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8702831.html,

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作者:马少利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0期

不论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离不开新闻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全文的集中和概括,标题是否起得好,对吸引受众、感染受众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新闻标题的特色进行研究,笔者注意做到“处处留心”,平时,凡是在报纸、电视上碰到好的标题总要记下来,积累存档为自己的新闻写作做参考。日积月累,我的笔记本成了新闻标题的资料库,标题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并且对自己的新闻写作帮助较大。1989

年11月,我们在采访时得知,一些不法烟贩将价值20多万元的名牌卷烟从广州向洛阳走私,途经汝州市时被汝州市烟草专卖局查获。我们得知后,迅即进行了跟踪采访。当天晚上,我们在定题写稿时,琢磨来琢磨去,标题起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定不下来。我们经过耐心分析,考虑到走私分子从广州到洛阳贩烟要途经上千里,跨越几个省市,然而,他们为了赚钱却铤而走险,最终被国家烟草行政部门查获,黄金梦破灭。为此,我们以标题:

跨省越市千里大倒卖斗胆试法黄金梦难圆

——汝州市查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

题目定好以后,内容很快成稿。由于标题起得较好,稿件不但在本市广播、报纸上播发,而且在《河南日报》、《中国法制报》等省和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发表,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标题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如果标题起得好,能使人过目不忘,心中永念。记得有一次,我从《汝州晚报》上看到一篇写农艺师尹士兴潜心研究治疗红薯茎线虫病的稿子,题目很美,我至今难以忘怀。这篇稿子的题目是:

科技当笔地做纸万亩沧田写论文

农艺师尹士兴播科技星火结累累硕果

作者想象力丰富,匠心独运,比喻生动形象,读后让人难以忘怀。

会议新闻标题不好写,弄不好就会落入俗套,陷入一般的程式化当中,可是1984年11月28日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报道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一个题目,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

印象,尤其是眉题起得很好,题目是这样写的:

昨天他报道别人今天别人报道他

论广告语中的双关修辞手法

论广告语中的双关修辞手法 摘要:现代社会中广告的地位不可忽视,而要打造好的广告就要创作好的广告语,好的广告语的创作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众多修辞手法中,双关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广泛而且效果奇佳。 关键字:广告语修辞双关 一广告和广告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商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媒体技术的运用的娴熟,广告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广播中、电视上、公交车上、地铁站里、网页上和其他任何人们会看到的地方都有广告的存在。我们已置身于一个广告如林的世界,张眼便见到广告画,闭目则传来广告声,广告几乎充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告存在对于商家的意义重大: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起他们的购买欲,促成购买行动,赚取利润。因此商家想方设法地去尽可能地把广告设计得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并且让他们记忆深刻。广告语作为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要。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和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语言商标”。它能使广告更丰富,更精彩更有魅力,更有竞争力,它是广告成功的关键,是广告的核心。广告语根据广告本身的特点及受众的心理,从语言的海洋提炼出来,就像沙里掏出的“金”,内容丰富,字字玑珠,它能激发人的消费动机,左右人的消费观念,诱导人的消费行为。广告语必须生动形象而且言简意赅,因此在广告语中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广告语中的双关的修辞手法 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寓在此而言在彼。双关又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广告作者有意识地利用双关的特点提供给受众两种或更多的解释,使其排除最表层、最直接的含义,从而领会广告作者所企图的内容。通常,在领会或称解码的过程中,双关比直观表达方式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这正是广告作者的匠心独运。运用双关能吸引并维持其注意力,又能使其进入广告所描述的角色中,完全浸融于广告所创造的氛围中。在广告语中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既可使语言幽默、绕有风趣;又可使语言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给人回味和想象的余地,增强广告语的表现力。 1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双关,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例如某眼药水的广告:“滴后请将眼球转动数次,以便药水布满全球。“”全球”一可指全眼球,二可指全世界。再如某矿泉水的广告:“口服心服”,“口服心服”作为成语,它的意义是“心里嘴里都佩服”。两个“服”都是“佩服”之意,而广告词的前一个“服”却是“服用、喝”之义,这样,广告词的意义就成了“喝了之后心里佩服”,造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令人回味。再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则广告语堪称双关语的典范,它一语双关,见到或喝到孔府家酒,更让人产生对家的向往。再进一步品味其内在的含义,那就是向公众暗示:孔府家酒品牌的关键是“家”字。“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里的“联想”既指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指联想品牌本身,妙语双关,可谓一箭双雕。再如:“补血,我就服红桃K”,这里的“服”字既是指品

