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

(学习导引:自学课本58-60页,填写)

1.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

已知:Na+ + Cl—→ NaCl,猜想:H+ + OH—→ ________。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这样的反应称为。

3.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请写出胃酸(HCl)与这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 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 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 _,最终呈____ 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 _性,此时溶液显_____ 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最终不再显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10-13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中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___ _(填离子符号)与稀盐酸中的____ (同上)结合形成了____ , _____ (同上)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最

终溶液变为无色。请尝试写出另外两个酸与碱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发现,三个反应均是____

和___ _之间的反应,产物中都有_____ _,另一产物都是化合

物,且都是由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

物质称为____ _。盐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________离子和

________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酸 + 碱→盐 + 水

【交流讨论】

1.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2.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3.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

【练一练】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2Cu+H2O B.6HCl+Fe2O3==2FeCl3+3H2O

C.2H2+O22H2O D.NaOH+HNO3==NaNO3+H2O

【探究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 。

酸性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加入

土壤以中和酸性。

2._______________ 。

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 。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人们被蚊虫叮咬后肿起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

泌,如果涂一些等碱性物质中和蚊

虫分泌的蚁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药

物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练一练】

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铝②PH试纸③稀盐酸④熟石灰⑤浓硫酸

⑥烧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填序号)。

可以除去水壶内水垢的是____ _;可用于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是

_____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 _;农业上用来降低土

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_____ _;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

固体物质是_____ _;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液体物质是

______ 。

四、检测反馈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

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

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Ca(OH)2+ CO2=CaCO3↓+H2O

B. CuO + 2HCl = CuCl2 + H2O

C. Cu(OH)2 + H2SO4 =CuSO4+2H2O

D. AgNO3+ HCl =AgCl↓+ HNO3

4.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

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5.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

污染,应怎样处理此工厂中的废水?写出你的想法,并写出相关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

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六.知识要点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表达式:酸+碱→盐+水

(3)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盐

(1)概念: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组成:从化学式上看: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污水的处理: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

(1)胃酸过多服用含Al(OH)3的药物:Al(OH)3+3HCl=AlCl3+3H2O

(2)蚊虫叮咬可涂稀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含义,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2.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3.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学习导引:自学课本60-62页,填写)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之间。

2.溶液呈酸性时,pH 7,pH越小,酸性越;溶液呈碱性时pH 7,pH越,碱性越强;溶液呈中性时pH 7。

3.正常雨水的pH 7,显酸性,其理由是。人们通常把pH<的雨水称为酸雨。土壤的pH范围在pH<4或pH>8,农作物难以生长。

三、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的变色情况: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____ _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____ _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的溶液显_____ 性。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那么怎样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呢?

【探究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利用酸碱指示剂我们只能判断_______ ,但不能判断_______ 。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 _表示,其范围通常在________ 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___ _7;碱性溶液的pH___ _7;中性溶液的pH___ _7。【图10-15】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读数只能读出1~14的。【图10-16】

【探究二】:测定pH的实验

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取一支洁净的

蘸取少量,滴在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较,便可知溶液的pH。

【探究三】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

2.农作物适宜在pH 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 5.6),

可以了解。

4.测定人体内或排泄出的体液的pH,可以了解。

【探究】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

选择几种平常使用的洗发用品测一测它们的pH。

【讨论】

1.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洗发用品是酸性还是碱性的?

2.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

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3.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怎样选择洗发用品

比较好。为什么?

四、检测反馈

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向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

试液,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pH=14 B.pH=7 C.pH=1 D.pH=0

4.人类的第二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

大的危害。这类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酸性体质,应经常食用碱性食

A、牛奶

B、苹果

C、豆制品

D、葡萄

5.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汁3.5~4.5;苹果汁2.9~3.3;

牛奶6.3~6.6;鸡蛋清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

B.苹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牛奶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7.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

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8.有一瓶溶液pH是9.5,取少量注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酚酞

试液,溶液呈____ _色,如果要使试管中溶液pH降为5,可以

采取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六、知识要点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pH的范围在0—14之间

3.pH和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1)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2)pH=7,溶液显中性

(3)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4.测定pH的最简便方法:使用pH试纸

操作:把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

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5.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

