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八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八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八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8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自主学习资料

1、超星尔雅慕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八章 8.1-8.7;

2、书籍推荐:

(美)怀特利著;朱深潮译:《大学生人格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

吴来苏:《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经济管理出版社

3、影视资料推荐:

纪录片《地平线系列:神秘的你》

自主学习任务

1、认真学习超星尔雅慕课,完成课后测试题;

2、选择性阅读推荐的相关书籍;

3、选择性观看推荐的相关影视资料;

4、围绕主题“这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写一个200以上的自我介绍文章,重点介绍自己的气质、性格等人格因素。

第一节何为自我意识

一、何谓自我意识

1、德尔菲神谕

德尔菲在今天的希腊福克斯市,帕耳那所斯山脚下有一座著名的神庙——德尔菲神庙。它兴建于公元前9世纪,传说太阳神阿波罗在杀死大蟒皮同之后,亲自在这里为自己修建了神庙,被人们称为“地球的肚脐”。后来这里成了古希腊诸神向求签的凡人传达神谕的场所。

德尔斐神谕大约有600条,在当时都被视为神的声音。在大约1100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西方世界最神秘的地方。它给我们现代人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

大概就是刻在阿波罗神庙墙上的那两句话,传说是“七贤”一起写下的箴言: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凡事勿过度)等。

二、寻找快乐

苏格拉底认为,我们怯生生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无知是我们唯一的所有。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他把“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

传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四处碰壁,遭遇许多烦恼和痛苦。他们便去找苏格拉底:“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我们,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我不是智者,只是一个哲学家。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因为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说:“你们先把快乐的问题放一放,帮我造条船吧。”于是,这群年轻人齐心协力锯倒一棵大树,把树劈成两半,挖空树心,造了一条独木舟。他们把船推进水里,请苏格拉底上船,一起划船,一起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现在觉得快乐吗?”“快乐极了!”

“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努力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当我们能够提出“我是谁”“快乐在哪里”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的概述

自我意识就是自我,也叫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存在状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角色。

自我意识让人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以动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植物不能走动),可以储备食物(多数动物只能简单地吃了上顿,而不能把握下顿)。总之,自我意识让人类可以在地球上更好地存在下去。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事物。因而,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知道应该做什么,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可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无所事事,不知该干些什么,就请问一下自己:我

是谁?

四、自我意识的三层次

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包括:知、情、意

1、知:自我认知

如: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评估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2、情:自我体验

包括:自尊心,自信心

3、意:自我调节/控制

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心理学研究发现,除了人之外,有一些动物也具有自我意识:狒狒、海豚、黑猩猩等。

自1970年以来,心理学家亚罗夫观察发现,黑猩猩会有意识地照镜子。睡觉时,黑猩猩的梦中感觉和意识会明显地出现在面部表情上。有时,睡着睡着会突然从梦里惊醒,猛地睁大眼睛,还有意识地用手去抚摸自己的脸。2001年,纽约水族馆的拉伊斯博士让一种叫吉尔瓶鼻的海豚照镜子,即所谓的镜测法。结果表明,海豚能够认出镜子里的自己。这证明,海豚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2006年底,拉伊斯博士跟另外两名学者一起,在布朗克斯动物园,对34岁的亚洲象哈皮进行镜测,结果证明,这头大象具有与黑猩猩相同的自我意识能力。

五、詹姆斯:自我包含主我和客我

主我(I)——个体的主观体验(认识的主体)

客我(Me)——经验的内容

1、客我包含: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

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还包括那些被我们称为“我的”物体和实体。

(1)物质自我。“物质自我”是指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

①其他躯体自我

②躯体外自我——所有物

人(我的家人、朋友)、宠物(我的狗)、财产(我的电脑)、地方(我的家乡)、劳动成果(我的论文)……

?所有物延伸了自我:

你在生活中是否碰到过这样的父母?他们可以任意地数落自己的孩子,但绝不允许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即使是非常亲近的亲戚或者朋友,他们也受不了。为什么?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我的孩子”,你说我的孩子不好,就等于说我不好。同样道理:假如有个女生跟她男朋友吵架了,跑来跟你倾诉,不停地抱怨她男友如何如何不好。如果你傻乎乎地说:“啊?他这么不好,你怎么跟他谈恋爱啊?”

请想象一下,女生会作何反应?

