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和任务,林芝地区进入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和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建设西藏经济强地,实施林芝“七地一桥”战略发展定位,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特别是进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后,林芝城市伴随着“十二五”“拉林”铁路等重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迎来了协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最好时期。

为了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协调好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林芝的战略地位,林芝地委、行署于2011年8月作出了编制《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决定。

二、规划原则

(1)依法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科学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建立完善规划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制度。

(2)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积极吸收国内外一切有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协调、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思想,积极推动地区协调发展。遵照区域发展条件和战略部署,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

三、编制重点

(1)明确发展定位。规划将明确林芝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放在首位,把握国内和国际的新形势,分析林芝地缘和资源特征以及政策的新优势,进一步发挥林芝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新的地位和作用。

(2)塑造城市特色。林芝作为西藏自治区独具特色的地区,规划将结合林芝地区自然条件和城乡发展特点,本着构建高原宜居城市的目标,将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核心。

(3)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成果能否成为真正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规划实施的路径是规划可操作性的核心体现,特别是在应对未来发展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方面,本次规划将以注重制定规划弹性控制政策为方针,实现城市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2)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至规划尼洋河三桥;西至省道S306及高程3500米以下地区;东至国道G318、尼洋河东岸高

程3500米以下地区(包括林芝镇镇区);南到林芝机场,总面积约25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北至规划尼洋河三桥,西至省道S306,东以国道G318尼洋河东堤为界,南至仲果规划林芝火车站。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五、主要规划内容

(1)城市性质与职能

林芝城市性质:2030年建设林芝“高原森林生态国际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林芝地区中心城市;西藏水电开发管理运行中心;藏东南综合交通枢纽和藏东南物流中心三方面。

城市功能的推进:城市功能采用分阶段目标指引,即:2020年建成我国高原森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生态宜居中心城市。地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占国内生产总值45%。2030年建成高原森林生态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成拥有世界旅游品牌的旅游景区,国际客源市场全面开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地区2030年旅游人次达到71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50%。

(2)产业发展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为旅游业。城市产业体系的构建,围绕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藏药产业、积极发展商务办公服务业。以绿色、生态、无公害为标准,扩大藏鸡藏猪养殖、奶牛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基地、核桃、花椒、辣椒种植、林下资源采集加工等特色产业规模,扶持鼓励农牧民开展花卉种植,培育若干个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企业。依托丰富的藏药材资源,逐步延伸加工和销售下游产业。利用林芝地区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好,海

拔低等特点,大力发展商务办公服务业,建设大型企业管理运行基地,带动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建设林芝为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地区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20年6-8万人,2030年为10-12万人。

用地规模:2020年平方公里,2030年平方公里。

(4)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发展方向:适度向南对接南部区域交通枢纽——林芝火车站。

布局结构:以“集中、集约、紧凑、高效”为原则,城市空间“沿尼洋河两岸组团布局”。其中:觉木组团:以文化教育产业为核心,发展面向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老城及新区组团:兼顾区域中心城市与旅游服务双重功能,是林芝成为我国具有雪域高原风情旅游城市的主要载体。永久及结麦组团:作为林芝城区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是新林芝城市示范区,是林芝迈向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载体,发展会议、展示、休闲、度假等主要职能。仲果及孜热组团:配合“拉林”铁路林芝火车站建设,形成生物科技等新型产业型园区,并承担藏东南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职能。

(5)近期建设

近期建设(2012-2015年):依据林芝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城镇辐射功能,带动农牧区经济较快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特色产业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进产业和人口适度集聚”。壮大林芝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和旅游服务业。建设重点主要集中于对新区组团功能的完善和永久组团启动区的建设。城市用地发展规模达到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万人。

西藏林芝永久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

一、规划编制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定依据,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西藏林芝永久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的永久片区的定位、人口规模等内容进行落实,并对用地布局进行深化。为应对永久片区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规划采用划分控制单元,在控制单元层面总量控制的方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规划管理的要求。

二、控制原则

(1)强调对道路系统、绿线系统、水系、绿道系统和市政管廊等系统要素的整体控制,保障各系统的用地空间及运作效率;

(2)强化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安全设施的统筹布局,保证城市运转安全合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3)注重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和引导,保障城市特色和环境品质,提高城市景观艺术水平;

