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简报1990-201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表

数据简报1990-201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表

数据简报1990-201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表
数据简报1990-201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表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 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 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与目标利率之间的关系

C01 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与目标利率之间的关系 美联储一般是根据当前的物价以及就业情况,设定一个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借助于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美联储可以将联邦基 金有效利率(federal funds’ effective rate)控制在它所设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附近。所谓联邦基金,是指各商业银行存放于美联储的准备金账户中的超额准备金。联邦基金市场可以看作是银行间的拆借市场,因而,联邦基金利率实际上也就是银行拆借利率。给定银行体系中的超额准备金总余额,银行拆借利率会随着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变动而变动。 由于美联储拥有基础货币的发行权,因而它是银行拆借市场中的一个垄断者。一般来说,当联邦基金有效利率高于目标利率,美联储购买国债释放基础货币,并导致银行体系中的超额准备金增加。给定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不变,随着超额准备金总余额的增加,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上升,并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趋于相等。反过来,当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低于目标利率,说明市场上的资金成本较低,美联储出售国债收回基础货币,以使有效利率升至目标利率水平。这样看上去,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就是围绕着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而上下波动。 在市场各种利率中,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反映的是银行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因而也是一种基准性利率。如果说银行间拆借市场是资金批发市场的话,那么银行向公众提供贷款的市场就是资金的零售市场。零售市场的贷款利率一般是在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之上加成,比如3%,并最终形成一个基础贷款利率(prime loan rate)。这个加成比主要反映的是银行的营运成本,以及银行特许权的租值收入。针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等级,各银行在基础贷款利率之上再制定一个差异化的贷款利率。当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基础贷款利率以及最终的贷款利率等,均会随之进行同步的调整。

联邦基金1

联邦基金、联邦基金利率和联邦基金市场 米什金等:联邦基金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转让(借入与贷出)的短期资金,期限通常只有一天。联邦基金这个名称带有一定的误导性,联邦基金和美国联邦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该术语始于20世纪20年代,联邦基金市场成立时,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可以将这些资金通过该市场借给有需要的其他银行,自那时起,该名称就沿用至今。(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155页) 有些书中的定义将联邦基金视为银行同业拆借的头寸;或视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也有将联邦基金视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等等。其中:“联邦基金是以调整存款准备金头寸为目的的,在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借贷转移的短期资金”,这一定义源于美国人安东尼.桑德斯和玛西娅.米伦.科尼特撰写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100页。 不少定义都存在表述上的偏差。目前大多教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必要商榷和重新理解。 理解“联邦基金” 我们知道,联邦基金是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物(1998年以后,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三个档次:44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440万至4930万美元为3%;4930万美元以上为10%)针对既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须将相应的储蓄存款无息的存放在联邦储蓄银行,从而形成了“联邦基金”。因此,联邦基金应该是各商业银行无息存放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量。我找到了相类似的

定义,即:“联邦基金”是商业银行(存款机构)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余额。([美]乔治.考夫曼著的《现代金融体系》第六版,46页最后一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理解“联邦基金利率” 由于存款准备金是无息的,因此持有“超额准备金”越多,则机会成本越高,这必然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于是,在银行吸储规模总是波动的情况下(总是存在着存款准备金不足或超额存款准备金的现象),当出现存款准备金不足时,在制度约束下,就有拆借资金的需求,以弥补准备金不足;当出现超额准备金时,就有拆放资金的需求,以减少机会成本。这一特定目的的拆借(放)所形成的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 理解“联邦基金市场” 以上述拆借(放)交易形成的市场就是联邦基金市场。 联邦基金市场与银行同业拆借(放)市场相同点:都是银行同业资金借贷交易市场;不同点源于交易动机:(1)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动机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利率是隔夜利率(一天);而银行同业拆借(放)市场的交易目的是多样化的,利率有1天,7天,14天…….1年。(2)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目标利率”。作为目标利率,当美联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则调高联邦基金利率,从而改变市场预期,同时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货币,促使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反之类推。

