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原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原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原创】

一、微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

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

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

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

一个健康空间。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XXX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

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

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

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

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研究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准绳。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也叫国民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周全提高其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旨在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周全和谐地发展和素质周全提高的教育。因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体小学生为效劳对象,

周全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根本知识,以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二)学生主体性准绳。间接、会合地表现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学生主体性准绳的根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其心理健康为目的,一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设计、构造和放置的;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内容和方式,唯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所认可、所接纳、所内化,亦即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其智慧和潜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参与性准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充分参与为条件的。参与是学生个体表现自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唯有通过参与才能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任何健康心理都只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重在参与,参与的几率和程度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大小。

(四)民主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了解学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

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遵循民主和平等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坚持民主性的原则,以真诚、友爱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成为小学生的知心朋友或良师益友,小学生才愿意亲近教师,对教师说心里话,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气氛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权利、意见和人格尊严。一切居高临下的说教、一切形式的讽刺挖苦和嘲弄学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五)差异性准绳。也叫本性化准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普通来说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致不异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具有较大的无意性,而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则具有较大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再比如,小学阶段思惟的发展就总体而

言处于由具体形象思惟向抽象逻辑思惟过渡阶段。低年级小学生虽然抽象思惟已入手下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惟仍居相对上风,而高年级小学生其抽象逻辑思惟已渐居相对上风。智力因素如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样如此。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具有更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多为周围的人和事,而高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则具有相称程度的抽象性和社会性,如立志成为“四有”人才等。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上的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吻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六)多样性原则。由小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为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感染性的,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当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求最大限度照顾到其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七)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准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

康,促进心理发展,周全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保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准绳,重在预防和发展。只有保持预防和促进发展,才能大面积、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在其自身的条件允许的规模内,达到心理功用的最佳状况,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格得到健全和谐的发展,形成对研究、生活和社会情况的良好适应能力。同时对少数小学生面对研究、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发展中出现的心理危急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对于极个别故意理问题的小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征询指导和适当的矫治,对出现心理障碍或患故意理疾病的小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提供建议,介绍到医疗性心理征询和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职员给予治疗,以保障其心理健康。

三、研究对象

所教年级及班级学生,主要以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为主。

4、微课题研讨的理论根据

(一)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各种百般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它系统地研讨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惟技能以及念头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由于它“研究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研究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它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发展受教育者心理的过程。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在教育方针和目的确定之后,如何组织教育内容、编排教材,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离不开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其中对如何观察小学生的言行,分析他们行为表现上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向小学生有效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如何引导小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增进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作了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些阐述既具科学性、理论性,又具针对性、操作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二)研究本课题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而教育学就是以研讨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为对象的,它是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和揭示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题根据这一理论,确立了研讨的目的,即通过研讨,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五、研究目标

(一)对我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研讨如何预防我校学生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部分学生懒散,研究能力差、家庭父母的仳离等问题的学生,增加教育途径,改善现状。

(三)要注重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个别存在心理方面的学生要个别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更要联合学生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四)研讨如何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更科学、更有效地通过教育手段,达到教育造就学生的目的。

(五)探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有亮点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先进经验。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三级以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课题研究通过有关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把握影响小学生心

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心理信箱,通过集体和个案的研究,探寻适合我班实际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为全面开展、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走出一条新路子。

六、课题研讨方法及步伐

(一)遵循发展规律。根据我校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和个人辅导活动”等。

(二)突出学生主体,关注个别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开展咨询辅导。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促进普遍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更对个别存在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四)实施家、校联动。建立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长心理保健能力,引导和

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内到外打造心理“防护墙”,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或子女。

(五)课题研讨时间限期为一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前期主要采用资料钻研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谈话法;

2.中期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个别谈话法和活动观察法;

3.后期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反思研讨法和比力归纳法。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0年4月初-2020年6月底)

1.认真查阅资料,深刻分析学生现状。利用下班时间查阅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课余时间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深入沟通,经过不断的研究讨论,对我校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2.制定研究方案。通过了解的内容,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拟定研究方案初稿,征求我校的老师意见和建议后形成最终方案,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二)中期:具体实施阶段(2020年7月底-2020年12月底)。

在争夺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后,根据制定的方案,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针,从学生的普遍心理

