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溶剂胶印油墨新鲜出炉

无溶剂胶印油墨新鲜出炉

无溶剂胶印油墨新鲜出炉
无溶剂胶印油墨新鲜出炉

无溶剂胶印油墨新鲜出炉

无溶剂型油墨和无芳烃溶剂油墨都属于环保型油墨,在印刷行业已逐渐得到推广,美国、日本等国家已从环保角度考虑,制定了各种规定,如: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机化合物,减少润版液中IPA(异丙醇)和酒精的用量,即控制IPA和有机物挥发到大气中危害人身健康,从而也推动了环保型油墨的开发。随着中国加入WTO和OSHA的建立,环保意识也随之加强,特别是食品包装行业,正在逐步要求用无毒、无芳烃的环保油墨进行印刷。因此,根据市场的要求,我国的油墨制造行业都积极投入了无毒、无污染的环保型油墨的研制。本文将要讨论的TNV 型胶印无溶剂油墨(以下简称TNV型油墨)就是一种新型环保墨。

TNV型油墨的特性

1.特点

TNV型胶印无溶剂油墨主要有TNV-黄、TNV-品红、TNV-蓝、TNV-黑4个品种,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TNV型油墨中,矿物油含量≤1%;印刷和干燥过程中没有溶剂挥发到空气

中,是理想的环保型产品;

(2)无毒、低味,适用于包装印刷;

(3)具有较好的抗水性、水墨平衡和上机稳定性,可满足每小时万印以上的高

速印刷需要;

(4)具有卓越的耐摩擦性能和干燥性能,适用于铜版纸印刷,同时还可以用于

对墨膜耐摩擦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的印刷;

(5)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和转印性,印刷网点清晰,色泽鲜艳,浓度高,光泽

好;

(6)具有较好的鲜艳度、透明度、灰平衡稳定性,适用于四色印刷。

2.TNV型胶印无溶剂油墨的特性值

表征TNV型胶印无溶剂油墨的特性值有流动度、黏性、SR值、固着及干燥时间,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3.TNV型胶印无溶剂油墨的耐性值

为适应胶印工艺及印刷品的使用要求,胶印油墨需要具备一定的耐抗性,常规测试的耐抗性指标包括油墨的耐酸、耐碱、耐光、耐水、耐醇性,TNV型胶印

无溶剂油墨的耐性指标如表2所示。

4.无溶剂油墨与一般胶印亮光快干油墨的区别

无溶剂胶印油墨与胶印亮光快干油墨的区别在于,无溶剂油墨在干燥过程中没有挥发物排出,成膜物含量高,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TNV型无溶剂油墨的溶剂量和挥发成分几乎为零,成膜物质的含量远远高于一般胶印亮光快干油墨。从图2可以看出无溶剂油墨印到纸上以后不仅没有溶剂挥发,也没有溶剂渗透至纸张里,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固着在纸张表面,从而提高了印品的耐摩擦性能。

TNV型油墨的应用

TNV型胶印无溶剂油墨适于铜版纸、胶版纸、无光纸(亚光铜版纸)等承印物的四色胶印,是印刷高级画册、杂志、商标、说明书及精美纸包装的理想油墨。

一般情况下TNV型无溶剂油墨开盖后即可使用,不需调整,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与之匹配的辅助剂进行墨性调整,调墨用辅助剂如下:

(1)TPP-161调墨油。调整油墨墨性,在油墨流动性小、黏性大时使用。

(2)TPP-051防粘脏剂。在四色机套印有粘脏现象时,可在最后一色油墨中添加此助剂。

(3)TPP-427红燥油。该助剂可加快油墨干燥速度,油墨干燥较慢时可少量加入该助剂。

通过测试可知,TNV型胶印无溶剂油墨不仅具有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有害气体,利于环保的特点,而且印刷效果良好,相信这种环保墨将逐渐替代传统胶印油墨。

(完整版)胶印油墨结皮现象原因解析

胶印油墨结皮现象原因解析 能够导致油墨结皮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类:油墨中的燥油含量过高;由于温度原因造成;由于油墨和空气的长时间接触导致。以下我们分别来做一些分析。 1.油墨中的燥油含量过高 一般在制造油墨的过程中或是印刷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失误。添加干燥剂一定要结合印刷条件和环境温度进行适量添加,否则油墨会在你不希望干燥的时候出现干燥(结皮)。至于干燥剂的使用问题,这里不再累述。 2.由于温度原因造成 由温度造成的油墨的结皮,主要是温度高造成的。当温度过高的时候油墨中的不饱和分子活性增强,尤其是表面接触空气的部分更容易在氧的作用下结膜氧化。这里所说的温度高有以下几个方面: a)环境温度过高,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夏天油墨的结皮现象比冬天明显得多,如果在车间没有空调时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合理控制工作环境的温度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能把车间的温度控制在20℃左

