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语言比较地图系列(一)发音

世界语言比较地图系列(一)发音

世界语言比较地图系列(一)发音
世界语言比较地图系列(一)发音

1、辅音数量

深蓝:少(6~14个辅音,90种语言)

浅蓝:较少(15~18个辅音,121种语言)

白:中等(19~25个辅音,182种语言)

浅红:较多(26~33个辅音,116种语言)

深红:多(34~122个辅音,54种语言)

共563种语言

2、元音数量

蓝:少(2~4个辅音,93种语言)

白:中(5~6个辅音,288种语言)

红:多(7~14个辅音,183种语言)

共564种语言

3、爆破音和擦音的清浊对立

一般常见的爆破音有p、t、k、b、d、g,常见的擦音有s、f、z、v。但是并不是所有语言都有这些音,或者区分清浊音。下图为世界各语言的爆破音、擦音是否区分清浊(但我搞不懂为什么汉语官话算作区分擦音的清浊?)。

白:无清浊对立(182种语言)

红:仅爆破音有清浊对立(189种语言)

蓝:仅擦音有清浊对立(38种语言)

紫:爆破音、擦音都有清浊对立(158种语言)

共567种语言

4、爆破音的完整性。

很多语言中,常见的6个爆破音p、t、k、b、d、g都不完整,最普遍的情况是缺少p或者缺少g。下图中标出了世界各语言是否6个爆破音都齐全。

黄:其它情况(244种语言)

白:6个爆破音全有(256种语言)

红:缺爆破音p(32种语言)

蓝:缺爆破音g(32种语言)

紫:缺爆破音p、g(3种语言)

共567种语言

5、是否存在前圆唇元音

元音一般有4个区分维度:唇形(圆唇/非圆唇);下颌开度(开/闭);舌高低位置(高/低);舌前后位置(前/后)。

圆唇元音中,舌位靠后的元音u、o是最常见的,舌位靠前的元音比较少见,典型的有汉语“淤”的发音(u上两点,或北欧语言中的y)。下图为此类元音的分布。

白:没有(525种语言)

红:仅有高舌位的前圆唇元音(8种语言)

蓝:仅有中舌位的前圆唇元音(6种语言)

紫:有高、中舌位的前圆唇元音(23种语言)

共562种语言

6、音节结构

考察辅音群(类似英语stair的s、t这类连续辅音)的复杂程度。

如果不存在辅音群,则列为音节结构“简单”

如果辅音群只有2个辅音,并且第二个辅音仅限于流音(r、l)或滑音(j、w),则列为音节结构“中度复杂”

如果辅音群组合自由,或存在超过2个辅音的辅音群(如英语strong的s、t、r),则列为音节结构“高度复杂”

白:简单(61种语言)

浅红:中度复杂(274种语言)

红:高度复杂(151种语言)

共486种语言

7、声调

白:无声调(307种语言)

浅红:简单声调(只有高、低调对比,或称“相对声调”,132种语言)

红:复杂声调(有多种调值,或称“绝对声调”,88种语言)

共527种语言

8、重读音节位置

白:无固定位置(220种语言)

红圆:第一个音节(92种语言)

红菱:第二个音节(16种语言)

红方:第三个音节(1种语言)

蓝方:倒数第三个音节(12种语言)

蓝菱:倒数第二个音节(110种语言)

蓝圆:倒数第一个音节(51种语言)

共502种语言

9、常用辅音的缺失

白:无缺失(503种语言)

蓝:缺双唇音(无p、b、m,4种语言)

黄:缺擦音(无s、z、f、v、th等但不包括h,48种语言)红:缺鼻音(无m、n、ng,10种语言)

紫:缺双唇音或鼻音(1种语言)

橙:缺擦音或鼻音(1种语言)

共567种语言

10、罕见辅音

罕见辅音有4种:

1)咔嗒音(舌尖翘起顶住上颚突然放下的音);2)唇腭音(类似k和p同时发,或g和b同时发的音);3)th音(牙齿咬舌尖发出的擦音,即英语中的th);4)咽喉音(舌根顶向声门以上、呼吸道-食道交叉点以下部位的音,类似嗓子卡了鱼刺时往外吐的音,阿拉伯语中有此音)。

