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后作业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后作业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后作业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后作业试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中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8.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1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A

2. C

3. A

4. D

5. C

6. D

7. D

8. B

9. B 10. C 11. D

12. C 13. D 14. C 15. B 16. C 17. B 18. A 19. 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7.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的精神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种观点是()

A. 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9.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它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10.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 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 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C

2. ABCD

3. CD

4. ABCD

5.AD

6.AB

7.BC

8. ACD

9.ABCD 10.ABD

三、辨析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地理环境。

此观点错误。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经常的物质条件之一,但它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此观点错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此观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此观点错误。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6.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此观点错误。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消极作用的“技术悲观论”的观点。“技术悲观论”的错误在于,它没有看到科技活动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没有看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直接受到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制约。要解决“全球问题”,必须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及其权力机构,改变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方式以及我们的观念和行动方式。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因在于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

此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社会发展是受客观规律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否定了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此观点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社会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是受客观规律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并不能否定人们以一定的方式,在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革命或发展的道路、模式。

9.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此观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

10.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此观点错误。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此观点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四、问答题

1.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5.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第三部分(下篇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p.133 2、总需求p.133 3、国民生产总值p.137 4、国内生产总值p.138 5、国民收入p.138 6、消费函数p.141 7、储蓄函数p.142 8、乘数效应p.144 9、投资乘数p.144 10、自愿失业p.149 11、非自愿失业p.150 12、充分就业p.150 13、摩擦性失业p.151 14、结构性失业p.151 15、周期性失业p.151 16、通货膨胀p.153 17、经济周期p.160 18、经济增长p.165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 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8、下列项目种,(C)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9、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2

操作系统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高级调度的主要任务:用于决定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 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插入就 绪队列上,准备执行。 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用于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 序执行将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10. 试比较FCFS和SPF两种进程调度算法 相同点:两种调度算法都是既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不同点:FCFS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是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为它们分配资源,创建进程,然后插入到就绪队 列中。该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SPF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估计运行时间最 短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该算法有利于短作业/进程,不利于长作 业/进程。 15. 按调度方式可将实时调度算法分为哪几种 】 按调度方式不同,可分为非抢占调度算法和抢占调度算法两种。 18. 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a.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b.产生死锁的原因有二,一是竞争资源,二是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c.必要条件是: 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和环路等待条件。 19.在解决死锁问题的几个方法中,哪种方法最易于实现哪种方法是资源利用率最高解决/处理死锁的方法有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和解除死锁,其中预防死锁方法最容易实现,但由于所施加的限制条件过于严格,会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而检测和解除死锁方法可是系统获得较好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0. 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a.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系统规定所有进程开始运行之前,都必须一次性地申请其在整 个运行过程所需的全部资源,但在分配资源时,只要有一种资源不能满足某进程的要求,即使其它所需的各资源都空闲,也不分配给该进程,而让该进程等待; b.摒弃"不剥夺"条件:系统规定,进程是逐个地提出对资源的要求的。当一个已经保持了 某些资源的进程,再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经保持了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 c.摒弃"环路等待"条件:系统将所有资源按类型进行线性排序,并赋予不同的序号,且所 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这样,在所形成的资源分配图中,不可能再出现环路,因而摒弃了"环路等待"条件。 22. 在银行家算法中,若出现下述资源分配情: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基础工程-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桩的分类。 (一)按承台位置分类。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简称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沉桩(预制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 (三)按设置效应分类。可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四)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可分为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和斜桩)、桩墩(端承桩墩、摩擦 桩墩)。 (五)按桩身材料分类。可分为木桩(包括竹桩)、混凝土桩(含钢筋和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 2.桩基设计原则是什么? 桩基设计·应力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设计两部分。 1.收集资料 (1)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结构的平面布置、上部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等; (2)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了解勘探孔的间距、钻孔深度以及 土层性质、桩基确定持力层; (3)掌握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如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等; 2.设计步骤 (1)确定桩的类型和外形尺寸,确定承台埋深;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和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 4 )确定单桩上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确定群桩承载力; ( 5 )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 ( 6 )承台结构设计; ( 7 )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图; 3.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第8.5.2条指出,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桩基沉降量验算应符合规范第8.5.15条规定。 (3)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的相关规定。 (4)桩基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5)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6)由于欠固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土的固结,场地大面积堆载、降低 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柱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 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7)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性验算。桩基应与边 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 (8)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土层的稳定性有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 力及厚度满足要求,可利用覆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 对岩溶进行施工勘探。 (9)应考虑桩基施工中挤土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厚饱和软土 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10)应考虑深基坑开挖中,坑底土回弹隆起对桩受力及桩承载力的影响。 (11)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作用。 (12)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满足填土密实度要求。 3.什么是单桩?说明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单桩: 即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长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1)桩周土的性质; (2)桩、土相对位移; (3)桩的直径的影响; (4)桩-土界面条件的影响;

