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对我国化妆品行业质量检测的现行标准做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对我国的化妆品质量检测技术重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我国化妆品中禁止或限制使用添加剂物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高水准的化妆品质量检测的措施。

标签:化妆品;质量;检验;措施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化妆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社会,化妆品是工业化妆品的概念在人民的脑海中渐渐淡化,它渐渐的与人民的健康联系起来。在化妆品品质多样的市场中,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化妆品质量检验体制是化妆品企业和我国相关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化妆品企业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制的关键。文章主要从我国现行的化妆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技术的重点和我国实际的化妆品检测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化妆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说明,并且为我国化妆品质量检测所需要做的改革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我国化妆品质量检测的现行标准

到2011年底,我国已经出台实施化妆品质量国家标准共计46项,化妆品行业标准共计123项。我国出台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涉及到了微生物学、卫生化学、功效评价和毒理学等50多项对化妆品质量的检测方法。近3年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也下发了多种化妆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以上的标准是我国现行的化妆品质量检测机构的主要检测依据和检测技术参照。显然,这个规范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化妆品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是我国相关部门所面临的问题。

2 化妆品质量检测技术重点

《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卫生要求做了明确的要求,并且详细列举了化妆品中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例如:限制使用的着色剂、防腐剂和防晒剂等一些限制或者禁用的物质。同时,对一些可以使用的化学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国内暂时允许使用的各项染发剂等。《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中的最大化学物质含量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禁用化学物质1208种、禁用植物78种、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73种、限制使用的防腐剂56种、限制使用的防晒剂28种以及限制使用的着色剂156种。也对化妆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做了统一的列表,其中列举的检测方法有27种,总共涉及到94种禁用或者限制使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其中包括:12种防腐剂、9种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7种性激素和15中防晒剂。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列举的检测物质中,其列举的检测手段显然无法实现对所有物质的全面检测。因此,快速且高质量的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化妆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手段,是我国化妆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

3 各项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物质

化妆品质量检测机构的现状

化妆品质量检测机构的现状? 化妆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产品。化妆品属于化 学类工业产品,其直接接触人体,如果化妆品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各种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害生命健康安全。本文就对于当前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 析与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妆品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化妆品本身 作为一个化学类工业产品,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在追求 美的道路上,化妆品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在激烈发展的化妆品市场当中,化 妆品的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所广泛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化妆品 质量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消费者使用之后皮肤变薄变脆,同时激素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时间长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痤疮、多毛,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还 可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以及令胎儿致畸等等。针对于我国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化妆品质量控制检验体系,已经成为了保障整个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保 护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第一,检验技术水平有限。当前,虽然我国对于化妆品检测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多,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数量水平。但是,整体检验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国内的相关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与设备水平都相对落后。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很 多检测机构本身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都十分先进,并且检测体系更加完善,整体资 金投入的充足,也使得相关人才的专业能力较高。因而,国内的检测能力相对于国外 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第二,检验的相关设备相对落后。在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化妆品的质量检测装 备已经进行了统一的引进和整合,但是其中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依然十分有限。相对于 国内,国外企业所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等多个专业的设备,在大多数 检测机构中应用的都相对较少。整体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很多质量检验机构的检 测设备不够全面,整体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慢。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SWOT分析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化妆品行业的进入不是非常简单的。“商标忠实性”是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特性之一,而产品的差别是这种商标忠实性的基础。行业内的企业经多年经营,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这些消费者可能喜欢他们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或者欣赏他们产品的外观设计、售后服务等等。当消费者习惯于使用某种商品的产品,要消除这种忠实性就必须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产品差别是化妆品的主要进入壁垒之一。 1)纤丝秀发也抗老化 根据欧盟商业部调查显示,2005年的头发类产品营业额比2004年上涨了16%。对于这个不容易有新意的市场而言,16%已经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诉求Home Spa概念以及防晒成分之外,头发的抗老化产品成为2006年的新贵,并且有持续走俏的趋势。 2)在家也能享受美容院的呵护 SPA指是新式的休闲美容方式,即在一个放松、休息、享受的美妙场所,由专业美疗师提供的美疗服务。SPA不是一般的减肥或护肤,而是女人善待自己、护理身心、让身心得到享受与放松的方式,是现代女性消除疲惫,为身心减压的有效手段。以往在化妆品业绩里只占据极小份额,屈居无关紧要配角的家庭洗浴产品,2006年将会令人刮目相看,举凡沐浴乳、泡泡浴液、各种头发保养品,都会以亮丽的姿态与脸部保养品分庭抗礼。此外,这类产品也不再仅仅扮演清洁用品的角色,而上升到能“心理治疗”的高度,以成分中含有舒缓、减压、心灵按摩、排毒功能等诉求,来吸引向往家庭生活的消费者。 3)“绿色”“有机”持续发烧 消费者所重视的生活价值,自然会成为化妆品公司设计产品时重要的考量依据。对天然、纯净、安全、无害的化妆品的需求,是所有爱美的女人共同的愿望,因此,环保、再生、绿色、有机——这几个字眼在2006年将会成为化妆品界的重要表述名词。 4)轻松点击美丽送达 一向以金字塔尖端顾客为服务对象的Giorgio Armani,刚刚于2005年底宣布开设两个直属于公司的入口网站,一个销售香水;一个销售化妆保养品。而在世界各地都有专卖店的The Body Shop,也投入在线购物行列,2005年的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达57%。2006年里,很多化妆品的大品牌,都将在网上开设直属售卖网站,卖的不是老产品,而是刚上市的新产品。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 分析 第一章美容化妆品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对美容化妆品市场的整顿源于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美容化妆品市场多次曝光,成分严重超标、铅汞中毒,针对目前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权益的中消协“2005健康·维权年主题”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活动已经启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并同期开展消费教育活动。调查期间,其联合地方消协揭露美容化妆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公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和消费者对美容化妆 品市场的满意程度。 通过这一活动,推动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建立,促进美容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权。美容化妆行业消费投诉致使该行业信任危机重重,但通过对美容化妆品市场近两年的研究