白:无罕见辅音(449种语言)

黑:有咔嗒音(9种语言)

黄:有唇腭音(45种语言)

蓝:有咽喉音(21种语言)

红圆:有th音(40种语言)

红菱:有咔嗒音、咽喉音、th音(1种语言)

红方:有咽喉音、th音(2种语言)

共567种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16大自然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品味说明文准确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 明确: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3、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引导:在短时间内,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有条有理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在语言方面也独具匠心。 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引导:说明文是给人介绍知识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要准确、严密。 1、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哪些语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找到的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__季鑫鑫___授课教师________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能力目标: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三、正课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什么是

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迟早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讨论并归纳;(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7)到处呈现一

世界语言谱系

世界语言谱系 语言谱系一: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 拥有最多的讲话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较为集中,以东亚的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随着中国的崛起,影响力逐渐扩大。越南语等语言系属未定。1,汉语语族(1)汉语语支-汉语-八大方言2,藏缅语族(1)藏语支-藏语(2)缅语支-缅甸语、阿昌语等(3)彝语支-彝语、傈僳语、哈尼语、纳西语、拉祜语、白语等(4)景颇语支-景颇语3,壮侗语族(1)壮傣语支-壮语、傣语、布依语、泰国语、老挝语等(2)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么佬语、毛南语等(3)黎语支-黎语4,苗瑶语族(1)苗语支-苗语(2)瑶语支-瑶语。二: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语族最多的语系,地理分布跨度大,范围广。目前影响力最大的语系。独立语种如湟西特语(楔形文字赫特语,消亡)。1,印度语族(1)印度语支-古代梵语、印地语、巴利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吉卜赛语(茨冈语)等。北印度语系,起源于雅利安人的梵语。主要语言有印地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信德语、比哈尔语、古吉拉特语、拉贾斯坦语、阿萨姆语、马拉提语、孟加拉语、梵语、奥里萨语、克什米尔语。2,伊朗语族(1)东部语支-阿富汗语、沃舍梯语。(2)西部语支-波斯语、库尔德语、塔吉克语、俾路支语。3,斯拉夫语族(1)东部语支-俄语、

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2)南部语支-塞尔维亚-霍尔瓦特语、斯洛文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3)西部语支-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4,波罗的语族(1)东部语支-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2)西部语支-古代普鲁士语(消亡)5,日耳曼语族Germanic group(1)东部语支-峨特语(消亡)(2)西部语支-英语(分布于英、美、加、澳、新西兰、南非等国)、德语、荷兰语、佛兰德语、伊狄士语(散居德、俄、波兰等国的犹太人使用)(3)北部语支(斯堪地纳维亚语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6,拉丁语族(罗曼语族)(1)罗曼语支-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普鲁凡斯语(分布于法国东南部)、卡塔伦语(西班牙西北部)、莫尔达维亚语、后罗曼语。7,凯尔特语族Celtic group(1)凯尔特语支-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威尔士语8,希腊语族(1)希腊语支-希腊语9,阿尔巴尼亚语族(1)阿尔巴尼亚语支-阿尔巴尼亚语10,亚美尼亚语族(1)亚美尼亚语支-亚美尼亚语(分布于苏联、伊朗、土耳其)11,吐火罗语族(1)吐火罗语支-吐火罗语(分布于新疆焉耆、库车,消亡)三:乌拉尔语系Uralic family 原称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突雷尼语族)1,芬兰-乌戈尔语族(1)芬兰语支-芬兰语、爱沙尼亚语(2)乌戈尔语支-匈牙利语、曼西语2,撒莫狄语族(萨莫耶德语族)(1)撒莫狄语支- 涅涅茨语、牙纳桑语四:阿尔泰语系Altaic family 以中、俄、

