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中国海权之意义、看法及解决方法

年级 2009 级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学号 08093319

姓名郑琳

任课教师周嘉

完成时间 2011-4-17

成绩

中国海权之意义、看法及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本文我将就中国的海权问题谈谈它对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会对如何加强中国的海权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最后我会对如何能更好的解决我国和邻国的海洋争端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关键词:海权、海洋争端

一、海权的意义

海权的“权”并非“产权”、“人权”、“海洋权益”等所指的“权利”,也非简单的军事上“制海权”所指的“有利形势”,而是社会和政治中更抽象的“权力”。海权就是一国使用军事力量与非军事力量从海上对海洋活动的主体和其他政治实体意志行为施加影响的能力。海权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海洋空间内的事物,海权是一个国家总体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海权对中国政治的意义

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二)海权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2]

(三)海权对中国安全的意义

“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3]

二、如何加强中国海权

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国防能力能否为海权发展提供经济与技术支撑,这的确是中国海权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海权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需要较大的投入,但从海权与综合国力的互动关系来看,当前的世界发展态势表明,未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强盛同样需要海权力量的保障,以及从海洋发展中寻求综合国力的发展潜力。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需要转换思路,不是如何盘算降低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应该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权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4]

三、解决中国和邻国海洋争端的方法

(一)中国企业须主动出击

鉴於中国目前的国力和其他实际情况,希望一蹴而就解决所有海洋争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中国最终利益。因此,迫使有关国家同意并真正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应该是中国在过渡阶段的主要战略。这一战略的第一步,是将有关国家逼到谈判桌边;而双边谈判的目的,是迫使有关国家同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这方面,中国须改变以前只是提出动议,一味等待其他国家回应的消极做法;中国必须走出去,主动在有争议地区采取开采行动,将争议的问题主动提上台面。中国只有主动提出议题,才能在这一争议中获得主动,也才能在双边或多边谈判中取得主动权。[5]

(二)国家须有统筹机制

如果说,中国采取主动,提出议题的目的,是逼迫周边各国回到双边或多边谈判桌边上来,那麼双边或多边谈判的目的则是迫使有关国家同意并开始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近年,中国国内有学者提出「先深海后浅海」、「先远海后近海」的开采建议,大体也是顺著这一思路。在这方面,中国和日本以及与东南亚国家的争议,实际上处於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由於东南亚一些国家「先下手为强」而使得「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几乎成为一纸废文,因此这一问题实际上尚处於初步阶段;中国须做的,是通过主动出击,提出相关议题,从而将这些国家拉到谈判桌边来。而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的争议,实际上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中日谈判虽然势必旷日持久,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以再次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问题提出详尽的思路,从而使得领土争议谈判和「共同开发」蹉商同步进行。要实现上述思路,中国方面必须有一个统筹的机制。作为中国方面的石油开发公司,其首先是一个企业,即便采取主动在有争议领域开始开采行动,但考虑的也首先是商业利益,其风险的覆盖必须由国家进行全面统筹。在这方面,国家企业和能源管理部门,以及交通、外交都须有一个统筹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小军.关于当代中国海权的若干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06-01.

[2]张文木.论中国海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0-14

[3]李元龙.略论中国海权的立体维护[].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01-15

[4]史春林.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评述[].现代国际关系.2008-04-20

