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案《第一场雪》

语文教案《第一场雪》

语文教案《第一场雪》
语文教案《第一场雪》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与方法;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具准备 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1)字音。 结(jiē)出场(chǎng)地扎(zhā)到水下 (2)字形。 率:笔顺。 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辛:最后一横要短。 (3)词义。 时令:季节。向晚:将近晚上。 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 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 4.探讨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四自由讨论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交流概括。 (1)瓜藤攀檐(2)鲜花轮绽(3)雨后春笋(4)鸡鸭觅食(5)院落晚餐(6)织娘催眠 五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案精编版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雪景、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3) 2.生讨论后,师。(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2.讨论分段。 (1)、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2)、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1(生讨论回答,师)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12.桥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

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初读了解梗概 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 生字:咆哮嗓淌哑揪呻废 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 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XX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9年11月

第六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成长故事”为主题进行编排。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这是本套教材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后,第二次安排与童年生活有关的主题。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其中《牛和鹅》记叙了“我”对牛和鹅态度的变化。《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记叙了扮演老虎给“我”带来的困扰。《陀螺》一文讲述了“我”玩陀螺的烦恼与欢乐。 本单元的第一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本单元围绕这一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鹅》呈现了学习伙伴作的批注,以及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批注的方式阅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梳理了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理解文章的作用。 第二要素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牛和鹅》引导学生勾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语句,体会“我”交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语句,体会“我”在不同阶段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陀螺》引导学生借助梳理出的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达某种心情,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表达。 习作要求“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教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游戏经历,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同时写出想法和感受。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学会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本单元侧重于让学生用文字批注自己阅读时的收获、困惑、见解。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三、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机动1课时。

寒风吹彻公开课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 2、品味作者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悟作者同情自己、关心他人的悲悯情怀。 2、体悟本文隽永、富有哲理的语言内涵 【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说:“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学习青年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看看作家是怎样看待人生中的“寒风吹彻”的。 二.作者简介 刘亮程,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三.朗读感知,解题 1、请用词语形容一下你读完全文的感受。(寒冷,悲凉) 2、解题。 文章题目是“寒风吹彻”。“寒风”在文中有何含义?“吹彻”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简要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散文写“我”在一天下午围抱着火炉,烤几块馍馍,就一小碟咸菜,在大雪纷飞中散漫的回忆着过去的人和事:“我”在成长历程中被寒风吹彻,“路人”在跋涉路途中被寒风吹彻,“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母亲”在年迈衰老中被寒风吹彻。 这里的“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 “吹彻”两个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从四个层面上分析理解: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②空间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我们无法逃避。③程度上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逼向生命的极致即死亡。④广度上,寒风几乎吹彻所有的处境窘困的人。 3、分析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课题牛和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理念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 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积累语言] (四)、课文延伸 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2.桥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了解课文语言及谋篇布局、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4.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 (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 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像泼。像倒。”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呢? 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因为当时情况危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来势凶猛) 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共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2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麦哨》,共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乡村儿童在乡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 教学目标: 1、学生要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初步感悟由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喜爱之情,激发孩子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感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表现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2课时 《牧场之国》1课时 《古诗词三首》2课时 《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介绍背景。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课文<<林海>>,学完后,你理解了什么?(作者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景物描写和联想结合起来,并运用抒情、议论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峻青写的一篇文章<<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是从峻青写的《瑞雪图》中节选的,它既写了实在的景物,又有自己的联想,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注意:问题就出在这个年代上,这三年是什么年代?你们听说过没有?1960到1962年我国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农业歉收,经济停滞,所以人们叫做“三年困难时期”。在这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冬天,作家看到了这么一场预兆着丰年的大雪,非常高兴,写下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来读,你们看着文章,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写了那些内容。 师读课文。学生听,思考。 (二)、学生回答理清文路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课文结构) (三)、创设情景培养说话 咱们先来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想这些变化当时人们一定都注意到了,人们想没想到要下雪了?希望不希望下雪呢?试着想象一下,人们会怎么谈论天气,根据你从文中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幻灯出示对话: 指名表演。 表演的真好,眼看一场瑞雪就要从天而降了,那雪到底下了没有?下的大吗?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作家看到这场大雪想到了很多,人们一定也会由这场雪产生很多联想。他们在一起又会怎么谈论这场雪?请你根据你从文章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四)、以读代讲体会感悟 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雪后的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课件) 雪下的大不大?雪景美不美? 哪一部分写出了雪大?(雪中) 这一部分是写下雪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时间顺序) 很好,那你们能不能从这一部分中找出最重要的一句话,使人一看就知道先写什么时间的雪,再写什么时候的雪? 学生找,老师引导 “冬天的………” 想一想,这句话以前写什么时候?(白天)以后呢?(晚上) 白天雪的特点一个字:“大” 谁能通过读给我下一场大雪?(指导朗读)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2.课时安排 10 古诗三首 (2)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12 为人民服务 (2) 13*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1) 习作心愿 (2) 语文园地四 (2)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作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作文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选择其一。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并根据图画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弄清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加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习作的另一个角度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课标表述】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能进行合理的想象。 2、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 3、能够突出在生活中应乐于奉献爱心的主题。 4、能听取同学、老师的意见,并认真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合理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意,做到语句通顺,并按要求进行认真修改。 【评价方案】 1.根据具体内容,起一个恰当而新颖的题目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书写状况,评价目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3. 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达到规定字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回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些故事: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台湾的一位 1 / 3

