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

相传颂的佳话。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

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二、熨疗法的分类

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

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烂。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2)药饼熨法:将药研为细末,根据病情选取糊、水、酒、醋、涎等制成大小厚薄不等的药饼,放于治疗部位,其上覆布,用熨斗、热水袋、水壶、玻璃瓶或将盐、沙、麦麸等炒热布包后置于药饼上面热熨。(3)药膏熨法:将药物研成细末,加入饴糖、黄蜡等赋形剂调成厚薄适度的药膏,于火上烘热,趁热贴于治疗部位;或将药膏涂于治疗部位,再以熨斗、热水袋或炒热的盐、沙、麦麸布包后置于上面进行烫熨。药熨法在临床中最常用。药物可以是治疗该病的内服药,也可以是服剩的药渣。多选用气味辛香雄烈之品,加热后较易透入皮肤而发挥温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可有单味药物法如吴茱萸熨、生姜熨、葱白熨、菊花熨等,

复方药熨法如平胃散熨等。药熨法多用于因风、寒、湿、痰浊、瘀血、脏腑气血亏虚、经络痹阻不通导致的各种病症。2.盐熨:取粗盐500~1000克放入锅内,用旺火炒爆至烫手,倒入稍厚布袋,扎紧袋口,即可熨烫30~60分钟。温度低后换另一包。适用于寒湿痹证,瘀血阻络之各种痛证,脾胃虚寒之泄泻、呕吐、呃逆,便秘,癃闭,风寒感冒之头身疼痛、胁痛等证。或用50-100ml陈醋倒入盐中同炒后装入布袋后熨。3.麦麸熨:取麦麸500~1000克,炒热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即可熨烫30~60分钟。麦麸包不热则更换。适用于寒邪、食滞所致脘腹痞满疼痛及呕吐、呃逆等证。4.沙土熨:取干净细沙、黄土或灶心土500~1000克,入锅炒热,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即可熨烫30~60分钟。沙土包不热则更换。多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胃痛,腹痛,四肢厥逆等证。5.壶熨:用烫壶、热水袋、玻璃瓶等盛热水,直接在穴位或患处,或在已敷药物的部位或药包上进行熨烫,熨30~60分钟。凡是适合熨治的疾病均可用。6.砖石熨:取干净平整砖2块,厚布2块各折成4层,干毛巾一条备用。将砖块放在炉上烤至烫手,用厚布包裹,在熨处上盖干毛巾,即可熨烫30~60分钟。砖块不热则更换;或砖块用火烧热上洒陈醋,用布包裹外熨患处。可用于脘腹疼痛,腹泄,腹胀,癃闭,便秘等证。7.蛋熨:用老松节七两,加胡椒(每岁7粒)煮鸡蛋至熟,乘热将顶壳切去

三分,覆在脐眼上,四周用面作圈护住,冷则更换;或用煮鸡蛋去壳,乘热在患者胸腹滚擦。用于伤寒证,证见伤寒不能分阴阳,目定口呆,身热无汗,便秘,不省人事。8.面饼熨:取面粉做成约0.5厘米厚的饼,蒸热后放上密陀僧6克,趁热紧夹在腋下,待冷时加热后再用。适用于治腋臭。9.酒熨:患者平卧,患处平铺毛巾,将酒均匀地洒在毛巾上,点燃,稍热则立即用另一毛巾熄火,上置热水袋来回熨30分钟,每日1~2次至病愈;或将药熨中的药物用酒伴炒,然后熨于穴位或患处。适用于气滞型胸腹胀满,痹证等。10.铁落熨(坎离砂):铁落是指生铁外面的铁末,洗净,入锅内炒至发红,倒出晒冷,加陈醋装入布袋,用两手搓揉布包,使铁末发热,然后把布包拍成扁平状,外包毛巾熨烫于治疗部位;每次可熨20~30分钟,一日1~2次,坎离砂可反复使用,每次用时加入陈醋,直至不能发热时再更换;或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中药研成粗末,与铁落混匀,用时加醋拌匀即可。用于风寒湿痹。(二)按熨法操作的方式分1.直接熨:将已加热的物体或药物直接放置穴位或患处进行熨烫。如盐熨、生姜熨等。2.间接熨:先将药物置于穴位或患处,再取加热物体放上面熨烫。如部分药熨法。三、熨药配制(一)配伍原则:熨剂的配伍原则与内服药的配伍原则相同,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制成剂。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若行道者适遇急症,