发现,美容化妆品市场并没有因为信任危机萎缩,反而增长更为迅速,并有向国际知名品牌集中的趋势,消费更加理性。而医药企业有在逆 向中寻找市场机会的天然优势。 另外,目前我国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已发展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商务与家电产品之后的又一大热点行业。但美容化妆品市场规范程度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缺乏规范性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消费者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仅去年全国就受理美容化妆品投诉2.8万件。 除此之外,我过对于一些医药公司、化妆品、瘦身、丰胸等产品的广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化妆品这一块。所以,如果要在广告这一块做好那就是不能够有半点的夸大其功效,按照其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就要求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实力才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 二、经济环境 总体看,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当前,供给条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约束较轻,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较高,而资源环境成本又难以构成比较有效的硬约束。在结构矛盾突出、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的背景下,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

化妆品检测-全

第8章化妆品的检验 知识目标: ●了解化妆品的类型、功能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熟悉化妆品理化检验项目 ●掌握化妆品理化检验项目的常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能进行检验样品的制备 ●能进行相关溶液的配制 ●能根据化妆品的种类和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能按照标准方法对化妆品相关项目进行检验,给出正确结果 案例导入: 如果你是一名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检验人员,你公司生产了一批化妆品,你如何判定该批化妆品是否合格。 课前思考题: ●化妆品有哪些剂型? ●化妆品对微生物有要求吗?哪些生产环节会带来微生物污染?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表皮、毛发、指甲、口唇等),起到清洁、保养、美化或消除不良气味,并对使用部位具有缓和作用的物质。一般来讲,化妆品可分为护肤化妆品、美容化妆品、发用化妆品、和专用化妆品等。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化妆品的消费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它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消费者更注重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形象、更注重化妆品产品的质量。具体来讲,化妆品的质量特征离不开产品的安全性(确保长期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确保长期的稳定)、有用性(有助于保持皮肤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容光焕发的效果)和使用性(使用舒适、使人乐于使用),甚至还包括消费者的偏爱性。其中最重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通过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来保证。 8.1 化妆品检验规则及稳定性试验 8.1.1 化妆品的检验规则 1.基本术语 (1)常规检验项目。指每批产品必检的项目,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中细菌总数、重量指标和外观要求。 (2)非常规检验项目。指非逐批检验的项目,如卫生指标中除细菌总数以外的其它项目。 (3)适当处理。指不破坏销售包装,从整批化妆品中剔除个别不合格品的挑拣过程。 (4)样本。指每批抽样量的全体。 (5)单位产品。指单件化妆品,以瓶、支、袋、盒为计件单位。