《第一场雪》教案

《第一场雪》教案 教材简析: 《第一场雪》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细致地描写了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象。再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的1962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之情。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课例。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语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但阅读文章往往不够精细,有时读不出其中的情味。 学习目标: 1、学会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 认识“第一场雪”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第一场雪” 二、整体感知 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学生考虑: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第一场雪的? 三、讨论学习、感受雪景特点。 1、再读课文,看看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具体说一说) 2、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生自由读) 3、读了这一段,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象怎样? 4、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雪后是一幅美丽壮观的景象,给我们以美感。再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 5、刚才,大家把表现雪后景美的词语都做了分析,理解和体味得好。谁能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6、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共同感受到了雪的大、美,下面我们亲自去领略一下吧! 7、播放雪中雪后录象,朗读。 8、指导朗读。 四、抓住联想、深刻体会思想感情。 1、当你踏上这厚厚的积雪,当你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掷雪球、堆雪人时,你有何感受? 2、你为什么是兴高采烈的?为什么心里特别舒服? 3、那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4、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 5、对。也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也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雪打落下来,而作者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出了孩子们欢乐情绪之高涨,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6、好。你在雪地里只是自由自在地游戏玩耍,而作者见到这场大雪联想到什么?我们接着学习最后一段。请自由读这一段。 7、作者联想到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吧! (瑞雪兆丰年。) 8、什么是“瑞雪兆丰年”? 9、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10、从“冻死害虫、供应水分、保护过冬”三方面说明瑞雪兆丰年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同学们,看到雪景美,作者心里充满喜悦,想到来年的丰收,作者心里怎样? (作者更加欢喜。) 11、好。课文学习完了,你知道作者是谁? 12、谁能介绍一下峻青的情况? 峻青是现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本文写于1962年。1960?962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粮棉欠收,国民经常遭到暂时困难,在这期间,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有什么不同? 13、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请你支持我”。生活中,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的情况特别多,对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可能我们都有寻求支持的时候。所以,本次口语交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提出请求不难,难的是如何以礼感人、以理服人,而且有条理地把自己的理由讲清楚。同时,在实际生活中遭到拒绝的情况也不少,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说服对方,更是学生需要学习、提高的。所以本次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说服别人的技巧,且要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进行模拟教学,不要太单一、太枯燥,而是综合考虑,可以设置悬念、进行合作表演,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和干扰项,让学生学会针对各种不同的要求去说服别人,请求支持。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会有理有据有礼地说服别人,请求别人支持。 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别人时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学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3.选取任务,模拟对应情境,分角色表演,说服别人。 重点难点: 1.把理由讲清楚,有说服力、吸引力。 2.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情境和对应的角色,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配;准备好相关课件、资料。 学生:提前了解课本上的三个任务,了解相关内容,准备好相关材料,如“生物角”的知识、组织义卖活动的流程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议一议,提出话题 1.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任意选择一个情境,但要与“说服”有关。) 过渡:同学们,最近我遇到了一个小难题。我的小侄子每个周末都得上各种培训班。他特别苦恼,求我帮帮他,让我和他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不要再给他报那么多兴趣班。这让我很头疼。他的成绩不算特别好,所以他的爸爸妈妈才送他去补习,可是看他每周末都不能出去玩儿,我也很心疼。同学们,关于兴趣班你们一定都很熟悉,你们说说,我是不是该答应我小侄子的请求,去帮帮他呢?(学生会答:是。)那么我又该怎么去说服他的爸爸妈妈呢? 预设: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肯定都支持教师去说服小侄子的爸爸妈妈,水到渠成,进入本课学习。 2.角色扮演游戏。 (1)请几名同学根据上面的情境分角色扮演老师(说服人角色)、小侄子(请求帮助者角色)、爸爸和妈妈(被说服人角色)。 (2)其他学生仔细听,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判断“说服”成功与否。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的心里暂时有数了,明天我就去试试看,到时候再来向你们汇报结果。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答应我们的请求呢?这里面可有不少说话的艺术。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 二、说一说,明确要求 1.结合课本上的例子,说一说该如何表达,明确说服步骤。 (1)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因为是有求于人,所以态度要诚恳,要有礼貌,不可盛气凌人、语气生硬。 示例1:老师,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一件事。(礼貌、得体、目的明确。) 示例2:老师,我有事找您,您听我说。(不太得体,没有注意说话的对象。)(2)把自己的请求说清楚:说说自己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有什么好处和意义。 示例1:老师,我想办一份班报,把我们生活中的趣事和学习中的好点子都记录下来,您觉得怎么样?这份报纸每周一份,我已经和几位同学商量过了,具体的栏目内容我们已经想好了,可是栏目名称还没有定。老师,您能帮我们想想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习作(人教部编版) 习作写信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习写信。课本上给出了一篇书信范例,意在通过这样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信的格式是怎样的,知道信里可以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信的好处。此外,课文还告知了寄信之前需要写信封的事,让学生了解寄信的流程。教学时,不但要指导学生把握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写信的兴趣,鼓励学生与异地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一般来说,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敞开心怀,勇敢讲述自己的见闻、情感,再加上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学生写好一封信并不困难。培养学生写信的能力,不仅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应用文这一特殊文体,更能帮助学生维系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写信及信封的方法。 2.能够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3.培养热爱写信的爱好,提高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正确的写作格式写一封信。 2.注意书信中语言表达的精确度、明确性及简洁性。 3.注意情感的真实动人。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提前安排学生思考想给谁写信。 学生:准备信封、信纸和邮票。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播放《见字如面》《信·中国》等朗诵名人书信的视频片段,师生共同聆

