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家庭变迁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中国家庭变迁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中国家庭变迁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中国家庭变迁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中国家庭变迁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伴随着较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我国的家庭及其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家

庭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我国发展家庭社会工作来满足家庭的

需求。家庭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外来词,不同学者对它有不同的界定。简而言之,家庭

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

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家庭社会工作旨在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

实现家庭功能及维持家庭的良性运转。“家庭社会工作从早已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类

家庭服务中发展演化而来,是应解决工业化时代日渐增多的家庭生活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家庭社会工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对家庭问题的积极回应。现代社会转型与变迁加速,对传统家庭制度和固有的家庭生活模式形成了剧烈地冲击,对家庭社会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社会变迁引发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开始大量出现。社会工作一直把陷入困境的家庭作为服务领域之一,家庭社会工作者采用专业方法介入家庭问题的解决。而中国当前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社会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专业与非专业混杂交织。要解决中国当前的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一、社会转型导致家庭变迁

在现代社会变革浪潮的震撼下,传统家庭制度经历着重大的洗礼,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迁。

一方面,中国经历的是人口与家庭的双重变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剧烈的人口迁移、不断提升的城市化水平,无不冲击着中国的家庭。从总体上看,中

国家庭结构不断趋于简化,已呈现出核心家庭为主、扩展家庭和单人家庭补充的格局。另

一方面,中国家庭变迁内嵌于社会转型之中。社会变迁重塑了家庭关系与家庭功能,夫妻

之间的权利格局不断变化,代际之间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递趋于减弱,家庭中抚育后代、赡养老人以及家务劳作等职能逐渐需要社会来共同承担。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特点

1. 空巢家庭增多

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呈明显上升趋势,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而进城务工等青年

劳动力转移现象往往形成了子女不在身边共同居住的家庭格局。显然,平均预期寿命

的延长和城市化的发展会使得空巢家庭增多。

2. 家庭重组现象越来越普遍

社会对离婚态度的改变、离婚程序的简化、现实与人们对婚姻期望之间的差距等因素,

使得中国的离婚率已经明显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离婚率增高带来的是家庭结构的

复杂化,单亲家庭及再婚组合家庭成为了常见的家庭形式。

3. 单身贵族数量增多

性别比例失调、高昂的结婚费用、生活压力增大、婚姻观的改变等因素造成单身人口

数量增加。单身贵族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家庭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它也成为了一种现代“家庭”主体。

4.“丁克”族的流行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由于事业的巨大压力,以及害怕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丁克”的现象也在迅速蔓延,从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

统家庭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经典的家庭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提出了家庭变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1)家庭的形成。青年人的婚姻更为自主,嫁妆和聘金的流行程度下降,愈来愈

接近男女双方交换礼物;越来越多的配偶婚龄相当,婚龄差缩小,妇女婚龄提高;父母对子女恋爱择偶的控制权减少,包办婚姻减少。

(2) 家庭结构。传统的家庭制度正在瓦解,扩大家庭或者联合家庭向夫妇式家庭或核心家庭转变,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

(3)夫妻关系。妇女独立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妇女的权利增多,赢得了越来越

多的平等权利,包括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

(4) 亲属关系。共同亲属群体的影响力下降,亲属不再能主宰年轻人的择偶和婚姻,核心家庭独立于亲属网络之外,与亲属集团保持相对的疏远。

21 世纪中国家庭将是以夫妻关系为轴心的横向亲属网络取代以亲子关系为轴心的纵向亲属网络。家庭的结构、功能、伦理、格局、居住方式、养老、育儿模式都将发生重

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以下九大趋势:

1.以子女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衰亡趋势

工业经济解放了妇女劳动力, 大机器生产使妇女涌进了工厂, 妇女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父权制开始动摇了。同时,工业生产使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外移, 大家庭失去

了存在理由, 家庭在小型化。九族网络联系日渐淡化, 支撑九族的血缘纽带松驰子女的核心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传统家庭逐渐走向衰亡,以夫妻为核心的现代家庭发展起来。

2.以夫妻为核心的现代家庭发展模式

现代家庭取代传统家庭是21 世纪中国家庭变迁大趋势。现代家庭是以夫妻为核心的。在现代社会中, 妇女在经济上已经自立, 由此取得政治上的相对独立地位,妇女

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她们的人格不断完善她们和男人支撑起家, 成为家庭的核心。这样的家庭表现在家庭关系上是平权制, 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现代家庭在中国必然得

