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Lecture 4 效用

z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z能根据效用函数计算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z能判断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

z掌握完全替代、互补品的效用函数

z掌握拟线性、柯布道格拉斯情况下的效用函数形式

1.效用与效用函数

效用:是指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效用函数: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

举例。

序数效用论的观点:效用指派的唯一重要特征在于它对消费束所进行的排序。效用函数的数值只在对不同消费束进行排序时才有意义。任意两个消费束之间的效用差额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

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不改变数字次序的变换。如乘以一个正数,加上任意数,奇次幂等。单调变换的数学判断:如果的df/du大于零,则f 是u的单调变换

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与变换前的效用函数反映相同的偏好。

举例。U=2v-13

2.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由效用函数推导无差异曲线,比较容易,这里注意单调变换的效用函数形式上不同,但对应统一族无差异曲线

举例。

由无差异曲线推导效用函数,更困难,且答案不唯一。

通常情况下,无差异曲线可以看作是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

3.几种特殊的偏好的效用函数

判断你所找的效用函数是否恰当:只要问两个问题,即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它等于常数吗?对于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它指派料更高的数字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们就有了效用函数。

完全替代偏好可以用这样的效用函数描述:u(x1,x2)=ax1+bx2(a、b>0),表示a单位商品2与b 单位商品1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一样的;

特点:

是x1和x2的线性函数

如果横轴表示x1,纵轴表示x2, 将该线性函数的x2前系数化为1,x1前的系数K就是x1替代x2的替代比例,即MRS(x1对x2的替代)=K=完全替代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完全互补偏好可以用这样的效用函数描述:u(x1,x2)=min{ax1,bx2}(a、b>0),表示消费者消费a单位商品2的同时消费b单位商品1;

因为完全互补品任何一种多出都没有意义,因此用MINIMAL 形式,同理,如果将x2的系数化为1,x1的系数如果为K ,则K 为1单位的x1需要的x2与之互补消费的数量,也就是说,斜率K 为互补消费的比例。比如,一杯咖啡需要2勺糖,则可写成u(x 1,x 2)=min{2x 1,x 2},x1代表咖啡,x2代表糖

拟线性偏好可以用这样的效用函数描述:u(x 1,x 2)=u(x 1)+x 2,表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都是垂直平移;效用函数对x1是非线性的,但对x2是线性的。

柯布-道格拉斯偏好可以用这样的效用函数描述:u(x 1,x 2)=x 1c x 2d (c 、d>0),表示性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

4.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

对于效用函数u(x 1,x 2),固定商品2的消费量x 2不变,那么商品1的消费量x 1的变化引起效用u(x 1,x 2)变化的变动率叫做边际效用,记作MU 1,用公式表示为:1212111

1),(),(x x x u x x x u x U MU Δ?Δ+=ΔΔ=在上一章中,我们知道边际替代率(MRS )度量的是无差异曲线上某既定商品束对应点的斜率,表示消费者恰好愿意该消费束的商品2代替商品1的比率。同本章的效用函数相联系,边际替代率也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2

112MU MU x x MRS ?=ΔΔ=

。 举例 1、画出下列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并判断是否满足凸性。

(a) u (x 1;x 2) = x 1+2x 2. (e.g., x 1 = score of the midterm exam, and x 2 = score of the final exam) (b) u (x 1;x 2) = max {x 1;x 2}. (e.g., x 1 = score of the 1st midterm, and x 2 = score of the 2nd midterm)

(c) u (x 1;x 2) = min {2x 1+x 2;x 1+2x 2}

2、Oswald Odd 只消费商品1和2。他的效用函数为U(x 1, x 2)=x 1+x 2+min{x 1, x 2}。请画出Oswald 的无差异曲线。

解:Oswald 的效用函数为:

{}?????<+=>+=++=2121

2112121212121232,min ),(x ifx x x x ifx x x ifx x x x x x x x x U

所以Oswald 的无差异曲线有两条斜率为-2和-1/2的直线组成,见下图。

x1

经济学基础 偏好与效用

【课题】偏好与效用 【教材版本】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吴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效用的概念。 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 效用的构成因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教学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教学媒体】 制作PPT。 【教具及教学方法】 投影仪 情境导入法,课件法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第二环节新授课 第三环节教学演示总结学生训练 【教学过程】 偏好与效用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一般去超市都买哪些东西,你们购物车里面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相同的? 让学生间展开讨论,教师请学生起来作答,根据他们的购物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购物情况,从而引出新课 以下可以解惑:1.偏好与欲望 2.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欲望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不足之感,求足之愿 它是一种心理感觉,特点是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 学生归看一下课件上的打油诗,它是人无止境欲望的真实再现 二、偏好 偏好是你对于物品的喜欢程度,属于主观评价。 如,有些人喜欢喝啤酒、有些人只喝可乐;有些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些人喜欢古典音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甲之砒霜,乙之佳肴” 三、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 效用就是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我们自己得到的满足感、幸福感。 两个特征: 主观性:徐悲鸿的“八骏图” (https://www.doczj.com/doc/60563393.html,/so?q=%B0%CB%BF%A5%CD%BC&opt-imag e=on&fm=QH360&ie=gbk) 相对性 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与玉米面窝窝头的故事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增量。

经济学知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BCDE ) A.具有正斜率 B.斜率递减 C.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3.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B )。 A 缺乏弹性; B 富有弹性; 4.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5. 保持所有其它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失业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6.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由于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种理论认为不同商品的效用可以计量并加和求总,另一种认为不可加和求总,但可用第一、第二的顺序排列表示哪一种商品的效用大小。后一种称为,() a.基数效用论 b.序数效用论 c.总效用 d.边际效用 7.垂直的需求曲线是()弹性。 A、完全有 B、富有 C、完全无 8.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大于0)的有() A.汽油和汽车 B.大豆和大米 C.苹果和自行车 D.猪肉和牛肉 9. 等产量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指() A.两种投入既可以相互替代,又不可以完全替代的 10.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 11.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A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的需求 D.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状态 12.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A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13.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14.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常量?() A、技术水平 15.供给弹性()点弹性和弧弹性的区分。 A、有 B、没有 C、不确定 16.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大于0)的有() A.汽油和汽车 B.大豆和大米 C.苹果和自行车 D.猪肉和牛肉 17.仅有劳动要素(L)可变的短期生产中,当MPL=APL的时候,有( )。 A.APL最大 B.APL处于上升阶段 18.若MRSxy递减,MUx和MUy必定() A、递增 B、递减 19.互补性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 A. B. C. D. 20.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A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1.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 ) A.向左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斜率为正 D.斜率为负 22.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 = 400 - 5P 时的均衡价格为50 ,当需求函数变为Qd = 600 - 5P 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BD A.低于50 B.高于50 C.等于50 D.上升 23.根据简单的凯思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主要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参见P51) 基数效用 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参见教材P51) 总效用(T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参见P51)边际效用(M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参见P5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参见教材P5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参见教材P52) 序数效用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参见教材P55) 无差异曲线 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参见教材P55)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参见教材P57) 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参见教材P59) 收入——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替代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参见教材P63) 收入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参见教材P63) 概率-----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种可能性是指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参见教材P66) 期望值 与不确定性事件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参见教材P66) 方差------亦称离差,就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额。(参见教材P66) 二、重难点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 (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

东财《证券投资学》在线作业

东财《证券投资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得分:60 1. 以下哪种风险不属于系统风险()。 A. 政策风险 B. 周期波动风险 C. 利率风险 D. 信用风险 正确答案: D 2. 下列不属于证券中介机构的有()。 A. 证券业协会 B. 会计审计机构 C. 律师事务所 D. 资产评估机构 正确答案: A 3. 以下不是股票基本特征的是( ) 。 A. 期限性 B. 风险性 C. 流动性 D. 永久性 正确答案: A 4. 资本金报酬率是一个时期企业的净利润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它直接反映()的能力。 A. 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获利 B. 企业将存货转化为现金的快慢程度 C. 企业获利能力 D. 企业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 正确答案: A 5. 安全性最高的有价证券是()。 A. 国债 B. 股票 C. 公司债 D. 金融债 正确答案: A 6. 当强弱指标上升而股价反而下跌,或是强弱指标下降而股价反趋上涨,这种情况叫做()。 A. 高开 B. 跳空 C. 背驰 D. 反弹 正确答案: C 7. 基金规模不固定,且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由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是()。 A. 契约型基金 B. 公司型基金