听故事。 2.说一说名人的书信带给自己的感受。 思考: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信中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让你生发出什么情绪?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对“信”这一文体的理解。 过渡: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在古代,它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不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也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情怀,还有报平安的深层含义。现在,交流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但书信仍然具有其特殊的魅力。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一文体,学习如何写一封信。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书信范文,分组讨论。 思考:(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交代了什么内容? (2)信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这封信是小杰写给自己的叔叔的,他告诉叔叔自己搬进了新校园,很开心,同时传达了家人对叔叔的问候。 (2)①格式方面:书信可分为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第一行写称呼,应顶格。第二行空两格后写问候语。第三行开始为正文部分,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祝福语可以接在正文后,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另起一行时要注意,祝福词单独一行空两格,无标点;祝福的内容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后面一般加感叹号。署名和日期分别占一行,均写在右侧。 顺口溜:称呼顶格写,后面用冒号。问候空两格,谦虚有礼貌。正文空两格,内容最重要。结尾另起段,祝福不可少。署名右下方,不要太潦草。日期写精确,标于右下角。 ②内容方面:书信的目的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那么内容就应该是告知收信人自己的消息,询问收信人的相关情况,传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感情,所有自己想知道的或想让对方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信中。 3.再读范文,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书信的正确格式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它的正文部分才是我们的写作重

第一场雪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设计、执教者 桂园小学龙素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抓住特点写景物,通过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下雪场景 师生边欣赏画面边背诵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整整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

天放晴了,当作者推开门的时候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二)教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请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雪后”,(生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把你找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部分学生上台写,其余学生交流) 2、师:粉妆玉砌本来是什么意思? 师:在课文中指用什么装饰,用什么砌成,结合课文内容再解释具体些。 (播放“粉妆玉砌”多媒体。) (学生欣赏图片后,有感情地朗读“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看一看这“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3、品味“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多媒体出示:毛茸茸、亮晶晶、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雪球儿

指名读这些词语,然后请学生点评。 师: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请同学们边观赏录相边读读这些词语,看是不是更有感悟呢? (播放多媒体,学生边看边读边体会) 4、再用“读——欣赏——感悟”的方法体会“玉屑似的雪末儿”、“五光十色的彩虹”。 5、师:读这一段时,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这幅美的画面,体会雪景这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可大声读,也可默读,可与伙伴读等等) 师:读得不错。你仿佛站在雪地里,置身于美景之中。(多媒体出示:嗬,好大的雪啊! 嗬!好大的雪啊! ) 师:读读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师:“嗬!”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师:是又惊又喜,发出赞叹。赞叹什么呢? (赞叹雪下得大。赞叹雪景非常美。还赞叹雪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师: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应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范读:嗬!好大的雪啊!) 学生自读自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实录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重点难点: 1.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课时安排:2课时 1.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阅读名著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故事情节,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回忆小说人物。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吧!(学生回忆,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呢? 3.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和其他同学相机给予肯定和补充。 4.小组合作探究:这个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出示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5.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说与之相关的精彩语段,教师做好记录。 预设: 生1: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桥》中的老汉。他像一座山,坚不可摧,誓死保卫着村民的安全;他又那么大公无私,不准自己的儿子破坏规则。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里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教师可板书:老汉——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生2:《穷人》中的桑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特别是她那种从犹豫、担忧到下定决心的心理过程,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我觉得文中对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精彩,比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教师可板书:桑娜——心理描写。) 生3:我注意到的不是这几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人物形象,那就是《穷人》里的西蒙。她在临死前仍细心地照料着自己的孩子,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母亲,可是她却有着这么悲惨的命运,真是可怜极了。她的故事让我非常难过。文中直接描写西蒙的语句不多,但通过对她的孩子的描写可以感受她的人物形象。她虽然死得那么凄惨,孩子们却睡得那么香甜:“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