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与化学论文汇总

食品与化学论文汇总

食品与化学论文汇总
食品与化学论文汇总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

论文题目:食品与微生物

姓名:谢培钧

学部:工程与设计学学部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131

学号:1338350103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且较为多见。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禾”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

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包括 3大类:

①: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②: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

③: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1.2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㈠土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㈡空气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随与地面高度、人口疏密等条件而异。一般来讲,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微生物越多。尘埃越多,微生物也越多。相反,下雨或下雪后,微生物就显著减少。

㈢水各种水域如海洋、湖泊、江河具有微生物生存的一定条件,自然界的水源中都含有不同量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水的表面含氧量较多,淡水pH在7.0~7.4之间,水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改变。因此,不同性质的水源中可有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在其中活动和生存。

㈣人和动植物当人和动物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病害时,患者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向体外排出,其中少数菌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Bacterium burgeri)。它们污染食品和饲料造成人、畜患病或食物中毒。

㈤食品加工设备与包装材料各种加工机械设备本身无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食品的汁液或颗粒黏附于内表面,食品生产结束时机械设备未得到彻底的灭菌,使原本少量的微生物得以在其上大量生长繁殖,成为微生物的污染源。需要注意的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繁殖迅速,但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温度和营养物质。它们能在温度5-63℃的范围内繁殖。如果条件适宜,1个细菌能在8小时内繁殖到超过400万个。

因此,食品的适当加热和冷却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食物进食之前,热的食物要保持高温状态(63℃以上),冷的食物放入冰箱。

2.1 世界卫生组织(WHO)特别提出食品安全提示:

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在室外活动等需要预先准备食物或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要特别注意。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

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转基因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和致病性由于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转导、转化或接合进行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微生物有可能将基因传递给人体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导致人体胃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发生变化,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发生基因转移的可能性可根据转入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来进行评估。如果转入基因能给予胃肠道微生物特定的优势,如抗生素抗性、粘着力等,那么发生基因转移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但如果转入基因未能增强胃肠道微生物的任何生存特性,就不必作进一步的安全评估。

另外,还需要考虑转基因微生物的致病性。用作食品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微生物必须是已知的无致病性的。同时需要考虑这些活的转基因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如在肠胃中的存活、生长和定殖能力,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等交换质粒的能力等。

2.2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2.2.1海洋食品浮出海面: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

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虾、贝、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含量充足,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日本等国研制的浓缩鱼蛋白、功能鱼蛋白、海洋牛肉等,均以鱼类为主要原料制成。海洋生物是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宝库。海虾、海鱼中钙的含量是禽畜肉的几倍至几十倍;海带中富含碘元素;鱼肉中的铁最易被人体吸收;用鱼骨等加工制成的“海洋钙素”“生物活性钙”对防治缺钙有独特疗效。

2.2.2应用前景:一直以来,为了动物的健康和促生长,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但其副作用已经对人类的肉食卫生安全及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首先,抗生素能破坏动物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影响动物的健康,特别是在使用不当时,会引起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其次,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起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能通过耐药性质粒遗传,使耐药菌株增加;这种耐药菌也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转移给人类,威胁人类的健康。再者,抗生素化学残留会污染肉、奶、蛋等产品,降低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基于此,瑞典自1986年即禁止在供肉食的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1998年12月,欧盟也禁止在畜禽养殖中使用多种抗生素添加剂。

2.2.3另外,大多数有效且广泛应用的防腐剂都是各种有机酸或它们的酸盐、酸酯等。而且这些防腐剂在低pH值下较之在高pH值条件下更为有效。其中,只有尼泊金酯在pH值接近中性仍具有有效的抗菌作用。为确保使用防腐剂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防腐剂

用量、发挥防腐剂作用,增加产品特效、针对性及广泛适应性,健鹰牌系列防腐保鲜剂坚持应用复合增效原理,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和大量的针对性实验牞推出了系列高效防腐保鲜食品添加剂,开辟了一条防腐保鲜新路。