[5] 刘中民.中国海权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N].外交学院学报.2005-02-15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笔者将从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海权时代”的到来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由于中国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三、中国海权扩展原则——永不称霸 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统一台湾及周围属于中国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百余年前,国父中山先生曾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百年之后的今天,面对南海问题层出不穷,台湾、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甚至连渤海湾都频遭骚扰的局面,我们也不禁感叹,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却在海权问题上动作迟缓了。 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国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作为一个背靠大陆,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不仅陆上领土屡遭侵扰,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种种威胁。近代中国沦为西方殖民地百年,其防线就是从海上被攻破的。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更是警示后人,如果仅仅恪守“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短视的观念,中国难以同其他世界大国抗衡。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站在国家控制和利用海洋的高度作出全盘规划。 发展海权是中国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过渡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中国不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展稳定,并且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力量不可小觑。在“一超多强”的现实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要想成为其中的“一强”,就必须实现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的转变。在亚洲,日本、中国、印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亚洲话语权的掌控者。中国要想成为地区大国,就必须掌控自己的周边地带———海上邻国是其中关键一环。 以上是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就眼前利益来说,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交通的生命线;东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因此,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若想不受制于人,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海上力量的保障。 从外部压力来看,首先是东海内的主权问题悬而未决以及南海诸岛同东盟相关国家的领海争端使中国颇为困扰。一方面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日益被压缩、被蚕食;另一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被无视,国家资源在不断流失。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岛链式的重重封锁。冷战结束后,三重岛链不减反长,美国也不断增加其在亚洲各个军事基地的兵力,其遏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因此,中国发展海权是必须的且紧迫的。中国海权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离不开对外交往的博弈。目前中国已在外层空间的发展上有所突破,期间因跨越式发展所落下的“航母课”必须补上。这对于目前东海、南海主权、海洋资源的维护以及中国长远利益来讲,至关重要。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在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的同时,我们必须理清东海、南海问题的关系———二者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首先,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无可争议。但因其所属地域的特殊性,中国难以定期上岛实行监管。在航母未建成之时,中国应努力上诉国际法院寻求国际仲裁。“当事双方各自凭借自己的证据对簿公堂的时候,复杂的国际背景和与具体争议无关的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均可以被排除在外,还原了南海争端本来的面目。”另一方面,中国要将“共同开发”的口号付诸实践。从现实状况看,东南亚等国已经全然不顾国际规则,将“共同开发”变为“我先开发”。如果继续保持绅士风度只能是自己的利益受损。其次,东海问题是中国突破第一岛链束缚,真正实现海权发展的关键。但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在历史上的种种纠葛,又使冲突双方各持己见,难以突破。眼下中国要同台湾地区继续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不断加强对话,在双方有着共同利益的南海问题上,寻求两岸合作。待到统一时机成熟,中国便可迈向太平洋深处。依托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稳固的周边关系以及一流的海军实力,成为海权强国的梦想届时将指日可待。

论中国的海权

一提到中国的面积有多大?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960万平方千米,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们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但其实一国的面积不只包括它的领土面积,还要包括它的领海面积和领空。中国所管辖的包括南中国海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全域和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千米。我国海域面积辽阔,位居世界第四位。广阔的海域面积使得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海权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彻底征服。相反,现在的中国海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海权,是指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它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对也过得安全、经济等都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曾说过“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而在很多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也经常会提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要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要捍卫海洋权益就必须要首先了解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首先,我国的航路安全挥之不去。中国进出太平洋要通过众多的海峡和海陆,被朝鲜海峡、大隅海峡、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封闭着。在三条主要的出海航线中,北线朝鲜海峡、千岛群岛是必经之路,东线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钓鱼岛、台湾岛之间的海路组成。南线则或经台湾海峡或由广东、广西沿海径入太平洋,然后经太平洋至印度洋,然而无论如何都绕不过马六甲海峡。如果台湾海峡两岸实现统一,中国在东线、南线上都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可现状是,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使得中国没有完全掌控一条出海航线。不仅如此,自身反而还被美、日等国主导的所谓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两条岛链重重包围。在和平时期,这也许还是不太大问题,只是若出现意外,在海上就几乎被完全困住。然而,近海领域海洋通道的不利局面只是一个侧面,随着中国远洋航线遍布世界海洋,中国当然有利用全球通道的需要,可是,这些全是现在尚无法得到保证。 其次,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但是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而且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道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他们主张以等距线为界,以此可以多划出十几万平方公里。比如,2009年2月,菲律宾一会通过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属的法案,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曾分别导致中菲、中日外交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这些本就是中国的领海,这其实就是外国对于中国领土的侵占。 第三,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

形势与政策——中国海权问题及其认识

中国海权问题及认识 ——以中日海权争端为例 摘要:近年,各国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纷纷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竞相出台了各种有利于本国海洋权益的政策,试图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中抢占先机。在如此背景下,中国海权争端不断,本文以中日东海争端为例分析当前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我国要重视主权宣示,加强双边谈判并且加快防空识别区的建设。 关键词:钓鱼岛;海权争端;海洋权益;陆海统筹 一、我国出现海权争端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调整海洋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比如,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美国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并且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甚至以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为由主张把监控网覆盖至太平洋。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海洋权益指正必定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 在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域中,我国存在双边或多边争议海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主张面积的52%。另外,再者三个海域汇总约有7400多公里的海上界限分别需要与八个海上邻国进行海洋划界。如此多的海域划界争端以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主张的新趋势必然对我国带来新的威胁,必将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增添新的内容,使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是中国历史相承的国土,由中国古代先民最先发现、最先命名、最先管辖、最先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且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地图所承认。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加快对外侵略扩张。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成冲绳岛。此后不久,日本便密谋侵占钓鱼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合法化,引发了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签订投降书