货币金融学第11版-米什金-思考题目答案第15章

Chapter 15 ANSWERS TO QUESTIONS 1.The snowstorm would cause float to increase, which would increase the monetary base. To counteract this effect, the manager will undertake a defensive open market sale of securities using a reverse repo transaction. 这场暴风雪将使浮款上升,这将增加货币基础。为了抵消这种影响,经理将采用逆回购交易进行防御性公开市场销售。 2.When the public’s holding of currency increases during holiday periods, the currency–checkable deposits ratio increases and the money supply falls. To counteract this decline in the money supply, the Fed will conduct a defensive open market purchase of securities. 在节假日期间,当公众持有货币升值时,现金/存款比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下降。为了抵消货币供应的下降,美联储将采取防御性的公开市场购买证券。 3.As we saw in Chapter 14, when the Treasury’s deposits at the Fed fall, the monetary base increases. To counteract this increase, the manager would undertake an open market sale of securities. 正如我们在第14章所看到的,当财政部的存款下降时,货币基础会增加。为了抵消这种增长,经理将采取公开市场出售证券。 4.Because the decrease in float is only temporary, the monetary base is expected to decline only temporarily. A repurchase agreement only temporarily injects reserves into the banking system, so it is a sensible way of counteracting the temporary decline in the monetary base due to the decline in float. 因为浮动的减少只是暂时的,货币基础只会暂时下降。回购协议只是暂时将储备注入银行体系,因此,由于浮款的下降,这是抵消货币基础暂时下降的一种明智的方式。 5.False. The Fed also can affect the level of borrowed reserves by directly limiting the amount of loans to an individual bank or the broader financial system. 美联储还可以通过直接将贷款额度限制在单个银行或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从而影响借入准备金的水平。 6.Uncertain. In theory, the market for reserves model indicates that once the fed funds rate reaches the discount rate, it would never surpass the discount rate since banks would then borrow directly from the Fed, and not in the fed funds market, which would prevent the fed funds rate from ever rising above the discount rate.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fed funds rate can (and has) been above the discount rate. This may occur due to the stigma associated with banks borrowing directly from the Fed; i.e., banks may prefer to pay a higher market rate than to borrow directly from the Fed and incur the perceived stigma. In addition,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do not have access to the discount window, can and do participate in the federal funds market. The extent to which nonbank financial companies participate in the fed funds market may mean that the gap when the fed funds rate is above the discount rate may not be arbitraged away. 不确定。理论上,市场准备金模型表明,一旦联邦基金利率达到贴现率,它永远不会超越贴现率由于银行会直接向美联储借钱,而不是在联邦基金市场,这将阻止联邦基金利率上升高于贴现率。然而,实际上,联邦基金利率可以(也有)高于贴现率。这可能是由于银行直接从美联储借款会留下污点;即银行可能倾向于支付更高的市场利率,而不是直接从美联储借款而留下污点。 此外,那些没有贴现窗口渠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并确实参与联邦基金市场。非银行金融公司参与美联储基金市场的程度可能意味着,当联邦基金利率高于贴现率的时候,这一差距可能不会被套利。 7.Uncertain. In theory, the market for reserves model indicates that once the fed funds rate reaches the interest rate on reserves, it would never go below this rate since banks could then earn a risk-free interest rate paid directly from the Fed, rather than loaning excess reserves in the more risky fed funds market at an equivalent or lower rate; this should prevent the fed funds rate from ever falling below the interest rate paid on reserves.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fed funds rate can (and has) been below the interest rate paid on reserves. This is because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cannot earn interest on reserves, participate in the federal funds market and provid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funding to the market. The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浅析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浅析 如下图所示为从1954年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变化图 如图所示从2007年以来美国联邦基金数据大幅度下降。从美国经济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时间恰好是2007年-2009年美国出现了环球金融危机的阶段。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加收入,所以进行了7000亿救市计划,货币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所以利率(r)下降。根据IS-LM曲线,利率下降,IS右移,利率(r)下降,并且可以收入(Y)增加。

