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学习要求

一、熟悉

1.截肢的定义、目的和原因

2.截肢平面的命名和选择原则

二、掌握

1.残肢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2.残肢的康复治疗内容和方法

三、了解

1. 假肢的评定、安装和训练

内容精要

截肢是指肢体全部或部分的切除,其中经关节平面的截肢称为关节离断。截肢的目的是切除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已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并通过残肢训练和安装假肢,代替和重建已切除肢体的功能。创伤、肿瘤、周围血管疾病和感染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截肢平面主要是依据解剖学部位命名,包括上肢截肢和下肢截肢,如前臂截肢、大腿截肢等等。截肢最重要的原则是在满足截肢手术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肢截肢应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如肩部截肢尽可能保留肱骨头;上臂截肢尽量保留残肢的长度;能作肘关节离断的一定不能作上臂截肢,肘关节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前臂截肢也应尽量保留残肢长度,残肢越长,旋转功能保留得也就越多。当残肢长度保留80%,残肢旋转活动角度为100%,残肢长度保留55%,残肢旋转活动仅为60%,残肢长度保留35%,残肢旋转活动角度为00。与前臂截肢相比腕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手部截肢应尽可能保留手指长度,尤其是拇指的长度。

截肢康复的目的是尽量减轻截肢者的心理创伤,尽快地促进残肢定型,防治并发症,早期安装假肢,帮助截肢者早日回归社会。截肢者康复协作组由外科医生、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假肢制作技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截肢者本人组成。理想的康复流程是:截肢前心理治疗和假肢咨询→

截肢手术或非理想残肢矫治手术→残肢康复训练和并发症处理→假肢处方→安装临时假肢→临时假肢功能训练及初评→安装正式假肢→假肢适配检查→假肢装配后功能训练→终期适配检查和功能评定。

截肢的康复评定包括全身状况评定、残肢的评定和假肢评定。残肢评定涉及残肢的外形、长度、皮肤情况、残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残肢有无畸形,有无残肢痛和幻肢痛;假肢的评定分为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的评定,主要内容为接受腔评定、对线的评定和悬吊能力的评定。对于上肢假肢还应评定假手的开合功能,协调性、灵活性,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对于下肢假肢应进行步态的评定。通过评定开出相应的处方,如为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增强全身体力等的运动治疗或作业治疗处方;促进残肢肿胀消退、软化瘢痕的物理治疗处方;术后即装假肢、临时假肢或永久假肢的处方;穿戴假肢后的康复训练处方等。

截肢的康复分为截肢前康复和截肢后康复。截肢前康复包括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和ADL训练。截肢后康复包括心理治疗、良肢体位、残肢皮肤护理、避免残肢肿胀、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和ADL训练。截肢对患者的心理创伤很大,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一般经历震惊、回避、承认和适应四个阶段。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术后残肢极易出现关节挛缩畸形,大腿截肢容易出现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因此大腿截肢后理想的良肢位是髋关节保持伸展、内收位。小腿截肢容易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截肢后正确的体位是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术后应做好残肢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擦伤、水疱、汗疹,真菌或细菌的感染。为了避免术后残肢肿胀,应尽早采用弹性绷带包扎技术或硬绷带包扎技术。弹性绷带包扎技术是促进残肢定型的最普通、最重要的方法。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残肢康复的重要内容,小腿截肢应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和膝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大腿截肢应加强臀大肌、髋关节内收、外展肌的肌力训练和髋关节的屈伸训练。

残肢皮肤瘢痕和破溃、骨外突、关节挛缩、残肢痛和幻肢痛是残肢常见的并发症。残肢皮肤瘢痕和破溃的处理分为两方面,一是修整接受腔等,二是创面换药、进行紫外线、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严重的残端骨外突需要手术治疗。预防残肢关节挛缩最有效的方法是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维持关节的活动。关节挛缩出现后,可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严重者需手术治疗。残肢痛和幻肢痛

的治疗包括局部超短波、低中频电的治疗、使用镇痛药物及三环类抗抑郁药。

假肢分为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假肢的优点是减少残肢肿胀、加速残肢定型;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早期下地训练,预防关节挛缩,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的训练基本相同,分为假肢的穿脱训练和假肢的使用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步行训练、上下坡道步行训练和跨越障碍物训练等内容。假肢上台阶及上坡时,健肢先上,假肢跟上,相反假肢先下,假肢跟上。

