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科甲胎蛋白的测定

检验科甲胎蛋白的测定

检验科甲胎蛋白的测定
检验科甲胎蛋白的测定

ELISA 测定甲胎蛋白(AFP)操作规程

1、检验目的

检测血清AFP主要是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可以动态观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疗效及预后评估,另外还可作为唐氏综合症、早期胎儿先天性畸形及肝癌高发区的普查指标。

2、方法原理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向抗AFP抗体包被的聚苯乙烯反应板微孔加入待检样本,再加酶标记抗AFP抗体,加入酶底物显色,用终止液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值,测定光密度,查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AFP含量。

3、性能指标

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0.5ng/ml。

4、操作方法:

(1)样品孔加入待测血清50ul。

(2)封板,置37℃孵育20min。

(3)洗版(机洗),选择洗涤5次程序,拍干。

(4)每孔加入酶标抗体血清,置37℃孵育20min。

(5)洗板,选择洗涤5次程序洗板后拍干。

(6)每孔加显色剂A液、B液各一滴,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10min。

(7)用酶标仪读数,数值取波长450nm,先用空白孔校零,然后读

取各孔OD值。

5、质控

每次试验设阴性、阳性各两孔,并设空白对照1孔,随常规标本一起检测。

6、注意事项:

1.实验前,试剂先平衡至室温。

2.结果判定需在反应终止后10 min内完成。

3.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

4.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性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7、结果计算:

样品A值≤20 ng/ml 标准品孔A值为阴性。

样品A值≥40 ng/ml 标准品孔A值为阳性。

样品A值>20 ng/ml且<400 ng/ml 标准品孔A值为弱阳性。

8、正常值:≤20ng/ml。

甲胎蛋白检测相关方法及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形成过程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 胎儿在有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肿瘤细胞可恢复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的癌组织中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甲胎蛋白检测方法 甲胎蛋白的测量方法不同,正常值水平也有所不同,测量方法主要有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三种测量方法,正常值范围如下: 一、甲胎蛋白(AFP)用酶联免疫法测量时的正常值为:≤25μg/L。 二、甲胎蛋白(AFP)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正常值为:≤20μg/L。 三、甲胎蛋白(AFP)用放射免疫电泳法测量时的正常值为:≤25μg/L(重点提示:若在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为高浓度阳性,若甲胎蛋白升高幅度不大,在50ug~300ug/L,可能是病毒性肝炎)。

唐氏筛查afp正常值范围

唐氏筛查afp正常值范围 一、唐氏筛查afp正常值范围唐氏筛查是一种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体重、年龄、体重和采血时的孕周等,计算生出先天缺陷胎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 唐氏血清筛查是检查唐氏儿很有效的方法,任何孕妇都有可能怀上唐氏综合征的胎儿。过去认为:>35岁的是高危人群,几率会随着孕妇年龄的递增而升高。认为80%的唐氏综合征发生在>35岁的孕妇当中。唐氏筛查既能缩小羊水检查的范围,又不会遗漏可能怀有唐氏儿的孕妇,建议每一位孕妇都要进行唐氏筛查,做到防范于未然。检查血清afp、HGG还可筛查出神经管畸形、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的高危孕妇。那么唐氏筛查afp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首先,我们要知道afp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afp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分子量为64000-70000道尔顿,在妊娠期间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预防胎儿被母体排斥。 afp在妊娠早期1-2个月由卵黄囊合成,继之主要由胎儿肝脏合成,胎儿消化道也可以合成少量afp进入胎儿血循环。妊娠6周胎血afp值快速升高,至妊娠13周达高峰,此后随妊娠进展逐渐下降至足月,羊水中afp主要来自胎尿,其变化趋势与胎血afp相似,母血afp来源于羊水和胎血,但与羊水和胎血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妊娠早期,母血afp浓度最低,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升高,妊娠28-32周时达高峰,以后又下降。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作者: ————————————————————————————————日期: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检测的原理 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 (2)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例如用人血清作抗原免疫3只家兔,比较3只家兔产生抗体的多少,即滴定3只兔血清抗体效价,可用双向琼脂扩散法来滴定,例如将抗体浓度固定,将抗原作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将抗原或抗体滴入琼脂的相应小孔中,观察免疫兔血清与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出现明显沉淀浅的抗原稀释度(如甲兔的抗体效价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则可比较出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效价要高)。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因人血清(抗原)和抗体(免疫兔血清)相比,浓度高,故应稀释抗原。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实用意义 1.抗体检测的意义检测抗体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抗体用于临床治疗或实验研究时也需做纯度分析和定量测定。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的抗体、抗HLA抗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抗原检测的意义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1)各种微生物及其大分子产物: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的分类及鉴定以及对菌苗、疫苗的研究。 (2)生物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各种血清蛋白(如各类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各种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质、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在对这些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人和动物细胞的表面分子:包括细胞表面各种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种异型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 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 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o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矢,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 常采用本法。本法尖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操作规程

