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沉默和RNAi技术

基因沉默和RNAi技术

基因沉默和RNAi技术
基因沉默和RNAi技术

基因沉默与RNAi技术

定义:基因沉默双是指链RNA被特异的核酸酶降解,产生干扰小RNA(siRNA),这些siRNA 与同源的靶RNA互补结合,特异性酶降解靶RNA,从而抑制、下调基因表达。

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双链引发的植物RNA沉默,主要有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两类:TGS是指由于DNA修饰或染色体异染色质化等原因使基因不能正常转录;PTGS是启动了细胞质内靶mRNA序列特异性的降解机制。有时转基因会同时导致TGS和PTGS。

基因沉默是一种RNA干扰技术。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 引发的转录后基因静默机制。其原理是:RNaseIII核酶家族的Dicer,与双链RNA结合,将其剪切成21 - 25nt及3'端突出的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随后siRNA与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 -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结合,解旋成单链,活化的RISC受已成单链的siRNA引导,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在靶mRNA上并将其切断,引发靶mRNA的特异性分解,从而阻断相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

一、基因沉默的分类及其机制

(一)转录水平基因沉默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是指对基因专一的细胞核

RNA合成的失活,

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无法被顺利转录成相应的RNA而导致基因沉默。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可以通过有性世代传递,表现为减数分裂的可遗传性。引起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

甲基化是活体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DNA共价修饰形式,通常发生在DNA的CG序列的碱基上,该区碱基甲基化往往导致转录受抑制,该区甲基化的频率

在人类及高等植物中分别可达4%和36%。[4]

近来的研究表明,发生在转基因启动子5'端的甲基化是造成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主要原因。虽然转基因的甲基化可延伸至转基因的3'端,但甲基化过程均是从启动子区域开始的。从所报道的转基因沉默例子来看,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

2.同源基因间的反式失活

反式失活主要是由于拥有同源序列的沉默位点和其他位点的DNA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基因沉默。通过顺式作用而甲基化并失活的基因能作为一种"沉默子",对其他与之分离的具有同源性的靶基因施加一种反式作用,使具有同源序列的靶基因发生甲基化并导致失活。反式失活的靶基因既可以与沉默基因是等位基因,也可以是非等位基因。

3.后成修饰作用导致的基因沉默

后成修饰作用是指转基因的序列和碱基组成不发生改变,但是其功能却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受到细胞内因子的修饰作用后而关闭。这种修饰作用所造成的转基因沉默是可以随着修饰作用的解除而被消除。后成修饰作用导致的转基因沉默与受体植物的核型构成有关。4.重复序列

外源基因如果以多拷贝形式整合到同一位点上,形成首尾相连的正向重复或头对头、尾对尾的反向重复,则不能表达,而且拷贝数越多,基因沉默现象越严重。这种重复序列诱导的基

因沉默与在真菌中发现的重复序列诱导的点突变相类似,均可能是重复序列间自发配对,甲基化酶特异性识别这种配对结构而使其甲基化,从而抑制其表达。

5.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是指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对其表达的影响。当外源基因整合到高度甲基化、转录活性低的异染色质区域时,外源基因一般表现沉默,这说明毗邻DNA的甲基化和异染色质化对插入的外源基因影响很大,可能导致外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失活。如果转基因插入转录不活跃区域或异染色质区域,转基因通常会融人该区域的染色质结构,使转基因进行很低水平的转录,或使转基因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导致转基因沉默。

(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

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是指基因在细胞核内能稳定转录,但在细胞质里却无相应稳定态mRNA存在的

现象。与转录水平基因沉默不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具有逆转性,即受抑制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可以恢复表达活性,表现为减数分裂不可遗传性。目前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现象。

1.共抑制

共抑制是最常见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这一现象首先由Napoli在转CHS基因的矮牵牛花中发现。共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共抑制的发生是由于外源基因编码区与受体细胞基因间存在同源性而导致外源基因与内源基因的表达同时受到抑制。具有同源性的外基因和内源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速率很高,但在细胞质内无mRNA积累,是典型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若导入的外源基因与内源基因无序列同源性,外源基因自身也常常会发生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有关研究发现,共抑制的产生不仅同内、外源基因间编码区的同源性有关,还与控制外源基因的启动子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2.基因压制

Cogoni等在粗糙脉抱霉的转化实验中发现,外源基因可以抑制自身和相应内源基因的表达,他们把这一现象定为基因压制。Cogoni等是以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albino-1作为视觉报道基因来研究基因压制的。他们发现,基因压制是可逆的,而且这种逆转会伴随有外源拷贝的丢失。基因压制发生在转录后水平,导致已复制的稳定态mRNA大量减少。

3.RNA干扰RNA干扰是1998年Fire首次在秀丽线虫中发现

并证明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

利用小片段双链RNA可以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RNA干扰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RNAi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学者们在线虫、果蝇、植物和动物卵细胞的RNAi实验中,最近相继发现了一些与RNAi作用相关的酶和蛋白,如dsR-NA特异性核酸内切酶、RNA依赖性RNA聚合酶、Argonaute蛋白等。

现已初步阐明RNAi的作用机制如下:各种dsRNA通过各种转染技术转入细胞内,较长dsRNA被Dicer的RNA酶Ⅲ样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21~23nt的小干扰

RNA,siRNA两条单链末端为5'-磷酸和3′-羟基,且3′端都有2~3个突出的核苷酸。核酸内外切酶、ATP、解旋酶与Arg-onaute蛋白相连进而与siRNA一起形成具有多个亚单元的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中的解旋酶应用ATP解开siRNA双链,使其反义链互补结合到靶向的mRNA上与之相匹配的特异性序列,RISC中的核酸酶降解mRNA,从而使目的基因沉默,产生RNAi现象。siRNA也能与RISC和mRNA联系在一起,在解开siRNA的双链后,反义RNA链能作为

双链RNA合成的一个引物以mRNA为模板,在RISC中的RdRP的作用下形成新的dsRNA,再次被Dicer识别并切断,形成新的siRNA再循环,作用于另外的靶向mRNA。这种不断放大的瀑布式作用形成大量新的siRNA,使siRNA在短时间内迅速并有效地抑制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或多肽,从而有效地抑制靶向基因蛋白质或多肽的合成。

onaute蛋白相连进而与siRNA一起形成具有多个亚单元的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中的解旋酶应用ATP解开siRNA双链,使其反义链互补结合到靶向的mRNA

上与之相匹配的特异性序列,RISC中的核酸酶降解mRNA,从而使目的基因沉默,产生RNAi现象。siRNA也能与RISC和mRNA联系在一起,在解开siRNA的双链后,反义RNA链能作为双链RNA合成的一个引物以mRNA为模板,在RISC中的RdRP的作用下形成新的dsRNA,再次被Dicer识别并切断,形成新的siRNA再循环,作用于另外的靶向mRNA。这种不断放大的瀑布式作用形成大量新的siRNA,使siRNA在短时间内迅速并有效地抑制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或多肽,从而有效地抑制靶向基因蛋白质或多肽的合成。

二、基因沉默的相关实验技术及其进展

目前在基因沉默中主要是RNA干扰的实验技术应用较多,根据靶dsRNA合成的方法可将RNAi技术分为3种。

1.体外化学合成法

最为经典的方法,共分4个步骤:

(1)化学合成dsRNA;(2)将dsRNA导入宿主细胞;(3)检测靶基因抑制效率;(4)功能研究。其中,dsRNA合成成本很高,dsRNA转入宿主细胞效率及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均不确定。

2.体外转录法

这种方法采用T7RNA聚合酶,以先合成的DNA链为模板反转录合成dsRNA,从而使合成dbRNA的成本大大降低,但这种方法与化学合成法有相同的缺点。

3.体内载体合成法

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缺点的新技术。它是2002年Paddison等首先报道的利用载体在细胞体内稳定地表达siRNA,从而抑制哺乳动物细胞靶基因表达的方法。