面对这种情境,你否定她的男友就等于否定她的选择等于否定她,换成谁都不会开心,还可能失去她对你的信任。比较妥当的做法是表达你的理解:“那你跟他相处还挺不容易的。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2)精神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包括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以及愿望等。

(3)社会自我

不仅包括我们所拥有的各种社会地位和我们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还包括我们如何看待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所以说,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

六、本节测验

1、【多选题】人体存在的状态包括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ABCD

A、生理状态

B、心理状态

C、人际关系

D、社会角色

2、【判断题】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还包括那些被我们称为“我的”物体和实体。( ) 正确答案:√

3、【判断题】宠物不属于物质自我。( ) 正确答案:×

4。、【判断题】社会自我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如何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 正确答案:√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自我意识比真实自我对于个体行为及人格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卡尔·罗杰斯

一、自我意识/自我觉知

人格中最核心的成分

自我意识/觉知,就是自我认识,就是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此时此地的身心状态,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特殊的心理能力,促使人渴望得到爱和归属感——这些渴望成为塑造人格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父母在培育儿童时,要高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源于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或者,我们认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

二、镜我

自己意识到了别人的判断

例如:小强觉得,他妈妈认为自己是个诚实的孩子。

如:当一个儿童说:“我是乖孩子。”其实是在说,“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乖孩子”或者“我觉得,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乖孩子。”

同样道理,当一个儿童说:“我很讨厌”其实是在说,“爸爸妈妈觉得我很讨厌” 或者,“在我爸我妈眼里,我是个讨厌的家伙。”

许多成长挫折和内心冲突的原因,就出在这里。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1、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

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1岁左右: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比如,婴儿喜欢扔玩具,让成人去捡,捡起来,再扔……反反复复。这就说明,婴儿能把自己和他人分开。

两岁左右:婴儿具有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

1)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

两岁左右的婴儿已经能从镜子和照片中认出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独特的特征。

2)逐步学会使用代词“我”(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前提:保证安全)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关注外部世界

3岁左右:“我自己做!”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

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让孩子觉得有安全感;总是能够对孩子的需要作出敏感的反应——满足感;热情地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体验成就感;能够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这些有利于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爱心和耐心,对孩子的愿望不提供尝试和学习的机会,而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贬低他们的能力,甚至讽刺、责骂,就会导致孩子自卑感、自我否定,对自我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3—6岁,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

3—6岁的儿童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历程,他们需要完成与母亲的心理分离,认同父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成长标志之一。

为此,母亲最好能够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多提父亲的优点。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看到一个场景:妈妈经常指责/瞧不起爸爸,那么,孩子既能感受到妈妈的不满,也能感受到爸爸的无奈,他的心里就会产生冲突:爸爸到底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呢?渐渐地失去对爸爸的热情,觉得爸窝囊。

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将来进行异性交往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女孩子更多认同妈妈,便“打包”接受了妈妈的做法——欺负对方,压制对方。男孩子既不认同妈妈,也没有形成对爸爸的认同,容易自卑,对“无能”“没出息”“窝囊”之类的信息格外敏感。

有临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是由于内心在渴望被拒绝的爸爸。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女士拒绝自己的丈夫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过动儿【案例】6岁男孩儿,从4岁起,被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儿童多动症。两年中,他的老师不断向父母抱怨:“你家孩子没有一刻能停下来!”他从没有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总是不停地走来走去。老师教大家认字、唱歌、做游戏,他就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走过去制止他,让他安静或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就又踢又打,把东西扔到地上。稍不称心就大吵大闹。他走到哪,就把混乱带到哪,严重干扰到其他人,小朋友都很难集中注意力,老师们也束手无策。在家里,他也是一刻都不消停,常常把玩具到处乱扔,或者搞些小破坏。他不喜欢任何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玩具和游戏。他似乎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可能突然会做一些无理的事情。父母不得不经常请假带他去医院,或者提前从幼儿园接出来。

从行为表现看,这个孩子具备了多动症的所有症状。他的注意力水平和冲动性,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年龄的正常水平。可是,真的是这个孩子出了“问题”吗?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深入了解才知道,在他4岁那年,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两口子经常在家里吵吵嚷嚷。妈妈平常说话就很快,生气的时候声音格外尖利,而且动不动就摔东西。骂老公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还是个男人吗?”

