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非发酵菌感染的现状分析

临床非发酵菌感染的现状分析

临床非发酵菌感染的现状分析
临床非发酵菌感染的现状分析

非发酵菌的鉴定

非发酵菌的鉴定 定义: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指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不发酵糖类,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存在外界环境中,种类繁多,多为条件致病菌或医院内感染菌。 关于临床标本中NFB的意义,在混合培养物中见到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和标本来源。一般来说,以纯培养方式分离自正常无菌部位的NFB,一定要鉴定到种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目前CLSI中,K-B法除了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的判断标准外,其他非发酵菌没有K-B法的标准。 一、鉴定原则: 1.血、无菌部位(脑脊液、胸水等),特殊病人,少见菌可用API-20NE或VIKET TWO-GN 卡鉴定。 2.其它部位如呼吸道标本、临床常见的非发酵,根据菌落形态、生化反应、抗生素耐药谱等综合分析手工法鉴定即可。 二、非发酵性菌基本分类: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20多个临床上重要菌种中,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等最常见。) 不动杆菌属Acinetoacter spp.(最常分离的种鲍曼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等) 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p.(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非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p.(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等) 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p.(少动鞘氨醇杆菌) 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p.(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p. (腐败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 产硷菌属Alcaligenes spp. 黄杆菌属Flavoacterium spp. 莫拉菌属Moraxella spp. 罗尔斯通菌属 Ralstonia spp. 食酸菌属Acidovorax spp. 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p. 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p. 等还有一些未定名的菌群 三、辨认非发酵菌的基本要点 1. 分离培养基上的菌落有以下情况初步考虑非发酵菌的存在 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或中国蓝上不生长的阴性菌。(如艾肯菌属、心杆菌属、金氏杆菌属) b.中国蓝平板上为不发酵乳糖的菌落,氧化酶阳性的高度怀疑非发酵菌。但并非所有的氧化酶阳性的均为非发酵菌。如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巴斯德菌属等。 c.革兰阴性菌在三糖管上培养,底层和斜面均不变色,疑为非发酵菌。但容易受影响。 2. 葡萄糖的利用大部分非发酵菌生长缓慢产生弱酸,而蛋白胨形成的产物即可升高培养基的PH值,中和非发酵菌产生的弱酸性产物。根据他的代谢特点,用氧化-发酵培养基鉴别分类该类菌。

临床常见非发酵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临床常见非发酵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监测临床常见非发酵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用法国梅里埃ATB分析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数据采用K B 纸片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获得14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列前3位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14株(占81.4%),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75株(53.6%),不动杆菌属22株(15.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7株(12.1%),主要来源于痰、分泌物及中段尿。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卡西林/棒酸的耐药率均<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33%~43%;对三代头孢耐药率分别在37%~5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耐药率最高的菌株,其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均≤21%。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其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sola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nonfermentative Gram negative bacmi(NFGNB) to provide laboratory evidence for clinically

selecting antibiotics.Methods All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routine procedure and bioM

细菌耐药现状与防治策略

细菌耐药现状与防治策略 【摘要】随着抗菌素药物使用的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更好的防止细菌耐药现象,本文就细菌的耐药机理、耐药现状及防治策略作一综述。 【关键词】细菌;耐药;防治 1绪论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1]。 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细菌的耐药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细菌耐药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细菌的耐药现状及防治策略作一综述。 2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2.1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使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这类细菌通常可以产生一种或几种水解酶或者钝化酶水解或修饰药物。这种机制是目前引起细菌耐药性最主要的机制,这些灭活酶可由质粒和染色体基因表达。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它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使β-内酰胺环裂解而使该抗生素丧失抗菌作用。而细菌在接触到氨基苷类抗生素后产生对这一类药物的共价修饰酶使后者失去抗菌作用,常见的氨基苷类钝化酶有乙酰化酶、腺苷化酶和磷酸化酶,这些酶的基因经质粒介导合成,可以将乙酰基、腺苷酰基和磷酰基连接到氨基苷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修饰氨基苷类的结构从而使之失去抗菌活性。除了这两类主要的酶以外,还有其他酶类,比如细菌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活氯霉素,产生核苷转移酶灭活林可霉素,产生酯酶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 2.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由于细胞内膜上与抗生素结合部位的靶位(核糖体或蛋白)发生突变,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导致抗菌的失败,这种耐药机理在细菌耐药中广泛存在。如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高度耐药就是通过此机制产生的,细菌与抗生素接触之后产生一种新的原来敏感菌没有的靶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新的靶蛋白结合,产生高度耐药。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 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 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第三季度主要标本类型分布情况 临床常见前几位病原菌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构成情况(%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耐药率高,应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吡肟、 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抱唑林、头抱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头抱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 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 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抱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抱西丁、头抱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抱他啶、环丙沙星、头抱吡肟、头抱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抱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抱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抱西丁、复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的耐药率大于75%按照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的临床应用;对哌拉西林、