到发展。这是由下列两方面原因决定的。一方面是工业化呼唤妇女劳动力,妇女经济

上解放, 她们不再依赖男人过日子, 她们已经敢于直起腰杆争取平等权利。另一方面是

女权运动的发展。

3.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

家庭结构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的家庭。他们或者上有父母, 或者下有子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他们区别于丁克家庭即伴侣家庭, 后者只有一对夫妇,而没有

子女。夫妇式家庭在我国从无到有处于增长趋势。

4.横向亲属家庭网络趋势

由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 夫妻成为家庭的核心,家庭结构核心化。由于夫妻核心取

代子女核心, 横向关系重于纵向关系姻缘关系上升为支配地位。以婚姻双方为主的姻亲取代以子女为主的血亲, 姻缘亲属网络取代九族网络。家庭网络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一个核心家庭联络的亲属主要是男方父母及兄弟姊妹, 女方的父母及兄弟姊妹。双方的亲属有同等重要性目前城市已经如此。一对年轻夫妇往往

与双方父母各自独居, 这就是21 世纪的家庭网络居住模式。它是新的家庭模式的补充, 是核心家庭的扩大。它的形式将是一个核心家庭与两个空巢家庭居住在不远的距离内。这就是21 世纪的横向亲属家庭网络.

5.家庭的感情功能日渐突出趋势

家庭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抚养和蟾养功能, 甚至休息和娱乐功能外移, 生育功

能削弱, 性生活功能不断提高质量, 感情交流功能在强化并且日渐居支配地位。成员在家庭中得到心理慰藉、感情依托、心灵共鸣。家庭成为“安乐窝”其成员可以在

这个“安乐窝”释放心理负荷, 并获得精神慰藉。

6.男高女低家庭格局变迁趋势

家庭格局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如平等关系、伙伴关系、隶属关系、主从

关系、统治关系。农业经济下男女之间是一种隶属、主从、统治关系。男性是一家之长, 女性是家庭奴脾。市场经济下男女之间是一种平等、伙伴关系。

7.家庭伦理变迁趋势

家庭伦理指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它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建立一种家庭每一成员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新家庭伦理, 权利与义务并存,

不履行义务就没有权利, 享受权利必须承担义务。新家庭伦理要求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婚姻自由,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家庭伦理变迁的另一表现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淡化和相互支持感减弱。

8.养老模式变迁趋势

在自然经济下中国奉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内代际成员互动, 上一代抚育下

一代, 下一代赡养上一代, 这是一种反馈模式。下一代对老人经济上赡养, 生活上照料, 精神上安慰, 这是代际之间的互补型。计划经济只是改变了城市职工养老金问题,大多

数老人仍然是家庭养老。市场经济将改变这种互补形式, 它毋须经济上互补, 而是在感

情精神生活上互补,经济上将由社会保障解决。代际反馈具有私人性、主观性、随意性, 因而缺乏保障性,社会养老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确定性, 因而具有保障性, 使老

人的“六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伴得以实现。现代化进程加速, “代沟’旧渐成为社会问题, 两代人在一起平添许多摩擦和精神苦。

9.育儿模式转型趋势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以来对家庭育儿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专横、霸道、不

易合作等不良习气不能说与家庭环境无关。针对“四二一”家庭以及21世纪将出现

的“二四二二”家庭,我国将推行“两胎化”生育政策,加之人口寿命延长, 一对

年轻夫妇下有两个子女,上有双方父母, 再上可能还有或双全或鳃寡的老人在世, 形成四代同世, 由此婴幼儿将得到上一代的爱抚, 孩子生长在一种过于溺爱环境下,对其心理和性格会产生不良影响。赋闲在家的老人为了消除退休后的寂寞或是童心复发, 年轻夫妇则由于工作繁忙, “隔代抚养”、“隔代教育”将成为两代人的双向选择。

综上所述, 以子女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衰亡趋势、以夫妻为核心的现代家庭发展趋势、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横向亲属家庭网络趋势、感情功能日渐突击趋势、男高女低家

庭格局变迁趋势、家庭伦理变迁趋势、养老、育儿模式转型等是 世纪中国家庭变迁的九大趋势。

二、家庭变迁产生的家庭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在家庭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各种内外部矛盾必然反映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上面,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家庭冲突日益尖锐,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社会性问题。

