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崇明县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唐武德年间聚沙而成。宋代设天赐盐场,隶属通州;元代升场为州,隶属扬州路;明代改州为县,隶属苏州府,后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至1958年11月隶属江苏省;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2005年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二岛划归崇明县,全县陆域面积1411平方公里(包括长兴、横沙二岛),人口70余万,有16个乡镇、2个农场社区、2个军垦农场。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海拔3.21—4.2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平均降水量1003.7毫米,年平均日照2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29天。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平均寿命76.7岁。

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

“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

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的特色而不同凡响,为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

“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寓居本县的贾公达。清代乾隆崇明县志有较详细的记载:“贾琵琶,字公达。居城北关内,善琵琶,故江以南皆呼为贾琵琶。其音能肖百物,或为风雨声,人皆思挟纊;为众乐声,八音具奏;为鏖战,则甲马奔驰、金鼓戈矛齐震,闻者惊诧!尝走燕京,历青、豫、荆、扬、百粵诸地,莫有匹之者”。

一、“瀛洲古调派琵琶”传承谱系及主要脉络

(一)传承谱系:

白在湄→贾公达→范正奎→李连城→宋楚玉

(明末清初) (清〃康熙) (清〃乾隆)

宋楚玉→王东阳→蒋泰→黄秀亭→沈肇州

(清〃道光) (清〃咸丰) (清〃同治)→樊紫云

→卢明章→?→龚绥峰

→徐南普

→徐立荪→王永昌

沈肇州→曹安和

(1858—1929)→刘天华→韩权华

(1895—1932)→吴伯超

樊紫云→施颂伯→李廷松

(清〃光绪) (1875—1928) (1906—1976)

→樊少云→樊伯炎→殷荣珠

→陈恭则

龚绥峰→杨序东→朱士达等

(清〃光绪) (1880—1949) (1901—199?)

徐南普→周念文→朱春荣→龚庆余

(1895—1957)

→赵志山→赵洪相

(1892—1964) (1941—)

(二)传承主要脉络:

明末清初——清代嘉庆年间的发展阶段

明末清初,北派琵琶传入崇明近区的通州地区,有白在湄、白彧如父子、樊花坡、杨廷果等大师。早期的崇明派琵琶,是承袭了白在湄的北派琵琶。康熙年间,寓居崇明城内的贾公达是白在湄的高徒,琵琶技艺高超,名震大江南北,清代乾隆崇明县志有较详细记载。贾公达之后有“指音坚劲”的范正奎,“熟习转关护索之法”的李连城,还有“通晓音律”的宋楚玉,正是这个时期,贾公达等几代琵琶名家柔和了南北琵琶的演奏风格,并受崇明风土人情的熏陶,由承袭向“自出新意”发展,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的雏型。

清代道光——清末时期的完善阶段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因避战事,崇明岛上出现了王东阳、罗明章、蒋泰(被称为三老)与黄秀亭等艺高盖众的琵琶高手,通过他们承上启下、不断发展出新,使“瀛洲古调”的曲调和技法得到完善和提高,奠定了自成一派的基础。

清末民初——解放初的闻名于世阶段

清末民初时期,又出现了沈肇州、樊紫云、刘天华、徐立荪、施颂伯、樊少云等名扬神州的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本县“瀛洲古调”传人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被并称为“琵琶三杰”。“瀛洲古调派琵琶”从此闻名于世。

1、黄秀亭弟子沈肇州(原藉崇明,后移居江苏海门),于1916年整理出版了“瀛洲古调”琵琶曲,收入精华曲目四十五首。由原来手抄传承为公开发行,并将“瀛洲古调”传授了刘天华、徐立荪等人,使“瀛洲古调”得以发扬光大。

①我国近代国乐大师刘天华于1918年随沈肇州学习“瀛洲古调”琵琶曲,整理了文板十二首,并将“瀛洲古调”名曲《飞花点翠》,放慢一倍速度、加花、变奏,还把这些乐曲带到各地演奏,而且于1928年灌制了《飞花点翠》唱片,这对推广“瀛洲古调派琵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②刘天华又传授“瀛洲古调”给了曹安和、吴伯超、韩权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夫人)。

