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学名人理论

1.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现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

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环境决定论:华生、洛克

3.个人本位论:卢帕爱夸罗马

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小原国芳

社会本位:柏、涂、孔、凯

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狄尔泰

生活本位论:杜威、斯宾塞

4.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5.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生活本位论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6. 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7. 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8.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起源说

9. 博乐..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10. 费斯勒八阶段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11. 司德菲5阶段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

12.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13.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14.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15. 高尔登 1869《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16.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

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最早讲授教育学

17. 华生外烁论环境论

18.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19.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20.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传统教育的代表伦理本位论

1.1806年《普通教育学》第一部以科学形成标志的教育学

2.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3.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传统代表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5.六类兴趣课程

21.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2.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23. 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闻之问之

24. 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25. 孟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内发论代表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26. 《学记》战国末期,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

及时而教相关而善禁于未发

“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道而弗牵,强而弗达,开而弗抑(教学启发性原则)

长善救失(德育原则)

当其可谓时,时而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身心发展关键期)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7.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28. 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生活本位论生活预备说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代表

29.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传代表人物

30. 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1.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已有经验

1认知-发现说

2认知结构说

学习包括获取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知识是普遍性的

社会中心课程代表

32. 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33. 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34. 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学王《理想国》教育学萌芽阶段

3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36. 昆体良古罗马《雄辩术原理》同《论演说家的教育》

37. 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

38.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科学主义代表

39. 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0.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社会本位

41. 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皮亚杰是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42.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43. 卢梭《爱弥儿》个人本位论最激进的

发展自然人教育心理学名人

44. 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

45. 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994年报告: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

认知发现学习。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认知—发现学习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有基本的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其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且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4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心理和生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呢个的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47. 洛伦兹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小鹅认母行为

48.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图式—认知结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认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

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与教学,学习应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青少年的两种认知歪曲:1、假想的观众。认为自己站在舞台中央,相信别人在关注自己。2、个人的虚构。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自己是独特的。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他律道德(10岁前)与自律道德(10岁后)。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49.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被公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强调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借助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为自己内在的表征。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支架”。

50.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

幼儿期:主动——内疚(4-5岁)儿童期:勤奋——资本(6-11岁)

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成人前期:亲密——孤独(18-25)

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成人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以上)

51.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故事

托尔曼认知地图刺激-个体认知-反应

52. 赫尔曼·威特金研究飞行员的垂直直觉时发现:场依存,知觉较多的受到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场独立,较多的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53.卡根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反应快出错率高,沉思型反应慢出错率低。戈登·帕斯克整体型与序列型。整体型者提出假设较复杂,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序列型提出假设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

54. 比奈和西蒙 1905年,智力量表,即斯坦福—比奈量表。

55. 加德纳人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分为七种智力: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

56.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57. 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化的教科书来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的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箱学习装置(踏杆取食)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3、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不是负强化,是抑制行为只是暂停行为,不能根除)

58. 巴甫洛夫铃声刺激,控制狗的唾液分泌实验。提出经典条件作用。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消退d恢复

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泛化3、辨别

强化论。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的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

59. 培因,荣格,阿德勒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

60. 加涅 1.学习结果分类2信息加工理论3.智慧技能层次论

学习结果分类五种: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信息加工学习论,编码过程。

61. 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第一个拿动物做实验推测人的心理的学者。相同要素说2效果律

动物学习迷箱实验

“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这种联结的形式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遗忘的痕迹衰退说,“练习律”

62. 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也叫“祖母规则”

63. 柯勒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提出顿悟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猩猩解决问题实验。关系转换说

64.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知结构提出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

有意义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

学习简繁程度

同化a下位学习(类属学习)-规例学习-接受学习 b上位学习-例规学习-发现学习

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附属内驱力(外部)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有迁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即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它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

同化说。遗忘是只是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6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五种又分为两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意义在于:如果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成为其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66. 韦纳成败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并发现人们常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等。

67.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倾向,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首先将关键词法入外语教学,关键词法包括两个阶段:声音联结,心像联结。68.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提出者。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音箱。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归因方式也可使个体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出现变化,替代性强化也会影响自我效能。