(一) 经济保障问题

生产功能的弱化和外移,意味着家庭的自给自足的的传统经济模式被打破,家庭成员的工作收入成为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当家庭入不敷出、收支失衡、无法满足基本生活开支时,家庭功能就会出现失调。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家庭,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一旦家庭成员出现失业、下岗、疾病、伤残或其它特殊意外,就易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这就需要通过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救助、上岗培训等方式来扶持这些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 养老问题

由于养老机制的不完善,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目前老年人的主要养老形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上养老下抚幼”的负担明显加大,倒金字塔型的家庭四二一结构逐渐向八四二一结构发展;而且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未来的养老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以及现代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人倾向于与父母分开居住,自立门户,这就出现所谓的“空巢家庭”,在这类家庭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也伴随而来。

(三) 子女教育问题

亲子关系一直是传统家庭的重心所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目前家庭中普遍以独生子女为主(主要针对城市而言) ,他们成为家庭生活中的核心人物,甚至被称为是“现代小皇帝”,他们的地位往往凌驾于长辈之上,他们的悲喜左右着家庭的气氛,形成了一种“老少倒挂”的不正常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家庭关系不平等。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延续与发展,对未来中国社会前途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家庭中比较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随着家庭对子女的社会化功能有所弱化,子女的生活照顾和教育问题更多地是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来承担。

(四) 家务劳动问题

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妇女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其经济独立能力和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女性的负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使妇女在职业女性和贤妻良母之间难以寻求到角色的平衡。此外,繁重的家务还剥夺了双职工家庭的闲暇娱乐时间,家务劳动的分配不均也会引发家庭矛盾。各种形式的家事管理服务,如保育机构、家庭教师、保姆和钟点工、送餐及外卖服务等,不仅减轻了女性负担,有利于支持女性就业,同时也缓和了家庭矛盾,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五) 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群体形式,其每一个成员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与其他成员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家庭关系日趋平等化,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角色认知的偏差等诸多因素,家庭内部普遍出现家庭成员情感淡漠,人际关系紧张,代际之间疏离,家庭内部矛盾与冲突增多、甚至不断升级等现象,夫妻失和、亲子矛盾(代沟) 、婆媳冲突等是家庭面临的典型问题。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取得了支配家庭的地位,婚姻质量和夫妻关系的和谐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由于物质水平的差距、子女抚育意见的分歧、家务分配不均和性生活不和谐等方面的因素,夫妻生活的失调、冲突频繁出现,离婚率高居不下更是引致许多棘手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些出现人际关系失调的家庭,要通过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促进其沟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婚姻质量,达成家庭和睦,有效避免家庭解体,同时提高家庭的应变能力。美国社会学家古德曾经断言“, 家庭模式的革命是当代席卷全世界的重大革命的一部分。”社会转型引发家庭变迁,家庭变迁又随之衍生出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协助各个家庭解决其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社会而言,已经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服务内容。“以家庭为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重要的是有了健全的家庭制度,个人便可以得到快乐和满足”,因此 ,“社会工作应以巩固家庭为首要任务”历史的传统和现实的需要,都深刻地揭示出在中国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社会变迁引发家庭问题

传统的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单位,有其自身的功能,如生产、消费和情感的满足,保护照顾年幼和年老的家庭成员等,所以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教育、卫生、保护、娱乐、宗教信仰等需求都可以不假外求,而能在家庭中得到解决,每一成员都能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安宁,社会也相对得以稳定。但是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变迁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家庭结构的改变,核心家庭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主体,同时家庭类型更加多样化,单身家庭、单亲家庭、无子女家庭开始大量出现。其次是家庭功能的改变。随着社会变迁,家庭的功能日趋减少,而为社会机构所取代,如宗教、娱乐、经济、教育甚至养育照护等功能,被教会、营业场所、学校及社会福利等制度或组织所取代。再次是家庭关系的变化,夫妻关系开始变得比亲子关系重要,夫妻间更多地以感情上的需要为满足。

家庭的变化给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为其成员提供资源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下降了,因为来自传统大家庭的社会支持减弱,小家庭必须自力更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家庭传统功能的弱化使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依赖程度减少,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日益单维化。而且社会变迁使人们的家庭观念开始淡化,越来越难以把家庭群体的利益和自身应当为家庭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放在首位。因此处

于社会变迁中的家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生活的宁静港湾,大量家庭问题开始出现,人们正在面临着一场世界性的“家庭危机”。其具体表现为:“离婚率大大提高了”,“家庭分解,日趋单一化、核心化”“, 以妇女为户主的单亲家庭的大量增加”“, 婚外情增多 ,未婚同居 ,未婚先孕者增加”,“非婚生婴儿增加”“, 老人无人赡养、照顾”“, 儿童无人照顾、抚养”,“夫妻间冲突加剧、家庭暴力增加”