③沈肇州另一弟子徐立荪(江苏南通人)在1936年又将“瀛洲古调”加入“通论”、“入门练习曲”和“音乐初津”再版,称

为《梅庵琵琶谱》,并将“瀛洲古调”传授给弟子王永昌(南通人,著有多篇论文,会弹四十五首“瀛洲古调”)。

2、樊紫云(崇明城内人)传“瀛洲古调”给儿子樊少云及崇明小竖河人施颂伯。

①1923年施颂伯应日本音乐界邀请到东京、大阪、名古屋、长崎等地演奏“瀛洲古调”,极受欢迎。1926年的上海“时报”誉施为“琵琶博士”。施的弟子李廷松是著名的音乐家,1925年在上海发起组织《霄霓国乐学会》,任会长。

②樊少云(1885—1962)名浩霖,字少云。出生于崇明城内樊家弄,现当代著名画家,音乐家。生前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音协会员,农工党党员。1936年樊少云与著名古琴学家查夷平、彭庆春、徐之白、庄剑丞等人在苏州成立“今虞琴社”交流古琴琵琶技艺,倡导学术研究。樊少云又将“瀛洲古调”传授给儿子樊伯炎。

3、龚绶峰(崇明大同浜镇人)传艺于杨序东,杨序东又传艺于朱士达、李鸿才等9人。

4、徐南普(苏州人,在崇学艺后又传艺)传艺于周念文(汲浜)、赵志山(向化)、宋惠荣(汲浜)、蔡张氏(女、汲浜)等人。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被称为“崇明琵琶三杰”。

解放后的传承状况

1、沈肇州谱系:

尚有徐立荪的弟子王永昌(江苏省南通市人)能演奏四十五首“瀛洲古调派琵琶”曲。

2、樊紫云谱系:

①1959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樊伯炎在学生中精心传授“瀛洲古调”。

②1984年,樊伯炎、陈恭则、殷荣珠整理出版了樊少云传谱《瀛洲古调选曲》,收入曲目二十首。

3、龚绶峰谱系:

龚绶峰传于杨序东,杨又传于朱士达等9人,目前无传人。

4、徐南普谱系:仅存传人赵洪相,整理了赵志山演奏谱三十三首,且均会演奏。

5、音乐学院教育传承: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杨靖、张强、杨惟、栾玥等继承传授了“瀛洲古调”的部份曲目,并有演奏录音光盘发行。

由于“瀛洲古调”的传承历史较复杂,很多的传承关系因缺少考证,不能一一举出,包括“无锡派琵琶”、“浦东派琵琶”、“汪派琵琶”、“平湖派琵琶”与“瀛洲古调派琵琶”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互补传承等。

二、“瀛洲古调派琵琶”的演奏风格及主要价值

(一)瀛洲古调曲目:

1916年由沈肇州编撰出版的“瀛洲古调”收入曲目四十五首,是“瀛洲古调”的代表作,详见如下:

慢板(二十二首)

飞花点翠美人思月梅花点脂月儿高小银枪后小银枪蜻蜓点水寒鹊争梅狮子滚绣球雀欲回巢缠珠簾鱼儿戏水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柳弄春晖美女春思三仙桥秋月穿波娇花映日临风柳翠梅梢月玉如意

快板(十七首)

诉冤鹂鸣深树矮子上扶梯脱红袍双躲扳散手小十面金桥勒马一马双驼金湖龙平沙泼浪三通鼓云裹雁平沙落雁天鹅反掌沙湖撩石双飞燕

文板(五首)

思春昭君怨泣颜面傍粧台汉宫秋月

武板(一首)