广告语中的修辞

广告语中的修辞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在促进营销、树立品牌和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广告,我们是否细细品味其内在的语言美呢,其实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告学,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对广告语的研究和分析就是从它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加以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广告的本质,促进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一、广告语中词及其短语的巧用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广告语也常常仅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要表达出某一商品或事物的若干信息。所以广告语在用词和短语方面很有讲究。下面仅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 语气词的运用语气词通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有时也有停顿的作用。如:的、呢、啊、吧、了。在广告语中经常可以看到含有语气词的广告语,它不仅可以起到表达某种语气的作用,还可以起强调作用,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强消费者对广告语的印象。如:“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语气词“了”字很自然地表达出了咖啡的味道之好。“快来洗脸吧”(佳雪芦荟洗面奶),广告中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兴奋地和朋友们聊天,号召大家用佳雪来洗脸,非常的生活化。“明天的明天你还会送我水晶之恋吗”(水晶之恋果冻),使用疑问语气词“吗” 使广告语充满了一种很亲切、浪漫的感觉,给人一种人性之美,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很多使用语气词的广告语,如:“胃,你好吗”(斯达舒胃药),“你知道清嘴的味道吗”(清嘴含片),“真的不会湿哦”(邦迪防水创可贴)。总之,在广告语中使用语气词使广告语更加生活化、口语化,增强了广告词的亲切、自然的特色,更便于消费者接受。 (二) 数量词的巧妙运用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数量词是指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在广告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数量词的广告词。使用数量词可以说

论英语新闻标题及其修辞特色

摘要: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和背景等组成。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标题能够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新闻标题要求简明扼要,标新立异,既要高度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要生动醒目。英语文章的标题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能,而修辞手法的使用,则使其显得财务管理更加醒目、雅致、震撼心灵。运用大量实例论述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总结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分析各种修辞手段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指出英语新闻标题的主要修辞手法有 头韵、尾韵、比喻、双关、对照、借代、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等。 关键词: 新闻; 英语标题; 修辞特点;英语论文范文 0 引言 俗语云:“读报读题,看书看皮。”标题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同人的眼睛那样传神,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1]。新闻标题的制作,不仅要求简洁、准确、鲜明和生动,还要在修辞上下工夫[2]。本文就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方面进行一些概括,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的英语新闻标题。 1.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 1.1 简约 新闻标题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约,使用简短小词、单词型标题和词组句子型标题都是简约的表现[3]。例如: Starvation (China Daily , 1981)饥饿成灾。 Bomb (China Daily , 1987)炸弹隽语。 Hurricane(China Daily , 1987)飓风。 Unusual Snow(China Daily , 1987)罕见大雪。 Peace Mission(China Daily , 1987)和平使命 以上几个例子均使用了单个单词标题或词组句子型标题,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1.2 使用俚俗词语 新闻标题特别是地方性新闻标题中还经常使用俚俗词语,以创造亲切风趣、生动活泼的氛围[3]。例如: Cops: Man Wanted in N.J. Arrested. 警方称,新泽西州通缉犯已被抓获。使用cops(俚俗语)来说明警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Lame-duck Presidents: a US Oddity. 跛鸭总统:美国奇闻。 形容总统为跛鸭,幽默风趣。 Pioneer Colleges Face Axe. 一些实验学院面临砍削。 使用axe来形容砍削,形象醒目。 Tourism Up and Violence Off, Jamaica Says. 牙买加称,旅游业蒸蒸日上,暴力犯罪减少。 Up和off的使用,简洁生动。 1.3 使用典故、习语 新闻标题如果适当地用一些典故、成语,会使整个文章顿时生辉[3]。 例如:To Save Or Not To Save要不要储蓄借用了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For many in cinema, all roads led to Wilder. 对许多影迷而言,条条道路通魏尔德。 典出英谚All roads lead to Rome。 Crying Over Unsold Milk牛奶售不出,抱怨也无用。 典出成语cry over split milk。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lympics Begin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K s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 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Ugly Duckling N-Shipat Last GetsHappy Home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 For Beslans children, alegacy of nightmares (俄罗斯:)劫后相逢,别城孩童仍似恶梦中