其基本思路如下:细胞内存在RNAplymeraseⅢ,它可以识别U6启动子,从而使启动子后的基因转录成RNA。当模板连续出现3~5个"T"

碱基时,转录就会终止。根据这一机制,可以设计一种能表达RNA的质粒,其组成包括4部分:(1)常用质粒的基本序列;(2)U6启动子,位于克隆位点的上游;(3)克隆位点;(4)RNAi模板序列(DNA)。这部分序列具有如下特点:含RNAi序列,对哺乳动物而言,通常为21~23个核苷酸;发夹结构环状部分,通常有4~7个核苷酸;靶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3~5个核

苷酸"T"

。将具有如上结构的质粒导入细胞内,体内的RNAplymeraseⅢ就可以合成一条RNA链,这条RNA链可以通过两端的21个左右的核苷酸反向互补特性而形成发夹样双链结构,从而起到基因抑制作用。这种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与直接导入siRNA相比,DNA质粒更易导入细胞内,

而且质粒导入细胞后存在时间长且稳定,对靶基因的表达抑制效率高,便于进行较长时间的基因功能研究,因而成为一种热门技术。近年来多位作者几乎同时报道了利用上述载体技

术成功地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的实验。除质粒载体外,现已有成功地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将表达siRNA的DNA模板序列转移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报道。

三、基因沉默的应用前景

抗肿瘤

RNAi具有特异、高效的特点,因此可用于一些肿瘤的治疗。最近Lin等把针对bcl2基因的mRNAcDNA杂交体转染到人前列腺癌细胞中,产生长时期阻抑表达效应,此效应与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中的RNAi相似,进而说明哺乳动物中可以发生RNAi。Milner教授应用RNAi技术特异性地成功沉默了感染HPV的宫颈癌细胞中的HPV基因,宫颈细胞内的V53和RB蛋白恢复正常功能,从而恢复了宫颈细胞内正常的防御功能,使已感染HPV的宫颈癌细胞遭遇自杀,而对其他健康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生物学行为无影响。可以预见此技术也可应用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性肝癌的基因治疗。有学者认为,应用RNAi技术抑制肿瘤细胞中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生成素an-gi1、angi2、angi3及VEGF等或其受体的表达,以及抑制肿瘤细胞中如癌基因bcl2、RAS、p53等突变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而不影响非突变基因的表达,可达到很好的抗肿瘤生长及抗肿瘤转移的目的。

2.抗病毒斯坦福医学院的研究者把dsRNA放进小鼠的肝细胞,dsRNA被小鼠体内的核酸酶分解成许多siRNA,研究发现siRNA具有高度专一性,会与小鼠体内的丙型肝炎病毒的mRNA相结合,使mRNA分解并失去翻译蛋白质的功能。斯坦福医学院运用此技术来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已从体外试管实验阶段推进至体内的动物实验,且在小鼠身上,看到丙型肝炎病毒被阻断的

明显效果。

RNA干扰实验

⒈转染试剂对照(监控转染及培养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⒉nonsense siRNA对照(监控外源核酸本身对结果的影响);

⒊positive siRNA对照(监控假阴性);

⒋技术重复对照(也叫off-target 对照,也就是利用至少2个靶点的siRNA同时实验,2个siRNA互为off-target control,当两者的表型相同时,才有可能是特异性的knockdown 效应);

⒌rescue 对照(knockdown之后做超表达,看是否有性状的逆转,这也是为了说明knockdown 的特异性);6.全表达组扫描对照(就是转录/表达芯片扫描,以最终确定表型不是由于off-target造成)。

实际实验中,全表达组扫描对照很少有文献涉及。其它几个对照中,1,2两种对照即所谓的空白细胞对照、NC对照,基本是所有杂志都要求具备的。4,5两种对照,主要是为了解决off-target效应,选做一种即可,一般建议选5,涉及的实验即所谓的"RNA干扰回复实验",RNA干扰效率的检测(体外)

一般应该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表型水平三个层次来检测干扰效率。

mRNA水平:RT-PCR、Real-time PCR;蛋白质水平:Western-blot、ELISA、免疫组化;细胞表型水平: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小室实验等。RNA干扰效率在动物模型上的进一步验证(体内)动物模型实验可以采取"体内法"和"体外法"。

体内法,即先做裸鼠成瘤模型,再将质粒或病毒导入裸鼠,检测RNA干扰效果。此法操作复杂,对质粒和病毒产品的质和量要求都较高,但是比较贴近实际,说服力较显著。体外法,即先将质粒或病毒导入肿瘤细胞,再将肿瘤细胞导入动物体内,然后检测RNA干扰效果。此法操作较简单,对质粒和病毒产品的质量要求较低,所以为大多数文献所采用。建议采用此方法来进行动物模型水平的实验。

RNAi在探索基因功能中的应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阐明人类基因组中功能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学作用对医学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在RNAi技术出现以前,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主要的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研究手段,但其技术难度较高、操作复杂、周期长。由于RNA技术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同时siRNA表达文库构建方法的建立,使得利用RNAi技术进行高通量筛选成为可能,对阐明信号转导通路、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有重要意义。

RNAi在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RNAi作为一种高效的序列特异性基因剔除技术在传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发展极为迅速。在利用RNAi技术对HⅣ-1、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进行基因治疗研究中发现,选择病毒基因组中与人类基因组无同源性的序列作为抑制序列可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将抑制序列选择在特定的位点,可对部分有明确基因突变的恶性肿瘤细胞如含有BCL/ABL或AML1/MTG8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产生凋亡诱导作用。此外尚可通过使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如hTERT启动子、survivin启动子或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如酪氨酸酶启动子、骨钙素启动子引导针对某些癌基因或抗凋亡分子的siRNA或shRNA表达,从而达到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RNAi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已证实N-Ras或BRAF的激活型突变是引发黑素瘤的主要病因,其中66%的病例为BRAF激酶作用域突变。而约80%的BRAF突变病例是因胸腺嘧啶突变为腺嘌呤造成第599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所致。使用RNAi技术剔除黑素瘤细胞的BRAF表达,不仅抑制了肿瘤细胞生长,而且减弱了其侵袭能力,为黑素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调节因素,其配体CXCL12可趋化肿瘤细胞并调节其增生和侵袭特性。使用RNAi干扰技术剔除CXCR4证实该分子为原位移植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此外,剔除BCRP表达可以逆转其介导的肿瘤耐药。

瘢痕疙瘩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尚无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使用特异性siRNA剔除TGF-βⅡ型受体表达可以抑制角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纤维粘连蛋白并降低其迁移能力。剔除CTGF 表达可使皮肤成纤维细胞内I型和Ⅲ型前胶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TIMP-2和TIMP-3等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这些结果提示TGF-β信号转导通路和CTGF均可能是瘢痕疙瘩治疗的潜在靶点。

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使用RNAi技术来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这个研究小组设计合成的lenti病毒载体引入siRNA,激发RNAi使其抑制了H Ⅳ-1的coreceptor-CCR5进入人体外周T淋巴细胞,而不影响另一种HⅣ-1主要的coreceptor-CCR4,从而使以lenti病毒载体为媒介引导siRNA进入细胞内产生了免疫应答,由此治疗HⅣ-1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可行性大大增加。RNAi还可应用于其它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siRNA已证实介导人类细胞的细胞间抗病毒免疫,用siRNA对Magi 细胞进行预处理可使其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增强。在全世界约30个国家和地区散发或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防治研究中,RNAi 也受到了重视。siRNA在感染的早期阶段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能被针对病毒基因和相关宿主基因的siRNA所阻断,这些结果提示RNAi能胜任许多病毒的基因治疗,RNAi 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对于许多严重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美国西北大学的Carthew R W和日本基因研究所的Ishizuka A等人发现RNAi同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与FMR-1基因异常有关的导致智力低下的染色体病)之间的关系密切,揭示了与RNAi相关机制的缺陷可能导致人类疾病的病理机制。遗传性疾病的RNAi治疗成为当今研究RNAi的又一大热点。

