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

专题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材分析】

课标内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分析

本课是历史(I)——政治模块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后一课。它介绍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对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密折制度的来龙去脉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再有,从疆域上,略述了清朝的规模和边疆政策。从内容上看,它上承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期,下启近代政治变革的动荡期,可以说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代的转戾点。既是中国古代政治成熟形态的代表,也是步入近代后改革的张本。

模块的相关知识

本模块讲的是人类的政治活动,涉及一些基本政治学概念。

新老教材比较

以往的教材在中国古代史的设计方面采取的是编年的方式,按朝代依次而下。每一朝代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就明清这一块来讲,旧教材除涉及政治内容外,还包括介绍像文字狱、农业生产、文学等多方面内容,其角度较广。

新教材采用模块方式,本专题就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展开讲述,以制度的变革为线索,打破以朝代为顺序的窠臼。用专题的方式讲述,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古代政治的来龙去脉,鸟瞰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层面。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知识比较陌生,但是通过本专题前面三堂课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中国古代(明以前)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密折及边疆政策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概括史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图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同时,掌握对史料的提炼、分析、比对的方法。懂得论从史出的历史学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

通过讲解、分析明清专制制度强化形成的原因和内容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一种制度的演进过程,对祖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因其弊而全盘否定,不因其利而盲目推崇。应该抱以客观的评价,做出合理的判断。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二、难点:评价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一、温习并导入

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君主专政制度成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含了哪两对矛盾。进而引出相权与君权、地方与中央两对基本矛盾。历代统治者都致力于这两对矛盾的解决。发展到明清两代,呈现了新的局面,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二、讲授新课

第一方面:相权与君权

(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宰相

情景创设,史料引入

图一朱元璋图二处死胡惟庸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宰相,自秦始皇置宰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多小人,专权乱政……废相……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

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明朝)中央官制的最大变化是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十三年,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因而宣布

废相之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汉高祖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独至明祖,

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

未有。

——赵翼《廿二史札记》

问题设计:

1、根据三则材料试着从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个人原因归纳一下朱元璋为什么

要废宰相。

2、宰相废除后,原来宰相的职务归属谁?说说这样容易带来怎样的后果。(教师

要让学生理清“废宰相——皇帝专权——滋生腐败”这样一条线索)

(教师与学生同步阅读上述三段材料,特别是对古文的解释让学生边看,教师边

作解释,力求达到让学生从古文中获得史实、体会学习历史的特有环境与背景,

而避免因古文的诘屈聱牙而产生枯燥感。并过渡到下一重点内容明朝内阁。)

2、内阁

情景创设:图示

材料一: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洪武十七年九月,给事中张文辅言:“自十四

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一百六十件,计三千二百九十一

事。”故君主独裁,非精力过绝人,其势必不可久。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

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

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明朝季年,皇帝多不问政事,正德、嘉靖、万历,懒废堕驰,古之所无。

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

徐阶、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然阉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何也?内阁与之抗衡也!

——自编

探究重点难点:

1、结合图示和材料一,结合课文说明为什么明朝要设立内阁?

2、根据材料二,思考一下内阁大臣等同于以前的宰相吗?

3、材料三说权臣应运而生,这与材料二矛盾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引入下一重点军机处)

(二)清朝的军机处

过渡:(教师指出)清承明制,明代废了宰相,清代便把此制度沿袭下来,还是用内阁掌理国政。然而到了雍正朝,到底还是嫌内阁权力过大,干脆又在内阁之外另行设置一个机构,这便是:军机处。除此外,清廷为加强皇权,还实行了密折制度等。

1、军机处

情景创设

背景知识: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添一军机处。清宫里的文华殿,武英殿,这是内阁学士办事的地方。雍正又在三大殿背后,另设一个军机处,这就是所谓的南书房,这只是一所很小的屋子。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径有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不过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也是由内阁大臣里挑选出来的,在内阁大臣里挑选几个出来到南书房协同皇帝办事……因为政府最高出命权属于皇帝,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一: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清会典》 材料二:内阁亦与机务完全无涉,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清史稿·张廷玉传》谓:(军机处)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谓:(军机处)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 问题设计:

1、根据背景知识,军机处又名叫什么?根据图一、二,与故宫里的其他建筑相比,军机处的陈设显得如何?综合这些从中说明什么?

