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位于五里店办事处东南部,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属山区村。2010年**村总人口为2380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口230人,流动人口470人,村民年人均收入3800元。**村目前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村部、小学、卫生所,。全村庄居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种植以小麦、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等。畜牧业以家庭养殖业为主。第一产业是本村的主导产业。

一、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我村两委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根据本村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目前农民熟悉的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逐步引导农民发展新的朝阳产业,为此我们村两委提出:“改蚕稳粮抓调整,以上开发抓效益,圈里科学饲养抓规模、剩余劳力抓输出,成立协会抓实体,服务农民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指导理念。

二、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攻桑稳粮抓调整,蚕桑生产是我村比较有优势的一个主导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现已有相当规模、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养蚕历史悠久,技术比较成熟,今年蚕价高涨,农民养蚕积极性极高,村两委紧紧抓住发展良机,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去年我村和航佳集团进行村企联合,争取到了航佳丝绸公司无偿提供的30万株桑苗,改造

了老桑园250多亩,新栽桑园150亩,今年我村又抓住“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桑园的历史机遇,发动村民订桑苗20

多万株,计划改造老桑园150亩,新栽桑园120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村民把桑树山下田,把桑树栽在高滂田,河质肥沃田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逐年推进,做到早能灌、涝能排,使桑树叶质好,产量高,摘叶工夫小,污染少,蚕茧质量好,价钱高,我们将改变传统的执政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在今冬明春清春家教授来我村对蚕农授课,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蚕农养蚕的技术水平。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生产也是我村的一个重头戏,我村现人均有水田1.5亩,田坂平坦、水利设施较为完备、抗旱灾能力强,尤其是上圹600亩田畈经过2002年农业综合改造,田成方、渠成网,路成线,便于机械操作,为优质粮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将继续调整品种结构,发展订单生产,为粮食加工企业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邀请县土肥站对我村土进行酸碱度测试,实行科学配方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田效益,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改变一油一稻的传统种植结构,利用冬闲田和冬闲桑园种植蔬菜和牧草,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销往本地及外地市场。组织发动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改造低产田,实现粮食生产的前持续发展,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2、山上开放抓效益

我村市场资源丰富,通过近年来退耕还林和进行贷款项目的实施,竹、笋、林基地在我村已初具规模,我们将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对竹笋林进行改造,使燕笋、雷笋在春节前

上市,今后三五年内我们将不适宜林木生产的几百亩集体山建成竹、笋林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另外,还将对用比邻歙县交界不便管理的近1000亩山场,在不影响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林开发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3、圈里科学饲养抓规模

养猪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在一般农产家庭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随着村民市场意识的增强,村民饲养方式变过去“一把青草、一瓢糠”有什么、喂什么,改为精饲料配方饲养,变过去“养猪为过年”为“养殖为赚钱”户均存栏多,生长周期短,有规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规模大、风险高,村委会将通过沼气项目在我村的实施,对老猪圈夏能降湿,冬能保温,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村委会将成立养猪协会,选派专人对生猪进行防疫工作,积极推广三元杂交猪,及时掌握生猪市场波动情况,不但鼓励农民养,还要帮助农民找市场,把生猪饲养生为一项产业来抓,把农民养猪的风险降到最低。

4、剩余劳力抓输出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剩余劳力逐年增多,现有耕地的逐年减少,在农业内部要想农民收入有较大、较快增加是非常困难的,而外出务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捷径,今年我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530人,以人均500元算,就有250万元之多,接近在家700年劳动力的从事农业生产的纯收入。可以说“一个挣票人,全家摘掉穷帽子”。务工人员的增多,为土地的合理流转创造了条件、将催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到来,与此同时,还将城市的文明、信息、观念带回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和进

步,为破解“三农”问题找到答案。村委会将积极提倡和鼓励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后顾之优,照顾好他们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使他们在外安心工作,奋发有为。

