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专 家 讲 座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周迪1鹿斌2*

(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内科 上海 201800;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 200040)

摘 要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详细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4种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本文结合社区糖尿病防治的实际情况,简要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糖尿病 血糖监测 指南解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4-0006-0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血糖监测重视不足,为此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1],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本文拟对该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指南指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4种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1 自我血糖监测(SMBG)

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可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及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利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SMBG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社区临床工作中,SMBG是最方便也是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1.1SMBG面临的现状及挑战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多达9 240万,患病率高达9.7%,糖尿病前期人群为1.34亿,患病率15.0%[2]。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25.0%,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仅占32.0%,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SMBG频率为每月4.5次,单纯胰岛素治疗患者SMBG每月仅有2.8次。CDS最近公布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主要集中在饮食、运动、基

*作者简介:鹿斌,男,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E-mail:binlu@https://www.doczj.com/doc/60213708.html,

gastrectomy in severely obese subjects[J].OBES SURG,2008,18(9):1077–1082.

[17] DePaual AL,Macedo AL,Rassi N,et al.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or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less than 35[J].Surg Endosc,2008,22(3):706-

716.

[18] DePaual AL,Macedo AL,Mota BR,et al. Laparoscopic

ileal interposition associated to a diverted sleeve gastrectomy is an effective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BMI 21-29[J]. Surg Endosc,2009,23(6):1313-1320.

[19] Lee WJ,Wang W,Lee YC,et 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 gastric bypas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omparison of BMI>35 and <35 kg/m2 [J].J Gastrointest

Surg,2008,12(5):945-952.

[20] Meneghini LF.Impact of bariatric surgery on type 2 diabetes

[J].Cell Biochem Biophys,2007,48(2-3):97-102. [21] Ferrannini E,Mingrone G. Impa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on insulin action and beta-cell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9,32(3):514-520. [22] DixonJB,Zimmet P,Alberti KG,et al. Bariatric surgery:

an IDF statement for obese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11,28(6):628-42.

[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

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5):367-370.

(收稿日期:2012-02-01)

专 家 讲 座

本知识方面,然而有47.0%的患者从未接受过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教育,50.0%以上的患者不了解HbA1c达标值,5.6%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糖尿病,25.0%的患者自我监测和复查管理做得很差。SMBG面临的挑战主要有5个方面:①处方少:医生较少对血糖监测给出系统指导和处方;②数据少:医生看不到血糖监测记录和分析结果;③指导少:医生较少指导患者解读自我血糖监测信息;④评价少:患者不确定血糖监测值的高低;⑤行动少:患者不知道监测血糖后应采取什么行动。

1.2 糖尿病规范血糖监测模式

1)SMBG的时间点 SMBG监测可选择不同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夜间凌晨2~3时,各时间点有其相对应的适用范围。餐前血糖适用于:①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包括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②餐后2 h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能达标者;③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较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其他情况包括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和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故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切忌只测空腹和早餐后2 h血糖,而忽略其他监测点的血糖。

2)SMBG的频率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以下因素:①治疗的类型;②血糖控制的程度;③低血糖的危险;

④是否需要短期调整治疗;⑤特殊情形,如妊娠前和妊娠期间,突发其他疾病,未觉察的低血糖。

(1)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 d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的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的血糖谱。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 d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1 d 加测5个时间点的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

(2)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SMBG的频率和方案,一般可每周监测3 d,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特殊情况如有低血糖或应激或方案调整时可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的血糖,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连续监测3 d,在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可以减少到每天监测两点的血糖(各餐前及餐后)。对于仅采用生活方式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建议每周测5~7点的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并能在血糖持续不达标时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由于医保政策等多种原因,目前患者在家自我监测的比例仍较低,诸多患者会选择在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血糖监测,希望社区医生能根据上述监测频率尽量全面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监测。

(3)血糖仪的准确性通常所说的血糖仪的准确性包含了两个方面:准确性和精确性。准确性是指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患者真实血糖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精确性是指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在社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血糖仪的校正,应每天采用校正液进行校正,并且应注意更换试纸及批号时校正细节。

1.3SMBG的局限性

针刺采血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监测频率不足时,对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或低血糖发生率的判断应谨慎;而过于频繁的监测可能导致一些患者的焦虑情绪。