【案例分析】讲到这儿,你可以理解孩子为什么多动了吧。

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父母吵架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他需要做一些事情让自己不那么害怕。有一次,他在父母吵架的时候,跑到阳台上想要躲起来,一不小心碰倒了花盆,“啪”的一声,花盆摔在地上。父母听见声响,赶忙跑过来。从此,孩子的多动行为逐渐增多。由于他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父母很多时候就顾不上吵架了,甚至同时请假来陪他。

当一个不健康的行为满足了当下的心理需求时,这个行为就很可能慢慢固化

下来,甚至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这就是“因病获益”。

对于故事中的小男孩儿而言,如果不停的“动”能够换来家里的“静”,让自己多一份安全感,让妈妈少骂爸爸一些,又何乐而不为呢?

3、主观化时期:青春——成年关注内部世界

青春期是从11、12岁开始(男孩子的生理发育比女孩子稍晚一些),到17、18岁这个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追求控制感,以证明自己长大了、独立了。在童年时期,我们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进入青春期之后,则更多受到自己内在世界的影响。

四、本节测验

1、【单选题】客观化时期是指( )阶段。正确答案:B

A、婴儿时期

B、3岁-青春期

C、青春期

D、青年时期

2、【单选题】( )是由于孩子的内心在渴望被拒绝的爸爸。正确答案:C

A、儿童躁郁症

B、儿童自闭症

C、儿童多动症

D、儿童抑郁症

3、【判断题】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源于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或者我们认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 ) 正确答案:√

4、【判断题】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时间。( ) 正确答案:×

第三节自我认同感

一、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心理学名言:“青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

自我认同感是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一致性两个方面。

当个体开始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加入什么群体,采取什么信仰或价值观,支持什么人际交往方式,以及从事什么职业方向时,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就开始建构了。

自我认同感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时期,随着与外界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童年时期的自我认同感更多依赖外界评价。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促使人们渴望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维护自尊。此时的自我觉知和自我体验,与幼年时

期更依赖外界所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很可能是不一致的,从而造成内心冲突,产生自我认同危机。

当我们处于青春期时,十分希望明确自己是谁,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自我肯定的状态。我们对于自我的状态、生理自我、社会期待、过往经验、现实经验以及未来希望等等多个方面,进行觉知,然后统合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青春期之前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之间,找到连接点,并且,还要把关于未来的自我的各种想法都结合到统一的自我概念中当我们能够在以下三个主要的领域做出承诺时,自我认同危机便得以解决:1)职业。选择一个职业。

2)意识形态。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或政治倾向、一般性的世界观。

3)性取向。确定自己的性取向,产生于年龄相一致的性角色行为。

二、自我认同感的四种状态

1、探索:个体在自我认同感发展过程中努力寻找适合的目标、价值观和理想等,这时个体需要从多种选择中做出抉择,以便做出有意义的投入。

2、承诺:个体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对于目标、价值观和理想等做出的精力、毅力和时间等方面的个人投资、自我牺牲以及对特定兴趣的维持。

(1)认同感扩散

还没有思考和解决认同感问题,没有计划将来的生活方向。例:“我真的没有太多地思考将来的工作,我想我并不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低探索低承诺)

(2)认同感早闭

个体对一种认同感形成了承诺,但做出这种承诺时没有经历“危机”——决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低探索高承诺)

例:“我父母是医生,因此我也想做医生,这是我熟悉的职业。”

(3)认同感延缓

正经历认同危机,积极地询问有关生活承诺的问题,并寻求答案。(高探索低承诺)

(4)认同感获得

获得认同感的个体通过对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做出个人承诺,已经解决了认同问题。(高探索高承诺)

三、本节测验

1、【单选题】低探索、高承诺是( )。正确答案:B

A、认同感延缓

B、认同感早闭

C、认同感扩散

D、认同感获得

2、【多选题】自我认同危机可以通过哪三个方面解决? 正确答案:ABC

A、职业

B、意识形态

C、性取向

D、家庭

3、【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自我认同感的状态? 正确答案:ABCD

A、认同感延缓

B、认同感获得

C、认同感扩散

D、认同感早闭

4、【判断题】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叫做自我认同感。( ) 正确答案:√

5、【判断题】自我认同感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

正确答案:√

第四节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一、【案例】2004年吴若甫被绑架案

1、提问:王立华的作案心理?

2、案例分析

小男孩儿的需要被尊重——父亲

母亲的溺爱——自信,但没规矩,缺乏自我约束

姐姐——替代母亲,继续溺爱

3、提问:偷钱就是为了买好吃的吗?

