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腹泻及预防措施

感染性腹泻及预防措施

感染性腹泻及预防措施
感染性腹泻及预防措施

感染性腹泻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叫感染性腹泻?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此种气候特点,为肠道致病菌在外环境中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繁殖周期较其它季节短,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繁殖,生存时间也较长。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腹泻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为高发期,因此夏秋季节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问题,就会减少腹泻病的发病机会。

(1)注意饮用水卫生,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

(2)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熟食和直接入口食品不受污染。

(3)隔顿、隔夜的饭菜均应回锅加热,以便杀灭可能存于其中的致病菌。

(4)要尽量少食用螺蛳、贝壳类、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水、海产品等不良饮食习惯。

(5)减少外出进餐机会,若出外进餐要慎重选菜,避免凉拌荤、素菜类菜肴。购买直接入口的熟食、盒饭到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经营点购买。

(6)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做饭前、吃饭前、及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7)要经常清洁环境,灭蝇、灭蟑,减少因其引起的食物污染。

(8)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尤其是不共用餐饮用具吃、喝。

(9)一旦家中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时,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免延误治疗,从而威胁到周围家人、邻里及同事的健康。尤其是从事餐饮服务、销售业的人员,患腹泻病后要休息,积极治疗,痊愈后方能恢复工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的要在家中及时进行口服补液,不要禁食,给腹泻病人进食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食物。若腹泻病人出现发热、腹泻症状加重、脱水、精神状态不好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而导致生命危险。治疗腹泻的药有黄连素、氟哌酸等抗生素类药物以及中药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腹泻病人的护理常规

腹泻症状护理常规 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三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两个月者属于慢性腹泻。 一护理评估 1.腹泻发生的时间、起病原因或诱因、病程长短;粪便的性状、次 数和量、气味和颜色;有无腹痛及疼痛的部位,有无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有无口渴、疲乏无力等失水表现; 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 2.急性严重腹泻时,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皮肤弹 性等,注意病人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血容量减少。慢性腹泻时应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贫血的体征。 3.腹部体征,有无腹胀、腹部包块、压痛,肠鸣音有无异常。肛周 皮肤:有无因排便频繁及粪便刺激,引起肛周皮肤糜烂。 4.正确采集新鲜粪便标本送检。 二护理诊断 1.腹泻――与肠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腹泻引起失水有关 三护理措施 1.腹泻

1)监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全身情况及生化指标。 2)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注意休息,腹部保暖。 可用热敷以减少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 等症状的减轻。慢性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3)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于 禁食、流食、半流食或软食。 4)药物:应用止泻药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排便情况,腹泻得到控制时应及时停药;注意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时的副反 应: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 5)皮肤:排便频繁时,粪便的刺激可导致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 燥,涂抹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或促进 损伤处愈合。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动态观察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的变化;有无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 少、神志淡漠等脱水表现;有无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 低钾血症的表现;监测生化指标的变化。 2)遵医嘱及时给与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的补充,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补充额外丢失量,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一般可经口补液;严重腹泻、伴恶心呕吐、禁食或全身症