护肤品行业的分析报告

护肤品行业分析报告 一.润肤品中国市场品牌进展历程 在今天的中国,润肤品 / 护肤品差不多从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2002 年市场规模约为 165.6 亿元人民币。 2003 年 12 月 11 日,在业界流传四年之久的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的传言终于成为事实,这不仅标志着国际巨头欧莱雅集团真正踏入了中国的大众护肤品市场,也意味着中国护肤品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的来讲,中国润肤品 / 护肤品品牌进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 70 年代 ~1982 年):上海品牌垄断国内市场 以上海家化为代表的上海润肤品 / 护肤品品牌在那时风靡全国。至今,专门多人对美加净、郁美净、孩儿面、皇后牌珍宝膏等品牌仍然经历犹新。 第二时期( 1982~1996 年):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土洋品牌泾渭分明

这段时期,跨国品牌如欧莱雅、玉兰油、强生、资生堂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护肤品 / 润肤品营销真正起步,这些品牌以高定价瞄准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与此同时,安利、雅芳等外国品牌把直销模式引入了中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广东军团如小护士、丁家宜等上升势头特不快,而大宝集团树立的价廉物美、平民化的品牌路线也特不成功。在那个时期,跨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各自占据着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正面交锋比较少。 第三时期( 1996~2002 年):本土品牌专业细分市场突围 2002 年的市场规模是 1982 年的 200 多倍。同时,消费者对护肤品 / 润肤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滋润肌肤上,还出现了防晒、美白、保湿、祛痘、香熏美容、男性护肤等方面的需求。定位于大众消费品的国内品牌在产品功能上找卖点,从功能市场、细分市场、专业市场上突围。比较成功的有小护士(维他命防晒)、索肤特(木瓜减肥)、丁家宜(一洗白)、珊拉娜(祛痘)、大宝(男士也能够用)等。 第四时期( 2002 年至今):跨国品牌中低端延伸,本土品牌中高端跨越

2019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化妆品的概述及分类 (一)、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是以化妆为目的物品的总称,在希腊语中,化妆的词义就是“装饰的技巧”也就是说发扬自身优点,将缺陷加以弥补,在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将化妆品定义为:“是以涂搽、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包括:基础化妆品、美容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三部分。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护皮肤、毛发以及增进皮肤和毛发健康的制品;而美容化妆品是为了修饰脸面、指甲等部位,使之增加美丽而使用的制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面部、毛发等部位具有防御功能的特殊的理化处理的制品。所以不论是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都不同于药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 (二)化妆品的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新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 护肤类化妆品(包括营养类和药物类):如雪花膏、冷霜、营养霜、奶液、蜜、香脂、防裂油、 精华素、美白露、防晒霜、防晒水、眼角霜、凡士林、防晒油、紧肤水、收敛水、保湿露等。 护发类化妆品:如护发素、头油、发乳、发蜡、防晒香波、药性发乳、调理香波、须后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美发类化妆品:如摩丝、定型水、定型嗜喱水、染发香波、直发剂、染发膏、染发摩丝、生发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薄膜状:骨胶原面膜粉、剥离型面膜等。 : 如眉笔等 包括痱子粉、香粉、眼影、染发粉、足粉、爽身粉等。 包括乳液、蜜、粉霜、护肤、洗面奶、发乳等。 包括香波、化妆水、香水、紧肤水、古龙水、保湿露、花露水等 :包括唇膏、眉笔、发蜡等。 :胭脂、粉饼等。 :如唇膏等 如面膜、染发胶等; :如发胶、摩丝等; 婴儿用品:婴儿皮肤稚嫩、应注意安全性。