观察学习过程 a注意过程(观察直觉)b保持过程(信息存储)c再现过程(记忆转为行为)d动机过程(观察到行为)

69. 柯维顿习得性无助。指学习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产生沮丧情绪、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称为接受失败者。

70. 勃洛菲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进步与成就出现时给予。

71. 沃尔夫,任德沃斯沃尔夫形式训练说,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在形式训练说看来,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桑代克和任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桑待克,相同要素学说

72. 贾德经验类化说,又叫概括原理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将所获得经验类化。

对原理学习得越好、越透彻,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概括化的原理的经验是迁移产生的关键

(德国)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

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1776年第一位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辛格莱,安德森,格林诺辛格莱和安德森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在先前学习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与当前学习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73.格林诺情境性迁移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去学习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74. 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75. 吉克,霍利约克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括结构特征的相似(本质相似)与表面特性的相似。

76.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过程进行研究,采用无意义的音节最为记忆材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以后,几乎不再遗忘。以往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负加速型。

77. 弗洛伊德动机遗忘理论最早提出者。又叫压抑理论。通过催眠发现,遗

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内发论代表性本能精神分析学派

78. 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认为心智技能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分为五个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9. 迈克卡学习策略分类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80.吉尔福特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构成。其实,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等组成的复合思维。

把思维的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1、用此的流畅性2、联想的流畅性3、表达的流畅性4、观念的流畅性。

81. 普雷斯顿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

82. 阿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创始人。认为群体对个人活动有促进与阻碍作用,为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83. 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认为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过程之中。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84. 波斯纳,布鲁巴奇波斯纳教学反思关系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85. 布鲁巴奇等提出教师可采用4种方法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86. 罗杰斯 1.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学生为中心自由为基础

87. 凯尔曼服从-同化-内化

88.幼禽认识并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

89. 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90.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韦克斯勒量表--韦克斯勒(1936年,美国)

91. 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笼”试验)--桑代克

92. 迁移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美国心理学家)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9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94. 痕迹衰退说--起源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同化说--奥苏伯尔

95. 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96.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普雷斯顿

97. 教师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勒温

98. 教师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99.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

100. 卡特尔人格特质科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PF16)

101. 明尼苏达人格测验(MMPI)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102. 罗夏克罗夏克墨迹测验莫瑞主题统觉测验

103. 斯蒂芬逊 Q类分类法

(1)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

(2)单轨制学制(19末20初世纪美国);

(3)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

我国: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近代学制开端;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就是“六三三”学制。

1.1982 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举办各种学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1986 4月12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1904

教育法 1905

4.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6.王国维 1901 翻译了《教育学》中国最早了解的教育学

7.凯洛夫苏联 1949主编的《教育学》人手一册

8.盛宣怀 1897 上海南洋公学我国最早的学校

9. 张百熙 1902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旧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未实行

10.蔡元培壬子癸丑学制提出美德即知识

11.冯忠良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2..张大均问题分类

13.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14.凯洛夫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1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16.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17.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

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不是指规章制度) 指一个国家社会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各类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2.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有史可考的学校教育始于商代 1. 古代教育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当代教育)(重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教育性思想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第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三婆术”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外在规律)教育与人(内在规律)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复习过程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 论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刺激——反应联结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俄国 没有食物,只有铃声产生的唾液是条件刺激 看到食物就产生唾液是无条件反应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与分化(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消退惩罚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执行控制) 5.1-4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6.7-10属于认知学习理论 7.苛勒——完形、顿悟说 德国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 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美国 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奥苏泊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掌握事物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 (个人学业的成就“三好学生”)附属内驱力(获得教师、家长 的赞扬)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诱因 3.学习动机的种类: 社会意义:低级动机(个人、利己主义) 高尚动机(利他主义) 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兴趣、爱好、求知欲)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个人前途,父母期望) 动力来源:内部动机(个体需要引起)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 4.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五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三维度六因素 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维度:稳定性可控性内在性 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班杜拉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A.直接强化:外部因素(惩罚奖励) B.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 C.自我强化: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5.学习动机的激发: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惩罚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 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 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 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 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 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 9.环境: 华生 洛克 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生物起源说

(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起源说 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 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 代表人物。 《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最早讲授教育学。 外烁论环境论。 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 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闻之问之。。。 (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 .内发论代表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学 心理学 记忆口诀

