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论文-谈谈你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隧道工程论文-谈谈你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隧道工程论文-谈谈你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隧道工程论文-谈谈你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论述我国隧道工程在设计、施工的现

状和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隧道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且对工程施工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必须实现隧道工程的机械化。将机械化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科学的结合,是隧道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该情况,对隧道工程机械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集中隧道施工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常用的隧道工程机械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我国隧道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工程机械现状工程机械发展

当今我国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机械渗入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工程中,逐渐的被用于具有危险性的高强度的工作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促使了我国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本文主要以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营的需要,铁路、公路隧道趋势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技术越来越难、越复杂。铁路、公路隧道的修建涉及到结构、防排水、岩土、地质、地下水、空气动力、光学、消防、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工程机构等多种学科,是综合复合技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研究、进行攻关。

1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 1 -

1.1钻爆法隧道施工

在钻爆法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流程为开挖、凿孔及爆破;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支护、通风照明、防尘等。现阶段的钻爆法隧道施工主要采用了新奥法支护、锚喷支护和光面控制爆破,主要采用的机械有:

1)凿岩机械。现在的工程机械已经逐渐的步入了液压化,而且技术趋于成熟。高科技使用到凿岩工程机械中,例如气动凿岩机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的采用,大大的提高了工程机械的性能;现代波动力学、减振、消声和新材料应用,通过改变活塞的几何形状,达到最优能量传递的效果,采取扩大活塞直径等措施,提高了机械的冲击频率以及零件的使用寿命。

2)装渣及运输机械。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工程中出渣作业占了整个掘进作业循环时间的40%,因此对装渣及运输机械的选用是提高掘进工作的重点。

国外的先进运输机械和牵引设备正由有轨向无轨发展,通过隧道装渣系统实现快速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国的隧道施工机械发展较国外还不是很成熟,主要的运输车辆有斗车、斗式列车,槽式、梭式矿车,梭式汽车、自卸汽车和胶带输送机等。

1.2现代盾构掘进施工

在现代盾构掘进隧道施工中,主要采用的工程机械是盾构掘进机械。该机械具有一个可以移动的钢结构外壳(盾壳),内装有开挖、排土、拼装和推进等机械装置,采用了液压、机电控制、测控等技术,实现了开挖、支护、衬砌等多种作业的一体化施工,在欧美等国被广泛的使用,其中以德国、美国、日本技术的盾构掘进机械最为先进。

1.3隧道联合掘进施工

- 2 -

隧道联合掘进施工作为一项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国外被广泛的使用,且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该项技术还没有得到推广。该种施工方法主要采用的工程机械式隧道联合掘进机,采用高压水电和流技术,不仅提高了机械破岩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费用,而且该工程机械具有极高的机械性,便于自动化操作,扩大了掘进机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

2隧道工程机械现状

在隧道隧道工程施工中,主要有钻爆法、现代盾构掘进法以及隧道联合掘进法三种施工方法。结合江罗高速第十合同段((隧道方面主要包括分离式隧道2座,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即良洞隧道(隧道左线656米、右线674米),大顶隧道(隧道左线247米、右线277米)。)的隧道工程施工情况以及施工方法的考量,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隧道施工中,常用的MQT-130型气动锚杆钻机以及柳工ZLC50C装载机。

2.1MQT-130型气动锚杆钻机

1)MQT-130型气动锚杆钻机介绍。该工程机械可用于土层、粘土层、砂石层、岩石层和含水层等各类不同地质进行锚杆、锚索、硬岩破碎、地质钻探、双管钻进、注浆加固操作,以及地下微型桩等深孔的回转冲击和常规回转钻进操作。该工程机械自身配备了专用的分析软件,能够获取隧道前方的准确的围岩状况,并经过安全性等分析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2)MQT-130型气动锚杆钻机的特性。①适用性。MQT-130型气动锚杆钻机是隧道打眼的重要设备,MQT系列气动锚杆钻机体积小、重量轻、转矩大。同时集钻孔、搅拌、安装锚杆锚索于一身,是顶板硬度≤F10的各种岩巷进行锚杆作业的理想设备,用于顶部作业。打顶板锚杆眼的速度明显提高,打2.0m深的顶