右是比较理想的温度,即能够保证油墨的良好流动性和转移性能,又能够将油墨的结皮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程度。 b)当机器上(如墨辊间)温度过高同样也会使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结皮现象。当墨辊间的接触压力过大的时候,温度升高比较明显,这时候油墨很容易在墨斗和墨辊上出现结皮的现象。 准确的调节和控制墨辊间的压力,对于防止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结皮有很重要的意义。 c)从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的表层,或热风吹到了墨斗里的油墨造成的。 d)还有由机器的其它不正常升温造成的。 3.由于油墨长时间和空气接触造成 油墨中的连结料组分能够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于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当然就会被氧化,出现结皮现象。一般这种结皮主要有以下几种: a)暂时不用的油墨,裸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一长表面就会出现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印刷油墨的安全性分析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印刷油墨的安全性分析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印刷油墨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近年发生的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让国人开始关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生活中很多包装材料都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但是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的释放和迁移大部分是隐性、慢性的,不为人察觉,有的还需要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因而被人忽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食品包装材料的不安全会直接导致食品的不安全。 关键词:塑料食品包装印刷油墨安全分析 1、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广泛的用于食品包装领域,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在市场中所占有份额最大,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塑料薄膜复合而成,即保持了单层材料的优良特性,又克服了自身的不足,同时复合后具有新的特性。但这类包装材料在与食物的接触过程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塑料制品的降解产物以及包装材料表面印刷广泛使用的油墨,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溶剂、增塑剂等,这些物质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进入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2、塑化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材料中添加塑化剂主要依据其使用的功能、环境不同,制造成用于各种的软硬度、光泽的成品,其中愈软的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这类添加剂目前已被科学证明对人体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增塑剂品类多,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增塑剂。在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测定塑化剂》已规定了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但是目前没有出台标准对塑化剂的限量进行

丝网印刷的油墨性能有哪些

丝网印刷的油墨性能有哪些 丝印油墨应满足储备、印刷、耐用、经济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但就技术性能来说,主要是印刷适性和应用适性。 一、印刷适性 印刷适性也叫作业特性,总的来说,油墨在印刷中应能顺利地从印版漏印到承印物上,在丝网上不堵网,在承印物上干燥快,印迹再现性好。 印刷适性的影响因素很复杂,约有60个变量,这里谈几个主要的性能。 粘度是油墨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粘度单位为帕秒(Pa·s)。丝印油墨的粘度,在各类油墨中属中,高水平(见表4-4)。粘度对印刷效果影响很大。粘度过大,会使油墨转移发生困难,印迹完整性、附着牢度及光泽度都会变差,甚至造成拉丝、网节缺墨及堵网等毛病;粘度过小,会使印迹扩大,清晰度差,易脏印版和印品。 油墨粘度比较表4-4 油墨类型粘度(Pa·s) 凸版油墨10-100 苯胺油墨0.1-0.2 凹版油墨0.05-0.20 丝印油墨1-100 胶印油墨100 通常油墨的制备粘度大于4Pa·s,而使用粘度,需视丝网目数、图形尺寸、印刷速度、承印面性能及印刷温度等情况适当调整,允许在1-100Pa·s范围内变化。 有些丝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其粘度有可能发生变化,如溶剂的挥发,使油墨变稠,粘度也变大。有的油墨粘度随剪切速度而异,这有3种情况,如图4-2所示,其中曲线a 表示牛顿流体,如低粘度(小于10Pa·s)连结料和液体油墨,粘度为一常数,不受剪切速度影响;曲线b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速度增大而减小,亦称剪切变稀流体,如纤维素溶液、乳液及多数丝印油墨。这类油墨流平性好,即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变大,亦称剪切变稠流体,一些高含固量(颜料及填料)的油墨,容易产生剪切膨胀现象。有的油墨粘度,随剪切速度或剪切时间或两者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剪切停止后,粘度又可恢复(图4-3),称此现象为触变性。 粘度变化与印刷适性的关系是,油墨在印版上,粘度愈稳定愈好,但转移到印件上后,粘度变大愈快愈好。触变性则对前者不利,对后者有利,因此适当的触变性是可取的,而剪切变稠对印刷有害无益。 粘度的调切,加溶剂、稀释剂或增塑剂,可降低粘度,加填料、颜料、硅化物及粘稠透明基,能提高粘度。 屈服值使油墨开始流动所需的最小剪切应力叫屈服值。屈服值太大,油墨发硬,不易打开,输墨不便,以及流平性差;屈服值太小,印刷细线或网点再现性差。丝印墨层较厚,故屈服值不能太小,通常是在10-2-10-3N/cm2之间。印刷精细线划时,屈服值宜取高值。 流动性在平、凸印刷中,常用流动度的概念来描述油墨的流展程度,它是在平行板加压情况下,测量一定量的油墨在规定时间内铺展开的直径,作为流动度的数值。而对丝印来说,用流动性的概念更为方便。流动性是油墨的粘度,屈服值及触变性综合反应的结果,表示油墨在无外力作用下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能。丝印油墨的流动性太大,油墨的转移难以控制,会出现自漏(指网版上的油墨,不加压力会自行漏滴)、糊背(指网版上的油墨漏溢至版的印刷面-背面),以及沿刮墨方向的滋墨(图4-4b)等弊。流动性过小,细线印刷困难、印迹光泽不良,甚至网结缺墨(图4-4a)。适当的流动性应是:油墨在丝网上不因自重而漏