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讨活动。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重在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具体形式有:以讲授为主要教育形式,即以教师为主导,从揭示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入手,说明一个心理学原理和观点,并通过观看影片、游戏互动,引导他们用来认识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现象。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声讲出来”活动,让同学们分别说出每位同学的1-2个优点,加深同学与同学的关系;针对全校学生,每学期举办一次类似于XXX的《少年说》的交流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同学之间,也可以是家长、老师等,通过大声说出来,宣泄积压已久的心事,也增强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活动。开展爱要大声说出来的活动,把平时羞于表达的话通过此次活动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表达爱的勇气和感恩的心。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和个人辅导活动。重在针对我校小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感,在互相尊重理解的

基础上,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形式有

(1)团体辅导:以班级为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针对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进而相互启发、自我教育、清醒认识。形式有集体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训练、心理体验等。

(2)个体抽导:建立了“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的个别抽导。计划在每周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由老师随时解答学生的困感和疑问。老师要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疏导的原则,运用合理的咨询策略和方法进行指导交谈,达到舒缓学生压力、改善心理问题的目的。建立“心灵档案”,这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教育的依据,也是老师针对性教育的“参谋”;设置“知心信箱”,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辅导工作落实到实处。每周五开启信箱,并做好反馈与记录,及时给予学生回信。

5.实施家、校联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耳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因此,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一是创设良好的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包括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民主、

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二是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与场所。包括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出刊心理教育黑板报等;三是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与咨询工作,引导家长协同教育,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包括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档案、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教成功经验交流,邀请家长参加心理教育主题活动等。

(三)后期:总结整理阶段(2020年12月底-2021年2月初)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测试,对试验成果进行检验和加工提炼,进行总结。

八、预期研究成果名称

(一)相关的调查报告;

(二)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过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心理教育是关心人类心理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是关于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21世纪是一个需要心理教育和呼唤心理教育的时代。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篇1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特色兴校、特色强教、打造甘田中学教育品牌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任务 1.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价格水平。 2. 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工作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和专题心理讲座。要把心理辅导活动纳入日常教育计划,每班每学期安排八课时以上。 2.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 为了增加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使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学生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心理困扰。 4.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着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 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心理辅导网络,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结“问题学生”要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 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预防于未然。 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要落实危机干预的人员、措施和设备,一旦发现心理危机,要立即启动干预机制。对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将其安排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 5.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广泛开展亲子活动,动员家长主动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方式与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还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 心理教育是关心人类心理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是21世纪是一个小学生需要心理教育和呼唤心理教育的时代。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篇1 一、领导机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素质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原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原创】 一、微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 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 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 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 一个健康空间。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XXX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 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 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 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

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研究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准绳。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也叫国民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周全提高其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旨在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周全和谐地发展和素质周全提高的教育。因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体小学生为效劳对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精选21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精选21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篇1 一、现状分析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校自20xx年在全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良好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环境稳定、乐观和积极,对学校管理、同事工作、个人生活、学生成长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大影响,并左右其行动。因此,有效克服教师心理障碍,塑造教师良好心态,成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教师的职业发展来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校面对教师所表现的现状,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不良情绪产生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与工作适应问题。 (1)由于教师岗位调整,教师感到自己很难胜任学习与工作,心理压力较大。 (2)班容量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给教师带来教育管理的.难度。(3)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规划不明晰,产生职业倦怠。 人际适应问题。 (1)教师处理班级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时偏激或不当,使学生及家长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困扰教师的情绪。 (2)教师与家长沟通缺乏自信与必要的技巧,影响职业形象。 自我适应问题。 (1)教师对自己不断增长的愿望一时得不到满足产生困惑。 (2)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期望值相差较大等,使教师产生焦虑、急躁等负性情绪。

