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

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

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
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

n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考教师编制时候自己整理的,希望对准备考编

分享

首次分享者:晴。小伦已被分享35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1.教育: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学为形式,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3.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解

释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2006)

4.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

5.《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独立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6.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7.教育学的四个派别:实验教育学(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哥),实用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阿普尔、吉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亚、凯洛夫、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

8.教师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结合的“双专业”。

9.接受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凸现教师专业化,这是区别于只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的重要标志。

10.“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对教育的理解。

11.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12.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13.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4.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5.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6.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7.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第二章教育、学校与学制

1.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已经出现。

2.正式学校的产生

时间:奴隶社会

条件:⑴经济基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⑵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⑶政治基础: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3.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学校特点: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学校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现代学校特点:

⑴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⑵学校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⑷摒弃呆读死记的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⑸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创痛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⑹学校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

4.学制:广义上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制度。(2007 真题)

5.学制建立依据: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制约。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⑶人口状况⑷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⑸吸取原有制度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6.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几个部分。(2007 真题)

7.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006)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域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资料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08)

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7.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8.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进而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9.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也对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格赛尔的爬楼梯

实验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004)

2.教育目的的构成:人的身心素质(核心部分),人的社会价值。

3.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本名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5.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劳动者和建设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确定教育目的的两大理论:个体本位论(卢梭)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

8.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不排斥。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个性。(2007)

6.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要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要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2008)

2.教师的德性:善心;责任心;公正。

3.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识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4. 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般能力(观察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创造 力和想象力),特殊能力(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5. 教师的职责和角色:⑴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⑵教师 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⑶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6. 学生的本质属性 : 学生是创造性的人、

7. 中学生的基本特征 立精神的加强。

8.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9. 如何解决师生冲突 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师生冲突。 (托马斯提出

五种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 强制策略、可知策略、合作策略和妥协策略。)

1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⑶ 了解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⑷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11. 教师的社会作用:⑴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⑵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⑶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⑷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12. 教师的劳动任务:搞好教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健康、推动社会发 展。 13. 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 果的集体性。

第六章 课程

1. 课程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2.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教学) 、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以 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主张“做中学”)。

3.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第七章 教学

1. 教学: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 教学的一般任务:⑴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 和创造才能。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⑷关 注学生个性发展。

3.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师生教 与学的统一活动。 课堂教学工作包括备课、 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06)

4.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5. 制定进度教学计划 的顺序: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6.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是多样性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学生是能动性的人、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007) :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突出、独

:⑴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⑵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⑶社会道德 :⑴建立积极的冲突观。⑵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⑶ 回避策略、 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

7. 上课的基本技能 :讲述、教学对话、板书、 8.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 9.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 科学性与思

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 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0. 试题类型 :供答型(简答式和陈述式),选答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 式试题) 11. 测验种类 :论文是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性测验、标准化测验。

12.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教学方法、文理 科教学方法。

13. 教学策略 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14. 班级授课制 :指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 由教师按照教 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15.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⑵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 统完整。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⑷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⑸师生、生生 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使学生形成社会性素质和人格特征。

16.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⑵ 不利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⑶不利于因材施教。⑷难以体现灵活性特色;容 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⑸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

17.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师生可以充分互动。

18.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1) 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3)课外作 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9. 教室布置作业的要求: (1) 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具有 代表性。 (2)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3)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 求,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 (4)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20. 常见的教学策略: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布鲁纳——发现学习策略; 布卢姆一一掌握学习策略;卡尔?罗杰斯一一非指导性教学策略;赞可夫一一发 展性教学策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克拉夫斯基——范例教 学策略。

第八章 德育

1. 德育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 社会德育。

2.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德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⑵学生的知、情、形、 意等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⑶学校德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和交 往的过程。。⑷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⑸多方面教育影响实施 优化组合的过程。

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 水平之间的矛盾。

4. 德育理念:⑴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论。⑵从学生实际出发。⑶坚持知行 统一。⑷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5.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法。 布置家庭作业。 实

验课、复习课。

6.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社区教育、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基地。