肿瘤病的治疗

肿瘤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网络调控的结果,传统技术诱发的单一癌基因的阻断不可能完全抑制或逆转肿瘤的生长,而RNAi可以利用同一基因家族的多个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这一特性,设计针对这一区段序列的dsRNA分子,只注射一种dsRNA即可以产生多个基因同时剔除的表现,也可以同时注射多种dsRNA而将多个序列不相关的基因同时剔除。Maen等应用RNAi技术成功地阻断了MCF7乳腺癌细胞中一种异常表达的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核转录因子基因Sp1的功能。尽管化疗能有效消灭肿瘤细胞,却不能有效的靶向肿瘤细胞,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导致很多正常细胞的死亡,实现靶向肿瘤细胞同样也是以 RNA 干扰为基础的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有很多针对不同基因的RNA干扰在体内和体外有效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些目的基因包括:B c l-2 、survivin、EGFR、VEGF 等。RNA 干扰代替传统反义核酸进行转录后基因沉默,能高效地特异性抑制目的基因。与传统的方法相比,R NA 干扰技术设计更简便、作用迅速、效果明显,其技术优势还在于能根据不同病情,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2]

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Napoli等将1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置于1个强启动子后导人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试图加深花朵的紫颜色。结果部分花的颜色并非期待中的深紫色,而是形成了花斑状甚至白色,而且这种性状可以遗传。因为导入的基因和其同源的内源基因同时都被抑制,他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共抑制(co-suppression)。类似的结果同样在真菌脉胞菌(Neurospora crassa)中和其它转基因植物中存在。对于部分转基因植物来说,基因沉默可能是因为特异基因的甲基化而导致,这被称为转录水平基因沉默。但确实部分植物中的基因沉默是在转录后发生的,这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实验表明在发生PTGS的个体中同源转录确实存在,但是很快在胞浆中被降解,没有积聚。Palauqui等进一步证实,在植物中将出现转基因沉默的植株嫁接到另一没有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植株中同样可以导致PTGS,但对非转基因植株却无效。Cogoni等证实PTGS由一种可扩散的反式作用分子所介导。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knockout)是指一种遗传工程基因修饰技术,针对某个感兴趣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基因改造过程,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并研究可能进一步对相关生命现象造成的影响,进而推测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原理方法

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

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ES 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1985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到1987年,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直到现在,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使用方法。

2、诱导性基因敲除也是以Cre/loxp 系统为基础,但却是利用控制Cre 表达的启动子的活性或所表达的Cre 酶活性具有可诱导的特点,通过对诱导剂给予时间的控制或利用Cre 基因定位表达系统中载体的宿主细胞特异性和将该表达系统转移到动物体内的过程在时间上的可控性,从而在1oxP 动物的一定发育阶段和一定组织细胞中实现对特定基因进行遗传修

饰之目的的基因敲除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对诱导剂给予时间的预先设计的方式来对动物基因突变的时空特异性进行人为控制、以避免出现死胎或动物出生后不久即死亡的现象。常见的几种诱导性类型如下:四环素诱导型;干扰素诱导型;激素诱导型;腺病毒介导型。

3.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①.建立生物模型。在基因功能,代谢途径等研究中模型生物的建立非常重要。基因敲除技术就常常用于建立某种特定基因缺失的生物模型,从而进行相关的研究。这些模型可以是细胞,也可以是完整的动植物或微生物个体。最常见的是小鼠,家兔、猪、线虫、酵母和拟南芥等的基因敲除模型也常见于报道。②.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和疾病的基因治疗。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确定特定基因的性质以及研究它对机体的影响。这无论是对了解疾病的根源或者是寻找基因治疗的靶目标都有重大的意义。

③.提供廉价的异种移植器官。众所周知,器官来源稀少往往是人体器官移植的一大制约因素,而大量廉价的异种生物如猪等的器官却不能用于人体。这是因为异源生物的基因会产生一些能引起人体强烈免疫排斥的异源分子,如果能将产生这些异源分子的基因敲除,那么动物的器官将能用于人体的疾病治疗,这将为患者带来具大的福音。如:PPL Therapeutics 公司于1999 年已成功地在猪的体细胞中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了α-1,3GT 基因。使每只猪都缺乏产生a1-3半乳糖基转移酶的基因的2个拷贝。这些酶在细胞表面产生一种糖分子,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立即辨认出这种糖分子为异源性,从而引发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在缺乏这种酶的情况下,超急性排斥反应即不会再发生[10]。

④. 免疫学中的应用。同异源器官移植相似,异源的抗体用于人体时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免疫排斥,使得人用抗体类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受阻。而如果将动物免疫分子基因敲除,换以人的相应基因,那么将产生人的抗体,从而解决人源抗体的生产问题。

⑤改造生物、培育新的生物品种。细菌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本世纪分子生物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基因敲除技术则可能是遗传工程中的另一重大飞跃。它为定向改造生物,培育新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Northern blot是一种通过检测RNA的表达水平来检测基因表达的方法,通过northern blot 的方法可以检测到细胞在生长发育特定阶段或者胁迫或病理环境下特定基因表达情况。Northern blot

首先通过电泳的方法将不同的RNA分子依据其分子量大小加以区分,然后通过与特定基因互补配对的探针杂交来检测目的片段。

方法步骤

首先需要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总RNA ,或者再经过寡聚(dT)纯化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mRNA。然后RNA样本经过电泳依据分子量的大小被分离,随后凝胶上的RNA分子被转移到膜上。膜一般都带有正电荷,核酸分子由于带负电荷可以与膜很好的结合。转膜的缓冲液含有甲酰胺,它可以降低RNA样本与探针的退火温度,因而可以减少高温环境对RNA降解。RNA分子被转移到膜上后须经过烘烤或者紫外交联的方法加以固定。被标记的探针与RNA探针杂交,经过信号显示后表明需检测的基因的表达。Northern blot实验中阴性对照可以采用已经过RT-PCR或基因芯片检测过的无表达的基因。

应用

Northern blot 可用来检测不同组织、器官;生物体不同发育阶段以及胁迫环境或病理条件下特定基因的表达样式。如northern blot被大量用于检测癌细胞中原癌基因表达量的升高及抑癌基因表达量的下降,器官移植过程中由于免疫排斥反应造成某些基因表达量的上升,Northern blot还可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具有可变剪切产物或者重复序列。

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导入真核细胞的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转染已经成为研究和控制真核细胞基因功能的常规工具。

常用步骤

1. 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 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1] 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 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 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 到时后,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细胞转染技术原理及应用

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前者外源DNA/RNA 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它调控元件的分析。一般来说,超螺旋质粒DNA转染效率较高,在转染后24-72小时内(依赖于各种不同的构建)分析结果,常常用到一些报告系统如荧光蛋白,β半乳糖苷酶等来帮助检测。后者也称稳定转染,外源DNA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也可能作为一种游离体(episome)存在。尽管线性DNA比超螺旋DNA转入量低但整合率高。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概率很小,大约1/104转染细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过一些选择性标记,如来氨丙基转移酶(APH;新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胸苷激酶(TK)等反复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同源细胞系。

反转录PCR(Reverse Reaction,RT-PCR)又称为逆转录PCR。其原理是: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

实验步骤

1. 总RNA的提取。

2. cDNA第一链的合成(Reverse Transcription):如今试剂公司有多种cDNA第一链试剂盒出售,其原理基本相同,但操作步骤不一。现以GIBICOL公司提供的SuperScriptTM Pre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试剂盒为例。