十面埋伏

(二)“瀛洲古调派琵琶”的演奏风格

瀛洲古调派琵琶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劲,轮法密而清”,主张“慢而不断,快而不乱,雅正之乐,音不过高,节不可促”。尤其轮指以“下出轮”见长,故而音色细腻柔和,善于表现文静、幽雅的情感,具有闲适、纤巧的情趣。同时“重夹轻轮”,偏爱单音与夹弹,认为“轮指虽易入耳,然多则犯低而失雅”。因此,其曲目多为文板小曲,其中著名的《飞花点翠》、《昭君怨》等慢板、文板乐曲,典雅端正。《鱼儿戏水》等小曲,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每首小曲都描写了一个场景或事物,与崇明的民风、民俗、民情息息相关,是典型的标题音乐,并通过琵琶惟妙惟肖的表达出来。每个小曲可以独立演奏,也可以将不同的小曲组合“套

奏”,是我国琵琶流派中绝无仅有的。

(三)瀛洲古调派琵琶的主要价值

“瀛洲古调派”是乐界公认的我国四大琵琶流派之一。据崇明乾隆《县志》载,该流派从“清初贾公达得四弦指法白在湄”起,历道咸年间王东阳等“三老”,延伸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该流派的曲目,据1916年沈肇州出版的《瀛洲古调》所载,有慢板22首,快板17首,文板5首,武板1首,共45首。经调研,应该还有部分曲目在民间艺人中流传而未列入乐史典籍之中。

该流派善用“下出轮”,出音细腻,奏小曲、文板时典雅端正,奏武曲时更有“弱起强收”之功效。左手吟揉较多,使曲调更动听。

“沈肇州谱”的慢板小曲,绝大部分未见于其他流派,每首都描述某个场景或事物,诸小曲既可抽出某一首单独演奏,亦可连接起来“套奏”。“套奏”就其整体性及系统性而言,艺术气质“朴而实绮”,艺术风格“精而实丽”,艺术形象“癯而实腴”,确为该流派独家人的特产。近年来,由高等音乐府及名家弹奏某几首小曲的虽尚有可见,但由于种种原因,系统奏“套曲”的却不多,致使这精华部分稀于流传。

《飞花点翠》(慢板第一首)当年经刘天华整理加工,已成为琵琶的经典乐曲,其与《小十面》及《顽童》三首,收入《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之中;另外,列入《琵琶手册》近现代琵琶音

乐家中的该流派传人有:沈肇州、施予岑、刘天华、曹安和、陈恭则和樊伯炎、殷荣珠等。

“瀛洲古调派琵琶”已有300多年历史,经过历代宗师的不懈努力传承,形成了既有慢板文板,又有快板武板的完整的琵琶流派,这些乐曲及演奏技法风格与崇明当地乃至长江三角洲的民风、民俗、民情息息相关,是历代琵琶宗师“自出新意”不断完善的结果,是保留原创风格的朴实的音乐作品,是我国琵琶流派中的一绝,在中国琵琶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一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瀛洲古调派琵琶”的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

(一)濒危状况

在“瀛洲古调派琵琶”发源地崇明岛上,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传人日见稀少。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崇明琵琶三杰”的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八十年代,县文化馆普查时,有龚同培、朱士达、赵洪相等传人。目前,崇明本县受嫡传且能演奏“套曲”的仅赵洪相一人,其他几人只能演奏几首。

上海、北京等地的大专院校及专业团体也有传授和演奏“瀛洲古调”,但只涉及其中的十几首,不能体现“瀛洲古调”的整体风貌。

(二)保护措施

1987年,崇明县文化馆曾对“瀛洲古调”进行过较全面的收集整理。

2005年,崇明县文化馆重新普查了“瀛洲古调”的状况,

发现本县能演奏“瀛洲古调”的艺人仅有8人,且大部分只能演奏几首,唯有赵洪相根据其祖父传授并整理了“瀛洲古调”三十三首,且均能演奏。

通过普查,发现“瀛洲古调”传人王永昌(江苏南通人)能演奏全部四十五首曲目。

2006年暑期,开始在新河镇少年之家少儿民乐班试点传授“瀛洲古调”中《飞花点翠》等曲目。

制订了2008—2012年的五年规划,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瀛洲古调”发源地之一的崇明县新河镇设立传承基地,利用崇明本地的民间艺人进行传授。