【精品】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 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 剂混溶。麻醉性 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麻醉 性强 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 等毒性,强麻醉性 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 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 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 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

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 醉性 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 于丙酮 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 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 引起急性中毒 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 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 般条件毒性不大 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 溶解能力强。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 合物混溶。微毒类 31 . 二甲亚砜: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 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32 . 甲酰胺: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 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

高亮光胶印油墨组成分析

高亮光胶印油墨组成分析 ?印刷品的光泽性是印刷品的精髓所在印刷包装城,也是衡量印刷品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可增加印刷品色彩的鲜艳度,使画面明亮具有质感,而且还能提高印刷品的美观程度,增强印刷品的立体感。 在油墨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网屏,多采用印后加工的方法改善印刷品的光泽度,如覆膜、涂塑、印罩光油等,但这也只限于改善封面的光泽,且增加了印刷成本。要想全面提高印刷品光泽和色彩,必须改进印刷材料本身的光泽情况。提高油墨的光泽也就成了油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亮光油墨是一种可提高印刷品光亮程度的高光泽油墨其他包装,其光泽度比一般胶印油墨要高,其饱和度也高。用高亮光油墨印制的画册图像细腻、层次丰富、质感好,而且克服了印刷品色彩发飘的感觉。 本人对高亮光油墨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希望通过对油墨基本组成及印刷适性的分析,能对高亮光油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参考。 一、高亮光胶印油墨的定义商业轮转在中国。 胶印油墨的光泽度是指印刷品表面的油墨通过氧化结膜干燥后包装安全,在光线的照射下,向同一个方向集中反射光线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油墨在承印物表面干燥后的光亮程度。 那么,什么是高亮光油墨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墨术语》中定义:“胶版亮光油墨(high gloss offset ink)”是“印迹具有高度光泽的胶版油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胶印亮光油墨》中规定,胶印亮光油墨系采用合成树脂、干性植物油、高沸点烷烃油、优质颜料和助剂经调配研磨而成的胶状体。胶印四色亮光油墨的光泽度指标如表1所示。 ?高亮光油墨也属于胶印亮光油墨范畴书刊印刷,只是其光泽度要高于亮光油墨。根据实验数据,高亮光油墨的光泽度应在60%以上,在承印物上的光泽度应在35%以上。 深日(DIC)油墨公司出品的高亮光油墨AGH(以下简称“DIC高亮光”)和德国著名品牌BASF高亮光油墨(以下简称“BASF”)是目前优秀的高亮光胶印油墨,深日油墨公司出品的普通亮光快干型油墨(以下简称“DIC”)在普通亮光快干型油墨中也是高档的胶印油墨,在印刷业内有非常好的口碑。本文拟对上述产品进行粗浅的比较和分析印后设备,以探讨高亮光油墨的实际应用。 本文中所提及的数据都是在25℃,湿度60%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测试完成的。 二、高亮光胶印油墨的组成 高亮光胶印油墨与一般的胶印油墨一样,也是由连结料、颜料、填充料和助剂组成。 1.连结料 连结料是一种胶黏状流体。其作用是将粉状的颜料等物质混合连结起来海德堡,使之在研磨分散后,形成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黏体。连结料是油墨中的流体组成部分。 连结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油墨的性能。因为颜料一般是固体粉末,而连结料是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颜料依靠它的湿润、黏连作用过度包装,而完成在印刷机中的传递转移。在印刷品上,连结料还起着保护墨膜的作用,并且呈现出必要的光泽。 连结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墨的黏度、黏性、干燥性及流动性质。要想得到高品质的油墨,就必须采用高品质的连结料。如果连结料配制不当或生产工艺有问题,不但得不到色彩鲜艳、光泽优良的印刷品字库,而且还会产生印刷时不下墨、糊版、蹭脏、透