2 HbA1c检测

2.1HbA1c的简介

成人的总血红蛋白分成A、A2、F三种组分,根据电荷迁移的顺序不同,HbA可以分成HbA0、HbA1等不同组分,非糖化占94.0%,糖化占6.0%。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且不可逆的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的寿命与红细胞的寿命一致,糖化血红蛋白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2.2 影响HbA1c的因素

影响HbA1c的因素包括血糖水平、年龄、血红蛋白的类型及水平、地域、红细胞的寿命、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种族、饮食和药物、妊娠、特殊的糖尿病类型、其他疾病状态、检测方法。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们特别应该警惕,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不应将HbA1c作为评价糖代谢的合适指标。

2.3 诊断及长期血糖控制HbA1c标准

2009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推荐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但是在我国目前未采用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专 家 讲 座

对于糖尿病患者,ADA建议HbA1c控制应<7.0%,IDF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6.5%,2010版我国糖尿病指南将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标准定为<7.0%,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4]。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判断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曾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进行过调查[5,6],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患病率分别高达41.4%和8.2%,糖尿病神经病变患病率高达61.8%。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良好的HbA1c控制可以延缓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所以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局限在点血糖的认识上来管理血糖,应综合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果糖胺(GSP)和GA检测

3.1GSP和GA简述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末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糖化血清蛋白即果糖胺。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约17~19 d,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指标。

GA是在GSP基础上进行的定量测定,是利用血清糖化白蛋白占血清总白蛋白的百分比来代表GA水平,较GSP更精确,近年来开始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

3.2GA的正常参考值

GA做为新的血糖监测方法,由于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正常值,近年来国内各地亦开展了GA正常参考值的研究。2009年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采用全国10个中心的临床协作研究,最终入选了380例20~69岁正常人群并初步建立中国人GA正常参考值为10.8%~17.1%。

3.3GA的临床应用

1)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因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且白蛋白与血糖的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快,所以GA对短期内血糖HbA1c敏感,通常认为GA的测定可反映患者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2)辅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应激如外伤、感染以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生时,非糖尿病个体在此时出现的高血糖,难以与糖尿病进行区分鉴别。GA 和HbA1c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可作为既往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辅助检测方法。

3)筛查糖尿病有文献提出GA可用于糖尿病的筛查,GA≥17.1%可以筛查出大部分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GA可以提高糖尿病的筛查率[7]。

4)局限性在评估伴有白蛋白转化异常的临床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肝硬化的糖尿病患者的GA水平时需慎重。相对于HbA1c来说,GA 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时间较短,且目前尚缺乏有关G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因此临床上对于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监测,GA的使用应该谨慎。

4 CGM方案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个微创的血糖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检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来反映血糖水平,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有助于认识血糖波动的趋势、幅度、频率、时间以及原因等,并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进而优化降糖方案,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因此,目前动态血糖监测已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技术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应用CGMS,血糖波动是独立于HbA1c之外另一重要的血糖控制评价指标。CGM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而以CGM数据为基础的血糖波动参数如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以及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诸多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AGE,目前该参数被公认为反映血糖波动的“金标准”。

CGM的主要适应证包括:1)1型糖尿病;2)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例如每日3次以上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在SMBG的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②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③血糖波动大;④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4)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故此,在社区临床工作中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建议患者至三级医院进行CGM检查。

5 小结

糖尿病是一个可防、可控,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研究表明,慢性高血糖与并发症的关系密切,因此,血糖控制是预防和减缓急慢性并发症的一项主要措施。血糖监测在这场防控战役中起到了收集情报的效用,全方位的血糖监测包括“点”、“线”和“面”不同层次的内容。“点”是指空腹、餐后、随机等点时血糖测定,如同“侦察兵”;“线”

专 家 讲 座食品交换法在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中的应用

冯正仪*

(上海市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上海 200032)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核心,即控制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又达到全面营养的饮食结构,重点介绍食品交换法的基本知识和4步操作具体步骤,使社区医生能够掌握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 营养 食品交换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4-0009-03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造成营养过剩。而都市化、工业化的生活方式带来生活节奏加快、运动减少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10年公布的全国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总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

1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和自行配置食谱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伴有许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糖尿患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疗法。其目的是控制血糖、控制血脂、保持标准体重、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糖尿病综合疗法中最基本的措施是饮食治疗,实际上,30.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只需要通过饮食治疗,即可控制病情,不必服用药物。而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忽视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也难奏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饮食治疗、并且终身坚持。