- 3 -

桥梁隧道工程论文

桥梁隧道工程论文 1.1铺装层脱落。造成铺装层脱落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的外观的美观性过于重视,但是对于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却相对忽视,在施工操作时不能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这会导致隧道铺装层产生裂纹、松动和脱落现象。 1.2钢筋锈蚀。很多施工人员对于钢筋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钢筋进行保护,在钢筋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没有对钢筋进行涂层操作,或者是涂层操作的规范性比较差,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容易造成钢筋的腐蚀。另一方面,在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对钢筋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保证钢筋不会受到腐蚀。钢筋在很多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可预知的损伤,例如:储藏和运输中发生磕碰现象都会对土层造成一定的破坏。 1.3裂缝。道路桥梁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施工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非常常见的,这个现象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或者是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当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强度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会造成混凝土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料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配制,浇灌时用力不合理,后期的管理和养护不是很到位等都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1.4安全风险。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概念认识不清,施工安 全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部分。对材料的管理工作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去执行,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和机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等都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 2.1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铺装层脱落现象。施工人员在进行 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掌握铺装层的厚度,然后依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材质比较好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铺装层发生断裂现象,在对铺装层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防水材料进行合理地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渗水现象的发生,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铺装层的质量,还能够延长铺装层的使用年限,另外,地理位置也会对铺装层的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势、地貌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铺装层裂缝情况的产生。 2.2采取有效的钢筋锈蚀防御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 涂层处理能够非常有效的避免钢筋腐蚀状况的发生,在涂层操作结束后还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尽量防止钢筋在储存和运输时因发生碰撞而出现掉层的现象。如果钢筋已经出现了锈蚀现象可以采取措施对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指导教师职称 学院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题目 评阅人职称 工作单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 2、图纸共张 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 4、评阅人意见共页 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 年月日 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学院专业班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三、答辩组组长签名: 答辩组成员签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 年月日

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 摘要 本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成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发本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本论文主要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绩管理成绩查询 C语言面向过程

GPS定位信息显示系统毕业论文

GPS定位信息显示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第1章 GPS简介及基本理论 (1) 1.1 关于GPS的概述 (1) 1.2 GPS的组成 (3) 1.3 GPS信号结构 (6) 第2章方案论证 (8) 2.1 单片机的选择 (8) 2.1.1 AT89C51 (8) 2.1.2 AT8051 (8) 2.2 显示器的选择 (9) 2.2.1 LED动态显示扫描方式 (9) 2.2.2 LED静态显示扫描方式 (10) 2.3 GPS接收板的选择 (10)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11)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 (12) 3.1.1 所用单片机引脚介绍 (12) 3.1.2 复位电路 (14) 3.1.3 时钟电路 (15) 3.2 显示电路 (16) 3.2.1 LED显示器结构 (16) 3.2.2 LED显示器工作原理 (17) 2.2.3 LED显示器驱动电路 (17) 3.3 GPS模块与处理器接口电路 (18) 3.4 存储器电路 (19) 3.5 GPS模块串口电路 (20) 3.6 电源电路 (22)

第4章软件部分设计 (23) 4.1 GPS25-LVS的信息输出格式 (23) 4.2 主程序设计 (24) 4.3 单片机的信息接收处理 (26) 总结 (28)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29) 附录1:总图 (31) 附录2:部分源程序 (32)

第1章 GPS简介及基本理论 1.1 关于GPS的概述 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卫星的测时和测距进行导航,以构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现在国际上已经公认:将这一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自古以来,人类就致力于定位和导航的研究工作。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利用卫星惊醒定位和导航的研究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1958年底,美国海军武器试验室委托霍布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究美国军用舰艇导航服务的卫星系统,即海军导航卫星系统(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NNSS)。这个系统中,卫星的轨道通过地极,所以又称为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1964年1月用于北极星核潜艇的导航定位研究成功,并逐步用于各种军舰的导航定位。1967年7月,经美国政府批准,对其广播星历解密,并提供民用,为远洋船舶导航和海上定位服务。由此显示出了卫星定位的巨大潜力。尽管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但是,这系统再实际应用方面却存在十分严重的缺陷。改系统是由5-6个卫星组成的导航网。卫星运行高度较低(平均约1000km),运行周期为107分钟。对同一个卫星每天通过次数最多为13次。由于采用多普勒定位原理,一台接收机一般需要观测15次合格的卫星通过,才能达到±10M的单点定位精度,再全球围,它给出的定位信息只能是全天候的连续二维坐标——经度和纬度,不能给出高程。这种系统,一方面由于所需的观测时间较长,不能给用户,尤其是高动态用户(如:飞机、车辆等)提供实时和导航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卫星导航较低,受大气影响严重,定位精度的提高受到限制,因而限制了高动态用户和高精度用户的使用。对舰船而言,利用这个系统只能对惯性导航系统和其他无限电导航系统进行连续的精确修正,它的作用远不能满足全球实时定位