2、根据背景知识和材料一、二,说明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作用。

3、从背景知识和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人员有哪些人构成?权职如何?和明朝的内阁相比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比如补充军机处的人员职称叫“军机章京上行走”,明显带有临时遣派的意思。)

教师总结:指出明清由内阁向军机处转变的过程正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清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末代王朝,而军机处的设置正是把专制制度推向了顶峰。 第二方面:中央与地方

(一)密折制度

情景创设 图示

密折出现之前地方信息..

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密折出现之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问题设计:据图示,密折制度出现前,地方的信息上达天听存在什么弊端?密折图一内景

图二外景

地方官员

上一级地方(或中央)官员 皇帝 地方官员

皇帝

出现后,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什么作用?

(二)清朝的边疆政策

过渡:除了密折制度外,清政府对边疆的少数民族也有新的举措。

清朝疆域全图(嘉庆廿五年)

1、民族政策

情景创设引入图片

承德避暑山庄一景

问题设置: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图中的建筑群和我国哪个民族的风格很相近?从中能看出什么问题?

教师补充知识:清朝皇帝与班禅喇嘛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同时请学生列举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在引到对少数民族机构的变革中来,引出改土归流)

2、改土归流

这是一个历史术语,宜用教师直接解释。指出何谓土官、何谓流官。请学生思考

土官改流官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延伸主题: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本目内容,如何评价专制制度的强化?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最后补充)

(横向方面,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新授的两方面内容从利弊两方面回答;纵向方面,根据历史知识,专制制度的加强到了什么时候开始弊大于利)

参考分析: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基于“中央与地方”这方面)。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整个社会在专制制度下趋于僵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而这一弊端到了明清时期,尤为显著。如果说从清汉到唐宋元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尚能推动民族的凝聚,政治的进步,那么不如明清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便越来越阻碍了中国的继续发展。

(因此在进入近代之后,这种体制便不得不有所改变。引出近代化与清末政治)四、自学:近代化与清末政治

教师补充总结“如何评价专制制度强化”,从弊的一面自然引导出“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新政”的内容,来让学生自学。

五、作业:

[小论文]谈谈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顺序大致追寻课本的安排。在内容层次上做一变化:按“君权与相权”、“地方和中央”两方面来讲授明清两代政治方面的举措。其用意在于让学生了解诸如内阁、军机处等基本史实的同时,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从而认识到明清的加强专制制度正是从这两面出发的,有助于理清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沿革的脉络。同时,通过对新知识点的这般整合,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探讨专制制度强化的利弊。

本课在新知识点的讲授方面如上所述,同时增加了“合作探究延伸主题”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来评价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进而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强化存在利弊两方面,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全面客观分析的能力。与此同时,从弊的一面自然引导出“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新政”的内容,来让学生自学。

这部分内容之所以采取自学,在于它和上述的内容承接性强,学生通过新课完全有能力自学;再是因为这一知识点散在下一专题之中,从时段上看属于近代史部分,非本专题的内容。从层次上看,又是属于专政制度强化对社会影响的弊的方面的延伸。

所以本课的教学基本思路是:

复习导入新知识点的讲授(两个方面)延伸主题

【教学资料】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资料。采用了大量史料及诸多历史图片来放大向学生展示。【相关链接】

相关书目: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明清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明清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推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 2001年版(推荐)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版

樊树志《晚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孟森《清史讲义》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吴晗《朱元璋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网站

国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6217945060.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https://www.doczj.com/doc/6217945060.html,/