谈对中国海权的认识和深醒

谈对中国海权的认识和深醒 当今地球上,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洋竞争已成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事用海洋开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泉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又是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还上句是力量的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争议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发,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中国特色的“海权”影视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有的学者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北京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疾呼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其住户要代表性的观点有:海权是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发展海权是中国应对现实威胁的需要,尤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的海军问题;经济全球化不能不包含着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保护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发展海权可以增强中国与大国特别是美国分享海权利益的能力。人类历史上曾经强撑和目前仍然枪声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过或者仍然拥有着海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但“海权”对于中国人,始终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争取海权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面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在南海的情况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岛屿自古以来就属于与我国,但却为他国所强占,而这些海域里的资源,也被他国抢先开发。尽管国家一直强调“共同开发”,但这种让步的结果只会助长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所以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尽管和平解决是主要途径,但我们绝不能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 1793-1812》和《海军战略》,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直至今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仍被认为是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军事名著之一。在海洋权益日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的今天,从维护国家利益、推进民族复兴与发展的角度,研读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对于我们思考面向未来的国家与民族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 一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 “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

浅谈中国海权问题

浅谈中国海权问题 许诚瑶 3140102794

浅谈中国海权问题 前言 随便找个人,问:“我国的版图有多大?”他的答案十有八九是“960万平方公里”、“一只屹立的雄鸡”。然而,这只是我国的领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等同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如果我们把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连在一起看的话,中国的版图将由一只雄鸡变为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是这把火炬的旺盛火苗。从渤海、黄海经台湾以东海域至南沙曾母暗沙,再上括到海南至北部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这把火炬的蓝色托盘和手柄。”1事实上,这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中国的意义远不止地理意义上的辽阔,其中巨量的渔业资源,能源、矿产储藏等,对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价值;这些海域在中国的运输、贸易乃至军事领域更是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南沙,那里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海洋对中国而言是如此之重要,然而海上波涛汹涌的不止是海水。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领土争端不休;海上通道安全的最大威胁——海盗,中国如何面对?美国海军频繁在中国沿海附近出现,中国该怎样处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 要解决这两个疑问,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权这一概念。 一、海权是什么 成形的海权理论最早由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相关著作中提出。近百年来,海权问题成为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含义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当代,简单地说,海权就是海洋空间活动的自由权。 海权又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领土(主要是领水及其上空的空气空间)、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具有实际管辖和控制能力,在受到他国武力攻击、蓄意侵占、违反有关国际法和本国法律时,具有自卫反击的能力。2狭义的海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权益由法律维护,然而正如马汉所说:“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3当我们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时,狭义的海权是指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海洋区域的控制权。4 广义海权,是指一个国家除了对本国的领土具有实际的管辖和控制能力外,还具有在一定公海区域自由航行、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权力。5说到底,也就是在全球空间、海底世界活动的自由权。6 中国海权具有中国个性7: 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一致。实现中国对台湾、南沙部分岛屿的主 1张世平著:《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同上书,第211页。 3【美】马汉著,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4张世平著:《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5同上书,第213页。 6同上书,第214页。 7张文木著:《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回顾历史,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一方面,随着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须开拓国际贸易和海外市场,以解决国内产品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匮乏,使资本主义国家须重新去瓜分世界,利用海上战争向海外扩张,以获取足够的海外资源。为贸易而向海外拓殖,为拓殖而拼命发展海军;海洋和海军实际上已成为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发展近代海军并未能真正看清楚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仅仅是一种企图重新关上国门的较低层面的军事防御对策。 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海权,既不是为了抢占海外资源,更不是要寻求侵略和扩张,而是基于近代以来海上屈辱的历史顿悟,以及来自于现实中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反应,中国发展海权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此外,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1200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但是,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中国海上地缘环境始终陷于封闭被动的状态,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资源部分被他国染指开采。中国面临着领土统一问题和多种海洋争端:与东南亚国家南沙岛屿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大陆架划界争议等。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加上一些国家的强权干预,这些问题日趋复杂和严峻,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而同时,海上战略环境更不容乐观,进出大洋的第一岛链已成海上强国合围之势,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海上生命线受控于人……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光靠紧盯现实存在的客观矛盾,更要靠发展海权的主观努力,靠逐步渗透到每个国民心中的海洋观、海权观。当前,扞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主要在海上,威胁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以及对中国建设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因素也主要在海上。中国发展海权,是基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紧迫性,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扞卫海洋权益的客观需求。 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国际海权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洋与国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海洋而屹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 一、海权的重要意义 (1)海权对我国的经济意义 海洋,是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空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陆地资源不断被消耗,因此海洋资源显得特别重要。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对海上通道有控制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和势头强劲。中国也不例外,海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地位上升。 2010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还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90%以上依赖海上运输。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石油需求量将有3/4依靠进口。总之,海权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海权对我国的政治意义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海洋属于领海,坚决捍卫海权,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领土完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维护正当的海洋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为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海洋战略,致力于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从而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中国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中国海权得以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地国际政治地位和政治安全,提升我国国际事务影响力。 (3)海权对我国的安全意义 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只有捍卫我国合法的海权,才能保卫我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才能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只有维护我国正当的海权才能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如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才能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中国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海洋对于我国安全的构建是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加强我国海洋建设的建议 (1)提高海军整体水平 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军关乎中国的海权,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加强海洋建设,需要加强海军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国家海洋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海权问题