世界地理简答题语言总结

地理简答题的学科语言 世界总论 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①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全球大气环流;③国际性河流;④洋流。 3、世界水稻种植区导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水质恶化,城市、工业、交通占地,使水稻种植空间缺乏;优良品种的推广使水稻单产大大提高。 4、世界五大都市圈(纽约~、北美五大湖~、东京~、巴黎~、伦敦~)共同的发展条件:交通便利。 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高度的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6、法国、加拿大、德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法国煤、石油资源缺乏,核电比重最大;加拿大水能资源丰富,其能源以水电为主;德国褐煤储量丰富,其发电量以煤炭火电比重最大。 7、40°S—9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最小的主要原因:该纬度带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因纬度高,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至今无人定居。 8、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集中分布在地势低平、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9、世界粮食问题: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商品粮大量积压。 10、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国际旧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比较落后,国家比较贫穷;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11、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受东南信风控制,信风从暖流上吹来,受陆地山地、高原地形的阻挡抬升,迎风坡降水丰富。 东亚 1、日本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2、日本传统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工业原料、燃料的运进和工业产品的运出。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时)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确定方向。 2.根据需要选择详略得当的地图,并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百度地图浏览法、读图分析法、例题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百度地图体验法、地图观察法、例题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猜一个谜语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打一常用地理工具 导入2:“谜”你开场

1.3《地图的阅读》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地图的使用与选择几个方面。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很多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理性对待初中课程。从地理学科看,他们读图分析和总结能力非常有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不是抽象的陈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和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地理乐趣又收获知识。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学生呢,则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学会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够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2.对比不同比例尺地图,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3.能够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上进行距离的计算。 4.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实验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①“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②“有城没有街和房,有山没有峰和岗,有河没有水和鱼,有路不见车来往。” ③“一张画儿墙上挂,有的小来有的大,小的容纳几个县,大的可包全天下。” ④有“山不风石和崖,有地不见土和沙,江河湖海不通船,外出旅行全靠它。”——地图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怎样阅读地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回答什么是地图?出示一组图片,提问这是地图吗?最后归纳地图的概念: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的图像。 任务1 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教师展示三类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一般地图,提问如何在这几类地图中确定方向? 指向标地图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钱双红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 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 季节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2. 是啊,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他 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告 诉我们很多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 些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学习第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1、观察图片,发 言。 2.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 让生初步感知 “大自然的语 言”充分利用学 生熟悉的事物创 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计: 二、以读促悟, 汇报交流前置性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 从文中你知道了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用 画出关键词句。试着 用“大自然用, 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 懂的内容。 1.讲解“三叶虫” 化石 2.讲解“漂砾”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太奇妙了,那我们怎 样做才能发现它呢? 1、小组交流 2、小组展示:小组 上台根据课文的第 二至八小节,先读 内容再说自己的理 解。再有感情地朗 读。 3、根据课文最后一 小节,回答:要多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通过 读、小组交流, 展示,明确文中 的大自然语言。 锻炼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仿编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呀!大 自然的语言远远不止 这些,还有很多。你 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 还有哪些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只有会观 察、爱学习、勤思考 的人才能发现。老师 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 都请到我们的课堂 上了,看课件,找自 己喜欢的一句说说你 从中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言 读资料,说感受 学习课文的写法 语文与生活相 结合,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观察大自 然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写 法,学着仿写诗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地图的使用与选择几个方面。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很多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理性对待初中课程。从地理学科看,他们读图分析和总结能力非常有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不是抽象的陈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和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地理乐趣又收获知识。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学生呢,则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学会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够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2.对比不同比例尺地图,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3.能够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上进行距离的计算。 4.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实验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①“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②“有城没有街和房,有山没有峰和岗,有河没有水和鱼,有路不见车来往。” ③“一张画儿墙上挂,有的小来有的大,小的容纳几个县,大的可包全天下。” ④有“山不风石和崖,有地不见土和沙,江河湖海不通船,外出旅行全靠它。”——地图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怎样阅读地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回答什么是地图?出示一组图片,提问这是地图吗?最后归纳地图的概念: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的图像。 任务1 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教师展示三类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一般地图,提问如何在这几类地图中确定方向? 指向标地图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doc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要求1.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内容点析1.关于语言,主要讲述了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两个问题。(1)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叙述与图4.“不同的语言文字”相配合,说明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2)课文通过活动1、活动2,使学生通过读图4.1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知道世界主要语言的地域分布状况。2.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课文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以及三大宗教的分布。(1)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讲述了宗教产生的原因,接着讲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最后讲述了宗教所产生的影响。(2)课文第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图4.14“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作为文字叙述的补充,进一步说明宗教分布的地域差异。教师可适当补充玄奘西域取经的历史故事,以说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是宗教传播的一种途径。(3)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概述了我国少数人信仰宗教的情况。(4)课文最后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教学建议【世界的语言】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图4.,并阅读“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2.按课文活动1、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1)活动1的设计如下:①教师先启发学生说出,除我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主要分布地区;②然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说出,世界上华人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 ③最后,请学生对照“世界政治地图”和图4.13,说出除我国以外使用汉语的国家。(2)活动2的设计如下:①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图4.13,各写出一种语言的分布地区;②然后组织各小组在全班交流;③最后教师进行归纳。【世界三大宗教】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开展如下的活动。(1)说出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2)填写世界三大宗教产生地区与主要分布地区表:宗教产生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2.按课文活动1、活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青华园学校王书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了解一些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情景导入 - 预习检查 - 朗读感知 - 阅读探究 - 课后反思。 2.朗读感知、知识讲授、自读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常常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可是我国著名的科学 家竺可桢认为——大自然也有语言。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先欣赏几幅 图片,我想大家可能对大自然的语言就会有自己的理解了。 (板书文题和作者 ) 二、检查预习 1.作家简介。 2.正音正字。 3.词语释义。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 ? 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 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 (3)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2.归纳筛选信息的方法。 (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2)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 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3)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3.依据文章内容,怎样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1~ 3):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 4~ 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 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 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顺序 ? (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是 按逻辑顺序来写的,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 (2)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整体,而且也表现在局部。精读课文6~ 10 段,请大家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 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 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 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5.师总结: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拓展:出示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道理。 ①“清明前,开秧田”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