化妆品抽样检验及留样制度含微检制度(DOC)

七分妆公司不合格原料成品处理规定 1、目的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顾客。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对原物料采购、外包加工品、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发生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与权限 总经理授权品管制定并执行。 3.1 品管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确认和评审,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3.2 仓库负责进料不合格时与供应商协商退货事宜;负责产品入出库工作。 3.3 生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返工。 4 管理规定 4.1 品管部检验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评审。 4.2 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置方法可采用选别、特采、退货等。 4.2.1 采购人员在供方现场采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当场退货。 4.2.2 检验员在接受采购产品验证时发现不合格品,挂“不合格品”标识,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域,填写品质异常处置单,报总经理作出处置决定。 4.2.2.1 作退货处置的,由仓库通知厂商载回处理或到本公司处理。 4.2.2.2 作选别处置的,由生产部协调其他部门调派人员对不合格材料进行挑选。挑选时,由检验人员指导作业人员挑选,并留下挑选记录,决定是否挑选需生产及品管部和相关人员同意才能实施。 4.2.2.3 做“特采”的进货产品仅限于特定的产品、时间或数量内,需得到或授权人批准,作好标识,办理入库手续,并跟踪此类产品的过程变化。 4.3 制程中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置,处理办法可采用返工、报废、选别、特采等。 4.3.1 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半成品、部门应立即采取停止转入下道工序的措施,

化妆品检验管理制度

文件名称检验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COP-05 版/次 A / 0 文件类别程序文件生效日期 20160901 页数 5 编制质量体系小组审核黎利媚批准于欣龙 1.0目的 通过对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检验,保证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2.0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料、包装材料的进料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检验,成品的检验、返工 产品的检验管理、半成品灌(包)装、成品的检验,以及生产用水、环境、人员等卫生指标的检验、 管理和监控。 3.0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所有来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检验及其库存成品重检; 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巡检; 质量不合格品、市场退货、返工产品的重新检验; 生产用水、环境、人员等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 3.2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上述需检品的报检及质量不合格品的跟踪处理。 3.3 技术研发部:负责制订“原料检验标准”、“包装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生产用水检验标准》《半成品检验标准》、《半成品灌、包装检验标准》 3.4 采购、仓储:负责原料、包材来料异常的处理。 3.5 生产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的异常处理,技术研发部确定处理方案,品管部负责跟踪验证。 4.0内容 4.1 原料检验标准及检验要求 4.1.1原料标准依据: 建立原料的检验项目的依据主要是与生产商的出厂(COA)报告为依据,对微生物敏感的原料增加微生物卫生指标。 4.1.2 抽样管理要求:进厂原料按批(进厂件数)取样,设总件数为x,当x≤3时每件取样;