偷钱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获得同伴的接纳、尊重——“因病获益”,不仅获得接纳、尊重,还得到了重视(成就感,价值感)

1)人格是一个人成长历史的缩影

2)很多学科都研究人格,比如哲学、法学、伦理学、美学、医学、管理学等。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和动机等。

3)人格就是此人与彼人的差异,此民族与彼民族的差异。因此,人格的本质是差异。

4)人格是人较为稳定的内在特点,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5)为了快速而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独特人格,一些心理学家研制出了非常有意思的人格测验。

例如:请你仔细观察这张图片,看看上面有几个人?(温馨提示:这个问题与智商无关)你觉得他们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请你根据这张图片,编一个简短的故事,里面要包含4个方面: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这个情境是怎么发生的?图片中的人物在想什么?故事的结局如何?

人在讲故事时,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射其中。心理学运用人类这种普遍而原始的投射心理编制出投射测验。

“主题统觉”投射测验(TAT)。因而在临床上,心理咨询师根据你所讲述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你的人格特点,你目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经验丰富的咨询师还可以通过跟你一起探讨这个故事帮你化解心理问题。

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罗夏墨迹图形,看看它像什么?它可能是什么?它使你想

到什么?在临床上,心理咨询师会按照一定的次序为你先后呈现10张这种精心制作的模糊的墨迹图形,让你回答上面的问题。然后,根据你的陈述,就可以知道你的人格特点,你目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经验丰富的咨询师还可以通过跟你一起探讨这个墨迹图形来帮你化解心理问题。

二、本节测验

1、【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构成人格? 正确答案:ABCD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需要

2、【判断题】小女孩更需要得到母亲的喜爱,奠定小女孩的自信心基础;小男孩更需要父亲的尊重,奠定小男孩人格的发展。( ) 正确答案:√

第八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念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1856年5月6日出生在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1、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一切行动追求内心当时的快乐。不关心别人,不关心未来,也不关心是否现实。本我充斥着本能和原始冲动,无所谓善恶。本我强的人:非常放纵自己的欲望,自我中心。诸如被严重溺爱的孩子。

2、自我:犹如长大的孩子,发现“世界并不尽如人意”,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似乎有个“他者”others, 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就是现实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不饿的时候,那个叫妈妈的人也会给自己喂奶吃;莫名其妙地被打了一针,感觉有点儿疼。“我怎么才能符合外部现实世界呢?”,于是,在人格结构中产生了“自我”(ego),开始遵循现实原则。比如:在家里的厨房可以随便吃东西;在学校食堂吃东西,必须刷卡;在外面的饭馆,想吃好吃的有不给钱的话,就会挨揍,或者被警察带走。

这个时候,“自我”发现,自己的许多需要不得不延迟满足。因此,一个人自我强度的重要测量,就是看他延迟满足需要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给一些孩子分糖果,告诉他们:“坚持20分钟不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孩子们的反应差异很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有的回避,有的偷偷剥开舔几口又包上,有的强忍着不吃……后来追踪发现,能够忍20分钟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成功几率高。

自我强的人/以自我为主导人格的人:很清楚现实是怎么回事,怎么用各种忍耐、方法、手段在社会中满足自己,懂得如何适应现实环境。例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

3、超我:后天形成,比较理性,是内化了的“父母”,或者说,超我好似心中的“父母”。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3、4岁的小孩子会像有父母管制一样管自己,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会管自己。超我并非为了满足本我的需要,而多为压制。因此,更确切地说,超我所遵循的至善原则,应该是“至听话原则”。

就是尽可能把自己认同了的那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做到尽善尽美。如此说来,父母具体教育了些什么,就非常重要了。

超我强的人/以超我为主导人格的人:要看父母的教育/超我的具体内容。总之,是按照自己的超我做到尽善尽美。

【例子】

狐狸精:本我(无所谓善恶,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要是否被满足)

齐宣王:自我(灵活,衣服后背位两种颜色,代表灵活的处事方式,所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钟无艳:超我(非常理性,喜欢坚定地重复很短的句子,如“不嫁!不嫁!死都不嫁!”“我做东她做西!”谨遵师命,嫁给了齐宣王;遇到困难挫折不退缩,为了爱情全心全意地付出。)

二、本节测验

1、【单选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遵循的是( )原则。

正确答案:B

A、快乐

B、现实

C、至善

D、焦躁

2、【单选题】()是后天形成的,比较理性,是内化了的“父母”。正确答案:C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无我