甲胎蛋白检测操作规程 【检验原理】 产品采用双抗体来心法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在微孔版的孔内先包被了识别抗AFP的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另一株与之配对的单克隆抗体。待测孕妇血清样本中的AFP与包被的和酶标记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形成夹心抗原抗体反应。再加上发光底物,用微孔板发光分析仪读取发光数值,发光值与待测血清中AFP含量成正比。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试剂盒于2-8℃避光贮存,不得冻存,有效为12个月。 开封有效期:板条开封后2-8C存放效期为3个月,其他液体组份同成品试剂盒效期。 【检测仪器及试剂】 仪器:重庆科斯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试剂:潍坊康华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样本要求】 抽取静脉血3mL,置一次性采血管内,充分离心,吸取血清,不应有溶血及细胞颗粒:血清标本4℃存放最好不要超过3天,若不能及时检测,应-20℃冻存,检测时应将标本融化后混合均匀,并避免反复冻融。 【检验方法】 手工操作步骤: 1、将在冷藏环境中贮存的试剂室温平衡30分钟 2、,将浓缩洗涤液按1:40的比例稀释,摇匀备用,作为应用洗涤液 3、根据AFP参考品、质控品及待测标本确定所需孔数。 4、直接取AFP参考品、质控品及标本各25微升加入相应孔内,再每孔加入50 微升AFP酶结合物,用振荡器振荡30秒钟(此步非常重要),盖上封板膜,置37℃温浴1小时。 5、取出,用应用洗涤液洗涤5次,洗涤时每孔注满洗涤液,停留10秒后吸尽拍干。 6、根据使用量,将底物液A、B按1:1混匀,现用现配。每孔加入50微升,用振荡器振荡20秒钟,设定每孔测量时间为1秒,于10-20分钟内测定结果。 仪器操作步骤: 按照重庆科斯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操作规程检测。 【参考区间】 测定正常人血清样本并结合参考文献的报道,建议正常参考值范围如下: 正常人血清中AFP浓度<20ng/mL 若用于产前筛查,应结合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估软件使用。 由于地区及人群的差异,以上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在长期实践中应建立本实验室自己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检验结果的解释】 AFP质控品Q1浓度应为2.5-7.5ng/mL,质控品Q2应为105~195ng/mL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每次检测必须做AFP标准曲线,不能使用以前做过的标准曲线。 2、含大量脂质、严重黄及溶血或加热灭活之标本均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3、建议按《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本品 4、本品仅用于人血清的测定,不得使用抗凝血浆。 5、用其他方法得出的AFP浓度值与本品测定结果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应结合其他有关的临床诊断结果作

甲胎蛋白(AFP)偏高的原因分析

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不少,具体分析如下: 1、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了解发现约有80%的肝癌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 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家族中有肝癌病人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而,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靠借甲胎蛋白偏高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未必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一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B超、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2、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份,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渐渐恢复正常水平。 3、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道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然而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4、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胃肠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病人亦可出 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除此以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病人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5、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6、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甲胎蛋白是否能作为诊断肝癌的唯一标准呢