(4)突出市场主导的开发建设的分类引导,明确各类可出让土地的用地总量和建设总量,与规划管理与分步实施有效衔接。

三、规划范围与规模

《林芝永久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东起尼洋河堤防,西临省道S306,南至银久弄巴河与尼洋河交汇处,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依据《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要求,2030年永久片区的规划人口为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平方公里。

四、规划布局

规划永久片区城市功能由四大部分组成。以新国道

G318为界,西侧为军事及辅助设施功能区;东侧为城市主体功能区,包括北部的水电基地功能区、中部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区和南部的旅游度假功能区。规划内河水系沿线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主轴线,自北向南依次布置以水电基地为龙头的商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旅游商业中心。

五、核心控制内容

(1)设施用地控制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与居住区配套服务等设施。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和数量为强制性控制内容,不得随意修改侵占,具体位置可根据城市实际发展情况,在满足服务半径要求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

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大型社会停车场、城市水运码头、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广场等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类型、规模和数量为强制性控制内容,不得随意修改侵占。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选址会对周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因此其位置不得随意调整,如需调整必须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市政设施包括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燃气设施、供热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卫生设施等。各项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属于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需遵照控制单元图则逐步实施。由于市政基础设施的选址会对周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因此其位置不得随意调整,如需调整必须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安全设施包括人防设施、消防设施、防洪设施、应急避难场所等。各项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属于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急避难场所与所属地块结合建设,在绿地、体育场馆、基础教育等日常功能基础上,强化公共安全功能,

定期维护和进行避难功能维演习。超标洪水蓄滞区与城市绿地结合建设。

(2)可开发用地控制

《林芝永久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开发用地控制对象为可以进行土地出让和市场化开发的土地,包括二类住宅用地、零售商业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宾馆用地、商务用地和旅游度假用地等。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可开发用地总量、住宅套数总量和酒店床位数总量等。控制指标包括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住宅建筑套密度、住宅面积净密度等。

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分析

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分析 摘要:西藏的饮食传统文化丰富而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经济开发价值 关键词:饮食文化、经济、旅游、西藏、开发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名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厚,产品多样而又绿色健康,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西藏是一座文化名城,独特的高海拔自然风景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游玩,其中,这里的饮食文化也是别具一格,风味独到。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采用诸如盘中敬餐、手递敬餐、餐巾敬餐、自主餐等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现代在家庭和集体的庆宴上,一般也像汉式餐,摆热菜、冷菜、汤、主食及零食。其中牛羊肉、酥油、糌粑、茶这四种是最常见的食物,每顿并不是特别丰盛但是很实在简单,藏族人民都离不开它们。这里还是佛教胜地,佛教信仰深深烙印在藏族人的骨子里,他们继承了仁爱仁慈之心,关爱生灵又对自身欲望充满不屑,这样,西藏的饮食文化就极其简单。 西藏地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整年的寒冷不利于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主食类的食品比较匮乏,大部分的食品多是肉类和乳品类。当然了既然这里有居民那定会存有抵抗恶劣气候的作物,青稞就是西藏特有的农作物,在艰苦的环境下历经岁月的抗争,坚强的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了为广大牧民提供食物。其中糌粑就是由它制成的便携式食物,制作简单,口味特别,我们可以用手将酥油茶、奶渣搅合在一起,用手抓着糌粑吃,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吃法会让初来乍到的游客感到茫然无知不知所措,但是当你真的动手抓着咽入腹中时,特殊的香味便刺激着你的味蕾,忍不住去赞美它。 另外,藏族对牛羊肉特别喜爱,但这不是因为这两种动物的肉是多么的好吃,只是藏族人民在肉食食物方面禁忌颇多,马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是禁吃的,许多海鲜类食品也是禁止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多么的深刻。在吃牛羊肉的方式上一般采用风干后再吃,风干肉肉质口感极佳,质地松脆,醇