目前饮食治疗常用方法有3种:一是细算法(食物成分表计算法):是精确的饮食营养计算法,但复杂繁琐,需由营养师操作,适用于住院患者;二是粗算法(估计法):是简单粗略的估算,每日主食250~300 g,水果一个,荤菜150~200 g,鸡蛋1个,牛奶或豆浆1瓶,油2~3汤匙,蔬菜500 g左右。三是食品交换法:不如细算法精确,但较粗算法合理。

食品交换法始于美国,在国外已普遍应用。但据调查国内糖尿患者对此法了解甚少,应用者更少。众多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如果仅靠少数营养师是远远不够的,应动员医院和社区的医护人员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患者学会后可自行配制食谱。本文把食物的“质”和“量”相结合,把配制食谱的方法归纳为4步操作,

*作者简介:冯正仪,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卫生部科教司护理科研项目专家库专家,兼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即为全天多点血糖谱或动态血糖监测(CGM),类似“情报站”;“面”则涵盖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白蛋白(GA),相当于“无人侦查机”了。在社区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应根据各种监测手段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进行选择,相信通过合理的血糖监测必将更好地促进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

[2] Yang WY, Lu JM, Weng JP,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1c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9,32(7):1327-1334.[4] 中华糖尿病学会官网[EB/OL] [2012-02-02].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0213708.html,/guideline-1.jsp

[5] Lu B,Wen J,Song XY,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albuminuria in population-based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Shanghai downtown[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7,75(2):184-192.

[6] Lu Bin, Yang Z, Wang M,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diabetic

neuropathy in population-based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Shanghai downtown[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8(3):289-294.

[7] Ma XJ, Pan JM,Bao YQ,et al. Combined assessment

of glycated albumin and fasting pasama glucose improves the detection of diabetes in Chinese subjects[J].Clin Exp Pharmacol Hysiol,2010,37(10):974-979.

(收稿日期:2012-02-02)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作者:周迪, 鹿斌

作者单位:周迪(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内科,上海,201800), 鹿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40)刊名:

上海医药

英文刊名:SHANGHA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卷(期):2012,33(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0213708.html,/Periodical_shyy201204003.aspx

血糖监测流程

血糖监测流程 目的: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评价代谢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用物准备:血糖仪、采血笔及针头、试纸条、75%乙醇、棉签、弯盘、锐器盒、医疗垃圾、生活垃圾。 操作流程: 责任护士:(携带治疗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得体大方的来到病房门前,轻叩房门,获得病人或家属允许后进入病房)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患者:可以 责任护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请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 患者:xx 责任护士:请让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 患者:好的。 责任护士:xx您好!因为您患有糖尿病,根据医嘱要给您每天监测血糖。请问您对自己的病了解吗?在家有没有监测过血糖呢?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家也做血糖监测。 责任护士:通过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您的血糖变化,评价代谢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您随时发现问题,您能够理解吗? 患者:理解。 责任护士:病房监测血糖就是通过指尖采血一滴,采血用的针头很细,不会很疼,请您放心,我可以看一下您指尖皮肤吗? 患者:好的 责任护士:您的指尖皮肤完整无破损,血运良好,待会我们就在这里测血糖好吗?患者:好的 责任护士:您对酒精过敏吗? 患者:没有。 责任护士:请问您吃过午餐有两小时了吗? 患者:是的,刚好。 责任护士:那您稍等,我去做准备,咱们待会见。 报告评委老师经评估:环境宽敞,光线明亮,无干扰,适宜操作。用物已准备齐全,一次性物品均在有效期内,经检查血糖仪性能完好,血糖仪代码与试纸代码一致,病人神志清楚,已向患者讲解血糖监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配合,病人指尖皮肤完整,血运良好,适宜采血,无酒精过敏史,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责任护士:xx,您好,刚才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请允许我再次核对一下您的腕带信息好吗? 患者:好的。. 责任护士:(先安装采血笔,在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后进行采血,)xx,采血有点疼,您忍一下,很快就好了。(弃去第一滴血,吸血于试纸合适的需血量,采血部位止血)xx,血糖已经给您测好了,您自己按压一下穿刺点,一会儿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估准备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 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 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2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 实施 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 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宣教 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 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3、常用采血部位为中指或无名指的指腹 4、消毒时用酒精,待酒精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 5、注意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冬季可活活手指,确保采血部位有足够的吸血量; 6、采血中不要过度挤压创口,以免组织液渗出,影响血糖结果。 二、注意事项: 1、血糖仪试纸条是否过期; 2、血糖仪是否存在环境污染; 3、试纸条保存是否妥当,有些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试纸条用后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其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4、检测时患者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5、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