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3.4.1 质量为2kg 的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j t t i t r ?)133(?)16(2 2+++-= (单位:米,秒), 求证质点受恒力而运动,并求力的方向 大小。 解:∵j i dt r d a ?6?12/2 2 +== , j i a m F ?12?24+== 为一与时间无关的恒矢量,∴ 质点受恒力而运动。 F=(242+122)1/2=125N ,力与x 轴之间夹角为: '34265.0/?===arctg F arctgF x y α 3.4.2 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j t b i t a r ?sin ?cos ωω+= ,a,b,ω为正常数,证明作用于质点的合力总指向原点。 证明:∵r j t b i t a dt r d a 222 2 )?sin ?cos (/ωωωω-=+-== r m a m F 2ω-==, ∴作用于质点的合力总指向原点。 3.4.4 桌面上叠放着两块木板,质量各为m 1 ,m 2,如图所示,m 2和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2,m 1和m 2间的摩擦系数为μ1,问沿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把下面的木板抽出来。 解:以地为参考系,隔离m 1、m 2,其受力与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N 1'=N 1,f 1'=f 1=μ1N 1,f 2=μ2N 2,选图示坐标系o-xy ,对m 1,m 2分别应用牛顿二定律,有 02122222 11111 111=--=--=-=g m N N a m N N F g m N a m N μ μμ 解方程组,得 ()2221211211/m g m g m g m F a g a μμμμ---== 要把木板从下面抽出来,必须满足12a a >,即 g m g m g m g m F 12221211μμμμ>---()()g m m F 212 1++>∴μ μ 3.4.6在图示的装置中两物体的质量各为m 1,m 2,物体之间及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都为μ,求在力F 的作用下两物体的加速度及绳内张力,不计滑轮和绳的质量及轴承摩擦,绳不可伸长。 m 1g f 1 N 1 a 1 a 2 x y

经济学概论作业(第4~7章)

经济学概论作业(第4~7章) 单选题 1.GDP低于均衡水平,每当() A 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 B 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额; C 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 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正确答案:D 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A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正确答案: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正确答案:B 4.当消费函数为C=a+bY,a>0,1>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正确答案:A 5.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A 他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B 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 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 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正确答案:B 6.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A 自发性消费; B 储蓄; C 收入; D 总消费。 正确答案:B 7.要能有效地实行差别定价,下列哪一条以外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A 分割市场的能力; B 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C 每个分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课后作业答案