某隧道施工工程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某隧道施工工程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第1章设计原则及规 (1) 1.1设计原则 (1) 1.2设计技术参数 (2) 1.3设计参考规和文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4) 2.2 气象、水文 (4) 2.3 地形地貌 (4) 2.4 区域地质构造 (4) 2.5 新构造运动 (5) 2.6断层 (5) 2.7 地震 (6) 2.8 地层岩性 (6) 2.9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7) 2.10 不良地质现象 (9) 2.11 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9) 2.12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10) 2.12.1 隧道分段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10) 2.12.2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1) 2.12.3 环境地质 (12) 第三章总体设计 (13) 3.1 平面设计 (13) 3.1.1 隧道平面选址 (13) 3.1.2 平面线形设计 (13) 3.2 横断面设计 (14) 3.2.1 设计原则 (14) 3.2.2 建筑限界 (14) 3.2.3 隧道轮廓 (15) 3.3 纵断面设计 (16) 第四章衬砌结构设计及计算 (17) 4.1 洞身衬砌设计 (17) 4.1.1 洞身衬砌 (17) 4.1.2 辅助施工设计 (19) 4.2 洞身衬砌验算 (19) 4.2.1 设计原则 (19) 4.2.2 Ⅲ级围岩(独立编号) (20) 4.2.3 Ⅴ级围岩计算书(独立编号) (34)

4.3明洞段 (51) 4.3.1 明洞衬砌设计 (51) 4.4 洞门 (52) 4.4.1 洞门设计 (52) 4.4.2 洞门计算 (53) 4.4.3 洞门验算 (54) 第五章防排水设计 (58) 第六章通风照明设计 (59) 6.1 通风设计 (59) 6.1.1 设计概述 (59) 6.1.2 设计计算 (59) 6.1.3 计算基本信息参数 (60) 6.1.4 需风量计算 (61) 6.2 照明设计 (67) 第七章路面及装饰 (69) 7.1 路面结构 (69) 7.2 装 (69) 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70) 8.1 监控量测 (70) 8.2 施工进度计划 (70) 8.3 施工方案 (70) 8.3.1 施工方法 (70) 8.3.2 施工组织安排 (71) 8.4 施工注意事项 (73) 结论 (75) 致谢 (76) 参考资料 (77)

隧道 论文

金竹林隧道施工中产生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1.1隧道概况 金竹林隧道全长3249m,位于云南省大关县与彝良县的交挢处。地处乌蒙山区,属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的过度地带,高中山峡谷地貌。 隧道进口为双线车站大跨段,位于块 石堆积体中,并穿越团山断裂带,积土 较厚。大跨段设有全圆格栅钢架,拱部 超前小导管注浆。隧道衬砌断面多,进 口段双线车站485m有7种不同的衬砌断 面,单线隧道中有14种不同的衬砌断面。 进口主体工程完工用时21个月,共施工1313.5m,其中双线车站大跨段485m,单线825.5m。最高月成洞133m。出口端与金竹林大桥相连,桥台施工与隧道施工相互影响较严重。隧道内涌水较大,且出口为反坡施工,抽水困难,隧道围岩复杂,部分围岩非常软弱,节理发育,容易坍方。出口端,计155m为坡积层,采用长管棚施工。出口施工共计22个月,完成1935m,平均月成洞88m,最高月成洞137.5m。 1.2技术方案 金竹林隧道在建成以后,尚未投入运营 时,隧道内出现多处大量渗水现象,未下雨时 是渗水,下雨时是喷水,路面积水严重。对于 空洞较大的地段,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回填, 对于渗漏水严重的地段,采取注浆封堵,并对 整条隧道进行凿槽引排。 在隧道部分地段存在有空洞,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暗藏的“蓄水池”,造成隧道内都出现渗漏水现象,于是在现场施工中采用泵送C15 混凝土进行回填。因隧道进出口端渗漏水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决定在对中墙上方围岩进行压密注浆,对其