西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软件

西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软件 2012版 土建资料安装资料安全资料市政资料监理资料消防资料 人防资料节能资料智能建筑分户验收填表范例技术交底 安全交底施组设计施工工艺电子规范 一、配套标准: 西藏建筑工程技术、安全资料管理相关规范和要求 二、适用对象: 西藏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企业或监理企业编制内业技术资料、安全资料。 三、包含内容: 01.西藏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配套表格 02.西藏安全资料配套表格 03.西藏监理资料配套表格 04.西藏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配套表格 05.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格 0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配套表格 0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77-2010》配套表格 0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配套表格 0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2005》配套表格 10.《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34-2004》配套表格 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配套表格 12.GB50300系列建筑工程系列验收规范全套电子文档(赠送) 13.提供建筑工程常用技术规范、交底资料、海量施工图库等(赠送) 14.施工方案132篇(word格式)、应急预案37篇(word格式)、施工工法与施工工艺223篇(word格式) 15.施组设计:建筑\安装\市政工程施组设计精选模板50多份(包含住宅\商用\学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装饰工程等) 16.《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7.《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8.《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9.《GB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四、报价:700元 五、如何购买?把您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收件人告诉我们的销售工程师,我们有专门的EMS或者顺风快递服务为您送货上门,货到付款或淘宝支付,24至48小时即可收到。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条件 一、规划区概况 1.区位与战略地位 规划地域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在东经93?40′-99?05′,北纬28?30′-32?28′之间,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527公里。全地区总面积10.87万平方公里,面积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9.02%。 规划区包括昌都地区11个县,包括24个镇,118个乡,1622个自然村。 昌都地区在西藏占有重要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是西藏通向西南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川藏、滇藏公路的枢纽,是 西藏的东大门。 ●历史上处于康区的核心地带,历史上处于“治藏必先安康”的战 略地位。 ●是康巴文化的中心,是多种文化的交融的地带。具有文化上的独 特性与神秘性 ●处于青藏高原旅游大区的核心地带,“川、滇、藏旅游金三角区” 的谷地。 ●是三江流域中国东部气候启动区,生态环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可 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经济发展特征 以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 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面临调整。 3.旅游区位 (1)与毗邻地区的区位关系 处于青藏高原旅游大区的中心部位,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谷底区。 ●拉萨和林芝是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地区。 ●南部的云南省的迪庆以著名的香格里拉为品牌,成为中国西南地 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是云南新兴的旅游区,旅游业规模达到万人/年。

●四川的甘孜是四川省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昌都地 区相邻的德格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林芝 迪庆昆明 (2)与航空中转城市成都市的区位关系 四川成都是区外游客进入西藏的主要中转点,为东部进藏的主要通道。是昌都唯一开通的与区外有航空联系的口岸,未来也将是昌都游客的主要中转城市。成都的旅游发展与昌都的旅游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以成都为出发点,可以与昌都旅游线路相连的旅游线有:成都――雅安—康定――昌都—拉萨(2839公里)。 上述线路也是目前四川与昌都的主要交通干线。成都和康定之间已经修建了163公里的二级柏油高速公路,于2000年竣工。 至2010年,四川省规划的与昌都旅游发展相关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 ●建设康定机场,可作短距离起飞降落; ●2015年,成都至拉萨的公路升级为一级,并且行程将大大缩短; 表:四川与昌都邻近地区的旅游公路改扩建项目