恐病家嫌膏药尚缓,力请非处汤不可,则不妨竟以古汤头煎服之方改为煎抹炒熨,于医理无悖,于外治一门亦变而不失其正,与医家亦分途而合辙,”吴氏虽然是就急症权变为治而论,其实质仍然说明了熨药配制也是在医理指导之下的辨证措方,无非是变内服为外治,给药途径有异而己。然而,药熨冶疗毕竟是一种外治方法,需要通过皮肤的吸收而产生其治疗效应。因此,一般说来熨剂大多选取气味辛香雄烈之品为主配制而成。如具有温通经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等作用的药物常为熨剂的主体。根据患者的病情,也可酌选辛凉散瘀、清泄热毒之品组合成剂。熨剂的药味可随宜增损,原则上专治一证者,药味宜少而精;病情复杂或兼证较多、虚实夹杂者,也可酌情多选配几味,但不宜过多过杂。2.制剂方法:熨剂的配制调剂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三种剂型。(1)药袋:将药物打碎或制成粗末,装入缝制好的药袋中备用。药袋的大小应备置多种规格,以便按照熨引的部位、范围择用。(2)药饼: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酌取面糊,水、酒、醋等调剂制成大小厚薄不等的药饼备用。(3)药膏:将药物研为极细末,加入饴糖、黄蜡等赋形剂调制成厚薄适度的药膏备用。此外,还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或将药物煎汤取汁,趁热用纱布熨引患处,等等。(二)、操作方法1.熨引工具:常用的熨引工具有熨斗、热水袋、煎炒药锅,蒸煮器具等。也

可就地取材,选用大口玻璃瓶、水壶等器皿,因地制宜地进行药熨治疗。2.操作步骤:根据不同的药熨制剂,其操作步骤也不尽相同,一般常用的有炒熨法。蒸煮熨法、贴熨法、熨斗熨法等。(1)炒熨法:以绢、布等包裹炒热的药物熨引患处,即为炒熨法。先将配制好的药物打碎,置于炒锅中炒热,在翻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酌加酒、醋等敷料;炒热后以绢布包裹适量熨剂,趁热直接熨引患处或有关的治疗部位(如腧穴、经脉循环处等)。待其温度降低,则可更换

药包熨引。一般可反复熨引多次,持续熨引20~40分钟,

或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熨引时间。(2)蒸煮熨法:将预先配制好的药袋投入药锅或笼屉中蒸煮后热熨治疗部位,药熨方法和时间与炒熨法相同。(3)贴熨法:取配制好的药膏于火上略加烘烤,趁热敷贴患处,或将药膏涂敷于治疗部位后以熨斗等加热器具熨引。(4)熨斗熨法:将药袋、药饼、药膏等熨剂置于患处或治疗部位,其上覆以厚布,取熨斗或热水袋、水壶等热熨器具加以烫熨,以患者能忍受而不灼伤皮肤为度。此外,还可以熨药与铁末和匀装入药袋,使用时倒入适量陈醋,用手搓揉药袋,10分钟左右药袋自行发热,置于治疗部位热熨。四、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常用于各种

风湿、寒湿痹证;风寒感冒之头痛、身痛、咳喘;各种伤寒及外感发热等疾病;用于治疗一切因经脉不通所致的肢体关节筋肉的疼痛、肿胀、麻木、瘫痪、挛缩和僵硬等病变;对

各种痛证如头痛、胁痛、腰痛、面痛、腹痛等有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积聚、痞气、食滞、痰核、瘰疬等病证的治疗;也常用于小便不利的癃闭、各种厥证的急救、一切下焦虚冷、元阳衰惫之证;同时也适应于保健养生。熨法实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一种简便有效、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二)禁

忌症:熨法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实施程序】一、健康估计(一)患者是否有感受寒凉史、外伤史、过敏史。(二)女患者评估月经期、孕产史;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三)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必要时备屏风。三、常用体位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一般是熨头面、胸腹可采用仰卧位;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四、操作步骤(一)将药物置入锅内,用文火炒(或按需要加适量的白酒或醋搅拌后炒),炒时用

竹铲或竹筷翻拌,至温度60~70℃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二)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三)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