甲胎蛋白是否能作为诊断肝癌的唯一标准呢 甲胎蛋白(AFP),顾名思义,最早是在孕妇体内检测到的,由增生活跃的胎儿细胞分泌产生后来发现它与增生活跃的肝癌细胞存在一定联系,所以用来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指标(尤其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 一、肝癌甲胎蛋白(AFP)的表现 1.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在70-90%左右,如结合影像学如CT 上明显的强化规则,合并乙肝肝硬化病史,则可临床诊断肝癌,准确率在98%左右。 2.肝硬化患者出现甲胎蛋白(AFP)升高:结合增强ct才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否则怀孕、肝脏炎症(肝损坏在修复过程中,肝细胞也是增生活跃的,但是通常在400-800以下,少数可能超过1000)等都有可能升高的 二、肝癌甲胎蛋白(AFP)说明 1.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AFP)假性升高,是暂时性的。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肝炎由活动期转入慢性期,甲胎蛋白(AFP)自然下降,如果这种高在不段的递增就必须引起警惕,比如b超、CT增强等。 2.肝癌手术前甲胎蛋白(AFP)增高的患者,术后甲胎蛋白(AFP)可以作为定期监测是否肿瘤复发的指标。有时候b超或ct尚未发现肝脏的复发,但是肺、骨,甚至脑、肾上腺等全身其他地方的转移病灶却会分泌甲胎蛋白(AFP)。建议肺部ct加肝脏增强ct,也可考虑pet检查(只有部分大型的三甲医院才有,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每次约一万元,不进医保) 3.经常复查的意义,在于发现那些从沉睡中醒来的“坏蛋”,给予及时的处理。但是如果术前甲胎蛋白(AFP)本身就不高的肝癌患者来说(确实有 10-30%的肝癌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FP)是不高的),就可能失去了一条监测复发情况的途径,建议借助于定期复发b超,乃至增强ct来监测复发。 甲胎蛋白(AFP)在肝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不能仅凭甲胎蛋白(AFP)的升高就诊断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20μg/L),除肝细胞癌可显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 包括: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 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抗细 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抗核抗体谱(ANAS (一).抗DNA抗体 又可分为单链和双链DNA抗体: 1. 抗双链DNA( 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又称为天然DNA抗体,其靶抗原为双 螺旋dNA.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30%-90%勺活动期SLE患者此抗体阳性,且抗体滴度的消长与SLE的活动程度相关,随着疾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 可作为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抗dsDNA抗体与DNA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 膜沉积,或抗dsDNA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造成SLE患者的肾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 的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肾炎的危险性高12倍。 2. 抗单链DNA( single strand DNA,ss-DNA )抗体:又称为变性DNA抗体,其靶抗原为核搪或脱氧核糖?在SLE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50%-60%),但结果缺乏疾病特异性,在其他风湿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10%-70%勺检出率?有些正常老年人也存在。 (二) .抗组蛋白抗体:具有H1、H2A H2B H3和H4四个亚单位,常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单位是核小体(nu cleosome).所有组蛋白各 成分均可能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 1.SLE的阳性率约30%-80%并常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 H2A-H2B复合物和抗H1的IgG型抗体为主. 2.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但不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B为主. 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三).抗非组蛋白抗体: 1.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 ):此类抗蛋白可以溶于盐 水而被提取,故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