7.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第九章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⑴密切联系,相互促进。⑵ 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⑶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德育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⑷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美育都离不开体育,都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⑸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锻炼身体。⑹美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下愉快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第十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

2.班级组织的特点:教育性、社会性、平等性、准自治性。

3.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2006)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让学生听从老师。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且越来越好;学的差的,受到批评,并且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班干部相对稳定,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而多数学生希望为班级做点事却没有机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荣誉的象征,但是缺乏主人翁意识。

5.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⑵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⑶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⑷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6.班级活动组织:⑴设计(活动资源的挖掘、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主题的提炼、活动标题的拟定、活动形式的选择)。⑵准备(撰写计划、落实人员、准备材料、选择场地、活动的外部联系)。⑶开展。⑷后续。

班主任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班主任的角色作用:⑴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⑵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⑶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8.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对全班学生的健康和学发展负主要责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还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

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⑴对社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⑵对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⑶对同事,协调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

⑷对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

10.班主任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范法、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和契约法。

11.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⑴教师的领导风格。⑵班级规模。⑶班级的性质。⑷对教师的期望。

12.艾里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 理论。

第十一章课外、校外教育

1.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⑵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⑶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⑷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

3.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4.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系:⑴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⑵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⑷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

5.课外活动的内容: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6.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性活动(基本组织形式)、个人活动。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 理实验室,这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3. 个体心理可分为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4.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 基本法则 。

5.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6.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的反应。

2.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3. 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4. 感觉现象主要有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2006)

5.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整体属性 的综合反应。

6.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7. 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第三章 注意

1.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注意的特点

3. 注意的功能

4. 注意的种类 ⑴

不随意注意 ⑵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的注意。⑶⑶随意后注意(有以后注意),即有预定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 注意。 5. 注意的品质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6.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⑴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⑵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⑶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7.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⑴不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防止单调死板的教学 方法。 ⑵ 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明确目标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正确组织教学。

(2008) 第四章 记忆

1. 记忆是人脑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 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从信息加工上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 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006)

3. 记忆的主要类型:⑴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 绪记忆、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无意注意) ,即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即自觉地、有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

动作记忆。⑵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0.25秒一2秒)、短时记忆(5 秒—2分钟)、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直至终身)。

4.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2007)

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⑴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⑵学习的程度。⑶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⑷识记者的态度。

7.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提取失败说。

8.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⑴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⑵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

⑶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9.有效的复习方法:⑴及时复习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⑶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⑷复习方法多样化。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⑹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10.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1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⑴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⑵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⑶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⑷注意数学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五章思维

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

2.思维的类型:

⑴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划分: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009)⑵根据逻辑性分:分析思维、知觉思维。

⑶根据指向性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⑷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方式。

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5.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6.问题解决的阶段:⑴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⑵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⑶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⑷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⑴人的知觉特征。⑵定势与功能固着。⑶个体经验水平。⑷情绪与动机。⑸个性因素。(2008)

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酝酿、社会因素。

9.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⑵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⑷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10.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

11.想象的种类:⑴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⑵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⑶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12.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13.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1.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2.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⑴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分类。

⑵激情: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⑶ 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迫状态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2004)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2009)

5.压力与心理反应:抑郁、焦虑、恐惧、狂躁。

6.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⑴只觉自己的情绪状态。⑵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⑶ 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7.健康情绪的培养:⑴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⑶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⑷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⑹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8. 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⑴双趋冲突。⑵双避冲突。⑶趋避冲突。⑷ 多重趋避冲突。

9. 意志品质的特征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1. 需要 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006、2009)

3. 动机产生的条件 :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相结合而产生的。

4. 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指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5.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

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⑷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

⑸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⑹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第八章 能力

1.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⑴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发展。 ⑵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⑶知识是认知 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⑷知识、技能的 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 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 能的结果,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2. 能力的分类:

⑴按功能的倾向性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⑵按能力的功能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⑶按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3. 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 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4. 多元智力理论 (2006) : 观点: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 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 ⑴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

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片面的。 ⑶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和幼教、学校教育、实 2008)