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

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底时可更换药袋。药熨时间一般15~30分钟,每日1~2次。(四)药熨过程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五)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位。五、注意事项(一)熨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故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宜,空气新鲜,注意避风,以免感受风寒。(二)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三)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药熨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四)熨烫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五)热熨治疗后的患者要注意避风保暖,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六、效果评价药熨部位的皮肤有温热感,无烫伤;药熨后体位持久,舒适,无着凉。

中药湿热敷流程

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 接到医嘱,转抄(床号,姓名,湿敷部位。如:1号1床,张玲,右侧手背中药湿敷一次)。 查阅病历,对病人进行初次评估(姓名,现病史及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如:张玲,右侧手背发痒,诊断:右侧手接触性皮炎。生命体征平稳,无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重点注意有无糖尿病史,因为正常湿敷的温度为50-60°,糖尿病病人皮肤耐受性差,要适当降低湿敷温度)。 七步洗手、戴口罩、携带治疗盘(内置有效期内手消和治疗单)→病房。 三核对(床尾卡、床号、姓名、手腕带,如:一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把你的手腕给我看一下)→核对手腕带→手消—解释(患者的病情,操作的方法及目的,不良反应,如:张玲,你的手背不知接触了什么东西出现红肿发痒,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开了中药湿敷,它是把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只是中药有些发黄,容易在你的皮肤上留下颜色,但此较容易清洗干净,中药是温热的,没有太大的刺激性,你能否接受此项操作,请把你的手给我看一下)→评估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破损、皮疹、红肿、清洁度,如不清洁需协助清洁),→手消→询问(患者在以前接触的中药中有无过敏史,对热的耐受性,对温度有无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协助排便)→评估周围环境(环境清洁、明亮、安静、适宜操作)→交待病人(你稍等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来帮你敷药)。 回治疗室,备物:清洁治疗车,治疗盘,弯盘两个(一个弯盘内置镊子两把,纱布两块,另一弯盘内放纱布一块),量杯,水温计、一次性中单,内置药液的药壶,必要时备敷布及大毛巾。检查药液:1床,张玲,外用中药制剂。打开壶盖,倒适量药液于量杯内,用水温计测温度(一般50-60°),将量杯置于治疗车上。 携用物至病房→三核对,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湿敷部位→手消→检查中单有效期,铺于湿敷部位,置弯盘于适当位置,倒药液浸湿纱布,用镊子轻扭纱布以不滴药液为度,轻触患者手背试温,询问患者温度合适吗?将纱布敷贴于患者手背上→核对时间(15-20分),交待(张玲,有特别痒或者疼痛要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热熨法

热熨法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治疗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热熨部位局部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腹胀痛等症。 2.通过运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等。 (三)禁忌症 忌用于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及一切炎症部位、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 (四)告知 1、操作的目的及过程 2、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四子散热熨包、微波炉、弯盘、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4、药熨:将四子散热熨包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中,用 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患者采取仰卧位,置于患者相应部位或穴位热熨,每次热熨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 5、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对热感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6、整理: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7、记录:详细记录实施药熨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七)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注意保你暖避风,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熨烫时力度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度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不宜超过50℃,温度不足时可更换药熨袋。药熨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4、治疗后应注意避风保暖,不可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中药热敷法

