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封面)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读写负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符号的简洁及使用负数的优越性。

3.切身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负数史料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0作为正负数分界点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一)负数引入:

1.叙述事件,填写记录单。

(1)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20名同学。

(3)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足球比赛转学情况帐目结算上半场个四年级人三月份元下半场个五年级人四月份元

2.展示想法,初步认识负数。

展示大家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有你的符号,他有他的符号,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

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现在的人们就用这种形式来区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指表格中上一行的数)同学们,谁知道像这样的数是什么数呢?(正数)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正数负数)怎么读呢?(板书:+正号-负号)

出示写有“-100,+6.8,-1.5,36”。(36)是正数还是负数?(正号省略不写。负号也省略了?怎么不行啊?

(设计意图:创设记录数据这一情境,呈现了学生的原认知状态,根据课堂实际生成的结果,让全体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力求使自己记录的形式简捷明了。从学生的情感来看,他们对数据本身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事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这个活动的目的性强,有思考的价值,也易于操作,所以通过尝试,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种数学化的再创造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更能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了解史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听

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教学设计

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测绘科学 课程:《地图学》 微课主题: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适用对象:高职测绘类各专业 授课教师:张船红硕士/讲师

《地图学》是以研究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该课程通过讲授地图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地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地图是测绘学的成果体现,测绘产品的最终成果则是纸质或是数字及其他形式的地图。其中,地图比例尺是测绘和地图使用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直接影响着测量的精度和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因此,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地图的详尽程度,也影响着测量的精度。所以,应根据实地情况及地图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测图比例尺,不可盲目追求大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充分理解和掌握地图比例尺定义及其表达形式,重点掌握地图比例尺的三个作用,并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比例尺的三个作用 难点:比例尺作用的实际运用

以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结合实例分析教学、引导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师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活动,由引入实际问题开始,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案例讲解引出知识点,使理论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更能使学生主动的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较好的理解性学习。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运用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试讲稿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试讲稿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4 页例1、2、做一做及练习一的部分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负数的意义和认识正负数是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这一部分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 安排了六组图片,分别展示南北六个温差比较大的城市的气温,教材顺势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表示不同温度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负数, 让学生知道负数的读法和表示的形式,并认识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例2 通过图片出示存折的取款和存款记录,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表示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存折中“支出(-)或存入(+)”一栏,结合具体的数据体会存人和支出的含义正好相反,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还通过“做一做”的一组习题,使学生在理解负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正数和负数不同的表示方法。练习一的第1 题巩固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理解负数的意义,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 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正确认识正负数和0,能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难点 对正数和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的理解。 课标理念: 1.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2.教学正负数意义时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思维。 3.应用课件,通过介绍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负数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介绍负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壱、课前谈话,理解相反意义。 说反话,你说出的意思和老师说的意思相反: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案

《生活中的负数》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秋季》 教学目标: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 教学难点: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前让同学们搜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负数的情况,然后在课堂上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总结,看谁搜集的数据又多又准确。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负数问题,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负数的相关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讲解 2、出示例1 【例1】看图回答问题。

(1)上海与天津,哪个城市温度高? 5℃()-2℃ (2)天津与青岛,哪个城市温度高? (3)长春与天津,哪个城市温度低? (4)把4个城市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零下6摄氏度-5℃ 负15摄氏度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教师总结, 3、出示例2 【例2】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红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0℃ -13℃ 零下25摄氏度