截肢康复指导

截肢 康复指导 一、术前训练:下肢截肢(单侧)如全身状态允许,要进行单(健) 足站立持拐训练,俯卧撑、健肢抗阻训练,持拐行走术等。 二、术后训练:下肢截肢患者要进行对侧下肢、两侧上肢和肩胛肌 的渐进性抗阻训练,术后24小时在床上训练。 三、硬绷带包扎技术:术后残肢用石膏绷带包扎,能有效的减少渗 出和肿胀,有利于残肢定型,一般在术后两周带切口愈合待拆线后改为软绷带包扎。 四、软绷带包扎技术: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货减少过多 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包扎要点即从残肢远端向残肢近端包扎,且远端包扎较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近端略松。并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和按摩,以减轻残端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并防止肌肉萎缩。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残端,可以减轻其敏感性。 五、保持合理的残肢姿势:从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 预防产生不良姿势。为预防残肢屈曲畸形,尽量保持肢体残肢端于伸直位。如大腿中上段截肢,应常常采用俯卧位,练习髋关节后伸且不要外展活动。小腿截肢后应经常练习膝关节伸直活动。 术后应尽早离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这是预防关节挛缩最主要的措施。 六、残肢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小腿截肢者,应增

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两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 七、病情较平稳时,可进行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如小腿截 肢要做患足训练,即残留的肌肉训练。关节僵硬者,可作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筋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八、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健康,防止残肢皮肤红肿、 肥厚、角化、毛囊炎、溃疡、过敏、皮炎等。 九、若出现进食减少、胃胀、腹胀、嗳气、口苦、苔厚腻等症状, 可进食清补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山药等。 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燥结者,选用大黄、火麻仁各12g、蓖麻 仁9g、郁李仁6g,水煎服。也可选用番泻叶泡开水,或蜂蜜开水冲服。 十一、生活起居宜规律,戒烟酒,清淡饮食,保持稳定情绪。 十二、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密切观察残肢病情变化,防止残肢并发症,定期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截肢康复练习#精选、

截肢后的康复 2009-12-22 16:15:17 (已经被浏览531 次) 一概述 1. 概念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据1987 年抽样调查,我国有757万肢体残疾患者。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康复训练,安装假肢,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2. 原因 截肢的主要原因有损伤(包括物理和化学损伤);感染和炎症(如气性坏疽) 3. 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 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 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 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腔。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人工肢体。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 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基本动作(自身关节运动力源);外部动力手: 有电动手, 气动手;工具手;装饰手。 下肢假肢分类 踝部假肢:半足, 赛姆假肢 小腿假肢(膝关节下8cm~踝上7cm) 传统型髌韧带承重型(PTB,PTES等) 全接触式PTK 式 大腿假肢(坐骨结节下10cm~膝上5cm)

传统型(接受腔为圆锥形, 有绞索) 骨骼式(内装有支撑件和人工关节, 吸着式全接触形) 二康复评定 1.截肢的适应症状 虽然截肢是为了解除病人病痛,挽救生命,截肢后如能安装一副满意的假肢,则可不同程度地修复该肢体的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截肢的适应证,慎重决定。如有的骨肿瘤病人所出现的症状似炎症表现,有的炎症表现酷似恶性肿瘤,须严格鉴别诊断决定是否截肢。再如下肢血管供血不良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逐渐恶化者,在必须截肢的情况下截肢早比截肢晚好,老年人也是一样。 2.安装假肢的功能评定 安装假肢后对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从中发现异常现以利于指导病人训练和对假肢的改进,根据其不同的假肢评定范围不同。 (1)上肢假肢:主要观察其穿戴后活动控制能力和有无不适应问题存在。如前臂假肢,要求控制系统的效率在70%以上,屈肘90。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在向接收曲表面加压时前臂无不适和疼痛,穿戴和不穿戴时肘关节的屈曲度数相等,其旋转角度左到不穿戴时的1/2。 (2)下肢假肢:评定其安装假肢后有无不适、承重点是否正确、活塞运动是否正常受站立和行走的姿势是评定下肢假胶合理与否的主要内容 三康复治疗 (一)截肢术前的康复治疗 1.心理调整截肢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沮丧、后悔与痛苦,甚至产生轻生。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安装假肢,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2.截肢前的训练 (1)下肢截肢者,要进行健足站立平衡,持拐训练,如双上肢持拐所需的肌