【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口诀):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那:“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口诀): 如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佛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可以记忆为“内服威力大格外爱做梦” (“内”指代内发论,“服”指代佛洛伊德,“威”指代威尔逊,“格”指代格赛尔,“梦”指代孟子);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洛克、华生, 可以记忆为“外出寻找落花生” (“外”指代外铄论,“寻”指代荀子,“落”指代洛克,“花生”指代华生)。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口诀): 个人本位论,前者代表人物是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及孟子, 可以连词成句“Looks福尔泰,不要忘了孟子” (““Looks”指代卢梭和洛克,“福”福禄培尔。“泰”指代裴斯泰洛齐); 后者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及孔子, 可以用“饼干上有两个孔” (“饼”指代斯宾塞,“干”指代涂尔干,“两个孔”分别是孔德和孔子)记忆。 【教育学】教学: 教学原则包括七个:即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量力性原则, 那么可以记忆为“直起弓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直”直观性,“起”启发性,“弓”巩固性,“寻”循序渐进,“英”因材施教,“里”理论联系实际,“粮”量力性原则),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记住教学原则。 【教育学】德育的实施: “德育的原则”中九个原则即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灵活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对于九个原则的考察在案例分析题时常出现, 我们可以概括为“双导、三施、四结合”就比较好记忆。

20个常用的教育心理学效应

20个常用教育心理学效应[1—10] 1、破窗理论 政治学家威尔逊与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得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得纵容去打烂更多得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得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得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得借鉴意义、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得行为习惯,就给她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得标签,那么人们就会带上有色眼镜瞧她,只要她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因为既然就是破得东西,让她再破一些也无妨,所谓“墙倒众人推”,说得也就是这个意思、 2、蝴蝶效应 什么就是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得美国科学促进会得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得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她得演讲与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得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得想象力与迷人得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得科学内涵与内在得哲学魅力、 从科学得角度来瞧,“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得一个重要特征:系统得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得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得传统观点认为:系统得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就是不敏感得,即初始条件得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得差别也就是很微小得。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得十分微小得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得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得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得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就是否会丢失,本就是初始条件得十分微小得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就是一个帝国存与亡得根本差别。这就就是军事与政治领域中得所谓“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就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得恶果、一些瞧似极微小得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得分崩离析,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悔之晚矣。 “蝴蝶效应"启示录,古往今来知多少? 3、近因效应 最近、最后得印象,往往就是最强烈得,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得各种因素,这就就是近因效应、有这样一个例子: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她,对她说,您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得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您对此怎么瞧?其实,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就是对毕业生得最后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得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得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得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4、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得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得。然后您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得继续上升至90°~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得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长”。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 “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0.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 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1.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2.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13.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4.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5.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16.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7.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1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 20.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21.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22.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3.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现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 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遗传: 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环境华生洛克 个人本位论卢帕爱夸罗马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小原国芳)社会本位柏涂孔凯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狄尔泰 生活本位论杜威斯宾塞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

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起源说 博乐..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费斯勒八阶段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司德菲5阶段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高尔登1869《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 育之故最早讲授教育学 华生外烁论环境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名人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心理学之父桑代克现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 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遗传: 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环境华生洛克 个人本位论卢帕爱夸罗马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小原国芳)社会本位柏涂孔凯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狄尔泰生活本位论杜威斯宾塞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生活本位论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起源说 博乐..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费斯勒八阶段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司德菲5阶段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高尔登 1869《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 育之故最早讲授教育学 华生外烁论环境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一、教育心理学 1、桑代克 着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PS饿猫迷笼实验)(二)最先提出迁移概念,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2、皮亚杰 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思维准备阶段(2~7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思维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3、埃里克森 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 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5、马杰 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1)行为(Performance)A:阐述对象特点,说明具体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B:一般使用动宾结构短语 (2)条件(Conditions)A: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B:条件包括:环境因素(教师、空间、光线等)、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信息因素等, (3)标准(Criteria)A: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B:标准是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名人 舒尔茨 (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 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 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著有《普通教 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 有教育性。 夸美纽斯 (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 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 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杜威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长”。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孔子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洛克 (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苏格拉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