三、游戏练习 顶气球: 道具一个大气球、一根绳子 人数两方,各二到四人为宜 玩法两方互顶气球过线,只许用头,落地者输 四、课堂小结: 一:正数、负数概念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如:-1,-2,-3等;把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都叫正数。有进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正数和负数可以代表意义相反的量。 如:正数可代表:上升,盈利,增加,运入,海平面以上,零度以上…… 负数可代表:下降,亏本,减少,运出,海平面以下,零度以下…… 三、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1、温度。这部分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2、负数。这部分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 意义。 教学重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负数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当学生对负数有了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理性认 识后,教师要让他们带着这种理性认识去观察生活中的负数并组织 学生交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生活中的负数 第一课时、温度(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温度”教学内容及“试一试”;课本 85页“练一练”1、2两题。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 地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的活动过程,从中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对全国各大城市的'气温进 行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 让学生说说课后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的调查结果。引入负数。 2、认识负数的读写法。 (1)举例说明谁能说说-2°C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2°C表示零下2°C,即比0°C还在低2°C。(教师边说边板书,-2°C,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2°C。) (2)练习。让学生写出一个用负数表示的温度,并说一说这个 负数表示的意义,再读一读,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一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试一试。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0页“试一试”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1、2题。 四、全课小结 1、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2、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温度。 2、借助温度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教学重点:借助温度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哈尔滨的冰雪节吗?那里有冰灯、冰雕、雪 雕等等,可好看了,你们想去参加吗?现在老师邀请大家参加哈 尔滨的冰雪节。(课件展示)你知道当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吗?(当 天的气温最高是零下15度。请你用一种最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当时 的气温,一定要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引出负数: 你的符号你明白,他的符号他明白,可交流起来方便吗?那怎么办?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当时我们的首都北京的气温是多少吗?(课件展示) 哪位同学愿意来当天所预报员,来预报一下北京的气温呢? 学生预报气温。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北京怎么就两个气温呀? 3、在温度计上标出气温 你知道用什么来测量气温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温度计。 从这个温度计上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 请你在温度计上标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强调零下温度必需是从“0”开始向下数。) 出示温度计,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气温。 你能写出来吗?(指名学生板演) 5、比较零下温度: (1)课件展示:温度计“-5℃”和“-15℃”, 这两个温度哪个高呢?为什么? 学生观察,判断,交流原因。 (2)课件展示:四个城市的气温 A、请你选择两个城市,比较哪个城市的气温高。 B、把这四个城市的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篮球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篮球教学 ——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及教学比赛 学校: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五中学 任课教师:王建江年级:八年级(1)班学生人数:40人课次:第三次课水平四学段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和提高篮球运动中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技术,使之成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2、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中,使80%-90%学生掌握和运用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技术。 3、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体验篮球运动给参与者带来的身心愉悦感、自豪感和成功的愉悦感。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这一体育项目具有集体性和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兴趣浓厚,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本课学习的是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是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的一项体育活动。 三、教学理论依据: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进攻技术之一,是唯一的得分手段,是篮球运动对抗的焦点。 四、教材的特点及重、难点: 重点: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难点:解决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技术动作 五、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根据我校八年级的学情进行学习内容安排的,八年级学生在运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的,可是对篮球运球中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较弱。虽然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学过此项篮球技术,但所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由于男女生之间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女生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为了能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以篮球运动中的投篮技术为主教材,以多种方式投篮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为铺助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行差异性的教学设计,设计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练习。即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获得到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教法与手段: 教学手段:借助标准篮球场、篮球、口哨、粉笔若干、标志杆4个进行授课; 教学方法:在授课时采用了语言法、直观法、完整示范; 实践练习采用了远近距离和移动练习进行;指导教学采用的是巡回指导、集中纠 正。 七、教学程序: 上课伊始集合整队报告出勤师生问好介绍课的内容安排病假生的活动 教师 学生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 教学设计汇编

1、认识线段........................................................................12、认识线段........................................................................33、认识厘米...........................................................................54、确定位置........................................................................75、认识角 (10) 6、除法竖式 (12) 7、观察物体 (16) 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8) 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20) 10、24时记时法 (23) 11、24时记时法 (25) 12、认识分数 (28) 13、认识分数 (30) 14、平均数 (33) 15、找规律 (35) 16、找规律 (39) 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2) 18、三角形的认识 (44) 19、认识负数 (46) 20、认识负数 (49) 21、小数加法和减法 (51) 22、找规律 (53) 23、认识公顷 (55)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57) 25、认识比 (60) 26、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62) 27、百分数的认识 (64)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出示两根铅笔(一直、一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2.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 (3)教师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生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教师讲述: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5)同桌合作,互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 教师演示变式。先弯,师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再向不同的斜方向: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师捏住毛线的一部分,生指出: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长方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师带学生指出。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