截肢患者的康复练习题

截肢患者的康复练习题 1.为使残肢末端更好承重,要求外科医生在截肢手术中( ) A. 在残端更好地被软组织覆盖 B. 尽可能多切除神经 C. 皮肤缝合应格外小心 D. 尽可能多保留肌肉 E. 残端最好为圆锥式形状 2.小腿截肢后最初影响安装假肢的症状是( ) A. 幻肢痛 B. 神经瘤病 C. 残肢水肿 D. 大腿肌肉萎缩 E. 患者心理问题 3. 断肢再植术术后第2周可进行( ) A.抗阻运动 B.手的灵巧性练习 C.脱敏训练 D.助力运动 E.被动运动 4.关于截肢残端的长度,正确的是( ) A.膝上截肢应在坐骨结节下15cm左右 B.膝下截肢应在胫骨平台内侧下25cm左右 C.膝上截肢应在坐骨结节下8~18cm D.前臂截肢应在肘下8~18cm E.上臂截肢应在肩峰下8~18cm 5. 残肢痛是截肢后所发生的() A、被截肢体逐渐缩短、扭转的异样感 B、被截肢体呈钳夹样、烧灼样痛感 C、残端胀痛感 D、残端触电样痛感 E、残端针剌样痛感 6. 穿戴假肢后的注意事项() A. 保持适当的体重 B.防止残肢肌肉萎缩 C.防止残肢肿胀和脂肪沉积 D.洗澡的时候可以穿戴 E.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 7.对于截肢术现代康复的观点是:() A.术后残端是圆锥形 B.术后残端是圆柱形 C.术后立即安装假肢 D.接受腔为开放式 E.接受腔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 8.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 A.残肢幻痛 B.残端痛 C.残端挛缩

D.残端水肿 E.残端溃疡 9.理想的小腿截肢长度为() A.膝下15厘米左右 B.膝下10厘米左右 C.膝下5厘米左右 D.膝下20厘米左右 E.小腿残肢越长越好 10.理想的大腿截肢长度为()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E.35CM

截肢康复汇总

截肢后的康复 一.截肢者康复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什么? 1、假肢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心理上的鼓励 2)保持良好的残肢位置的教育 3)促进残肢定型 4)学会保持残肢卫生和假肢卫生 5)做好恢复体力的全身性训练 6)做好残肢训练 7)装配前必要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2、假肢的处方与选择 3、临时性假肢装配与正式假肢装配 4、假肢装配后的穿戴和使用训练 5、假肢的试样检验与最后检验 6、安排职业再教育或入学 7、协助安排就业 8、截肢者复查 二.截肢后如何保持正确的残肢位置和预防残肢的关节畸形? 截肢后由于肢体的某些肌肉被切断,使肢体关节运动的肌力不平衡。如:大腿截肢后很容易形成髋关节的屈曲、外展畸形;小腿截肢后,容易形成屈膝畸形。一旦形成畸形很难矫正,会严重地影响使用假肢。 为预防截肢后的关节畸形应注意做好以下事项: 1)保持正确的残肢的肢体位置:大腿截肢者术后应注意把残肢伸平,尽量向身体中间并拢的位置。平时面朝上躺着时,应注意千万不要为舒服些或为减轻疼痛而把残肢垫高;小腿截肢术后应注意将残肢侧膝关节放置在伸直位,不应该在大腿或膝下垫枕头,不应该屈膝躺在床上。 2)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一般术后1周大腿截肢者可以面朝下,俯卧位,让别人帮助做轻柔的残肢内收和后伸活动;术后2周可以开始俯卧位自己练习将残肢后伸,内收或夹持物体,双侧臀部肌肉用力向上,抬起大腿残肢和健侧大腿,每次抬起应尽力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抬起的时间逐渐延长。 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 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锻炼内容应包括: 1)卧床期间注意深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2)尽早开始健肢屈伸、抬高、向内、向外,旋转活动。 3)下肢截肢者尽早开始双上肢力量的训练:重点训练双侧伸肘的力量,准备尽早下床扶双拐站立。 4)下肢截肢者单足站立、跳跃训练:有利于全身肌力协调、平衡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可以先从双手扶床栏、扶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手不扶物站立,再过渡到单足跳跃。 5)上肢截肢者应加强双肩活动范围,肌力训练。 6)有条件者应积极参加游泳活动(可用气圈保护),有助于全身体力、心肺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的恢复。 三.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 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锻炼内容应包括:

截肢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

截肢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 【学习目标】 1.掌握:截肢的康复治疗。 2.熟悉:截肢的康复功能评定。 3.了解:截肢水平的选择、截肢术后残肢的处理、截肢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一、概述 截肢(amputation)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已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其中经关节平面的截肢称为关节离断(disarticulation)。由于截肢手术,患者将失去肢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残疾,故而是一种破坏性手术,但截肢更是一种重建与修复性手术。我国截肢患者约有100万人,其中创伤造成的约占30%。 (一)截肢手术的目的 截肢的目的是尽可能保留残肢和残肢功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残肢训练,代替和重建已切除肢体的功能。 (二)截肢水平的选择 截肢平面主要是依据解剖学部位来命名的。如上臂截肢、前臂截肢、腕离断、大腿截肢、膝离断和小腿的截肢等。随着零部件的开发和全面接触、组件式假肢关节(见图3-7 组件式下肢假肢)、全面承重式接受腔的广泛应用,任何愈合良好、有满意软组织覆盖、无压痛,形态好的残肢都可以装配满意的假肢。 3-7组件式下肢假肢 1.上肢截肢平面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 (1)肩部截肢:应尽可能保留肱骨头,而不进行通过肩关节的离断,这样既可以保留肩部的正常外形,也有利于假肢接受腔的适配、悬吊、稳定和穿戴。

肱骨头的保留在功能上有助于假肢肘关节与假手的活动控制。穿戴假肢后的外形会更美观。 (2)上臂截肢:应尽量保留上臂残肢的长度,因上臂假肢的功能取决于残肢的杠杆力臂长度、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长残肢有利于假肢的悬吊和控制。肘关节离断与经过肱骨髁的截肢两者的假肢装配方法和功能是相同的,所以条件许可情况下,能在肱骨髁水平截肢,就不要在肱骨髁上截肢,因为肘关节离断假肢在各个方面都优于上臂假肢。 (3)肘部截肢:若能保留肱骨远端,肘关节离断就是理想的截肢部位。由于肱骨外髁处的膨隆,肱骨远端较宽大,利于假肢的悬吊和控制,并且肱骨的旋转可以直接传递到假肢;而肘关节以上部位的截肢,肱骨的旋转不能直接传递到假肢,而是通过假肢肘关节旋转盘来完成的,因此对于肘部截肢来说肘关节离断是良好的截肢部位,肘关节离断假肢在各个方面都要优于上臂假肢。 (4)前臂截肢:保留患者的肘关节非常重要。即使是很短仅有4~5cm的残端也要保留,残肢越长,杠杆功能就越大,旋转功能保留得就越多。当残肢长度保留35%,残肢旋转活动角度为0°,残肢长度保留55%,残肢旋转活动仅为60%,残肢长度保留80%,残肢旋转活动角度达到100%,前臂远端呈椭圆形,有利于假手发挥旋转功能;残肢肌肉保留越多越容易获得良好的肌电信号,对装配肌电假手是非常有益的。 (5)腕部截肢:与前臂相比,腕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保留完整的尺桡骨,并且不应该切除尺桡骨茎突。由于残肢远端膨大,假肢接受腔做到肘关节以下就能够保证假肢的悬吊,而且能保留前臂全部的旋转功能,使残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假肢制作和装配技术的提高,腕部截肢已可以安装既美观性能又良好的假肢。 (6)手掌与手指截肢:以尽量保留长度为原则,尤其是保留拇指的长度;当多手指需要截肢时要尽量保留手的捏、握功能。掌部保留长度有利于功能恢复和残肢功能发挥、掌部截肢现已能装配半掌肌电假肢。 2.下肢截肢平面的选择截肢平面的选择原则是,除小腿截肢外,均应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 (1)半骨盆切除:髂嵴和坐骨结节是关键,髂嵴对接受腔的适配及悬吊非