(1)在0.5ml微量离心管中,加入总RNA 1-5μg,补充适量的DEPC H2O使总体积达11μl。在管中加10μM Oligo(dT)12-18 1μl,轻轻混匀、离心。

(2)70℃加热10min,立即将微量离心管插入冰浴中至少1min。

然后加入下列试剂的混合物:

10×PCR buffer 2μl

25mM MgCl2 2μl

10mM dNTPmix 1μl

0.1M DTT 2μl

轻轻混匀,离心。42℃孵育2-5min。

(3)加入SuperscriptⅡ1μl ,在42℃水浴中孵育50min。

(4)于70℃加热15min以终止反应。

(5)将管插入冰中,加入RNase H 1μl ,37℃孵育20min,降解残留的RNA。-20℃保存备用。

3.PCR:

(1)取0.5ml PCR管,依次加入下列试剂:

第一链cDNA 2μl

上游引物(10pM) 2μl

下游引物(10pM) 2μl

dNTP(2mM) 4μl

10×PCR buffer 5μl

Taq 酶(2u/μl) 1μl

(2)加入适量的ddH2O,使总体积达50μl。轻轻混匀,离心。

(3)设定PCR程序。在适当的温度参数下扩增28-32个循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与准确,可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加入一对内参(如G3PD)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扩增内参DNA,作为对照。

(4)电泳鉴定: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5)密度扫描、结果分析:采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对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

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人类免疫缺陷I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

慢病毒载体较逆转录病毒载体有更广的宿主范围,慢病毒能够有效感染非周期性和有丝分裂后的细胞。慢病毒载体能够产生表达shRNA的高滴度的慢病毒,在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细胞、干细胞、受精卵以及分化的后代细胞中表达shRNA,实现在多种类型的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中特异而稳定的基因表达的功能性沉默,为在原代的人和动物细胞组织中快速而高效地研究基因功能,以及产生特定基因表达降低的动物提供了可能性。慢病毒作为siRNA的携带者,不但具备特异性地使基因表达沉默的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慢病毒载体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为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慢病毒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或外源的shRNA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目的序列的效果。对于一些较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细胞、干细胞、不分化的细胞等,使用慢病毒载体,能大大提高目的基因或目的shRNA 的转导效率,且目的基因或目的shR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的几率大大增加,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地实现目的基因或目的shRNA的长期、稳定表达。

对于一些按常规方法难以转染甚至无法转染的细胞,通过病毒介导的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基因的转导效率,以达到目的基因的高效瞬时表达。实验流程

1. 根据目的基因相关信息(序列,序列号等),构建含有外源基因或siRNA的重组载体;

2. 对于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提取和纯化高质量的不含内毒素的重组质粒;

3. 使用高效重组载体和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生产,收集病毒液;

4. 浓缩、纯化病毒液;

5. 用高质量的病毒液感染细胞;

6. 通过定量PCR精确测定病毒滴度(高精确滴定方法)和Western 分析实验结果;

7. 用高质量的病毒液感染宿主细胞;检测基因功能或者siRNA的沉默效率以及使用药物进行稳定转染细胞株的筛选,通常状况下,筛选的细胞克隆株具有长期的表达稳定

性。

基因表达的分析技术

第二篇细胞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基因表达的分析技术 生物性状的表现均是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实现的。对基因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进行研究,是揭示生命本质的必经之路。在基因组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可建立不同的研究路线。 第一节PCR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等突出优点。。PCR技术日斟完善,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技术。应用PCR技术可以使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段在很短的时间内体外扩增数十万至百万倍。扩增的片段可以直接通过电泳观察,并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实验原理 PCR是根据DNA变性复性的原理,通过特异性引物,完成特异片段扩增。第一,按照欲检测的DNA的5'和3'端的碱基顺序各合成一段长约18~2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序列作为引物(primer)。引物设计需要根据以下原则:①引物的长度保持在18~24bp之间,引物过短将影响产物的特异性,而引物过长将影响产物的合成效率;②GC含量应保持在45~60%之间;③5'和3'端的引物间不能形成互补。第二,将待检测的DNA变性后,加入四种单核苷酸(dNTP)、引物和耐热DNA聚合酶以及缓冲液。通过95℃变性,在进入较低的温度使引物与待扩增的DNA链复性结合,然后在聚合酶的作用下,体系中的脱氧核苷酸与模板DNA链互补配对,不断延伸合成新互补链,最终使一条DNA双链合成为两条双链。通过变性(92~95℃)→复性(40~60℃)→引物延伸(65~72℃)的顺序循环20至40个周期,就可以得到大量的DNA片段。理论上循环20周期可使DNA扩增100余万倍。

基因沉默与RNAi技术

基因沉默与RNAi技术 定义:基因沉默双是指链RNA被特异的核酸酶降解,产生干扰小RNA(siRNA),这些siRNA 与同源的靶RNA互补结合,特异性酶降解靶RNA,从而抑制、下调基因表达。 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双链引发的植物RNA沉默,主要有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两类:TGS是指由于DNA修饰或染色体异染色质化等原因使基因不能正常转录;PTGS是启动了细胞质靶mRNA序列特异性的降解机制。有时转基因会同时导致TGS和PTGS。 基因沉默是一种RNA干扰技术。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 引发的转录后基因静默机制。其原理是:RNaseIII核酶家族的Dicer,与双链RNA结合,将其剪切成21 - 25nt及3'端突出的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随后siRNA与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 -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结合,解旋成单链,活化的RISC受已成单链的siRNA引导,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在靶mRNA上并将其切断,引发靶mRNA的特异性分解,从而阻断相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 一、基因沉默的分类及其机制 (一)转录水平基因沉默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是指对基因专一的细胞核 RNA合成的失活, 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无法被顺利转录成相应的RNA而导致基因沉默。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可以通过有性世代传递,表现为减数分裂的可遗传性。引起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 甲基化是活体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DNA共价修饰形式,通常发生在DNA的CG序列的碱基上,该区碱基甲基化往往导致转录受抑制,该区甲基化的频率 在人类及高等植物中分别可达4%和36%。[4] 近来的研究表明,发生在转基因启动子5'端的甲基化是造成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主要原因。虽然转基因的甲基化可延伸至转基因的3'端,但甲基化过程均是从启动子区域开始的。从所报道的转基因沉默例子来看,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 2.同源基因间的反式失活 反式失活主要是由于拥有同源序列的沉默位点和其他位点的DNA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基因沉默。通过顺式作用而甲基化并失活的基因能作为一种"沉默子",对其他与之分离的具有同源性的靶基因施加一种反式作用,使具有同源序列的靶基因发生甲基化并导致失活。反式失活的靶基因既可以与沉默基因是等位基因,也可以是非等位基因。 3.后成修饰作用导致的基因沉默 后成修饰作用是指转基因的序列和碱基组成不发生改变,但是其功能却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受到细胞因子的修饰作用后而关闭。这种修饰作用所造成的转基因沉默是可以随着修饰作用的解除而被消除。后成修饰作用导致的转基因沉默与受体植物的核型构成有关。 4.重复序列 外源基因如果以多拷贝形式整合到同一位点上,形成首尾相连的正向重复或头对头、尾对尾的反向重复,则不能表达,而且拷贝数越多,基因沉默现象越严重。这种重复序列诱导的基

