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试题(含解析)

高考政治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试题(含解析)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1、P36:删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说法。

2、P38:“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P40:“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改为“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增加一句“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35把握思维的奥妙(记忆手册)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⑵意识是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产生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归纳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这点和动物的活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时,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P39“专家点评”:认识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2、意识能动性的两个表现: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

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归纳总结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归纳总结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详见:归纳1+归纳2)

简单概括如下: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考点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

归纳总结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他表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②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二,这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第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第四,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和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原理需要辩证地思考和应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一个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以及它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试题演练】(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老马识途”是管仲对老马识途这功能的正确认识和利用。

说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调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一年原创的形式罗列试题,而是在这些试题的基础上,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也就是一个考点,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原创题测试。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

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答案】A

【名师点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动创造性表现在两点:第一,人们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第二,人们的认识不仅可以反应当前的现状还可以预测未来对未来进行判断。比如古诗“稻花香里说丰田,听取蛙声一片。”就是说诗人通过现在情景的认识和预测来年的丰收。

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反应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应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主动地去反应它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5).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名师点睛】要注意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区别。认识世界是指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及规律,改造世界是指使客观世界本身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当提到“认识世界”时,客观世界没有变化,当提到“改造世界”时,客观世界有变化。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故①说法错误;马不能进行实践活动,老马识途是动物本能体现,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老马识途”是管仲对老马识途这功能的正确认识和利用。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项说法正确;AB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和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中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一知识点,要注意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的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只能起阻碍作用。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上海卷24)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答案】B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名师点睛】对于意识这一知识点,注意理解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前者是基础、前提,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制约,是第二位的。

2.(2015年课标卷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②③

B.①④

C. 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中的“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观点错误,应该首先排除;排除①后,可以断定正确答案在A、D之中。A、D两项都包括②,说明此项一定正确,可以不做判断;这样,我们只需要区分③④两项,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往往不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殊途同归”的可能性,因此④中内容不准确,③适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可用排除法,首先排除错误选项,然后排除说法正确但不构成原因的选项,即可得出适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要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但是决定作用和能动作用的地位是不同的,决定作用是首位的,如果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则会陷入唯心主义。

3.(2015年福建卷3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考点定位】意识的产生

【名师点晴】本题是传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正确理解顺序变化。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4.(2015年重庆卷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答案】A

【解析】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科幻电影表达的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的观念是错误的,认为机器人也会有意识,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选A。B错误,机器人不具有主观能动性;C和D与材料无关。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意识活动

5.(2015年重庆卷4)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

【名师点晴】意识的能动性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首先要明确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关于这个考点,考生往往区分不清意识活动的几个特征,同时对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理解不清。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意识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的;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则强调人们意识对世界的现象和本质的能动反映。

6.(2015年江苏卷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

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B错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名师点睛】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7.(2015年江苏卷31)“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名师点睛】本题从唯物论的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8.(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

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答案】(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2分)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解析】本题是以抗战胜利七十年为背景材料,第一问,考查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结合材料,联系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可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考虑,如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精神动力、增强信心等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日关系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是时政热点与重点知识结合的题目,注意小知识点切入,如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做题时,一定要围绕这个内容来阐述,同时还要注意审题认真,考查二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如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第三,还要注意设问的问法,对于评析观点,一定要表明正确的观点与态度。

1.(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Ⅰ】23)下面漫画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①意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取决于人们的行动②意识自觉选择性能够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

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④正确意识对于改造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2.(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Ⅱ】20)二十四节气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几千年,但随着物候的变化,人们在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比如40年前,东北地区有句农业谚语叫做“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而到现在则变成了“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种变化表明

①意识活动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趋利避害

③物候的变化决定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必须发展④客观与主观必须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物候的变化,人们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内涵,说明意识活动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正确;意识的自觉选择性会影响人们趋利避害,但不会“决定”,②不选;材料表明,物候的变化使原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内涵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和发展,③正确;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选。

3.(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26)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告诉我们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 C

4.(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23)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团队利用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方法培养了5个胚胎,其中一个发育正常,这个胚胎随后被植入母亲体内。2016年4月,“三父母”男婴顺利出生,目前这个小孩情况很好,跟其他正常小孩一样会哭、会笑、会闹。这说明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②科技研究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能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科技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从而创造出幻想的世界

④科学家能够超越经验的层次,探究生命诞生的本质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科研团队利用规律培育了“三父母”男孩,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①符合题意;科学家通过认识事物的本质探究生命,故④符合题意;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故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延伸人类认识,故③和题意不符。

5.(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20).截至2016年12月1日,位于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水电站2016年发电量突破575亿千瓦时。作为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二大的已建水电工程,也是一座“智慧”大坝。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牵头组织的科研团队攻克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温控精细、个性化、智能控制,解决了“无坝不裂”的世界难题,开创了我国智能高拱坝建设的先河。溪洛渡“智能大坝”建设的成功实践从哲学上表明

①将引领我国水电行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智能化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B

6.(2017年高考押题卷(1)【江苏卷】26)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告诉我们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 C

【解析】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A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仅仅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而没有涉及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因此BD不符合题意,排除,C符合题意,应选;答案C正确。

7.(2017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39)《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该尽可能营造开放、多元、宽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实施“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发展路径,吸纳更多来自五湖四海、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各类人才,聚集人气,加快各类项目、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学校的落户。

从我们熟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到今天的航天科技,需要参与主体都把自己当作工程活动中的一个“工匠”,在自己负责的节点上精益求精,对工作疏漏保持“零容忍”。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才会经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后取得成功。在长征五号发射工程中,号称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人的高凤林,用一连串数字,完美地呈现了科技创新中的“工匠精神”——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光是这些数字体现出来的精确,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要经过缜密思考。

(2)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在长征五号发射过程中的作用。(12分)

【答案】(2)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科技创新总是报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对长征五号的研究过程中,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通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实现的。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科学家通过研究物体运动现象,把握本质规律,通过数字的精确,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的缜密思考,研制成功了长征五号;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通过科学研究,在探寻宇宙奥秘中,人类将会有更丰富的经验与成果。④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通过“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促进长征五号的发展。(每点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