截肢后的康复护理

截肢后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4-05-08T14:13:46.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3期供稿作者:李秀英崔旻郭春玲冯艳春刘妍妍[导读] 截肢是指将没有生命和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除的手术,其中包括截骨和关节离断两种。 李秀英崔旻郭春玲冯艳春刘妍妍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163000) 【关键词】截肢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32-02 截肢是指将没有生命和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除的手术,其中包括截骨和关节离断两种。截肢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常造成终生残疾,但截肢也是一种建设性手术,是患者回归家庭和重返社会的第一步。截肢手术时应尽可能考虑到保留残肢的功能和假肢的安装等。截肢后的康复护理是指从截肢手术后处理到假肢的安装和使用直至重返社会全过程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15例截肢后康复护理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5~4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8.4岁。 1.2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积极治疗和精心的康复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健康程度和活动能力均有所提高,患者满意度高。 2 护理措施 2.1心理康复 截肢以后,躯体外形的破坏、功能的丧失等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到经济来源和社会活动,患者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创伤,常合并严重的失落、抑郁、悲伤及焦虑等,ON问题。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分析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抑郁、自我孤立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配合康复治疗与训练,尽早适应新的工作,重返社会。 2.2残肢端包扎 减少渗出和肿胀,减轻伤口疼痛,使残肢端尽早成熟定形。包括硬绷带包扎术及软绷带包扎技术。术后残肢用石膏绷带包扎,一般在术后两周待切口愈合拆线后改为弹性绷带包扎。包扎时需行对角线缠绕,而不是水平缠绕,应注意远端包扎较紧而近端略松。软绷带包扎白天应每4h改缠一次,夜间持续包扎。 2.3假肢穿戴前的训练 截肢者在假肢装配前除应保持合理的残肢姿势进行残端训练,维持与改善ROM,恢复体力、增强肌力训练外,还应进行上肢ADL训练、下肢站立平衡训练及拐杖的使用训练等。 2.3.1保持合理的残肢姿势:下肢截肢后,应从第一天起每日坚持俯卧数次,预防产生不良姿势。为防止残肢屈曲畸形,应尽量保持肢体残端于伸直位。如大腿中上段截肢,应常常俯卧位,练习髋关节后伸但不要外展活动。小腿截肢后应经常练习膝关节伸直活动,术后应尽早离床,早期在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ROM和肌力训练。 2.3.2残端训练 2.3.2.1促进残端角质化的训练:取治疗用泥于残肢的末端进行挤压,10~20次/天,或将残端在泥上做按压或支撑等动作,训练残端皮肤。也可取细沙土在残端处按揉,5次/天,每次2min再令患者将残端置于沙土内挤压、旋转lmin,如无皮肤破损可反复进行4~5次。 2.3.2.2残端负重训练:截肢后的患者要尽早进行残端负重训练,可以用保护垫将残端包扎后进行。如双侧下肢截肢的患者,可以借助自制支撑架练习残端负重的步行。单腿截肢的患者在平行杠内将木凳调到相应的高度,凳上垫软垫,身体重心向残肢转移,使残端适应负重。 2.3.2.3维持与改善ROM训练应尽早进行,其方式有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1~2次/天,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对已出现关节挛缩的部位,可采取手法牵伸,应注意勿用暴力,在患者耐受的范围内进行。主要包括以下ROM训练。 2.3.2.4恢复体力、增强肌力训练截肢后的肌力练习主要有:主动助力运动,适合于患者的肌力在1~2级时;主动运动,适用于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上者;抗阻运动,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上者。对下肢截肢者,主要应增强股四头肌和伸髋肌肌力,加强双上肢及躯干肌肌力,另外还应强化健侧下肢肌力等。 2.3.2.5下肢站立平衡训练及拐杖的使用训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拐杖,拐杖的长度为身长减41cm,站立位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拐杖把手的高度。在使用拐杖前,应协助患者靠墙或床站立,练习正确的站立姿势及站立时重心转移及迈步平衡训练。使用拐杖行走常用三点步态。 2.3.2.6上肢ADL训练上肢截肢者,尤其是利侧截肢者,应做单手ADL训练。一般于术后24h即可在床上或离床训练。 2.4假肢穿戴后的训练 对于下肢截肢者,术后1~2周,可用临时假肢进行下列训练:穿戴假肢;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平衡;健足向前迈步,借助身体冲力使假肢向前;练习横向迈步,以利于接近或离开轮椅、扶手椅等;练习后退;练习在平行杠外用拐杖行走;上下斜坡;上下阶梯;越过障碍物;倒地后再站起等。对于上肢亦先进行穿戴训练,然后对上臂截肢者进行屈伸肘和开启肘锁的训练;对前臂截肢者应进行机械手的控制训练。为训练机械手的操作,常用海绵块、纸杯作为最初的训练对象,稍后改为橡皮块、木块,然后再将块形换为圆形。抓握和释放熟练后,可行穿脱衣服、洗漱修饰和ADL训练。 2.5常见残肢并发症的康复护理 常见残肢并发症可通过训练、药物、理疗、清洁保护、选择合适接受腔来解决,有时需手术治疗。①幻肢痛:治疗可用氯乙烷或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好得快)等喷射残端、敏感点或周围神经普鲁卡因封闭、经皮神经电刺激等。②残端痛:可局部封闭、穴位注射、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波等;若为神经瘤所致,对症状不能缓解者可手术切除神经瘤。③肿胀:轻度肿胀,抬高患肢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穿戴假肢会对肿胀有所改善。若肿胀严重,用绷带缠绕或给予压力循环仪治疗,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也可配合向心性按摩或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对减轻肿胀有一定作用。④残端挛缩:可做持续牵伸、关节活动训练等,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松解。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治疗