台北中央研究院https://www.doczj.com/doc/6217945060.html,.tw/

【问题探讨】

本堂课中,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利弊问题,如何把这一问题融合到“思考与讨论”中本教案不曾解决,而只能涉及到专制制度强化的利弊,从而退而求其次将这一问题放置在作业中。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二、教学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三、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1)复习导入: 提问:“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学生结合学过史实加以归纳)。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2)情境导入: 〈展示材料〉: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特务机构的无孔不入,也说明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那么,在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明清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和调整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专制时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 ()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 【答案】C () 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2013(·山东文综·12)图2.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年一二十嘉庆 C 【答案】奉阁内七月初六日上谕:和世泰等奏,5 图英咭唎国贡使连日口,《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3.(2013·重庆文综·5敬礼仪极为习演楞派即苏“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至谨,??额、广惠各载原品顶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戴沿途伴送,钦此()。由此表明,明朝内阁悉由票拟”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B 【答案】. 4.(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B

5.(2013·山东基能·55)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 B.唐朝 C.明朝D.清朝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C 6.(2013·海南单科·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这表明他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这反映出当时仔细看。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答案】B 2.(2012·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在军机大“或”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亲臣重臣“机大臣多从()。材料中未能体现出臣上学习行走”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C 3.(2012·江苏历史·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诸司。??嘉靖以后,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D 4.(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2011年题组 1.(2011·海南单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俗称“藩台”A.节度使B.枢密使 C.三司使D.布政使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最全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当代的中学生处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以前的学生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本课很多内容比如废丞相,内阁制度,宦官专权在影视剧中都有反映,学生也会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但影视剧与真正的历史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一点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指出,另外,高一学生思维更多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通过历史课堂,要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理性思维结构。 【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纵横交错,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总结,又为第二专题作好铺垫,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吃透教材,突破疑难,力求讲得到位与连贯。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史实与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规律性问题的途径。并能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用“大历史”的眼光即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下看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正确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尤其是对明太祖、雍正帝、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认识。逐步树立民主反对专制的信念,提升现代公民素养。【教学重点难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专制时代晚期政体特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中西方政体比较。 【探究方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宫调》,设问:1、这是哪一首影视剧的主题曲?2、指出该剧与历史事实不符的一处。(学生如果预习了,能轻松指出明已废除丞相,因此清朝时称刘墉为丞相是影视剧编剧方面的一个小失误)。通过上述两问,自然导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一目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展示材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设问:(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 师生互动,教师归纳,指出丞相权力逐步在下降。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学生结合学过史实加以归纳)。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朱元璋废丞相 (1)原因结合课本学习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 到明朝,为一劳永逸的解决相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十七页的资料卡片,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注意从多方面去寻找答案。 展示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材料,请学生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师:他认为设置丞相是秦讯速灭亡的原因;认为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小人;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当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对明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2.内容永久性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3.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 师:首先朱元璋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呢? 生:达到了。 师:对,最终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朝廷政务集于一身,总揽于上,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皇帝精力不够,影响办事效率。朱元璋自己用一首诗表明了他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的真实处境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课文中也有史实说明,朱元璋一天要批阅两百多份奏章。我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语文老师改作文一样。你们一个班五十多个人的作文让老师改一天也会觉得筋疲力尽了,更何况是国家大事的臣下奏章。朱元璋属于典型的没事儿给自己找麻烦的 (二)内阁制度的形成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所谓的专制时代晚期其实就是指我国明清两代的政治形态,大致时间是在14世纪到19世纪的中后期。这个阶段是我国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这样一个阶段,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是如何达到顶峰的。 一、明朝专制主义的强化措施: 1、废丞相 首先我们来学习明朝的君主为了强化专制主义所采取的措施。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呢,我想问问大家平时在家是不是都很爱看电视剧啊,你们有没有看过关于古代宰相的电视剧呢?比如有很出名的宰相刘罗锅等等,是吧。那大家知不知道这部电视剧讲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啊?这部剧讲的是清朝时候的事情,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清朝的时候还有宰相吗?对,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是由谁建立起来的啊?对,是由秦始皇建立。那么又是由谁废除的呢?对,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所以说清朝根本就不可能有宰相这种职位存在,那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也就犯了一个很大的知识性的错误。 通过学习我们说秦始皇为什么要设丞相呢?对,就是因为全国政事太多,因此他需要帮手来为自己分担政务,并且还在丞相之下设立了六部,所以秦设丞相的时候,丞相是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那为什么朱元璋又要废除丞相制呢?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17页右边的这个资料卡片,通过这段资料我们可以得出,朱元璋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第一个就是设丞相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则是丞相是各朝专权乱政的根源。好,那这是废丞相的历史原因,那么废丞相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明朝不是一建立起就废除了丞相制,明朝建立初期在政治上是沿袭元代的制度,在中央机构设中书省来总管全国各种政事,并且还设立了左右丞相,而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他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到了1376年的时候,明太祖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并设立了三司,也就是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来分别掌管地方上的行政、军事还有监察事务,但是这三司是隶属于中央的相关部门来管理,所以没过几年,就导致中央的左右丞相权利过大。最终到了1380年,爆发了“胡惟庸案”,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但他当上丞相后由于权利的扩大就导致他变得骄横跋扈,久而久之使得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激化。于是在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下令诛杀胡惟庸及其九族,并且由此还杀掉了胡惟庸的党羽前后总共有三万多人,历史上称之为“胡惟庸案”。所以我们说朱元璋废丞相的直接原因就是: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过大,导致“胡惟庸案”。从此朱元璋规定子孙后代不准立丞相,而把相权分给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那通过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皇帝的权利又增强了,所以其实朱元璋废丞相的根本原因还是什么?就是为了强化皇权。由于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于是就把丞相制给废除了。自此秦汉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独揽。 2、设内阁 好的,那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是全国繁杂事务集皇帝一身的情况又出现了,明朝皇帝们要如何解决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当初秦始皇为解决这一问题是通过设立丞相对吧,但是朱元璋不行啊。于是他委派了一些有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