哈佛大学的 加德纳 教授提出。

100多万年的演变, 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

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

⑷音乐、美术、体育或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是高智商的表现。

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6.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第九章气质与性格

1.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对气质的分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体型说——克雷奇摩;激素说——伯尔曼;血型说——古川竹二;活动特性说——巴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

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⑴气质更多的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性格更多的受社

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⑵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⑶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明显。

⑷气质可以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

⑸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⑹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6.性格评定的方法:行为评定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实验法、测验法。

7.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第十章态度与行为

1.印象形成效应:⑴刻板印象(归于某个类别)。⑵首因效应邙百生人)和近因效应(熟悉的人)。⑶晕轮效应(光环效应)。⑷投射效应(以己度人)。

2.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从众的分类: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

4.从众的原因: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⑴预防精神疾病,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⑶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⑴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5.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206001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含2课时考查) 适用专业:中学师范学科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学师范学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构架,教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描述和解释人类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的心理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学会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我心理品质。本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以后其他心理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由于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心理学实验演示。 5、本课程共28课时(含2课时考查),每周2课时。学分为2分,考核方式为开卷考查,考查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教学、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行为及其心理状态,懂得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能够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能够对自身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编号:(901003) 2.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 总课时:44 4. 总学分: 2.5 5. 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 适用专业:师范生 7.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 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 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 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

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 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 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 次。 3. 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 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

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应对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我体验、讨论自省、游戏测试、实践模仿和团体训练等方式,形成大学生心理和谐、心理平衡、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的能力技巧,建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提高心理素质。 二、具体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 2、技能目标:体验、领悟和训练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技能 3、综合素质目标:实践、学会和养成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形成相关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难点: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大学生对相关心理知识、技能技巧的体验、感悟、理解和实践模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心理素养和能力。 解决办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认真探讨,努力设计;加强活动,加强沟通,尊重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四、课题教学步骤与实践环节设计: v 诗情画意心灵曲 v ……跃跃欲试游戏操 v ………你说我说身边事 v …………心有灵犀一点通 v ……………体验感悟X X乐 v ………………学会X X并不难 v …………………放飞心灵你最美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测试法,比较法,示范模仿感悟法,实践训练体验法,图表统计展示法等。用得最多、最受学生欢迎和科学实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感悟法和实践训练体验法。这是跟学科性质有关联的。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教学设计) ,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普通心理学》学习。(引入)大家好请问谁看过TVB拍的《读心神探》,《谈判专家》,《法证先锋》等电视剧吗?其实这些电视剧都与心理学都有着或多或少 的联系,例如微表情,犯罪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也需要我们了解心理学,学习其中的交流技巧,就算谈个男女朋友这也更需要心理学技巧的。Okey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就开始学习的心理学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基础教材,是学习者习得系统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的知识体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本教材着重关注一下几点:①科学性;着力反应国内外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并得到诸多实证研究支持,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心理学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②专业性:着力反映有关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经典性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本教材分为十七章节,每章节大约有三到六小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心理学概念,研究对象,实质,任务,研究方法及

心理学发展 5 / 1 ②掌握心理学基本原则和技巧 ③分析心理学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对心理学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 ②能够自主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本教材有十七章节,主要学习第一,六,九,十,十一,十五,十六,十七章节的内容,其他章节的内容将为大家粗略的进行讲解。本学期有十七周,有三十四个课时进行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上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进行记忆,并且都比较长难记,还有许多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主张 (四)教学方式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本章内容的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进行问答,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但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评论。教师让学生预习所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和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制作本章知识结构图,并且使知识结构图延展开来,接下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 供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试用 ) 课程编号:15210260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 4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教学,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树立尊重心理科学、崇尚心理科学、按心理科学的规律办事的理念,激发学习心理科学的兴趣,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心理学规律,解释各种社会心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选自叶奕乾等人 2004 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参考了彭聃龄 2001 年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以及(美)理查德 . 格里格等人著、王垒等人译, 200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还注意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心理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作业 3 次,考核形式为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及意义。 2 、理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科学的心理观。 3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 、心理过程 2 、个性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1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2 、心理学的任务 3 、心理学的分类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 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 、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3 、实验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4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教学要求: 1 、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2 、识记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定义。 3 、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 、能辨别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 1 、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2 、神经兴奋的传导 3 、突触及突触传递 4 、神经网络