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负数》教案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孩子:(1)□中学 (2)学科:数学(3)年级:六年级 2、课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4课时,选送参评教案为第2课时。 3、互联网应用: (1)孩子利用互联网回顾2008抗震救灾情况。 (2)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 (3)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课题:认识负数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 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 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 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 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 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 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 的基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 p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 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出示抗震救灾图片)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 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 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 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 答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 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生3:?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 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北京:-5℃——5℃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 五摄

教学设计大赛方案

实验小学“学本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竞赛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深入开展“学本教学”课题研究,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培养教学骨干,学校特举行此次教学设计比赛。 一、参赛人员:全体语文、数学教师 二、竞赛程序 1.各年级语文、数学备课组分别确定统一的课堂教学设计课题, 并进行集体备课研讨。(9月2 3日前完成并上报给李园) 2.各备课组成员深入钻研本课题内容,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各自的教学设计。(9月3 0日前完成) 3. 各备课组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每一份教学设计,评选出一到两堂优秀课至全校参评。其他教案也一并上交到教科室存档(10 月9日前完成) 4.全校集中评选出一、二等奖。(10月14前完成) 三、教学设计要求: 1.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标明教材版本和所属年级)设

计者姓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2.教学设计应体现“学本教学”的思想,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化为教学的“主问题”:课堂教学的目标主要指向“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内容问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 3.每一个教学环节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有学情预设和教师引导的思考。 四、评分标准: 1.前期分析: (1)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清晰、正确。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2)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分析正确。 (3)教学重点体现学习水平、体现课程中的地位。难点体现知识特征。 2.目标阐明: (1)体现三维目标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2)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 (3)目标可评价性,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3.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3点20分,分针、时针各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

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定理,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进入学习角色,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1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可以是具体、生动的。) 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56页练习1、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从时针的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 2.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 ′B ′C ′),移开硬纸板.(教科书图2 3.1-3) 问题:(1)线段OA 与线段OA ′间有什么关系? (2)∠AOA ′与∠BOB ′间有什么关系? (3)ΔABC 与ΔA ′B ′C ′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验,,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方向进行度量、分析、归纳、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归纳: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例题讲解,新知应用 A'

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C~5C (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 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C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C, -3C表示比0C低3C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C 表示什么意思?9 C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C与-15C相差5C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C与5C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 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C与-3C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冀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负数教案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第 1 课时::温度。 教学目地: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 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试一试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 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 ℃的比较,1℃和0 ℃的比较,0 ℃和零下2 ℃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 五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1℃0℃0 ℃〇─2℃―2℃〇―5℃

第2 课时:正负数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 二,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 2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 并读出下列各数: +5、—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 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读写负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符号的简洁及使用负数的优越性。 3.切身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负数史料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0作为正负数分界点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一)负数引入: 1.叙述事件,填写记录单。 (1)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20名同学。 (3)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2.展示想法,初步认识负数。 展示大家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有你的符号,他有他的符号,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现在的人们就用这种形式来区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指表格中上一行的数)同学们,谁知道像这样的数是什么数呢?(正数)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正数负数)怎么读呢?(板书:+正号-负号)出示写有“-100,+6.8,-1.5, 36”。(36)是正数还是负数?(正号省略

不写。负号也省略了?怎么不行啊? (设计意图:创设记录数据这一情境,呈现了学生的原认知状态,根据课堂实际生成的结果,让全体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力求使自己记录的形式简捷明了。从学生的情感来看,他们对数据本身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事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这个活动的目的性强,有思考的价值,也易于操作,所以通过尝试,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种数学化的再创造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更能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了解史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觉得你们这么短时间内能想出这么多表示的方法,你们也很了不起,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认一认负数好吗?(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介绍关于负数的历史,学生通过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老师的肯定,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 二、借助温度,意义建构。 (一)结合操作活动,理解温度中的正、负数 1.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出示天气预报,这里有负数吗?谁能说一说这里的“-5度”是什么意思?“-3度”呢?“-15度”?北京的气温是-5℃到 5℃,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 那0在这正好是一个什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气温是0摄氏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休斯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教法:朗读、讨论、点拨、练习。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情节与环境 一:识记生字词 安排课前学生自主完成。上课时巡查学生《世纪金榜》的“字音积累”作业情况。 二、讲述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目的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三:梳理情节,理解倒叙作用 1