截肢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治疗 康复组成人员包括:1) 医生2) 护士3) 物理治疗师4) 职业治疗师5) 义肢矫形师6) 心理学家 截肢术是指用手术方法切除身体部份或全部肢体,为的是要保存生命、减少痛楚及维持活动能力。截肢后的早期复健介入与适当的假肢穿戴,均是让病人早日重回手术前生活的关键。 目标: 1.预防及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2.提供资料及卫教患者及其家人认识有关截肢及假肢的护理。 3.帮助患者及其家人面对及适应截肢后的生活及其心理影响。 4.协助及训练患者维持最高的自我照顾能力及重返社区。 截肢术的适应症:1) 创伤2) 肿瘤3) 肢体坏死4) 周边血管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而引致的肢体坏死5) 无功能的畸形肢体。 截肢术的种类: 1.封闭式截肢术 2.开放式截肢术 截肢术后残端护理与并发症 1.保持良好的体位 防止截肢关节挛缩与畸形。由于截肢后部分肌肉被切断,会引起肌力不平衡,发生关节挛缩。 2. 消除截肢浮肿 术后,手术创伤和肌肉收缩力不足,静脉回流障碍,都会引起截肢浮肿。这种浮肿是暂时性的,待截肢循环建立后可消肿,一般需3~6个月,但使用弹性绷带,合理包扎截肢,可以减轻浮肿,促进定型。 3. 减缓截肢疼痛:疼痛原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手术对神经刺激及截肢血循环障碍 ?截肢被切断的肌肉异常紧张及截肢有神经瘤 ?中枢神经损伤 4. 截肢的卫生 在接受腔内的皮肤,由于压迫、摩擦、温度变化,容易引起湿疹,皮肤色素沉着,磨破、溃疡、感染、小水泡、滑囊、过敏性皮炎等。要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有条件可做理疗。每日就寝前需用肥皂水洗残端,若使用截肢专用的护理液、润肤露则预防截肢抗菌、发炎的效果更佳。 5. 截肢滑囊炎: 截肢上发生滑囊炎,若常在负重部位摩擦,会继续变大,难以消退,称为异常滑液囊。一般情况下无影响。如滑液囊过大或已感染,则需治疗;同时应消除产生滑液囊的原因。

截肢康复练习

截肢康复练习

截肢后的康复 2009-12-22 16:15:17(已经被浏览531次) 一概述 1.概念 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据19 87年抽样调查,我国有757万肢体残疾患者。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康复训练,安装假肢,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2.原因 截肢的主要原因有损伤(包括物理和化学损伤);感染和炎症(如气性坏疽) 3.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 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 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 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腔。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人工肢体。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 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基本动作(自身关节运动力源);外部动力手:有电动手,气动手;工具手;装饰手。 下肢假肢分类 踝部假肢:半足,赛姆假肢 小腿假肢(膝关节下8cm~踝上7cm) 传统型髌韧带承重型(PTB,PTES等)