中药热敷法 热敷法简史 热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古称溻法。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及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到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汁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辩证原则 中药热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使用安全、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明显。它主要是通过芗与势力的协同作用。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肤吸收,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药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中药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中药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直达病所,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适用范围 1.各种软组织损伤痛。 2.糖尿病足。 3.急性皮炎、皮肤感染、皮肤溃疡。 4.各种骨科外伤中、后期的疼痛、肿胀等。 禁忌症 1.实症、热证、局部无知觉。 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月经期、孕妇禁敷腹部、腰骶部。 3.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 4.出血性疾病。 注意事项 1.敷药包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2.随时观察,防止烫伤,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出现水泡应停止操作,给予适当处 理。 3.布袋、毛巾、塑料布用后清洗消毒备用(或专人专用),一副药可连续使用3-4 天。 4.夏季应防止药物变质,将药包的药物倒入盆内置阴凉处或放入冰箱冷藏。 操作程序 【目的】 1.缓解治疗颈、腰痛,关节痛,脘腹痛等。 2.减轻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肿痛48小时后)。 【评估】 1.了解患者疾病的主要症状、部位。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双人核对医嘱(治疗单与病例核对),XX床,姓名,性别,年龄,治疗部位,中药热敷一次。 携治疗盘、快手消、治疗单于床旁,核对床尾卡。XX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问你今年多少岁,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手腕带。你好,我是今天的治疗护士,X女士,你今天感觉怎么样(…部位受伤后疼痛)根据医嘱,今天我要给你做一次中药热敷治疗,请问你以前有做过这项治疗吗?(没有)中药热敷呢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中药通过特殊的处理之后敷于你的患处,以达到减轻疼痛、消肿的作用,你了解这些后,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吗(愿意)请问你平时对中药过敏吗请问你受伤有多长时间了(前天受伤的)已超过48小时可以热敷,现在我看一下你受伤部位的皮肤好吗(充分暴露患处)评估皮肤:你XX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如不清洁需备温热水、小毛巾)。现在我评估一下你疼痛部位的范围好吗请问这里痛吗这里呢(确定疼痛范围,作标记)。现在我还需评估一下你平时皮肤有没有麻木或感觉减轻的情况,请我这里有感觉吗感觉麻木吗(没有)那这里呢(不麻)请你动一下你的脚趾头,好的。请问你平时有轻微活动就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吗(没有)。好的,一会儿我就将热奄包给你敷在这里可以吗(可以)热敷需要20分钟左右,请我你需要上卫生间吗(不需要)那你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快手消洗手。评估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适合操作。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无热敷禁忌症,意识清楚,能配合。 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再次核对医嘱及部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热奄包,温度60~70度(用布包好),大毛巾1块、小毛巾1块、一次性中单2张、快手消、治疗单)。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床位卡及手腕带,请问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做治疗了。取舒适体位。先铺一张中单在治疗部位下面,再次核对治疗部位,请你用手试一下这个温度适合吗充分暴露患处后,将热奄包与热敷部位皮肤接触试温度,适合后敷于患处,再铺一张中单保护床单位,最后用大毛巾盖上。 X女士,中药热敷已经给你敷好了,在敷的过程中,如果太烫你承受不了的话,请您把热奄包移开就可以了,如你有什么不适,比如心慌、胸闷、皮肤瘙痒等情况,请你及时按呼叫器,我中途也会过来巡视的。5分钟时间到,询问患者情况,观察热敷部位皮肤情况(皮肤微红,无水泡、无烫伤),你再敷一下,一会儿我再来看你。15分钟已到,再次询问患者情况,皮肤完好,微红,无水泡、无烫伤。撤出热奄包及治疗巾,用小毛巾擦净皮肤,整理衣物及床单位。X女士,中药热敷已经做完了,你感觉疼痛有减轻吗(好一些)那请你注意受伤部位平时不要负重,注意保暖,不要做剧烈运动,尽量卧床休息,30分钟不要外出,避免外感风寒。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吗有事请按呼叫器。洗手、治疗单上签字。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大毛巾清洗后送供应室消毒备用,治疗巾丢医疗垃圾桶,小毛巾清洗消毒备用,包布清洗消毒备用,热奄包按规范处理,擦治疗车,再次洗手,摘口罩,签字。操作完毕。

中医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 相传颂的佳话。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

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二、熨疗法的分类 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 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烂。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2)药饼熨法:将药研为细末,根据病情选取糊、水、酒、醋、涎等制成大小厚薄不等的药饼,放于治疗部位,其上覆布,用熨斗、热水袋、水壶、玻璃瓶或将盐、沙、麦麸等炒热布包后置于药饼上面热熨。(3)药膏熨法:将药物研成细末,加入饴糖、黄蜡等赋形剂调成厚薄适度的药膏,于火上烘热,趁热贴于治疗部位;或将药膏涂于治疗部位,再以熨斗、热水袋或炒热的盐、沙、麦麸布包后置于上面进行烫熨。药熨法在临床中最常用。药物可以是治疗该病的内服药,也可以是服剩的药渣。多选用气味辛香雄烈之品,加热后较易透入皮肤而发挥温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可有单味药物法如吴茱萸熨、生姜熨、葱白熨、菊花熨等,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中药外敷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 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 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 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皮肤过敏者禁用。 2. 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 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 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医药热熨疗法学习资料