上方围岩裂隙进行充填,堵塞渗水通道。[1] 金竹林隧道受地质构造影响,隧道穿越地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由于初期支护抗力不够,引发坍方段及前方断层破碎,其主要为“滞后工作面坍方”。最后处理该问题,采用密排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案,即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密排布设小导管,利用小导管的支护抗力,按新奥法施工原则进行安全施工。由于各坍方段地质、土压力均有所差,所以每段采取的方法细节上都有不同。[2] 金竹林隧道均处在古滑坡地质区,与岩层走向基本平行一致。出口段右洞二衬施工完成后,在进行左洞深部开挖时发生坍方,导致右洞YK49+890~YK50+933段43 m范围内的二衬拱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经过一系列研究,最后确定破裂区设计采用小导管钻孑L单液注浆补强,中间严损段(YK50+904~916)重新换成钢筋混凝土拱,两端裂缝段(YK49+890~YK50+904,YK50+916—933)进行环氧树脂浆液处理的方案。小导管注浆及换拱处理后效果较好。经过长时问的监控量测确定隧道的变形达到稳定时,再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法修补二衬裂缝,使裂缝封闭。[3] 综上三个为金竹林隧道施工中所产生的问题,经过研究,已得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2 技术思考 隧道内排水一般均采用排水沟方式,类型主要有中心排水沟和路测排水沟,

隧道工程施工论文

● 1 洞门的作用[1] 隧道洞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洞门可以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洞口段范围内的路堑是根据地质条件以一定坡率开挖的,当隧道埋至较深时,开挖量较大,设置隧道洞门可以起到挡土墙的作用,减少土石方开挖量。 (2)稳定边坡、仰坡。修建洞门可以减小引线路堑的边坡高度,缩小正面仰坡的坡面长度,使边坡及仰坡得以稳定。 (3)引离地表水流。地表水流往往汇集在洞口,如不排除,将会侵害路线,妨碍行车安全。修建洞门可以把水流引入侧沟排走,确保运营安全。 (4)装饰洞口。洞口时隧道唯一外露部分,是隧道的正面外观。修建洞门可以起到装饰作用,特别在城市附近、风景区及旅游区内的隧道更应配合当地的环境,给予艺术处理,进行美化。 ● 2 隧道洞门设计形式[2] 根据隧道洞口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洞门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2.1 洞口环框 当洞口石质坚硬稳定(I-II级围岩),且地形陡峻无排水要求时,可仅修建洞口环框,以起到加固洞口和减少洞口雨后滴水的作用。

2.2 端墙式(一字式)洞门 端墙式(一字式)洞门是最常见的洞门。它适用于地形开阔、石质较为稳定(II-III 级围岩)的地区,由端墙和洞门顶排水沟组成。端墙的作用是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及支持洞口正面上的仰坡,保持其稳定。洞门顶排水沟用来将仰坡流下来的地表水汇集后排走。 2.3 翼墙式(八字式)洞门 当洞口地质较差(IV级及以上围岩),山体纵向推力较大时,可以在端墙式洞门的单侧或双侧设置翼墙。翼墙在正面起到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增加洞门的抗滑及抗倾覆能力的作用。两侧面保护路堑边坡,起挡土墙作用。翼墙顶面与仰坡的延长面相一致,其上设置水沟,将洞门顶水沟汇集的地表水引至路堑侧沟内排走。 2.4 柱式洞门 当地形较陡(IV级围岩),仰坡有下滑的可能性,又受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不能设置翼墙时,可在端墙中部设置2个(或4个)断面较大的柱墩,以增加端墙的稳