“, 生育率持续降低”“, 各种试婚短期同居现象增加”“, 自杀现象增多等”

三、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社会工作一直把家庭作为一个关注的焦点,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家庭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在实际介入解决家庭问题时,家庭社会工作运用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一些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传统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等,还包括家庭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特定的方法———家庭治疗。

1)家庭个案工作

所谓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状态。家庭个案工作除了具备一般个案工作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一些专门的知识和方法。家庭个案工作是以在家庭角色的执行上有困难的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在解决问题时要把突破点放在帮助家庭成员角色的执行上。所以首先要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关系是否有合理的分配,分析妨碍角色执行的原因,是由环境造成的或是因为家庭角色分配的混乱,还是因为性格及家庭成员相互间的人际关系造成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助人技巧,借助一定的社会资源,帮助执行角色失败的家庭成员,使其接受自己的角色,同时也接受履行角色的责任。

2)家庭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指团体工作者在各种团体中,通过团体互动与小组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对于面临家庭问题困扰的成员来讲,小组工作可以使他们通过小组过程分享他人的相关经验和感受,纠正自己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发展出自身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家庭中应承担的角色,增加解决家庭问题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依据家庭成员问题的不同,家庭福利机构或家庭工作者常组织一些夫妇、父母、老人或青少年团体,由这些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困难的家庭成员组成一些团体,不仅给他们一些家庭生活教育的活动,有时也籍着团体的讨论、个人对团体的认同、集体思考的压力等团体的经验,而达到个人态度的自动改变。

为了强化家庭生活,家庭社会工作者常需要利用团体的活动方式,使扮演家庭角色有困难者,如养育子女觉得辛苦的在职父母,有精神病患者或残疾儿的父亲或母亲,家中

有病人或老人需要长期在家照顾的家庭主妇们,能在团体的活动中得到改善。参加

团体活动及团体的讨论,对于生活习惯或态度的改变比单单被动的听演讲更加有效果。

3)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家庭问题除了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沟通存在问题以外,

家庭是否能发挥功能,也受其所处社区的环境、社会资源的健全与否的影响。所以

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家庭问题时,除了注重家庭内部的动态关系和沟通形态,以及家庭

生命周期转变所带来的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与危机外,还要将这些问题和家庭所处的

社区环境联系起来,要检视环境是否阻碍家庭功能的发挥,着重社区环境的改善,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家庭,使家庭在实施其社会功能时更容易执行。所以可以围绕家庭

建立一个社区支持网络,开展一些具体的家庭服务,以增强家庭功能和保证家庭成员

发展的需要。服务的内容要对家庭有切实的帮助,如婚前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父

母角色及亲子关系技能培训、儿童保护及儿童和老人照顾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援助、家庭应急服务、家政服务、家庭和婚姻关系咨询以及信息服务,等等。当家庭

面临生活挑战与问题时,家庭服务的实施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物质与精神情感的交

途径。

4)社会政策

首先是保护支持家庭。在多数西方国家,政府普遍制定由各种法律、收入保障和建立社会服务机构所组成的家庭政策,包括现金帮助(减免税及儿童或家庭津贴) 、工作福利(休假制度、教育补贴) 、家庭服务和法律(婚姻和收养) 等。其次帮助社会成员实现工作与家庭责任的平衡。考虑到很多家庭的父母面临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成员的矛盾,不少国家的社会政策都有缓解这类矛盾的内容。如在英国,政府鼓励

雇主制定有利于职工行使家庭责任的工作安排,如家庭休假制度和弹性工作时间等。最后是在政策上体现对家庭问题的重视预防和早期干预。预防是从巩固婚姻、增加家庭观念开始的,为良好的婚姻关系是家庭稳定和谐的基础。

5)家庭社会工作领域的特定方法——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是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理论认

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不单

单是个人问题,可能与家庭系统有关。所以家庭治疗的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

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

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代表学派有:萨提尔(Virginia

Satir) 的家庭沟通治疗;敏努钦(Salvador Minuchin) 的结构治疗;哈雷的策略治疗;鲍卓勉伊2纳吉( Ivan Boszormenyi2Nagi) 的脉络治疗。