30例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30例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感染性腹泻 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心理、饮食、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肛周皮肤等综合护理治疗 措施。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2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 结论:预防能有效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脱 离病症,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90- 01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对排便次数每天超过3次、粪质稀薄、 排粪量超过200 g/d、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者判定为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患胃、胰、胆、肠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泻,由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就称为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s)。感染性 腹泻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其预防及护理工作也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措施及 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30例,均符合感染 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13例,女17例;急性腹泻12例,慢性腹泻18例。起病时间1 d~8个月,平均1.3个月。 2 护理方法 2.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 度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都是休克的表现;精神烦躁或萎靡是脱 水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肌肉无力、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 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告知医师,以及时对症处理。此外,还要监测 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及其他症状。 2.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 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2]。 2.3饮食护理: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 体内热能过度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采用逐渐加 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肠的负担。避免食用加速肠蠕动的食物或饮料,如乳制品、水果、蔬菜、胡椒、辛辣事物等。还应供给低渣饮食,可以尽量减少食物在消化后给肠胃消化道留下的残渣量,从 而减少粪便量,并排除机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质,以减少肠胃道的蠕动, 使其获得休息。 2.4 肛周皮肤护理腹泻常造成肛门或肛周皮肤损害,发生糜烂、溃疡等。护 理中我们针对患者肛周皮肤有完整性受损的可能,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患 者采取大便后随时纸巾以温水蘸洗肛周并擦干,并用指腹轻轻按摩数秒,待干后 外涂消毒防溃软膏,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了肛周皮肤糜烂或溃疡。 2.5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慢性腹泻病的患者。慢性腹泻治疗效果 不明显,病期长,加上病症对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患者表现为悲观脆弱,抑 郁寡欢,故有焦虑、抑郁、恐惧、烦躁心理。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护士面对患者,应该开朗亲切,与患者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了解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情况,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预防;护理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患胃、肠、胰、胆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泻,由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就称为感染性腹泻(in 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s )。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其预防及护理工作也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情况,现将相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142 例,均符合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65例,女77例;急性腹泻52例,慢性腹泻90例。起病时间1 d?6个月,平均1.2 个月。 1.2护理方法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2]:精神烦躁或萎靡都 可以是脱水的表现;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度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都是休克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肌肉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告知医师,积极对症处理。此外,还要监测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及伴随症状。(2)饮食护理: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热能过度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肠的负担。还应供给低渣饮食,可以尽量减少食物在消化后给肠胃消化道留下的残渣量,从而减少粪便量,并排除机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质,以减少肠胃道的蠕动,使其获得休息,使病人早日康复。(3)用药护理]3]: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4)肛周皮肤护理:感染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多,粪便的刺激使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使用软纸揩拭,清洗肛周,并使其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慢性腹泻病的患者,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常会出现担心、焦虑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地开导、鼓励患者,使其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疗。 1.3疗效标准