《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題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 C.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夸张、比喻、押韵等手法来达到其宣传目的。修辞现象在广告语中比比皆是。但是也必须看到广告语中的修辞不都是正面修辞,也存在着许多负面修辞,笔者就修辞不当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指出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评价反思 引言 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各类形式的广告点缀着大街小巷,各种广告语言借助各种媒体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商业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我们不能回避地要去关注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就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出现的广告进行分析整理。 一、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什么才算得上优秀的广告语呢? 广告语又叫广告词,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在古代就有很生动的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 IKE (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二、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修辞”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陈望道先生对修辞格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

浅析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

浅析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运用比喻,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引起人们的联想,扩大信息的含量,增强标题的感染力。 (一)明喻。特点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同时出现,并且常用比喻词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其结构形式是“甲像乙”。 (二)暗喻。特点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虽然同时存在,但没有比喻词。其结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连接词:是、算、叫、成为、变成等等。 (三)借喻。特别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其结构形式是“乙代替甲”。 二、借代 借与本体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的修辞手法叫借代。新闻标题有时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不直接表达出人和事物的名称,只是借被人们所熟知与本事物有密切联系的特征或属性来代替它,使标题趋于具体实在、形象生动,借以收到活泼引人、简练含蓄、幽默含情的修辞效果。 借代,由主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运用时借体出现而本体不出现,因此借体一定盯有明显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比拟

比拟是借助于巧取妙联,或“移情于物”,把物当做人来描写,或“移物性于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或者把此事物当成彼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标题语言形象生动、别致有趣,可以即兴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还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甚至增添幽默、嘲讽意味,使标题更加鲜明、引入。 (一)拟人。例:(引)乡村集市上,商品丰富,人流如织。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乡村大集――(主)想说爱你不容易(2004年4月17日) 作者在此提出了“关注农民消费者”的观点。“你”是人称代词,在这里用于指代乡村大集。 (二)拟物。例:(主)让大“铁牛”尽情撒欢儿(副)关于宝清县兴平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调查(2005年12月3日) 将拖拉机拟作“铁牛”,而这“牛”又撒起欢儿来,单调枯燥的经济报道立刻变得活泼起来。 四、排比 排比修辞手法是表述新闻事实并列、因果、条件等复杂关系,或提炼、概括、展示其经验、做法、要求、成果等最佳方式之一。它是以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连串使用,借以达到集中说理、尽情状物、充分抒情的修辞方式。这样集中而突出地表达有关事物,以多侧面的思想内容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从而能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新闻标题和选题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一) 要写好新闻,事先就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主题,我国古代称“意”,或叫“主旨”、“主脑”等。 主题这个词,来自于德国,最早它是一个音乐术语,表达的是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后来又被借用到文艺创作和文章的写作中。日本从德语中将其翻译过来,称为主题。我国现在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日本引进的。 一篇消息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唐朝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都说明“意”是作品的灵魂和主脑。写新闻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新闻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总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任何新闻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有了主题才有明确的方向。 主题的重要性在哪里呢?主题对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所以说,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新闻作品的结构安排、遣词选句都要有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主题从哪里来呢?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头脑里所固有的。主题来自人们的生活,来自社会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越丰富,越有利于选择好主题。新华社记者李峰,当年在国内部当记者时,曾写过一篇《“一厘钱”精神》的通讯。开始他们只是看到北京墨水厂重视节约,在瓶盖上也力争节约一厘钱。于是想把类似的事写个《一厘钱》的集纳,后来,听说各地种种浪费或占用国家财产的思想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矛盾相当突出,全国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时又了解到北京墨水厂是把节约一厘钱当作增产节约的口号提出的)。于是,他们对节约“一厘钱”这件事的看法改变了。认为重视节约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浪费或占用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是上述两种思想矛盾的焦点,是两种思想的分界线。在增产节约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应当大力提倡一厘钱的精神。有了这种行动口号,就有可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于是,就产生了“一厘钱精神”这个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主题是要费力提炼的。通讯员容易犯的毛病,往往是事先在家里想好“点子”,再到下面去找几个例子,拼凑成一篇稿子。如此缺少在大量材料中的反复分析、提炼的过程,主题就难以选好。