丝网印刷油墨的危害问有哪些

丝网印刷油墨的危害问有哪些 丝网印刷油墨是由颜料、连结剂、溶剂、辅助剂组成的。其中的有机溶剂 和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丝网印刷油墨中的某些溶剂,挥发或排放到 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特别是挥发性印刷油墨对空气污染 非常严重。 印刷油墨中的颜料有两种,即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其性质不溶于水和其 它介质,并具有鲜明的色泽和稳定性。有些无机颜料中,含有铅、铬、铜、汞 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不能用于印刷食品包装和儿童玩具,有机颜 料中有的含有合联苯胶,其中含有致癌成分,应严禁使用。有机溶剂可溶解许 多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是各种油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溶剂会损害人体及 皮下脂肪。长期接触某些溶剂会使皮肤干裂、粗糙;如果渗入皮肤或渗入血管,则会随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溶剂气体被吸进气管、支气管、肺部或 经血管,淋巴管传到其它器官,甚至可能引起肌体慢性中毒。 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问题,颜料和染料中都含有某些致癌 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害处。复合包装材料在印刷中要使用大量的油墨, 有机溶剂和粘合剂等,这些辅料虽不和食品有直接接触,但在食品包装和贮存 过程中,某些有毒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们的健康。印刷油墨中常使用 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 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虽然通过干燥可以除去绝大部分,但是残留的溶剂迁移 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危害。在凹印丝刷油墨中使用的溶剂一般有丁酮、二甲苯、甲苯、丁醇等高沸点有臭味、有毒性的溶剂。特别是丁酮,残留的气味很浓。 由于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虽然在印刷时已经加 热干燥,但由于时间短、速度快,往往干燥得不彻底,特别是上墨面积较大, 墨层较厚的印刷品,其残留溶剂较多,这些残留溶剂被带到复合工序中,经复 合后更难跑掉,会慢慢地迁移渗透出来。因此必须将溶剂残留控制到最低限度。 丝网印刷油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丝网印刷油墨中溶剂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以印刷油墨中含有的 挥发性有机物(VOC)为主,由于凹版印刷油墨中使用了较多的VOC作为溶剂,因此污染最为严重。但网印和其他印刷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长期处于高浓度 的VOC中,将会对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VOC还会与空气中 的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及烟雾,从而造成大气污染。 致力于搭建降低印刷油墨不良的平台 传统印刷油墨中包含大量有毒性挥发物VOC,无论对生产工人的健康、产 品使用者的健康、自然环境等都将带来严重隐患。开发环保印刷油墨重点是解 决印刷油墨中含VOC物质的替换问题,研制新型印刷油墨连接料是解决开发环 保印刷油墨的根本,从而使油墨中的VOC含量由原来的35%-55%降低到5%-15%、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达到环保要求,大降低了对人体的影响。本文由中国标 识网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访问标识商学院。