当3300时,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1随机取样,抽取取样量。参见《抽样检验管理规定》 4.1.3主要检测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由质检员抽样后分别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1.4检测流程:按物料验收流程执行,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1)原材料到仓后,仓库对其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批号等进行核对,并检查来料COA 报告,检查运输车辆的卫生状况和包装的完整性后将其置放于“原材料待检区”,并以通知质管理部检验员检验。 2)质管部检验员接到《原材料请检通知单》后按照原材料检验及《抽样管理规定》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取样工具、器皿等。 3)质管部按品检抽样作业指导书到现场抽样,并依检验规范及原材料检验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在《原料规格书及检验报告》中,由质管部主管人员审核签字,然后通知仓库、生产、计划。 4)仓库接到通知,合格原材料放在合格品区,不合格原材料做出标识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由质量保证员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相应状态标识。 4. 2 包材标准及检验要求 4.2.1包材标准 外观检验QB/T164-93及QB/T1685-93标准检验,印刷文字按GB5296.3-1995标准检验。签样标准。 4.2.2抽样管理要求:包材检验一般采用GB2828单次抽样检验方式,外观采用一般检验II级水准及功能采用特殊检验S-2水准。 4.2.3包装材料的检验项目一般为材质、外观形状、印刷文字、净含量及与其他包装的配合。 4.2.4包装的检验判定:重缺陷不得有,轻陷不得超过10%,否则判定为不合格。由质检员出具检验报告。 4.2.5检测流程:按物料验收流程执行,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1)包装材料到仓后,仓储部对其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等进行核对,并检查包装情况,都合格后将其放置在“包装材料待检区”,并填写部分《包装检验原始记录》,然后通知质管部来料检验员检验。 2)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员接到《原材料到货报检通知单》后,按照GB2828抽样方法及检验水平标准进行抽样,按照标准样板及签样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包装检测原始记录》。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我国的美容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从97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美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我国的美容行业与开始相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中国美容行业发展历史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列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元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从19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关于美容行业,2002年也有人估计销售额在1000亿元。 二、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一)从行业宏观来看 1、从消费者角度看,美容消费正越来越理性 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一样,美容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从盲目消费逐步到理智消费的过程。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美容行业的先行者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知识缺乏,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谋取暴利。数据证明: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的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的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告产生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在经过一次次尝试后越来越相信自己 2、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正在不断加强 我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的并走向规范。1987年,我国颁发了《中国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化妆品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管理部门等都做出了规定。同年,还颁布了《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 1989年颁发了《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生产及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法规首次提出了特殊化妆品概念,目前,我国获准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有1000多种。 1995年颁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该标准首次提出了新创化妆品这一专业术语。

化妆品质量检测对当前状况应对办法

化妆品质量检测对当前状况应对办法 1,加强投入。针对于现阶段国内整体化妆品质量检测水平不足的问题,国家的相 关部门要加强整体技术研究的投入,关注实验室的建设。通过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工 作开展,为化妆品检测机构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在检测设备的选购上,可以借鉴国 外检测机构的设备选择经验,提高设备更新换代和置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化妆品检 测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对检测规范和技术进行研究,推进整体检测技术水平的 发展。 2,评价体系构建。在技术研究与落实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些具体的检测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对于一些化妆品的禁用添加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外的同步。但是,在具体公布的禁用化学物质中,很多物质的 检验缺乏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并且相关检验的技术也十分模糊,不够明确。相关的 检测机构要结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对于检测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并且结 合当前化妆品禁用品的数据资料,构建一套科学的禁用物质的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 实现全国范围的共享,为提高整体质量检验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相关的化妆 品检测机构自身还要提高研究能力,积极的开展相关研究课题。 3,技术研究的落实。在技术研究与落实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些具体的检测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对于一些化妆品的禁用添加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明确的 阐述,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外的同步。但是,在具体公布的禁用化学物质中,很多 物质的检验缺乏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并且相关检验的技术也十分模糊,不够明确。 相关的检测机构要结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对于检测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并且结合当前化妆品禁用品的数据资料,构建一套科学的禁用物质的数据库,通过技 术手段实现全国范围的共享,为提高整体质量检验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相关 的化妆品检测机构自身还要提高研究能力,积极的开展相关研究课题。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化妆品质量检验工作开展中,整体的检测水平、技术和设备 的先进性都处于一个有待提高的层次当中。要想真正的提高整体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 和技术能力,就要积极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化妆品质量检测技术,吸收先进的检测经验,加强创新和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检测管理流程,对于整个化妆品市场实现规范化 的监督管理,进而为广大消费者保驾护航。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化妆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化。1987年的产值仅18亿元,生产企业只有100家左右,发展到2000年,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138亿元,拥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从1987年到2000年,化妆品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国际化妆品市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但全球化妆品的销售情况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据《国际市场追踪》(MTI)的权威统计报告,国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而另一家全球市场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调查资料显示,亚太地区化妆品市场增长较快,并预测今后亚太地区还会有较高的发展趋势 1、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赫莲娜、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等。 宝洁公司:“玉兰油、SK-Ⅱ、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润妍、伊卡露”等。 联合利华:“夏士莲、力士、旁氏”等。 法国LVMH集团:“迪奥、CD、纪梵希”等 法国产香水:“爱琪美、莲娜丽姿、欧洲之萃、香奈尔”等 巴黎贝丽丝香水有限公司:“贝丽丝” 意大利的“范思哲” 丝宝公司的:“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等。 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 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 深圳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羽西、阿迪达斯”。 安利公司:“雅姿“ 郑明明化妆有限公司的“郑明明”。 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 香港丽丝达:“小护士”。 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上海家化:“六神、清妃、美加净、佰草集、COCOOL、高夫、梦巴黎”。 北京三露厂:“大宝”。 奥尼化妆品有限公司:“奥尼、西亚斯、百年润发”。 珠海姗拉娜化妆品公司:“姗拉娜品牌、喜肤品牌”。 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可采眼贴膜” 广东雅倩化妆品有限公司“雅倩、清逸、佳雪、玉丽”等。

