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分别是《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和《给予是快乐的》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

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五、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六、课时划分

《古诗两首》 3课时

《搭石》 3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卡罗纳》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总计:13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

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教育资料】颐和园》教学设计之四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 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与方法;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具准备 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1)字音。 结(jiē)出场(chǎng)地扎(zhā)到水下 (2)字形。 率:笔顺。 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辛:最后一横要短。 (3)词义。 时令:季节。向晚:将近晚上。 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 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 4.探讨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四自由讨论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交流概括。 (1)瓜藤攀檐(2)鲜花轮绽(3)雨后春笋(4)鸡鸭觅食(5)院落晚餐(6)织娘催眠 五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12.桥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

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初读了解梗概 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 生字:咆哮嗓淌哑揪呻废 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 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XX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9年11月

第六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成长故事”为主题进行编排。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这是本套教材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后,第二次安排与童年生活有关的主题。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其中《牛和鹅》记叙了“我”对牛和鹅态度的变化。《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记叙了扮演老虎给“我”带来的困扰。《陀螺》一文讲述了“我”玩陀螺的烦恼与欢乐。 本单元的第一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本单元围绕这一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鹅》呈现了学习伙伴作的批注,以及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批注的方式阅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梳理了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理解文章的作用。 第二要素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牛和鹅》引导学生勾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语句,体会“我”交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语句,体会“我”在不同阶段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陀螺》引导学生借助梳理出的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达某种心情,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表达。 习作要求“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教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游戏经历,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同时写出想法和感受。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学会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本单元侧重于让学生用文字批注自己阅读时的收获、困惑、见解。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三、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机动1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教案设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优质的教案能事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 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 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 在霞光的照耀下, 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 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 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 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 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 变化快, 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 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课题牛和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2.桥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了解课文语言及谋篇布局、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4.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 (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 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像泼。像倒。”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呢? 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因为当时情况危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来势凶猛) 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共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2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麦哨》,共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乡村儿童在乡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 教学目标: 1、学生要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初步感悟由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喜爱之情,激发孩子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感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表现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2课时 《牧场之国》1课时 《古诗词三首》2课时 《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2.课时安排 10 古诗三首 (2)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12 为人民服务 (2) 13*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1) 习作心愿 (2) 语文园地四 (2)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 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作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作文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选择其一。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并根据图画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弄清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加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习作的另一个角度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课标表述】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能进行合理的想象。 2、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 3、能够突出在生活中应乐于奉献爱心的主题。 4、能听取同学、老师的意见,并认真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合理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意,做到语句通顺,并按要求进行认真修改。 【评价方案】 1.根据具体内容,起一个恰当而新颖的题目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书写状况,评价目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3. 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达到规定字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回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些故事: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台湾的一位 1 / 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请你支持我”。生活中,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的情况特别多,对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可能我们都有寻求支持的时候。所以,本次口语交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提出请求不难,难的是如何以礼感人、以理服人,而且有条理地把自己的理由讲清楚。同时,在实际生活中遭到拒绝的情况也不少,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说服对方,更是学生需要学习、提高的。所以本次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说服别人的技巧,且要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进行模拟教学,不要太单一、太枯燥,而是综合考虑,可以设置悬念、进行合作表演,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和干扰项,让学生学会针对各种不同的要求去说服别人,请求支持。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会有理有据有礼地说服别人,请求别人支持。 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别人时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学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3.选取任务,模拟对应情境,分角色表演,说服别人。 重点难点: 1.把理由讲清楚,有说服力、吸引力。 2.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情境和对应的角色,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配;准备好相关课件、资料。 学生:提前了解课本上的三个任务,了解相关内容,准备好相关材料,如“生物角”的知识、组织义卖活动的流程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议一议,提出话题 1.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任意选择一个情境,但要与“说服”有关。) 过渡:同学们,最近我遇到了一个小难题。我的小侄子每个周末都得上各种培训班。他特别苦恼,求我帮帮他,让我和他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不要再给他报那么多兴趣班。这让我很头疼。他的成绩不算特别好,所以他的爸爸妈妈才送他去补习,可是看他每周末都不能出去玩儿,我也很心疼。同学们,关于兴趣班你们一定都很熟悉,你们说说,我是不是该答应我小侄子的请求,去帮帮他呢?(学生会答:是。)那么我又该怎么去说服他的爸爸妈妈呢? 预设: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肯定都支持教师去说服小侄子的爸爸妈妈,水到渠成,进入本课学习。 2.角色扮演游戏。 (1)请几名同学根据上面的情境分角色扮演老师(说服人角色)、小侄子(请求帮助者角色)、爸爸和妈妈(被说服人角色)。 (2)其他学生仔细听,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判断“说服”成功与否。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的心里暂时有数了,明天我就去试试看,到时候再来向你们汇报结果。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答应我们的请求呢?这里面可有不少说话的艺术。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 二、说一说,明确要求 1.结合课本上的例子,说一说该如何表达,明确说服步骤。 (1)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因为是有求于人,所以态度要诚恳,要有礼貌,不可盛气凌人、语气生硬。 示例1:老师,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一件事。(礼貌、得体、目的明确。) 示例2:老师,我有事找您,您听我说。(不太得体,没有注意说话的对象。)(2)把自己的请求说清楚:说说自己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有什么好处和意义。 示例1:老师,我想办一份班报,把我们生活中的趣事和学习中的好点子都记录下来,您觉得怎么样?这份报纸每周一份,我已经和几位同学商量过了,具体的栏目内容我们已经想好了,可是栏目名称还没有定。老师,您能帮我们想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