C. 开放型基金 D. 封闭型基金 正确答案: C 8. 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公布的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股,以指数计算日股份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指数是()。 A. 上证综合指数 B. 深证综合指数 C. 上证30指数 D. 深证成分股指数 正确答案: B 9. 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是按()分类的。 A. 股东享有的权利 B. 股票的格式 C. 股票的价值 D. 股东的风险和收益 正确答案: A 10. 可转换证券实质上是一种普通股票的()。 A. 远期合约 B. 期货合约 C. 看跌期权 D. 看涨期权 正确答案: D 11. 一般而言,能够使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并导致证券市场走弱的货币政策是( ) 。 A. 紧缩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货币政策 C. 中性货币政策 D. 弹性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 A 12. 投资人购买公司股票后,在出现资金紧张时,可以通过出售股票而换取现金,也可将股票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这说明股票具备()特性。 A. 不可返还性 B. 决策性 C. 风险性 D. 流通性 正确答案: D 13. 代销由()承担发行风险。 A. 发行人 B. 中介机构 C. 投资者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 A 14. 寡头垄断指相对少量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占据极大市场份额的情形,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消费者满足程度无差异、偏好无差异。 教材14页图l-7 教材14页图1-8: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离原点越近,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低。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如果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15页图1-10:从A到B,消费者愿意放弃6个单位衣服以获得额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6;从B到D,只

愿意用4个单位衣服来换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4。 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 边际商品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是因为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 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

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例题1·单选题】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的价格 D.效用的大小 [答疑编号91102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当边际替代率沿着无差异曲线递减时,一个前提条件是()。 A.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值 B.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 C.无差异曲线是凹的 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答疑编号91102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3·多选题】无差异曲线的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2、股市用语。 无差异曲线是对一个特定的投资者而言,根据他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态度,按照期望收益率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得到的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的(无差异)证券组合在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坐标系中所形成的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

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反映着他们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相对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比较陡峭,这意味着 若同样减少一单位商品x,要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A需要增加的商品y的数量要大于消费者B。从这一点来看,相对于商品x而言 商品y对于消费者A不如对于消费者B重要,或者说,在x 与y两种商品之间,消费者A比消费者B更偏爱商品x,消费者B比消费者A更偏爱商品y. 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 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第八讲 家庭的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目的和要求 ?目的:介绍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的消费者偏好, 或者说研究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得到的效用和收 益——无差异曲线。 ?要求: (1)理解消费者偏好及其偏好函数 (2)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3)理解边际替代率,会计算边际替代率 (4)理解典型的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5)会根据条件画无差异曲线

8.1 商品组合与消费者的效用 ?如果企业已经生产了一定数量的食品(X)和酒水(Y)两种商品,那么在直角坐标平面中的每一个点就代表X和Y的一种组合,每一种组合的商品都能个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效用。各个组合的效用有大有小,并非完全相同。 ?一般而言,对于效用相同的组合,消费者同样的喜欢,而对于效用不同的商品组合,一个消费者当然喜欢效用高的组合。

