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10 《论语》十二章(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前六章,能记住“时、愠、三、故”等文言词语的意思并能流畅地翻译课文。 2.积累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大声朗读前六章。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2.正确断句; 3.反复诵读理解含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惑( ) 逾( ) 罔( ) 传不习乎( ) 殆( ) 箪( ) 瓢( ) 新知探究 1.解释加点的词语,翻译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时习之: 说: 愠: 君子: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省: 忠: 信: 传: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有五: 立:不惑: 天命:耳顺:

从心所欲:逾矩: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故: 知新: 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罔: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贤哉:箪: 陋巷:堪: 2.归纳文言现象。 通假字: 不亦说乎:十有五: 综合提升 1.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名言警句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提炼出这样的成语,并解释其大意。 2.背诵比赛。 当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a)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a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i)师矣(yǐ)。”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的)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

论语十二章朗诵材料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论语》1十二章 子2曰:“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11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0矩21。”(《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25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7”(《子罕》) 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5愠(yun):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9吾:人称代词,我。 10日:每天。 11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12为:替。 13信:真诚,诚实。 14传(chuan):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6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7惑:迷惑,疑惑。 18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9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王彩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第一、二单元已学习了简单的古诗文,有学习古文的基础;其次,论语学生已不陌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 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 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 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听录音,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 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而不越出规矩。”

论语十二章朗读拼音版

《 论l ùn 语y ǔ 》 十sh í 二èr 章zh āng 【 作 者 】 孔k ǒng 子z ǐ 弟d ì 子z ǐ 及j í 其q í 再z ài 传chu án 弟d ì 子z ǐ 【 朝 代 】 先xi ān 秦q ín 子z ǐ 曰yu ē : “ 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 不b ù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 ? 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 不b ù 亦y ì 乐l è 乎h ū ? 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ù 愠y ǔn , 不b ù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 ? ” — — 《 学xu é 而ér 》 曾c éng 子z ǐ 曰yu ē : “ 吾w ú 日r ì 三s ān 省sh ěng 吾w ú 身sh ēn :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 忠zh ōng 乎h ū ? 与y ǔ 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 信x ìn 乎h ū ? 传chu án 不b ù 习x í 乎h ū ? ” — — 《 学xu é 而ér 》 子z ǐ 曰yu ē : “ 吾w ú 十sh í 有y ǒu 五w ǔ 而ér 志zh ì 于y ú 学xu é , 三s ān 十sh í 而ér 立l ì , 四s ì 十sh í 而ér 不b ù 惑hu ò , 五w ǔ 十sh í 而ér 知zh ī 天ti ān 命m ìng , 六li ù 十sh í 而ér 耳ěr 顺sh ùn , 七q ī 十sh í 而ér 从c óng 心x īn 所su ǒ 欲y ù , 不b ù 逾y ú 矩j ǔ 。 ” — — 《 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 : “ 温w ēn 故g ù 而ér 知zh ī 新x īn , 可k ě 以y ǐ 为w éi 师sh ī 矣y ǐ 。 ” — — 《 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 : “ 学xu é 而ér 不b ù 思s ī 则z é 罔w ǎng , 思s ī 而ér 不b ù 学xu é 则z é 殆d ài 。 ”

论语诵读篇

论语诵读篇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拼音版

论l ún 语y ǔ十sh í二èr 章zh āng 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不b ù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ù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ù 愠y ùn ,不b ù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学xu é 而ér 》 曾z ēng 子z ǐ 曰yu ē:“吾w ú 日r ì 三s ān 省x ǐng 吾w ú 身sh ēn :为w è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 忠zh ōng 乎h ū?与y ǔ 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 信x ìn 乎h ū?传chu án 不b ù 习x í 乎h ū?”《学xu é 而ér 》 子z ǐ 曰yu ē:“吾w ú 十sh í 有y ǒu 五w ǔ 而ér 志zh ì 于y ú 学xu é,三s ān 十sh í 而ér 立l ì,四 s ì十sh í 而ér 不b ù 惑hu ò,五w ǔ 十sh í 而ér 知zh ī 天ti ān 命m ìng ,六li ù 十sh í 而ér 耳ěr 顺sh ùn ,七 q ī十sh í 而ér 从c óng 心x īn 所su ǒ 欲y ù,不b ù 逾y ú 矩j ǔ。”《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温w ēn 故g ù 而ér 知zh ī 新x īn ,可k ě 以y ǐ 为w éi 师sh ī 矣y ǐ。”《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不b ù 思s ī 则z é 罔w ǎng ,思s ī 而ér 不b ù 学xu é 则z é 殆d ài 。”《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贤xi án 哉z āi ,回hu í 也y ě!一y ī 箪d ān 食sh í,一y ī 瓢pi áo 饮y ǐn ,在z ài 陋l òu 巷xi àng ,人r én 不b ù 堪k ān 其q í 忧y ōu ,回hu í 也y ě 不b ù 改g ǎi 其q í 乐l è。贤xi án 哉z āi ,回hu í 也y ě!”《雍y ōng 也y ě》 子z ǐ 曰yu ē:“知zh ī 之zh ī 者zh ě 不b ù 如r ú 好h ào 之zh ī 者zh ě,好h ào 之zh ī 者zh ě 不b ù 如r ú 乐l è 之zh ī 者zh ě。”《雍y ōng 也y ě 》