动态血糖监测仪简明操作规程

动态血糖监测仪简明操作规程 一、使用方法: 1、基本操作流程: 1)将探头准确置入患者皮下,探头与记录器用电缆连接好,开机记录血糖值; 2)记录器通过信息提取器与电脑连接,将信息下载到电脑进行分析; 3)医生通过分析值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2、记录器的使用: 1)按键功能:① ON/OFF:记录器开关;②上/下箭头:选择YES或NO或输入数值; ③ SEL:选 择不同功能屏④ ACT:确定选定的功能或输入的信息。 2)开机后,按SEL选择不同屏幕,用ACT键确认程序设定屏:时间,输入指血值,输入事件和设 置屏。 3)设置屏中有4种可选,同样用SEL选择,ACT确认选择或功能的完成:日期和时间设置;清除历 史记录;患者ID号;初始化。 4)患者1天内至少用常规血糖仪测定4次指血值并输入记录器和输入事件如饭量,药剂量等。 5)对患者使用记录器的具体细节加强宣教。 3、信息下载: 1)将信息提取器和电脑连接并打开电脑和信息提取器开关; 2)将信息提取器设备选择键拨到MINIMED图标上 3)打开记录器开关,并置于将信息提取器设备槽中; 4)双击电脑桌面上MINIMED CGMS软件图标,根据屏幕信息设置软件;

5)设置好后,屏幕上方菜单条中的下载图标变成黑色,点击即可载; 6)下载波毕,查看血糖存储血糖报告。 二、常见故障提示及处理: 1、DISCONNECT 1)清除警报;2)检查电缆或其接口;3)再监测一次指血值 2、ERROR 1)清除警报; 2)检查输入的指血值是否正确;3)再测指血值输入记录器或更换探头 3、TOO HIGH 1)清除警报;2)再测指血值判定是血糖高或探头坏 4、LOWBRTT 1)关闭记录器;2)更换电池(更换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

监测血糖操作流程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 (以xx悦准Ⅱ型为例) 目的: 及时反馈患者目前血糖水平,并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识别血糖波动;及时发现低血糖。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医务人员: 着装整洁、规范准备人 员病人: 评估病人的病情、采血部位皮肤、进食时间、末梢循环、 病人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标扣得准分分55345用物: 血糖仪(处于功能状态)、血糖试纸(在有效期内、试纸代码与 血糖仪机型匹配)、棉签、75%乙醇、一次性采血针、速干洗手液、医嘱 执行单、废料桶或弯盘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选择采血部位 洗手、戴口罩 用75%酒精消毒采血部位,消毒范围为第一指节掌面及双侧面(以中指 和无名指常用)待干 取出血糖仪及血糖试纸,(手捏试纸中部,不要捏试纸两端)将试纸插 入血糖仪试纸插槽中,将试纸推到底(黑色面朝上)操作流程听到提示音后,血糖仪自动开机并显示代码,查看试纸瓶上的代码与血

糖仪显示代码是否一致。屏幕上闪烁血滴符号,提示采血 核对患者,将采血针头贴紧患者采血部位皮肤,在指侧腹快速穿刺 用无菌棉签弃掉第一滴血 用血糖试纸进血端口,轻触血液,血糖仪发出提示音表明采血量足够,开始测试。并用无菌棉签按压采血点 5秒屏幕显示血糖检测结果。倒计时过程中将血糖仪平放,请勿晃动 推动试纸弹出推杆,试纸弹出,血糖仪自动关机。将用过的试纸置入废料桶中 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洗手、记录 用物终末处理。报告操作完毕。 用物准备xx,血糖仪处于正常状态 方法正确,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查对制度 关爱病人,护患沟通有效,操作熟练,动作准确 1、请勿使用碘酒或含“碘”的消毒液消毒预采血部位,可用肥皂水和 温水洗净双手或用75%的酒精消毒。 2、选择手指两侧部分采血。 3、采 血时不要过度挤压创口,应从手指根部朝指尖方向挤血,不可掐指尖取血。 4、每次不要在相同部位采集血样。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指南(2015-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年版) 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临床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 (1)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2)动态血糖监测CGB;(3)糖化白蛋白GA 监测;(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监测等。 各个方法各有利弊、反映的时间窗也各不同。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 年版)》据今已有4 年,随着信息更新、进步、完善,新的指南呼之欲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发布了最新版(2015 年版)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特将核心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阅。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1. 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 与ADA、IDF 和NICE 的推荐一致,新的指南建议所有患者进行SMBG。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SMBG 可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 患者,SMBG 地位仍需研究。 2. 医院血糖监测 方法多通过POCT 完成以便可尽早处理,但需注意POCT 法止咳用于血糖监测而不可用于诊断。院需在血糖仪的精确度和抗干扰性、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操作规程及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3.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 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