选修MOOC普通心理学课程修课报告

选修MOOC普通心理学课程修课报告 姓名:刘晓 学号:201211012904 一、课程基本信息 我在果壳网的MOOC在线学堂上选择的课程是《心理学概论》,这个课程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讲授的,课程开课时间大概是4月8号左右。 我去上这个课时已经开课了一段时间了,我并没有跟着当时的进度上课,而是从头听了两章的内容。 二、基本学习情况 (一)绪论: 心理学不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实验方法 社会赞许性及数据采集 实验研究设计 伦理问题 (二)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历史 (三)课程导航分为六个模块: 1、课件 课件模块为这门课程的讲课视频部分,从课程开始到现在的上线视频全部按照顺序在这个部分,并且每一章节的课后测试也会在这模块发布。 2、课程信息 课程信息会发布一些课程的更新及修改信息,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这门课程的要求,例如测试评分标准,证书形式等会再这个模块公布出来。 3、讨论区模块 讨论区模块随着每周课程的更新,都会为每一课专门开一个帖子,根据类型

分为: (1)课程纠错(视频制作或者内容的错误), (2)习题讨论课后习题讨论, (3)内容建议(看了视频和wiki,还有课程内容有哪些不明白,想要助教补充的) (4)课程感想(对于该科有什么想法,建议和意见) 4、wiki模块 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或者补充材料,大家都可以自己补充在wiki上,助教也会在wiki里发布。 5、课程进度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包括每一小节的学习与每一个测试的得分情况。 6、课程大纲模块 这一模块式列出了这门课程的所有章节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门课程的测试我做了两个,总体来说测试的题目都不是很难,题目的类型为选择与判断题。如果刚看完视频之后就做测验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个别的知识点可能会在视频中没有讲到可以自己去网上查些资料也都很容易查到。我做测试时已经过了测试的提交时间,于是我就没有得到成绩,但是我最后对了答案,每次测试大概错两道到三道题。 三、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 整体来说教学上没有什么问题,有课程的导入,有各个知识点的逐一讲解,知识点的讲解清楚,有些部分运用实验举例,生活举例能让人能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 四、我如何设计教学 如果让我来讲授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上大致和这个课程一致,只是对于讲授的有些心理学知识比较分散,比如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历史这些内容我会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梳理一下逐一讲解,这样会清楚些。比如心理学的历史,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做一个思维导图,然后按照顺序逐一讲解,这样知识的逻辑性会强一些。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自然不满意“灵魂说”关于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力求对心理现象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说明。 19世纪以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使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由于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人们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许多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脱离了主观思辩的方式,而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 今天,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不仅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且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进行人才选择的科学依据。 因此,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总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心理学对象的整体架构问题 1.普通心理学不应以患者或天才为样本,而应以一般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发现人的普遍的心理规律,否则难以涵盖人的心理内容。 2.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心理,自我心理,又要研究群体心理和超自我心理。从而使心理学由狭小的个体研究范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心理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追求心理适应的低层次的研究上升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生活质量的高层次的研究。 3.心理学既要研究人的意识,又要研究人的潜意识,既要研究心理又要研究行为。 这样我们才能吸收各种研究取向的长处,避免其片面性,收到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心理学的实效。 因此,可以把把心理学规定为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编号:(901003) 2.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 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 .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 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乂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 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 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 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 次。 3. 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 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领会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懂得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3、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基本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改进学习策略,指导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第一章人的心理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4、教学时数:4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三大范畴: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共性,是个性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持续状态;心理状态既具有心理过程的特点,又具有个性的特点。个性是指个性心理,即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个别差异;属个性倾向性的心理现象有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属个性心理特征的心理现象有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三、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 (一)心理的物质载体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 3、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二)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 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 3、人类心理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狼孩事件” (三)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