在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的调查中发现,良好的个人形象、健康的心理品质、宽容待人的态度和具有渊博学识水平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喜欢的是公正、宽容、幽默、自信、健康的老师。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适合校情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提炼研究课题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自我调节的成果,深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使他们不仅要熟悉教育科学、精通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即要专业成长,又要心理成长,使心理成长成为教师自觉进行自我修炼的需要。 三、工作目标 依托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自我调节研究课题,继续通过教师负性情绪产生原因的静态和动态研究,总结探究教师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调节教师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让教师在激烈竞争中学会微笑面对工作、微笑面对生活,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待、和睦相处、真诚交流、协作共事。遵循阳光、健康、快乐的宗旨,塑造教师阳光心态,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 四、工作方法 行动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 五、工作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全方位实施的一项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力求创新十大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研究内容,遵循阳光、健康、快乐的宗旨,促进每一位教师健康心理的成长。 一是自我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实施《牛山小学教师学习成长设计》三年发展规划,教师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并有计划的进行实施,特别在学科素养方面全面提升。每学期教师反思写出,校长及班子成员与教师评语对话,沟通交流。 二是知名心理专家入校指导。学校重点投资帮助、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室培训。邀请知名心理专家亲临指导,学校赠送心灵鸡汤书籍,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1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心理状况,为更好帮助全校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复课后的校园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增强耐挫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决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 二、活动宗旨 通过集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活动时间 20xx年2—6月 四、活动内容 (一)注重衔接,全面排查分析学生心理状况。 学校要提前分析研判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的“复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居家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增强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采用学生自己报告、日常观察、访谈、心理绘画或其它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全面摸底,筛查学生心理问

题,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心理排查应坚持尊重学生隐私、遵循保密原则,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可能存在的长期性和隐蔽性。 (二)创新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学校要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举办“心理专家心理讲座”、手抄报、同伴互助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向自制力好、意志坚强的同学学习,促进自己成长。各学科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 (三)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学段特点提供心理指导。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学段特点与个性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以组织开展游戏或心理拓展活动为主,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表达,指导学生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针对毕业年级学生,要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考前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 (四)实施干预,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完善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干预、转介机制,搭建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平台,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五)加大宣传,增强学生心理正能量。 学校要及时向学生传递权威政策信息,提高信息辨别和独立思考能力,降低焦虑情绪。通过学习疫情期间身边优秀榜样事迹、抗疫斗争中各战线表现突出人员等,帮助学生汲取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增强自信心。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宣传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据一九九八年全国少工委等组织联合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少年儿童存在四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某省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教育,把老师残忍地杀死宿舍中,仍若无其 事地上课玩耍三天至案发”。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现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关于健康的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可见,健康的内涵已日渐深广,心理健康已纳入衡量健康与否的标准之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由此表明,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基石,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应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三、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二是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贯彻发展性原则,首先在思想上要明确发展的要求,明确发展是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小学生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本课题是我校研究的“小学生健康研究”的内容,该课题的研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殊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必须注重学生实际,斗胆创新,全方位投入,力求实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与科学空前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日趋富裕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这给我们带来了如何使“人、社会、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探索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材队伍,而21世纪对人材队伍最主要的挑战非但是物质与知识的挑战,更是道德与精神的挑战。 特别是人材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善于合作等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关系十分密切。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胆怯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

种种心理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耽心和关注,为此,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的的重点,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为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认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需要对“学校心理教育”这一概念加以科学的界定和系统认识,才干指导实践做出成效。 所谓学校心理教育,即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其一,保健性目标。即矫正学生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其二,发展性目标。 即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等。其三,培养性目标。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等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信、勤奋、合作、爱心、责任、创造、不怕艰难与挫折,自尊自强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众所周知,人的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人的精神素质又包括社会文化素质与个性心理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中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道德、习俗、劳技、交往、审美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依据 小学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群体,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 的不断深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了 新的挑战。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1.探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考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3.指导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三、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 式收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自尊、心理抗压能力、情绪管理、人际交 往等; 2.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家庭 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教育需求,针对性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策略、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4.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实验对照组设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5.提出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完善建议。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标准化心理测量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对小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3.文献研究法。对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研究和综合分析; 4.实验对照组设计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五、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3个月):确定研究方案,文献研究和准备研究工具; 第二阶段(4-7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查; 第三阶段(8-10个月):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整理;