实验室常用无水溶剂的制备

实验室无水试剂的制备 1. 无水甲苯、无水四氢呋喃、无水二氧六环的制作: 钠:除水; 二苯甲酮:指示剂,它在绝对无水的条件下显蓝色 用量方面: 1000ml溶剂需要最多10克钠,二苯甲酮大约需要约5克 操作: 将需要的装置(通常需要:1000ml的圆底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尾接管,三角瓶,三通,玻璃塞),烘干,冷却,待用。 在圆底瓶中加入甲苯、二苯甲酮,用镊子加取钠块,棉花擦去钠块表面的煤油,然后用剪刀将钠剪成小块,通过加料漏斗加入到甲苯中;然后架好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了(包括接收瓶)。加热回流2~3h后,回流变蓝后,稍冷(不回流了就可以),改为蒸馏装置,接少量前馏分,收集需要的部分。当圆底烧瓶中液体剩余大约50mL时,停止加热 后处理:圆底烧瓶中剩余的钠球,加无水乙醇室温搅拌,至完全分解。倒入废液瓶。 2. 无水DMF (N, N- 二甲基甲酰胺)的制作: DMF提前一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25g/L); 将需要的装置(通常需要:1000ml的圆底瓶,直形冷凝管,尾接管,三角瓶,三通,玻璃塞,水泵),烘干,冷却,待用。在圆底瓶中加入干燥过的DMF,然后架好装置,用氮气球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60℃-70℃减压蒸馏接少量前馏分,收集需要的部分。 3. 无水二氯甲烷的制作: ①氢化钙:除水; 用量:50g/L 操作:回流3-4小时后,蒸馏,4A分子筛保存。 后处理:圆底烧瓶中剩余的CaH2,加无水乙醇室温搅拌,至完全分解。倒入废液瓶。 ②无水氯化钙,分子筛; 操作:室温搅拌过夜,蒸馏出来用分子筛保存 4. 无水乙醚的制作: 钠:干燥; 用量:7-8g /500mL 操作:将钠剪成小块状干燥24小时后待用,500mL的试剂瓶用19#的橡胶塞塞紧,插上瘪气球。 备注:旋蒸乙醚时温度不能太高,不要超过30℃;放置太久的乙醚不能加热,因含过氧化物,易于爆炸。

欧盟 食品包装印刷油墨指南

EuPIA Guideline on Printing Inks
applied to the non-food contact surface of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articles November 2011
(Replaces the September 2009 version) 1. Introduction
EuPIA member companies have, for many years, followed a policy of Responsible Care / Coatings Care wor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a high level of Product Stewardship activity. This is based on a strong commitment to protect consumers’ health, and, through the years, has led to the publication of many recommendations. 1 Having regard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Framework Regulation applicable to all food packaging, but not yet any specific Community legislation concerning printing inks for food packaging, EuPIA have developed a Guideline for their members, based on current European legislation, which gives detailed recommendations as to how to formulate inks which will comply with this Regulation;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EuPIA strategy in the field of packaging inks. I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work done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Council of Europe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Food Contact Materials.
2.
Legislation
Whilst European harmonised legislation do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 printing inks in their supplied form, there are some legislative instruments which impact on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tended for direct contact with food, whilst being printed on the non-food-contact side. Regulation (EC) No 1935/2004 requires in Article 3 that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 shall be manufactured in accordance with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so that under normal or foreseeable conditions of use, they do not transfer their constituents to food in quantities which could: - endanger human health; or - bring about an unacceptable change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ood; or - bring about a deterioration in the organoleptic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Inks, once printed and dried/cured, on the non-food-contact side of a packaging material in contact with food become a component of this packaging and this packaging has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Article 3. EuPIA recommends ensuring traceability during ink manufacturing analogous to the requirements as set out in Article 17: the traceability of printed materials and articles at all stag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ontrol, the recall of defective products, consumer information and the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
1
1
REGULATION (EC) No 1935/2004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 October 2004 on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tended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food and repealing Directives 80/590/EEC and 89/109/EEC, OJEU L338 of 13. 11. 2004
Avenue E. Van Nieuwenhuyse 6 - BE-1160 Brussels Tel: +32 (0)2 676 7480 - Fax: + 32 (0)2 676 7490 - E-mail: eupia@https://www.doczj.com/doc/6015801508.html, - Internet: https://www.doczj.com/doc/6015801508.html,/