AFP不同孕期的正常参考值

关于甲胎蛋白(AFP)定量分析的开展说明AFP是血清中一种α球蛋白,分子量68000,从妊娠6周开始由卵黄囊和胎儿肝产生,13周达到高峰,胎儿出生后3个月至第二年逐渐降至成人水平并保持终身。主要起免疫抑制作用。它不仅是胎儿宫内发育状态的重要监测指标,同时又是肿瘤组织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因此在围产保健和肿瘤诊治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已列常规检查。AFP放免定量克服了普通的AFP定性的使用局限性和单一片面性,以确切的数值形式,表达血液中AFP 实际水平,客观反映机体变化状态,对病情的诊断、发展、转归做出可靠的动态观察。 一、AFP在胎儿血中浓度很大,羊水中浓度比胎儿血低100倍,随着胎儿血AFP?浓度的波动,羊水中AFP浓度也波动,因此可测定羊水和母体血中的AFP浓度来判断胎儿发育有无重大异常。 (一)各孕周参考值单位:ng/ml 10 17.5±11.0 22 90±56 29 187±133 36 234±139 12 36±27 23 100±57 30 164±115 37 192±142 15 50±33 24 115±63 31 193±100 38 167±96 18 71±49 25 133±45 32 237±140 39 153±102 20 93±57 26 150±50 33 234±114 40 145±123 21 80±56 27 126±64 34 212±140 28 175±90 35 236±155 (二)临床意义 1、异常妊娠,血AFP定量鉴别正常妊娠和绒癌,后者血清AFP?不升高与非妊娠妇女无异。 2、先兆流产,部分妊娠初、中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AFP值比正常孕妇低,稽留流产和自然流产孕妇血AFP值增高. 3、有胎块的葡萄胎,胎盘、羊水疾病可使AFP含量增高。 4、高危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糖尿病孕妇血清AFP增高。 5、无脑儿,多胎,低体重母血AFP增高。 6、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胎儿,母血、羊水中AFP含量异常增高,10-16周孕妇血清AFP比正常高10倍,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其预价值99.96%。 7、死胎、胎儿窒息,胎儿低氧症,母血AFP增高,孕妇血清AFP〉800ng/ml预示胎儿处于危境或死亡,〉1075ng/ml后见流出死胎块,孕15周当母血AFP含量≤10ng/ml预示胎儿危险,如≤5ng/ml有30%胎儿未存活。 8、先天性食管、十二指肠、胆道闭锁,先天性皮肤缺损,肾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母血或羊水AFP增高,检查宜在分娩前30周进行,由于诊断可靠,可及时中止妊娠。 二、成人血中AFP由肝细胞产生,含量极微,AFP放免分析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理论研究都很有价值。 1、AFP重新升高对肝细胞癌诊断的阳性率在70-90%,肝癌高发区AFP〉200ng/ml持续8周以上或者临床上AFP浓度达300-500ng/ml,经2-4周复查不下降或上升对原发肝癌的诊断比较肯定。 2、AFP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关系,AFP高预后不好,手术切除后2个月AFP应降至正常,不降低或降而复升提示手术效果欠佳或复发,同时又可作放、化疗效果和评价。 3、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也有10%-50%的患者有一过性低水平升高。 4、AFP与CEA(癌胚抗原)配合使用,鉴别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AFP明显升高,CEA正常或者略高,提示原发肝癌可能性大。CEA升高而AFP正常或升高幅度不大,则考虑为继发。 5、睾丸、卵巢、腹膜、恶性畸胎瘤以及其他消化道肿瘤AFP可以升高。