基因表达的检测的几种方法

基因表达检测的最终技术目标是能确定所关注的任何组织、细胞的 RNA的绝对表达量。可以先从样本中抽提RNA,再标记RNA, 然后将这些标记物作探针与芯片杂交,就可得出原始样本中不同 RNA的量。然而用于杂交的某个特定基因的RNA的量与在一个 相应杂交反应中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取决于多种 因素,包括标记方法、杂交条件、目的基因的特征和序列。所以 芯片的方法最好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中的某种RNA的相对 表达量。样本之间某个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包括表达的时间、空 间特性及受干扰时的改变)是基因表达最重要的,而了解RNA 的绝对表达丰度只为进一步的应用或多或少地起一些作用。 基因表达的检测有几种方法。经典的方法(仍然重要)是根据在 细胞或生物体中所观察到的生物化学或表型的变化来决定某一 特定基因是否表达。随着大分子分离技术的进步使得特异的基因 产物或蛋白分子的识别和分离成为可能。随着重组DNA技术的 运用,现在有可能检测.分析任何基因的转录产物。目前有好几 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于研究特定RNA分子。这些方法包括原位杂交.NORTHERN凝胶分析.打点或印迹打点.S-1核酸酶分 析和RNA酶保护研究。这里描述RT-PCR从RNA水平上检查 基因表达的应用。8 f3 f- |2 L) K) b7 ]- ~- | RT-PCR检测基因表达的问题讨论

关于RT-PCR技术方法的描述参见PCR技术应用进展,在此主要讨论它在应用中的问题。理论上1μL细胞质总RNA对稀有mRNA扩增是足够了(每个细胞有1个或几个拷贝)。1μL差不多相当于50-100,000个典型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所含RNA的数量,靶分子的数量通常大于50,000,因此扩增是很容易的。该方法所能检测的最低靶分子的数量可能与通常的DNAPCR相同;例如它能检测出单个RNA分子。当已知量的转录RNA(用T7RNA聚合酶体外合成)经一系列稀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CR的方法可检测出10个分子或低于10个分子,这是反映其灵敏度的一个实例。用此技术现已从不到1个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细胞株K562中检测到了白血病特异的MRNA的转录子。因此没必要分离polyA+RNA,RNA/PCR法有足够的灵敏度来满足绝大多数实验条件的需要。 7 H+ F& _* S6 W( a8 p: [, @- d, { 将PCR缓冲液同时用于反转录酶反应和PCR反应,可简化实验步骤。我们发现整个反应过程皆用PCR缓冲液的结果相当于或优于先用反转录缓冲液合成CDNA,然后PCR缓冲液进行PCR扩增循环。当然,值得注意的是PCR缓冲液并不最适合第一条DNA链的合成。我们对不同的缓冲液用于大片段DNA 合成是否成功还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研究。

基因沉默

基因沉默 摘要随着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转基因技术实践中首先暴露出来的外源基因不能按照预期设想进行表达的问题越来越显得普遍,而人们对基因沉默现象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仅揭示出了基因沉默的发生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这不仅推动了基因研究领域的发展,更在遗传群体构建、疾病治疗等方面建立了新方法、新体系,为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字基因沉默分类机理应用 1.引言 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又称为基因沉寂,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表达调节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是指细胞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导致基因部分区段发生“沉寂”现象,从而失去转录活性并不予表达或表达减少。该现象最先于1986年Peerbolte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所发现,随后科学家在线虫、真菌、水螅、果蝇以及哺乳动物中陆续发现了基因沉默现象的存在。 转基因沉默是基因沉默现象最为频发和常见的,这也是转基因为何在受体难以百分之百全部表达的因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导入并整合到受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在当代或后代中表达活性受到抑制。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转基因之间或转基因与内源基因之间存在着序列同源性,因此转基因沉默又被称为同源性依赖的基因沉默(homology-dependent gene silencing)。 根据沃森-克里克的核酸碱基互补配对模型,基因沉默可能涉及到DNA-DNA、DNA-RNA以及RNA-RNA三种不同形式的核酸分子之间的互作,简单地说就是插入的外源DNA或自身基因区段在核内高浓度的RNA作用下,能够与内源反向DNA 或者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并且在核内被重新甲基化,进而导致基因沉默;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内源基因与转基因转录生成的RNA之间互补配对生成可被RNases酶性降解的双链RNA(dsRNA),其水解直接导致基因的不表达,即基因沉默效果。从染色体水平上看,基因沉默现象的实质是形成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on)的过程,检查发现被沉寂的基因区段往往呈现出高浓缩状态,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被沉寂基因的难表达性。实验早已证明,在高度浓缩的基因区段,正常的DNA转录活动是难以进行并维持的,换言之,即一旦形成异染色质进入高度浓缩状态,那么相应区段的基因片段就必然因为不能被

基因沉默

《细胞》:不依赖于RNAi的基因沉默机制被发现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不依赖于RNAi(RNA干扰)的基因沉默机制,这为进一步揭示生物体中基因沉默的多样化,以及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细胞》(Cell)杂志上。 RNA沉默存在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途径: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途径和miRNA(microRNA)途径。siRNA途径是由dsRNA(double-stranded RNA)引发的,dsRNA被一种RNaseⅢ家族的内切核酸酶(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Dicer)切割成21-26nt长的siRNA,通过siRNA指导形成RISC蛋白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降解与siRNA序列互补的mRNA而引发RNA沉默。而miRNA途径中miRNA是含量丰富的不编码小RNA(21-24个核苷酸),由Dicer酶切割内源性表达的短发夹结构RNA(hairpin RNA,hpRNA)形成。miRNA同样可以与蛋白因子形成RISC蛋白复合物,可以结合并切割特异的mRNA而引发RNA沉默。尽管引发沉默的来源不同,但siRNA 和miRNA都参与构成结构相似的RISC,在作用方式上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河畔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小RNAs分子,而这些小RNAs与近期的研究热点PIWI-interacting RNAs (piRNAs)和repeat-associated siRNAs (rasiRNAs)也不相同,这说明了小RNA家族和小RNA介导的基因调控远比之前预想的复杂。同样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也发现基因沉默机制包含有多种途径,他们最新发现酿酒酵母中,反义RNA稳定(Antisense RNA Stabilization)能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引起转录基因沉默。在之前的研究中,酿酒酵母全基因组研究分析揭示出其转录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反义RNA(antisense RNAs),以及由外切酶体元件(exosome component)Rrp6调控的基因间转录(intergenic transcripts)。通过进一步研究,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缺失了Rrp6的功能后,两个PHO84反义转录就会变得稳定,并且抑制了PHO84基因的转录。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在野生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在时间性老化(chronological aging)的过程中Rrp6功能缺失也能稳定PHO84反义转录。上位性和染色质免疫共沉(Epistasis and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实验结果说明Rrp6功能的缺失与PHO84基因以及邻近基因的Hda1组蛋白去乙酰化的补充有关,但是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受限于PHO84基因,这又说明Hda1活性依赖于反义RNA。因此敲除反义产物,即使是在缺失Rrp6的条件下也会阻碍PHO84基因抑制。这些数据表明反义转录的稳定通过不同于转录干扰的一种机制导致了PHO84基因抑制,而Rrp6功能调节则通过RNA依赖性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 基因沉寂 基因沉寂(Gene Silencing) 也可以被称为“基因沉默”。基因沉寂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染色体水平,基因沉寂实际上是形成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的过程,被沉寂的基因区段呈高浓缩状态。 定义RNAi与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and transgene silencing)在分子层次上被证实是同一种现象。 原理基因沉寂需要经历不同的反应过程才能实现,包括组蛋白N端结构域的赖氨酸残基的去乙酰基化加工、甲基化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催化,修饰可以是一价、二价和三价甲基化修饰,后者又被称为'过度’甲基化修饰(Hypermethylation) ) 、以及和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结合的蛋白质(MBP)形成“异染色质”,在上述过程中,除了部分组蛋白的N端尾部结构域需要去乙酰化、甲基化修饰之外,有时也许要在其他的组蛋白N端尾部结构域的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上相应地进行乙酰化修饰,尽管各种修饰的最终结果会导致相应区段的基因“沉寂”失去转录活性。 作用这个“原则”就是目前尚没有真正完全清楚的“组蛋白密码”(Histone Code)。能够