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接近3000亿元 在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增长压力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类零售额为2992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8.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注:2020年前10月零售总额增速为5.9%。 2、中国化妆品产量增长明显 2013-2016年,中国化妆品产量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每年产量维持90万吨左右。2017-2019年,中国化妆品产量增速明显,2019年产量达124万吨,同比增长6%。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一直是一个供大于求的状况,每年过剩的化妆品要通过出口来消化掉;近几年我

国化妆品行业产销率均在75%-85%之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有上涨的趋势。 3、护肤类化妆品细分市场规模最大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高达4777.2亿元,同比增长13.84%;2010-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82%。2019年,护肤品、护发和彩妆是化妆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三者占据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约75%,其中护肤品市场约为2444.15亿元,占比高达51.16%。 从增长速度来看,彩妆则成为增长最快的化妆品,2014-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95%,远远高于整体行业增速。

4、中国化妆品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CR3为23.8%,CR5为30.4%,CR10为41.7%。2019年,市场集中度的三项指标与前三年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化妆品行业CR10超过了40%的水平,CR5超过30%,说明我国化妆品市场己经由竞争型转变为寡占型。 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企业市占率排前三的分别是欧莱雅、宝洁和雅诗兰黛,其中欧莱雅市占率为10.2%,宝洁市占率略低于9.4%,排名第三的雅诗兰黛与欧莱雅及宝洁的市占率相差较大,低于5%。 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前五的公司均为外资品牌,可见目前外资品牌主导中国化妆品市场。但近年来,由于90后消费迅速崛起,不少内资品牌及时响应年轻一代的需求,积极从品牌、成份、

化妆品质量管理制度

化妆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 2014年11月3日 目录

1.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2.人员培训制度 3.从业人员卫生及健康体检制度 4.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5.储存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6. 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企业全体员工均应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 二、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三、经营场所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杂物等。 四、任何员工不得将易燃、易爆等物品带入经营场所内。 五、个人办公区间物品应摆放整齐,办公台上不得摆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六、不得在经营场所内用餐,如需用餐需在公司统一规定的区域内。 七、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穿背心,拖鞋进入办公区域。 八、灭蚊灯、老鼠夹、杀虫剂应保持有效状态,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人员培训制度 一、门店营业员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二、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

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四、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五、参加外部培训及在职接受继续学历教育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交行政部门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 六、企业内部培训教育的考核,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七、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或奖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从业人员卫生及健康体检制度 一、企业员工每年必须在有体检资质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检验机构体检一次,体检除常规项目外,应加做胸透以及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化妆品行业目前的现状