专题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材分析】 课标内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分析 本课是历史(I)——政治模块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后一课。它介绍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对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密折制度的来龙去脉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再有,从疆域上,略述了清朝的规模和边疆政策。从内容上看,它上承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期,下启近代政治变革的动荡期,可以说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代的转戾点。既是中国古代政治成熟形态的代表,也是步入近代后改革的张本。 模块的相关知识 本模块讲的是人类的政治活动,涉及一些基本政治学概念。 新老教材比较 以往的教材在中国古代史的设计方面采取的是编年的方式,按朝代依次而下。每一朝代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就明清这一块来讲,旧教材除涉及政治内容外,还包括介绍像文字狱、农业生产、文学等多方面内容,其角度较广。 新教材采用模块方式,本专题就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展开讲述,以制度的变革为线索,打破以朝代为顺序的窠臼。用专题的方式讲述,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古代政治的来龙去脉,鸟瞰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层面。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知识比较陌生,但是通过本专题前面三堂课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中国古代(明以前)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密折及边疆政策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概括史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图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同时,掌握对史料的提炼、分析、比对的方法。懂得论从史出的历史学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 通过讲解、分析明清专制制度强化形成的原因和内容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一种制度的演进过程,对祖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因其弊而全盘否定,不因其利而盲目推崇。应该抱以客观的评价,做出合理的判断。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二、难点:评价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史料及解析】专制时代晚期与康乾盛世