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 一、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使用人口有十几亿。包括汉语和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 (一)汉语除中国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人使用。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汉民族语,回族、满族、畲族等也使用汉语。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二)壮侗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海南等地,以及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下分三个语支: 1.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傣语、泰语、老挝语、掸语等。 2.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等。 3.黎语支:黎语。 (三)苗瑶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等国。下分两个语支: 1.苗语支:苗语、布努语、畲语等。 2.瑶语支:瑶语(勉话)等。

此外,还有仡佬语等。 (四)藏缅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甘肃、湖南等地,以及缅甸、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等国。下分四个语支: 1.藏语支:藏语、嘉戎语等。 2.彝语支: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等。 3.景颇语支:景颇语(又名克钦语)、拿加语、博多语等。 4.缅甸语支:缅甸语(缅甸国语)、库启钦语、莱普语、阿昌语等。 此外,属于藏缅语族的还有克伦语,宗卡不丹语,我国的土家语、怒语、珞巴语、羌语、普米语、基诺语、独龙语、门巴语等,印度的曼尼普尔语、加罗语、梅塞语、卢谢语,尼泊尔的穆尔米语、内瓦里语。 二、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分布地区遍及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非洲的部分国家,使用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包括七个语族和若干语言。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兴趣。本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这些都是读图用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地图。 2.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 2.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教学难点 1.利用指向标判别方向 2.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进行讲练的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通常我们需要借助一种工具,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地图。 师:的确,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老师利用这次国庆长假去我们的首都北京玩了几天,在以下过程中,大家想想我用到了哪几种地图? (1)想知道北京在济宁的什么方位? (2)决定坐火车去,到了北京第一站想去参观一下颐和园,但是不知道怎么坐地铁? (3)顺利到达颐和园开始游览. 生:…… 师:分别显示中国政区图、北京地铁线路图、颐和园景区浏览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地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师:假如我们手里有一张学校周围地区的地图,你们能告诉我,到八一广场走路要几分钟吗?出了校门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想知道这一切,我们就要了解地图,熟悉地图的语言。我们接下来就要和地图对话了…… 指导学生观察p16图1.22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和地图,思考地图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小结:比例尺、方向、图例。这就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 讲授新课 一、比例尺 师:如果让你在一张纸上绘制一幅十四中学校平面图,画多长多宽合适呢?(学生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所绘的简图。 师:大家能计算出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几分之几吗?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 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过渡)师:比例尺的公式含有3个量,通常给你2个量,要你求另外一个量。比如,知道比例尺大小,知道图上距离,让你求实地距离;或者知道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让你求比例尺。接下来我们就来训练下比例尺的计算。 活动1:比例尺的计算