2、与上海等地的大专院校、音乐团体联合在传承点举办专家传授课。

3、举办“瀛洲古调”研讨会,邀请专家、演奏家参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瀛洲古调”出谋划策。

4、举办“瀛洲古调”演奏展示。

5、出版全部“瀛洲古调”演奏曲谱。

(撰稿者:黄晓)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一)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实相应的内容,讲究科学的方法。本课程着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实际效果,好用),需坚持孩子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三条具体指导原则。坚持“孩子为本”原则,主要是要促进孩子的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就是要确立为家长服务观念,了解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就是要在指导者与家长、孩子,家长与家长,家校之间展开互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包含“1+5”共六个方面,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家庭劳育的内容。在家庭教育观念上,需要正确定位家庭教育观念,确立起“家长是一门职业,需培训上岗”、“家庭教育与生俱来,应从‘自发’走向

‘自觉’”、“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终身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终身老师”等观念。家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必须与学校教育全面衔接,遵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指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首先,要走出“讲清道理,孩子即能照做”、“只重视孩子学习”、“忽视培养孩子品格”、“打骂式教育”、“孩子会自主感恩”等区。其次,要掌握“爱”“敬”“夸”“责”的四字诀。爱,要做到“无条件+有策略”;敬,要做到“平等+尊重+信任”;夸,要做到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责,要做到用好“批评”这根戒尺。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 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 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 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 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 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 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 石类:鸣球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 汉代 一、简答题 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 相和歌: 李延年: 鼓吹乐: 百戏: 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 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清商乐: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 西曲: 何承天: 《广陵散》: 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 二、问答题 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论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

论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 收稿日期:20110418 一、浦东派琵琶的传承及《养正轩琵琶谱》 这里讨论的琵琶流派、仅泛指长江(黄河)流域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域内的主要琵琶流派。琵琶独奏虽在唐、宋琵琶时期已流行,涌现了一批演奏高手,但历代的演奏家还少为人们所注意。“大约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我国的琵琶艺术,就孕育了南北两派不同的风格”。以独奏形式出现的琵琶流派才始见于曲谱与典籍之中。我们从明末王猷定《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所描述《楚汉》一曲中看到当时琵琶已经是一件非常出色的独奏乐器了。“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约一百余年间,江浙太湖流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得天时地利之便,琵琶艺坛高手云集,群星绚烂一时”。琵琶演奏艺术流派纷呈,出现了自隋唐以来的又一次高峰。由于师徒传承,形成了以名师为核心的流派群体,从中可以感受到各家弹法的殊异性,而不同的流派观念,也就因此产生。流派的产生早先常因同一地区的乐人之间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同时又共同受当地语言与音乐的影响,因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所以流派的产生通常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南北二派琵琶流派的区分最早见于嘉庆年间的《华秋苹琵琶谱》,这是第一版刻版的琵琶谱,原名是《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这里的南派,即浙江派,以陈牧夫为代表;北派,即直隶派,以王君锡为代表。而江苏无锡华秋苹,华子同兄弟尽得南北二派之真传,编辑刊印了《华氏琵琶谱》上、中、下三卷。这本琵琶谱对于后世琵琶的普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华氏琵琶谱之后,陆续又有了其他琵琶谱的产生,这包括《檀槽集琵琶谱》、《闲叙幽音琵琶谱》、《吴畹卿手抄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瀛洲古调》、《怡怡室琵琶谱》、《玉鹤轩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朱英琵琶谱》等,因为这些琵琶谱的流传,便逐渐形成了琵琶五大流派1、无锡派2、浦东派3、平