5、成立协会抓实体,服务农民促增收。

培育新型农村市场主体,优化农民组织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农业和养殖业的效益和整体竟争力。不光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是否建设好社会新农村的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课题。村党组织不但对原有的传统产业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竟争力,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水平,而且要对新型产业进行探索,积极引导推广,如吊瓜长毛兔饲养,杂交水稻制种,尤其是无公害蔬菜。我村离县城较近,交通方便,水利配套齐全,发展蔬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我村下备村民组种植蔬菜多年,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目前村委会已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准备着手在村试点推广,长毛兔饲养在各村民组都已有星星之火,望政府在蔬菜种植和长毛兔饲养等新兴产业方面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使星星之火能变成燎源之势。

三、产业发展的目标

到2010年全村优质丰产桑园面积发展到2300亩,改造老桑园500亩,年产鲜茧6000担,发展长毛兔养殖户150户,饲养量15万,发展竹笋林基地50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保持2000亩,年均产粮110公斤,出售商品粮65万公斤。饲养生猪5000头,出栏生猪3000头发展蔬菜基地200亩,建立1-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参合率达40%,每

年劳务输出达600人,农民纯收入达600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做的几个重点工程、

①要加快西源公路建设步伐,开通洪圹到盈坑1公里道路洪圹至红新1.5公里道路,临溪中学到下备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

②洪圹至石塔亭机耕路建设工程。

③洪圹中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改善农业生产交通设施条件,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耕种收割,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和低产田改造,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村党组吸引人是一切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我们必须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无愧于民的责任感,切实加强本村产业发展的领导,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引导,精心抉持,协调关系,较好服务,成立由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上游村经济产业发展领导组”负责协调,组织,指导全村的产业发展,聘请专家,能人授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充分调动广大村民你追我赶争先致富的发展氛围。

坚持村务公开,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块抉持资金都必须严格遵守使用程序,并对使用结果进行全方位公开,努力形成干群合谐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亲,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我们别定的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一个生产发

展,村民富裕,环境优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干群合谐的社会主义新上游一定会早日到来。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新一届苏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里各项工作都 已经步入正轨,针对胡锦涛 __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苏屯村总体发展规划和村实际情况,村两委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特制定新一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发展规划。 一.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 __确定的我们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 纪的一大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苏屯村也不例外,在苏屯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治安稳定。治安稳定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最首要因素,只有村里 治安稳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村两委会确定,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分包到人,分包到片,以实现村内治安稳定,遇重大事故需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并进行紧急处理,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以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开展工作。村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权限不够则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处理并尽快解决。

2.搞好团结。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我们惠济区委区政府、我们老鸦陈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 __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一会两评议三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3.医疗社保。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依然会新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使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使村民之后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二.生存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XX村村委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力争通过努力,使XX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集体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双层经营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资产资源,加强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力争在XXXX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X万元。 三、基本思路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集体经济

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提供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只有这些要求都达到了,才谈得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才会成功。 2、理清思路,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发展本村集体经济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 3、强化管理,提高质量。集体积累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管理、效益齐抓,生财、理财并重。 4、配强班子,育好队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在村委会、村党支部班子。要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当作发展XX集体经济的前提来抓。

县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XX县XX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 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 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 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 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 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 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

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 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 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 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 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 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 五、特色产业: 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 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3.种植业 4.养殖业 六、乡村新格局: 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 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 七、创新机制: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精选模板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新一届苏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里各项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针对胡锦涛总书记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苏屯村总体发展规划和村实际情况,村两委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特制定新一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发展规划。 一.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确定的我们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纪的一大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苏屯村也不例外,在苏屯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治安稳定。治安稳定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最首要因素,只有村里治安稳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村两委会确定,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分包到人,分包到片,以实现村内治安稳定,遇重大事故需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并进行紧急处理,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以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开展工作。村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权限不够则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处理并尽快解决。 2.搞好团结。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我们惠济区委区政府、我们老鸦陈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一会两评议三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3.医疗社保。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依然会新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使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使

李家垭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李家垭村农业产业发展规 划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李家垭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木瓜、火龙果等种植业;以土鸡、生猪、山羊、娃娃鱼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木瓜套种中药材产业 1、发展现状:木瓜套种中药材产业到 2015年底,全村共推广种植木瓜 500多亩,目前所种木瓜长势良好,待采收后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木瓜地套种中药材,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增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对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区××镇某某村民委员会 ××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20xx-20xx年)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镇北部,距离镇政府×公里,东临××河,西接××村,南与本镇××村交界,北与本镇××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主要居住在×个自然湾,劳动力×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面积×亩,水面×亩。××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转载于: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XX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定稿)