全接触式 PTK式 大腿假肢 (坐骨结节下10cm~膝上5cm) 传统型(接受腔为圆锥形,有绞索) 骨骼式(内装有支撑件和人工关节,吸着式全接触形) 二康复评定 1.截肢的适应症状 虽然截肢是为了解除病人病痛,挽救生命,截肢后如能安装一副满意的假肢,则可不同程度地修复该肢体的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截肢的适应证,慎重决定。如有的骨肿瘤病人所出现的症状似炎症表现,有的炎症表现酷似恶性肿瘤,须严格鉴别诊断决定是否截肢。再如下肢血管供血不良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逐渐恶化者,在必须截肢的情况下截肢早比截肢晚好,老年人也是一样。 2.安装假肢的功能评定 安装假肢后对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从中发现异常现以利于指导病人训练和对假肢的改进,根据其不同的假肢评定范围不同。 (1)上肢假肢:主要观察其穿戴后活动控制能力和有无不适应问题存在。如前臂假肢,要求控制系统的效率在70%以上,屈肘90。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在向接收曲表面加压时前臂无不适和疼痛,穿戴和不穿戴时肘关节的屈曲度数相等,其旋转角度左到不穿戴时的1/2。 (2)下肢假肢:评定其安装假肢后有无不适、承重点是否正确、活塞运动是否正常受站立和行走的姿势是评定下肢假胶合理与否的主要内容 三康复治疗 (一)截肢术前的康复治疗 1.心理调整截肢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沮丧、后悔与痛苦,甚至产生轻生。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安装假肢,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教案--截肢患者的康复 实训.

教案 教师姓名耿姣姣课程名称 临床常见疾病 康复 班级13康复2班授课日期2015年 4 月13日第8 周授课顺序25 章节名称实训:截肢患者的康复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残肢的评定方法、使用假肢前的训练方法。2.熟悉假肢的评定、穿戴和使用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截肢患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难点: 截肢者的康复程序 教学资源1.《疾病康复》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 业 完成实训报告

课 后 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实训:截肢患者的康复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残肢的评定方法、使用假肢前的训练方法。 2.熟悉假肢的评定、穿戴和使用训练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锁控式上肢假肢、下肢假肢、皮尺,笔和纸等。 三、实训方法和内容 (一)实训方法 1.学生分组对提供的截肢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内容:截肢平面、残肢的处理、康复评定和选择康复治疗方法,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与方案。 2.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治疗师,练习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3.分组练习假肢的穿戴和使用方法。 (二)实训内容 1.截肢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 1)残肢的评定 2)假肢的评定 3)使用假肢能力的评定 2.记录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3.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4.根据康复治疗目标,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具体方法:1)使用假肢前的训练 2)穿戴和使用假肢的训练 5.学生分组练习假肢的穿脱和使用训练。 四、注意事项 五、实训小结