12《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论语十二章朗读

论语十二章 编辑讨论9 上传视频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1-2]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文的录音单章由梓君朗读,双章由杨波朗读[3] 。 作品名称 《论语》十二章 外文名称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作品别名 《论语》十二则 创作年代 春秋战国 作品出处 论语 文学体裁 初中文言文 作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选自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语文七上(16)[1] 篇数 12课(2017版11课)[2] 朗读人 梓君、杨波[3] ISRC CN-M01-13-00061 [4] ISRC CN-M01-13-00067 [4] ISRC CN-M01-16-00017 [3]

ISRC CN-M01-17-00019 [3] 目录 1.1 论语简介 2.2 作者简介 3.?论语 1.3 正文 2.4 翻译 3.5 字词翻译 1.6 分析 2.7 鉴赏 论语简介 编辑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

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

《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1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理解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 师: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课件出示: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2)《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尽善尽美”“舍己为人”

等都出自其中。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意。我们分三步进行:朗读,解读,吟诵。 【设计意图】介绍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论语》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借助资料,读准字音 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 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课件出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自由练读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远方来,不亦乐.....,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 (lè)乎?人不知而 .. 不愠.(yùn),不亦君子 ..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析: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孔子愿意和别人切磋讨论学问,把这当做乐趣;第三句讲“个人修养”】 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 ...(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 ..不 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解析: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 ò),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解析: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4.子曰:“温故而知新 ...(wéi)师矣.(yǐ)。” .....,可以为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子曰:“学而 ..不学则殆 ...(dài)。” ...(wǎng),思而 ..不思则罔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注: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是认真学习。第一个“思”是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是指空想。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它以精炼对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 ..忧,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

12-《论语》十二章(教案)

12 《论语》十二章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 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3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着名的旅游名胜。 五、《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六、创作背景

11、《论语》十二章

十一、《论语》十二章 1、易读错的字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不愠(yùn)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吾十有(yòu)五不惑(huò)不逾矩(yújǔ) 为师矣(yǐ)不思则罔(wǎng)不学则殆(dài)贤哉(zāi) 好(hào)之者乐(lè)之者曲肱(qūgōng)我师焉(yān) 逝(shì)者子罕(hǎn)匹(pǐ)夫博学而笃(dǔ)志陬邑(zōu yì)曲阜(qūfù)曾参(shēn)字子舆(yú) 2、多音字 lún(论语)shěng(省长)yuè(通“悦”) lè(快乐) 论省说shuì(说客)乐 lùn(议论)xǐng(三省)shuō(说笑) yuè(音乐)zhī(知识) yǐn(饮水) xiàng(小巷) hǎo(好人)知饮巷好 zhì(通“智”) yìn(饮马) hàng(巷道) hào(爱好) qū(曲折) xíng(行走) zé(选择) shě(舍弃)曲行择舍 qǔ(歌曲)háng(银行)zhái(择菜)shè(宿舍)3、形近字。 说shuō(说话)殆dài(不殆)谋móu(谋划)矩jǔ(不逾矩)悦yuè(喜悦)怡yí(神怡)媒méi(媒人)距jù(距离)脱tuō(脱离)贻yí(贻害)煤méi (煤炭)拒jù(拒绝) 殆dài(不学则殆)瓢piáo(水瓢)枕zhěn(枕头)帅shuài(主帅)贻yí(贻笑大方)沈shěn(沈阳) 怡yí(心旷神怡)飘piāo(飘扬)忱chén(热忱)师shī(老师)堪kān (不堪)愠yùn(不愠)儒rú(儒家)蠕rú(蠕动) 椹shèn(桑椹)温wēn(温暖)孺rú(孺子可教) 湛zhàn(精湛)韫yùn(谢道韫)濡rú(相濡以沫)懦nuò(懦弱)4、文言重要词语解释 第一章:讲学习方法、学习带来的快乐和为人的态度(怎样做人)。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说。子曰:孔子说。(2)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表示顺承,这里是“然后”“之后”的意思。时:按时。习:复习、温习。时习:按时复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学而时习之:学习了知识然后并按一定时间复习它。(3)亦:也。说:“说(yuè)”通“悦”,愉快。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乎:语气词,吗。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4)朋:古代同师为朋(即同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

论语十二章朗读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文的录音单章由梓君朗读,双章由杨波朗读。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

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