小学生心理问题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问题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小学生心理问题越发被重视。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关注和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 探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分析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3. 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研究内容 1.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特点,例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2.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例如家庭教育环境、同伴关系、学业压力等。 3.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基于研究结果和现有心理学理论,提出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例如,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提供心理咨询等。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学术期刊、专业书籍和互联网资源,搜集和综述与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文献。以此作为研究背景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包括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随机抽样或全员抽样,收集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实地观察 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小学校园,观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互动和学习情况,进 一步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环境背景。 4. 心理咨询 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合作,向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收集案例和经验 数据。通过个案分析和咨询师反馈,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和方式。 研究步骤 1.文献综述:收集与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文献,梳理研究背景和理论 框架。 2.问卷设计:设计合适的问卷,并进行预测试和修订。 3.问卷调查:根据研究对象的划定范围,收集问卷数据。 4.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 的表现和原因。 5.实地观察:走访小学校园,观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情况。 6.心理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合作,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7.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调查、观察和咨询的数据。 8.结果解读和报告撰写: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相关建 议。 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深入了解,为小学 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其意义在于: 1. 为家长和教育工作 者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2. 为学校制定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提供依据; 3. 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提供研究结果支持和干预策略。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样本范围的限制、调查工具的选择等。未来的研 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调查范围和研究深度,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 结论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 察和心理咨询等方法,探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通过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据一九九八年全国少工委等组织联合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少年儿童存在四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

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某省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教育,把老师残忍地杀死宿舍中,仍若无其事地上课玩耍三天至案发”。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现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关于健康的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可见,健康的内涵已日渐深广,心理健康已纳入衡量健康与否的标准之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由此表明,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基石,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应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三、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二是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贯彻发展性原则,首先在思想上要明确发展的要求,明确发展是心理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在教育过程中,把发展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空间。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博士指出: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⑵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⑶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 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一代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整体素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村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小学,这些年发展较快,生源比较复杂,目前全校接近2000名学生,27个班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孩子厌学、攀比、面临青春期••这些都需要正确的指导。 二、课题核心概念: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学校心理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我把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对学习心理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树立目标,彻底摆脱厌学的困扰。 2、对情感教育的指导。即教会学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 3、对人际关系的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教给学生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愉悦的环境下成长。 4、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5、对性心理的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在性教育的指导上我们国家欠缺的多,在小学高年级已经存在早恋现象,但因为缺乏引导,造成初中早恋问题的严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LT

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和揭示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题根据这一理论,确立了研究的目的,即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研究目标: 1.探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浓厚兴趣、充足信心以及头脑和身体充分活动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端正态度,稳定情绪,发展思维,自由创造;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探索学习、世界和人身的本质,在积极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课题研究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把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通过班本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心理信箱,通过集体和个案的研究,探寻适合我班实际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为全面开展、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走出一条新路子。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2.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育中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首先以小学生为出发点,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3.民主、平等的原则:在教育中,尽管教师与小学生的角色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 4.坚持预防、发展重于娇治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上,其次才是帮助小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危机。对于极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建议家长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诊治。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1.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提高班级生活质量提供发展条件。 2.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辅导、活动等途径,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依据 (一)核心慨念界定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动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其任务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动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 实践水平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核心素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可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殊途同归。 3.项目式教学:又称“项目教学”“专题式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2007)将其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指导下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它有跨专业课程的特点。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综述

1.国外的研究综述 项目式教学起源于美国,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于1918年首次提出,它基于杜威的“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并受桑代克学习心理学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美国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而项目式教学正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式学习。1983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水平,项目式教学使用多元评价模式,利于发展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并 通过各类综合实践课程,促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如英国教学体系中有社会与情绪课程,日本也设有综合学习时间。在法国和美国,合作学习是作为工艺课程和服务性课程最主要的方式;2003年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培 养学生的职业水平。这些对我国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2.国内研究综述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就曾传播了杜威教育理论。 近二十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使小学课程日益丰富,但也存有门类众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课程资源浪费,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现象。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扭转过于强调科目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弊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鼓励学校多样化课程整合,增强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007年,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学习教师指南》翻译成中文并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季风,黄明燕,赵建华(2014)发表了《项目学习研究综述-——基于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视角》,但主要是涉及整体研究视角。华中师范大学王安琪(2015) 实行了《小学课程整合研究》,西南大学刘龙珍(2016)实行了《小学学科间课程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教育手段进行干预和调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学分支,它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改善社会

环境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2)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3)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 2)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干预和调节; 4)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几个成果: 1)探究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为班级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它研究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研究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发展受教育者心理的过程。在教育方针和目的确定之后,如何组织教育内容、编排教材,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离不开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发展心理学对如何观察小学生的言行,分析他们行为表现上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向小学生有效地传授知识,发展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