《现代教育学》课程简介

《教育学》 课程简介 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它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教育技能的掌握起着奠基作用。 本课程着重教给学生理论、原则和培养思维能力,强调理论性和基础性;也教给学生一定的规范、技巧和具体操作方法,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有一定的局限。它主要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现实反思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其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德育);怎样保障教育顺利进行(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研究)等。 3、考核方式: 实行百分制,其中: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作业(2-3次)、学科结业论文(1次)和出勤作为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作业要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不交作业者以不及格论处。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采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考核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着重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研讨相结合。以讲授为主,自学安排在课外,研讨除安排1次专题外,其他在讲授中穿插进行。 5、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安排: 总学时数:36学时其分配是:讲授32学时,(习题)研讨2学时,复习2学时 本课程所用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共12章。 绪论教育学的发展2学时 第一章现代教育本质4学时 第一节社会与教育(2学时)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教育(2学时) 第二章教育现代化2学时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第二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三节教育现代化模式 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2学时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第四章现代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2学时 第一节教师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器乐社团之琵琶总结

明礼诚信励志创新长岭中心小学2016年下器乐社团琵琶 教学工作总结 琵琶是最具中国风的古乐器之一,它的魅力随着时光流转丝毫不减,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初学琵琶的一些基本技巧: 琵琶最最基本的指法无外乎按弦,弹挑和轮,其它的指法多是由这些基本指法演变而来,基本技巧的养成除了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之外,更需要学生课外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福莱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观点与方法,下面福莱多老师说一下在琵琶初学阶段需要练习和掌握的一些演奏技巧与技法及其要诀。 1、弹挑:初学者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法会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所以要注意手型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初练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

明礼诚信励志创新 2、扫拂:运用“拂”的技法时,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需注意的是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3、轮指: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练习时手掌保持松弛状态,每个手指弹出后都应该指向左边面板,手指前两个关节都打直,当弹到无名指和小指时,手指不需再向外伸出,而应往里收,使之呈现“扇型”,看似手掌内有根棍状的物体在支撑,呈现出雨伞般的形状。弹奏出的声音才干净、有力,更能体现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颗粒性与珠圆玉润的音色。 本学期学生主要学会了弹挑的指法,动作较规范。学习了简谱中一些简单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弹奏。节奏较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难度,让学生学会更多弹奏琵琶的技巧。 执教人:王柳 2017年1月3日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07013841 2. 课程中文名称:英美概况 3. 课程英文名称: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 an Introduction 4. 课程总学时数:32 5. 课程学分数:2 6. 授课对象: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比较系统地向学生阐述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专业其它语言基础课和在高年级阶段学习英语文学和翻译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修修养,加深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英美两个典型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掌握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基本构成、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发展等基本知识外,同时也提高自身对英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优

琵琶曲《十面埋伏》研究综述

琵琶曲《十面埋伏》研究综述 摘要: 作为一部经典的反映楚汉相争的历史题材作品,琵琶武曲《十面埋伏》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音乐学家们争先恐后研究的对象。在这里,笔者从各种渠道大量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从创作、流派、审美、演奏技法及与其“姊妹”作品《霸王卸甲》的比较五个方面对《十面埋伏》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十面埋伏》;琵琶流派;琵琶演奏;《霸王卸甲》;比较音乐学; 一、引言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琵琶大套武曲,主要讲述了秦朝末期楚汉争雄的故事。由于该曲的创作可追溯到明代,所以也已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下了无数优秀的演奏家、研究家和兴趣盎然的欣赏者们。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相关文献共五十九篇,精心筛选后还剩二十五篇,仔细阅读后从创作者、演奏风格、段落分析、演奏技法、与姊妹曲《霸王卸甲》的比较以及研究空白等方面总结出此文,虽较为详细却略显愚拙,还望多多海涵。 二、作者 关于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作者,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其中,在很早就有学者关注过明代琵琶家汤应曾,认为他才是《十面埋伏》的真正作者,比如齐从荣在多年前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汤应曾与琵琶曲<十面埋伏>》中就对此作出了简单的分析,认为“从汤的一生经历、《十面埋伏》的作品特点及所用音乐语言来看,此曲出于汤氏之手还是可信的”。 对此,笔者还找到了南京艺术学院教师赵后起的文章《<十面埋伏>作者辨析》。在此文章中,赵后起先生提到了汤应曾擅弹的琵琶曲《楚汉》,认为“从段落标题比较,可以看出《十面》、《卸甲》两曲都与《楚汉》的内容、情节相符。换言之,《楚汉》或即《十面》,或即《卸甲》,二者必居其一。究竟谁是谁不是?还应当从《十面》和《卸甲》的音乐本身及有关联的方面去寻找线索”。接着,赵便展开了分析,把不同版本的琵琶谱进行对比,从史学和音乐形态学两方面进行了严密推理,“种种迹象和事实表明,《十面》和汤应曾演奏的《楚汉》是同一乐曲的异名,正如后来有人将《十面))又称之为《淮阴平楚》是一样的道理”,“非但如此,它还向人们披露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楚汉》一曲应是出自汤应曾之手”。这也间接地证明了《十面埋伏》的作者就是汤应曾。当然,也有学者持保留意见,认为两者只是相似,不敢妄下定论,如陈艳发表的文章《<十面埋