(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队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2-4 次空腹或餐后 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3 天。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 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 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4.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注意事项 (1)准确性 要求患者同一部位血样血糖仪测试的全血结果和生化仪测试的血浆结果之间的偏差应控制在如下围:当血糖浓度<5.6 mmol/L 时,应在±0.83 mmd/L 偏差围;当血糖浓度≥ 5.6 mmd/L 时,应在±15% 偏差围。 (2)精确性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前言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天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目前我国临床上对血糖监测的重视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生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鉴于国内现行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监测应用的建议较为简略,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 1 SMBG 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3]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应用SMBG能改善代谢控制、并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但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SMBG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地位尚未达成共识[1],需要进一步研究。 1.1 SMBG的频率和时间点SMBG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SMBG的监测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建议的监测频率和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见表1,2。 1.1.1 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目前大多数指南均推荐[1-4],胰岛素

(完整版)血糖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doc

血糖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工号成绩考核者签名 项考核标准分评分细则扣分目值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 准备 2.准备用物: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头、血糖试纸、消毒8 质量治疗盘(内置75%酒精、棉棒、化验单)。 标准 3.评估病人意识、病情、体位及合作程度, 了解病人手指皮 5 20肤情况。 分 4.检查血糖仪是否完好,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仪器表面是 5 否干净、清洁。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 2 2.向病人解释测血糖的目的、方法,取得病人的合作。确认 5 是否空腹或餐后 2 小时。 3.病人取舒适体位。环境清洁、舒适,光线明亮。 3 4.打开血糖仪,查看血糖仪试纸代码与血糖试纸型号是否一 5 致,如不一致,予以调整。 操 5.指导病人手臂下垂 5~ 10 秒。 2 作 6.安装采血针头,调节深浅适宜,使采血笔处于备用状态。 5 流7.75%酒精消毒指尖,待干。 3 程8.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5 质9.选择手指两侧任一部位(避开指腹神经末梢丰富部位,减10 量轻疼痛),将采血笔紧紧压住采血部位,按下释放按钮,采 标血。不要挤压出血点局部,以防组织液析出。弃去第一滴 准血液,用第二滴血液进行测试。 70 10.快速从试纸瓶内取出试纸,并快速盖紧瓶盖。将血样滴10 分于试纸的采血区,当血糖仪显示插入图样时,将试纸平直 插入血糖仪,倒计时开始,同时干棉棒按压采血部位,至 不出血为止。 11.读取血糖值,将试纸条、采血针取出分别放入弯盘和利 5 器盒内,关闭血糖仪。 12.脱去一次性乳胶手套,置医疗废物桶内。 3 13.再次查对,将测得血糖值告知病人,并记录血糖结果、 5 测量日期、时间于化验单上,检验者签名。 14.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 5 15.整理用物。 2 终末 1.动作轻巧准确,操作熟练。 5 质量 2.与病人交流有效。 5 标准 10 分

血糖仪操作规范

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用品准备: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血糖试纸、棉签、75%酒精、笔、记录表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查对床号、姓名,对病人做好解释工 作; 2)按采血笔操作步骤安装采血针,按摩指尖并消毒待干; 3)从试纸筒内取出试纸插入血糖仪,自动开机后确认屏幕上显示的 密码号与试纸筒上的密码号匹配,屏幕出现闪烁的血滴符号; 用采血针刺入已消毒过的指尖侧面,请将血滴触及试纸弧形边缘缺口处,试纸自动吸血,需确认黄色测试区完全被血覆盖;如血量不足,可在15秒内补充滴血,超过15秒,请用新试纸重新测试; 4)读取屏幕上显示的测量结果并记录; 5)取出试纸,关闭血糖仪并使用弃针栓安全退出采血针。 注意事项: 1)试纸取出后应在3分钟内插入血糖仪测量血糖,取出试纸后应随 手盖紧筒盖以防试纸受潮失效。 2)持续90秒内无按键操作,或试纸从血糖仪取出后5秒,血糖仪 自动关机。 3)启用一筒新的试纸时,必须安装新的密码牌,请务必在仪器关机 状态下安装。 4)彻底清洁并晾干采血部位,残留水份或酒精可能稀释血样,影响