论中国的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海权是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之所以说是大问题,在于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愈发感觉到海权维护和实施力度不够对国家实力提升的约束,海权在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的国家就海权问题发生很多的矛盾和摩擦,然而海洋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解决海权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现在需要一个好的海权发展策略。 关键字:海权重要性挑战对策中国海权 海权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很多方面。首先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其次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最后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几年,围绕周边海域的争议岛屿和争议海域,中国与相关邻国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中国与日本就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钓鱼岛主权,中国与越南及南亚一些国家就南海问题,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事实上,海洋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主动脉之一。现在,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很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中国已是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石油进口第二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三大国。中国对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参与程度的加深,与海洋对中国重要性的彰显,几乎是同步的。 产生这种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重陆地、轻海洋”传统的国家,加上建国以后,忙于维持政权稳定和经济正常发展秩序的恢复,没有心力也没有能力利用海洋,海权实施和保护能力不强。于是,人们通常看到,那些害怕中国成长壮大的力量把海洋当成要挟和耍弄中国的场所,耀武扬威的军演、岛屿抢占、海洋资源的盗用之类的事情都在中国近海展开。鸦片战争时,中国以被动的姿态向西方开放中国市场,迎来的是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竞争;

《中国海权》读书笔记

《中国海权》读书笔记 庄子说:河伯乘洪水来到大海,汪洋兴叹,这是感叹其无垠 与广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是无奈于海洋的无情。中国人, 从黄土高坡走下来,一直要面对大海。孔夫子尚且有志:乘桴浮 于海,而今人呢?海权是什么?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 行动自由权。张世平 庄子说:河伯乘洪水来到大海,汪洋兴叹,这是感叹其无垠 与广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是无奈于海洋的无情。中国人, 从黄土高坡走下来,一直要面对大海。孔夫子尚且有志:“乘桴 浮于海,”而今人呢? 海权是什么? “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张世平(《中国海权》作者)如是说。 大一的第一个长假,一本《中国海权》陪我度过,使我增长了见识,认清了方向。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人类 提供,并将长期地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海洋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领域,海洋事业方兴未艾。 中国之所以需要海权,简言之,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 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中国古代 航海家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

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美国战略家A。T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说:“谁拥有优势 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沃尔特。雷利(英国)说:“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 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 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中国需 要海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国需要海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制海权就是海洋利益 的根本保证。海权的获得有多种方法,战争胁迫是基本手段。荷 兰“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等都曾是获取海权的主要工具,但战争胁迫不 是长久之计,要维护国家海权,还是要靠本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强 大的海上力量来掌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拥有海权的最 高境界。 中国海权是一个漫长的建设实践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 代人的不懈努力。身为国防生,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成为建设中国 海权的接班人。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高科技不断发展,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建立起强大的海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做 出自己的贡献。 读了《中国海权》,我才知道,我们的国家任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海”问题严重,我们有那么多的海洋领土被他国无理