某地区烧伤科非发酵菌阴性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某地区烧伤科非发酵菌阴性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笔者医院烧伤科近几年非发酵阴性杆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烧伤科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笔者医院烧伤科培养结果分离为非发酵菌阴性杆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年共分离非发酵阴性杆菌81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50.00%)和鲍曼不动杆菌(19.33%)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6%、8.9%、13.9%;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3%、11.4%、23.5%。结论非发酵阴性杆菌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与滥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有关,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关键词】烧伤感染;非发酵阴性杆菌;耐药性 burn unit in an area of non-fermentative bacteria-negative bacilli and drug resistance of infection liu you-hong 1 jiang zhang-jia 1 yang lei 1 shen hui 1 zhang gang 1 【abstract】 objective to hospital burn unit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of non-negative bacteria ferment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cas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burn unit,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to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第20卷第10期 2012年10月 Vol.20 No.10 Oct,2012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142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沈有期,苏 丹,黄世英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英德 51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的种类及其对部分抗生素耐药性。方法 按标准要求留取清洁中段尿,每份尿液标本均做定量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在本次分析研究显示,尿液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非发酵菌感染的比例较高,占16.3%;构成比中前三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非发酵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监测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信息进行抗非发酵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十分有益。 关键词:非发酵菌;泌尿系统感染;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 691.3 文献标识码:B 非发酵菌是一群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能利用糖做为能量来源,或是通过发酵以外的代谢途径分解利用糖类。这些细菌多为机会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接受导尿、泌尿道相关手术操作、治疗时易引发感染。由于非发酵菌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加上患者因疗程不足或运用抗菌素的种类、剂量不当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使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往往会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监测发现,近年来我院由非发酵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明显上升,且容易复发。本研究总结了近2年来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非发酵菌的种类分布及构成比例,并对主要几种非发酵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送检的清洁中段尿标本,要求患者留取清晨中段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取尿标本。 1.2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质控菌株均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培养基 血平板及水解酪蛋白胨(M-H)琼脂培养基购自北京天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抗生素纸片 抗生素纸片均购于北京天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包括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头孢噻吩、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西丁、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 1.5培养判断 尿液标本经35℃24h培养后显示有临床意义细菌生长,且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或革兰氏阴性杆菌≥105CFU/mL为细菌培养阳性(当有2种致病菌生长时,选菌落计数接近或≥104CFU/mL的细菌为阳性统计菌;当有2种以上杂菌生长则被视为污染,重新留取中段尿标本送检)。 1.6细菌鉴定 选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k Away 40SI及Micro scan 细菌鉴定系统,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66株,其中非发酵菌27株(占16.3%)。 1.7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待检菌稀释成0.5麦氏单位浓度的菌液,均匀涂布于M-H平板,待平板吸收菌液稍干后,贴药敏纸片,每个纸片中心至少相距24mm。药敏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09,M100-S19制定的规则)为标准判读[1]。 2 结果 2.1166份中段尿分离出细菌的总体分布 共分离出病原菌166株,其中非发酵菌27株(16.3%),肠杆菌科细菌95株(57.2%),革兰氏阳性球菌44株(26.5%),见表1。 表1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细菌的分布情况及构成比 细菌种类 分离株数 构成比(%) 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63 33.9 肠杆菌属 5 3.0 铜绿假单胞菌 14 8.4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7 3.6 肺炎克雷伯氏菌 11 6.6 奇异变形杆菌 5 3.0 摩根氏摩根氏菌 5 3.0 洛菲不动杆菌 4 3.0 丙二酸盐阴性枸椽酸杆菌 2 1.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1.2 阴沟肠杆菌 2 1.2 革兰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属 35 21.1 肠球菌属 6 3.6 链球菌属 3 1.8 合计 166 100.0 2.2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菌种分布 在166份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前三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占非发酵菌50%以上,见表2。 表2 27份中段尿分离出的非发酵菌及构成比 细菌种类 分离株数 构成比(%) 铜绿假单胞菌 14 51.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7.4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7 22.2 洛菲不动杆菌 4 18.5 合计 27 100.0 2.3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主要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分布情况见表3。 临床研究 ? ? 收稿日期:2012-09-17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 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作者:王强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 【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

