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学生版) (1)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学生版) (1)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学生版) (1)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学生版) (1)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理解性背诵默写)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四)《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9.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10.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

11.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12.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13.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14.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15.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6.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17.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8.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9.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20.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21.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22.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七)《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八)《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九)《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十)《琵琶行》

1.“,”。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3.“,”。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

,”。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十一)《锦瑟》

6.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十二)《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

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以及理解性默写题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 【初中50篇】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10.(2015山东卷)《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高中篇情景默写

2016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篇情景默写 高考古诗文高中部分(14篇)。古诗词填空属于高考送分题,大家一定要把送分题全部拿到手。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4篇

(6)《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氓》中,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9、《氓》里女主人公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15、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6)《氓》答案: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下载本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完整word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2016年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一、《离骚》(必修二)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 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 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 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 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 。媚容求以,世于合苟,佞枉从随,直忠弃背,义.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 苦而无奈的浩叹:“,。”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

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 二、《赤壁赋》(必修二)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 是:,。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又 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 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

(完整版)高中必背古诗文64篇理解性默写

《劝学》 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1.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蜀道难》 2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4.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琵琶行》 25.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6.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7. 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28. 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29. 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30. 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1. 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32.词人化用典故,表达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33.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论语》 34. .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35. 孔子对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到生气的句子是: “,,。” 36.《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7. 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38.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39.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曹刿论战.》 40.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答案完整版.doc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答案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天 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 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去来江口守空 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 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 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 抱负;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 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 所牵绊。 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马青衫湿。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 田日暖玉生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 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蜀道难》又闻子 规啼夜月,愁空山。 9、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青年才 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 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音乐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 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的过程;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出了 洞箫声的凄婉和对人的感染之深。 1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 红阑干。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萧瑟的景物营造了深远的 意境,传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写出了三峡秋景的神韵。 1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 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 道之难。 14、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5、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 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6、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在《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17、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 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8、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 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 己的落魄失意;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姜太公和商朝开国 重臣伊尹的故事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的自信之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 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晋人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自己因人事全非、世事变迁而 生的无限感慨。 19、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新高中必背14篇情景默写及答案

高二期末高中十四篇情境默写专项训练题 1..《阿房宫赋》中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6 7 8 9 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1、.《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

最新高中语文必背64篇古诗文情景默写理解性默写

高中部分(14篇)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016年高考必背篇目《阿房宫赋》,情境默写题目汇编

《阿房宫赋》情境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两句写 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 历史过程,其中“,”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7、《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8、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11、《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 12、《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14、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 15、《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

宫女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 1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17、《阿房宫赋》中写宫妃们来到秦国后从早到晚的弹琴唱歌,成为秦国一份子的句子是“,”。 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的心日益骄横顽固,统治越来越残暴的两句是“,”。 19、作者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20、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专题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专题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 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 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 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 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 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2、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1)《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3)《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4)《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必背14篇情景默写(学生用)

1、《劝学》 1、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2、荀子在《劝学》中用“,”两个比喻来论证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的水平。 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可见。 4、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5、《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6、荀子《劝学》中“,”两句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7、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8、荀子《劝学》中借“蚓”之例从反面表现用心专一的强大力量的句子是:“, ,,”。 9、荀子《劝学》中用比兴的手法,由“积土”“积水”到“积善”的有关句子是:,;,;,,。 10、荀子《劝学》中有关“骐骥”与“驽马”的句子是: , ; ,。 11、《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1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1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14、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15、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来形象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 。 16、《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17、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8、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1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0、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作品)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3、“,”,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5、“”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28、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9、,,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1)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诗经·氓》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男子婚后对待女子的恶劣态度,与婚前的“蚩蚩”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经·氓》中,通过写叶子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婚后的实际情况与婚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待有着巨大的反差。 7.在面临不幸婚姻的时候,古代大多数女子都会选择隐忍和消沉,但《诗经·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却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8.《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写出了女子和男子婚后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字句中充斥着女子对男子变心的控诉。 9.《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出了女子婚后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 10.《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与“望穿秋水”一词意境相仿。 1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在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场景。 1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后用借代和叠词的手法写出了女子与男子暂别以后的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13.《诗经·氓》中,作者通过比兴的手法奉劝广大年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除了男子比较容易摆脱情网以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都说家庭是最好的避风港,但《诗经·氓》的家人,对待女主人公婚后的遭遇,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指出凡事有个度,任何事情都会有终了的时候,同时暗指自己婚后的不幸遭遇似乎没完没了。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登高》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锦瑟》 1.李商隐的《锦瑟》中,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化鹃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迷惘与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