总之,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发展绿色畜禽水产品,就必需开发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不污染环境的抗生素添加剂替代用品,由于动物微生态制剂全面具备这些性能,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和生产经营者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保障畜禽水产品的出口,在畜牧水产养殖中应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势在必行。由于微生态制剂具有抗生素不具备的许多优点,所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陆德源,2001.《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玉佳,2001《现代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4]岑沛霖,蔡谨,2001.《工业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姬德衡,钱方,刘雪雁,2002.《微生物工程在保健食品开发中的应用》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6]沈萍主编, 2002, 《微生物学》,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7]岑沛霖、蔡谨主编,2001年,《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8]黄秀梨主编,1999,《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9]M.T.马迪根、J..M.马丁克、J.帕克著,杨文博等译, 2001,《微生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食品化学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食品化学”校选课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当今的食品安全问题 班次:周日下午 序号:41 作者: 高欣怡 学号:1330190011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完成日期:2015.05.01

浅谈当今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公司》这部纪录片以美国近年来食物的变化为主要内容,揭示了美国食品华丽的外表下不可告人的一面。这部让人看了触目惊心的纪录片,使我们不由得开始质疑我们所吃的食物到底是否健康。 (一)防不胜防的食物 近年来,我们对食物的最大感受就是:食物打破了季节和产地的界限,你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吃到自己想要吃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红柿。但我们所不知的是西红柿之所以一年四季都有供应,是因为大多都是在还未熟的时候采摘,然后用乙烯催熟。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在单纯地“吃”西红柿,并没有摄取其中的营养,即“概念上的食物”。除此之外,风靡全球的快餐,我们只看到了其美味和廉价的一面,殊不知它促使了动物生长的畸形——家禽从生长到宰杀所用时间是五十年前的一半,但体积是原来的2倍,人们喜欢吃鸡胸肉,因此鸡被改变,鸡胸也比原来更大。不仅如此,鸡舍肮脏而终日不见光,到处尘土飞扬,鸡由于体型增大使它们的心脏无法承受体重而不能运动,每天都有鸡会死去。饲料里被加入了抗生素,抗生素培养了大量超级细菌。同样地厄运还发生在了牛的身上,它们被迫改变食物习惯,吃最廉价的玉米饲料,大肠杆菌肆意横行。更可怕的是这种种的现象都是在人们全然不知下产生的。我们只看到了超市无骨的肉制品,新鲜的蔬菜,让人放心的农民形象,却从来没有质疑过:这些食物的品质到底有没有保障?当我们吃着快餐大快朵颐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这些食品的来源是否健康安全?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隔几年就会有大批的食物因为各种细菌感染被召回,因为感染细菌而身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就中国来说,食品安全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最早令人印象深刻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再到蒙牛的黄曲霉素事件,一直到去年发生的福喜过期肉事件。可以说,这些都是信誉度高、知名度高的大品牌,本应让人吃着放心、用着安心,可是现实却大相径庭。大品牌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小品牌,甚至是没有营业执照的小作坊、路边摊呢?用福尔马林泡过的鱿鱼在铁板上嗞嗞地响,抹上了羊油的老鼠肉被食客们当成羊肉串吃的不亦乐乎,被苏丹红染后的鸭蛋骗又过了多少人……我们不禁要问:吃健康安心的食物真的有那么难吗? (二)无可奈何的食物 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食材的生长过程或是食物的制作过程,违背了其