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 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对二者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联合用药治疗重症感染。呼吸喹诺酮类的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 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孢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细菌编码方法对非发酵菌的鉴定与分析

[收稿日期]2004201212 [资助项目]安徽省卫生厅自然科学研究中标课题(A9521998204)[作者单位]1.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安徽合肥230001;2.安徽省立 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230001;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230001 [作者简介]陈学民(1965-),男,江苏南京人,副主任检验师. [文章编号]100022200(2005)0120070202 ?检验医学? 细菌编码方法对非发酵菌的鉴定与分析 陈学民1,马筱玲1,黄尊波1,李 华2,濮跃晨2,徐元宏3 [摘要]目的:根据非发酵菌新的分类知识,建立细菌鉴定编码,并探讨编码在该类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编的编码 与API20N E 对97株非发酵菌进行对比鉴定。结果:两者菌种鉴定符合率为74.2%,菌属鉴定符合率为84.5%。结论:本编 码与API 鉴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鉴定成本低廉,可以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关键词]细菌;细菌编码;非发酵菌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378 [文献标识码]A The code for identif ication of non 2fermenting G ram 2negative bacteria CHEN Xue 2min 1,MA Xiao 2ling 1,HUAN G Zun 2bo 1,L I Hua 2,PU Yue 2chen 2,XU Yuan 2hong 3 (1.A nhui Center of Clinical L aboratory Medicine ;2.Depart ment of Clinical L aboratories ,A 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 3.Depart ment of Clinical L aboratories ,A f f iliated Hospital of A nhui Medical U niversity ,Hef ei 230001,China ) [Abstract]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new taxonomic a code was establish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non 2fermenting gram 2negative bacteria.The problem of code identification was analyzed.Methods :The code was evaluated in com parison with API20N E by using 97clinical isolates.R esults :Agreement at species and genus was 74.2%and 84.5%,res 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code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API.The code is more advance in the bacterial taxonomic and chea per in the cost and it can be used in clinical.[K ey w ords]bacteria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non 2fermenting gram 2negative bacteria 非发酵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体表,仅少数为致病菌,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这类细菌在临床上引起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也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耐药性显著增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2]。但由于该类细菌分类知识进展较快,而目前国内所用的鉴定编码内容明显不足,所以本研究根据新的细菌分类资料编写了“非发酵菌鉴定编 码”[3]。并用该编码对临床分离的97株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同时与API 结果进行比较。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编码 (1)自编的“非发酵菌鉴定编码”,包括5组15种试验,它们是:氧化酶、硝酸盐还原、 硝酸盐产气、精氨酸、尿素、七叶苷、果糖、半乳糖、麦 芽糖、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木糖、麦康凯、动力。除动力外,其余试验均使用购买的微量生化反应管。(2)API20N E 编码,即API 非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编码,包括7组21种试验。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1.2 菌种来源 安徽省立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共97株。 1.3 方法 细菌经分纯培养后,同时接种两套编码系统,接种方法及结果判断按编码操作说明书进行。2 结果 2.1 菌种分布 97株细菌共涉及9个菌属,17个菌种,它们是:铜绿假单胞菌19株,荧光假单胞菌6株,恶臭假单胞菌7株,产碱假单胞菌6株,类产碱假单胞菌4株,洋葱伯克菌5株,嗜麦芽寡源单胞菌11株,腐败希瓦菌5株,不液化莫拉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醋酸钙不动杆菌4株,洛菲不动杆菌2株,芳香黄杆菌3株,脑膜败血黄杆菌1株,粪产碱杆菌6株,无硝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5株及解脲寡源菌1株。2.2 鉴定符合率 两种编码结果完全符合(菌种一致)的有72株(74.2%),部分符合(菌属一致)10株(10.3%),不符合6株(6.2%),API 编码不能鉴定6株(6.2%),自编编码不能鉴定5株(5.1%)。符合率较高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7/19)、不动杆菌属细菌(14/16)及嗜麦芽寡源单胞菌(9/11);符合率较低的分别是:脑膜败血黄杆菌(0/1)、解脲寡源菌(0/1)、洋葱伯克菌(2/5)和腐败希瓦菌(2/5)。 2.3 试验结果比较 两套编码中相同的试验有硝 酸盐还原、葡萄糖氧化、精氨酸、尿素、七叶苷和氧化酶6个,在对97株细菌对比鉴定中发现这6个试验均可出现不同的结果,出现的次数分别是:精氨酸 7J Bengbu Med Coll ,January 2005,Vol.30,No.1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十一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一、教学大纲要求 (1)非发酵菌的概念、种类和初步鉴定特征。 (2)假单胞菌属的分类、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3)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4)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5)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军团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6)黄杆菌属和莫拉菌属的细菌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二、教材内容精要 (一)非发酵菌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非发酵菌(Nonfermentative Bacilli)是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在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和种,但生化特征十分接近,多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院内感染。 非发酵菌包括的菌种较多,主要有下列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伯克菌属(Burkholderia)、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莫拉菌属(Moraxella)、金氏杆菌属(Kingell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艾肯菌属(Eikenella)、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食酸菌属(Acidovorax)等。 若某种未知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则怀疑其为非发酵菌: 1.氧化发酵试验常显示是氧化型或产碱型。 2.氧化酶阳性,非发酵菌中,除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但并非所有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都是非发酵菌,如巴斯德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和弧菌属等也是氧化酶阳性但不是非发酵菌。 3.动力,非发酵菌大部分为专性需氧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动力不明显,可用悬滴法或鞭毛染色法检测其动力。 (二)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严格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均阳性,是假单胞菌科的代表菌属。 1.分类 假单胞菌科由假单胞菌属及其亲缘关系密切的菌属(以前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组成,用于假单胞菌科分类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根据细菌的表型特征分为7个主要的组,二是根据rRNA-DNA同源研究将假单胞菌科分为5个rRNA群。 尽管假单胞菌科的绝大部分细菌原先都被归类于假单胞菌属,但现在只有rRNAⅠ群的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曼多辛假单