桂园林村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一、xx的基本情况 1、xx村距赤水市区约45公里,村分布在元厚集镇往习水方向的赤水河西岸,全村面积约15.76公里,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海拔落差大,呈坡面分布。全村有515户,人口1785人,其中党员38名。有六个村民组,一组桂园、二组桂林、三组松林坪、四组凤凰台、五组大兴、六组红军渡。其中有贫困户254户682人,2014年低保农户165户,262人,2015低保提档减标评议后约59户96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 2、农业产业:该村主要以发展龙眼、荔枝为主,全村龙眼种植面积约3500余亩,年产约20万斤,主要分布在二、 四、六组。上环线的一、三、五组以常规农业为主。 3、基础设施:二四六组位于河沿岸,地势相对平坦,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通村公路、生产便道、小水池等建设完成;一三五组位于高速公路西南面坡上,海拔相对较高,通村公路正在硬化,有5.6公里为泥结石路,交通十分不便,且生产便道较少,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一、三组水源少,靠天吃饭的农业现状让人堪忧。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xx村无集体资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仅有一个的龙眼专业合作社,且未正常运转;整村除了龙眼支撑,其它常规农业发展不突出,2、4、6组与1、3、5组产业发展不同速,1、3、5组相对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产业支撑。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办公楼年久失修,办公环境恶劣,办公设施简陋。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一是围绕桂园林村精品水果,以“支部+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打好协会牌。 首先是建立健全协会章程,发挥专业合用社在村集体经济中的领衔导航作用;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级资金监管,开展党组织活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并明确驻村工作组人员工作分工。通过龙眼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营销及水果加工,村委会提取利润的20%作为集体经济。 其次是村委会通过招商引资或政府投资的方式,在桂园林村开办以龙眼为主的水果加工厂,开展水果精包装、水果罐头、果脯干果等业务。可以包揽元厚镇所有龙眼、荔枝等农产品的加工。由于元厚离习水较近,可以拓宽业务范围,涵盖赤水、习水等周边城乡,逐步扩大规模。 再次依托元厚的工业园区,以项目资金入股的方式,定期收取果品加工厂的管理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抓住今年元厚镇在桂园林村举办第二届龙眼节的大好机遇,理顺龙眼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头作用,村委会协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茶产业发展规划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 2011-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收入增加、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按照市、县壮大发展茶产业的要求,充分利用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性系茶,强力推进茶产业, 打造茶叶专业村,为群众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 (一)拥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1、生态条件好。我村地处大别山河南境内最高峰金刚台北麓,水源洁净,土壤肥沃,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优质绿色有机茶的 自然生态条件。 2、茶叶品质优。我村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 200 - 700 米的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病虫害少,所产茶叶 具有香浓、味纯、耐泡、有效成份含量高,无污染的内在品质。 3、发展空间大。我村组组宜茶,户户产茶,发展空间大。无公害茶叶基地2400 亩。 4、政策机遇好。县委、县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鼓励茶产 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初步形成茶产业发展 的良好态势。 5、富余劳力多。我村有农村劳动力 780 人,完全可以保证茶叶发展的劳动力需要。加之茶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基本 技能较熟练,为茶叶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

1、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全村茶叶基地面积达到 3000 亩,茶叶年产量45 吨,总产值 1500 余万元。 2、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村不断引进“竹叶青”“乌牛早”等优良无性系茶叶品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认真学习种茶、制茶的先进技术,不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 平,名优茶比率由原来的8% 提高到 30% ,茶叶在全乡人均纯 收入中的贡献率已达到10% 。 3、群众积极性高。从 2006 年至今,群众腾田种茶,每亩收入平均达到 5000 元左右,最高的地块可达 12000 元。目前,山上山下、田间地头种的全部是茶叶,并且全部是群众自发种植。 4、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我村通过优化、 整合茶叶资源,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全村茶叶生产人员已达220 人,茶叶专业加工大户10 余户,建成茶叶生产合作社2 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 5、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注册了“金刚碧绿”、“龙山碧芽、”“信阳红”红茶等一批茶叶商标,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地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全乡8.96 平方公里, 茶园面积仅3000 亩(其中还包括部分零星茶园),茶叶原料 生产不足,每到春茶上市,总会出现加工企业抢鲜叶、消费者抢茶叶的现象,由于面积小、发展速度慢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快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县***乡 ***村产业新村建设规划(2018—2025年) 编制单位:***村村委会 编制日期:二0一八年七月