检测结果。 5)采血时稍稍挤压手指形成一小滴血样,请避免过分挤压手指。 6)血糖仪的血糖测定范围一在0.6-33.3mmol/l。如血糖值高于 33.3mmol/l则显示“HI”,如低于0.6mmol/l则显示“Lo”。 7)为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每次测试后必须将使用过的试纸放 置在医疗感染性垃圾袋全,而采血针放置应在防损伤的锐利盒内。当采血针头不能自动退出时,严禁用手直接拔出,要用钳等方法妥善处理,防止职业暴露。 清洁、存放血糖仪: 1)用柔软无絮的棉布或棉签蘸冷水或医用酒精,轻轻擦拭仪器的 外表,避免任何液体流入仪器的试纸插口、密码牌插槽或仪器内部,将擦拭部分充分晾干,以免影响测试功能。 2)防尘,避免摔撞,建议将血糖仪及配套物品存放在随机附赠的 便携包内。 3)定期检测保养和清洁。

医院动态血糖监测规范标准

医院动态血糖监测规 一、CGMS概述: 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粮尿病监测领域的新突破,俗称“血糖Holter”,可全面了解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情况和趋势,发现未知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也可作为糖尿病各种科研的有力工具。 2、组成:由血糖记录器、电缆、探头、助针器、信息提取器和分析软件等组件构成。 3、工作原理:是探头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通过电缆将电信号传输到血糖记录器中,每10秒接收1个血糖信号,每5分钟记录一个平均值,每天记录288个血糖值。再利用信息提取器将记录器中的数据下载到电脑中生成各种血糖图谱。 4、CGMS监测时间:1—3天,监测围2.2-22mmol/L。 5、发展历史: ◆1999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得到FDA批准 ◆2005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 RT)通过FDA认证 ◆2006年家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Guardian Real-Time)上市 ◆2006年胰岛素泵与连续血糖监测探头相整合的系统Paradigm 722面世 6、临床用途: ◆协助分析个性化或规律性的血糖波动特点,找出血糖波动的原因。

◆认识会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帮助制定、调整和评估糖尿病治疗方案。 ◆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用糖尿病教育的可视化手段 二、医院CGMS监测和管理规: 1、CGMS适应症:CGMS 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以下情况: 1)难治性或脆性糖尿病患者 2)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尤其要关注有无症状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患者 3)经常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4)有黎明现象有患者 5)有隐匿性高血糖的患者 6)需要评价或改变糖尿病治疗方案的患者 2、哪些人不宜使用CGMS? ◆不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或得不到家庭支持的患者 ◆对治疗计划缺乏耐心的患者 ◆严重的精神异常者 3、医院CGMS操作流程: ◆医生下监测医嘱,完成医患沟通(病人在监测期间不需改变生活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201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 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 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 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 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 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规范应用和临床研究,2017年2月在法国召开的第10届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 Treatments for Diabetes)上,各国专家商讨并制定了CGM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共识于2017年12月发布在Diabetes Care上,代表当今对CGM技术的最新认识和应用规范,其主要针对七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局限性;(2)应用血糖监测方法[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CGM]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3)CGM系统性能的最低要求;(4)低血糖的定义和评估方法;(5)血糖波动的临床评估;(6)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的定义和临床应用;(7)CGM结果报告。该共识重点强调了CGM相关定义及报告标准化的重要性,以下就其中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HbA1c的局限性 该共识指出,定期检测HbA1c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的经典方法。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证实HbA1c水平升高可导致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风险增加[2,3]。但HbA1c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HbA1c仅反映既往2~3个月