商品效用X商品的量 0.51 1.52 2.53 3.54 4.55 Y商品的量0.50.250.50.751 1.25 1.5 1.752 2.25 2.5 10.51 1.52 2.53 3.54 4.55 1.50.75 1.5 2.253 3.75 4.5 5.256 6.757.5 212345678910 2.5 1.25 2.5 3.755 6.257.58.751011.2512.5 3 1.53 4.567.5910.51213.515 3.5 1.75 3.5 5.2578.7510.512.251415.7517.5 42468101214161820 4.5 2.25 4.5 6.75911.2513.51 5.751820.2522.5 5 2.557.51012.51517.52022.525 5.5 2.75 5.58.251113.7516.519.252224.7527.5 636912151821242730 6.5 3.25 6.59.751316.2519.522.752629.2532.5 7 3.5710.51417.52124.52831.535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里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工具,表示消费者面对两种或两组商品构成的组合时的喜好态度。无差异曲线又名“等效用曲线”,是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或两组商品所构成的差异性数量组合的集合。无差异曲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效用理论。 1.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用来描述和分析消费者选择行为和投资决策的一门理论,当消费者消费某一单位的有价值的物品时,消费者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经济学中,将这种通过消费有价值的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称作“效用”。 “效用”极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例如,当消费者消费一个苹果时,苹果给消费者带来了正的满足,故通过消费一个苹果带来的效用为正;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持有厌恶态度,在消费某一单位该种物品时,将给消费者带来负的满足,所带来的效用为负。 从效用理论的角度分析消费者行为,有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应理论两种方法。 基数效应理论:通过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可以测量,且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序数效用理论:通过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不能具体测量,但是能比较;无法确定每一个消费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但可以知道消费第n个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与消费第n+1个物品所带来的效用的相对大小。 根据消费者消费的第n个物品和第n+1个物品获得的效用的相对大小,边际效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单调递减型、不变型、单调递增型。图1 是常见的收益损失型效用曲线,投资中收益损失的效用特点与消费者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特点相同。

图1 收益损失型效用曲线 单调递减型:从n 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大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尽管随着收益的增长,总体的效用水平增加,但边际效用水平服从递减规律,该类特征的投资者一般厌恶风险;一般物品的消费复合该类曲线的效用特征。 单调递增型:从第n 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小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长,总体的效用水平不断增加,且边际效用水平递增,该类型的投资者一般喜好风险;在消费者行为中,部分支出性质的物品消费符合该类曲线特征,例如,等待公交车的过程,等待的第10至20分钟的时间所带来的负的效应比等待的前10分钟所带来的负的效用的绝对值大。 不变型:从第n 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等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边际效用水平保持不变;在消费行为中,部分特征不明显的物品会采用此种效用形式。 2. 无差异曲线 假设有两种物品,为便于理解,将两种物品设定为土豆和可乐;消费者消费土豆和可乐所获得的效用符合效用理论的三种类型特征:现有两种组合可供消费者选择;第一种组合是由a 1单位的土豆和b 1单位的可乐构成,第二种组合是由 a 2单位的土豆和 b 2单位的可乐构成。 为便于表述,用Z (a,b )来表示土豆和可乐的组合,a 表示土豆的数量,b 表示可乐的数量,第一种组合即可表示为Z 1(a 1,b 1),第二种组合表示为Z 2(a 2,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2002年第8卷第4期,19-23Applied Psychology 2002.Vol.8.No.4,19-23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何贵兵 梁社红 刘 剑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摘 要 118名大学生被试在得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和女 性的风险偏好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被试在损失框架下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的 预测均高于得益框架,且都高估了男性的风险偏好,低估了女性的风险偏好。在损 失框架下,女性被试对各类对象的风险偏好预测高于男性的预测。研究认为,性别 原型知识、任务框架和即时情绪共同影响被试的风险偏好预测。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预测 性别原型 框架效应 中图分类号:B849: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02)-04-0019-05 1 引 言 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都会面临决策风险。特别是在群体决策和多人对策情境中,决策者人数较多,决策任务较复杂,风险往往也更大。准确地认知风险,并对不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作出正确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有关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个体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的风险知觉和冒险行为,较少涉及被试如何预测他人的风险偏好。 在有限的关于他人风险偏好预测的研究中,W allach和Wing提出了 冒险就是价值(risk as value) 的观点[1]。它要求被试在各种假设情境下选择自己的风险偏好,同时还要预测大多数同伴的选择。结果发现无论男女被试都认为自己比同伴更喜欢冒风险,且他们所钦佩的选择往往比自己的实际选择更冒险。其解释是冒险比保守更具有文化性价值。 H see和Weber认为,人们的风险偏好预测取决于他们的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即时情感反应[2,3]。他们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生都认为美国人更具冒险性,而别人比自己更具冒险性。然而,高估别人的风险偏好的现象仅仅在对笼统的 他人 作预测时发生(如 其他学生 )。他们从原型知识影响和移情作用的角度进行解释。风险偏好作为一种原型特征影响对美国人冒险性的判断。同时,若目标人是真实、具体的,被试的预测就会建立在自己对风险的感受上(移情),而由于抽象、笼统的人与被试的情感距离较远,被试对他们的预测较少受情绪反应的影响,因此判断他人比自己冒险。Siegri st等的研究也证明了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情感反应会影响风险偏好预测[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053)资助项目。