社工考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社工考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2017年社工考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它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庭社会工作者 提供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 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 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而要正确理解家庭系统的概念,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题库重点)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 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 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 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 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家庭阶段。 3、生态系统理论:(难)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 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 (1)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它 对个体的影响最直接、最频繁,构成个体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 就是这样的微观系统,是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2)中观系统是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 关系。 (3)外部系统是指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 (4)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它假设孩子在家庭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样,孩子在青春期向往更多 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学习新的行为。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苏某,农村户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初中毕业之后苏某就进入社会,在外面闯荡了几年。20岁时和本村茹某结婚,因未到结婚年龄,所以先在村里举行仪式,两年之后领结婚证。苏某婚后两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女。苏某婚后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厂上班,妻子茹某无业在家,主要负责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可是苏某对养育孩子没有兴趣,下班回到家看电视,和别人玩牌,从来不主动看管孩子,一遇到孩子哭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妻子和其因为此种事情争吵过多次,可是苏某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妻子发现最近苏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苏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介入,请列出简要的介入策略。 3.在为苏某一家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问题解析要点】 1.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苏某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人方面:家里唯一的儿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 (2)家庭方面:结婚年龄过早,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个人能力较差,工作一般,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压力较大。 2.对于苏某可以采取如下的介入策略: (1)对苏某进行心理辅导。苏某结婚年龄过早,所以导致苏某对象子的降生完全没有做好角色转换,所以苏某还沉浸在个人的自由享受上,没有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对苏某要进行心理调适,并且协助他进行角色转换。 (2)对苏某和妻子进行联合辅导,让两人在交谈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夫妻关系。 (3)组织村里的年轻夫妻组成亲子教育小组,邀请苏某一家参加。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邀请教育专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介绍,让苏某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3.在为苏某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2)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家庭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 、一(共案例分析问答题小题,41共分)95.0 第1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正确答案】: 答案: 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家庭社会工作 整理版三大理论

1、评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社会工作意义P96-100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目前在学术界被广泛传播和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重视家庭发展中的阶段性、家庭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家庭任务和家庭规范、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的认知及其适应性调整的重要性等。 在该理论看来,对于整个家庭发展而言,家庭生活各阶段是前后延续的,其间有一种转折和衔接,后面阶段将受到前面阶段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家庭生活;阶段之间的转折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焦虑的时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估,以便确诊个案家庭在哪种发展阶段以及这种发展阶段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非传统的家庭(如单亲家庭)而言,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此外,对于一些有残障成员的家庭而言,家里如果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始终处于养育期,父母扮演照顾子女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对这种家庭的介入,必须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寻求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 2、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点P164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 (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 (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 (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经验式”的。 (4)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5)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 另外,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还有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因此,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人本主义”取向的 论述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局限性P176 特点:(1)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重视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不强迫家庭改变,又重视治疗师的干预作用; (2)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反对对家庭的强迫和建议,尊重家庭充分的选择自由和治疗师的

395#——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模拟题个别名词解释自由发挥1 一、名词解释 1、婚姻指一男一女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2、家庭结构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右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4、次系统 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错误的给出正确说法。 1、无论在何种婚姻形式中,婚外性生活都是被严格限制的。错 2、符号互动理论中的“符号”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媒介工具,它只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凝聚。错 3、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消除个人的明显外在症状。错 4、家庭暴力经常是突发性的,没有任何预兆的。错 5、亲子关系最全面,最深刻,维持的时间也最长,是家庭关系的枢纽。错 三、简答题 1、21世纪中国婚姻法会呈现哪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填补立法空白,充实和健全现行的婚姻法 2、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 3、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有哪些?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越俎代庖;混沌一片; 4、再婚家庭经常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危机?再婚夫妇结合在一起后,如何面对各自的原来的前夫(妻),如何进一步相互接纳;继子(女)对继父(母)是否能够很快接纳;继子(女)对其亲生父母是否仍然感情深厚;继父(母)对前妻(夫)所生子女是否接纳,一旦继母再婚后又有其亲生子女,继父将如何处理;当自己子女又有了继父与继母,作为亲生父母感受如何;继母再嫁后所带的子女是否能够和丈夫前妻所生子女融洽相处;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案主的问题与情景 (由此结构图可以看出,丽芬家属于主干家庭) 首先,丽芬虽是一名已婚妇女,但婚后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受经济条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工,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居两地。而丈夫又存在许多陋习,虽说外出打工是为了弥补家中经济困难问题,可是抽烟喝酒赌博的所有花销,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减少负担,反而为丽芬增加了负担。 其次,丽芬在家中承担着家庭里的所有重担,但只因为没有为家中添一个男丁,所以婆婆和丈夫都对丽芬冷眼看待,丈夫甚至对丽芬使用暴力,使丽芬心理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再次,丽芬所处的环境是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像丽芬这样挨打,甚至是无法生男孩的妇女,都会做出负面的评价;虽然丽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到村子里的妇联与派出所,但均没有起作用,反而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负面的经验,加深了自己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无力感和自卑感。 最后,对于丽芬来说,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离婚,然后独自生活,因为从丽芬的身上能看到许多资源优势,比如说丽芬能够吃苦耐劳,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能够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仅仅有条,相对有一定的能力,并且丽芬懂法,相对于那些其他面对丈夫打骂默不出声的妇女来说,丽芬懂得如果维权。但离婚后所要面对的各种境况对于丽芬来说,困难重重,并且对女儿的成长不利,所以仍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所有的原因使得丽芬无法抉