华师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学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0109020401004 课程名称:儿童发展与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学分: 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 Human Development: Facts or Theory? 探讨儿童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理论与事实的关系、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研究与应用(尤其是教育)的关系。 2 Historical Roots of Human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儿童发展关键性理论及概念,包括遗传决定和环境决定、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主动性和被动性、规律性和差异性、情境性和普遍性的历史渊源及变迁。 3 Philosophical Models of Development 有关发展的几个主要哲学模型的介绍及有关讨论。 4 The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Implications of the Question How? 集中探讨有关儿童发展遗传决定和环境决定的争议、哲学基础、教育思想及影响等。 5 The Continuity–Discontinuity Issue 集中探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有关争议。 6 Preformationism, Locke, and Rousseau/ Gesell’s Maturational Theory 洛克与卢梭早期学说里的胚胎中预存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7 Ethological Theories: Darwin, Lorenz and Tinbergen, and Bowlby and Ainsworth 达尔文、洛伦兹、亭柏根、包尔比和安斯沃思的动物行为学理论。 8 Learning Theory: Pavlov, Watson, and Skinner/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巴夫洛夫、华生与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9 Nature Approaches to Huma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Genetics and Sociobiology 介绍行为基因学的有关思想背景及理论观点。通过社会生物学这一概念,介绍发展的遗传决定思想的近期发展。 10 Stage Theories of Development: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发展的阶段理论及观点的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1 The Differential Approach and Erick son’s Eight Stages of Life 发展的差异理论及观点的介绍,艾里克森之生命八个周期。 12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Jung’s Theory of Adulthood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播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欣赏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 (6)培养学学生具备制定工作计划步骤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商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使学生能将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应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导游服务、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工作中对旅游文化应用的要求。 具体包括: 掌握我国主要的历史、山岳、水域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建筑、园林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饮食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民俗旅游文化。 (2)素质能力: 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讲解旅游文化相关知识; 能识别和鉴赏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 能分析探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中国旅游地理”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地理资源的赏析,为本课程文化的赏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广而择重,博而求精,彰显中华,兼顾地域。使学生掌握旅游工作中的文化知识与讲解技能,本课程以类型为载体,将旅游文化划分为四大情境,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表10-1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健康教育》为学校的基础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任选课,课时20学时,学分1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综合化的重要保障。