化学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1 ——2012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化学导论 任课教师:刘晓庚 学生姓名: 班级:金融0907 学号: 论文题目:化学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内容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我们周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开 始持怀疑态度,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及人们的重视。化学学科与食品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绝大多数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化学物质导致的。本文也涉及了化学污染及一些基础的措施,及从食品化学角度看,日常生活食品中的有害有毒物质。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污染监管防腐剂绿色食品添加剂 化学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前言 “民以食为天”,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平衡系统的逐年破坏,尤其是环境卫生和人类环境恶化,加之食品和水供应减少和其他人为因素,食品安全的形式已经变得非常严峻。山西1998年假酒事件;2001年瘦肉精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的同时,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一、化学与日常食品 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的食品中无处不在,所以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化学息息相关。近几年有些厂家在奶粉中掺三聚氰胺为了提高氮含量;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在蔬菜中,使农药在人体内富集,所以现在的人们都提倡吃绿色蔬菜,低毒无农药残留蔬菜;吃半熟四季豆,度蘑菇等引起的中毒;还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东西不能混的吃,比柿子和蟹,菠菜和豆腐,鸡蛋与豆浆,牛奶与巧克力等。这些都说明事物离不开化学,也离不开化学知识。 二、食品与化学添加剂 说到化学与食品安全,自然离不开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由此可见,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过量或者是滥用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现代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在给工业食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伴就发生了。 (1)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于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抗氧化剂又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的得到提高; (2)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有些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色、味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辅助,比如:着色剂、漂白剂、香料等,这样一方面改变了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加工操作的同时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在我们看到食品添加剂给我们带来方便性的同时,一些不够理想的食用合成因素例如:亚硝酸胺和亚硝酸盐却具有致畸致癌的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自身存在的危害不容我们忽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特别是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 没有食品防腐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以目前我国使用10万吨化学合成防腐剂,平均按1‰添加剂量计算,每年使1亿吨食品不腐败变质。平均每吨食品按3000元计算,直接经济价值达3000亿元!可见,目前食品工业是离不开食品防腐剂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鉴于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各国都严格控制这类食品防腐剂的添加剂

食品化学与健康结课论文

学号: XXXXXX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自身膳食结构的分析与优化 学院(系):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与健康》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20XX-20XX学年度第X学期

自身膳食结构的分析与优化 自身膳食结构的分析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膳食营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合理膳食结构是人体健康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与健康日渐重视,科学安排膳食结构,促进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基本要求。膳食结构的形成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综合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不同地域的膳食结构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我的家乡是河南商丘,属于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早上馍、炒菜(简单的几样,如炒个鸡蛋、溜个白菜等)、稀饭(玉米申子粥、白米粥、麦粒粥、面水蛋碎粥等)。中午常吃面(家常捞面、烩面、合络、渣浆面、焖面、蒜面、刀削面等),各式各样祖国找得找名堂的面几乎都有。晚上基本同早上。另外中午也会食米饭,但不频,周均两次。饺子频率也不高。过节时一定会吃的。来到大学以后,学校的伙食还算不错,除了米饭还有很多面食,兼顾南北方同学的饮食习惯。来到学校后,我的膳食结构有所改变,不在以单纯的面食为主要,米饭在平常的饮食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比较喜欢吃鸡蛋,西红柿,也会很多其他的蔬菜和肉类。上大学以后三餐吃的不太规律,有时因为想睡懒觉,早饭就省了。很多时候进入餐厅以后,不知道要吃啥,转了一两圈以后,就回宿舍吃泡面了。 我的膳食结构不太合理,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足较为严重。如果早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血糖值则处于较低的水平,下降速度也较快,势必影响大脑的功能,导致许多学生疲劳及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学习效率降低。平均膳食能量的57.40%来自谷类,15.20%来自动物性食物;城市来自动物性食物和豆类的蛋白质平均为总量的31.50%和5.80%;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量的28.40%。由此可见,谷类和动物性食物摄入量高于全国城市的水平,而豆类摄入则相对不足。同时,摄入的热能营养素来源分布较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值不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 不吃早餐,早、中、晚餐分配不合理。由于学习、工作紧张或其他原因不吃早餐,

食品化学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吉林农业大学 食品化学进展课程论文 题目名称: 食品化学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黄磊 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2016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指导教师:陈晓平职称:教授 2 016年12月1日

食品化学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班级:10班姓名:黄磊学号:20160496 摘要:本文在阐述“食品化学”的定义的基础上,说明食品化学在食品安全、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开发利用及安全使用、食用产品加工质量、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和展望,论述了食品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食品化学;添加剂;风味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Food Chemistry", indicating that the effect of food chemistry i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ood safety in food additives and safe use, edible products quality and food resources in,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food chemistry and its importance to human health. Key words: Food Chemistry; additive; flavor 当今世界,人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关心食品。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云尚未解决温饱的地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是能得到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营养素。在经济发达地区,已有丰富的食品供应,而且许多农副产品通过深度加工以及加入化学物质后,改变成丰富多彩的各式食品。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将食品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系统化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是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的科学[1]。其内容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有害成分、食品的色、香、味,食品的酶化学,食品中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鉴定和利用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及研究方法。食物中供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成分和能量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含有营养成分的物料统称为食物。经过加工的食物也称食品,故通常也泛指一切食物为食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结构、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人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化学论文