广告语言的修辞手法

众所周知,广告与语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既是广告的表现载体,又可构成广告本身。语言在广告中应用效果可以决定广告的成败与否。正如林乐腾说:“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广告语言,广告不能成为广告(图案广告除外)。”本文主要从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类讨论。 一、加深企业、商品印象的修辞手法 凡是做广告,要达到的第一效果就是让受众记住企业或商品的名称,同时还要树立企业或商品的形象,为体现树立形象的重要性,还有专门的形象广告。用于这方面的修辞手法大体有如下一些。 1.镶嵌 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字,或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或把词拆开交错搭配的修辞方式叫镶嵌。广告语言的镶嵌,一般是镶嵌企业或商标的名称。如: (1)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中意冰箱”的路牌广告用语“中意”是形容词) “中意”一般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看中并满意”的意思,将它嵌在广告语中,正好与“中意冰箱”的“中意”这个名称相吻合。 (2)盛在品质,多在万家。(成都盛多燃器具有限公司的广告用语) 上例巧妙地将品牌“盛多”二字镶在两句的开头,形成了“鹤顶格”的镶嵌。将“盛多”这一品牌的产品与质量好,用户多联系了起来。两句联起来,又揭示了产品质量高低与用户多少的辩证关系——质量高则用户多,用户多则说明质量高。 2.双关 双关是依据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表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广告中用双关修辞手法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3)四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中华牙膏广告用语) 中华牙膏是中国老字牌牙膏,如今牙膏间的竞争很激烈,中华牙膏就得有自己特有的广告形象进行竞争。“…中华?在我心中”:“中华”既是商品名称,又是汉民族的代称,因此,这句广告语有表里两层意思。 (4)谁能“惩治腐败”?(新飞牌电冰箱广告词) “腐败”词面意义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的混乱、黑暗,用在冰箱身上指食物腐烂。一语双关,并且诙谐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新飞牌冰箱也就有了新意。 3.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是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突出被陪衬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广告语中衬托的运用如下: (5)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视机广告用语) 天上彩虹,五彩缤纷,形象美好。“长虹”电视机以其质量过硬而家喻户晓,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享受。用天上彩虹的美好衬托长虹电视机的高品质。 (6)在“杰克逊”面前,没有一座山可称为陡峭,也没一片沙漠可被称为广漠。(杰克逊四轮驱动越野车广告词) 二、提高广告语言生动性的修辞手法 广告言语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与文艺性结合。在广告中用精练词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其生动形象性的要求很高。 1.比喻 比喻就是用与其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打比方。比喻的心理依据是联想,构成基础是相似点。 广告语中比喻手法较多,如: (7)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舒适的婴儿鞋。(日本某婴儿鞋广告用语) 为了突出童鞋的柔软、将它比喻成母亲的手。只有母亲的手最舒适、最温暖。同时也蕴

新闻素材的搜集及新闻稿件的写作

新闻稿件的写作 新闻宣传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好本地本部门工作的各项成果,以此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树立起一个地方、单位、部门的外在形象。也以此来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于我们全县而言,通过新闻宣传,可以让大家了解前郭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了解我们蓬勃的发展态势,明确我们的发展战略、思路以及政策措施,这样,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前郭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愿意到前郭投资兴业。(谈一下自己在新闻科工作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感受) 我们第一次写新闻稿都感觉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抓不到新闻线索,没有多少东西可写。这就需要占有和掌握一定的新闻素材,那么新闻素材在哪里呢?其实报道点子就在上级部门、本单位的简报、文件、工作安排、阶段性成果、工作总结中。(举例)即使你生活在不太大的天地里,也可以抓到不少好点子,收集到好线索,写出好新闻。(引出主题) 新闻稿件写作 1、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

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党委开展的某项学习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再举一例,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举例:梨花节、贡果节、西瓜节、查干花)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举例: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单位指定的相应政策)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关注的焦点。(举例:三到户助推新农村建设) 2、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贝,广告成功与否,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密切相关。修辞,作为一种文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广告中来,使广告语言妙趣横生,扣人心弦。修辞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选取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 修辞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使人能适当而巧妙地调整表意的方法,设计优美的形式,以明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意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商品也需要广告来包装。 比喻: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性的另一事物。它是建立扭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过比喻,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从而便于理解新开传奇,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来看几个例子: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舒适的儿童鞋。(某童鞋广告)这则广告画面上是一双手捧着一只胖胖的小脚丫。此广告把鞋比作母亲温暖的手,突出产品柔软、舒适的特点,既形象直观,又亲切感人。像初恋般的滋味。(日本海而必思饮料)初恋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美妙而值得怀念的。无论是谁,最难忘怀的恐怕就是初恋了。用初恋的滋味来比喻饮料的味道,显得形象生动,同时又触发了人们的怀旧情怀,诱导人们再次重温“初恋滋味” 夸张:运用语言有意地对事物或对象作言过其实的表现,借以强调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修辞手段。夸张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修辞手法,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是从故失其真开始的,而最终则要达到在更高层次上表现真实的目的。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广告自诞生以来似乎就从未与这个“夸”字断过联系。恰当地运用夸张,可以使广告语言熠熠生辉,引入胜。例如: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香皂)这是一则化妆品广告,女人是这类广告的主要受众,对年轻和美丽的追求成了众多女性优先考虑的大事,化妆品作为创造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受到女性的青睐。这则广告采用夸张的手法,指出自丽香皂具有美容功效,经常使用可使人显得年轻,迎合了女士们爱美的心理,激起了她们的购买欲望。2、不要对刚从我们这里出来的姑娘使眼色,她很可能就是您奶奶。(某美容院广告)这则广告故意夸大其实,幽默风趣,旨在说明此美容院美容技术的高超。 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词义的联系,故意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主要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音同或音近)构成的,语义双关是日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双关语表里双涉,富于联想,有一箭双雕之妙 1

