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休闲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2019年3月9日

休闲农业规划

在农学谷看来,规划,缘起于谋势,执行于谋式,落实于谋事。

首先要谋势,坚持以趋势(未来)导向,市场(需求)导向和问题(瓶颈)导向,落实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广”(空间功能×设施建设)、“深”(场景设计×景观环境)、“活”(活动导入×资源对接)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平凡资源的科学、合理、增值开发。

接下来,规划之谋“式”,在于执行的方法论和规划路径。就是6个:资源、市场、空间(功能)、设施、产品和投资。

规划之谋“事”,落实于“十个一”宝典。农学谷在规划落实上,最终有个独家的“10个1”宝典:一个主题(形象&logo)、一个吉祥物、一顿美食、一处美宿、一张手绘地图、一个故事(一种仪式)、一套伴手礼(文创商品)、一个美好的体验、一个团队(运营管理)、一个方案(招商依据)。简而言之,就是主题是什么?住什么?吃什么?玩什么?带什么?这套宝典为农学谷规划设计研究院所独有,也是农旅规划所应具备的必备成果。

一、规划的方法论和路径

1、市场定位

农场在做总体规划之前,首先得明白自己的市场定位。

(1)地理位置如何,针对的周边群体都有哪些,是做周末休闲,还是其他?

(2)RMP体系:resource(资源)-market(市场)-product(产品)体系。从打造旅游产品出发进行资源和市场的分析。

通常,在此前面的顶层设计中,庄园的已经理清,整个园区的市场定位和主题定位已经理清,接下来,园区的规划设计、分区、建设,都要考虑到定位和主题,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体验,以实现和强化农庄的主题,加强而非减弱农庄的特色。

2、资源分析

资源是广义的表述,不仅仅是现有的已存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资源是可以创造的,利用现存资源可以创造什么资源是最重要的。

新农人要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优势、根据主题选择资源,创造资源。到了这步,结合先前庄主的初衷,园区的主题,就已经很明确了。3、主题定位、功能与商业模式的落实和结合

大多数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怎么落实你的主题?

(1)景观和设施的落实

将农庄的LOGO 和主题有机体现在门票、大门、道路交通、河流、草坪、景观等室内外场景、景观、设施、导览、营围等及关键节点中。

(2)体验式项目的落实

所有项目设置,包括常规性项目、短期项目、季节性活动等,均倾向突出园区主题。先减再加,以主业为盈利点,拓展一二三产项目,用主题串起来,成为一串珍珠。

(3)功能上的落实

这几步做到了,主题就不会是空中楼阁,而是能落地,园区也会让人感觉:有魂。

落实到功能上,参考9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体学养”来设计和

落实。选择合适的要素,往里面融合主题,做到主题和功能的有机结合,选择功能的过程中,主题不能散。同时,注意做好信息和旅游地的公共服务。

功能除了结合主题外,还要解决“作什么用,挣什么钱”,就是一个商业模式落地的过程:把营收来源重点放在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娱乐、购物的哪些方面可以挣钱?打造和设计哪些主营产品,比如,一桌什么样的好菜,一晚美宿,一套什么样的土特产,确定把不同的项目放在哪些位置,既能提升游客好感,还能创造更高收益?......并且,怎样延展你的产业链,在保证高颜值、高情感值和高体验值的前提下,实现多盈利点?

对于多数园区来讲,有两块在市场营收和客流上,都具有超过50%的战略地位,那就是:餐饮和亲子(包括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安全和课程设计是两大难点。作为封闭性安全性有保障、又有教育意义的休闲农庄,是各类中小学欢迎的基地。

4、项目布局和功能分区

整个农场空间布局的优劣决定了能否刺激消费者进入消费。比如入口能否吸引人有进入的欲望,道路是否根据人们走路的习惯设计,重要项目的修建位置等,项目布局会对这些都产生影响。

根据农庄前期策划的定位和主题,以及结合园区现有的土地、资源和面积,空间功能和格局划分上,通常园区会分为如采摘区、开心农场区、养殖区、亲子区、住宿区、餐饮区等多区。

进一步,规划过程中,结合企业战略、土地利用、交通环境、设

施建设、建筑高度、园区风貌、景观设计、投资等,都详细予以落实清楚。

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提醒大家: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合理改造为主:多用软件,少用硬件;多用装饰,少用装修(如家庭装修一样),从省钱和自然的角度出发,想尽办法,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做一个轻资产的休闲农庄。

5、项目设计:如何做足体验,打造出既挣钱又受欢迎的好项目?