3、【判断题】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 ) 正确答案:√

第六节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一、阿德勒

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1870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郊外一个富裕的米商家里。家里有6个孩子,他排行第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与哥哥的竞争。他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哥哥。阿德勒从小就体弱多病,驼背,行动不便,在体育运动和室外游戏时,总是落后于哥哥和其他玩伴。所以,跟哥哥的活蹦乱跳比起来,他觉得自己又小又丑。由于他身体不好,得到了妈妈的宠爱,可是弟弟出生以后,这种特殊对待就结束了。

他后来回忆说:“在我两岁以前,妈妈对我很宠爱,但弟弟出生后,她的注意力就转移了,我有一种被废黜的感觉。”4岁时,阿德勒患肺炎,险些丧生。还有两次差点儿被卡车撞死。病好之后,他就下决心长大要当医生。他曾说,他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童年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阿德勒在学校也常被自卑感困扰。有一年数学成绩很糟糕,不得不重读这门课。老师劝他父亲带他离开学校,去跟鞋匠当学徒。这件事激发了他的动力。他疯狂地学习,不久成为全班数学最好的学生。1895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后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最初,他热切地追随Freud研究精神分析学,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辩护Freud在《梦的解析》一书中的观点。1902年加入弗氏集团。在饱受赞誉的情况下,他成为继Freud之后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主席、维也纳讨论小组首任主席,以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但是,他与老师Freud的分歧越来越严重,1911年辞职,与Freud分道扬镳。

阿德勒自成一派,以“自卑情结”为中心,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1926年第一次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次年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4

年定居美国。1937年,在前往苏格兰讲学的途中,因心脏病去世。

二、《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

他以儿童为例,儿童是弱者,各方面都无能为力,要靠人照顾才能活下来。所以,每个人都想克服自己的自卑,方法有二:一是补偿,二是超越。努力追求某个方面的成功,就是为了克服自卑,超越自卑,以获取优越感。同时,他也指出,过度自卑的人,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无助感,就不会驱使自己去寻求优越感了。

三、提问

讲到这里,我想问一下:你能接受阿德勒关于自卑的观点吗?

无论怎样,人无完人,承认自卑是需要勇气的。

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自卑,真诚地接纳当下的自己,你就已经获得了心灵成长!

因为敢于接纳弱小,才是真正的强大!

敢于接纳自卑,才是真正的自信!

四、本节测验

1、【单选题】阿德勒以“()情结”为中心,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正确答案:D

A、自闭

B、自我

C、自信

D、自卑

2、【判断题】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出生顺序决定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

正确答案:√

第七节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一、气质无好坏,性格有优劣

气质——人格的生物属性

性格——人格的社会属性

1、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

的心理特征。所以,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2、气质类型

胆汁质(不可抑制型)、多血质(活泼型)、黏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郁型)

(1)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勇敢积极,有魄力,坚忍不拔,敢于承担责任,但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表情明显外露,过分自信,有时独断专行,影响人际交往。

(2)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表情外露,反应迅速,善于交往,适应性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做事缺乏持久性。

(3)黏液质:安静,稳重,沉着,善于忍耐,但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反应较慢,不够灵活,因而比较固执,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4)抑郁质:细心,谨慎,感情细腻深刻,想象丰富,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事物,但较孤僻,多忧思,心地狭窄,疑虑重重,行动迟缓,缺乏果断,经不起强烈的刺激和猛烈的打击。

3、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先天的。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以及对环境的适应。

4、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做了些什么?怎样去做?)——个体人格差异的核心!

5、气质无好坏,性格有优劣。

二、勇敢地自我探索

表格

填写这个表格之后,请认真思考如下问题:

1、你对谁的看法最重视?为什么?

2、最难填写的是什么?

3、填写内容多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三、寻找人格的成长点

1、健全的自我意识(4个A)

Acceptance:接纳。接纳自我及现实环境;

Action:行动。对决定的事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

Affection:情感。有情感投入,乐在其中;

Achievement:成就。努力奋斗的结果。

【提问】从4个A中,你找到自己的人格成长点了吗?

生活是一种体验,愿你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获得心灵成长!

成为更优秀、更棒的你!

四、本节测验

1、【单选题】哪种气质类型的人往往比较敢于承担责任,但情绪容易激动?

正确答案: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单选题】哪种气质类型的人比较固执,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正确答案: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多选题】气质分为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ABCD

A、胆汁质(不可抑制型)

B、多血质(活泼型)

C、黏液质(安静型)

D、抑郁质(抑郁型)

4、【判断题】气质是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是人格的社会属性。( )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