非发酵菌微生物学检验

非发酵G-杆菌(nonfermentative G- Bacilli) 1. 非发酵菌是一群需氧、无芽孢、不利用糖或仅能氧化分解糖类是做为能量来源的G-杆菌。(1)通常所讲的非发酵菌指在KIA中24小时内表面能够生长,在底部不生长的需氧G-杆菌。 (2)非发酵菌与其它苛养或非糖发酵的G-杆菌之间的界限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并不是根据明确的遗传或表型特点来划分。 (3)多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日益增多,尤其是医院感染。 2. 分类与命名:主要的非发酵G-杆菌属被分成6个科: (1)假单胞菌科:根据rRNA-DNA同源性分为5个rRNA群 ①rRNAⅠ群/假单胞菌属;②rRNAⅡ群/伯克霍尔德菌属;③rRNAⅢ群/丛毛单胞菌属、食 酸菌属;④rRNAⅣ群/短波毛单胞菌属;⑤rRNAⅤ群/窄食单胞菌属;⑥其它:鞘氨醇单胞菌属、希瓦菌属等 (2)产碱杆菌科:产碱杆菌属;(3)黄杆菌科:华丽杆菌属 (4)莫拉菌科: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5)甲基球菌科;(6)根瘤菌科 3. 非发酵菌的基本鉴定要求 (1)缺少糖发酵的证据,通常是在KIA或TSI培养基中无酸产生,斜面和底部均呈红色。(2)氧化酶+(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唐菖蒲伯克菌、浅黄华丽单胞菌、栖稻黄素单胞菌-),但并非所有氧化酶+的G-杆菌都是非发酵菌。 (3)麦康凯上生长很差或不生长。 (4)动力:多为+,但多为专性需氧,故半固体培养基中不明显,宜用直接动力观察或染色法。 4. 重要的鉴定试验 (1)葡萄糖利用(O/F试验):O/F培养基:蛋白胨和糖类的比例为1:5而不同于发酵菌的1:2。 (2)氧化酶试验: (3)动力:半固体培养基:应只穿刺培养基顶部4mm,在培养4-6小时后首次观察结果,24和48小时后再次观察结果。更准确的方法是湿片法和鞭毛染色。 (4)色素形成:非发酵菌可形成多种色素,有助于菌种的鉴定。 (5)硝酸盐还原/产气: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释放氮的生化过程。 (6)吲哚试验:需用含色氨酸丰富的培养基,产吲哚黄杆菌、脑膜败血黄杆菌、食酸丛毛单胞菌等+。 (7)硫化氢:腐败希瓦菌是非发酵菌中唯一在KIA和TSI上产硫化氢的菌种。 5. 常见不发酵G-杆菌的初步分群鉴定 6.O-F试验:O/F培养基(蛋白胨和糖类的比例为1:5),溴甲酚紫指示剂,其中一管用石蜡密封,另一管暴露于空气中。 (一)、. rRNAⅠ群/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1.(1)直或微弯无芽孢G-杆菌,OXI+,动力+(一个或多个极鞭毛),严格需氧,氧化利用葡萄糖、触酶+、McC生长,水溶性色素。 (2)本属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门多萨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和类产碱假单胞菌。 2. 铜绿假单胞菌 (1)分布广泛,是非发酵菌中最具临床意义的细菌,也是医院内感染最多见的细菌,主要