藏式建筑介绍

藏式建筑介绍 一、藏地建筑介绍(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 1.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⑴民用建筑①牧区建筑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②农民住宅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③波密建筑西藏波密县八盖区的藏族群众的居住方式则与众不同。这个区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易贡西边,属高原亚热带气候。活动式木板房是八盖地区传统的房屋形式。这个地区的群众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一般为20天左有,他们习惯于经常搬家,一年之内,总要搬十多次家。八盖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里山多坡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他们背肥送水、管理农作物,与其爬坡下坡,倒不如举家搬迁更为方便。因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建房材料,盖活动式木板房十分方便。一处居住20天左右,肥料积攒够了,田间管理差不多了,就搬2迁到另一处居住。 ④藏南建筑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平顶宅院。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农区住宅里马蹄形的平房居多,一般坐北向南,房顶四周以80厘米的女儿墙相围,四角垒起垛子。平顶住宅几乎都有围墙。传统住房的布局,中间是经堂,两侧各间作居室,厨房挨近居室,厕所盖在离住房较远的围墙两角。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农区宅院内一般设有生产工具堆放室、饲草储存室和羊圈牛棚等。 ⑤藏东建筑藏东林区,村落大部在半山缓坡地带。人们就地取材建造木屋。屋顶斜面盖木瓦,墙面多用圆木重叠垛成。工布一带多见墙壁用不规则的卵石砌成。房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独木截锯形的梯上下。多半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进门为正房、中央砌1平方米左右的灶塘,全家平时围着灶塘边用膳、边取暖。灶塘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来客也坐在灶塘边用茶,进行交谈。 一般城市居民住房多半是公寓式的平顶宅院。这种平顶宅院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50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袋饰都与农区平顶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建筑布局是:四面楼房相围,中间庭园,一座宅院内可住上10户人家。每户有2~4间房屋不等,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 题目:西藏旅游发展现状的论文 (张亚辉)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姓名:贡桑顿旦 学号:091411217 2012年10月30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业支持着西藏经济的发展 神秘的西藏,一个对许多都充满诱惑力的地方。壮观而美丽的雪域风光,危耸的雪峰,恢私的自然造化,旷廖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名族风景多彩的名族文化。我们知道面对这么多的旅游风景资源,作为一个藏族青年的我们应该尽情努力地将旅游业作为西藏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外来的朋友欣赏仙境般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重要的是同时也可以旅游风景资源作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支柱, 西藏旅游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在西藏各产业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西藏旅游发展的突飞猛进已经为足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成为推进西藏那个经济结构审计的优势产业,成为西藏经济跨越性支柱。随着歌手韩红歌曲《天路》里唱的那条天路—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火热期。西藏现在是中国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风光优美,人文风情特好,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就让我先向你作一个西藏旅游发展状况介绍吧! 拓展西藏旅游发展的战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两条覆盖全自治区的旅游轴带。这两条旅游发展轴带涵盖了西藏众多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其中包括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阿里神山圣湖和盐井等。以“世界屋脊”和“神奇西藏”为旅游特色的西藏,拥有典型、系统和完整的高原自然资源和藏文化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目前,西藏旅游界正在从旅游战略规划和产品规划等方面着手,力促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旅游发展之路。 摘要: 西藏旅游全新发展:雪域高原的西藏旅游业充满独特魅力,近几年来无数中外旅游者

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系列中级专业

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系列中级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根据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建设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我区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建设工程科研、测绘、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工程招标、施工图审查、工程造价、工程评估、工程检测、工程咨询等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专业类别包括: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专业、建筑经济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工程测量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建筑电气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市政工程专业(含:园林绿化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等。 第四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的综合评价。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采取“考评结合”的办法。

第五条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越级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六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每年召开一次,原则上10月至11月份召开。评审程序包括审核、评议、投票等环节。 第七条已经取得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变更工作单位后,专业不变(变更前后均属于建设工程系列,专业属于本细则第三条专业类别),但属于不同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批的,应在调入单位试用考核6个月后,现工作单位出具考核函,由管辖现工作单位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确认,并换发职称证书,原单位聘用期限可以连续计算。 已经取得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变更工作单位后,专业变更的(变更前不属于建设工程系列,或者属于建设工程系列,但不属于本细则第三条专业类别),应进行转评,转评前须通过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 员会管理部门组织的职称业务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在同一学科领域转评者,转聘满1年后,可按照本细则相关要求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跨学科转评者, 转聘满3年后,可按照本细则要求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八条经组织批准参加脱产学习、业务培训和进修,期满后取得相应考试、考核证书者,学习、培训、进修时间视为从事本专业技术时间,聘任期限可以连续计算。

西藏林芝地区地理域可持续发展

西藏林芝地区地理域可持续发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9题;共78分) 1. (4分) (2020高二上·邵东期末) 下图为美国本土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为田纳西河流域,其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治理黄河流域的启示是() A . 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B . 减缓流域开发程度 C . 过量开发煤炭资源 D . 降低流域防洪标准 (2)图中②地为美国乳畜带,影响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 . 气候 B . 地形 C . 河流 D . 市场 2. (4分)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是() ①以旅游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以出口加工业为主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 . ①② B . ②③

3. (6分)(2016高二下·金山期中) 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 降水量减少 B . 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 . 植被较少 D . 蒸发量增大 4. (4分) (2016高二下·思南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②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③河流中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④连续干旱,河流水量小 A . ①②