的平均血糖水平,无法反映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的情况;(2)不能反映患者每日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3)无法准确反映贫血、血红蛋白病、缺铁性贫血及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6,7];(4)不能及时反映血糖水平的快速变化;(5)当患者的HbA1c水平升高时,无法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具体建议。因此,虽然HbA1c是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及人群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仍存在不足。 该共识建议,在评估血糖控制和调整治疗方案时,应联合应用HbA1c 检测与CGM这两种不同监测手段;若实测HbA1c水平与根据CGM数据计算出的估算HbA1c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需联合使用其他血糖监测方法,如检测果糖胺、糖化白蛋白及进行SMBG等。同时提出,在评估低血糖和血糖波动时应使用CGM。 二、应用血糖监测方法(SMBG和CGM)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 该部分中,共识分别指出了使用SMBG和CGM这两种不同血糖监测方法在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管理以及血糖评估时的特点和定位,并针对CGM的使用进行了推荐。其中,CGM主要为实时CGM(real-time CGM,rt-CGM)和瞬感CGM(intermittently viewed CGM,iCGM,又称为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前言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血糖监测的重视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生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鉴于国内现行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监测应用的建议较为简略,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 一、SMBG 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

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3]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应用SMBG能改善代谢控制、并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但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SMBG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地位尚未达成共识[1],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SMBG的频率和时间点 SMBG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SMBG 的监测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建议的监测频率和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见表1,表2。 表1 各类指南对自我血糖监测(SMBG)监测频率的建议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专 家 讲 座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解读 周迪1鹿斌2* (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内科 上海 201800;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 200040) 摘 要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详细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4种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本文结合社区糖尿病防治的实际情况,简要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糖尿病 血糖监测 指南解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4-0006-0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血糖监测重视不足,为此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1],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本文拟对该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指南指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4种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1 自我血糖监测(SMBG) 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可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及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利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SMBG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社区临床工作中,SMBG是最方便也是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1.1SMBG面临的现状及挑战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多达9 240万,患病率高达9.7%,糖尿病前期人群为1.34亿,患病率15.0%[2]。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25.0%,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仅占32.0%,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SMBG频率为每月4.5次,单纯胰岛素治疗患者SMBG每月仅有2.8次。CDS最近公布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主要集中在饮食、运动、基 *作者简介:鹿斌,男,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E-mail:binlu@https://www.doczj.com/doc/60213708.html, gastrectomy in severely obese subjects[J].OBES SURG,2008,18(9):1077–1082. [17] DePaual AL,Macedo AL,Rassi N,et al.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or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less than 35[J].Surg Endosc,2008,22(3):706- 716. [18] DePaual AL,Macedo AL,Mota BR,et al. Laparoscopic ileal interposition associated to a diverted sleeve gastrectomy is an effective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BMI 21-29[J]. Surg Endosc,2009,23(6):1313-1320. [19] Lee WJ,Wang W,Lee YC,et 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 gastric bypas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omparison of BMI>35 and <35 kg/m2 [J].J Gastrointest Surg,2008,12(5):945-952. [20] Meneghini LF.Impact of bariatric surgery on type 2 diabetes [J].Cell Biochem Biophys,2007,48(2-3):97-102. [21] Ferrannini E,Mingrone G. Impa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on insulin action and beta-cell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9,32(3):514-520. [22] DixonJB,Zimmet P,Alberti KG,et al. Bariatric surgery: an IDF statement for obese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11,28(6):628-42. [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 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5):367-370. (收稿日期:2012-02-01)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课件)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 准 评估准备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 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 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2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感谢聆听 实施

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 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感谢聆听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宣教 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 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POCT血糖检测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最终版)

POCT血糖仪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我院POCT血糖仪检测质量的监管,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各临床科室开展的POCT血糖仪检测,必须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做好全面质量管理。 一、加强管理,明确职责 (1)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定期对科室POCT血糖仪使用情况及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负责对开展质控比对和人员培训进行组织协调。医务科对POCT血糖仪的使用人员资质进行管理。 (2)设备科、卫材科负责对各临床科室使用POCT血糖仪的管理工作,并建立仪器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使用科室的POCT血糖仪的型号、数量、启用的时间、启用时由检验科认证的结果、由检验科进行定期质控比对报告。 (3)检验科负责对POCT血糖仪至少每半年一次的质控比对工作。负责对使用科室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POCT 血糖仪的测定原理、操作规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检验质量控制等内容。建立培训记录簿,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主讲人、参加人、及具体内容记录。