第十六章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以及现代生物学技术

第十六章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以及现代生物学技术 一:填空题 1.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________________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________________调控模式。 2.操纵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组成。 3.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4.β-半乳糖甘酶基因的表达受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机制的调节。 5.葡萄糖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 6.ticRNA是指________________;micRNA是指________________。 7.大肠杆菌细胞内参与His合成有关酶的基因表达受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机制的调节。 8.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可诱导原核细胞出现严谨反应。 9.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魔斑分子,它作为________________酶的别构效应物调节此酶的活性。 10.鼠伤寒沙门氏菌两种鞭毛蛋白表达之间的转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机制实现的。 11.哺乳动物细胞对氨基蝶呤产生抗性,是因为细胞内的DHFR基因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 12.在胚系细胞之中,抗体重链的基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13.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之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 14.女性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转录的活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乳糖操纵子的天然诱导物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产生。 16.基因扩增或基因放大是指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局部DNA的来实现,________________扩增可导致细胞癌变。 17.SPO1噬菌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级联调节早、中和晚期基因在不同时间内的表达。 18.存在于反式作用因子上负责激活基因转录的结构花色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19.真核细胞核基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0.组蛋白可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修饰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21.原核细胞DNA的甲基化位点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_序列上,真核细胞核DNA的甲基化位点则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_序列上。 22.反式作用因子通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键与相应的顺式作用因子结合。 23.PCR即是________________。 2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5.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被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是应用于蛋白质工程中的最主要的手段。 27.RFLP即是________________。 28.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中常用的噬菌体是________________。 29.基因工程需要的最常用的工具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30.基因克隆的载体通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改造而来。 31.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方法获得原核细胞的启动子序列。 32.体外转录通常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RNA聚合酶。 33.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被用来分离________________。 34.第一个使用体细胞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 35.一种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与启动子的一致序列越相近,该基因的转录效率就越________________。 36.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即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的好方法。 二:是非题 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节的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2.[ ]衰减子这种调控模式不可能出现在真核细胞。 3.[ ]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细胞特有的。 4.[ ]某些蛋白质既可以作为阻遏蛋白又可以作为激活蛋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5.[ ]转录因子都具有负责与DNA结合的结构花色。 6.[ ]某些反式作用因子通过亮氨酸拉链这种结构花色与DNA结合。 7.[ ]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也具有抗终止作用。 8.[ ]真核细胞核的三类基因的转录都受到增强子的调节。 9.[ ]某一个基因的转录活性越强,则该基因所处的DNA序列对Ⅰ就越敏感。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 专业:植物学学号:220100905010 姓名:潘婷 摘要:植物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转录和转录后3种不同的层次上,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机制涉及DNA甲基化、位置效应、重复序列和同源序列等的作用,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机制常用RNA阈值模型、异常RNA模型、双链RNA模型和未成熟翻译终止模型等解释。使用去甲基化、控制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结合位点、利用MAR序列、优化使用增强子、启动子等手段可以解除部分转基因沉默。 关键词:转基因沉默;外源基因;DNA甲基化;共抑制 1986年Peerbotte发现转基因烟草中出现转基因沉默(transgene silencing)现象后,研究者对转基因沉默进行了许多深入探索,以期阐明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和获得克服手段。 1 转基因沉默机制 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转录和转录后3种不同的层次上,现在也把位置效应引起的沉默归到转录水平。 1.1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机制 1.1.1 甲基化作用从目前报道看,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都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都是从启动子区域开始的,主要发生在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通常发生在DNA的GC 和CNG序列的C碱基上,C碱基甲基化不是转基因沉默前提,但对维持基因沉默是必需的。甲基化基因序列通过抑制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的结合进而抑制转录。 1.1.2 位置效应转基因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往往决定着转基因能否稳定表达。研究发现,转基因烟草中稳定表达的T-DNA

至少有一侧和基因组DNA富含AT的核基质附着区相邻,并且位于端粒附近。而不能稳定表达的T-DNA则位于异染色质及着丝粒旁。1.1.3 重复序列、同源序列等引起的TGS Assaad等对自交转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植株后代进行分析时发现了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RIGS)。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指多拷贝的外源基因以正向或反向串联的形式整合在植物基因组上而导致的外源基因不同程度的失活。它有顺式失活和反式失活2种作用方式。进行多个基因转化时,基因启动子间同源序列相互作用也能引起反式失活。 1.2 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机制 1.2.1 RNA阈值模型 1994年Dougherty等提出RNA阈值模型,认为在细胞质中可能存在mRNA的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能促使超量表达的mRNA降解,使细胞内转基因转录物不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 1.2.2 异常RNA模型鉴于转录后基因沉默并不总是表现出较高的转录水平,而是有一种不同于正常mRNA的异常的RNA(aRNA)存在,English等1996年提出了异常RNA模型,该模型认为aRNA一旦产生并进入细胞质后,就会激活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的活性,RdRp 再以a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约25bp的互补RNA (cRNA)。这些cRNA如果与同源的mRNA相遇就会结合上去形成部分双链结构一dsRNA,而后被双链特异性的Rnase识别、降解。在该过程中,内源基因的同源转录产物也可能被cRNA结合,并被同时降解。这样外源基因的导入,会最终导致内源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共同受阻,即出现共抑制现象。 1.2.3 双链RNA模型 Waterhouse认为转基因沉默原因在于外源基

基因沉默研究进展

基因沉默研究进展 摘要: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或者表达减少的现象。基因沉默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 ,是生物体在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外源 DNA 侵入、病毒侵染和DNA 转座、重排中有普遍性。对基因沉默进行深入研究 ,可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基因遗传表达调控的本质 ,在基因工程中克服基因沉默现象 ,从而使外源基因能更好的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有效表达;利用基因沉默在基因治疗中有效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所以研究基因沉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关键词:基因沉默,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一方面,基因沉默是遗传修饰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实用化和商品化的巨大障碍 ,另一方面 ,基因沉默是植物抗病毒的一个本能反应 ,为用抗病毒基因植物工程育种提供了具有较大潜在实用价值的策略—RNA介导的病毒抗性(RNA-mediated virus resistance ,RMVR)[2~4]。 基因沉默现象首先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接着在线虫、真菌、水螅、果蝇以及哺乳动物中陆续发现。基因沉默主要发生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 ,另一种是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转录后基因阻断技术,RNAi在2002年被Science评为全球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作为一种在细胞水平的基因敲除工具,RNAi 正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5]。 一、基因沉默的分类及其机制 (一)、转录水平基因沉默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是指对基因专一的细胞核RNA合成的失活,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无法被顺利转录成相应的RNA而导致基因沉默。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可以通过有性世代传递,表现为减数分裂的可遗传性。引起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2. 同源基因间的反式失活。 3. 后成修饰作用导致的基因沉默。 4. 重复序列。 5. 位置效应。 (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 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是指基因在细胞核内能稳定转录,但在细胞质里却无相应稳定态mRNA存在的现象。与转录水平基因沉默不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具有逆转性,即受抑制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可以恢复表达活性,表现为减数分裂不可遗传性。目前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现象。1. 共抑制。2. 基因压制。3. RNA干扰。 二、植物基因沉默研究进展 基因沉默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防御反应.近年来,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PTGS)在植物中特别是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PTGS是植物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是指基因能正常地转录,但所转录的mRNA在细胞质内积累量很低或根本检测不到.这是由于细胞核内转录mRNA进入细胞质后,与具