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2T16:04:02.0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作者:马春晶 [导读] 探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马春晶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资料,予以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排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体温降至正常,均未发生脱水现象,皮肤保持弹性,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及家属了解了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满意度达96.7%(29/3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益于防治,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肠道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解水样便,病程呈自限性[1]。现抽选我中心收治的3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9.5±2.3)岁。 2常见病毒及临床表现 2.1轮状病毒感染者表现 潜伏期2~3天,成人及大多数婴幼儿症状较轻,严重者解水样便,每日l0~20次,伴呕吐,部分有发热、腹胀,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程一般5~7天。病后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l8~42天[2]。 2.2诺瓦克病毒感染者表现 潜伏期24~48小时,先有腹痛及恶心,再出现呕吐及腹泻,可有低热、头痛、肌痛,大便每日4~8次,呈中等水样便,可带少许黏液,病程一般2~3天。感染后粪便排毒可持续至腹泻停止后至少2天,少数可持续排毒大约2周。 2.3肠腺病毒感染者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解水样便或稀便,量或多或少,每日最多8~9次,大多有呕吐,少数有发热。病程一般4~8天。粪便排毒时间l 周左右。 3护理干预 3.1主要护理问题 3.1.1腹泻与病毒侵入肠道有关。 3.1.2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引起毒血症有关。 3.1.3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食欲不振有关。 3.1.4潜在并发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3.1.5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3.2护理措施 3.2.1注意休息 腹泻频繁伴有呕吐和高热等症状者应卧床休息。 3.2.2饮食护理 多饮水,进食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软食。 3.2.3病情观察要点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腹泻次数,大便量、颜色、性状,以及伴随症状和并发症。 3.2.4常见症状护理 3.2. 4.1发热 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药物降温,以防脱水加重 3.2. 4.2呕吐、腹痛、腹泻 (1)便后宜用软纸擦拭,保持肛周清洁,红肿时予紫草油外擦。保持内裤、床单清洁、干燥。 (2)呕吐较重者,可给予止吐剂及镇静剂。 (3)吐泻频繁者可暂禁食。 (4)腹痛者可口服山莨菪碱或铋制剂以缓解症状[3]。 3.2.5并发症护理 3.2.5.1酸中毒 表现为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口唇樱红,呼吸深快,呼气可有丙酮味。处理措施:纠正酸中毒、补液。 3.2.5.2电解质紊乱 出现低血钾、低血钙,表现躯干和四肢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抽搐,重者使呼吸变浅,甚至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4]。处理措施:静脉补钙、补钾。 3.2.6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及隔离的基本知识。患者的餐具、便器单独使用并消毒。其排泄物、呕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目录 一、概述 (一)病原学 (二)临床表现 (三)流行病学 (四)诊断标准 (五)治疗 三、发现与报告 (一)发现 (二)常规病例报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四、现场调查 (一)病例个案调查 (二)暴发疫情调查 五、实验室检测 (一)样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 (二)样本采集 (三)标本保存、包装和运送 (四)标本检测 六、防控措施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二)确定和处理疫点和疫区 (三)切断传播途径 (四)保护易感人群 (五)开展应急监测 七、控制效果评价 (一)控制效果评价 (二)环境安全性评价 八、调查报告的撰写:见技术要点部分 九、应急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二)人员保障 (三)技术保障 (四)物资准备 十、附件 技术要点 思考题 培训目的1、掌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程序 2、掌握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3、掌握不同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培训方式□授课□讨论□√授课+讨论□其他(请注明) 培训课时 2 学时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概述 (一)病原学 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原学分类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 1、细菌性腹泻病原体 细菌性腹泻主要包括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包括EPEC、ETEC、EIEC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不凝集弧菌、副溶血弧菌以及小肠耶尔森氏菌等。 2、病毒性腹泻病原体 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肠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中绝大多数病毒性腹泻系由轮状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属呼肠病毒科,病毒的核心为双股RNA。轮状病毒按其抗原性和核酸的不同,分为A~F 6个组,其中A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成人腹泻。耐乙醚和酸,在56℃ 1小时才可灭活。 3、寄生虫性腹泻病原体 寄生虫性腹泻主要包括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其中贾第鞭毛虫病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肠道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近十多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 (二)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多种多样,但其临床表现也有其共性。例如,尽管都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预防;护理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患胃、肠、胰、胆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泻,由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就称为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s)。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其预防及护理工作也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情况,现将相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142例,均符合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65例,女77例;急性腹泻52例,慢性腹泻90例。起病时间1 d~6个月,平均1.2个月。 1.2 护理方法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2]:精神烦躁或萎靡都

可以是脱水的表现;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度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都是休克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肌肉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告知医师,积极对症处理。此外,还要监测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及伴随症状。(2)饮食护理: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热能过度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肠的负担。还应供给低渣饮食,可以尽量减少食物在消化后给肠胃消化道留下的残渣量,从而减少粪便量,并排除机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质,以减少肠胃道的蠕动,使其获得休息,使病人早日康复。(3)用药护理[3]: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4)肛周皮肤护理:感染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多,粪便的刺激使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使用软纸揩拭,清洗肛周,并使其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慢性腹泻病的患者,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常会出现担心、焦虑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地开导、鼓励患者,使其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疗。 1.3 疗效标准 按照方鹤松等[4]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标准。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次数减至3次/天或以下,形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初置方案及健教要点说明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处置方案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除了 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之外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还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包括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寄生虫包括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为了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暴发流行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疫情分级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分为四级 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 7天出现1个及以上暴发点暴发点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 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发生20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 或7天发现2099例病例。 3.2较大疫情III级 市7天出现2个以上暴发点或7天发现100199例病例。 3.3重大疫情II级 市围7天出现3个以上暴发点或7天发现200299例病例。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 市围7天出现5个以上暴发点或7天超过300例。 4.应急措施 按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感染性腹泻病例采样登 记表》等 4.2.2采样检测物品一次性手套、灭菌棉拭子或采便管、灭菌试管、生理盐水、 试管架、采样箱、灭菌的500ml采样瓶、灭菌广口瓶或厚塑料袋等 4.2.3消杀物品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漂粉精等、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碘伏、喷 雾器、塑料桶、天平称、量桶、搅拌用木棒等 4.2.4个人防护用品乳胶手套、橡胶手套、长筒雨鞋、工作衣、工作帽、无菌塑料 袋等 4.2.5其他交通工具、照相机、电脑、警戒带、隔离通知书、医学观察通知书、健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七)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2.血常规、便常规正常,电解质紊乱纠正。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干预处理;