项目设计的目的是:要打造和实现主题,做出魂来,实现营收。满足客户精神需求为主,做足体验感。让客人流连忘返,留住他们的时间越长越好。

所以,考虑项目设计的出发点:

(1)客户到你的园区来,究竟为何而来?在这方面自己是否能满足客人的期望?其实就是怎么落实前面所说的主题和功能定位。

(2)自己是否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好在哪里?

(3)自己是否有比其他人做得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在哪里?下一步如何改进?

什么样的项目是好项目?关键词:主题、主业和核心IP。时间。

休闲农业,为什么要留住客户的时间?留住客户的时间,既验证了园区的产品和项目的市场接受度,又能促进农庄的营收。通常,游客停留四小时就有用餐需求,停留七小时以上就有住宿需求。

从这几点出发,项目设计上,尽量做出互动,做出竞赛,做出营收重点,比如,餐饮和亲子体验项目。详细可见下一章项目设计的内容。

附:主题怎么落实?

(1)景观和设施的落实。比如,将农庄的LOGO 和主题有机体现在门票、大门、道路交通、河流、草坪、景观等室内外场景、景观、设施、导览、营围等及关键节点中。

(2)体验式项目的落实:所有项目设置,包括常规性项目、短期项目、季节性活动等,均倾向突出园区主题。先减再加,以主业为盈利点,拓展一二三产项目,用主题串起来,成为一串珍珠。

6、盈利点落实及投资估算

投入上要量体裁衣,有多大能力建设多大规模,还要考虑回报。投资估算和未来的营收预计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1)盈利点落实

前面说过,通常可以考虑门票、单项项目收费、餐饮、采摘、农产品销售及电商、伴手礼,还有会员费和场地费等。

(2)投资估算:

主要包括拿地成本,规划基建成本,人工成本,项目设计运营成本,一产种养成本,营销成本,其他隐性成本(包括日常维护费用和闲置成本)等。其中,按照平台化、轻资产运营的原则,哪些项目可以外包,哪些项目可以合作。都应该做出来了。

通常规划一出来,心里就有底了。可以抓紧到政府部门申报备案

了。

二、农学谷规划实操小技巧:

切勿让不懂运营的人做规划。不懂游客心理,就不懂市场规律和法则;

规划和项目设计之初,就要考虑融入时间节点,在各个项目的承接中,怎么合理延长时间节点。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消费。

做休闲农业的大敌:同质化。切勿贪大求全。如采摘先做好1-2种特色水果,再做其他。

采摘要单辟区域,扩大树距和田垄距;对稀有果品采摘时要适当限量,这样相反能促进珍稀果的销售。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初稿) 海南省农业厅 编制 海南大学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 (1) 1.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形势要求 (1) 1.2 热带农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3) 1.3 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意义 (7) 1.4 规划编制期限与依据 (10) 第2章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SWOT分析 (12) 2.1发展现状 (12) 2.2 SWOT分析 (13) 2.2.1优势 (13) 2.2.2劣势 (16) 2.2.3机会 (17) 2.2.4挑战 (19) 第3章规划总体思路与目标 (23) 3.1指导思想 (23) 3.2 规划原则 (24) 3.3 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7) 3.3.1 总体目标 (27) 3.3.2 近期(2011—2015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7) 3.3.2 中长期(2016至2020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8) 第4章海南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区划 (30) 4.1 都市休闲农业区 (30) I