中医药热熨疗法学习资料 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局部熨敷,或上用热水俊持续加温的--种外治疗法。它能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镇痛消肿等作用。1.热熨的具体方法 将药物切碎,与黄酒、醋、食盐等混合后,放人锅内炒热,取出捣匀如泥,捏成药饼;也可用纱布包襄经加热的药物,对患处进行热熨;或药物打碎成末,放布袋内浸湿后放蒸笼内,燕热外敷患处。 药熨的温度一般以45 ~ 55C为宜,过低影响疗效,过高易烫伤皮肤。每次热熨的时间,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以0.5~1小时为好,每日进行2~3次。疗程长短根据病种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 2.热熨的原理 热熨疗法是通过药力和热力联合作用于肌表,内传经絡脏腑,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而起到散寒解表,止咳平喘,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解痉通络,活血散淤等作用。临床多用于寒湿、气血淤滞、虚寒证候,如可治疗虚寒胃痛肩周炎、痛经等。 3.热熨使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凡热性病高热、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患者,均不可用本方法。 (2)其次,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崩漏等,也不宜用本法。 (3)热熨时,尤其要防止局部烫伤。开始时熨器热度过高,应采用起伏放

置式熨敷,或者加厚垫布。 (4)热熨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4.热熨法介绍 (1)坎离砂热熨法:用净铁末50kg、米醋3kg、防风400g、当归300g、川芎400g、透骨草400g,加清水3kg配制而成。坎离砂热熨怯里面加有中草药,通过醋酸和铁末发生化学反应面引起发热,可充分发挥其药物效能,具有良好的镇痛解痉作用和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止痛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肺炎、肥大性脊椎炎、肌肉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关节扭挫伤、关节手术后功能障碍神经痛、慢性腰痛等。 (2)葱熨法: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取葱白150~ 250g,切碎,然后杵烂,并立即放铁锅中炒热。热度应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度,然后取出敷于施治部位上。冷却后,可再炒热继续熨敷,如此反复2~ 3次。 葱熨疗法适用于内科病症中的因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力而引起的小便不畅,产妇受寒引起的产后腰腿痛及跌打损伤后的陈旧性外伤疼痛等症。不过跌打损伤敷肿胀疼痛等应体法时,需在受伤24小时以后再行葱熨。刚刚发生损伤时,应使用冷敷法,不宜用热熨法。 (3)热盐熨法:用食盐250g,爆炒加热后,加入陈醋200 ml,随洒随炒,经均匀地加入锅内后,再炒半分钟。然后马上乘热装人布袋将袋口扎紧,放于患处熨敷。热盐熨法能缓解筋挛,用治女寒凝痛经、夜间小腿抽筋和坐骨神经痛等症。单纯盐熨治疗胃痛、腹痛吐泻等。 (4)麸熨法;用麦麸或棉籽壳500g炒热,也可加人苍术50g、木香50g、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中药热熨的运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中药热熨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09-26T14:34:52.60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作者:周艳红 [导读] 充分说明,中药热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护理中,中药热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64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2名参与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热熨护理。观察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实施手术后,采用中药热熨治疗的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热熨;临床效果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最为严重的骨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的腰部和腰部以下会出现疼痛感,同时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甚至有些患者会导致残疾,同时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治疗的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1],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中药热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所研究的患者为64例,所有患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 28~73岁,平均年龄(51.5±4.1)岁;病程10d~4年,平均(1.8±0.7)年;在以上患者中属于椎间盘脱落的患者为1例,属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是13例,而属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为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术后体位变换,保证患者在术后对固定体位的耐受程度,同时也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体力,降低术中体力不支的情况,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2)术后病情护理,手术结束后,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等,同时了解患者患肢疼痛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掌握患肢恢复状态,针对于患肢出现的不良情况,应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并实施相应的措施。(3)在术后的功能恢复,针对于术后病情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的辅助患肢进行锻炼,并让患者尽量抬腿和扭腰,但是需要注意,在初期的锻炼幅度不应过大,运动的时间不能太长,逐渐适应后,再让患者进行轻微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4)在针对术后感染的护理上,在手术后,针对于伤口,护理人员应严密观测,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及时的对患者伤口更换纱布,保证其伤口的干燥性,辅助患者翻身,清洁患者的皮肤,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5)在患者的饮食方面,患者应多吃些维生素多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以清淡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 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另加中药热熨护理,该方式主要采用中药和热疗,就是把中药的药效,通过热传导的方式,通过皮肤渗透到病灶,进而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袪瘀消肿的作用,降低疼痛感,但是针对于该项护理,如果面对有皮肤溃疡、过敏或者皮肤破损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护理。在护理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此次研究的方式以及效果,并且通知其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该方式的中药主要为盐补骨子、苍耳子、白芥子、干姜、独活、川乌、乳香、没药等,药物均为活血化瘀的效果,将以上药物放置在布袋中,随后在将其放置在蒸锅内,用水蒸煮15min,使其水温达到60℃,随后将中药包放在患者疼痛的部位进行推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力度要均匀,开始的时候应轻柔,患者适应后,可提高速度和力度,医患耐受为主,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力量应加大,并要降低速度,操作的时间在20min左右,每天2次,并密切关注患者皮肤情况。在护理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时间要在 30min以上,帮助患者添加衣物,做好防寒处理,关注患者的皮肤是否出现皮疹、红肿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处理 [2]。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的发生原因是因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间盘纤维出现破裂,进而髓核出现破裂,而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进而患者的下肢出现放射性的疼痛,针对于该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丧失,严重的出现瘫痪,对于疾病的治疗,可选治疗方法较多,西医多以药物、手术治疗为主[5]。但药物治疗只能对患者疼痛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作用不大,因此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虽然手术虽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手术本身具有的创伤性,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同时术后的并发症较多,而患者术后所需恢复时间也较长,因此需要实施相应的术后护理,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出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 “腰痛”范畴,腰为肾之府,若劳累多度,久而久之就会体虚,腰府失去平衡,风寒、湿热等很容易通过腰部经络渗入到体内,使得体内气血运行不畅,长期以往会气滞血瘀,血管堵塞,其直接表现即是疼痛。而中医治疗方法恰好对上述症状有独到的功效:通过中药热熨治疗,加热后,对患者的患部进行推熨,通过患者的毛囊,达到病根,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效果,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目的】 1、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证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2、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操作前准备】 1、遵照医嘱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体质及外敷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 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面纸、 胶布或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如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外敷部位,注意保暖。 3、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4、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 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 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护理及注意事项】 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 0. 2?0. 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敷,一般2?3天后更换一次,亦有敷数小时即取下,如哮喘膏。