最全的东财经济学试卷答案..

【1】有关经济增长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B: .产出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 C: 最早系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是凯恩斯 D: 应该用名义GDP来衡量经济增长 【2】GDP数值构成中通常占最大比例的部分是(A)。 A: 消费支出 B: 投资支出 C: 政府支出 D: 净出口 【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4】消费信心的增加将导致(C)。 A: 自主消费减少 B: 投资减少 C: 自主消费增加 D: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5】下列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移民使工人数量增多使总供给曲线左移 B: 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率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C: 进口石油供给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肯尼迪政府1963年的减税政策引起(C )。 A: 总需求左移 B: 总供给左移 C: 总需求右移 D: 总供给右移 【7】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B)。 A: 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 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8】下列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A: 中央银行是营利性的银行 B: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C: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D: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9】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哪项不是其职能(D )。 A: 制定货币政策 B: 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10】生活费用指数是指(A)。

经济效用与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消费偏好又指消费者对于所购买或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爱好胜过其他商品或劳务,又称“消费者嗜好”。它是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偏好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偏好的重要性质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费者对于商品组织的偏好程度是有顺序的。 消费者偏好假设 现代经济学对消费者偏好有三条假设:一、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偏好程度;二、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三、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永远大于数量少的组合。 消费者在商品选择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对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进行精确计量,比如消费者无需说出对于某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的效用是另一种的若干倍。消费者只要知道某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比另一种所带来的效用更多或更少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具体知道各种商品对消费者所能产生的效用量是多少,只要能知道消费者可以按照满足程度对不同商品的效用进行次序排列就行了。 消费者偏好的特点 偏好具有差异性。体现为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的产品的喜欢程度不同,或者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表现出的喜好不同,即同样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价值可能完全不一样。 偏好具有不确定性。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产品的替代品增多,产品生命周期也在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使得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很难保持固定的偏好。 偏好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偏好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消费者偏好的相对稳定性和偏好的不确定性并不矛盾,偏好的不确定性是长时期来看的,考虑的主体是所有消费者,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只考虑一部分消费者,从短期来看,当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时,其偏好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偏好具有价值决定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或心理感受决定产品的价值,即消费者效用越高说明其产品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价值越低。产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体现,因此,产品价格应该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期望价格,当价格超过消费者的期望时,消费者尽管偏好某种产品也不会采取消费行为,所以消费者偏好具有价值决定性,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品价格高低的影响。 消费者偏好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的偏好不稳定又模糊不清,此时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明确,因此容易受影响,易在企业劝说下相信其定制方案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如果此定制化的供给方案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该定制化方案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离原点越近,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低。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掌握)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 一种商品的数量。

如果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15页图1-10:从A到B,消费者愿意放弃6个单位衣服以获得额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6;从B 到D,只愿意用4个单位衣服来换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4。

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 边际商品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是因为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 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

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例题1·单选题】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的价格 D.效用的大小 [答疑编号91102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当边际替代率沿着无差异曲线递减时,一个前提