4.2 黎苗族农业文明示范区 (31) 4.3 森林公园与山庄度假区 (32) 4.4 其他类型休闲农业区 (33) 4.4.1观光采摘园 (33) 4.4.2教育农园 (34) 4.4.3科技示范园 (34) 第5章海南休闲农业相关产业规划 (36) 5.1农业产业规划 (36) 5.2 林业产业规划 (37) 5.3牧业产业规划 (38) 5.4渔业产业规划 (38) 5.5 副业产业规划 (39) 5.6文化产业 (40) 5.7 服务业产业规划 (40) 第6章休闲农业区域规划 (42) 6.1北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42) 6.1.1规划区域范围 (42) 6.1.2规划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3) 6.1.3具体休闲农业规划 (44) 6.2南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45) 6.2.1规划区范围 (45) 6.2.2规划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5) II

休闲农业园(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园区将建成以山林、田园、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为、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农业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区域居民,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市,目标人群350万;其次是周边的居民,包括我省的市、市、市及周边接壤省份的市、市及市等相邻区域居民,目标人群1800万人;最后是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及、天津等广大区域,目标人群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休闲农业园成为集生态农业示、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农业示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温室及裸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2、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再者就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3、生态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健身娱乐(滑草场/滑雪场、狩猎场、垂钓园、温泉洗浴);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及****集团产业链项目中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采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等)。 三、建设主要容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 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现在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当然农业园区规划也不例外。制定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统筹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和回避风险的关键。 农业园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内部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科学的园区规划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优

秀的园区规划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保证。 常见的规划误区: 盲目开展,初衷和目标不正确 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出现过热状态。民间资本一哄而上开始大规模涉足农业领域,而国家对农业园区建设又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政策滞后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为树立政绩而跟风建设园区,较为盲目,造成大量形象面子工程,而没有结合市场及地域特色设定园区规划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园区规划建设步入迷局难以突围。 缺乏专业规划团队指导 在各界社会资本注入的同时,很多不懂农业的投资者开始涉足农业,以致于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而且影响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这就要求有专业的农业规划团队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或者管委会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一种是一些投资者以为面积越大越好,还要包罗万象,盲目地从工业或者商业投资的视角看农业园区建设,几年就想收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拓展旅游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在我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到目前全市形成了有一定规模,以体会农家生活、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垂钓登山等各种形式的休闲、旅游农业园近百家,规模不一的农家乐200余家,从业人数约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万人,带动农户万户,年接待人次达50余万人。我市现有国家五

星级示范园区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位于美丽的柘林湖边的**市新光山水有限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企业)。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休闲农业开发依托地域资源特色发展模式多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集名山名湖于一体。**自古就有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美称,有“金花”、“银花”遍地开花的美景,有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市休闲农业的开发依托这些旅游和农业资源,模式多样,主要有:自然景观休闲观光旅游模式,即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载体,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民俗风情观光休闲农业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载体,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休闲旅游模式,即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农(渔)家乐等;综合型休闲农业模式,即以含休闲、娱乐、美食、度假等多功能的休闲山庄、度假村为主。 2、休闲农业开发注重短期休闲度假,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农业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 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发展休闲农业意义重大。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一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二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

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五是产业效益初步显现。

2013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3 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休闲农业发展工作要求,以及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制订2013 年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2013 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 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 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 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 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 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 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

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 一、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以长三角为例,2005年长三角人均GDP(户籍人口平均)为4061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增进健康。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本区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如宁波市民追求“回归自然”、“享受静谧的乡村环境”的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累计达66.7%。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长假期制度,使中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家车增多,外出旅游休闲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城市人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

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计划书

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计划书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设计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

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业部2014年11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休闲农业管理部门: 休闲农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引导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增加农业单位面积的多功能产出,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把农家的庭前屋后变为经营场所,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发展休闲农业是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渠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就业容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 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系统整合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要素,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能够顺应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新期待,把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发展休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产区向产区景区融合发展转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二、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发展休闲农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