基因表达技术

基因表达技术 https://www.doczj.com/doc/604064157.html, 2007年5月16日09:43 生物技术世界 目前,基因表达已经成为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开发研究中的主流技术。基因表达就是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广义来说,基因表达有两类:分析型和功能型。前者是指检测和定量基因,尤其是在比较两个样本时,如处理/非处理,疾病/正常。功能型的基因表达,目的是获得一定数量的蛋白质。Invitrogen公司的JudyMacemon称,在她的顾客中,对研究基因功能的基因表达/敲除感兴趣的人是采用基因表达制造蛋白质的人的两倍。 cDNA过度表达优势大 经典的基因表达操作常对病变细胞或组织、以及用药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为了验证某种化合物对基因的效果,研究人员用siRNA或反义化合物返回去做敲除试验。这些技术可以让基因或者基因组表现出特殊的沉默现象。OpenBioSystems公司的PaulTodd博士指出,虽然基因敲除很流行,但它不是证实基因性能的唯一方法。 Todd博士把cDNA过度表达称之为基因敲除的“合理逆转”。siRNA是让基因沉默,以确定基因下游的效应,而cDNA 引入许多目标基因的复制样本,引起基因及其下游产物都超表达。很多时候,从cDNA获得的信息要比siRNA的信息要更好,Todd认为这与设计无关。 采用siRNA方法,研究人员必须确定短寡聚核苷酸序列,该方法可以最佳方式敲除目标基因。并非所有的寡聚物都能发挥效用,因此,就无法做到把所有基因的反应都准确预测出来。通常要敲除20~80%的序列,采用cDNA会出现过表达现象,这样就可以提供足够的目标基因用于插入。Todd认为,cDNA可以确保产生更多的信使RNA,也就会产生更多的蛋白质或下游产物。 cDNA优于siRNA的主要优势在于前者具有更广泛的潜在应用范围,可以用股票的短期销售或者是长期交易进行比喻。短期销售只可能赚到原来的股票价格,然而,长期购买,股票可能会翻两倍或者是三倍。siRNA试验的信号只限制于基因原始状态的性能,因为可能从最高水平降低为零。cDNA能正调节一个基因的性能,而且,把目标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相融合,可以直接观察到在活细胞中产生的蛋白质及其分布位置。 基因表达在药物发现上有许多应用。在最近纽约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上,Avalon制药公司副总裁PaulYoung向大家

基因沉默

RNA干扰基因沉默 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一方面,基因沉默是遗传修饰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实用化和商品化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基因沉默是植物抗病毒的一个本能反应,为用抗病毒基因植物工程育种提供了具有较大潜在实用价值的策略——RNA介导的病毒抗性(RNA-mediated virus resistance,RMVR)。

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源基因存在于生物体内,并未丢失或损伤,但该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这种现象称为基因沉默。 转基因沉默分为转录水平的沉默(TGS)和转录后水平的沉默(PTGS)。TGS是指转基因在细胞核内RNA合成受到了阻止导致基因沉默,PTGS是指 RNAi——基因沉默指南 基因沉寂(Gene Silencing) 也可以被称为“基因沉默”。基因沉寂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染色体水平,基因沉寂实际上是形成以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的过程,被沉寂的基因区段呈高浓缩状态。 基因沉寂需要经历不同的反应过程才能实现,包括组蛋白N端结构域的赖氨酸残基的去乙酰基化加工、甲基化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催化,修饰可以是一价、二价和三价甲基化修饰,后者又被称为'过度’甲基化修饰(Hypermethylation) ) 、以及和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结合的蛋白质(MBP)形成“异染色质”,在上述过程中,除了部分组蛋白的N端尾部结构域需要去乙酰化、甲基化修饰之外,有时也许要在其他的组蛋白N端尾部结构域的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上相应地进行乙酰化修饰,尽管各种修饰的最终结果会导致相应区段的基因“沉寂”失去转录活性。这个“原则”就是目前尚没有真正完全清楚的“组蛋白密码”(Histone Code)。

引起基因沉默的原因

引起基因沉默的原因 研究表明,引起基因沉默的原因很多,转基因的拷贝数和构型、在植物上的整合位点、转基因的转录水平等都与沉默有关,外界环境如过高的温度、过强的光照也会增加基因沉默发生的几率和产生时间,此外,外源基因的表达还受植物发育因子(如亲本年龄)的影响。因此,植物转基因沉默的作用机制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植物本身的防御系统和外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产物。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三种不同的层次上。 1.染色体DNA水平的转基因沉默 发生在染色体DNA水平的转基因沉默叫做位置效应(positioneffect)。当导入的外源基因随机地插入到宿主基因组时,如果被导入到转录活跃区,就有可能进行高水平的转录,如果外源基因插入转录不活跃区,则只能进行低水平的转录或不能转录。 按照染色质高级结构组织的环状结构模型,核基质结合区(matrixattachmentregions,MARs)作为边界元件与核基质结合,使两个MAR之间的基因片段被界定成一个独立的染色质环(1oop),并作为隔离子(insulator)阻挡邻近染色质区的顺式调控元件对环内基因的影响,使位于染色体环内的基因可作为一独立的表达调控单位而存在。MAR可能使转基因在受体基因组整合

后形成独立的环状结构,从而提高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减少转基因在不同株系表达差异 2.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 发生在转录水平上的转基因沉默叫做转录失活。反向重复的基因或转基因可以进行异位配对,配对的DNA作为信号,使DNA异染色质化或从头甲基化,这样转录过程就会受到抑制。此外,DNA-RNA协同(association)也是造成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原因之一。 (1)转移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是活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DNA其价修饰形式,它通常发生在DNA的GC和CN G序列的C碱基上,C甲基化的频率在哺乳动物及高等植物中部比较高。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植物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从所报道的转基因沉默的例子来看,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都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而发生在DNA的CG和CNG序列上的甲基化并不是植物中转基因转录水平沉默起始的前提,但C碱基甲基化对维持基因沉默是必需的。 (2)多拷贝重复基因多拷贝重复基因序列整合进基因组后,无论正、反都容易形成异位配对,引起基因组防御系统的识别而被甲基化或异染色质化失活。 (3)染色体包装转导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位点相同,但受染色体包装的影响,产生沉默。当转导基因由染色体区域的正常位点包装到另一区域的位点时,其与转录因子的接触机会就会发

人工微RNA定向基因沉默

人工miRNA定向基因沉默 摘要:描述一个基因的功能通常包括对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详细的分析。在模式植物例如拟 南芥和水稻中,插入序列索引的收集为潜在无效等位基因分析提供了很大帮助,而这些都可以 通过网站(e.g., https://www.doczj.com/doc/604064157.html,)容易的获取。然而,这对于非模式生物是不可能的,要研 究非模式生物,需要敲除大量的同系物,而且部分缺失基因功能或者调节缺失基因功能不容易 应用,然而当无效等位基因是致死的时,这种方法却很有效。采用定向基因沉默技术的转基因 途径可以替换无效等位基因,也可以用于基因功能的精细研究,例如,通过组织特异性的和可 诱导的基因沉默。 这一章将阐述人工miRNA的产生以及人工miRNA(amiRNAs)作为基因沉默工具在不同植物定向 1.六寡核苷酸:两个是对载体普遍的(A 和B,表一),四个是特异修饰的。 它们的序列是amiRNA设计程序的输出结果。 2.模板质粒:PRS300(包括Arabidopsis athMIR319a)或者PNW55(包括水 稻osa-MIR528) 3.进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凝胶提取所需的装置和化学试剂。

图三,构建amiRNA前体的模版质粒——aMIRNA。(a)Plasmid pRS300包含pBluescript SK中的osa-MIR528前体(通过SmaI位点克隆)。(b)质粒pNW55包含pBluescript KS中的osa-MIR528前体(也是通过SmaI克隆)。质粒全部序列是在http://wmd3. https://www.doczj.com/doc/604064157.html,.可获取的。缩写:A,B,寡核苷酸结核位点;T3,T7 :RNA聚合酶/寡核苷酸结合位点;Amp: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MCS:多克隆位点。aMIRNA的大小和围绕区域在图四中指示。 图四,图示产生aMIRNA前体的PCR反应。(a)为有寡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模版质粒(图三);(b)PCR扩增(a)(b)(c),(c)(a)(b)(c)通过PCR融合产生(d)(d)只有中央部分编码aMIRNA 前体,在底部的图中已列出。缩写:Ath:拟南芥;Osa:栽培稻;A, B, I, II, III, IV:寡核苷酸识别物;MCS:多克隆位点;a), (b), (c), (d):PCR片段。 3.2.2寡核苷酸要产生一个aMIRNA的转基因,需要六个PCR寡核苷酸引物。四个引物