IS —LM 模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基金利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翻阅美国经济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后五六十年代的繁荣时期之后,至70年代,美国经济又出现了与30年代相似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全速增长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失业率达到影响社会安定的高点,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且经济衰退也呈持续性,政府也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政策。 80年代初,里根政府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三少一增一紧”——减少税收、减少非国防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国防支出,同时支持联邦储备局紧缩货币供应的政策。 这一政策对于美国80年代初成功实施反危机纲领产生了一定效果。通过数度减少政府税收和大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非国防支出,放松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使美国经济从1982年底转向复苏,到1984年生产增长率达到6.8%,成为30多年来最有力的增长。失业率由1982年10.8%降到1988年下半年5.3—5.4%,通货膨胀率也降到4.2%。特别是80年代,美国政府利用公共政策调整机会适时促使产业升级,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调整经济结构,并取得明显进展,为90年代美国“新经济”到来打下了基础。 如下为IS —LM 均衡点的移动变化;依据公式 :11a e g T d IS Y r βββ++-=---:k M L M L r h ph = - k M r Y h h p =-

1990-201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表

:1990-201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表 2013年08月21日 14:28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手机看新闻] 1990年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调整变化表 1990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0年1月13日8.25% 8.00% 调降25基点1990年10月29日8.00% 7.75% 调降25基点1990年11月13日7.75% 7.50% 调降25基点1990年12月7日7.50% 7.25% 调降25基点1990年12月18日7.25% 7.00% 调降25基点 1991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1年1月9日7.00% 6.75%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2月1日 6.75% 6.25% 调降50个基点1991年3月8日 6.25% 6.00%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4月30日 6.00% 5.75%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8月6日 5.75% 5.50%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9月13日 5.50% 5.25%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10月31日 5.25% 5.00%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11月6日 5.00% 4.75%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12月6日 4.75% 4.50% 调降25个基点1991年12月20日 4.50% 4.00% 调降50个基点 1992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2年4月9日 4.00% 3.75% 调降25个基点1992年7月2日 3.75% 3.25% 调降50个基点1992年9月4日 3.25% 3.00% 调降25个基点

199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没有进行调整。 1994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4年2月4日 3.00% 3.25% 调升25个基点1994年3月22日 3.25% 3.50% 调升25个基点1994年4月18日 3.50% 3.75% 调升25个基点1994年5月17日 3.75% 4.25% 调升50个基点1994年8月16日 4.25% 4.75% 调升50个基点1994年11月15日 4.75% 5.50% 调升75个基点 1995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5年2月1日 5.50% 6.00% 调升50个基点1995年7月6日 6.00% 5.75% 调降25个基点1995年12月19日 5.75% 5.50% 调降25个基点1996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6年1月31日 5.50% 5.25% 调降25个基点 1997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7年3月25日 5.25% 5.50% 调升25个基点 1998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8年9月29日 5.50% 5.25% 调降25个基点1998年10月15日 5.25% 5.00% 调降25个基点1998年11月17日 5.00% 4.75% 调降25个基点 1999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999年6月30日 4.75% 5.00% 调升25个基点1999年8月24日 5.00% 5.25% 调升25个基点1999年11月16日 5.25% 5.50% 调升25个基点 2000年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

解析美联资料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DOC 8)