D . ①④ (2) 据图推断,近年来我国() A . 海啸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B . 河流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C . 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D . 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5. (4分)(2016·南长模拟) 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之初,我国就明确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会将其经验逐步推广开来。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广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设立自贸区依赖的主要运输方式和有利于集聚的产业分别是() A . 铁路能源密集型产业 B . 管道劳动密集型产业 C . 海运高端制造业 D . 公路资源密集型产业 6. (4分)下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

西藏旅游林芝必去景点介绍

《西藏旅游林芝必去景点介绍》 西藏林芝旅游https://www.doczj.com/doc/6116453616.html,/ ?1、心理准备:西藏虽然神圣,但也不是什么禁区,与去其它地方旅游最不同的是,西藏是高原,而且是主要有藏族人居住的高原,首先不要对高 原有恐惧心理,对一般正常人来说,去西藏无非是去高原旅游一次,就算 是有高原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况且现在 西藏的医疗条件比过去有极大的改善,缓解并治疗高原反应不过是一件小 事。所以,如果您没有什么心、血、肺、脑等方面的疾病,你可尽管前往。 ?2、物质准备:这也是一个进藏旅游的人经常问到的问题,好像进西藏是到了什么无人区一样,要事先准备很多很多的物品才能保障自己在西藏的 需求,其实,西藏现在已很发达了,基本上内地能买到的东西再西藏都能 买到,而且由于交通的改善及商业的发展,价格也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很贵,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即使什么也不带,带上钱包,您就可以 在西藏生活得很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您不需要带任何物品,只是说,去西藏,您可像去其它 地方一样,带上您应该带的东西(如,去高原,应该带上防晒霜、唇膏、 眼镜等防晒物品) ?3、关于药品:一般药品西藏都能买得到,特别是治高山反应的药物,应该说西藏的更多更好,但根据个人的习惯,可带上感冒药、晕车药、止痛 片、葡萄糖、肠胃药等,另外比较专业的药品有氨茶碱,氯丙嗪、复方阿斯匹林,维生素C,E,B1,B6等对症药品。 如果要服用防高山反应的药,要在去西藏前提前几天服用(尽管用处不是 很大)。 西藏林芝旅游推荐 1.巴松措湖 巴松措湖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 是红教的著名神湖,长约12公里,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6000多亩。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 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湖心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岛上的礁石均雕刻成了别致的 动物形象以及佛像。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供奉强巴佛、千手观 音和金童玉女。错宗工巴寺寺僧与信众们都乘独木舟进行往来。扎西岛其 实离湖边不过50余米,当地有渡船搭乘游客前往,每人2元。 门票:110元(包括景区内环保车,到扎西岛的木筏和扎西岛),游艇票80元(3小时),学生证半价。 最佳旅游时间:秋天是错高湖最美的时候,湖边均是层叠的金色和火红的秋叶。错

西藏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 工程项目 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 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 二、工程规模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膜1.5万m3/d,污水管网设计规模2.2万m3/d 三、项目建设管理单位 四、工程咨询单位 五、工程概况 污水处理厂1座,总占地:35亩,含远期预留中水用地,主要处理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 工艺流程:污水处理采用CAST生物处理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 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粗格栅及污水提升泵房1座,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1座,CAST生物反应池2座,接触池1座,加氯间1座,贮泥池1座,污泥脱水机房1座,鼓风机房及变配电室1座,生产调度楼1座,机修、车库、仓库及浴室锅炉房一座,门卫值班室1座。 出水水质标准:达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污水管道:按远期(2020年)设计,规膜2.2万m3/d, 其中:DN300—DN1000污水管道总长43.195km(含预留支管6.84km), 本次设计污水管道收集围为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流域面积约为1104.55公顷。

六、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11990.50万元 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6053.04万元 污水管网投资:3666.32万元 工程费用:9747.05万元 其他费用:1308.27万元 预备费用:884,43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50.75万元 每m3污水处理经营成本:1.00元/m3(不含管网) 每m3污水处理总成本:1.55元/m3 (不含管网) 建议污水处理收费:2.25元/m3 (不含管网) 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投资指标:4035.36元/m3 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23286.7m2,合35亩。其中预留远期中水用地4472.7m2 劳动定员32人 概述 1.1编制依据 1.1.1重要文件及资料 (1)《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林芝地区行政公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6年12月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3916字)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3916字)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 3916字) 【摘要】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原藏族民居;结构特点;宗教文化影响 引言