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贯彻落实淮安市委、淮安市政府《关于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意见》精神,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1、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全市已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50个,休闲生态农庄3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74个,主题公园12个,农家乐276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6个。休闲农业经营企业总数达45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个。获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江苏最具魅力乡村5个。2013年,盱眙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2、品牌打造特色明显。盱眙县依托“红色、生态、皇家、美食”四大特色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出台发展旅游业的31条政策,倾力打造“特色休闲之都”,通过丘陵山区开发,先后成功打造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八仙台生态观光园、玉皇山、中澳乐博园等一批农业旅游基地。金湖县以荷文化节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与旅游产品开发,形成汽艇水上观光、垂钓、岛屿度假、品渔宴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积极打造以赏湖景、品湖鲜为主题的“渔家乐”旅游。洪泽县在开发洪泽湖旅

游资源和大闸蟹等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同时,也开始打造瓜果、花卉及生态观光农业品牌。清河区以桃为特色的古黄河生态民俗园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3、项目经营模式多样。全市休闲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借鉴苏南等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并结合各地已有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以下四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以盱眙玉皇山、中澳乐博园等为代表的丘陵山区经济林果观光采摘;二是白马湖、洪泽湖沿线以金湖、洪泽为代表的特色水产、水禽、水生蔬菜基地休闲观光旅游;三是黄河故道沿线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的蔬菜瓜果基地观光采摘;四是古黄河生态民俗园、古淮河生态文化景区和湿地公园等主要针对市区居民免费开放的公益性休闲农业基地。 4、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全市休闲经营项目主要是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垂钓餐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等。据统计,2014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点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其中盱眙县165万人次、清河区150万人次、金湖县148万人次,三个县区约占全市游客接待总数的85%。全市年实现农业旅游收入7.0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达1.01亿元、游客购买农产品及加工品收入2.03亿元、餐饮及其他收入3.93亿元。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共计约1.55万人,其中农民1.33万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共计23家。 (二)存在问题

有关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doc 14页)

有关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doc 14页)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 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五是产业效益初步显现。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超过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 万农民受益,已成为一些地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三)休闲农业发展机遇难得。“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为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开展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地方党委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三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个性化休闲体验渐成新宠;我国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广大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必将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四是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国民休闲纲要、带薪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8- 2025)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 ..................................................................................................... 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 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 .............................................................. 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 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 ..................................................................................................................... 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 ..................................................................................................................... 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 ................................................................................................................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推动农民自愿社会联动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依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发展”三步走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农业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 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举全市之力,全力扶持00个特色旅游村,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基地,带动和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扶持百村农民开办农家乐,把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繁荣和壮大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致富新的增长点,市民消费新的兴奋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 三工作内容 (一)特色百村选择。将选择00个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自然村作为扶持对象,接受大型企业的直接扶持,接受相关市直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策划规划引领。结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列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特色旅游村进行策划或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条连接交通干道主要景区公路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一套完善的形象导识系统(包括标牌标识解说词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一定数量的旅游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购物设施等。 (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扶持“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培育具有地方知识产权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宣传“百村万户”工程进展情况,重点推介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网络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对组织一定数量游客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的旅行社进行奖励。 (六)人才培训。依托各类人才培训机构,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党政干部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的培

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 农加发〔2016〕3号 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改善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为农林牧渔等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十二五”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要充分认识休闲农业消费对增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休闲农业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为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加强统筹规划,强化规范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发展政策,加大公共服务,整合项目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着力将休闲农业产业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二)基本原则 一是以农为本、促进增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加强规划引导,科学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二是多方融合、相互促进。加强与农耕文化传承、创意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精准扶贫、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水利风景区和古水利工程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鼓励妇女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发展。五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观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一、基地范围与简介 该休闲农业基地位于延安市黄龙县南部的界头庙镇范家卓子社区高粱村前峁自然村西南,占地面积约300亩。基地属于黄龙山脉的一部分,南邻澄城县富源水库。