当代食品生产方式 ——论中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及现状 摘要:主要对近代中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进行了一个综合的概述。在此同时,从事实出发,对当今中国的食品工业化造成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这些现状中总结出原因,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解决将会遇到的问题提供资料。 关键词:中国,食品工业化,发展,现状 1.引言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 2.1前期发展 自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之后,食品工业化传入中国。不过此时中国一切的经验都只是来源于国外的经验,属于自己的理念还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中国自己的食品工业化方面还只处在初步阶段,一切都还有待进步和完善。 当前中国的食品工业化发展 “进入21世纪的5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农业、制造业、现代流通服务业于一体的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1]我国的食品工业当下已处于上佳的高速发展时期。而这个时期,正因食品工业化方面的科技水平、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完善,各方面出现漏洞的可能性也将会加剧。此时我们应更加小心,尽量做到方方面面考虑周到。 接下来我们来以美国近十年的食品工业的发展进行参考。美国食品工业总体状况美国作为全球头号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其工业发展趋势,对我国有着良好的借鉴价值。下表显示了美国 2005与2007 年工业销售额和制造业研发状况的一些数据,从表中数

关于化学论文

浅谈我们身边的化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食品已经逐渐的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而在人们开始享受各种美味食品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这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和对食品的购买欲。 从三鹿的问题奶粉到上海的“彩色馒头”,再到双汇的“瘦肉精”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禁一次次的伤害者千万国民的心,让国民脑子中始终紧绷着食品安全这一根弦。而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却始终和一个重要的角色—食品添加剂—有着脱不了的关系。本文就重点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1、定义 食品添加剂通常是指人们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在食品加工或储藏过程中添加的少量天然或合成的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生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按用途的不同分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美国FDA规定的有32类,欧洲共同体有9类,日本将食品添加剂划分为25类。 3、功能 ●能保持食品质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储藏期;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色、香、味或质地; ●便于食品加工,能直接使用,也能间接使用。 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 这是一类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从那不会烂掉的“泡菜”到那打开口后放置一星期却也不见发霉的袋装零食,防腐剂以其杀死某些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而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食品用防腐剂主要是化学防腐剂,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类防腐剂主要有亚硫酸及亚硫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二氧化碳,过氧化氢,过碳酸钠等。有机化学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盐,丙酸,乳酸,脱氢己酸和己酸衍生物,低级脂肪酸单甘油酯,聚磷酸盐,氨基酸类等。 但是在使用防腐剂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甲醛,甲醛的水溶液又称为福尔马林。虽然其不是食品级的防腐剂,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它来制作动物标本,还用它来浸泡腊肉、海产品(最常见的就是带鱼)、猪血、鸭血等。产品浸泡之后不仅色泽艳丽,而且保鲜持久。但是,它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并不被人们看好。又如硝