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 2004年6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先后五次提高了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每次的幅度都为25个基点。截至2004年12月14日,美国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提升至2.25%;从各种迹象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中,美联储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加息。由于美联储利率政策的调整将导致美国国内资产市场乃至国内经济运行发生较大变化,美国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动态产生影响,并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示范效应和连带影响,这些政策举措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由于对人民币利率与国内物价上涨的关系过于关注,伴随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理论界总要掀起一轮关于我们要否跟随加息的争论。然而,在我们看来,美联储的加息步调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固然值得关注,其加息的动因以及所依据的货币政策理念却是更应当认真探究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清楚美联储为何不断调高其联邦基金利率,则不仅难以理解其货币政策的真实含义,从而难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确定我们的适当对策(例如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而且。它还会对我们的货币政策产生误导。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本文将在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集中探究潜藏在其后的货币政策理念及其转变。 一、调整利率水平为的是恢复货币中性 美联储在每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之后,都会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这一看似平常而简短的声明,恰恰是我们理解其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的入手处。例如,2004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后,就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相信,即使提高了联邦基金利率,货币政策的松紧仍然是适度的,加之劳动生产率依然强劲地上升,货币政策将继续对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尽管早些时候受到了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产出依旧以适宜的速度在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在继续逐渐改善。通货膨胀与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依然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委员会认为,在未来几个季度里,在经济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方面出现好坏两种情况的可能性大致相当。由于潜在的通货膨胀预期相对比较低,委员会相信,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稳妥有序地被取消。

(财务知识)美国使用的经济指标最全版

(财务知识)美国使用的经 济指标

下面介绍壹组在美国使用的经济指标。当然,在其它发达经济体(例如,德国、英国、日本等)中也存在着许多别的经济指标。壹般来说,指标的实际数据值很重要,市场对该指标的预期和展望、预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差别也十分重要。 世界上绝大多数交易者都会在交易时采用这些宏观指标。所发表数据的“质量”或影响力可能在不同时间有所不同。如果指标数据代表了新信息或者据此数据能得出其它报告或数据无法得出的结论,那么该指标数据就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如果人们能够用某个指标来更好地预测未来趋势,那么这个指标就是极具价值的。根据重要程度,每个指标都带有[高]、[中]或[低]标识,需要注意的是指标的重要程度会随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CCI-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ConfidenceIndex)[高] 美国会议委员会会在每个月的最后壹个星期二,美国东部时间早上10:00公布当月数据 CCI是从5,000个美国家庭的抽样调查中得出,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最准确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明,当经济能确保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工资和较低的利率时,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力就会增加。受访者回答的问题包括其收入状况,对当前市场的见法以及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信心指数是美联储决定利率的重要依据之壹。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占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信心指数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ore-CPI)[高]

美国劳动统计局会在每月20号左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月数据CPI被广泛用于衡量通货膨胀,也是衡量政府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壹。CPI 反映了壹定时期内居民购买壹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不含税)。CPI 是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壹,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驱动力。CPI上升可能引起通货膨胀。Core-CPI(CPI中扣除食品、能源和受季节波动影响的费用项目)能更好的反映物价形式。 就业报告(EmploymentReport)[高] 美国劳工部会在每月的第壹个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月数据 通过对375,000个企业和60,000个家庭的调查来收集数据。报告显示:经济中新增或减少的就业岗位,每小时平均工资和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此报告是最重要的经济报告之壹,它不仅披露了最新的实时信息,而且同NFP(非农业就业人数变化报告)壹起反映了完整的国家经济状况。 报告仍会分别介绍不同部门(生产、服务、建筑、采矿、公共事业)的情况。就业情况报告(EmploymentSituationReport)[高] 美国劳动统计局会在每月的第壹个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月数据 就业情况报告是壹个月度指标,有俩个主要组成部分。第壹部分是失业人数和新增就业机会,报告会介绍失业率及失业率的变化情况。报告的第二部分介绍有关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平均工资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而