云南迪庆高原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云南迪庆高原藏区民居建筑也摆脱不了这种“西藏地区屋皆平顶”的特点,一直延续了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但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变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有所变化与差异。 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形式与结构 (一)迪庆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 迪庆藏族民居的形式和结构因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大体

可分为两种形式与结构: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和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主要分布在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大都是二三层的碉楼式平顶房或者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的藏式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从有关史料可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旧唐书?吐蕃传》称逻些城“屋皆平头高数十尺”。《新唐书?吐蕃传》亦云“屋皆平上,高至数丈”,因此可知吐蕃时期民居的建筑面貌。时过一千余年成书的《西藏志》记述当时的西藏房舍:“自炉至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砌石为之,上履以土石,名曰碉房。有二三层至七八层者。凡稍大房屋中堂必雕刻彩画,装饰堂外,壁上必绘一寿星图像;凡乡居之民多傍山坡而住。”这些记述不仅与西藏腹心地区的民居情况相符,也与云南迪庆的德钦县各地和香格里拉市的东旺峡谷、尼西等干热河谷地区基本相符。 (二)云南迪庆高原坝区地域特色鲜明的藏族民居——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成思远 2011413102 委托方:林芝地区旅游局 策划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2014年2月28日

前言 这份策划书包括林芝桃花节的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要项目以及活动的预算估计。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一、活动主题 这一刻爱吧 二、活动背景 林芝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段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2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全县总面积102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万。 林芝县风景秀丽,景点密布。主要景区有尼洋河风光带,世界柏树王园林、措木及日森林公园、公众村古生态援、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古桑树王、比日神山、苯日神泉、东久温泉以及喇嘛岭寺。 这里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以及登人、夏尔巴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民俗,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神秘的色彩。 古老的传统的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并盛行的苯教,使这里拥有了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观与鲁朗林海、措木及日森林公尼洋河风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从2000年至今,林芝桃花节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桃花文化旅游季活动遵循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环保上下功夫、在富民上见实效”的要求,不仅丰富了西藏旅游者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支持、参与旅游的意识和热情。作为林芝最大规模的节庆活动,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县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林芝节庆旅游成为林芝靓丽的名片和外向经济的助推器。 林芝嘎啦桃花村是欣赏桃花的首选之地。在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林芝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长满了野生桃树,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让人回味无穷。在雪山的环抱之下,怒放的桃花延绵数里,犹如红色云海。桃花节上更有品不完的酥油香茶、喝完了青稞美酒、跳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和任务,林芝地区进入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和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建设西藏经济强地,实施林芝“七地一桥”战略发展定位,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特别是进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后,林芝城市伴随着“十二五”“拉林”铁路等重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迎来了协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最好时期。 为了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协调好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林芝的战略地位,林芝地委、行署于2011年8月作出了编制《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决定。 二、规划原则 (1)依法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科学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建立完善规划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制度。 (2)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积极吸收国内外一切有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协调、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思想,积极推动地区协调发展。遵照区域发展条件和战略部署,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 三、编制重点 (1)明确发展定位。规划将明确林芝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放在首位,把握国内和国际的新形势,分析林芝地缘和资源特征以及政策的新优势,进一步发挥林芝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新的地位和作用。 (2)塑造城市特色。林芝作为西藏自治区独具特色的地区,规划将结合林芝地区自然条件和城乡发展特点,本着构建高原宜居城市的目标,将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核心。 (3)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成果能否成为真正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规划实施的路径是规划可操作性的核心体现,特别是在应对未来发展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方面,本次规划将以注重制定规划弹性控制政策为方针,实现城市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2)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至规划尼洋河三桥;西至省道S306及高程3500米以下地区;东至国道G318、尼洋河东岸高