非发酵菌检验程序(详细版)

非发酵菌 是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条件致病 菌。 【氧化酶试验】铜绿、粪产碱为阳性,醋酸钙不动杆菌为阴性 【非发酵菌生化编码管鉴定】 原理:该系列鉴定共有9种生化培养基,共10项试验,参照下述方法,将试验结果换算成4位数字, 加以数值化后查表。 例:某一分离菌株,具有下列鉴定结果,数值化后为1734,查表得知:可能为施氏假单胞菌和洋葱 单胞菌,再按表中要求做硝酸盐产气补充实验区分。 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 - 4组 0-F 厌顿2分 需氧1分结果:需氧得分匸12组氧化 輕分枸携 酸2分麦 芽犍1分 + + + 7 3纠 精氨就4 分甘露醇 2分木糖 1分 -+ + 4组 硝还4分 DNA酶2 分 乙酰胺4 分 观察结果时按表中说明进行。

—、O-F试验 接种2支编码管,1支加无菌石蜡油,另1支不加。 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能进行无氧降解的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为产碱型。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而氧化型细菌在无氧环境中则不能分解葡萄糖。本试验又称氧化发酵(0/F或Hugh —Leifson , HL)试验,可用于 区别细菌的代谢类型。 培养基均不产酸(颜色不变)为阴性;培养基表面和底部都产酸(变黄)为发酵型;培养基表面变为 深蓝色为产碱型;培养基表面变黄、底部不色变为氧化型。 二、硝酸盐还原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能还原培养基中的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和氮气等。硝还试验是测定还原过程中生成的亚硝酸盐。如培养基中有亚硝酸盐存在,则亚硝酸盐与醋酸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生成重氮苯磺酸,后者与a -萘胺结合成N- a -萘胺偶氮苯磺酸。假单胞菌等能使硝酸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此为脱硝化或脱氮化作用。 结果解释: /变红一?性 沿试验管加AB液各少许 变一加锌粉-不变r阳性,产气 \变红阴性 注意事项:若加入硝酸盐试剂不出现红色,需检查硝酸盐是否已被还原,可于原试管内再加入少许锌粉,如出现红色,表示硝酸盐仍然存在;若不出现红色,表示硝酸盐已衩还原为氨和氮。 【鞭毛染色】 普通染色法一般无法看到鞭毛,要用特殊染色的方法,常采用镀银染色法和鞭毛染色法等,本次实验采用镀银染色法。 方法与原理:在无菌平皿中加10mL左右蒸馏水,用接种环挑一环铜绿假单胞菌,在水面轻轻飘散,可适当研磨,静置10分钟,菌体内部相比蒸馏水为高渗环境,故蒸馏水大量进入菌体,使包括鞭毛在内的菌体胀大,使鞭毛得以被看到。从表面取一环菌液加在洁净玻片上,室温或温箱内烘干,不可火焰固定,加甲液染15分钟,流水下冲洗,加乙液染10分钟,使银均匀附着在需要镀银的菌体上, 洗去染液,吸干后油镜观察,可见铜绿假单胞菌为单鞭毛,变形杆菌为周鞭毛。 【其他试验】 一、铜绿假单胞菌 1、培养特点及菌落特征: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扁平、光滑、湿润而常呈融合状态的菌落,并产生特征性的蓝绿色水溶性绿脓素和黄绿色青脓素,血平板上形成大而扁平,湿润,边缘不齐,有金属光泽,有生姜气味的灰绿色菌落,并形成透明溶血环。SS平板上形成 类似沙门菌的乳糖不发酵菌落,较浑浊,48h后菌落中央也呈绿色。MAC平板上可形成微小、半透 明菌落,48h后菌落中央常呈绿色。其最适生长温度35 C, 4 C不生长,42 C可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