1-2理发吹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风道的流通面积,进入吹风器的空气压力,温度℃。要求吹风器出口的空气温度℃,试确定流过吹风器的空气的质量流量以及吹风器出口的空气平均速度。电加热器的功率为1500W 。 解: 1-3淋浴器的喷头正常工作时的供水量一般为每分钟。冷水通过电热器从15℃被加热到43℃。试问电热器的加热功率是多少?为了节省能源,有人提出可以将用过后的热水(温度为38℃)送入一个换热器去加热进入淋浴器的冷水。如果该换热器能将冷水加热到27℃,试计算采用余热回收换热器后洗澡15min 可以节省多少能源? 解:电热器的加热功率: kW W t cm Q P 95.16.195060 ) 1543(101000101018.4633==-?????=?==-ττ 15分钟可节省的能量: kJ J t cm Q 4.752752400)1527(15101000101018.46 33==-??????=?=- 1-10 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 ,总面积为20,平均导热系 数为,内外壁温分别是520℃及50℃。试计算通过炉墙 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104kJ/kg ,问 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每天用煤 1-11 夏天,阳光照耀在一厚度为40mm 的用层压板制成 的木门外表面上,用热流计测得木门内表面热流密度为 15W/m 2。外变面温度为40℃,内表面温度为30℃。试估 算此木门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解: , 1-12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 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 度t f =20℃,管子外径 d=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入 加热段的功率,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 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所以 = 1-18 宇宙空间可近似地看成为0K 的真空空间。一航天 器在太空中飞行,其外表面平均温度为250℃,表面发 射率为,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 1-19 在1-14题目中,如果把芯片及底板置于一个封闭 的机壳内,机壳的平均温度为20℃,芯片的表面黑度为, 其余条件不变,试确定芯片的最大允许功率。 解: P = 1-20 半径为 m 的球状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表面发 射率为。航天器内电子元件的散热总共为175W 。假设航 天器没有从宇宙空间接受任何辐射能量,试估算其表面的平均温度。 解:电子原件的发热量=航天器的辐射散热量即: =187K 热阻分析 1-21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W/,壁面厚=,水侧表面传热系数W/。设传热壁可以看成平壁,试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你能否指出,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首先从哪一环节着手? 解: 则=,应强化气体侧表面传热。 1-34.一台R22的空调器的冷凝器如附图所示。温度为313K 的氟利昂22的饱和蒸气在管子内流动,温度为283K 的空气进入冷凝器冷却氟利昂蒸气使其凝结。该冷凝器的迎风面积为,迎面风速为。氟利昂蒸气的流量为,从凝结氟利昂蒸气到空气的总传热系数为,试确定该冷凝器所需的传热面积。提示:以空气进、出口温度的平 均值作为计算传热温差的空气温度。所谓迎风面积是指 空气进入冷凝器之前的流动面积。 2-11提高燃气进口温度是提高航空发动机效率的有效 方法。为了是发动机的叶片能承受更高的温度而不至于损坏,叶片均用耐高温的合金制成,同时还提出了在叶 片与高温燃气接触的表面上涂以陶瓷材料薄层的方法, 如附图所示,叶片内部通道则由从压气机来的空气予以 冷却。陶瓷层的导热系数为(m ·K ),耐高温合金能承 受的最高温度为1250K ,其导热系数为25W/(m ·K)。在 耐高温合金与陶瓷层之间有一薄层粘结材料,其造成的 接触热阻为10-4 ㎡·K/W 。如果燃气的平均温度为1700K , 与陶瓷层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000W/(㎡·K),冷却空气 的平均温度为400K ,与内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500W/(㎡·K),试分析此时耐高温合金是否可以安全地工作? 2-13 在附图所示的平板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中,试件厚度远小于直径d 。由于安装制造不好,试件与冷热表面之间平均存在着一层厚为的空气隙。设热表面温度℃,冷表面温度℃,空气隙的导热系数可分别按查取。试计算空气隙的存在给导热系数测定带来的误差。通过空气隙的辐射换热可以略而不计。 解:查附表8得℃, ℃, 无空气时 有空气隙时 得 所以相对误差为 圆筒体 2-16 一根直径为3mm 的铜导线,每米长的电阻为。导 线外包有厚为1mm 导热系数为的绝缘层。限定绝缘层的 最高温度为65℃,最低温度为0℃。试确定在这种条件 下导线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根据题意有: 解得:

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一、填空题 1.若二维随机变量(X,Y)在区域}),({222R y x y x ≤+上服从均匀分布,则(X,Y)的概率密度为 。 ??? ??≤+=其他 1 ),(2 222 R y x R y x f π 则},max{Y X 的分布律为 。 3.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分布见下表,则(1)关于X 的边缘分布律为 ;(2)关于 4.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X 在区间(0,2)上服从均匀分布,Y 服从参数为的指数分布,则概率=>+}1{Y X P 。 12 11--e 5.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他01 0),(y x bx y x f ,则}1{≤+Y X P = 。 4 1 6. 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区间(0,3)上对的均匀分布,则}1},{max{≤Y X P = 。 9 1 7.设随机变量