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

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 甄学军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与一般建筑相比,藏式建筑在追求建筑功能的同时,还注重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能合理的运用色彩、统一、对比、平衡、韵律、比例、尺度等设计要素,雕琢出完美的、富于艺术气息的造型。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藏式建筑吸收和借鉴了汉族及其它民族在建筑方面的艺术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建筑风格和特点的建筑群体。本文分析了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对藏式建筑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关键词:藏式建筑;特点;分类 中图分类号:G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藏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十分优美和独特,它具有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等特点。在高海拔地区,藏式建筑与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和美感,这种神奇、古朴、粗犷的整体美感是藏式建筑带给世人的最为鲜明的特点。虽然在门窗套型、结构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藏式传统建筑与其它建筑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自有其鲜明的个性,藏式建筑所使用的柱网结构对于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扩大建筑空间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外,藏传佛教对当地居民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偏重于思想性,对于佛教信徒来说,物质和生活的富足是没有实际价值,人格的净化和升华则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建筑物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可以,这种思想在农牧房屋建筑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藏族的居住区域多为高寒山区,藏族人民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藏族人民结合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吸取了各民族的建筑艺术优势并融合了其它地区的建筑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由于居住在高海拔山地,为了抵御寒冷气候,藏族聚居地的建筑尤其是农牧民群众的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 23 3: 301,305 J 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 25692 20060320301205 1000文章编号 :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 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张敏 ()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 西藏林芝 860000 摘要 :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 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 全、特色突出、品位高和组合条件好的基本特征 , 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国际、国内和省内吸 引向性 , 并根据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独特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及旅游客 源市场分析 , 提出了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模糊分级。结合实际 , 建议林芝 地区的旅游开发要立足国际市场 , 以开辟 1,2 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 , 以及创建国家级乃至 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到林芝地区观光旅游。图1 表 2 参 15 关键词 : 生态旅游资源 ;资源特征 ; 吸引向性 ; 林芝地区 中图分类号 : S7205 ; F592 文献标识码 : A

林芝地区是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 , 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 更兼 有因其地域特点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我们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 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 结合区域特点 , 将林芝地区所查明的 645 个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为 8 个主类 , 29 个亚类和 131 个基本类型。除个别自然保护区暂不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外 , 大多数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 良好条件。 1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分析 111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 类型齐全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 地势南低北高。印 度洋暖流北上 , 与北方寒流在此汇合 , 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并 存的特殊气候。独特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 , 占形成了林芝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林芝地区境内旅游资源有 645 处 , 其中地文景观类 79 处 , 占 1213 % ; 水域风光类 75 处 , 占 1116 % ; 生物景观类 97 处 , 占 1510 % ;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25 处 , 占建筑与设施类 160 处 , 占 2418 % ; 旅游商品类 98 种 ,318 % ; 遗址遗迹类 17 处 , 占 216 % ; 1() 表 1 ,图 1。可见 , 林芝地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 类型齐全。1512 % ; 人文活动类 94 处 , 占 1417 % 长期的地质变迁在林区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地质地貌遗迹 , 有雪山冰川、地热 喷泉、奇峰怪石、江河湖泊、峡谷瀑布等。林芝地区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在地貌构造上 , 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 , 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段 , 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 , 东部为横断山脉。前者为东西走向 , 后者多为南北走向。

藏式建筑特色及其他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和旅游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的提高,建筑风格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功能型建筑”向美观大方,特色鲜明,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方向发展。大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由于大城市建筑体量大,一次性投入相对较高,极易形成特色规模。但小城市特别是民族地区城市,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建设的投入较少,为了使城市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十分注重地方和民族特色建设。云南在小城市推出的白族特色建筑就非常成功,也给地方旅游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但藏民族地区怎样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藏式建筑特色,各地的做法却大相径庭。笔者就藏式建筑如何应用于城市建设谈一点看法。 一、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区,居住区域多为高寒山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漫长岁月中根据自身的特殊地理环境,发挥并吸取各民族建筑优势,融合汉、蒙、克什米尔、尼婆罗(现尼泊尔王国)等地区建筑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是,藏族聚居地多为高海拔山地,为了抵御寒冷气候,藏式建筑、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的房屋墙体较厚,层高普遍偏低,间架和门窗尺寸不大。在建筑设计中基础深度小,因而墙体下部替代了部分建筑基础的功能,建筑基础与墙体之间结构没有明显的区分,形成了藏式建筑“下大上小”的建筑特色。 二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统治者和民众之 间形成了明确的等级之分,建筑物是统治者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广大的农牧民群众住宅建筑十分简朴。因而在建筑的色彩、高度、体量、装饰等方面有约定俗成的做法。 三是,建筑选址受宗教礼数的控制,宫殿、庄园、寺院建筑一般都建在山上,以表现领主至高无上的地位。老百姓则选择山下,向阳坡面成片建设,直到八、九十年代还有“藏民住一坡,回民住一窝”之说。 四是,由于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藏族民间建筑简陋而且分散,藏式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和宗政府(旧时藏族地方行政单位)建筑中,因而在城市建设中若应用不当容易形成“寺院氛围”。 五是,藏式建筑也有地域区分,安多藏区、康巴藏区、四川藏区等地区在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色彩运用上均有不同地域的特点。 六是,藏式建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不同地区和多民族文化,创造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建造法式和灿烂的建筑文化,松赞干布与唐朝和亲时期文成公主给藏区带去的不只是内地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有周边地区如克什米尔的木雕艺术,尼婆罗(现尼泊尔王国)建筑风格,而歇山构架和金顶等建筑构件则是明显的中原地区建筑风格。 总之,藏式建筑是为了适应自然气候、宗教礼仪并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交融而约定俗成的,并未形成文献,因而,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如何既体现藏族地区建筑风格,又能较好地延续藏民族的历史文脉,应当说各地都在探索阶段。 藏式建筑特色及其他 杨 斌 Styles & Features of Cities & Towns &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 小城镇建设2005/1 64