1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

1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first class of the langu age of nature

1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1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篇章2: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篇章1:1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会阅读地图》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感受地图之美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如 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图,一 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 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世界地 图、中国地图、景点旅游地图 等地图图片。 用一些地图引 入新课,让学生“感 受地图之美”,这样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那 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组内交流 展示汇报 通过探讨,让学 生体会到学习地图 知识的必要性。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阅读地图之法识图例(一)地图“语言”──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师引导点拨:图例是对地图各种符 号和注记的说明。 1.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本 部内容。 2.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练习运 用:写出下列图例所代表的地 理事物。 采用学生自学 的形式,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以竞赛活动的 形式,面向全体学 生,激发学生的积极 参与意识。 阅读地图之法学比例尺(二)地图“语言”──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本小节的学习问题: (1)比例尺表示_______比____缩 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式、 ________式、________式三种。 (2)乙图中,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 的表达方式为式,转化为数字式为,用 文字式表达为。 (3)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 北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是7厘米,两地 间的实地距离约为千米。 1.学生对照自学提示,尝 试学本小节内容 2.组内质疑交流,提出未 解决的问题。 3.找一位同学上前给大家 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 换,并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 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联系小学时学 过的知识,注重新旧 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 解,加深对比例尺的 理解,让学生熟练掌 握运用比例尺在地 图上量算两地之间 距离的方法。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击”、“器”、“敲”、“滴”。 2.朗读课文,积累有趣的词语;学习用串联关键词和想象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3.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进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串联关键词和想象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明信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今天老师把大自然的礼物给大家带过来了,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 听完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答:愉悦的、欢快的…… 师:其实大自然的声音无处不在,它还藏在文字中。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悦的、欢快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文。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读。 2、复习回顾: 师:我们在第六单元中学习过:通过关键语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那么在本课中,哪一句话是整篇文章的关键语句呢? 生答: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呢? 生答:声音。 师引导:什么样的声音呢? 生答:美妙。师板书“美妙”

师:“妙”是本篇课文的生字。“妙”左右结构,右边的“少”字两点,左低右高。撇是主笔,行笔有趋势,向左延伸。 3、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出示PPT,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我们今天先来走进美妙的水之乐。 三、赏析“水之乐”。 1、请大家参照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声音,圈出描写声音的词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2、分享描写声音的词语。 师:你都找到了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呢?分享给大家吧! 生答:“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师提出质疑:谁有不同的意见? 生发现问题:“敲敲打打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不表示声音。表示声音的词语还有淙淙、潺潺、哗啦啦……”老师让学生敲桌子。 师:瞧,这个动作叫敲敲打打,而敲打桌子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才是表示声音的词语,理解了吗? PPT出示: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指名学生读描写声音的词语(带拼音)。 师: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模拟声音的词语?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动听。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读准“淙淙、潺潺”。 PPT出示“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指导读准字音(带拼音)。 师:这两个词语跟什么有关?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你来猜一猜。 生发现:与水有关。因为他们的偏旁都是三点水。他们应该表示水很多很大的意思,一般用来描写大海。因为在课文中这样写的:“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AMTrtRCTKA 南恿沪 【七大洲】 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29.4% , 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 32.29亿,约占世界 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 6.62亿,占世界总人 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 4.32亿,约 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 3.02亿,约占世界总 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ftl 暫Z Lw ■一 ? 1 \ SOUTH -■-Al ~Torfc w , 『j"' ~ - -1 AMERICA 1- J EURQFE MOHTH AMERICA 懺制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 , 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6.8%, 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四大洋】 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 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