3、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 4、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及时对症处理。 5、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6、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撒溢别处。 7、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8、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9、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10、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11、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医嘱予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热熨敷以缓解您的不适,使用的药物是吴茱萸,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腹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干爽无汗。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热熨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或能导热的物体加热后,作用于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来回旋转移动,达到温经散寒,使气血流通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热感,操作时间15-30分钟。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毛巾、中药包、凡士林、棉签、测温计、纱布。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口述:凡士林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棉签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毛巾、中药包、测温计、纱布,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将药包加热到60-70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一、适应症 敷药疗法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直接作用就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的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而防病治病。 2、间接作用就是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 二、禁忌症 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三、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四、操作流程 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五、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1.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12.敷药疗法为辅助疗法,应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遵医嘱治疗的补

中药热熨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

中药热熨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5-27T10:32:46.7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范碧云 [导读] 邵阳市中医医院疼痛科中药热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邵阳市中医医院疼痛科 摘要: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药热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中药热熨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照组40例,采用牵引、物理治疗及西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0%。治疗组治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热熨;红外线照射;护理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对38例采用中药热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牵引、西药对症支持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20-78岁,平均42岁,病程2d-31年,平均2.36年,有腰部外伤史50例,劳累发病10例,腰腿痛32例,受凉后发病11例,不明原因6例,单纯腰痛48例,腰腿痛31例,单个突出58例,两个及以上突出25例。所有病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治疗前后的组间对照,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用x2检验。 1.3诊断治疗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其诊断及疗效标准: ①治愈:腰腿痛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工作、生活能力恢复。 ②显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50-70℃以上。 ③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①药物治疗: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10mg,1次/d静脉滴注,连用5d后间隔2d为1个疗程1周。 ②中频电疗:将电极片置于腰椎的两侧,1次/d,20min/次,1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隙3-5d,连续2-3个疗程。 1.4.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不用药物治疗与中频治疗,而是采用中药热熨加红外线照射治疗。 ①中药热熨:中药热熨处方用药:地龙、胆南星、乳香、没药、白芥子、炮姜各2份,制川乌、制草乌各一份,上药打粉备用,每次适量装入布袋,将药包放在蒸锅内隔水蒸60分钟,出锅后待药包温度适宜后持热熨包在局部皮肤上来回推熨, ②红外线照射:中药热熨同时在局部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时间为30分钟左右,1次/d,7-10d为1个疗程。 2.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环境护理:病室应保持清洁安静,根据季节调节室内温度,必要时屏风遮挡。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体位舒适,增强治疗信心。 2.2 热熨护理 2.2.1 热熨前准备 热熨应准备两个中药包放在锅内隔水蒸热,以便交替使用,告知患者宜穿宽大舒适的衣服,以便暴露热熨部位。操作前评估患者皮肤,有无破损红肿,有无禁忌症。 2.2.2热熨过程中的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及有无不适等。待药熨包不烫时,留在局部热敷,在药包处予以红外线照射,及时巡视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2.2.3热熨后护理 热熨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注意腰部保暖,注意防止寒邪入侵,多喝温开水及汤汁,饮食宜清淡温热,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嘱其平卧硬板床休息,活动时需要佩戴腰围。 