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是他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身心素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心理生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自我保健,强健身心。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健康是指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的良好状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适,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院自2003年建院以来,学院就非常注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最初我们是通过办课外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健康教育课,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室”,通过网络平台“健心俱乐部”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生反映强烈,在此基础我们根据教育部、省教委的相关精神来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心理健康教研室,目前我们已拥有三名专职主讲理论老师,多名第二课堂辅导老师。每个班学生设立20个学时的理论教学。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多方面去讲授健康知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对教学地大胆改革与探讨,我们将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健康讲座,学生“心理协会”、“健心俱乐部”、“健心信箱”,大学生“5.25”健康活动周等多种形式融合起来,构建了更广泛的教育体系,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 《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走出了一条逐步建立、完善与发展之路,并逐步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多渠道多角度地去显示该课程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2013年11月27日 一、简述宋代的各类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内容及演唱方式。 宋代说唱音乐的形式极其多样,如说话,银字儿,讲史,说经,弹唱因缘,说浑话,诸宫调,唱赚,嘌唱,鼓子词,陶真,涯词,道情,渔鼓,叫果子等的,基本上都属于说唱音乐的范畴。现将其中主要的几种艺术形式做简要介绍: 二、简述杂剧和南戏的艺术特点 杂剧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就其音乐——北曲来说,则是一种早期的以曲牌体为特色的重要声腔系统。它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对当时的南戏和明代以来南北各种地方声腔剧种给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 杂剧的音乐,有些直接取自宋大曲,有些则来源于民间小曲。但宋大曲一般只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称为“摘遍”;宋大曲的结构也已远较唐大曲简单。 北宋以后,杂剧既有随南宋南迁的,也有为金所继承的,金继承的宋杂剧也称院本,性质上与宋杂剧却没有区别。 北宋末南宋初,也就是12世纪,南方也产生了一种与宋杂剧不同的戏曲南戏,又叫戏文,又因为产生地在浙江温州,所以又叫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戏完全表演故事,结构可随故事变化,不象宋杂剧基本由三段构成。南戏音乐以南方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大概后来受到宋杂剧的影响,也采用唱赚、词调和大曲的部分曲调。南戏虽不讲究宫调,时间久了却也自然形成了集曲成套的规律,曲牌联接已有一定次序。在南戏的舞台上,一般角色也可歌唱,因此便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形式,音乐的路子显得开阔了。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 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 宋杂剧,宋代各种歌舞、杂戏的统称。也是中国戏曲的最早形式。金元时称为院本。演出时先演一节由五个脚色出场的小歌舞,称为“艳段”;再演“正杂剧”,内容或是一段滑稽戏,或是以大曲曲调演唱故事。南宋吴自牧《武林旧事》载有“官本杂剧”剧名二百八十个。 南戏也叫“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由于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叫“温州 杂剧”或“永嘉杂剧”它是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又不断吸收了宋杂剧和其他音乐形式的成分,逐渐趋于成熟 南戏,就是宋元时代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民间俗称戏文,或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有如下一些特点: 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