i=1,2,且满足1}0{21==X X P ,则==}{21X X P 。 0 8.如图3.14所示,平面区域D 由曲线x y 1 = 及直线2,1,0e x x y ===所围成,二维随机变量(X,Y)关于X 的边缘概率密度在2=x 处的值为 。 4 1 9.设X,Y 为两个随机变量,且73}0,0{= ≥≥Y X P ,7 4 }0{}0{=≥=≥Y P X P ,则 }0},{max{≥Y X P = 。 7 5 10.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3(~),,2(~p B Y p B X ,且9 5 }1{= ≥X P ,则 ==+}1{Y X P 。 243 80 二、选择题 1.设两个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同分布,}1{}1{}1{==-==-=X P Y P X P = ,2 1 }1{==Y P 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A)2 1 }{==Y X P , (B) 1}{==Y X P (C) 41}0{==+Y X P (D) 4 1 }1{==XY P 2.设随机变量X 与Y 独立,且0}1{}1{>====p Y P X P , 01}0{}0{>-====p Y P X P ,令 ?? ?++=为奇数 为偶数Y X Y X Z 0 1 要使X 与Z 独立,则p 的值为( ) C (A) 31 (B) 41 (C) 21 (D) 3 2 3. 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1,0(~N X ,)1,1(~N Y ,则( ) B

(财务知识)经济学概论第三章作业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学概论第 三章作业

第三章消费者决策 壹、名词解释 总效用 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剩余 二、是非题 1.同壹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2.当消费者从每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也是递增的。()3.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和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 获得最大效用。() 4.同种商品消费后得到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 5.消费者均衡点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相切点() 6.在同壹平面上能够且只能够有三条无差异曲线。() 7.无差异曲线上每壹点都表示消费者消费物品的数量组合相同。() 8.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分析法。()9.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为正值,且其值不断增加。() 10..如果用纵轴代表的物品的价格上升,预算线将变得更加平坦。() 11.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小。() 12.预算线的斜率能够表示为俩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三、选择题 1、壹个消费者想要壹单位X的心情甚于想要壹单位Y商品,原因是()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经济学分析的壹个假设条件是消费者偏好不变,因此,对同壹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样的效用。()

A.正确; B.错误; C.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3、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4、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能够比较。 5、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6、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7、同壹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俩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俩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俩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相同,俩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无差异曲线上任壹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9、假定X、Y的价格、已定,当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10、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壹点的斜率,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壹单位Y。 A.; B.2; C.1; D.1.5。 11、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壹定()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2、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A.;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

高等数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1 / 10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 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x x f ln )(=在区间[]e ,1上的正确性。 解: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连续,在区间(1,)e 内可导,故()f x 在[1,]e 上满足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又x x f 1 )(= ',解方程,111,1)1()()(-=--= 'e e f e f f ξξ即得),1(1e e ∈-=ξ。因此,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是正确的。 2.不求函数)4)(3)(2)(1()(----=x x x x x f 的导数,说明方程0)(' =x f 有几个实根,并指出它们所在的区间。 解:函数上连续,分别在区间[3,4][2,3],2],,1[)(x f 上在区间(3,4)(2,3),2),,1(可导, 且(1)(2)(3)(4)0f f f f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2,1(1∈ξ),3,2(2∈ξ ),4,3(3∈ξ使),3,2,1( 0)(=='i f i ξ即方程'()0f x =有至少三个实根。又因方程 '()0f x =为三次方程,故它至多有三个实根。因此,方程'()0f x =有且只有三个实根, 分别位于区间(1,2),(2,3),(3,4)内。 3.若方程 011 10=+++--x a x a x a n n n Λ有一个正根,0x 证明: 方程0)1(1211 0=++-+---n n n a x n a nx a Λ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解:取函数()1 011n n n f x a x a x a x --=+++L 。0()[0,]f x x 在上连续,在0(0,)x 内可导, 且0(0)()0,f f x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00,x ξ∈使'()0,f ξ=即方程 12011(1)0n n n a nx a n x a ---+-++=L 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4.设,11<<<-b a 求证不等式: .arcsin arcsin b a b a -≥-