食品保藏论文

关于食品玻璃化保藏技术的探讨 黄春梅 摘要:本文从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玻璃化转变这个物理化学过程对食品保藏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并应用该理论解释干燥过程中品质变化机理。 关键词:保藏,玻璃化,玻璃态 80年代,在 Levine和Slade 的倡导下[1],越来越多的食品科学家和工艺学家们认识到玻璃化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并证实, Ferry小组提出的以合成的无定形聚合物的性质为基础重要原理可应用于玻璃态食品。Levine和Slade 将这种研究方法定义为“食品聚合物科学方法”[2]其基本思想为:食品材料的分子与人工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间有着最基本、最为普遍的相似性。这为研究动力学控制的食品聚合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和经验框架。基于聚合物科学建立的结构&性质关系理论,通过对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的研究,可以把食品的结构性与其功能性质联系起来,用于解释、预测食品加工储藏中的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本文从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玻璃化转变这个物理化学过程对食品干燥贮藏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并应用该理论解释干燥过程中质量变化机理。 1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 玻璃化转变是非晶态聚合物(包括晶态聚合物中的非晶部分)从玻璃态到橡胶态或橡胶态到玻璃态的转变,其特征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Tg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仅适用于含有冰的试样)。当融化温度低于Tg 时,所处的状态为玻璃态。 玻璃花转变温度Tg通常是指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的起始或重点温度,是控制食品质量及其贮藏稳定性的关键。在“食品聚合物科学”理论中,根据食品含水量的多少,玻璃化转变有两种定义:对于低水分食品(水的质量分数小于20%),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高于0℃,定义为Tg;对于高水分食品(水的质量分数大于20%),由于降温速率不可能达到很高,一般不能实现完全玻璃化,此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指的是最大冻结浓缩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浓度,定义为Tg′.由于大多数食品含水量均较高,因此,Tg′就成为玻璃化贮藏理论和和技术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个物理概念。 在食品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是典型的无定形聚合物。聚合物在较低温度下,分子热运动能量很低,只有较小的运动单元,如侧基、支链和链节能够运动,而分子链和链段均处于被冻结状态,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只能发生很小的形变,这时的聚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与玻璃相似,故这种状态称为玻璃态。其外观像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但结构又与液体相同,即分子间的排列为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过冷液体”,只是不易觉察出流动而已。随着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聚合物在受外力作用时,表现出很大形变,外力解除后,形变可以恢复。这种状态称为高弹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整个分子链都可以运动,这时聚合物逐渐变成黏性流动的状态,发生的形变不能恢复,称为黏流态。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是无定形聚合物存在的三种力学状态。 2 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 2.1 食品化学结构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通常,高聚物具有非常复杂的化学结构,这些 参考文献: [1]魏永成,罗福成,谢吉光等,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海藻多糖总糖含量[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3):37~40. [2] 张惠芬,樊建,束嘉秀等,硫酸-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SPS的方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7(3)

风味化学论文

食品风味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食品风味化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在食品工业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论文主要对食品风味化学的概念、应用范围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纳。食品风味化学是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到论文的最后,就讨论了食品风味化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风味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食品风味是一个广泛和综合的术语,包括食品的香气和味道。颜色和香气是食品引起人们购买或消费的“第一印象”,美味则是保证一种食品能持久被特定人群接受的必要条件。因此,食品科学家和食品工艺学家把提高和改进食品风味看做提高食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风味的要求不断提高,风味化学已发展成为食品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推动食品工业发张的重要动力。 2.食品风味化学的理论 食品风味化学是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体内生化过程、营养价值、安全性质及在加工、贮藏、运销中的变化、变化本质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食品的种类很多,包括:水果风味、蔬菜风味、辛香料风味、饮料风味、肉食风味、脂肪风味、烹调风味、烧烤风味和恶臭风味。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明确天然风味的化学组成和它们的形成机理;延迟或防止食品异味的形成;重组加工食品的新鲜风味;通过添加合成风味物质改善食品风味;开发具有特殊风味的新食品,如薯片风味;通过加速产生理想风味物质的反应改善食品风味;研究风味成分和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实现风味的控制释放;未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开发高产改良风味化合物或风味前体的新物种;规范食品原料,控制食品质量。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嗅觉和味觉的影响,因而人类的历史也和食品风味的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

食品与化学论文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 论文题目:食品与微生物 姓名:谢培钧 学部:工程与设计学学部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131 学号:1338350103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且较为多见。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禾”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 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 ①: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②: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 ③: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1.2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㈠土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㈡空气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随与地面高度、人口疏密等条件而异。一般来讲,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微生物越多。尘埃越多,微生物也越多。相反,下雨或下雪后,微生物就显著减少。㈢水各种水域如海洋、湖泊、江河具有微生物生存的一定条件,自然界的水源中都含有不同量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水的表面含氧量较多,淡水pH在7.0~7.4之间,水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改变。因此,不同性质的水源中可有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在其中活动和生存。 ㈣人和动植物当人和动物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病害时,患者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向体外排出,其中少数菌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

绿色食品论文

论绿色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level, people demand for food is more and more high. "Entrance"things should not only delicious, but also has the nutrition, health, no pollution. Therefore, no harmful substance residue of green food has become a desire for foo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green food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ood processing. Green food like a green spring tide, is quickly poured into our life. 关键词:绿色食品、营养、卫生、开发和生产、食品加工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第二、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第三、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第四、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养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

