 主要零部件材料的选择 (5) 第四章储罐结构参数设计 (7) 4.1 罐体壁厚设计 (7) 4.2 封头壁厚的设计 (7) 4.3 筒体和封头的结构设计 (8) 4.4 接管、法兰、垫片和螺栓(柱) (9) 4.5 腿式支座选型和结构设计 (11) 第五章开孔补强设计 (14) 5.1 补强设计方法判别 (14) 5.2 有效补强范围 (14)

5.3 有效补强面积 (15) 第六章强度计算 (17) 6.1 水压试验校核 (17) 第七章设备维护 (18)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绪论 1.1 概述 化学工业和其它流程工业的生产都离不开容器。所有的化工设备的壳体都是一种容器,容器的应用遍及各行各业,诸如航空、航海、机械制造、轻工、动力等行业。任何化工设备都是满足一定生产工艺条件而提出的,随着化工设备的新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使化工生产过程得到不断地发展,因此这些生产工艺的设备与通常的机械设备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功能原理多样化:由于化工设备与“化工过程”的原理密不可分,即化工的生产过程是化工设备的前提,从而使得所使用的化工设备的功能、结构的特征多种多样,设备类型也比较繁多。(2)化工设备多是压力容器:例如处理气体、液体和粉体等一些流体材料为主的化工设备,通常都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工作的,尽管服务对象不同、形式多样,功能及原理和内外结构不同,但都是限制其工作空间并承受一定温度的外壳和必要的内件所组成,这个能够承受压力载荷的外壳体即是压力容器。压力容器通常是在高温、高压、高真空、低温、强腐蚀的条件下操作,其工艺条件与其它行业相比更为苛刻和恶劣。 缓冲罐主要用于各种系统中缓冲系统的压力波动,使系统工作更平稳,其原理是通过压缩罐内压缩空气来实现,被广泛应用于供水设备和中央空调系统等,结构有隔膜式缓冲罐和气囊式两种,前者由于罐体容易生锈已逐步淡出市场,气囊式缓冲罐主要为意大利品牌,如意大利第一品牌Aquasystem缓冲罐。 缓冲罐的介质可以是液体,也可是气相或固相的物质。名义上,可以将它分为两类:I)扰动衰减类;II)独立运行类。本设计中主要设计气相介质的缓冲罐。 1.2 氮气的特点 单质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dm-3,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6℃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 氮气在水里溶解度很小,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只溶解0.02体积的氮气。它是个难于液化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283K时,一体积水约可溶解0.02体积的N2。氮气在极低温下会液化成白色液体,进一步降低温度时,更会形成白色晶状固体。通常市场上供应的氮气都盛于黑色气体瓶中保存。但需要进行平稳工作时就需要用到缓冲罐了。

石油气缓冲罐设计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石油气缓冲罐设计 系部: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应化10-5(1) 姓名:** 指导老师:薛风 完成时间:2012.12.28

新疆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石油气缓冲灌设计 学生姓名:********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符号公称压力管路尺寸法兰类型 密封面型式用途伸出长度a PN1.0DN25SO RF 物料进口120b PN1.0DN50SO RF 物料出口120c PN0.6 DN150SO RF 手孔100d N27*2 SO 内螺纹温度计口60e PN1.0DN20SO RF 压力口120f PN2.5DN20SO RF 液位计口120q pN1.0 DN20SO RF 安全阀口120h ZG1/2 SO 外螺纹 压力表口 60 a b g 日程安排(4周) 1.课程介绍,安排任务 2.布置强度计算 3.强度计算和考虑结构设计 4.检查强度计算结果和布置出施工图 5.完成2张1#纸施工图 6.交图纸 7.完成设计说明书8.交设计书明书9.设计答辩

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概述 ............................................................................................................................................... - 4 - 第二章.罐体设计及计算........................................................................................................................... - 6 - 2.1罐体设计指标.............................................................................................................................. - 6 - 2.1-1罐体壁厚设计.................................................................................................................. - 6 - 2.2封头厚度设计.............................................................................................................................. - 7 - 2.2-1计算封头厚度.................................................................................................................. - 7 - 2.2-2校核水压试验强度.......................................................................................................... - 8 - 2.3立式容器支座设计...................................................................................................................... - 8 - 2.4手孔的设计及计算.................................................................................................................... - 10 - 2.5手孔补强 ................................................................................................................................... - 11 - 2.5-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 11 - 2.5-2确定壳体和接管实际厚度............................................................................................ - 11 - 2.5-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 11 - 2.6 接管的设计及计算................................................................................................................... - 12 - 2.6-1石油气的进料管............................................................................................................ - 12 - 2.6-2排污管............................................................................................................................ - 12 - 2.6-3液位计接管.................................................................................................................... - 13 - 2.6-4安全阀接口.................................................................................................................... - 13 - 2.6-5压力表口........................................................................................................................ - 13 - 设计总结 .................................................................................................................................................. - 14 - 符号说明 .................................................................................................................................................. - 15 - 附表 .......................................................................................................................................................... - 17 - 参考资料 .................................................................................................................................................. - 19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