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和反应 导学案

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 育华学校----秦一玲 【学习目标】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能从微观粒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并能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习重点】 1.设计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从微观粒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习难点】 从微观粒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并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前热身】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它们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所以具有 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遇无色酚酞。 ②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它们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所以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遇紫色石蕊溶液变;遇无色酚酞变。 【新课学习】 一、新课导入:硫酸泄漏视频引入,启发学生思考酸与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新课学习 (2)微观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 盐酸溶液中有(填写离子符号);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填写离子符号)。 将两者混合,哪些离子有可能发生反应?。 可以借助帮助观察实验现象。

2.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药品: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 ; 。 3.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钠的与稀盐酸的反应。 (2)H+与OH-反应生成了什么? 4.分析中和反应的本质: 活动一:观察课本60页图10-14,回答问题: (1)反应前后哪些微粒发生了改变?; 哪些微粒不变?; 反应的本质是:。 (2)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二:观看Flash动画:加深对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本质的理解。 活动三:其他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尝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 +HCl = NaCl + H2O Ca(OH)2+HCl =+. NaOH+H2SO4 =+. 总结:中和反应:; 盐:。

中和反应 学案(公开课)

§10.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初步认识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一、中和反应 1、盐: 2、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沙场练兵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O 2 + 2NaOH = Na 2 CO 3 + H 2 O B.CuO + 2HCl = CuCl 2 + H 2 O C.Ba(OH) 2+ H 2 SO 4 = BaSO 4 ↓+ 2H 2 O D. CaCO 3 +2HCl = CaCl 2 +H 2 O+CO 2 ↑ 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4.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 A.改良酸性土壤 B.改良碱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设计

文,自学生字(用时:15分钟) 课文,引导学生一 边倾听,一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 朗读课文,标出自 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 学生借助拼音,展 开小组合作,检测 课前预习情况,进 行自学,教师相机 指导。 (1)组织学生 利用书中识字表 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 利用生字卡片互 相检测。 (3)组长对不 认识的生字进行 归纳,再读再认。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狐狸 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森 林里的百兽的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 读文,标出课文的9个自 然段,对不熟悉的句子多 读几遍。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自己逐一认 读书中的15个生字和3 个多音字“转”“闷”“呀”, 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相互纠 正。 (3)归纳不认识的生 字,会读的同学大声范读, 认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如果遇到小组同学都读不 准的字可以到书中找拼 音,拼一拼,再读一读。 4.学生按自然段朗读 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提 示学生,降低难度。 2.提醒学生自然 段的标志,以便其准确 标出。 3.重点正音: “转、扯、爪、猪、 受、神”是翘舌音; “嗓”是平舌音; “抗、趟”是后鼻 韵母; “转”在本课中读 四声zhuàn。

4.教师指导 学生按自然段读 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不断句。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第 一自然段,认读并 理解生词“食物”, 想一想:老虎是在 什么情况下抓住 狐狸的? 2.引导学生 画出描写狐狸和 老虎的动作的词, 思考:老虎和狐狸 谁更厉害? 3.指导朗读。 1.通过查找工具书和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食物”指吃的东西, 说明老虎是在饥饿的情况 下抓住狐狸的。 2.狐狸的动作是 “蹿”,老虎的动作是“扑” 和“逮”,说明老虎更厉 害。 3.有感情地朗读。 1.提示学生自觉 使用工具书。 2.可引导学生做 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 使学生明白狐狸的动 作虽然很快,但仍然被 老虎逮住,这说明老虎 更厉害。 3.提醒学生利用 语速的快慢来表现文 章的内容。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 本课生字“食、物、 眼、爷”,再次认 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 观察它们在田字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 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 写注意点。 3.老师范写时,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 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上下结 构的“食”字,左右结 构的“物”字,引导学 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3)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3.通过过溶液酸碱度的测定,进一步加强对酸、碱溶液知识的掌握。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对酸碱度的测定,加强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盐的定义。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的理解及应用 课前准备 (学习导引:自学课本60-61页,填写) 1.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 Na + Cl → NaCl,猜想:H + OH → ________。 +—+—已知: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这样的反应称为。 3.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 + HCl = 。2NaOH + HSO= 。 4 2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HSO,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32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请写出胃酸(HCl)与这种成分反应的化学3方程式。课内探究 【探究一】: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 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 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 _,最终呈____ 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 _性,此时溶液显_____ 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最终不再显碱性?(用化学方程式 1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盐的定义。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的理解及应用 课前准备 (学习导引:自学课本60-61页,填写) 1. 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___ 一,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 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__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 T就会结合,结果会怎 样呢? 已知:Na T + Cl —T NaCI,猜想:H f + OH —宀_______________ 。 2.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 。 3. 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 + HC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OH + HbSO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fSO,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 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I(OH) 3,请写出胃酸(HCI)与这种成分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课内探究 【探究一】: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____ 色,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______________ ,最