“延续文化血脉”课程简介

《延续文化血脉》课程简介 百色市田林县初级中学李泽民 课程名称:延续文化血脉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课标依据: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对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教材版本: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处的美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践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作用。懂得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认识-感悟-探究,引领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内容: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 (二)、中华文化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四)、中华文化的作用: 1.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民族的精神标识,为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五)、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 1.对文化自身的充分肯定,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没有文化的自信和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六)、增强文化自信的做法: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崇明县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唐武德年间聚沙而成。宋代设天赐盐场,隶属通州;元代升场为州,隶属扬州路;明代改州为县,隶属苏州府,后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至1958年11月隶属江苏省;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2005年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二岛划归崇明县,全县陆域面积1411平方公里(包括长兴、横沙二岛),人口70余万,有16个乡镇、2个农场社区、2个军垦农场。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海拔3.21—4.2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平均降水量1003.7毫米,年平均日照2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29天。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平均寿命76.7岁。 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 “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

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的特色而不同凡响,为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 “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寓居本县的贾公达。清代乾隆崇明县志有较详细的记载:“贾琵琶,字公达。居城北关内,善琵琶,故江以南皆呼为贾琵琶。其音能肖百物,或为风雨声,人皆思挟纊;为众乐声,八音具奏;为鏖战,则甲马奔驰、金鼓戈矛齐震,闻者惊诧!尝走燕京,历青、豫、荆、扬、百粵诸地,莫有匹之者”。 一、“瀛洲古调派琵琶”传承谱系及主要脉络 (一)传承谱系: 白在湄→贾公达→范正奎→李连城→宋楚玉 (明末清初) (清〃康熙) (清〃乾隆) 宋楚玉→王东阳→蒋泰→黄秀亭→沈肇州 (清〃道光) (清〃咸丰) (清〃同治)→樊紫云 →卢明章→?→龚绥峰 →徐南普 →徐立荪→王永昌 沈肇州→曹安和 (1858—1929)→刘天华→韩权华 (1895—1932)→吴伯超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1Q0008 课程名称:力学 (Mechanics) 学分: 4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求是科学班(物理)及部分对物理感兴趣的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之基础,也是本科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物理课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面向物理求是科学班,以及部分物理学专业和对物理学兴趣浓厚的理科类和工科类的本科生。本课程介绍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明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在当前科技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及角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刚体力学、机械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以及流体力学基础。 (二)英文简介 Mechanics is the very first of a series of fundamental elementary courses for an undergraduate physics major.In general,physics is a subject on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general laws of the Nature. This course is mainly for the Physics class of the Qiushi Science Program,which is also open for physics majors and those wh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physics from oth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or schools.It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undamental laws of Newtonian mechanics.It will also briefly point out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cience subjects and show its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our everyday life.To be more specific,Mechanics cover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 point mass, conservation laws of mechanical energy,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universal gravitation,mechanics of a rigid body,mechanical oscillations and waves,theory of special relativity,and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力学是物理系基础课的基础,也是技术学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

最新琵琶行练习题(高中精选-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倡女(chānɡ)憔悴(jiāo)六幺(yāo) B.铮铮(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 C.嘈杂(cáo)虾蟆(há)钿头(diàn) D.浸水(qìn)呕哑(yā)嘲哳(z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贬谪针砭曲终人散钿头银篦 B.迁徙徒步忧愁暗恨扣人心弦 C.天崖山涯幽咽泉流轻拢慢捻 D.画舫作坊色调黯淡切切私语 3.选出与“添酒回灯重开宴”的“重”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又闻此语重唧唧 B.满座重闻皆掩泣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又重之以修能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A.委身为贾人妇 B.因为长句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霓为衣兮风为马 5.以下各句加点的词语,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凄凄不似向前声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似诉平生不得志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当时就流传极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景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 C.《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D.“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 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是这样的句式。 能力提升!阅读下面一段诗文,完成7—11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与“银瓶乍破水浆迸”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天台一万八千丈 C.江州司马青衫湿 D.唯见江心秋月白 8.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弦弦掩抑声声思()(2)低眉信手续续弹()(3)大弦嘈嘈如急雨()(4)小弦切切如私语()(5)间关莺语花底滑()(6)幽咽泉流冰下难()10.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选段的最后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拓展应用 (一)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2—14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琵琶

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历史沿革 起源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在演奏方法上,改横抱式为竖抱式,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南朝王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开设的一门全院公共基础课。是遵照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2、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获得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将其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能有效的自我调节。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评价个人心理健康状况。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3)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适,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 (5)能处理一些常见的如:情绪、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在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同时针对以往课程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下。我们提出了"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人性发展为宗旨"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养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善学、学出成效。把心理健康的理念融入学习,融入生活。 2、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特点,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讨论下,确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案例和教学项目(任务),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资源。我们将全部内容划分为七讲,每一讲解决一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对涉及到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并利用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通过活动深入和解决问题,最后,以讨论和总结结束本单元内容。 3、课程设计过程 针对每一单元解决的不同问题,课程构建了以能力目标为导向,由课程组教师共同研究创设学习情境,合理设计课堂讲授环节和活动环节,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期对能力目标的完成与否进行检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六课《琵琶行》练习题(学生)

第六课《琵琶行》检测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 B.迁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9.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