基因表达与具体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及其分析技术 生命现象的奥秘隐藏在基因组中,对基因组的解码一直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主流。基因组学研究可以说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方向。从DNA 测序到SNP、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 CNV )等DNA多态性分析,到DNA甲基化修饰等表观遗传学研究,生命过程的遗传基础不断被解析。 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应该说,DNA 测序技术在基因组研究中功不可没,从Sanger测序技术到目前盛行的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 ncing NGS)到即将走到前台的单分子测序技术,测序技术是基因组解析最重要的主流技术。而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多态性分析、DNA 甲基化修饰等表观遗传分析等在基因组研究中是最前沿的课题。但是基因组研究终究类似“基因算命”,再清晰的序列信息也无法真正说明一个基因的功能,基因功能的最后鉴定还得依赖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而转录作为基因发挥功能的第一步,对基因功能解析就变得至关重要。声称特定基因、特定SNP、特定CNV、特定DNA修饰等与某种表型有关,最终需要转基因、基因敲除、突变、RNAi、中和抗体等 技术验证,并必不可少要结合基因转录、翻译和蛋白修饰等数据。 基因实现功能的第一步就是转录为mRNA 或非编码RNA ,转录组学主要研究基因转录为RNA 的过程。在转录研究中,下面几点是必须考虑的: 1,基因是否转录(基因是否表达)及基因表达水平高低(基因是低丰度表达还是中、高丰度表达)。特定基因有时候在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拷贝的表达,而表达量会随细胞类型不同或发育、生长阶段不同或生理、病理状态不同而改变。因此任何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其是否科学,就是要看能否检测到低丰度表达基因,能否检测到基因丰度的变化尤其是微弱变化,线性范围是否宽广等。这方面的误区在于,很多人过分强调特定技术能否检测到低丰度基因的表达,忽视了特定技术能否检测到基因表达丰度微弱的改变。 如果关注全基因组表达信息,那么目前最经典的技术就是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这种基因芯片设计了数据库中所有已知基因、EST和预测基因、EST 的已知转录本的探针,用来分析全基因组中已知基因、预测基因的已知转录本的表达信息。在利用基因芯片进行转录研究时,应该选择能检测低丰度表达基因的芯片技术,选择可以反映基因表达微弱变化并且线性范围广的技术,比如

百度百科RNA干扰

RNA干扰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RNA干扰 英文名称:RNA interference;RNAi 定义1: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诱导的特异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其作用机制是双链RNA 被特异的核酸酶降解,产生干扰小RNA(siRNA),这些siRNA与同源的靶RNA互补结合,特异性酶降解靶RNA,从而抑制、下调基因表达。已经发展成为基因治疗、基因结构功能研究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定义2:引起基因沉默的一种技术,将根据基因序列制备的双链RNA注入体内,可引起该基因编码的mRNA降解,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功能。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技术(二级学科) 定义3:双链RNA有效地阻断靶基因表达的现象。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RNA干扰模式图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目录

简介 发现 作用机制 特点 制备方法 应用 相关知识 简介 发现 作用机制 特点 制备方法 应用 相关知识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近几年来RNAi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1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之一,并名列2002年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编辑本段发现 RNAi是在研究秀丽新小杆线虫(C. elegans)反义RNA(antisense RNA)的过程 RNAi实验图片 中发现的,由dsRNA介导的同源RNA降解过程。1995年,Guo等发现注射正义RNA(sense RNA)和反义RNA均能 有效并特异性地抑制秀丽新小杆线虫par-1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不能使用反义RNA技术的理论做出合理解释。直到1998年,Fire等证实Guo等发现的正义RNA抑制同源基因表达的现象是由于体外转录制备的RNA中污染了微量dsRNA而引发,并将这一现象命名为RNAi。

沉默基因

沉默基因 定义: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 一方面,基因沉默是遗传修饰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实用化和商品化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基因沉默是植物抗病毒的一个本能反应,为用抗病毒基因植物工程育种提供了具有较大潜在实用价值的策略——RNA介导的病毒抗性(RNA-mediated virus resistance,RMVR)。 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源基因存在于生物体内,并未丢失或损伤,但该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这种现象称为基因沉默。 基因沉寂(Gene Silencing) 也可以被称为“基因沉默”。基因沉寂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染色体水平,基因沉寂实际上是形成以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的过程,被沉寂的基因区段呈高浓缩状态。 基因沉寂需要经历不同的反应过程才能实现,包括组蛋白N端结构域的赖氨酸残基的去乙酰基化加工、甲基化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催化,修饰可以是一价、二价和三价甲基化修饰,后者又被称为'过度?甲基化修饰(Hypermethylation) ) 、以及和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结合的蛋白质(MBP)形成“异染色质”,在上述过程中,除了部分组蛋白的N端尾部结构域需要去乙酰化、甲基化修饰之外,有时也许要在其他的组蛋白N端尾部结构域的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上相应地进行乙酰化修饰,尽管各种修饰的最终结果会导致相应区段的基因“沉寂”失去转录活性。这个“原则”就是目前尚没有真正完全清楚的“组蛋白密码”(Histone Code)。能够与甲基化组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有sir1/2/3/4,这是一组被称为"Silencing Informative Rep ressor"的蛋白,其中,Sir2就是上文中的“去乙酰化”酶,而Sir1/3/4则负责与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结合"沉寂”相应的染色质为异染色质。 此外,基因沉寂也和DNA的甲基化修饰有关,比如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许多基因的5…端分布有长约1KB( 千碱基对)的“CpG"岛序列(CpG island),其中的“C"芳香环5位可被甲基化修饰,之后,与甲基化修饰的DNA结合蛋白形成“沉寂"区段,使其下游基因不能表达;另外,非编码的RNA分子(non-coding RNA)也参与“基因沉默”过程。这一类型常见于含有重复DNA序列的染色质区,如着丝粒部位的基因沉寂就需要非编码RNA分子的参与。简言之,基因沉寂或者基因沉默是涉及组蛋白甲基化、去乙酰化、乙酰化,DNA的甲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结合蛋白Sir2/3/4,甲基化DNA结合蛋白,非编码RNA等等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组分的生理反应过程。基因沉寂导致相应区段内的遗传信息不能被转录。 分类:发生在染色体DNA水平上的转基因沉默叫做位置沉默; 发生在RNA转录水平上的转基因沉默叫做转录沉默; 发生在转录后水平的转基因沉默叫做共抑沉默。 发生因素:位置效应、DNA甲基化、重复序列诱发基因沉默、共抑制。 首次发现:基因沉默现象首先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接着和线虫、真菌、昆虫、原生动物以及才鼠中陆续发现。大量的研究表明,环境因子、发育因子、DNA修饰、组蛋 白乙酰化程度、基因拷贝数、位置效应、生物的保护性限制修饰以及基因的过度转 录等都与基因沉默有关。 发生机制:基因沉默发生在两种水平上,一种是由于DNA甲基化、异染色质化以及位置效应等引起的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TGS),另一种是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即在基因转录后的水平上通过对靶标RNA进行特异性降解而使基因失活。在这两种水平上引起的基因沉默都与基因的同源性有关,称为同源依赖性的基因沉默(homology-dependent gene silencing,HDGS)。PTGS在多种生物中有共性,对PTGS的激活和与其相关的RNA降解调控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发现植物病毒在转基因植物和非转基因植物中都能和转基因一样诱发转录后基因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