酸碱中和反应导学案

编写:杨金艳审核:化学组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善于展示。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预习案 1、常见的酸有、等。 2、在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色。这说明了酸能跟反应。 3、在酸中加入锌粒,会看到,这说明了酸跟 反应。 4、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酸,看到铁锈会,这说明了酸能跟反应。 5、常见的碱有、等。其中比较便宜的是,它可以用与水反应直接制得。 6、在碱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色,这说明了碱能跟反应。 7、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变,这说明碱能跟反应。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1、和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例(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用于、、 2、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叫盐,例。 二、合作探究 1、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_,最终呈____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_性,此时溶液显______性。

2、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最终不再显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10-13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中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____(填离子符号)与稀盐酸中的____(同上)结合形成了____, _____(同上)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最终溶液变为无色。请尝试写出另外两个酸与碱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学释疑: (一)讨论交流,加强理解 1.课本58页中和反应的实验 ①. 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②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从微观离子分析) 3.有盐和水生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四、学以致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处理硫酸厂生产中形成的含硫酸的污水?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写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中和反应的应用: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应用联想: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五、自主学习、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表示,PH的范围在之间。PH 7的溶液显酸性,PH ,酸性越强;PH 7的溶液显碱性,PH ,碱性越强;PH 7的溶液显中性。 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具体操作为: 。 3.正常雨水的PH ,酸雨的PH 。 提升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大地二中张清泉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情境导入 1、常见的酸有:,酸溶液中都含有; 常见的碱有:,碱溶液中都含有。 2、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 酸溶液使__________变红;碱溶液使__________变红,使________变蓝。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讨论】玻璃片上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 + HCl = NaOH + H2SO4 = 以上三个反应中生成物除了水以外,另一种生成物都是由和组成,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请列举以前见过的盐(写化学式),看谁列举的多:

【归纳】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和 NaHCO3等物质,请写出胃酸(HCl)与这两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 ①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②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③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原理是什么。 ④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主要药物应该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学情分析 1、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 正确的是()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解读: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并迁移应用于其他滴定 学案导学: 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碱)来测定求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 的方法。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⒈原理:当酸碱恰好中和时 n(OH -)=n(H +) n 酸c 酸V 酸= n 碱c 碱V 碱 我们常把已知浓度的酸酸(或碱)称为标准溶液,将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称待测溶液, 则酸碱恰好中和时: c 测=测测标 标标n V n V c 若为一元酸与一元碱则上式可简化为:c 测=测标 标V V c ⒉中和滴定的关键问题: ⑴准确测出参加反应的酸和碱溶液的体积 ⑵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⒊指示剂的选择: ⑴研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 变化 例:用0.1mol/LNaOH 溶液滴定20mL0.1mol/L 盐酸 画出溶液PH 随后加入NaOH 溶液的变化图 我们把酸碱恰好中和的最后一滴酸或碱引起溶液PH 的突变叫酸碱中和滴定的突跃范围 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 溶液PH 0mL 1 18.00 mL 2.3 19. 80 mL 3.3 19.98 mL 4.3 20.00 mL 7 20.02 mL 9.7 20.20 mL 10.7 22.00 mL 11.7 140.00 mL 12.6