《食品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化学是一门主要包括微生物、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主要课程,是食品专业的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食品材料(原料和产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食品在贮藏、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毕业论文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该学科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等。 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食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3、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在食品加工和保藏领域较好地从事教学、研究、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认知。 理解———是指能懂得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食品化学原理说明、解释并运用到实践中。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食品化学的具体操作。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本课程属于食品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理论课学时数35,实验课学时数9,学分2个。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食品化学保藏论文

食品保藏原理课程论文 题目食品化学保藏 学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班级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学号 201244061 姓名常洋洋 主讲教师游新侠

食品化学保藏 摘要:食品化学保藏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领域。随着化学工业和食品科学的发展,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的食品保藏剂逐渐增多,食品化学保藏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成为食品保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化学保藏的机理、作用、化学保藏剂的使用方法及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化学保藏剂,作用,使用方法,问题 前言 化学保藏法是在要保藏的产品中加入一种或若千种益多害少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或者可以抑制微生物滋长,或者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使微生物致死。这种物质被称为保藏剂,也称为防腐剂。 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化学保藏法,设备简单,经济有效。如大家熟悉的,造成农副产品和食品腐败霉坏的原因很多,有物理、化学、生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其中细菌、霉菌和酵母之类的微生物的侵袭则是主要因素。为了使收获物免受或少受损失,人们不断研究和发展各种科学的保藏技术,其中化学保藏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化学保藏及其作用 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适当采用化学制品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品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主要是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在保藏化学保藏的过程中要用到化学保藏剂。化学保藏的优点在于只要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化学制品,如抗菌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物质,就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延缓食品腐败变质。与其他食品保藏法如干燥、冷藏、冷冻相比,具有方便、经济、影响品质小的特点。 它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

《食品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食品化学论文 题目:浅谈食品添加剂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应用化学2班 姓名: 完成日期:2017 年05 月03 日

《食品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浅谈食品添加剂 摘要: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隐患。对食品中添加剂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检验成为了目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功用与危害。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功能危害 前言:日常饮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理念,采取科学的营养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营养教育已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家作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的主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TO)把营养教育定义为“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 食品添加剂是近代才出现,但它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即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京时就用于腊肉生产,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现代食品工业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的食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正慢慢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必然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食品添加剂已被列为我国加速开发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的物

食品化学与生活论文

厦门工学院课程论文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浅谈食品添加剂 课程名称化学与生活 系别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3建筑3班 姓名柯亚鹏 学号1307503004 2015 年12月6日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浅谈食品添加剂 [摘要]: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隐患。对食品中添加剂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检验成为了目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功用与危害。 [关键词]:化学食品添加剂功能危害 正文: 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食品添加剂的特征 1、食品添加剂是允许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 2、食品添加剂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3、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仿佛、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必须。 三、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四、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特性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具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5.有利食品加工,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6.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五、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虽然说食品添加的出现推动了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核心灵魂,但是不能不说的是,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也提高了人体安全指标的危险性系数,如果不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量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话,可能就会危害到人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

常见蛋白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蛋白质与脂肪、淀粉、糖是食品工业的四大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包括糖果、糕点、冷饮、肉制品、乳制品、面制品等,它不仅具有强化营养的功能,而且具有改善各种食品品质、质构的功能。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加工与合成食品的种类增多,若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方中各成分的性质,根据蛋白质功能性质的不同,选定适宜的蛋白质,加入到食品中,使之与其他成分配合转化成理想的成分,加工的成品便有了很大的特色。而在食品工业中,提高经济价值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利用价格低廉,来源广阔的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同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也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关键词:蛋白质;食品;应用;改善;质构;营养 食品蛋白质可以分为动物源、植物源两大类,其中的动物蛋白质(如肉类、乳、蛋等)和谷物蛋白质是所谓的传统蛋白质,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在人类的日常消费中也最为重要,也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食品成分或配料。 1植物蛋白 1.1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是最为重要的油籽蛋白,其最为重要的原因如下:第一,因为其全球种植面积非常大;第二,从氨基酸组成上看,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动物蛋白比较接近,与牛乳则十分相似;第三,利用FAO/WHO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分,评价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近,明显优于其他植物蛋白;第四,大豆中蛋白质含量一般超过大豆的40%,这个含量远高于一般的动物肌肉;第五,一些大豆蛋白食品中蛋白质的消化率接近或超过动物蛋白。另外,大豆蛋白的其他优势还包括不含胆固醇,含有人体有益的异黄酮、植物固醇等物质。所以大豆蛋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植物蛋白质资源。[1] 1.1.1大豆蛋白的组成及加工产品 大豆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体和糊粉粒之中,由于它能溶于pH≠pI的水及盐溶液,所以主要蛋白是球蛋白。大豆蛋白是大豆经浸出法提取油脂后,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产出的大豆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2]。 1.1.1.1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脱脂的豆片或豆粉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而制备的蛋白质基料,其蛋白质含量为90 %~95 %,消化率可达93%~97%[3],它不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却含有相当多的异黄酮,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营养性和功能性食品。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胶凝以及增稠作用,溶解性也比其他