美联储利率声明全文及翻译

美联储利率声明全文及翻译 Information received since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met in October suggests that economic activity has been expanding at a moderate pace. Household spending and business fixed investment have been increasing at solid rates in recent months, and the housing sector has improved further; however, net exports have been soft. A range of recent labor market indicators, including ongoing job gains and declining unemployment, shows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confirms that underutilization of labor resources has diminished appreciably since early this year. Inflation has continued to run below the Committee’s 2% longer-run objective, partly reflecting declines in energy prices and in prices of non-energy imports. Market-based measures of inflation compensation remain low; some survey-based measures of longer-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have edged down. Consistent with its statutory mandate, the Committee seeks to foster maximum employment and price stability. The Committee currently expects that, with gradual adjustments in the stance of monetary policy, economic activity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at a moderate pace and labor market indicators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 Overall, taking into accou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the Committee sees the risks to the outlook for both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labor market as balanced. Inflation is expected to rise to 2% over the medium term as the transitory effects of declines in energy and import prices dissipate and the labor market strengthens further. The Committee continues to monitor inflation developments closely. The Committee judges that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this year, and it is reasonably confident that inflation will rise, over the medium term, to its 2% objective. Given the economic outlook, and recognizing the time it takes for policy actionsto affect future economic outcomes, the Committee decided to raise the target range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o 0.25% to 0.5%. The stance of monetary policy remains accommodative after this increase, thereby supporting further improvement in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and a return to 2% infl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timing and size of future adjustments to the target range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he Committee will assess realized and expected economic conditions relative to its objectives of maximum employment and 2% inflation. This assessment will take into account a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measures of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ndicators of inflation pressures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readings on financi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hortfall of inflation from 2%, the Committee will carefully monitor actual and expected progress toward its inflation goal. The Committee expects that economic conditions will evolve in a manner that will warrant only gradual increases in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he federal funds rate is likely to remain, for some time, below levels that are expected to prevail in the longer run. However, the actual path of theof longer-term securities at sizable levels, should help maintain accommodative financial conditions. Voting for the FOMC monetary policy action were: Janet L. Yellen, Chair; William C. Dudley, Vice Chairman; LaelBrainard; Charles L. Evans; Stanley Fischer; Jeffrey M. Lacker; Dennis P. Lockhart; Jerome H. Powell; Daniel K. Tarullo; and John C. Williams.

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控与特点和启示

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控与特点和启示 美国联邦储备局(简称美联储、联储),联储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窗口、存款准备金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及证券市场放款、消费信贷、道义劝告等选择性工具。目前,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已发展成为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为辅的体系。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主要是存款机构的储备。储备从需求方面看,由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构成。从供给方面看,由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构成。借入储备是联储通过贴现窗口向存款机构提供的贷款,非借入储备是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售出债券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资金。联储往往通过调节存款机构的储备,来调节社会货币供应和信贷量,并进一步调节存款机构之间储备盈亏所形成的联邦基金市场的利率水平。 一、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选择 目前,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主要有两种:一是联储的再贴现率;二是联邦基金利率。就美联储对两种基准利率的作用机制来看,再贴现率是美联储能够直接控制和改变的利率;而联邦基金利率则是美联储通过对存款机构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施以影响,间接操作的利率。 (一)再贴现率 美联储的再贴现窗口主要有两种贷款方式:存款机构持未到期的票据向美联储申请的贴现贷款;存款机构以其资产(如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和其他合格票据等)作抵押,向联储申请的抵押贷款。再贴现窗口贷款一般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存款机构因准备金不足、其他形式透支等临时性资金短缺的调节性贷款;二是用于筹资能力有限的小银行季节性资金需求的季节性贷款;三是用于援救面临倒闭或经营不善的银行而采取的紧急性贷款。 再贴现率由联储董事会制定并报理事会审议批准。在联储成立之初,每家联邦储备银行可根据所在储备区的银行和信贷情况自行决定再贴现率。随着全国性信贷市场的形成,各地的再贴现率也逐渐统一,目前,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均实行统一的再贴现率。通常,由于调节性贷款数量占联邦储备再贴现窗口贷款的80%以上,作为基准利率的再贴现率主要是指以调节性贷款利率为代表的再贴现利率,季节性、紧急性贷款利率一般是与市场利率挂钩的。 在联储成立之初的20世纪20年代,通过再贴现窗口向银行提供信贷是联储创造银行储备的主要工具,因而,变更再贴现率---基准利率,也就成为联储主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表及其影响