本文由清飞扬贡献 文档可能在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妆品行业目前的现状 盼望投机,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老板急于求成。使企业风险增大,问题增多而复杂化,资金的缺乏难于请到上等的管理人才,反过来影响又生产及营销的能力,而没有好的生产及营销能力,便不能获得进一步的资金,老板更急…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机会的行业。 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亿元。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发明大量就业 年是亿元,年是亿元,年是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资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块钱,年代初。年初上升到人均块钱,年上升到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元。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护肤类的占护发类的占美容类的占香水类的占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 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从近几年的动向看。有专家预测到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要占到第一位。 年为亿元,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年为亿元(人民币)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至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销售额的年增长率曲线,从博雅对护肤品的统计分析来看。有年一个周期的快速增长到略缓,再快速增长再略缓的特点。 每次从曲线开始上升阶段起,博雅发现。市场上就有一个或几个以祛斑、美白为主诉求的产品品牌在作强势促销。 每次的增长速度加快,不过。否就是由这些以祛斑、美白为主诉求的产品品牌所带来、或促成、或形成,博雅还在研究中,尚未确定。但我可以肯定:现在增长减缓,为下一次的高速增长,积蓄力量。 大概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分析近二年化妆品行业所遇到困难。 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 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 走私和假冒伪劣化妆品,市场规范化水平低。对于老实守法的企业形成的冲击,导致了企业的困难; 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入的化妆品广告费用是亿元,国外化妆品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而我国企业的投入还不到 引进外资个项目,年。新增条化妆品生产流水线,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投产,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7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口增长11.5%,其中化妆品进口增长1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于2018年7月1日起,洗涤用品、护肤及美发等化妆品进口关税由8.4%降至2.9%。尽管中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但中国经济依然稳步健康发展,国民消费尤其是“化妆品人口”消费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全球著名化妆品跨国企业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即按照以下标准来定义:(1)居住在城镇;(2)年龄大于20岁的女性;(3)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根据日本资生堂的统计,中国的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从2005年的2,200万人已增长到2010年的1亿人,同时预计2020年将达到4亿人,远超日本2010年5,600万人核心“化妆品人口”。核心“化妆品人口”的成倍增长,必将带来化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和个人洗护行业市场规模为

3,616亿元,同比增长9.6%,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中国整体化妆品及个人洗护行业增速高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妆品市场之一。 2、行业集中度较低,跨国企业占据主流,国内企业逐渐崛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4,000余家,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产品超过35,000种,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据Euromonitor、招商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企业基本为欧美及日韩等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仅有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2.6%)、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3%)和伽蓝集团(2.2%)在列;同时虽然跨国企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

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空间分析研究

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空间分析研究 广州创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19.9

化妆品行业的简介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妆品的行业规模 国内化妆品的发展空间国内外化妆品的增长空间 目录CONTENTS

化妆品行业的简介 化妆品自古以来就是国人日常生活“标配”,具有刚需属性。化妆品并不是“舶来品”,我国古代就有妆粉、胭脂等化妆用品,近代谢馥春、孔凤春等化妆品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建国后百雀羚、大宝等产品也深受国人喜爱。国际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是在上世纪90 年代,通过收购等方式,挤压国货化妆品发展空间,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到2010 年之后,线上消费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年轻本土品牌立足网店销售,同时借消费升级深耕三线以下城市,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老品牌专注形象升级,同样依托新媒体渠道,再次步入消费者视野。我们认为,化妆品在本土市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自古以来就是国人,尤其是女性的必需用品,消费驱动力较强。

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10%我国化妆品规模全球第二,化妆品社零增速稳定高位 20%45%颜值消费经济正持续升温,精细护肤爆发大势所趋 化妆品市场集中程度不高, 本土品牌正在兴起

1.我国化妆品规模全球第二,化妆品社零增速稳定高位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超日赶美,全球第二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全球第二仅次于美 国,社会零售化妆品增速持续高增长。 1.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化妆品及个护市场 总规模从2012年的2518亿元增长到2018 年的 393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化妆 品市场规模显露良好攀升势头。 2.从规模增速来看,2018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 为2619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限额以上 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3.9pct;2019年一季度全 国化妆品零售额为753亿元,同比增长10.9%, 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 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 业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 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8.4pct,是近5 年来的次高增速。

国内外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盼望投机,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老板急于求成。使企业风险增大,问题增多而复杂化,资金的缺乏难于请到上等的管理人才,反过来影响又生产及营销的能力,而没有好的生产及营销能力,便不能获得进一步的资金,老板更急…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机会的行业。 95 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 亿元。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发明大量就业 96 年是95 亿元,97 年是105 亿元,98 年是120 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资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 块钱,80 年代初。90 年初上升到人均5 块钱,1998 年上升到16 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 元。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 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 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从近几年的动向看。有专家预测到2010 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90 年为40 亿元,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 年为2 亿元(人民币)85 年