食品安全研究性课题论文.

食品安全的思考 【本文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人们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食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探究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几件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事件,并结合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食品安全主要表现着手 绪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而最近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搀有苏丹红的咸鸭蛋,含有孔雀绿的多宝鱼,加农药的金华火腿,三鹿奶粉事件等着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却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起先表现为假冒伪劣,这个毒瘤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那时起,国内在食品、饮料生产中使用被视为食品工业灵魂的人工色素、化

食品化学论文

题目:多不饱和脂肪酸 摘要: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保健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酸。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价值及其对多种疾病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保健价值;生理功能;饲料; 正文: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原子数为16~22的直链脂肪酸。按照ω编号系统(n编号系统)可将其分为ω一9组、ω一7组、ω一6组、ω一3组,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通常是ω一3组和ω一6组。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ω一3PUFA 中的a一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一6PUFA中的亚油酸(LA)、r一亚麻酸(GLA)、双高一ω一亚麻酸(DHGLA)和花生四烯酸(AA)等。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机体的激素代谢和许多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能降低心脏病发生率,抑制前列腺增生和乳腺肿瘤,延缓免疫功能衰退,对新生儿脑和视力的发育是必要的。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产品被不断开发,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代谢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大致有四方面:1)体内合成:以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作为底物,通过延长和脱氢作用可以形成多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植物:各种谷物、植物种子油、青绿蔬菜等均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3)动物:鱼类、鸡蛋、昆虫和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另一大来源;4)微生物:藻类、真菌和细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因其具有一系列脱氢酶和延长酶等活性物质,故能够从头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动、植物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溶剂浸出、尿络合、蒸馏、超临界萃取、色谱和环糊精络合等技术制备提取,微生物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发酵或生物酶工程等进行生物合成。 1.2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在哺乳动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经过环加氧化酶和脂加氧酶的途径形成两类主要的代谢产物:一为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前列腺素PG、凝血垩烷和环前列腺素),另一类为白三烯。03—3PUFA被转化为3一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和5一白三烯,而ω一6PUFA 则产生非常独特的1一,2一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和4一白三烯(周秋香,2000)。每种多不饱和脂肪酸都可转化成高不饱和的或链更长的脂肪酸,例如:ω一3组的ALA可经代谢转化为EPA 和DHA,ω一6组LA在体内可转化为GLA、DGLA和AA。ω一3脂肪酸和ω一6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至少在以下三种酶中存在竞争:脂肪酸转化过程中的碳链增长酶(脱氢酶)、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酰基转移酶、前列腺烷酸产生过程中的环加氧酶,且二者在体内不能相互转化,因此在生产中应多注意ω一3和ω一6脂肪酸之间的比例,要确保二者的平衡。 2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保健功能 有研究表明,ω-3PUFAs能够加速胎儿的细胞分裂、增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其中特别是AA、DHA与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尤其与脑发育密切相关[1]。另外,母血中PUFAs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相关性分析发现,母血中AA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表明低出生体重儿的AA水平低下。因此,孕妇饮食应富含PUFAs,若膳食中PUFAs供给不足,胎儿脑细胞的分裂增殖就会发生障碍,严重缺乏PUFAs,则会造成脑细胞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 DHA能够加强婴儿脑细胞发育,在婴儿体内利用α亚麻酸合成DHA的能力很低,特别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