中英新闻标题的语言修辞比较研究

中英新闻标题的语言修辞比较研究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写作中,新闻标题往往是新闻故事重心的高度概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充裕的时间从头到尾地看完一篇新闻报道,所以大多数读者都试着花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多的信息。由此可见,新闻标题标题特殊作用不容忽视。而一个完美的新闻标题就像新闻报纸的脸蛋和眼睛,只有当脸蛋迷人眼睛动人这篇文章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才能体现其价值。为了吸引读者,新闻标题通常会使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而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准确、独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巧。因此,修辞技巧被频繁地用于新闻写作中以此达到说服、透明化和表达优美的效果。 以往对中英新闻标题的研究大都从文体特征、翻译技巧等分别进行宏观性的研究。本文将运用归纳论证、演绎论证与对比论证等等研究方法对中英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进行对比研究,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指导意义。 Introduction News is usual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headline, lead and body. The headline is a concentrated generalization of the news content, revealing to the reader the main idea of the news in the most concise form. In order to attract readers,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usually use various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forms such as clipped words, initialisms, acronyms, short words, loanwords, invented words, slangs, etc. Rhetoric is a kind of artifice that use accurate, distinct and vivid language to express one?s mind. Researches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are mostly on the styles of writing characteristic, translating artifices and so on with a macroscopical view. On the basis of som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in the pas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hetoric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Then I will set forth concretely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main body of my thesis is unfolded mainly from following aspects: Part I is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ity of rhetoric in the headline, and it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and necessity of rhetoric in news headlines. Part II is 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This part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rhetoric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art III illustrates several typical exampl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to

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之二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

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之二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 迄今为止,还未见到对新闻标题的类型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笔者发现,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像歌曲有通俗、民族、美声等唱法之分一样,新闻标题也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平实、艺术、通俗。它们分别朝着各自方向发展,其间也互有交融。 一是平实标题。 平实标题的特点是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突现出来,使读者一见标题就知道新闻的大概。其特点是:平实,突出新闻内容不做作;简约,读起来琅琅不拗口;抓眼,开门见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 目前,无论是翻开报纸,还是打开网站,见到的新闻标题中这种类型的标题占绝大多数。新华社发的新闻稿多数是用这类标题。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标题,也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如获第15届新闻奖的36篇报纸消息标题《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瓜果菜一年“吃”掉三亿根木条》《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124户的山村走出142名大学生》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一读标题就知道新闻内容。 平实标题准确、简洁,但是往往欠形象生动。如新华社发的长篇通讯用了《警察任长霞》这么平实的一个标题,不加修饰,过于平淡了,给人印象不深;有的报纸虽然做了《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等,感到也非常一般化。 二是古典标题。 就是中国传统的标题制作方法,严格控制字数,讲究文字工整有韵律。制作时或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或借用古诗词格律,或在动词上做文章,制作的标题富有文采,读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往往记住了标题就记住了新闻。在知识界,这类标题是最受欢迎的。这一类标题是传统古典类标题,也是艺术类标题,是中国报纸特有的。 运用修辞可使标题形象生动。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文汇报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夏震霏专门就新闻标题的修辞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映衬、呼告、拈连、借代、复叠、双关、设问、感叹、回文、仿拟等15种之多,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研究员更在《新闻标题学》一书中提出有39种。浙江日报对永康一家重视环保的企业在屋顶上搞绿化的新闻,制作了《鸟鸣厂房顶鱼跃排污池(主题)永康压延厂治污后成了“生态家园”(副题)》这么一个标题,主题10个字就把这个“生态家园”的形象奉现给了读者。 妙用古诗做成标题,读来让人妙趣横生。人民日报就西班牙假橄榄油中毒事件造成二百多人死亡一事做的《奸商一何毒百姓一何苦》的标题,光明日报就西湖从钱塘江引水成功的报道做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的标题,新民晚报就上海夏天一场暴雨之后旧危房漏雨的消息做了《夜来风雨声,屋漏知多少》这样的标题。读这些标题都会觉得是艺术享受。 动词用得好,也能使标题增色生辉。2003年,申花队在末代甲A中一举夺冠,但在随后一个赛季里,球队五换主教练,战绩一落千丈……2004年12月4日,申花主场0比1不敌辽宁,联赛排名倒数第三。新民晚报对此做了个《频换帅,换走冠军穷折腾,折断申花》的标题,用活了“换”“折”两个动词,使这个仅有14个字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把申花的症结揭示了出来。 制作艺术类标题要求编辑有较深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古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为求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精神。目前,只有一些党报和比较老牌的都市类报纸在继续这样做。其他的报纸可能由于采编人员的水平有限,这样的标题就做得较少。 三是通俗标题。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