海洋发展观与中国海权争端

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国海权争端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在“蓝色土地”上开始新一轮的逐鹿。在太平洋的争夺中,中日海权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包括已有的钓鱼岛争端,还包括新产生的冲之鸟岛争端和东海划界、开发问题,这些使研究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便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1]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海洋理论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专家连续数年进行相关研究。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科技基本规划中,海洋开发被列入维系国家生存基础的优先开拓项目。“海洋国家”、“海上生命线”成为日本政府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指针。日本积极筹建“西太平洋海岛诸国家会议”,把帕老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共和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甚至台湾囊括其中。还在2000年在东京召开“太平洋·岛国首脑会议”上,提出“太平洋新天地外交”的方针。[2]所有这些,都集中指向日本对海洋扩展的急迫心理和重视程度,从而与邻国的海洋权利争端呈现上升趋势。 一、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域划界问题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各国可管辖的海洋范围大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署经济区几个层次。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海域,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不存在争议,比如我国渤海。领海是指一国陆地领土或内水相临接的海域,宽度最大为12海里,同样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毗连区是指连接领海并在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沿海国在毗连区只有特定的管辖权。大陆架是指从海岸低潮线起,海底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向海洋方向倾斜延伸,直到坡度发生显著增大的转折处为止的海床。专署经济区是和大陆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洋新概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从领海基线起的200海里划为沿海国经济专署区,成为界于领海和公海之间的一个特点区域。正是专署经济区的出现使各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产生了许多纠纷,其中和日本海洋发展观密切联系的就是东海的划界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是规定了经济专署区的范围,并没有对纠纷区域给出具体解决方法。因此各国由于海岸线、海底地貌等情况千差万别,海域划界纠纷一直呈现增长趋势。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划界原则分别是:“大陆架自然延伸法”,以海底大陆架外缘边界为划分争议海域标准;“海岸线长度比例法”,海域的划分应该与海岸线长度成比例;“200海里原则法”,不论大陆架是否延伸一律按200海里标准划分;“中间线法”,共同海域不足400海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权争端47里的水域按中间线划分。[3] 东海介于北纬23度至33度10分,东经117度11分至131度之间,是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所围绕的一个边缘海。东北部以对马海峡,西南部

中国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论文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然而,如果中国没有控制海洋的权力,即“海权”,那么即使如今拥有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无法永远保持海洋资源资源的控制权。尤其,中国仰赖能源和外贸,不容有断炊之虞,如何“确保海上重要战略通道安全”,成为中国建军备力最为紧迫的任务。此外,中国有着广袤的海洋权益,但并非得到了很好的主张及维护,如今,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对我国领海、岛屿的争夺变得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南沙群岛、钓鱼岛局势更显得紧张,而我国缺乏远洋作战能力,维护海疆的巩固与安宁成了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虽然我国派出大型渔政执法船远洋执法宣布主权,但人所皆知,执法船毕竟只是行政执法,一旦犯我海疆的外国军舰铤而走险的开火,渔政执法船是没有招架之力的,何况南沙群岛的大量岛礁都被外国占领,钓鱼岛也实际为日本控制,中国政府要真正的收复那些被占岛屿,以及在领海有效的进行巡航监管,在国际社会中彰显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慑力,都不可回避的提到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陆地资源已开采数百年,日益枯竭。从现有储量看,铅、锡、锌、石油、天然气、铜、金等数十种矿产,只够开采30^60年左右。但海洋资源的开发目前还不到1%。而50年后,世界资源的消耗量将是现在的3倍,海洋资源将成为人类的主要资源。随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我国海洋领土问题,我国的海权面临着严厉的挑战。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国家对南海的认知度愈演愈烈,尤其越南和菲律宾,更变本加厉的搅动南海格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底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知程度、以及它在未来巨大作用,越来越强烈得吸引着周边国家的眼球,这也是有关国家对南海海海域的野心越发的强烈根本之所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2007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 2007年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 对于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菲方过去从未表示过异议,但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来,菲方突然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借口,先是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公开叫嚷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据统计,从1997年以来,菲在黄岩岛抓捕和骚扰我渔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每次事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抗议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闻,侵犯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甚至整个南沙群岛列入了菲国版图,将地图送往了

中国海权问题的形势与对策

中国解决海权问题的思考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等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中国的海权维护完整利益 一、关于中国海权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一)关于中国海权概念。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叶自成认为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强调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关于中国海权特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提出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换言之,即是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一致;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有限海权;叶自成指出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以制海权的控制为目的,不以使用武力来争夺海上资源为目的,也不以使用海上军事力量强迫他国接受中国的意志为目的,而以维护中国合法、合理的海洋中的国家利益为目的。这意味着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和使用是防御性、自卫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是以维护中国的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权益为目的,而不是以损害他国利益为目的;是地区性的而非全球性的,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武力威慑为主要目的。 (三)关于中国海权功能。 中国海权功能主要有:能粉碎任何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企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