家庭社会工作小组案例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家庭社会工作 实验题目小组家庭社工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2010131166 姓名陈滨滨 班级社工102 学期2012-2013-2

一、案例背景 李飞,男,14岁,家住济南市。目前就读于历城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李飞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据祖母反映,李飞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李飞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李飞的婶婶和叔叔教育,李飞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案例分析 根据和李飞家人以及与李飞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李飞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⒈自信心不足 李飞的家庭状况是引起他出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离异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差,使李飞感到在与别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异。李飞常感到孤独,但又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较早进行的CES-D情绪评估中,李飞的得分为40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值,说明他有较为严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觉得悲哀,有时想哭,这些过于自卑的感觉,是导致李飞其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⒉沟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导致李飞没有经常可以沟通的对象,祖父、祖母经常对他进行指责,唯一让李飞感到欣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至少李飞认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和婶婶交流。李飞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但实际上他常感到孤独,他说:“我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讲心里话----”,他没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学沟通的技巧方法,也没有勇气。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一:小亚,女,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父母亲,一个姐姐.姐姐读高二,寄宿在学校.小亚的父亲是私营企业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从小在农村长大,由奶奶照顾,很懂事,学习成绩好.生小亚时,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母亲在家做了专职主妇.因为这样,父母亲对小亚的要求更高了,从小时候起每天为其排满了学习课程,小亚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买文具,衣服鞋子等都有妈妈或姐姐全程监督.小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难受,在和同学逛街时买了东西她都不敢对家里人说,害怕挨批评.马上要升学考试了,小亚很害怕,不敢回家.在家长看来,小亚经常说谎,学习不主动.问题:1.小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哪些2.针对小亚的困境,谈谈你的介入策略中可能运用到的相关理论. 答题要点:考试大论坛1.小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家庭环境太压抑,升学压力太大,不敢和家里人说心里话.2.针对小亚的困境,可运用的相关理论是:(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小亚的行为放到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中去考察,分析,理解小亚的处境;(2)结构家庭治疗法:分析小亚的家庭结构和特点,以改变小亚与家人的交往模式;(3)行为修正模式:鼓励小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可. 案例二:2005 年,王某与丈夫离婚,闹上法庭,夫妻俩谁也不愿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最后法院将儿子唐峰判给王某.离婚后.王某与前夫争着错爱儿子,经常发生两人同时在校门口争着接唐峰的情形.唐峰跟母亲回家了,父亲很失落,他只能回家给父亲打电话弥补,但电话打多了,母亲又不高兴.他的一个生日要隆重过两次.每次放学回家父母的车经常同时来接,与同伴玩的机会也没有,经常是坐母亲的车,父亲的车跟在后面.唐峰小小年龄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父爱和母爱,他开始从心里厌恶亲情,厌恶关心,开始报复:拼命花父母的钱,并逃离到外地,被父母追回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沉默不语.一个人发呆. 问题:1.案例中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作为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1.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家庭关系问题:父母的过分溺爱;