-------------精选文档-----------------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周期及其影响 2016年5月18日公布的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称,如果未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6月会议上加息。这是自去年12月加息之后,美联储释放的半年来最强烈的加息信号。 一、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周期背景及影响 1982年以来,美联储共经历了5轮较为明显的加息: 美联储第一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83年3月-1984年8月,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经济复苏期。 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大13.5%,接近超级通胀。美联储通过大规模的加息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第二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88年3月-1989年5月,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通胀抬头期。 1987 年股市崩盘,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 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 美联储第三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94年2月-1995年2月,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通胀恐慌期。 1990-1991年经济衰退,1994 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应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97 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可编辑 美联储第四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99年6月-2000年5月,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互联网泡沫期。 1999年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 4%。互联网热潮导致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美联储第五轮轮加息时间周期为2004年6月- 2006年6月,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房市泡沫期。 当时房市泡沫涌现,此前的大幅降息激发了美国的泡沫。2004年通胀抬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加息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二、美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 1983-1984加息 1988-1989加息 1994-1995加息 1999-2000加息 2004-2006加息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对措施的比较2008年秋季,随着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壹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低迷。迄今为止,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他们如何应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就来对比分析壹下中美各自的危机应对措施。 壹、危机起因 要想应对危机,首先要分析壹下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于金融创新风险估计不足,滥用金融杠杆 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造就了它极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从各种期货期权到资产证券化,长期以来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涌入,壹旦市场脱离预期,就使得大量投资亏损。此外,美国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投资,举例来说,壹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仍欠

15亿。假设它盈利和亏损的机会各为壹半,那么期望值是45*0.5+(-15)*0.5=15,从数学角度来见,这是壹个很合理的决策。可是壹旦危险真的来临,投行们是完全没有能力来避免损失的。 2、资产流动性过剩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X公司借贷,且以住房为抵押。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X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X公司购买CDS保险,且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壹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仍贷款,然后贷款X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X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

上海交大网络学院金融学导论作业二

央行行长决策游戏体会 任务内的目标:通货膨胀控制在2%左右,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但在任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宏期内出现过通胀压力,美元升值,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与组内成员商讨,依据金融法律,通胀压力时我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通缩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课程外的了解,发现实际的金融世界有复杂的经济原因,影响金融变动的原因非常多,而且各种原因会同时出现,作为决策保持经济稳定非常不易。 控制通货与信贷,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贷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三大杠杆来调节美国经济。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宏观调控美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如果经济过热,它就提高利率,收缩银根,使经济速度放慢,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不景气,它就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促使经济增长。其关键是根据经济形势对利率提高和降低进行调控,并要恰到好处。货币杠杆是美联储多年来对经济实施调控的最有效武器。美联储调整利率不仅对美国经济举足轻重,对世界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域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其财政独立是由其巨大的盈利保证的,主要归于其对政府公债的所有权。它每年向政府返还几十亿。当然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后者定期观察其职务并通过法令来改变其职能。同时,美联储必须在政府建立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工作。 根据银行的性质不同,美国的金融监管实行的是联邦和州两级管理体制。目前,美国共有8500多家银行,其中的2300多家事依美国联邦法注册成立的银行,其余的都是依据各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依联邦法成立的银行都归美联储管理,而依据法律成立的银行中有1000多家申请成了联储成员,也归美联储监管,其余的归各州金融监管部门管理。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美联储的监管内容主要也是执照的核发,资本金的按比例存储,提交结算报告等。不过,因为业务量过于庞大,在实际操作中,美联储的监管重点主要是大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每两周就要和美联储的调查官员召开一次例行会议。对于众多的小银行,美联储主要监督其清算和资金循环,对其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管则一般以抽查位主。另外,美联储采取法人监管,即只对银行法人一级的机构进行监管。如花旗银行的总部在纽约,则花旗银行及其分行的直接监管是联储纽约分行,而花旗银行设在其他地区的分行就不再单独接受联储及地区分行的监管,由于美国的金融机构实行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