。 ⑵指示剂的选择是根据突跃范围 ①若用强碱滴定强酸突跃范围:4.3---9.7 甲基橙(3.1——4.4)从色变为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从色变为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不选石蕊作指示滴定终点,因其PH变色范围宽,颜色不易觉察,误差超过了酸碱中和滴定允许的误差。 ②若用强酸滴定强碱突跃范围:9.7——4.3 甲基橙(3.1——4.4)从色变为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从色变为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③若用强酸滴定弱碱: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思考:如用盐酸滴定氨水你选择甲基橙还是酚酞作指示剂,为什么? ④若用强碱滴定弱酸 思考:如用氢氧钠滴定醋酸你选择甲基橙还是酚酞作指示剂,为什么? 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⒈酸碱中和滴定仪器: 试剂: 滴定管 ①构造:滴定管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内径均匀的细长玻璃管。常有25.00mL和50.00mL 两种规格。 酸式滴定管:下端是用于控制液体流量的。故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 碱式滴定管:下端是一段橡皮管,橡皮管内有一个比橡皮管的内径稍大的玻璃小球,橡皮管下端连一个尖嘴玻璃管,通过为控制液体流量。故碱式 滴定管不能用来盛。 ②刻度:零刻度在___,满刻度在____,满刻度以下无刻度。 1ml分为10格,每小格是0.1ml,故可精读到______ml,估读到______ml。 问题:若为25mL滴定管,按照装液体的正确方法将溶液装至零刻度,将溶液全部放出,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25mL? ③用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2酸碱中和反应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中和反应: (1)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 本质:氢离子(H +)和氢氧根(0H -)相互反应。 (3) 常见的中和反应: NaOH+HCl = NaCI+H 2O ; Ca (OH )2+2HCI = CaCI 2+2HCI ; 2NaOH+H 2SO 4 = Na 2SO 4+2H 2O (4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 (5)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①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② 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 用于医药:如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肥皂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 AI (OH ) 3 + 3HCI =AICI 3+ 3出0)。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Na 2CO 3+2HCI — 2NaCI+H 2O+CO 2 t B.2NaOH+H 2SO 4— Na 2SO 4+2H 2O 2、物质X 可发生"X +酸T 盐+ H 2O ”的反应,贝U X 可能是( )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知识点二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 )溶液的酸碱度 用 pH 表示,范围为0 —14 酸性溶液 pH<7 , pH 值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D H>7 ,pH 值越大碱性越强 温馨提示 手旦浪 /片殊访 伯浪 /片殊访 1 .酸溶液 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 定是酸溶液 2?碱溶液 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 定是碱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备注(反 思) C.CO 2+2NaOH — W2CO 3+H 2O D.Fe+CuSO 4—Cu+FeS°4 A. Fe B. CO 2 C. H 2SO 4 D. NaOH A .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B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第八单元导学案

剑门中学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赵玉梅 课题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 【一】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动副结构的学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何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重点、难点 动副短语:clean up ;cheer up;set up;give out;put off;put up等 【二】预习导学 从课本中找出下列的短语. 打扫___________鼓舞,使振奋___________想出,提出________________ 延迟___________张贴__________________分发,发放_______________ 给……打电话_______________ 链接类似的短语: 切碎_______打开_______关闭________写下__________ 用合适的动词和短语完成下列句子。 (1)I'd like to_______(工作)outside. (2)You could help _______(打扫干净)the city parks. (3) I'd like to________(帮助)homeless people. (4)You could ________(分发)food at the food bank. (5) I'd like to ________(鼓舞)sick kids. (6)You could ________(拜访)them in the hospital. (7)We need to ______ _______ _______(想出,提出)a plan. (8)We can't___ ___(延迟)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 (9)I'll________ ________(写下)all our ideas. (10)We could_________ _________(张贴)signs. (11)I'll _________ ________(分发,发放)advertisements after school. (12)We could each_______ _______(给……打电话)ten people and ask them to come. 【三】复习导入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a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W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难点突破 1.在预习导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短语属于动副结构,在句中运用的时候注意他的宾语的位置,下面的歌谣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忆。 动副放一块儿,代词放中间儿:若是接名词儿,中间儿和后边儿。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含义,并且注意动副短语的宾语的位置。 ①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We can't put off 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ll write down all our ide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We could put up sig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化学 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漂市一中钱少锋 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探究。第一部分通过发生的探究导出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而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导出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通过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第1课时中和反应 课 题 中和反应课型新授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知识与 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 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 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 春 夜 喜 雨》 ◆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 学 难 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 具 准 备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溶液、烧杯、胶头滴管、多媒体课件等。 课 前 预 习 1.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规律总结: 中和反应不一定会有明显现象,特别是两种无色的酸、碱溶液中和时,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此时只能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新课导入 我们了解酸和碱的一些相似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进行新课 一中反应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60实验10-8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特别提醒:1.滴管滴入盐酸时要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要边滴边搅拌。 【展示交流】 各组交流实验结果:滴到一定程度红色突然消失。