家庭社会工作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家庭社会工作》(第一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中国古代,婚姻的原意主要是指()。 A、亲属关系 B、家庭关系 C、婚姻关系 D、亲子关系 2、()对婚姻的定义试图把世界上所有的婚姻制度都纳入进来,包括面非常广。 A、社会学家 B、人类学家 C、经济学家 D、政治学家 3、()是我们分析和理解家庭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个角度。 A、家庭结构 B、家庭人口 C、家庭收入 D、家庭地位 4、在()下,家庭中最主要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A、对偶制 B、联合家庭制度 C、一夫一妻制 D、核心家庭制度 5、奥格本在其著作《社会变迁》和《技术和变化中的家庭》中提出了()的观点。 A、“单线化简化论” B、“文化滞后论” C、“直线进化论” D、“技术革新论” 6、很多西方学者指出,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变迁的结果之一就是()家庭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成为家庭结果中的主导形式。 A、核心 B、独身 C、单亲 D、主干 7、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提出由()集中供养和教育所有儿童。 A、国家 B、社区 C、大家庭 D、社会 8、20世纪上半叶的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色彩。 A、实证 B、反思 C、革命 D、批判 9、家庭治疗的发展始自()。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0、开发服务属于欧美家庭社会工作的()。 A、间接服务 B、直接服务 C、家庭治疗 D、治疗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假设以及具体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假设,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自学内容: 课外作业: 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有什么样的关系?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4、试述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方法。 5、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与步骤。 、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家庭社会工作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使其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

服务活动。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3)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因此,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作为帮助对象的各种服务活动的总称。细分则主要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的共同特征是: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起源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要比家庭治疗早。社会工作者的创始人玛丽?里士满就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先驱,她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同时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考察。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 2.关注焦点不同 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交流,而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 3.工作理念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更为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服务理念,注重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而家庭治疗更为注重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结构。 3.专业关系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婚姻:指一男一女间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一般而言,家庭结构具有两个层面:一是指具体的人员构成,二是指家人间的互动和关系的整体模式。 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来源于一般的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功能。家庭系统虽小,但功能却很复杂,,自成一体,同时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的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生命周期:表示的就是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控制调节机制,以便使家庭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保持正常的运作方式。这种控制调节系统包括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两部分。 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他们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结构功能理论: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 复习重点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2、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简答题: 1、婚前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法律准备。 心理和意识上的准备:审视双方的性格、习惯及兴趣;促进有效沟通;学习处理冲突;了解婚姻的期望;认识夫妻角色及分工;性和生育计划安排;家庭财务预算安排;重视双方的姻亲关系。 2、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以家庭而不是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

问题和家庭的问题;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重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 3、家庭的特征: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享;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4、家庭治疗的原则:中立原则;循环提问原则;积极赋义的原则。 5、家庭治疗师的角色:促进家庭转变的推动者;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联结求助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协调者;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帮助求助家庭的组织者;对求助家庭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联盟者。 6、构建良性亲子关系的原则:父母自身行为的控制(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对子女的认识和态度;树立榜样效应);加强亲子沟通(定时沟通;情感发泄);角色互换。 7、家庭功能:正功能:生产消费生育教化和教育抚育和赡养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其他功能还有一些负功能 8、我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婚姻价值——重家族延续轻夫妻感情;配偶选择——重父母之命轻个人自主;夫妻互动——重礼仪规范轻夫妻相亲;婚姻维系——重家庭义务轻个人幸福。 9、华鲁士提出家庭沟通的原则:感受到的爱必须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觉知到这种爱。 行动往往比讲话声音大; 重要的就强调,不重要的就忽略;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二、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 (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 (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 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 (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1、家庭救助 2、家庭生活服务 3、婚姻调解 4、家庭生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 3、家庭能力建设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流派 1、鲍恩的家庭治疗 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

社工服务案例

家庭背景: 案主今年七十岁,少年时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其他家庭成员都在动乱中走散了,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认识简单的字。青年时母亲去世,由于家境困难四十岁才成婚,妻子经人介绍认识,两人感情不错,两年后妻子怀有了孩子,生产时难产而死,从此案主没有再娶妻。儿子3岁时患急病发高烧,因无钱继续治疗病情加重影响了智力发育,没有接受正常的教育,只会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案主原本在工厂车间工作,43岁时在车间工作时因自己操作失误不慎致双腿残疾,因公受伤提前退休,但由于意外是由于他自己的失误造成,因此他没有得到比较多的补偿金。现在案主没有工作,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和残疾人补助维持生活。儿子28岁,智力相当于幼儿水平,没有工作,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案主和儿子基本没有言语交流。现在案主及其儿子居住在XXX社区一个10平米左右的单间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和浴室,隔壁邻居都是流动人口,平时与他们交往不多。由于案主身体残疾,需要在家中照料儿子,平时基本没有时间参与社区举行的活动,因此和邻里间关系一般感情不深。私底下曾经表示对他离开人世后他儿子无人照顾表示担心,现阶段他无暇顾及自己的需要但从他的言语中总能感受到他的落寞孤独以及对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向往。 案例分析: 案主面临的问题在于: (1)由于案主身体残疾,生活上有较多不便。原来用拐杖支撑身体