课后作业及答案

【课后作业】:某棒球拍公司目前有300万的债务,利率为12%。该公司希望为一个400万的扩张项目融资,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按14%的利率增发债务; 方案二:发行股利率为12%的优先股; 方案三:按每股16元出售普通股。 公司目前有80万股普通股流通在外,使用的税率为40%。 (1)如果息税前收益目前是150万元,假设营业利润没有立即增加,三种方案的每股收益各是多少? (2)为三种方案画出无差异图。三种方案的无差异点大致是多少?用数学方法确定债务方案和普通方案间的无差异点,检查前面的判断。三种方案下横轴的截距各是多少? (3)为每种方案计算EBIT 的期望值150万的财务杠杆系数。 (4)你希望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解答】:(1) 三种筹资方案每股收益比较 单位:千元 (2)【无差异点】: 债务方案一与普通股方案三:EBIT=2712(千元); 优先股方案二与普通股方案三:EBIT=3720(千元); 按相同的EPS 增量债务方案始终优于优先股方案,这两种融资方案之间不存在无差别点。 从数学上看,债务方案一和普通股方案三之间的无差别点为: 同理,优先股方案二和普通股方案三之间的无差别点为: 1 920 000=(360 000+560 000);3 000 000×12%=360 000(元);4 000 000×14%=560 000(元); 2 480 000=4 000 000×12% 3 80(万股)+400(万元)÷16元/股=105(万股) (千元)2712050 ,10 %)401)(360(8000%)401)(920(3,13,13,1=---=---EBIT EBIT EBIT (千元) 3720050,10%)401)(360(800480%)401)(360(3,23,23,2=---= ---EBIT EBIT EBIT

机械振动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三章习题和答案

如图所示扭转系统。设12122;t t I I k k == 1.写出系统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2.写出系统的频率方程并求出固有频率和振型,画出振型图。 解:1)以静平衡位置为原点,设12,I I 的转角12,θθ为广义坐标,画出12,I I 隔离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运动微分方程: 111121222221()0()0t t t I k k I k θθθθθθθ?++-=??+-=??&&&&,即:1112122 222122()00 t t t t t I k k k I k k θθθθθθ?++-=??-+=??&&&& 所以:[][]12 21 2220,0t t t t t k k k I M K k k I +-?? ??==????-????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可写为:[][]11220M K θθθθ?????? +=?????????? &&&& ………… (a) 或者采用能量法: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分别为 θθ= +&&22 11221122T E I I θθθθθθθ=+-=++-222211212121221121111 ()()2222t t t t t t U k k k k k k

求偏导也可以得到[][],M K 由于12122;t t I I k k ==,所以[][]212021,0111t M I K k -???? ==????-???? 2)设系统固有振动的解为: 1122cos u t u θωθ???? =????????,代入(a )可得: [][]12 2()0u K M u ω?? -=???? ………… (b) 得到频率方程:22 12 1 2 1 12 22()0t t t t k I k k k I ωωω--= =--V 即:224 222 121()240t t I k I k ωωω=-+=V 解得:2 1 1,22 2 (22t k I ω±= = 所以:1ω= 2ω=………… (c) 将(c )代入(b )可得: 1 121 2 121112 2(22220(22t t t t t t k k I k I u u k k k I I ?? ±--?? ????=????????--?? ??g g g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课后答案

目录 目录 (1)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 (2) 习题答案 (2)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技术创新 (2) 第三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 (2) 第四章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 (7) 第五章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15) 第六章设备更新与租赁的经济分析 (16) 第七章价值工程 (19) 第八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24) 第九章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36)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 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略 第二章技术创新 略 第三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 1、答: 资金利润率、利率。 2、答: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二者的区别在于:(1)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形成劳动手段,对企业未来的生产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流动资产投资的结果是劳动对象,而且流动资产投资的数量其结构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及结构所决定的。(2)固定资产投资从项目动工上马到建成交付使用,常常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只投入,不产出,投入的资金好像被冻结。而流动资产投资,一半时间较短,只要流动资产投资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适应,产品适销对路,流动资产投资可很快收回。 3、答: 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沉没成本都是投资决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指由于将有限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并非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由于方案决策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对决策非常重要。例如:

某企业有一台多用机床,将其出租则获得7000元的年净收益,自用则获得6000元的年净收益。若采用出租方案,则机会成本为自用方案的年净收益6000元;若采用自用方案,则机会成本为出租方案的年净收益7000元。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显性成本是企业所发生的看得见的实际成本,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劳动力支付借款利息等;隐性成本是企业的自有资源,是实际上已投入,但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例如:某人利用自己的地产和建筑物开了一个企业,那么此人就放弃了向别的厂商出租土地和房子的租金收入,也放弃了受雇于别的企业而可赚得的工资,这就是隐性成本。 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已经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例如:某企业一个月前以3300元/吨的购入价格钢材5000吨,而现在钢材价格已降为3000元/吨,则企业在决策是否出售这批钢材时,则不应受3300元/吨购入价格这一沉没成本的影响。 4、答: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生产、流通和加工、修理修配等各种环节的增值额。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对我境内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5、答: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20*8000-1500000*8000/10000-100000-60000-8000*220*(3%+5%) =560000-160000-140800 =25.92(元)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5.92(元)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应缴所得税 =259200-259200*33% =173664(元) =17.37(万元) 6、答: (1)P(F/P,i,5)+P=A(F/A,i,4)*(F/P,i,1)+A(P/A,i,5) => P= A(F/A,i,4)*(F/P,i,1)+ A(P/A,i,5)- P(F/P,i,5) (2)P(F/P,i,5)+ P= A(F/A,i,4)*(F/P,i,1)+ A(P/A,i,5)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 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 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 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 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 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

浙大经济学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浙大《经济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得分:60V 1. 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价格提高 D. 价格下降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2.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替代关系 B. 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替代关系 C. 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D. 当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3. 以下哪一项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官方储备项目 D. 外汇流入项目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4.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其所代表的效用水平(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5. 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为()A. 市场总容量/厂商数量 B. 市场总容量÷(1+厂商数量) C. 市场总容量×厂商数量 D. 市场总容量÷(厂商数量-1)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6. 如果一种商品表现为供过于求,说明这时的价格()A. 处于均衡状态 B. 不久将会上升 C. 高于均衡状态 D. 低于均衡价格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7. 对有负向外部经济影响厂商征税的目的是()A. 增加财政收入 B. 减少财政支出 C. 加大商品生产的成本 D. 减少产品生产的成本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8. 假设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那么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A. 1英镑=0.4马克 B. 1英镑=2马克 C. 1英镑=0.8马克

第三章课后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 80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 20 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 一份肯德 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是多少? 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 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MRS XY 其中:X 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表示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 有 MRS xy =P x /P y 即有 MRS =20/80=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 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 1-9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 0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 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 品1的价格R=2元。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 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的价格P2; ⑶写出预算线的方程; (4) 求预算线的斜率; X1 (5) 求E点的MRS12的值 解:(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 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X 30=60。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斜率二—P1/P2二— 2/3,得F2=M/20=3 元 (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 P1X+PX2二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3X=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3 X 1+20。很清楚, 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二=MRS二P1/P2,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勞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P1/P2。因此, 在MRS二P/P2 = 2/3。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 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

3-工程经济学概论习题答案

工程经济学概论习题答案 第3章 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 5、下列将来支付的现值为多少?√ (1)年利率为7%,第9年年末为6500元。 (2)年利率为6%,每月计息一次,第14年年末为1800元。 解: (1) i=7%, F 9=6500, n=9 P = F (P/F, 7%, 9)=6500×0.5439=3535.4 (元) (2) r =6%, m=12, r/m=0.5%, F=1800, n=12×14=168 P=F (P/F, 0.5%, 168)=1800×0.4326=778.7(元) 7、下列将来支付的等额支付为多少?√ (1)年利率为11%,每年年末支付一次,连续支付6年,第8年年末积累金额1600元。 (2)年利率为10%,每月计息一次,每月末支付一次,连续支付12年,第12年年末积累金额为17000元。 (3)年利率为7%,每半年计息一次,每年年末支付一次,连续支付11年,第11年年末积累金额为14000元。 解: (1) i=11%, F 8=1600 A (F/A, 11%, 6) (F/P, 11%, 2)=1600 ()()160011126=???? ??+?-+?i i i A ()() 2 6 1]11[1600i i i A +-+?= 1.1641026.0160011.1)111.1(11 .016002 6=?=?-?= (元) (2) r =10%, m=12, r/m=10%/12=0.83%, F=17000 ()7.613628.0170001 %)83.01(% 83.0170001 112 12=?=-+? =-+? =?n i i F A (元) (3) r =7%, m=2, r/m=3.5%, F 11=14000 ()()%1.7071225.01035.011/12 ≈=-+=-+=m m r i () () 8820630.0140001 071.01071 .0140001 111 =?=-+? =-+?= n i i F A (元) 或r =7%, m=2, r/m=3.5%, F=14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