隧道工程施工论文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隧道工程施工论文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反映隧道工程中设计理念是否合理可行,施工过程中监管力度是否符合要求,它是一项多元化,多方面的工程,还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需要相关部门的一起研究,将安全管理提升到施工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基建工程大规模建设,导致导致管理力量稀释。其中隧道工程由于施工风险因素多,潜在的危险也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形势严峻。实施有效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将隧道工程的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值,故此,对隧道工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 工程概况 黔江区北部环线光明隧道工程的修建可以解决3万人的出行和1万人的消防问题,也连接了官坝和北门两个片区,方便了这两个片区人民群众的出行,同时黔江区北部环线光明隧道工程的建设将完善老城区的路网骨架。 重庆市黔江区北部环线光明隧道位于黔江主城区,光明隧道(官坝至北门)起于官坝阳光花园,终点位于北门长征北路(北门安置区路口),全长477.134m,其中K0+070-K0+374段为隧道,全长304m,为单洞双向双车道隧道。两侧入口引道长173.134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8m,隧道宽度为11.4m。 2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2.1 总体施工方案 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遵从设计意图和原则,实施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控爆新工艺,及时进行喷锚支护,围岩量测。拟从进口单向掘进施工,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开挖法,二次衬砌均为衬砌台车全断面衬砌,隧道采用无轨运输。 开挖采用三臂液压钻岩台车钻孔,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ITC312装碴机装碴,15t以上自卸车出碴,自制喷锚支护作业平台进行湿喷混凝土初期支护作业。仰拱、填充、铺底超前衬砌,二次衬砌紧跟,衬砌采用液压整体台车,泵送混凝土浇筑。其它附属工程平行作业跟进,实现隧道综合进度。通风采用混合压入式机械施工通风。 隧道主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采用加强段衬砌。洞口破碎带及浅埋带采用超前支护(管棚或超前小导管),隧道初期支护一般由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和锚杆组成,并增设格栅支撑加强支护。 2.2 隧道施工采用主要方案内容 2.2.1主要方案及设备选配 围岩较好地段采用凿岩台车掘进,围岩差的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简易钻爆台车、YT-28风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

摘要 本文设计及实现了一个基于WiFi 射频信号强度指纹匹配的移动终端定位系统,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该算法为每个扫描到的AP 的RSSI 设定了选择区间,指纹库中落在此区间的所有位置点设平均权值,最后选取权重值最大者为待定位点的位置估计,如有相同权重值,则比较信号强度距离,取最小者,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RSSI 信号随机抖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经实验测试,此系统在 4 米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可部署在展馆、校园、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客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定位算法运行于服务端,客户端为配备WiFi 模块的Android手机。借助该定位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可方便地查询自身位置,并获取各种基于位置服务。 关键词: 接收信号强度;无线室内定位;射频指纹;Android 操作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n indoor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WiFi for mobile user with Android handset. A locating arithmetic based on Weight-Select is introduced to filter the random noise of RSSI. For each location in Radio Map, a weight is set if the RSSI of the AP scanned is in the interval preset. Then max-weighted location or the min-RSSI-distance among them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estimated positio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s, 4-metre locating precision is available. It can be used for locating and navigating in such scene as exhibition center, campus, park, and so on. Users equipped with Android handset could get its location and some intelligent services. It is also an open and extensible system. Some locating arithmetic also could be tested on this system. Key word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Wireless Indoor Locating, Radio Map,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第一章绪论 (6) 1.1关于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 (6) 1.1.1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 (6)

室内定位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 XX 学生姓名 X 学号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X 班级 XX 指导教师 2012年4月