(4)各使用科室的POCT血糖仪,在使用期必须经检验科的静脉血浆血糖进行比对,由检验科确定合格并在医务科、护理部备案后方可使用。使用科室建立POCT血糖仪室内质控记录,每半年与检验科的静脉血浆血糖进行比对。 (5)院感办负责检测后医疗废物的监控与管理。 二、质控要求 1.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2.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 3.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三、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1.测试前的准备 (1)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2)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3)清洁血糖仪。 (4)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2.血糖检测。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专家共识》解 读(最全版) AAC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动态血糖监测);SMBG: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代谢紊乱及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由于人体血糖呈连续性变化的特点,常规的点时血糖无法全面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因此实现血糖的连续监测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梦想。早在1967年Updike和Hicks首次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了连续血糖监测的尝试[1]。其后,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日益成熟,并完成由试验监测手段到临床监测工具的成功转型,199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台回顾性CGM系统在美国上市使用。至2010年6月,已有4款具有实时功能的CGM系统在美国上市。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CGM技术可分为回顾性CGM系统和实时CGM系统两种。为定位不同种类CGM技术的临床角色,指导CGM最佳人群的选择,2010年10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发布关于CGM技术的专家共识[2]。 在我国,CGM技术应用仍以回顾性CGM系统为主。自2001年获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以来,CGM已逐渐应用

到临床科研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立足于我们国内CGM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数据,制定并发布了我国首个《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3]。和我国制定的指南相比,AACE关于CGM技术的专家共识更着重于实时CGM的介绍,这对我们未来实时CGM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现就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CGM技术分类 AACE指南将两种CGM技术进行了功能定位:专业CGM技术(回顾性CGM系统)和个人CGM技术(实时CGM系统),两种技术定位具体如下。 1.专业CGM技术: 基于回顾性CGM系统的CGM技术,需要患者持续佩戴该仪器3~5 d,监测期间医生及患者均无法查看结果,监测结束经下载后才能获得回顾性的血糖监测结果,临床医生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治疗。该系统一般由医院购买所有,主要适用于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和(或)无感知低血糖者以及孕妇。CGM系统无高低血糖预警、报警功能,但操作简单,一般推荐患者有规则的间歇性使用。 2.个人CGM技术: 基于实时CGM系统的CGM技术,在提供即时血糖信息的同时提供血糖报警、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糖调节,但在决定调整治疗方案前还需应用血糖仪自测血糖以进一步证实。患者一般个人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2011年1月10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

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5.采用血糖仪血糖检测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

TMD治疗指南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2010版)解读 文章转自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郭启煜老师 内容概要: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颁发的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糖尿病学术领域最著名、最客观、最前沿也最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南之一。该指南与时俱进,每年均推出更新版本,及时反映糖尿病诊疗领域的新进展与新理念,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和青睐。该指南在2010年伊始如期推出更新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现简约解读如下......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颁发的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糖尿病学术领域最著名、最客观、最前沿也最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南之一。该指南与时俱进,每年均推出更新版本,及时反映糖尿病诊疗领域的新进展与新理念,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和青睐。该指南在2010年伊始如期推出更新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现简约解读如下。 第一部分. 分类与诊断 新版指南在糖尿病分类方面依然分为四种临床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原诊断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的内容。新标准:1.A1C≥6.5%。或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或 3.OGTT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 4.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本版指南里,糖尿病风险增加状态取代了2009版的糖尿病前期并增加了A1C的界定值。糖尿病风险增加状态分类如下:IFG :FPG 100-125 mg/dl(5.6-6.9 mmol/L);IGT:75-g OGTT试验中2-h PG 140-199mg/dl(7.8-11.0 mmol/L);A1C 5.7-6.4%。 第二部分. 在无症状成人中进行糖尿病筛查 指南强调了在无症状成人中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意义,指南建议:所有超重或肥胖(BMI≥25kg/m2)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任何年龄的成人,均应接受血糖检测。无危险因素者应在年龄超过45岁时开始接受检测。如检测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进行复查。 第三部分.妊娠糖尿病(GDM)的检测与诊断 指南建议:可采用危险因素分析筛查妊娠糖尿病,如果可行建议进行OGTT 检测。指南同时推荐GDM妇女应在产后6-12周筛查糖尿病并在以后定期随访以筛查是否发生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 第四部分.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 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指南建议:对于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或A1C 5.7-6.4%的患者应进行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体重5-10%,同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步行。定期的随访咨询对于计划的成功实施是非常重要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对于那些糖尿病极高危人群(同时合并有IFG和IGT外加其他危险因素,如A1C>6%,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高甘油三脂、糖尿病一级亲属)并且肥胖的60岁以下的人群,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