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

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7-08-17T15:58:40.8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8期作者:刘晶 [导读]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α-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同属一大家族。(富裕县中医院<富裕县第二医院>检验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00) 【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关键词】ELISA法;甲胎蛋白(AFP);检测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58-02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α-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同属一大家族。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重要血清成分,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出生后一年内降至正常水平[1]。AFP有很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AFP基因表达重新开放,于血清中可检测到AFP浓度显著升高。 1.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4.5±3.5岁。所有患者增根据临床表现,经B超、CT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 1.2 实验试剂 微孔反应板用抗AFP单抗体包被。2~8℃干燥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酶结合物溶于缓冲液中,含蛋白稳定剂。2~8℃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显色液A:0.05M乙酸缓冲液,含0.02%过氧化氢,存于滴瓶中。2~8℃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显色液B:含色素基质和稳定剂,存于滴瓶中。2~8℃避光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标准品:AFP浓度分别为5ng/ml,10ng/ml。30ng/ml,60ng/ml, 120ng/ml,240ng/ml。含蛋白稳定剂和防腐剂,存放于玻璃瓶中,2~8℃保存。质控血清含AFP浓度分别为,L-I,L-Ⅱ,含防腐剂及蛋白稳定剂。2~8℃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终止液:含lN H2SO4。洗液(10倍浓缩):50ml,磷酸盐缓冲液,用前稀释[2]。2~8℃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1.3 方法 实验前将试剂和标本置于室温(18~28℃)平衡20分钟。标本浓度超过200μg/L时,测定前用“0”标准品适当稀释并混匀。建议稀释倍数为l:10,1:20,1:100。计算数值应乘以相应稀释倍数。将试剂盒浓缩洗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后,充分混匀后使用。 温浴,取出所需数量的微孔,做上标记,留出一孔做空白对照(指定A1)。在分别注明标号的反应微孔中依次加入50μl标准品0μg/L,10μg/L,30μg/L,60μg/L,120μg/L,240μg/L,质控血清,待测标本。在每孔中加入50μl(1滴)酶结合物(除去A1)。轻轻振荡微孔条,充分混匀。37℃保温60分钟(注:测定高值标本时,则37℃保温30分钟)。保温过程中保持微孔条水平。充分倾去微孔中的液体,用洗液冲洗微孔5次。将微孔条倒置在吸水纸上,拍尽残余水分。显色反应,每孔加1滴(50μl)显色液A,再加1滴(50μl)显色液B。在室温下反应5分钟。每孔中加1滴终止液终止反应。在终止反应的30分钟内测各孔的OD450nm。 2.结果 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 3.讨论 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和各测试组分均按可传染情况处理,实验中的溢出物需用消毒剂彻底清除。标本及所有可能被传染的物质均按含有传染物的情况进行净化和处理。避免显色液B或终止液与皮肤或黏膜接触。一旦接触,立即用水彻底清洗。不要混淆试剂瓶盖,不要混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及微孔反应板,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盒。实验加样完毕后,应注意轻摇微孔反应条,一定要充分混匀[3]。在冲洗过程中,要冲洗干净,并拍干微孔中的残余液体,否则将降低精确度,造成吸光度升高的假象。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将试剂盒放回,2~8℃冰箱。使用微孔反应板应注意干燥保存,避免受潮。贮存和使用显色液B时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8℃。 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的速率和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一定相关性,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AFP含量常大于200μg/L。AFP的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AFP含量上升提示病情恶化,其动态变化是显示治疗效果的一项敏感指标。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检测AFP时出现阴性或假阴性可能与测定方法、癌肿类型、原发部位等因素有关[4]。肝细胞肝癌血清甲胎蛋白的水平高低与肝细胞分化程度有关,I级肝癌细胞分化接近正常细胞,故甲胎蛋白量尚不足以测出,Ⅳ级者由于分化极差,已失去类似胚胎细胞的功能,也不能从血清中检出甲胎蛋白,Ⅱ、Ⅲ级癌细胞认为是和胚胎肝细胞相似的幼稚细胞能产生甲胎蛋白,阳性率较高,由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不同,甲胎蛋白含量也有差异,是阳性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非肝细胞癌的胆管细胞癌等也不产生甲胎蛋白。 【参考文献】 [1]郑定容,刘仿.ELISA与ICA法对甲胎蛋白检测的比较[J]. 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153-154. [2]殷正丰.甲胎蛋白异质体作为肝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J]. 实用肿瘤杂志,2004,19(1):1-4. [3]贾志凌,王莉,刘畅,等.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2010,19(10):686-688. [4]胡敏华,陈燕,李筱莉,等.甲胎蛋白异质体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3):258-259.

甲胎蛋白检测相关方法及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检测相关方法 及临床意义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形成过程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 胎儿在有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着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 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 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肿瘤细胞可恢复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的癌组织中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甲胎蛋白检测方法 甲胎蛋白的测量方法不同,正常值水平也有所不同,测量方法主要有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三种测量方法,正常值范围如下: 一、甲胎蛋白(AFP)用酶联免疫法测量时的正常值为:≤25μg/L。 二、甲胎蛋白(AFP)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正常值为:≤20μg/L。 三、甲胎蛋白(AFP)用放射免疫电泳法测量时的正常值为:≤25μg/L(重点提示:

甲胎蛋白诊断试剂盒说明书

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操作规程 一.检验原理 根据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的作用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性研制而成,其原理是将特异性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的样品,与吸附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后,洗去未反应的样品,加入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反应,生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和显色剂,生成可显色的产物,进行检测。 二.试剂盒组成 96人份/盒: 1.AFP标准品:5IU/ml、10IU/ml、20IU/ml、50IU/ml、100IU/ml、200IU/ml 各一瓶 2.包被条96孔: AFP单抗; 3.酶结合物(1号液)1瓶:酶标记单抗; 4.洗液(2号液)1瓶:乳化剂OP; 5.底物(3号液) 1瓶:过氧化脲; 6.显色剂(4号液)1瓶:TMB; 7.终止液1瓶:硫酸; 8.说明书:1份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三.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本试剂盒在2-8℃保存,有效期为一年;打开包装后在4℃保存一个月。四.适用仪器 酶标仪、恒温培养箱、100μl移液器、1000μl移液器。 五.样本要求 1.样本应为新鲜的血清。 2.溶血样本不可使用。 3.样本未能在24小时内使用时应-20℃保存。 4.样本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 5.禁止反复冻溶。 六.操作方法 使用前试剂盒应恢复至室温,将冻干标准品各加入1ml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与待测样品同时进行操作。 1.加样:将包被孔编号,每孔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各100μl。 2.孵育:37℃孵育,20分钟。 3.洗涤:在各孔中加入洗液2滴,轻轻摇动几下,弃之。然后用蒸馏水或自来水加满各孔,甩掉,反复5次(洗涤要彻底,防止假阳性,但不可洗涤过猛过急而导致假阴性),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4.加酶:每孔加酶结合物2滴(100μl)。 5.孵育:37℃孵育,15分钟。 6.洗涤:重复步骤“3”。 7.显色:加入底物1滴,随即加入显色剂1滴,轻轻摇动几下,室温反应2~5分钟。 8.终止:每孔加2滴(100μl)终止液。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增多和分解加快引起。合成不足: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合成缺陷所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伴IgM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选择性IgG亚类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丢失增多:从胃肠道丢失的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淋巴瘤、肠淋巴管扩张症。从皮肤丢失的有急性灼伤、特异反应性皮炎。从浆膜腔丢失的有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胸腹水。从肾脏丢失的有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膜性、增殖性)、肾静脉血栓形成、SLE和淋巴瘤。主要是由于蛋白从尿中丢失或毒素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首先影响IgM,其次影响IgA,然后再影响IgG。分

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的临床分析

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24T15:48:34.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凤琴[导读] 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刘凤琴 (大庆油田总医院龙南医院 163453)【中图分类号】R3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423-02 【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一类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腺及某些细胞膜上,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免疫球蛋白检验 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一类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腺及某些细胞膜上,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1.测定方法 (1)IgG、IgM、IgA和轻链测定方法有单向琼脂扩散法与散射比浊法:单向琼脂扩散法原理是将抗血清均匀的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向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的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将已知含量的标准抗原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置于含抗体的琼脂板上,以沉淀环的大小和抗原含量做图得到一条标准曲线,通过待测标本的沉淀环大小在标准曲线上可以找到对应的抗原浓度。该方法由于影响因素多,实验时间较长,结果的重复性差,目前基本上已被自动化分析所替代。 散射比浊法是指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时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越多,散射光强度越强。多种自动化免疫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测定方法,使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更快速、方法更可靠、结果更准确。速率的含义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速度。抗原和相应抗体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免疫复合物的总量逐渐增加,而速率的变化是慢-快-慢,反应时间最快的某一时刻称为速率峰。当反应液中的抗体量保持过剩时,速率峰的高低与抗原含量成正比,仪器自动通过标准曲线将速率峰值转化为所测抗原的终浓度。反应液中加入促聚剂聚乙二醇可加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2)血清总IgE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试验:血清总IgE由于含量较低,对测定方法的灵敏度要求较高。放射免疫法常用125Ⅰ标记抗人IgE为第二抗体,测定值与待测血清中IgE含量呈正相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将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技术。利用发光信号的测量仪器,分析接收的光量子产额,通过计算机系统转化成被测物质的浓度单位。 针对不同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测定目前多采用固相荧光免疫测定法,又称为CAP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时在吸附有特异性抗原的纤维素颗粒上,加入待测血清后孵育、冲洗,再加入β-半乳糖苷酶标记的抗人IgE,使之与固定在纤维素上的特异性IgE结合。β-半乳糖苷酶作用于此后加入4-甲基-β-半乳糖苷使之产生荧光,读取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找出相应的IgE浓度。 (3)IgD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乳胶颗粒免疫浊度法、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乳胶颗粒免疫浊度法是将抗人IgD抗体吸附在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乳胶颗粒上,当遇到相应抗原时,则使乳胶颗粒发生凝集。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将抗血清均匀的混合于琼脂糖凝胶内,待测样品中的抗原呈辐射状向含抗体的凝胶内扩散,当抗原与抗体的量达恰当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沉淀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正比。 2.参考范围 (各实验室仪器方法不同,参考值有所区别) 血:(成人)IgG:7.0~17.0g/L,IgA:0.7~3.8g/L,IgM:0.6~2.5g/L Ig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