普通心理学教学计划

普通心理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Psychology 3.课程类别:必修 4.实用专业:心理学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心理规律的技巧和手段,担负着获取理论、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一般规律,提升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它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的知识。 四、教学时间安排 18次课,36学时,每次课2个学时,2课时复习 五、课程具体安排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 第三章: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需要和动机 第四章:意识的一种状态——注意 第二篇:认知过程 第五章:感知觉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第八章:言语 第三篇:情意过程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十章:意志 第四篇:个性心理特征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气质 第十三章:性格 第十四章:人格 第五篇:学习与发展 第十五章:人生全程发展 第十六章:社会心理与行为 六、教学基本要求 1.传承性与批判性相结合:既向学生讲解本科学已有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批判能力。 2.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心理学是充分体现社会人文特色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七、教学方式特点 1.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演示实验相结合,课后辅以联系实际的实践作业。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课程。 3.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演示实验、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心理学网页等材料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4.建立课外心理咨询兴趣小组,使学生培养进一步探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的能力。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教学设计) (引入)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普通心理学》学习。请问谁看过TVB拍的《读心神探》,《谈判专家》,《法证先锋》 等电视剧吗?其实这些电视剧都与心理学都有着或多或少 的联系,例如微表情,犯罪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 们每个人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也需要我们了解心理学,学习其 中的交流技巧,就算谈个男女朋友这也更需要心理学技巧的。 Okey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就开始学习的心理学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基础教材,是学习者习得系统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的知识体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本教材着重关注一下几点:①科学性;着力反应国内外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并得到诸多实证研究支持,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心理学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②专业性:着力反映有关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经典性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本教材分为十七章节,每章节大约有三到六小节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心理学概念,研究对象,实质,任务,研究方 法及心理学发展

②掌握心理学基本原则和技巧 ③分析心理学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对心理学案例进行正确的分 析 ②能够自主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本教材有十七章节,主要学习第一,六,九,十,十一,十五,十六,十七章节的内容,其他章节的内容将为大家粗略的进行讲解。本学期有十七周,有三十四个课时进行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上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进行记忆,并且都比较长难记,还有许多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主张 (四)教学方式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本章内容的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进行问答,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但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评论。教师让学生预习所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和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制作本章知识结构图,并且使知识结构图延展开来,接下来教师减少对学生的帮助,然后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支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本教案分条文式和表格式两种形式,前部分是条文式,后部分是表格式)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 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专接本普通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专接本普通心理学试 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 2、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 3、了解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以及研究主要内容,及其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4、树立科学的心理学观.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心理科学的发展概况等相关问题。 2、难点: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心理科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流派的基本观点。 三、参考书籍 《普通心理学》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五、教学内容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心理学研究领域 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是一门边缘学科)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如何研究心理学)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心理测验法; 3、实验法; 4、个案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主要派别 三、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行为和心理历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心理现象内容:图例 一、个体心理 1、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注释: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的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

普通心理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材:《普通心理学》 编写人:王雁 主讲教师:谢晓明

普通心理学教案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由于最后一部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叉,本次授课舍去最后一部分内容。 二、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管理的策略都要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都要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教案编写的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在编写教案时处理教学内容时,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心理学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创造性地研究具体的心理学问题,但是,也不能用哲学来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哲学议论和简单化地套用哲学术语。 (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不断充实与更新 近几年来,心理学在探讨人的认知结构,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心理现象的脑机制,人的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学为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力求反映出心理学发展的最新面貌。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4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 第三章感觉4学时 第四章知觉4学时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4学时 第六章记忆4学时 第七章思维4学时 第八章语言4学时 第九章动机4学时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4学时 第十一章能力4学时 第十二章人格4学时 第十三章学习4学时 第十四章人生的全程发展4学时 五、参考书目: 1、彭聃龄主编(200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 2、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3、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4、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张世富的《心理学教学指导》(2002).人民出版社出版 6、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著,王垒、王甦译(2003):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7、黄希庭主编(1997):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8、林崇德(1995):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卢家楣著(2000):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1、黄希庭(2002):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2、王甦,汪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3、M.艾森克主编,阎巩固译(2001):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上海:华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