**县***乡***村 (2018—2025年)产业新村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村产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抓住我村被县里列为产业新村规划试点村的有利时机,特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村情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状况 1、自然和社会概况。 ***村位于***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东临六沟镇,西接孟家院乡。全村境内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8.47公里。 全村有农户375户,总人口1335人。现辖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全村有劳动力680人,其中,男劳动力340人,女劳动力340人。 ***村是以平地和山地丘陵为主的山区,平地面积大都集中在村庄的东西部,山地面积较多,比较分散,地形错综复杂。 2、区位与交通条件 ***村距**县城20公里,**市30公里,平泉县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承秦公路经村境内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村土地总面积12702亩。其现状结构为:耕地面积

12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园地亩,占%;林地面积5000亩,占%;山场面积8000亩,占%。 2、水资源 老牛河水系在***村境内流过,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相当潜力。目前,全村总用水量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万立方米,地表水万立方米。全村水利配套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共有机井15眼。 3、林业资源 ***村林业资源丰富,通过多年积极保护和退耕还林,全村林业用地面积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近年来新发展果品栽植面积亩,其中山杏亩,家杏亩,大枣亩。 (三)经济发展状况 几年来,***村始终坚持“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鸡、蔬菜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村从事蔬菜产业的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被誉为***乡蔬菜示范基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蔬菜产业 1、规模与分布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及规划

2008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为了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镇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争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是:村级经济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年递增,农业产业化、生态能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实力。一是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各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 三、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抓好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求全村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用。 2、开展好群团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妇女、青年、民兵等把各项工作搞好。 3、强化村委会工作职能,加强村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做到严密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包片负责,做到外树形象,内讲风格,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知面而进,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全村党员组长和全村人民的支持配合,一定会作出新的贡献。 4、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推行“阳光工程”,依法执政,廉洁行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利用村远程教育,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增强学员的致富能力,坚持“四项制度”,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把优秀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增强班子实力,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创业平台。 5、强化领导地位,加强对群众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协会,村民理事会,妇联,青年团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参与支持村级工作,发展经济。 2009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

XX村五年发展规划

XX村联村联户五年规划 根据镇党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镇领导干部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XX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两委”班子调查了解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镇XX村,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处于XX河流域中游。辖7个村民小组,322户1220人。耕地面积3780亩,全村贫困人口150户。 近年来XX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全力维护稳定,加强组织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村以地膜双垄沟玉米,洋芋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全年劳动力输出360多人 二、XX村扶贫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该村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处于XX 镇下游水平。至目前,全村贫困人口150户,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繁重 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生产服务信息闭塞,除传统的种植制种玉米和外出务工外,农民再无其他增收途径;二是生产经营条件差,生

产方式单一落后,群众从事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生产工具简单,缺乏必要的生产物资三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 三、扶贫帮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实现转型跨越为总基调,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按照“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四项重点工程,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下南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群众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下南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根据XX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扶贫帮困、脱贫致富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一体化经济模式为重点,采取以户为主、因户施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帮扶方式,按照稳步发展一个特色,加

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三百垅村位于乃林镇东南部,全村面积10.6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912户2522人,常住人口688户1733人,三百垅村有土地面积12979.25亩,其中耕地面积8507亩,林地面积4472.25亩。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夯实村级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巩固基层党的执政地位,提升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结合我村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1年底,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二、发展思路 结合我村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一)规划三百垅村养殖小区,推进养殖业规模经营。增加村民收入。借助2019年土地规划的有利契机,争取建四个养殖小区,每个自然村一个。 (二)规范集体资源利用。对村集体林地、耕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 (三)盘活集体资产。对集体所有的旧房屋、学校、公共设施和