摘要 本文设计及实现了一个基于WiFi 射频信号强度指纹匹配的移动终端定位系统,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该算法为每个扫描到的AP 的RSSI 设定了选择区间,指纹库中落在此区间的所有位置点设平均权值,最后选取权重值最大者为待定位点的位置估计,如有相同权重值,则比较信号强度距离,取最小者,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RSSI 信号随机抖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经实验测试,此系统在 4 米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可部署在展馆、校园、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客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定位算法运行于服务端,客户端为配备WiFi 模块的Android手机。借助该定位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可方便地查询自身位置,并获取各种基于位置服务。 关键词: 接收信号强度;无线室内定位;射频指纹;Android 操作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n indoor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WiFi for mobile user with Android handset. A locating arithmetic based on Weight-Select is introduced to filter the random noise of RSSI. For each location in Radio Map, a weight is set if the RSSI of the AP scanned is in the interval preset. Then max-weighted location or the min-RSSI-distance among them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estimated positio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s, 4-metre locating precision is available. It can be used for locating and navigating in such scene as exhibition center, campus, park, and so on. Users equipped with Android handset could get its location and some intelligent services. It is also an open and extensible system. Some locating arithmetic also could be tested on this system. Key word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Wireless Indoor Locating, Radio Map,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第一章绪论 (6) 1.1关于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 (6)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1.1.选题的背景 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并且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运输、加工、存储、更新、维护,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a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重要标志。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部的各级管理连接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虽然有许多学校已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学校教务的管理.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系统。根据国大学的现在管理模式,结合国际新的思想观念,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设先进的、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学校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乃至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容。 1.2.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高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今天使用最广的现代化工具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正在成为未来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学校教务的管理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务工作,管理和服务平台发生的变化,教务管理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而是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两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它使我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本人知识水有限,系统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改进。此外,该系统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5)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5) 2.1 GPS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6) 2.2 GPS信号接收方案选择 (10) 2.3 GPS接收模块的研究 (10) 2.4 总体方案的设计 (11) 第三章基于单片机的GPS硬件电路设计 (12) 3.1 基于单片机的GPS硬件电路总体结构 (12) 3.2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信息显示系统设计硬件电路简介 (12) 3.2.1 STC89C52简介 (12) 3.2.2 SiRF Star II GPS信号接收模块 (16) 3.2.3 12864液晶显示模块介绍 (18) 3.3 基于单片机的GPS硬件连接介绍 (20) 第四章基于单片机的GPS软件设计 (21) 4.1 NMEA-0183数据格式 (21) 4.1.1 输入语句 (21) 4.1.2 输出语句 (22) 4.2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软件开发环境―Keil uVision2 (24) 4.2.1 8051开发工具 (24) 4.2.2 u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 (25) 4.2.3 编辑器和调试器 (26) 4.2.4 测试程序 (27) 4.2.5 Keil C编译步骤 (27) 4.3 基于单片机的GPS软件设计思路 (30) 第五章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 (31)

5.1 硬件调试 (31) 5.2 软件调试 (32) 第六章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 (34) 致谢 (66)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试验卫星的入轨运行,开创了以导航卫星为动态已知点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的新时代。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是一种可供无数用户共享的空间信息资源。陆地、海洋和空间的广大用户,只要持有一种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信号的接收机,就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和全球性地测量运动载体的七维状态参数和三维状态参数。其用途之广,影响之大,是任何其他无线电接收设备望尘莫及的。不仅如此,GPS卫星的入轨运行,还为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天体力学、载人航天学、全球海洋学和全球气象学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测量新技术。纵观现状,GPS 技术有下述用途。 1.GPS技术的陆地应用 GPS技术在陆地上的开发应用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各种车辆的行驶状态监控;旅游者或旅游车的景点导游;应急车辆(如公安、急救车等)的快速引导行驶;高精度时间比对和频率控制;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的施工放样测量;大型建筑和煤气田的沉降检测;板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测量;陆地以及海洋大地测量基准的测定;工程、区域、国家等各种类型大地测量控制网的测量和建设;请求救援在途实时报告;引导盲人行走;平整路面的实时监控,精细农业。 2.GPS技术的海洋应用

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吴家庄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设计 一、隧道工程概论 交通是国家基础建设重要的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快速的交通网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原有的铁路和公路通行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高速公路将成为中国公路建设的主流。过去公路在云、贵、川等山区,由于受到当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通行时多采用盘山、绕行,如位于川藏线上“怒江72拐”,很少采用隧道方案。但高速公路对线型和坡度有特殊要求,盘山和绕行的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快速、舒适、安全等要求了。 因此,公路越岭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采用隧道方案,这既能克服地形和高程障碍,改善线路,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又可有效防止落石、塌方、雪崩和崩塌等自然条件,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同时又能和当地环境相协调级保全自然景观。 隧道技术的发展表明:今后隧道技术的研究方向为非爆破的机械化施工、合理规划与环境保护、设计可靠合理、使用安全的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力量基础还不太强,在隧道技术开发研究时,应在引进同时,立足于国家技术力量,提高我国的隧道技术水平。 二、隧道工程特点及技术难题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通常包括:在地层中挖出土石,形成符合设计轮廓尺寸的坑道;进行必要的初期设计和砌筑最后的永久衬砌,以控制坑道围岩变形,保证隧道长期地安全使用。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隧道工程的特点,才能在保证隧道安全的条件下开速、优质、低价地建成隧道建筑物。隧道工程的特点,可简要归纳如下: (1)整个工程埋设于地下,因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成败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公路隧道是一个形状扁平的建筑物,正常情况下只有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施工速度比较慢,工期也比较长,往往使一些长大隧道成为控制新建公路通车的关键工程。 (3)地下施工环境较差,甚至在施工中还可能使之恶化,例如爆破产生有害气体等。

初期支护隧道工程优秀论文.