【史料及解析】专制时代晚期与康乾盛世 中国自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历了一两千年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宋朝以后,中国古代少有盛世景象,但在17、18世纪,当封建社会快要败落的时候,当专制时代的晚期却出现了康乾盛世。而清代盛世的再现,是在满族君权下形成的。 康熙8岁即位,16岁亲政,首先诛杀权臣鳌拜而乾纲独断。他是一个勤劳的皇帝,其晚年自述:“予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载,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未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未敢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岂仅劳苦二字所能概括?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后世史论,辄以为酒色奢侈所致,此皆不过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择摘瑕疵而后快意。 予其为前代帝王剖白,盖天下事繁,不胜劳惫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人臣者,仅有诸葛亮一人耳。若为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劳一生,了无休息。”此后,君主亲自批阅奏章成为清初诸帝相沿的规矩。据说雍正因此而常常迟至午夜都不得安寝。亦足以说明君权日积而愈重。 满洲贵族君临中国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自身汉化的过程。这不仅表现在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政治制度,而且表现在他们接受并且自觉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 康熙在位60年,曾诏举博学鸿儒以奖励文学,尊祀朱熹于十哲之列以表彰理学,同时又提倡汉学;购求遗书,编纂群籍,成《图书集成》1万卷。好大喜功的乾隆,更是集多士之力,总汇古代文化,成《四库全书》7.9万余卷。虽说其用意在借此删书,然而在文化史上,这样的巨制毕竟是前无古人的。 与之相称,清代设官任职,至少在外观上不以划分满汉畛域为能事。职官之品级崇高者,六部堂官以上则设满汉各一半,地方督抚则满汉兼用。这些做法比元朝统治者要高明得多,结果是满族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和传统,汉族亦接受了满族的君权。在以后的200余年中,清初遗民哀愤耿耿的种族意识因此而渐为世人淡忘。

政治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doc

政治《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 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下面我将从前期分析,目标确定和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展开说课。 一,前期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的第四课,主要内容是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本课的学习也是对本专题的总结,学好本课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就和消极影响。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对于本课的内容比较模糊,尤其是在对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职能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同时学生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具备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使他们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把握,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更理性客观的历史结论。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情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明朝内阁的演变、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

社会发展的影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史料,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探究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异同;通过各种图文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分析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感悟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设定为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则落在了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影响上。 根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部分我将选用三位历史人物在影视剧中的形象,然后向学生提问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由此引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然后和学生一起回顾从汉至宋最高统治者解决这对矛盾的措施,再顺势提问这对矛盾到了专制时代晚期即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来进一步解决的?由此进入本课的学习。 首先我先让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大致浏览一下教材的第一目内容,指导他们可进行圈点勾画,然后向同学们提问“通过浏览教材,同学们知不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采取的什么措施来处理君相矛盾的?”在同学们回答出废丞相后,顺势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朱元璋要废丞相,在这里,我将运用两段材料对废丞相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基础知识回顾(根据读书指导,课前自主完成)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归六部 评价:高度集权,皇帝政务繁忙, 2.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 ①目的:助理皇帝处理国政 ②特点:职权范围不明朗.受到宦官抑制 二、军机处 1.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2.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3.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1)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 (2)材料二到材料三官职设置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的设置上有何体现?举一例说明。 (3)你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弊端? 答案要点: (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 (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举例要体现中央官制的变化,如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等。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阶级矛盾尖锐;蔑视人性;决策盲目;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吏治腐败;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进步思想。

高中历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2 人民版必修1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生态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了解清朝的边疆政策 理解近代化浪潮对请末政治的影响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播放《雍正王朝》中军机处的片段,学生结合课文的史实,找出与史实不相符的地方,掌握辨别史实真伪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关注美国总统的选举呢我们从报纸,电视上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是非常激烈的的,就算成功当选,总统的权利还要受到参议院,众议院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不象我们中国的皇帝,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那皇帝的这种权利是由什么制度赋予的呢对了,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经过秦汉,宋元,隋唐等阶段的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清君主专制是如何一步步加强的. [课件显示]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讲授新课] 下面请同学们先看屏幕上老师列出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边看书边思考这些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