为10 亿元。95 年为190 亿元,98 年为280 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98 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销售额的年增长率曲线,从博雅对护肤品的统计分析来看。有5~7 年一个周期的快速增长到略缓,再快速增长再略缓的特点。 每次从曲线开始上升阶段起,博雅发现。市场上就有一个或几个以祛斑、美白为主诉求的产品品牌在作强势促销。 每次的增长速度加快,不过。否就是由这些以祛斑、美白为主诉求的产品品牌所带来、或促成、或形成,博雅还在研究中,尚未确定。但我可以肯定:现在增长减缓,为下一次的高速增长,积蓄力量。 大概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分析近二年化妆品行业所遇到困难。 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 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 走私和假冒伪劣化妆品,市场规范化水平低。对于老实守法的企业形成的冲击,导致了企业的困难; 98 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入的化妆品广告费用是24 亿元,国外化妆品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而我国企业的投入还不到1/10 引进外资17 个项目,9899 年。新增67 条化妆品生产流水线,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投产,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大部分企业没有科研能力和新产品储备,企业缺乏自身的应变能力。企业重销售,轻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企业宏观的临时的发展战略研究,初期的原始积累中,企业还能够生存,但发展到一定规模,技术和管理的落后直接影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8-28 17:04:33 作者: 来自: 阅读次数: 74142 我国的美容行业起步於八十年代中后期,从97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 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美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目前,我国的美容行业与开始相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中国美容行业发展历史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説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高於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圆.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列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元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 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从19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关於美容行业,2002年也有人估计销售额在1000亿元. 二,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一) 从行业宏观来看 1,从消费者角度看,美容消费正越来越理性 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一样,美容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从盲目消费逐步到理智消费的过程. 由於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美容行业的先行者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知识缺乏,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谋取暴利. 数据证明: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的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的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吿产生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在经过一次次尝试后越来越相信自己 2,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正在不断加强 我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的并走向规范. 1987年,我国颁发了<<中国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 这是我国关於化妆品的第一部法规. 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管理部门等都做出了规定. 同年,还颁布了<<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根据国家质检局颁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化妆品主要是指以喷洒、涂抹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在人体表面,以达到清洁、美容、修饰或保养目的的精细化工品。化妆品的使用部位有很多,如面部、手部、指甲等,当前,化妆品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化妆品类销售额增长17.0%,总销售额达1765亿元,占全球化妆品销售额的14.7%,较10年前增长较大,就当前的化妆品销售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还比较低,因此,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截止2012年底,我国持有有效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有4598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而且中遍布外国企业,如美国的宝洁公司、法国的巴黎欧莱雅公司等,营业额要远远高于国内品牌生产厂家。生产经营的这些厂家,大部分都是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仅占五分之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不断成长,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民族品牌,如丁家宜、李医生等,而与此同时,外国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范围,

不断并购中国的化妆品企业,由此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2010年,科蒂收购丁家宜,这对于我国民族自有化妆品品牌的形成造成了威胁。 对于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还应当加强化妆品企业的生产运营控制,确保质量,促使企业满足品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政府可以就化妆品行业发展举行座谈会,就各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好的化妆品企业,引导其展开广告战略,准确定位消费人群,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以提升本土化妆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此外,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化妆品企业应当生产不同类别的产品,实现多元化营销,从而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如巴黎欧莱雅旗下17个国际品牌,在中国上市12个,涵盖低挡、中档、高档消费人群。企业还可以根据当前消费者的健康、绿色消费心理,及时变更生产及营销战略,突出主打风格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 当前,政府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扶持较少,使得企业发展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这势必对化妆品行业进步造成一定制约。对此,应当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机制构建,对化妆品行业的各种税收实行有效的优惠政策,以起到促进彩妆市场发展作用,从而平衡消费结构,也为企业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