初期支护隧道工程优秀论文 2019-11-21 1初期支护施工技术 本隧道施工采用暗挖喷锚构筑法施工,具体的支护结构采取为:Ⅳ级围岩采用φ42超前导管(超前支护)+φ25中空注浆锚杆和φ22早强砂浆锚杆+钢筋网+H14格栅拱架+喷砼支护;Ⅲ级围岩采用φ22药卷锚杆+钢筋网+喷砼支护。支护施工流程采取为,先沿开挖轮廓线施作超前导管,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3~5cm进行临时支护,然后打设锚杆、挂钢筋网、架设钢拱架,完成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 1.1锚杆施工 本隧道工程的锚杆采用了φ25中空注浆锚杆和φ22药卷锚杆,锚杆的布置范围和间距根据施工情况进行确定,并根据钻孔情况作出标记。本工程采取YT28风钻钻孔进行钻孔施工,在钻孔前在钻杆上标明锚杆的长度,以便控制钻孔深度,钻孔完后采用高压风吹孔,吹尽孔内积水和岩粉。对于本工程的中空锚杆施工,要求φ25中空注浆锚杆由全螺纹中空杆等关键配件组成。 1.2钢拱架施工 采取全站仪准确测设格钢拱架位置(位于隧道法线方向),并用红油漆准确标注拱顶、拱脚和边墙等控制点位置,设置足够的定位锚杆。初喷砼后,安设钢拱架,沿预先标注点对正安设。安设纵向连接钢筋:钢架与钢架之间用直径为φ22mm的螺纹钢筋沿着纵向连接起来,环向间距为1.0米,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为保证钢拱架的稳定性,可在边墙钢拱架接头处设两根长3.0m的φ22药卷锁脚锚杆。 1.3喷射砼施工技术 为了进一步减少粉尘,全面提高喷射砼的质量,隧道采用湿喷法施工,砼在洞外拌合站拌合,砼罐车运输至洞内卸入TK-961湿喷机料斗,人工抱喷嘴湿喷。 (1)材料及配合比。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用量 380kg,使用前做强度复查试验。砂采用人工砂,要求砂粒的平均粒径为 0.35~0.5mm,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为5~7%,使用前过筛。碎石要求采用的粒径在15mm以内,含水率控制在2%,级配良好,使用前筛洗干净。施工所采用的水,要求其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用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O42-计超过水重1%的水,使用前进行水质分析。经试验确定,喷射第一层时可采用水泥:砂:石=1:2:(1.5~2),水灰比0.4~0.5。

隧道工程论文-谈谈你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论述我国隧道工程在设计、施工的现 状和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隧道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且对工程施工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必须实现隧道工程的机械化。将机械化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科学的结合,是隧道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该情况,对隧道工程机械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集中隧道施工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常用的隧道工程机械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我国隧道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工程机械现状工程机械发展 当今我国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机械渗入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工程中,逐渐的被用于具有危险性的高强度的工作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促使了我国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本文主要以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营的需要,铁路、公路隧道趋势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技术越来越难、越复杂。铁路、公路隧道的修建涉及到结构、防排水、岩土、地质、地下水、空气动力、光学、消防、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工程机构等多种学科,是综合复合技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研究、进行攻关。 1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 1 -