条件是()。 A.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值 B.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 C.无差异曲线是凹的 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答疑编号91102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3·多选题】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 A.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可以相交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2西方经济学多选题

多选 A: 1. 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完全垄断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竞争市场) 2. 按照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A短期总供给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 的总供给曲线) 3. 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 4.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A温和的通货膨胀B奔腾的通货膨胀E恶性的通货膨胀) B: 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A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C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2?边际技术替代率(A是在产岀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C是负的, 并且呈递减趋势) 3.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E边际成本 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4.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洛伦兹曲线C基尼系数) 5.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 A .MPC+MPS=1 B. MPS=1-MPC D. MPC=1-MPSE ) C: 1.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A劳动B资本C 土地D企业家才能) 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是(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每一点都对应着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点D长期平均成本在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3. 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A. P = AVC B. TR = TVC D .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 4. 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 A .TR > TC B . P>AC ) 5. 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C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6. 乘数的公式表明(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7. 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C放开的通货膨胀D抑制的通货膨胀) 8. 财政支岀的政策工具包括(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E.政府投资)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的主要表现是(识别时滞、行动时滞、反应时滞) 10.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在税收方表现的表面有(BCDE ) 11. 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D: 1. 短期成本分为(A短期平均成本C短期总成本D短期边际成本) 2.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D ?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F: 1.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B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D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2. 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 直线) 3. 非关税壁垒主要有(A进口配额B出口配额C反倾销税D出口补贴) G: 1. 供给定理是指(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E商品与价格成同向变化)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笔记(第3章--偏好与效用)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2篇 选择与需求 第3章 偏好与效用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理性选择定理 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 为了便于经济分析,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人们的偏好关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完全性(completeness ):偏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中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对于任何两个消费组合A 和B ,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 ,要么偏好其中的B ,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消费选择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传递性(transitivity ):偏好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消费组合A 和B 中更偏好A ,在B 和C 中更偏好B ,那么消费者在A 和C 中更偏好A 。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连续性(continuity ):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A 优于B ,那么接近 A 的消费组合也一定优于接近B 的消费组合。 2.效用及其表示方法 (1)效用的含义 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或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给予的主观评价,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可以分别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可获得不同的满足程度。效用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分。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2)效用的函数表示——效用函数 ①效用函数的含义 经济学家常用效用函数来说明个人偏好的次序,来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12,,,n U X X X L ;其他事物 其中,1X 、2X 、…、n X 分别代表了某一个时期消费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其他事物 表示消费者的福利还来自其他许多方面,假定不变。 ②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与效用测度的不唯一性 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

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 足程度相同的线。 2、股市用语。 无差异曲线是对一个特定的投资者而言,根据他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态度,按照期望收益率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得到的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的(无差异)证券组合在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坐标系中所形成的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反映着他们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相对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比较陡峭,这意味着 若同样减少一单位商品x,要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A需要增加的商品y的数量要大于消费者B。从这一点来看,相对于商品x而言 商品y对于消费者A不如对于消费者B重要,或者说,在x与y两种商品之间,消费者A比消费者B更偏爱商品x,消费者B比消费者A更偏爱商品y. 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一下四个特征; 第一,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 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FRM模型丨效用函数和风险偏好的辨析

FRM模型丨效用函数和风险偏好的辨析 1.效用历史沿革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不是数学家伯努利,但是他们都是伯努利家族的。)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证明期望收益并不是人们在做决策时的唯一衡量标准。 经济学家对于效用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 ●19世纪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斯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早期经济 学家认为效用如同人们的身高和体重一样是可以测量的。 ●而约翰·希克斯则尝试了只在序数性效用的假定下,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希 克斯认为,效用的数值表现只是为了表达偏好的顺序,并非效用的数值。 因此,从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来看,基数效用论者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从教科书等内容判断,现在比较通用的应该是后者的序数性效用。 1.1.效用概念的提出——圣彼得堡悖论 圣彼得堡悖论是尼古拉·伯努利在1738年提出的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圣彼得堡游戏。游戏规则为: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投掷成功,