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陈贝贝陈聪陈智敏 程春林丛茜丁胜男高玲玲 高咪郭先慧姜彬蒋慧珏实践主题: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 2014年11月28-29日 实践地点: 网络、学校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以其古老的历史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有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拉萨河、八角街、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这也是吸引我们小组做本主题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的现状,思考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我们对西藏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概况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调查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问卷客观数据显示,利用寒暑假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较多,因为此次调查对象以大学生居多;40%的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低于中等经济水平,一般人群的月

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示范文本)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印制西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说明 为了指导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GF-2002-0212)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GF-2015- 0212 )(以下简称《示范文本》)。为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关于工程造价咨询有关要求,明确责任主体的职责义务,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厅、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结合我区实际,对《示范文本》(GF-2015-0212)部分条款进行了补充完善,为了便于合同当事人使用《示范文本》,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示范文本》的组成 《示范文本》由协议书、通用条件和专用条件三部分组成。 (一)协议书 《示范文本》协议书集中约定了合同当事人基本的合同权利义务。 (二)通用条件 通用条件是合同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工程造价咨询的实施及相关事项,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的原则性约定。 通用条件既考虑了现行法律法规对工程发承包计价的有关要求,也考虑了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的特殊需要。 (三)专用条件 专用条件是对通用条件原则性约定的细化、完善、补充、修改或另行约定的条件。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不同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发承包计价的具体情况,通过双方的谈判、协商对相应的专用条件进行修改补充。在使用专用条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专用条件的编号应与相应的通用条件的编号一致; 2.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对专用条件的修改,满足具体工程的特殊要求,避免直接修改通用条件;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明细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1986年12月(原林芝

地区卫生防疫站),正科级建制,是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下属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实行独立核算,非二级预算部门。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一)部门职责 1.拟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负责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和疫情报告及预测、预报;拟定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免疫预防接种。 2.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学生常见病等重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监测防控;负责开展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性危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疫情、事故的专业技术调查,并制定控制对策和措施。 3.负责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工作。 4.承担卫生预防监测检验和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卫生学评价,卫生防疫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承担相关单位的检验委托。 5.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基层预防保健工作,承担爱国卫生运动中与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技术指导工作。 6.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

正文藏式建筑介绍

论藏族建筑与自然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一、藏地建筑介绍 大地上的建筑就像错落的音符演奏着各种音乐有粗旷有细腻有的现代有的古朴在青藏高原上那里的人们用最朴实的方式来建造自己家那里的一切淳朴自然健康开朗豪放,那里建筑也不例外承袭那里的气质,高原先人对世界和建筑实践的某种良好愿望。规划设计后营造建筑的程序理念,得到了切实的建筑实践,崇尚自然。藏式传统建筑的选址、建筑用材等都比较好地适应了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些都是西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独具特色,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力学构造原理、材料选用等方面都与汉式建筑风格迥异,藏式建筑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 1. 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 ⑴民用建筑 ①牧区建筑 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②农民住宅 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