1.1钻爆法隧道施工 在钻爆法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流程为开挖、凿孔及爆破;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支护、通风照明、防尘等。现阶段的钻爆法隧道施工主要采用了新奥法支护、锚喷支护和光面控制爆破,主要采用的机械有: 1)凿岩机械。现在的工程机械已经逐渐的步入了液压化,而且技术趋于成熟。高科技使用到凿岩工程机械中,例如气动凿岩机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的采用,大大的提高了工程机械的性能;现代波动力学、减振、消声和新材料应用,通过改变活塞的几何形状,达到最优能量传递的效果,采取扩大活塞直径等措施,提高了机械的冲击频率以及零件的使用寿命。 2)装渣及运输机械。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工程中出渣作业占了整个掘进作业循环时间的40%,因此对装渣及运输机械的选用是提高掘进工作的重点。 国外的先进运输机械和牵引设备正由有轨向无轨发展,通过隧道装渣系统实现快速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国的隧道施工机械发展较国外还不是很成熟,主要的运输车辆有斗车、斗式列车,槽式、梭式矿车,梭式汽车、自卸汽车和胶带输送机等。 1.2现代盾构掘进施工 在现代盾构掘进隧道施工中,主要采用的工程机械是盾构掘进机械。该机械具有一个可以移动的钢结构外壳(盾壳),内装有开挖、排土、拼装和推进等机械装置,采用了液压、机电控制、测控等技术,实现了开挖、支护、衬砌等多种作业的一体化施工,在欧美等国被广泛的使用,其中以德国、美国、日本技术的盾构掘进机械最为先进。 1.3隧道联合掘进施工 - 2 -

全球定位系统 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外文资料及译文 1.外文资料 全球定位系统 第一节The principle of GPS 一、GPS 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 clock and distance navigation system/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referred to a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et up a new generation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precisio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in 1973 by U.S. defense forces began to organize, and common basic completion in 1993.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space constellation, ground control and user receiv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一)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图1-1 GPS Satellite distribution 1.1 Space constellation GPS space by 24 working part constellation spare satellite and three satellite. Work in 6 orbit satellit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surface. Each track surface distribution has 3 ~ 4 satellite, satellite orbits earth's equator Angle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height of 55, orbit for 20200 kilometers. Satellite operating cycle for 11 hours 45 minutes. Therefore, in the same station daily satellite layout is roughly same, just four minutes every day in advance. Each satellite about 5 hours every day in the horizon, located above the horizon of the satellite number with more time and place, at least 4 November, most. This layout can guarantee on earth at any time, any place can also observed above four satellites.

隧道论文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结业论文论文题目:梯子山隧道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 系部: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目录 前言??????????????????????????????????????????????????????????????????????????????????????????????????4 1 工程概况???????????????????????????????????????????????????????????????????????????????????????4 1.1 地理位置及平纵断面?????????????????????????????????????????????????????????4 1.2主要设计标准???????????????????????????????????????????????????????????????????????4 1.3衬砌结构???????????????????????????????????????????????????????????????????????????????4 2 施工总体安排????????????????????????????????????????????????????????????????????????????????5 2.1施工阶段???????????????????????????????????????????????????????????????????????????????5 3 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及主要项目?????????????????????????????????????????????????5 3.1 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5 3.2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5 3.2.1 穿越104 国道段施工方案????????????????????????????????????????????5 3.2.2 明洞段施工方案????????????????????????????????????????????????????????????6 3.3导洞施工????????????????????????????????????????????????????????????????????????????????6 3.3.1 基底处理???????????????????????????????????????????????????????????????????????6 3.3.2中墙衬砌????????????????????????????????????????????????????????????????????????6 3.3.3中隔墙顶部填充????????????????????????????????????????????????????????????6 3.3.4中隔墙右侧支顶????????????????????????????????????????????????????????????6 3.3.5中隔墙顶部围岩加固?????????????????????????????????????????????????????7 3.4主洞施工???????????????????????????????????????????????????????????????????????????????7 3.5钻爆方案???????????????????????????????????????????????????????????????????????????????7 3.5.1放样布眼???????????????????????????????????????????????????????????????????????7 3.5.2定位开眼???????????????????????????????????????????????????????????????????????8 3.5.3 钻眼??????????????????????????????????????????????????????????????????????????????8 3.5.4 清孔??????????????????????????????????????????????????????????????????????????????8 3.5.5 装药??????????????????????????????????????????????????????????????????????????????8 3.5.6联结起爆网路????????????????????????????????????????????????????????????????8 3.6初期支护???????????????????????????????????????????????????????????????????????????????8 3.6.1喷射混凝土????????????????????????????????????????????????????????????????????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