得奖金2元,游戏结束;若不成功,继续投掷,二次成功得奖金4元,游戏结束;这样,游戏者如果投掷不成功就反复继续投掷,直到成功,游戏结束。如果n 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n 元,游戏结束。 首先,我们用公式1()k k k E X x p ∞ ==∑来计算这个游戏收益的数学期望值: 2342341111 1()222222222 2 n n E X n n ==?+?+?+?+ + ?= 从理论上来说,该游戏的期望值是无穷大的。按照概率的理论,多次试验的结果将会接近于其数学期望。这就出现了计算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矛盾”。如果仅仅以期望值标准,我们将无法给这个游戏进行定价。 圣彼得堡悖论反映了决策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别。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模型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但决策理论模型与实际问题并不是一个东西;圣彼得堡问题的理论模型是一个概率模型,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模型,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统计的 “近似的”模型。在实际问题涉及到无穷大的时候,这种近似可能会带来极大的误差。 效用的概念首次由丹尼尔·伯努利在其对于对这个悖论的解答中提出。在丹尼尔?伯努利1738年的论文里,提出了效用的概念来说明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标准的片面性。论文提出了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大期望效用值而非大期望金额值。 2.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 这个理论有两个主要假设:1. 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2. 边际效用(MU )递减规律。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Lecture 4 效用 z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样都是刻画偏好的一种方式 z能根据效用函数计算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z能判断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 z掌握完全替代、互补品的效用函数 z掌握拟线性、柯布道格拉斯情况下的效用函数形式 1.效用与效用函数 效用:是指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效用函数: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 举例。 序数效用论的观点:效用指派的唯一重要特征在于它对消费束所进行的排序。效用函数的数值只在对不同消费束进行排序时才有意义。任意两个消费束之间的效用差额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 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不改变数字次序的变换。如乘以一个正数,加上任意数,奇次幂等。单调变换的数学判断:如果的df/du大于零,则f 是u的单调变换 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与变换前的效用函数反映相同的偏好。 举例。U=2v-13 2.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由效用函数推导无差异曲线,比较容易,这里注意单调变换的效用函数形式上不同,但对应统一族无差异曲线 举例。 由无差异曲线推导效用函数,更困难,且答案不唯一。 通常情况下,无差异曲线可以看作是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 3.几种特殊的偏好的效用函数 判断你所找的效用函数是否恰当:只要问两个问题,即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它等于常数吗?对于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它指派料更高的数字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们就有了效用函数。 完全替代偏好可以用这样的效用函数描述:u(x1,x2)=ax1+bx2(a、b>0),表示a单位商品2与b 单位商品1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一样的; 特点: 是x1和x2的线性函数 如果横轴表示x1,纵轴表示x2, 将该线性函数的x2前系数化为1,x1前的系数K就是x1替代x2的替代比例,即MRS(x1对x2的替代)=K=完全替代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完全互补偏好可以用这样的效用函数描述:u(x1,x2)=min{ax1,bx2}(a、b>0),表示消费者消费a单位商品2的同时消费b单位商品1;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IC={(y1,y2)~(x1,x2)}。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描述 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反映着他们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相对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比较陡峭,这意味着 若同样减少一单位商品x,要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A需要增加的商品y 的数量要大于消费者B。从这一点来看,相对于商品x而言 商品y对于消费者A不如对于消费者B重要,或者说,在x与y两种商品之间,消费者A比消费者B更偏爱商品x,消费者B比消费者A更偏爱商品y 无差异曲线的基本性质 (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 点,这种画法是错误的。其理由在于: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由无差异曲线1,可得a、b 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由无差异曲线2,可得a、c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于是,根据偏好可传递性的假定,必定有b和c这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观察和比较图中b和C这两点的商品组合,可以发现C组合中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组合,于是,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点效用水平大于b点的效用水平。这样一来,矛盾产生了:该消费者在认为b点和C点无差异的同时,又认为c点要优于b点,这就违背了偏好的完全性假定。由此证明: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的画法是错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