出行,现在年龄大了体力不济,外出采购日常生活用品时常常遇到困难。 (2)由于大爷身体残疾,平时外出一次极为困难,只有较少机会能与他人活动交往,因而与邻里关系一般,社会资源少,在生活困难时缺少他人帮助。 (3)除了自身的不便,他还需照顾智力低下的儿子。平时除了外出购买日常用品其他时间基本在家,很少有机会外出,基本没有条件参加社区举行的活动。 现有资源: (1)社会工作者上门了解情况之后发现XXX社区比较多A老爷这类的残疾人,较多残疾人使用轮椅,存在着循环使用轮椅的可 能性。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情况后获知有没有多余的轮椅,把多出的轮椅或其他残疾设施低价租出给有需要的残疾老人。(2)对于案主的出行问题和孤独感,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上门,陪他聊天,排解孤独寂寞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社区 活动,把他和社区中的其他人联系起来,帮助他重新融入社区,也有助于他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3)对于他儿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在他有一定的进步后,邀请专业人士教育他一些技能, 如串花、编织链子,使他能够在家中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 补贴家用。 理论运用: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某大学社会工作系学生在社区实习时,该社区的一些青少年反映与父母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在详细了解了该社区青少年有关亲子关系的需求后,学生们游说社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该社区十分支持学生们的活动,主动提供活动室以及其他所需用品。于是他们在此活动室里开展了一个为期8周的“亲子计划”活动。此次为期8周的活动属于( )。 A 调查研究方法 B 个案工作方法 C 小组工作方法 D 社区工作方法 E 社会工作行政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群体内部面对面的互动,协助小组中有相同困扰的个人增强社会生活功能。小组可以使组员们有“同在一条船”的感觉.通过组员们的互助带动小组成员改变情绪状态,走出困境,最终达到自助与成长。目前小组工作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家庭工作实务中。有专业特点的小组主要还是由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开设,比如社区中开设的“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婚姻成长小组”、“亲子互动小组”以及“老年康乐小组”等。选项C为正确答案。 第2题 B是服装厂女工,丈夫五年前去世,B独自抚养读初中的女儿,平时B对周围的一切很敏感,怕别人同情自己。而最近服装厂的效益不好,B怕自己丢掉工作后母女俩的生活会很困难,于是在万般无奈下去了街道妇联的家庭服务中心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接待她的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就她的生活、压力开展个别辅导,另一方面积极联系服装厂工会。工会主席对此十分重视,马上去B家慰问并表示会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你对社会工作者在此案例中的服务怎样评价?( )。

家庭社会工作 (2)

家庭社会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 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二、家庭的特征: 1.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成员之间互动频繁,具有直接性、面对面的 特点,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不能武断地 以道德或法律来评判孰是孰非,更不应简单地以对某一方当事人的批评 或解散家庭来解决家庭危机。 2.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连接纽带一般是婚姻和 血缘,但也有收养关系、同居关系等。血缘关系最稳定。作为系统,家 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每个人的情绪 和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在受他人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协助家 庭良性运转是社会工作者的根本目标。 3.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 享:家庭问题的解决途径往往是着眼于调整家庭的结构、协调家庭成员 间的关系、促进家庭的良性沟通。 4.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有着巨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起基础是相对稳固的。 5.家庭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二、家庭的意义: 1.社会方面: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是高效的社会组织化单位、是文化传承的中国要途径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个人方面:家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报账和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个人基本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的来源。生活在家庭中是使人达到身心健康,获得人生意义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3.资源角度: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是人在困难时候的依赖,可以提供个人面对裱画时的应变能力。家庭成员间具有利他性关系,家庭需要责任来维系。家庭是利他性的资源提供。增加家庭资源,宣传、倡导并协助家庭成员运用家庭的资源、承担对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社会工作应有之意。 三、家庭治疗的概念 1.涵义: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夫妻治疗是家庭治疗中的一个特殊形式;但在婚姻治疗中,避免偏向夫妻任何一方,避免替夫妻作重大决定,避免因为同情弱者一方面一味地指责一方,用情感代替理性。 2.特点: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治疗单位: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其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问题可能是家庭系统运转不良造成的,个人行为问题和心理困扰背后可能是整个家庭存在着的问题和困扰。正视和解决家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把整个家庭系统作为工作对象,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个人。从对整个家庭关系的调整,达到对个人的辅导和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