研究性学习——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 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高一级研究学科语文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写作的范畴来说,文和质同样重要,要使文章情文并茂、如行云流水,就必然少不了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辞都有广泛的用途。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必须的。而在广告语中,修辞被普遍地使用,更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修辞的奥妙。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修辞学的研究是一门大课题,而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不仅缩小了学习的范围,还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实用性。广告修辞手法的研究,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自己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课题介绍 中国的修辞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能让文章锦上添花,它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而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对比这六大类。根据学业大纲的要求,高中学生须要掌握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而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能让学生在充满生活

气息和趣味性的情况下更好地认识它、掌握它、从而运用它。因此,新时期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了解修辞,以及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到口语表达、文章写作、广告创作等各个方面中去。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 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学习方法:多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收音机等)研究法、文本资料查阅法、访 谈法、发散探究法。 教学目的:三维目标(如下) check all wire the exact key inventory rotation and position wire. 4. basic operation: (1) familiar with the drawing process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project, prior to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clarify the dominant size of the entire location, close position size, rotation, close approach, and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 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计算机操作也较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去研究,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但因为学生个人能力有差异,运用修辞手法到广告语中有一定

新闻英语的标题专题

新闻英语的标题专题:时态 动词表示一种动态,新闻标题在浓缩新闻内容时,如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一个动词,就能增色不少,给人以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感觉。如earthquake Hits Osakakobe(地震重袭(日本)皈神地区)远比 Earthouake Inosakakobe显得具体而达意。标题中用了动词,固然好处不少,但也给我们阅读英语报刊增加了一个困难。 我们知道,英语中的动词有时态变化,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也不例外。但由于新闻标题必须言简意赅,不可能采用英语的所有时态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为此,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时态特点,以达到使动词既传神达意又具时间感的目的。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用过去时态,当然更不用过去完成时等时态,而采用现在时态,使读者阅报时一如置身于这条新闻事件中,这叫做“新闻现在时”(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与文学写作中的 “历史现在时”,(Historical Present Tense)实际上完全一样。所以,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 现分述如下: 1、一般现在时通常被用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 通常情况下,报刊所载消息多为己发生过的事,按日常英语语法,标题中的动词应使用过去时态,但是这样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陈旧感,似有‘昨日黄花,之嫌,缺乏吸引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英语新闻标题常用一般现在时从形式上来增强报道的新鲜感(Freshness)、现实感。Reality,和直接感(Immediacy)。此外,标题采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还可省去动词过去式构成中常见的“Ed”两个字母,节省标题字数。正因一般现在时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这一特殊。用法,初读英语报纸的读者应特别注意这一现象,不要把它误以为是日常英语语法中的一般现在时,从而影响对全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例如: Comeback Gives China A Sensational Thomas Cup Win. (The Comeback Gave China A Sensational Thomas Cup Win.) 中国队反败为胜荣获汤姆斯杯。 Street Battle In Heavy Shelling As Peace Talks Proceed. (Street Battle In Heavy Shelling As Peace Talks Proceeded.) 和平会谈进行之际巷战依然炮声隆隆。 2、动词的将来时更多地直接采用动词不定式来表达 英语新闻标题中动词将来时的表达形式除一般将来时“Will+动词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