浅谈因灾截肢患者的康复护理

浅谈因灾截肢患者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24T15:59:37.8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作者:唐小红 [导读] 在因灾截肢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耐心细致的手术前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因灾截肢患者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能力。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探索对因灾而致截肢的患者的临床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技巧,提高患者截肢后的独立生活能力。方法:观察震后我院收治的19名截肢患者,给予细致的截肢前后护理,术后训练,康复训练护理,观察其心理生理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心理及功能康复效果均较良好。结论:在因灾截肢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耐心细致的手术前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因灾截肢患者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因灾截肢康复护理 在诸如地震、塌方、泥石流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中,常常有很多受灾群众遭遇挤压、碰撞、掩埋,从而引起严重创伤无法保留受伤肢体,只得选择截肢手术。经历这样的灾难,不仅给患者带来的是生理上的伤痛和生活上的不便,更会带来一系列心理上的打击。此时,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正确的临床护理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能给予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因灾在我院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人数众多,术后仍有80多名患者于我院的川港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在为其手术和康复的护理过程中,笔者与同事逐渐累积起了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临床护理经验。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灾后救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来自2008年5月14日起住进四川省人民医院因地震伤害而进行截肢,并于我院接受康复训练和假肢安装的的1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对截肢患者实行除普通常规护理之外的深切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其对康复训练的接受程度和康复成果。护理具体方法为: 1.2.1术前护理:在极危重的情况下应先抢救患者的生命,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预防重要脏器的损害和功能衰竭,控制和消除潜在性疾病,对于糖尿病、贫血,严重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手段,控制病情,改善机体的状况,以增加残端伤口的愈合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向患者讲述术前的注意事项。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准备好各种抢救设施,便于及时救治。保证术前患者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术前应根据条件做好洗头、擦浴、更换衣服等卫生准备。根据病人的种种顾虑做相应的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盲目的担忧。对于截肢部位皮肤完整者,术前应做好皮肤准备,对于肢体有开放性上后、感染病灶时,术前应加强换药。 1.2.2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患者全身多处损伤,书中失血较多,可能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所以应该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医师、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术后应每30min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平稳后改为24h监测一次,在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要同时监测尿量及全身皮肤黏膜色泽的变化。注重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对尿液的量、色、质加强观察,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和伤口感染。 患者术后痛感依然存在,可以采用术后留置镇痛泵止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节给药量,达到有效镇痛作用。术后48h后拔出镇痛泵后,若人出现较轻微的疼痛反应,可以通过松弛疗法,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另外,利用按摩方法及皮肤搽剂,液能起到止痛效果。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因动作粗暴剧烈而引起或加重患者疼痛。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取得病人的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于损伤部位进行重点扶托保护,缓慢移动至舒适体位后再进行治疗或护理,争取一次性完成,减少患者的焦虑感。 术后肿胀发生时,应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适当抬高患肢,可进行局部冷敷,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或减轻肢体肿胀。 1.2.3术后康复训练和假肢的安装使用过程中的护理 术后应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者,可作局部按摩或用洗剂熏洗,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残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防止肿胀或脂肪沉积。注意保持患者残肢皮肤的情节、防止出现红肿、肥厚、角化、毛囊炎、皮炎等。密切观察残肢病情变化,防止残肢并发症。术后3周之后,视恢复情况,可接受假肢安装。首先使用临时假肢开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因耐心温柔教其完成临时假肢的穿戴、假肢穿戴后的平衡位训练、日常应用性动作的训练。在适应了临时假肢的穿戴后,如果残肢未出现不良变化,即可穿戴永久性义肢。 1.2.4心理护理:截肢手术会给患者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其潜在的不良影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一生,突然遭受地震导致身体严重创伤不得不面临截肢,使得患者会顾虑失去肢体后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择偶等带来未知的影响,从而使得患者沉浸在紧张、惊恐、焦虑的情绪中。常常表现为:沉默不语,回避与其他人的交流,或者暴躁易怒,厌世、自杀倾向。这些情绪都极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一旦决定截肢后必须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心理护理的过程伴随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始终,是整个护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理护理的关键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应耐心和患者交谈,认真听取其意见和合理要求,尽量满足需要,及时评估心理反应,根据性格、性别、年龄和文化层次差异采取不同的安慰方式。接诊时护士应向患者讲明病情危重性及手术必要性,术后更应关心体贴,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融洽的环境,对患者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如让患者听音乐、看书、看电视、聊天等。护士应该以良好的语言、行动、和蔼可亲的态度,通过认真精湛的护理技术操作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知识教育,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不可歧视伤残患者,应该鼓励患者的家属和朋友陪伴探视,避免患者长期独处,解除患者的孤立无援感。争取患者家属、朋友、工作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解除患者对人际交往、工作、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帮助患者重树立过好新生活的信心。

截肢患者的康复.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截肢患者的康复 教学目标掌握: 1.截肢者的康复程序; 2.截肢患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熟悉: 1.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教 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截肢患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难点: 截肢者的康复程序;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简述截肢者的康复程序。 2.简述截肢患者的康复评定的内容。3.简述截肢患者残端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导入:从截肢患者术后的康复需求入手导出本次课程内容。(5min) 截肢后的康复 一、概述(举例,讲解,15min) (一)概念 (二)现代康复观点: (三)截肢者的康复程序: 二、康复评定(讲解,10min) (一)残端的评定 (二)假肢的评定 (三)使用假肢能力的估计 (四)装配假肢后整体功能的评价 三、康复治疗(讲解,55min) (一)截肢后训练目标与计划的制定: 1.使用假肢前的训练目标 2.穿戴临时假肢后的训练目标与计划的制定: (二)穿戴正式假肢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1.训练目标 2.训练计划 (三)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1.保持功能位 2.残端训练 3.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四)增强肌力训练 (五)站立与步行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 2.跪位平衡训练 3.腋拐、腋拐步行 (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小结:5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