场地等集体资产,可以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 (四)领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推动土地的多种经营方式,推行“支部+协会”模式,大力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业、养殖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供服务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五)其他方式。选准选优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或争取上级项目等其他方式增加集体公益性投入,安装路灯80盏,硬化路肩等。 三、强化管理 (一)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积极落实乃林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加强对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建立“三资”台帐。村级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不允许随意变更,不得对外提供担保,承包、租赁等形式不得超出本届村两委班子任期。 (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各项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 (三)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事务公开制度等,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规范民主理财行为,对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村级2019-2021产业发展规划

官庄镇沟渠头村2019-2021产业发展规划 (草案) 一、沟渠头村基本情况: 沟渠头村位于官庄镇西南3公里处,总人口165户698人,包含两个自然村,俱家自然村和沟渠头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村庄南北布局,主干街道东边为居民区,其他区域为耕地,总面积2352.17亩,耕地面积2172亩,果园面积1032亩,全村主导产业为苹果产业,品种分为红富士和秦冠两种。全村共18名党员,贫困户共计30户105人。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600元,2017年底共完成1.5公里水泥路铺设,2000米自来水管道改造,3200米排水渠铺设,安装光伏太阳能路灯50盏,建文化广场一个,沿村主干路建花园20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沟渠头村集体经济薄弱、来源渠道单一狭窄,无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依赖于向上争取资金。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沟渠头村发展经验总结 沟渠头村2015年以前原本属于一个软弱涣散村、贫困村,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官庄镇党委政府,县上扶贫农发办、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郭氏基金会(淳化脱贫奔小康协会)对沟渠头村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沟渠头村经过2015-2017年摘掉了软弱涣散和贫困村这两顶帽子,这几年各级政府在沟渠头村累计投资超过300多万元,总结沟渠头

村这几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沟渠头村的发展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局,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县扶贫农发办、基金会等外部资源的及时介入和强力刺激,使得沟渠头村在基础设施、民风民俗、产业发展等民生工程方面得到了根本转变,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摘掉了历史包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村庄。 三、沟渠头村未来几年发展规划 站在沟渠头村新的历史起点,村“两委”班子由刚开始的被带着工作到如今的主动工作,作为“两委”会班子的领导他们个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逐渐成熟起来,决定抢抓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以党建为引领,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决定从2019年开始做以下工作: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村庄治理。 强化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积极吸纳青年人入党,强化中年党员教育,发挥老年党员积极性,打造一支铁的党员队伍,为沟渠头村发展奠定人才之基。准备建设村史馆、党建馆、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区等加强村民和党员的教育,让大家知道沟渠头村的发展历史,让党员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是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抓好产业富民。

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区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发展实际,特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抢抓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带领群众走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兴乡富民之路。 二、发展目标 从2017年到2019年,力争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无集体经济收益的村,找到符合村级实际的发展路子,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消灭村集体经济空白村,使全乡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普遍达到3万元以上。 三、发展途径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 1.盘活集体资产。对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闲置房屋和校舍、机械设备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场(土)

地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各级财政对村投入资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 2.利用集体资源。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耕地、水面、林场、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核查,通过自主经营或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庄整治和河道疏浚等,开发利用集体水土资源。 3.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加强服务、指导,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农业项目,统一对外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 4.集约经营土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利用“空心村”整治、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对于土地整治出来的新增耕地,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确权到村集体并进行经营。 5.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兴办一批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

xx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大南峪乡花庙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花庙村位于窑坪河畔,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4个合作社130户576 人,现有耕地亩(其中水浇地亩)劳动力人。该村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是我乡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稻油种植基地,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 二、目标及任务 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3年努力,将优质水稻和冬播洋芋种植发展成为花庙村的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村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达到2800元,其它收入180元。 二、建设重点 (一)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以栽植核桃促增收的良性循环生态路子,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产 业支撑。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核桃栽植技术的力度,确保核桃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到位。不断提高核桃树综合管理水平,精心打造核桃产业专业村。到2013年,建成示范300亩,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

上。大力开发核桃深加工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 业特色,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做大 做强上下功夫。 (二)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有6户专业养殖大户,均已成规模,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经村委班子商讨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在2013年达到出栏仔猪1000头,土鸡年存栏达20000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养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开发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李家庄村农林、养殖两大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繁殖场和农技部门合作,聘请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1-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到2013年,使关键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