2.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 3.腹泻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积极干预; 4.因腹泻致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肠道感染严重,并发出血等; 5.患者持续便常规提示血便,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行肠镜检查,诊断直肠癌等; 6.患者并发肠系膜血栓,致肠梗塞等,需转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_(ICD-10:A04.903)或腹泻(ICD-10:K52.9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10天

处理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或一级护 理 □饮食:软食、流食、 半流食 □消化道隔离 □监测血压 □记24小时液体出入 量 □抗感染:左氧氟沙 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 平等 □止泻药物:蒙脱石 散、黄连素、必要时洛哌 丁胺 □静脉补充电解质、静 脉补液等 □其他症状的对症治 疗,解热、止吐、缓解恶 心、抑酸、缓解腹痛(65 42)等治疗。 临时医嘱: □血、便常规,PCT、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电解质、凝血象、D-二聚 体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 者症状增减医 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 天1次,直至 正常 □必要时 复查心电图 □必要时 复查空腹血 糖、电解质、 淀粉酶、脂肪 酶等 □必要时 止吐、解热、 抑酸、缓解腹 痛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 者症状增减医 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 天1次,直至 正常 □必要时 复查心电图 □必要时 复查空腹血 糖、电解质、 淀粉酶、脂肪 酶等 □必要时 止吐、解热、 抑酸、缓解腹 痛等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感染科染小讲课 护理常规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2、卧床休息。 3、饮食 (1)对腹泻频繁伴呕吐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 (2)能进食者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 (3)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 (5)腹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 4、高热的护理:高热者可来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部冷敷,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药物

降温。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 5、腹泻的护理: (1)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 (2)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3)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不可用力,以免损伤肛周皮肤。便后温水擦洗肛周或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小儿患者勤换并清洗消毒尿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6、中毒性菌痢的护理: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②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③准确记录出入量。 (2)加强高热的护理。 (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惊撅药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头部与下肢均抬高15—30。)。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 (5)呼吸衰竭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加大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7、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

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

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采用科学的护理管理方式,在感染性腹泻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目标。该文将对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旨在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护理管理;对策 [Abstract] Adopting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nursing management,it is an important go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arrhea.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infectious diarrhea,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control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Infectious diarrhea;Epidemiology;Nursing management;Strategy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效应。愈加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绿色植被流失等,都是现阶段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1]。也正是因为如此,感染性腹泻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医学领域研究中开始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较高,全球范围内每年的发病率约为30~50亿次[2],而在拉丁美洲、印度、非洲等欠发达地区[3],这一数值还会更高。感染性腹泻一旦发生,会迅速形成流行趋势,给控制和治疗带来极大弊端。在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众多且医疗资源匮乏,再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使得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1 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分析 1.1 感染性腹泻基本概念 感染性腹泻的概念在临床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4],其中,狭义即指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中规定管理的第37种传染病;从广义上来说,即指国家法定报告中规定的甲类霍乱、乙类伤寒、副伤寒及丙类汇总的感染性腹泻,均是由病原体肠道感染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每日大便次数超过3次的稀便、水样便、脓血便以及血便等,同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感染性腹泻有多种分类方法[5],按照是否引发炎症可分为炎症性腹泻(如侵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和分泌性腹泻(如肠致病大肠杆菌炎、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等)。按照腹泻时间可分为急性感染性腹泻、持续性腹泻以及慢性腹泻。按照腹泻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性腹泻(如志贺菌属、气单胞菌属等),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