二、资源盘点 (一)、农业资源调查方式与成果记录 首先以农业分类表为基础,以下列各种方式进行农业资源调查: 1、调查方式: (1)现场观察记录 暑假时曾去此地实习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习俗有了一定的理解。 (2)、文献资料收集 可在相关网站上搜索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文献资料。 2、农业资源基础项目调查成果 本地区为山地,宜农宜林,农作物生产多在山上开辟的梯田上进行,由于靠近富源水库,所以灌溉便利,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农 业生产农作物 粮食作物:玉米、小麦、红薯、高粱、小米 特用作物:油料:大豆、油菜、花生、芝麻。 园艺作物:蔬菜:白菜、甘蓝、花椰菜、芥菜、萝卜、番茄、茄子、甜椒、 线椒(咸阳线辣子)、马铃薯、豇豆、菜豆、毛豆、苜蓿、菜豌豆、黄瓜、西 葫芦、南瓜、冬瓜、搅瓜、丝瓜、苦瓜、蛇瓜、葫芦、芹菜、茴香、香菜、 胡萝卜、菠菜、莙荙菜、莴苣、苘莴、菊芋、荆芥、苋菜、大葱、韭菜、大 蒜、韭葱、洋葱、金针菜、甜玉米、茭白、蕹才、蘑菇、白椿、香椿、山药、 野生蔬菜:野枸杞、野茄子、马耳菜、仁汉菜、野韭菜、野葱、野蒜、灰灰 菜、扫帚菜、野芹、野胡萝卜、刺槐花、麦苹、蒲公英 果树:核桃、葡萄、苹果、枣树、柿子、桃树、梨树

经济作物:烤烟 农耕活动旱田耕种:如小麦、玉米、包括整地、播种、管理及采收果园耕种:如木本或蔓藤,包括修剪,疏果等 蔬菜、花卉耕种:如各种蔬菜制畦、耕作、采收 轮休、轮作倒茬及复种、间作套种 农具耕作工具:锹(铁锨)、镢、犁、耧、辘砘、耱、肥斗、锄头、镰刀、镰刀、砍镰、连枷、木锨、碌碌、铡刀、木杈、耙子 运输工具:木轮、铁轮大车,木制独轮小推车,胶轮大车,胶轮架子车农用汽车,轮式拖拉机 贮存工具:如筐、缸 装盛工具:如麻袋、桶具 防雨防晒工具:如雨衣、草帽 饲养家禽:鸭、鹅、鸽、鸡 家畜:牛、马、骡、驴、猪、羊、狗、兔、猫虫类:土蜂、蚕、蝎、土元 鱼类:草鱼、鲤鱼 农民生活特色农民本身 特质 当地的语言:陕西话 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农民特色:性格淳朴善良,为人正直,性格豪爽,但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历史:黄龙小寺庄石窟、将军庙、晒经山、靴子崖 日常生活 特色 农物:如布,衣服,帽子、饰品 日常生活建筑物:窑洞 开放空间:集市 交通方式:毛驴;、轿子、道路多为山路,多驾驶摩托车 农村文化 庆典活动 工艺:剪纸、面花、根雕 表演艺术: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社火、黄龙猎鼓 小吃:蜜汁南瓜、钱钱饭、黄龙凉粉、花馍馍 庆典活动:社火 地方风俗:婚姻、丧葬 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气象 气候与农业关系: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气象预测方法:如观测天象法、观察动植物法 农村地理 地形与农业之关系:山地较多,农作物多在开垦的梯田上种植,适宜发展林 业、养殖业。 土壤与农业之关系:土壤复杂多变,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 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是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占全县土壤面积的 62.9%。其次是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还有以淤土、黄墡 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总之,黄龙土壤比较肥沃,潜在生产力大。 水文与农业之关系:黄龙河流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河道 10条,50——100平方公里的8条,10——50平方公里的65条,1——10 平方公里的365条,总计1公里以上的河流、沟道1028条。主要山脉大岭为 最大分水岭,构成东注黄河、西注洛河两个区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条,均 为出境河。发源自黄龙山区的涺水河、石堡河、仕望河、仙姑河等水系,呈 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