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我能把课文读5遍,做到通顺流畅,能准确读下面的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我发现易出错误的生字想提醒大家 3、我知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 了: 4..我读懂了季先生再次到德国后,他见到德国的景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我知道课文背景: 我了解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对于课文中作者提到的山阴道的资料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 了;然后回 了;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并抒发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新人教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探究中和反应的发生;学会借助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实例认识化学知识源于生活; 3.感受和体会化学物质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 【学习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中和反应的实质书写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中和反应 1.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其实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生成水。2.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________和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盐。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①可以改变土壤的________,如农业上常用________来改良酸性土壤。②处理工厂的________,如可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于________,如食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可中和胃酸过多,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蚊虫叮咬人体皮肤后,会分泌出________,从而使人皮肤肿痛,若涂抹一些________性物质,就可减轻痛痒。 三、溶液的酸碱度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表示,其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常温下,________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________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________时,溶液呈中性。 5.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6.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1)在化工生产中要控制________范围。 (2)农作物一般适宜在_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调节土壤的pH是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 (3)测定雨水的pH,了解空气的污染状况。正常雨水的pH约为________,pH小于________的雨水为酸雨。 答案: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H+OH- 2.金属离子酸根离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 3.酸碱性熟石灰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 医药Al(OH)3+3HCl===AlCl3+3H2O Mg(OH)2+2HCl===MgCl2+2H2O 蚁酸碱4.pH 0~14 pH<7 pH>7 pH=7 5.玻璃棒标准比色卡 6.(1)pH (2)pH=7或接近7 (3)5.6 5.6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 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 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 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 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 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 l=== 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

29掌声 设计人:张建华审核人:姜俊肖 温馨寄语:献出爱心,改变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重) 3、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难)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知识链接: 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成年人比较少见。 课前积累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写 Zī shì pǔ tōng gǔ lì qíng xù jiǎng shù rè liè chí jiǔ ()()()()()()() lún liú píng xī zhù shì zhǎng shēng yuàn yì wén jìng ()()()()()() 2、我会组词 通()投( )列( )普()吞()原() 桶 ( ) 役( )烈( )谱()蚕( )愿( ) 3、多音字组词

落____ ( ) _____( ) 调____( ) 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 突然( ) 停息( ) 忧伤( ) 二、合作探究: 1、英子为什么犹豫? 2、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 三、扩展延伸: 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英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变化?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一下。四、当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 ( )地坐着 ( )地走 ( )地站起来 ( )地鼓掌 ( )的眼圈 ( )的掌声 ( )的声音()的英子 2、精彩补白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投降了那个角落,英子把头低了下来。(2)、大家的掌声给了我的鼓励,使我面对生活。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大地二中张清泉 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探究。第一部分通过发生的探究导出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而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导出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通过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第1课时中和反应 课 题 中和反应课型新授课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教学知识与 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 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 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标 教 学 重 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 学 难 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 具 准 备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溶液、烧杯、胶头滴管、多媒体课件等。 课 前 预 习 1.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常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2)工业上常用Ca(OH)2来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医疗上用胃舒平[Al(OH)3]等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复习过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导学案 课题:跳水总课时:两课 时分课时:第 一课时 课型:自学 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会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新词。 2、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准、呜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列夫·托儿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自主学习: 一、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词易读 错: 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二、我能把田字格中的生字正确、工整地抄写一遍: 三、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失足瞄准呜咽甲板桅杆横木 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 4、我再把课文读一遍,画出自己喜欢的经典佳句和重点词语,并摘 录下来。 5、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三、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识字的方法 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 4、组内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激励 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 3、对照插图我能想出多种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 五、达标测评: 1、读一读拼音,写词语。 Wéi gān xiàhu hǎi ōu xǐng wùcháun cāng ( ) ( ) ( ) K?ng zhìfēng píng làng jìng bùzhīsuǒcu? ( ) ( ) ( ) 2、解释词语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失足瞄准呜咽甲板桅杆横木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模.仿.显.然. 3、在()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鬼脸()帽子()桅杆 ()身子()牙齿()绳子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①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猴子()不理,()撕得更凶了。 ②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 ③()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