2.2.4功能锻炼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中药热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后,可减轻局部炎症,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但神经根症状及腰部功能恢复仍需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疾病康复,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姿势,体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弯腰或负重等动作,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锻炼方式,如卧位直腿抬高、交叉蹬腿及五点支撑、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应注意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 度。 3.小结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负荷,改善血液循环。临床研究发现我科热熨包方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热熨治疗胃脘痛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中药热熨治疗胃脘痛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30T09:17:56.2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8期作者:胡伶利[导读] 研究中药热熨治疗证型为胃寒之胃脘痛的护理措施与效果。 胡伶利(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228)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热熨治疗证型为胃寒之胃脘痛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治疗胃脘痛患者中,随机收取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的治疗及护理以外,采用中药热熨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治疗方法适用于胃脘痛护理,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中药热熨法;胃脘痛;护理效果 Evaluation of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epigastric pain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 syndrome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the stomach stomachache.Methods:50 cases of epigastralgia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7,~2018,Februar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ironing except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Nursing,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reatment of epigastric pain nursing,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epigastric pain;nursing effect 胃脘痛的病位主要在胃,多由饮食不节,忧思烦恼所致气机不畅,从而导致胃部病变,绝大多数的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胃痛、呕吐及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药热熨法主要是应利用吸热的物体,或拌上某些药物,加热后熨在局部或特定穴位上,并适当移动位置,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方法。具有缓解胃痛、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1],在临床上多次使用,本次研究针对胃脘痛患者采用中药热熨法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做出总结,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治疗胃脘痛患者中,随机收取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护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脘痛的症状及体征。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最小为18岁,最大为66岁,平均(40.2±13.9)岁,实验组男13例,女12例,最小为19岁,最大为65岁,平均(39.8±13.9)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主要有:护士常规遵医嘱予以各项治疗与护理,指导患者每早晚各服一次中药汤剂的同时,保持病室、病床的干净卫生,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一个人良好的养病环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中药材的吴茱萸250克添加250克粗盐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3分钟,温度达到60-70℃时,立即将药材装入布袋内,并将包扎好的布袋外多套一个袋子,放置阴凉处,当药材温度达到50-60℃时,即可指导患者放在患处上进行来回热熨,每天热熨两次,使用时间为20分钟左右,疗程为7天。 1.3护理措施 1.3.1心理护理:由于绝大多数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受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影响中药热熨法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康复时间,因此护士应根据不同患者的表现状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1.3.2饮食护理:护士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在服药期间多食用奶制品及豆制品等食物,叮嘱患者按规律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患者食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例如冷饮、辣椒等,避免患者出现不适,增加患者的痛苦。 1.3.3中医护理:在患者治疗前,要保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预防患者出现受凉等现象,以免增加患者的不适,在患者进行热熨前,应用棉被盖好患者裸露的皮肤,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在热熨时,应将热熨袋的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当热熨袋的温度超出控制温度时,热熨速度宜稍快,力度稍轻,当热熨袋的温度少于控制温度时,热熨速度宜稍慢,力度稍重,以保证治疗的效果,热熨时随时观察病人局部情况,以免烫伤或受凉。 1.3.4基础护理:在进行治疗前,护士应观察患者皮肤完整性,对于皮肤出现破溃及红肿等问题,在用药期间不宜采用中药热熨法进行治疗,对于皮肤完整性较好的患者,在用药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有不适症状的出现,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1.4评价标准:本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作为本文的评价标准,其中治疗效果痊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胃痛、便秘等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较好,好转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得到控制,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生活治疗较差。研究过程中未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在痊愈人数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