2、教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强调要突出中心事件,以此来归纳情节。 3、探究:小说为什么要强调祥林嫂在寂然中死去? 关键词-①强化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②深化主题:表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摧残。 4、思考:小说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抽学生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述并总结: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就本文来说,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引发读者兴趣: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会在死之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找出答案,探求原因。 ②突出小说主题。首先展现鲁镇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写她死后引起鲁四老爷震怒与咒骂,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主题。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学生回顾小说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②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突出; ③环境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 ④环境对小说氛围的营造,等等。 2、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几处主要环境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1)小说开头两段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从视觉、听觉和嗅觉方面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闪耀的晚云、钝响的爆竹、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有钱人家年年买福礼和爆竹祝福,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依旧,封建思想依旧,社会贫富悬殊。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 (2)小说中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年底雪天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相关环境描写文字,思考,同桌讨论,然后回答。 明确: ①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 ②深化了主题。雪夜里,富人们在祝福,而祥林嫂在饥寒交迫中寂然死去,无声地控拆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四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84—87。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评价等自我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数的认识。 2、在自主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3、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探新知 1、谈话引入,以新闻播报员切题。 同学们,从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谁愿意向老师们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生1:科学家

生2:歌星 …… 老师从小除了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师以外,还想做一名播音员,不信?好,马上就给你播报一次,大家听听行不行。不过,我有要求了,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的要求: 2、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量,感悟数据的重要作用。 (1)提出听的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在新闻记录单上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目标导向) (2)师叙述、生记录。(自运作) ①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王大妈今年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③最新消息,____(省、市、区、县)顺德西山小学正在举行名师风采展示活动,据统计,活动前大约有500名老师出席了会议,活动时因其它原因离席的大约有20人。以上就是本次新闻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把镜头转向西山小学活动现场,看看四年一班同学的精彩表现。 足球比赛 做生意

展示活动 上半场 个 三月份 元 活动前 人 下半场 个 四月份 元 活动时 人 3、反馈学生记录情况,集体讨论。(自探究)生1:用文字表示;

《数学好玩》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数学好玩 第1课时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内容: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方向与位置,长度单位,常见平面图形,对称,比例尺等知识,体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确定参照方向,能以确定的参照方向为标准化出某个场所的简单示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本,卷尺 教学过程: 一、明确活动任务 绘制校园平面图 二、设计方案 1、观察教材第51页两张平面图,说说这些平面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想一想,绘制校园平面图前,要先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A、在校园平面图中需要绘制哪些主要建筑物? 观察平面图,说出它们共同的地方。 回答第2个的问题。 B、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呢? C、如何确定这幅图的比例尺呢? 3、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方案,包括主要步骤和分工。 4、实地测量并记录。 5、绘制校园平面图 汇报点评: 1、按小组展示绘制的平面图。 2、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知识?采用了哪些方法? 3、利用所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绘制校园平面图 主要步骤: 1、确定主要建筑 2、绘制校园围墙的形状。

3、各建筑的平面大小和形状、各建筑间的距离及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 4、确定平面图的外围大小。 5、算出比例尺。 6、确定各建筑在平面图上的大小、形状。 7、绘制出各建筑在平面图上的位置,添加图名。 8、实地验证,完善平面图。 9、绘制正确的校园平面图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内容: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莫比乌斯带,使学生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体验“猜想、验证、探究”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让学生经历猜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受“神奇的纸环”的神奇变化,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长方形纸条制作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开后得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水彩笔和若干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板书课题)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主题图。 在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合作探究: 活动一:认识莫比乌斯带 1、制作圆环纸带。摸一摸纸环有几个面几条边? 2、制作莫比乌斯带。 尝试制作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纸环。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内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正因如此,本人选择这课题立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