网印水性渗透油墨

网印水性渗透油墨 目前,标牌专用网印油墨多数是以油性溶剂为主,其价格较高、污染严重,存在火灾隐患,严重危害了施工人员的身体,而且洗版时必须采用油性溶剂,造成资金的浪费。而水性油墨是以水为溶剂,较油性油墨,价格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无火灾隐患,对人体无危害,且可用水洗版,价格低廉。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已开发并投入市场的多用途环保水性渗透油墨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该油墨是以水为溶剂,加入水性渗透剂、水溶性助剂、食用防腐剂和进口高分子水溶性染料等配制而成,以食用淀粉充当胶联剂,在快速搅拌下进行高温反应形成稠糊状,再在80℃时经常压过滤800目的不锈钢网纱。其特点是水性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用水洗版,油墨细腻、成像精致、色彩饱满、耐候期长、用途广泛。该油墨适用于铝氧化标牌、电泳涂装标牌、烤漆标牌、PVC、压克力、有机玻璃等平面标牌的网印渗透图案。印刷的图案无凹凸感,手感平滑,色彩透明度好,对标牌表面无任何损伤,油墨中携带的染料渗透到标牌表面的氧化层、漆膜和树脂中成为一体。下面简单介绍水性渗透油墨的使用方法。 一、铝氧化标牌网印水性渗透油墨 铝及铝合金在特定的电解液和工艺条件下,由于外加电流作用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称为铝阳极氧化。因电解液的种类和氧

化层的性质不同,铝阳极氧化可分为硫酸法、铬酸法、草酸法、混酸法、硬质和瓷质氧化法。由于硫酸氧化法成分简单,槽液稳定,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常温氧化可获得较厚的无色透明膜,而且膜层多孔,吸附性强,容易印刷。所以,铝氧化标牌多采用硫酸氧化法。铝氧化网印水性渗透油墨标牌工艺流程如下:机械抛光或打砂→清除油脂→冷水洗→热水洗→冷水洗→干燥→化学抛光或电解抛光→冷水洗→热水洗→冷水洗→阳极氧化→清洗2次→干燥→网印水性渗透油墨→烘烤封闭→水洗→干燥→机械抛光→剪裁→检验入库。 注意事项: 1.使用水性网版印刷,根据图案线条的粗细选择合适目数的涤纶网纱; 2.因氧化层封闭前极易被污染,操作时要注意环境清洁; 3.印刷后放入100℃以上的烘箱内烤20min; 4.烘烤完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机械抛光。 二、电泳涂装标牌网印水性渗透油墨 电泳涂装工艺也称电沉积涂装,其原理来自电泳现象,即带电荷的胶体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向自身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的电极泳动,在极板(工件)表面失去电荷,呈不溶状态沉积在极板(工件)上,经水洗、烘干后形成漆膜。 电泳涂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常用溶剂参数表

常用溶剂参数表 产品溶剂系列首页> 产品溶剂系列

个体溶剂: (A)芳香族溶剂(A r o m a t i c S o l v e n t s) 甲苯(T O L U E N E) 油漆、清漆、黏合剂及油墨制造业及天那水配方用之稀释剂;树脂溶剂;化学及制药工业用之溶剂;尤以萃取及脱脂两工 序最为适用。另也为化学合成用之原料。 二甲苯(X Y L E N E) 脂肪、蜡、沥青及各天然与人工合成树脂之溶剂。也为油漆、清漆及亮漆制造用之溶剂及稀释剂。也用于油墨及粘合剂制 造业,也是杀虫药制剂最常用之溶剂。亦是化工合成用之中 间体。分异构级和溶剂级,涂料常用溶剂级,异构级比溶剂 级一般情况要贵一点。粗二甲苯臭、便宜。 三甲苯(S-100) 慢干漆油,树脂溶剂及高级印刷油配方用。粗三甲苯臭、便宜。 四甲苯(S-150) 慢干漆油,焗漆,杀虫药溶剂。 物理数据: 溶劑餾程℃比重15℃芳香族化相對揮發速閃

/15℃合物含量 (%)度(乙酸丁酯 =100) 點 ℃ 甲苯 110.3-110.90.87299.91537二甲 苯 138–1400.87199.77027 三甲 苯 165–1730.875981943 四甲 苯 190–2070.89599466 页顶 (B)酮类(K E T O N E S) 丙酮(A c e t o n e) 电子零件清洗剂,树脂溶剂,粘合剂,油漆,清漆和天拿水用溶剂;皮革及羊毛脱脂。 丁酮(M E K) 硝化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丙烯酸树脂、乙烯基树脂、苯酚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等低沸点溶剂。普遍用于油漆制造及天拿水配方,并用于磁带涂层以溶解聚氨脂树脂及乙桸基脂,也用于人造皮革之表面处理。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试剂配制(重新排版)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试剂配制 一、实验室常用溶液、试剂的配制-------------------------------------------------------1 表一普通酸碱溶液的配制 表二常用酸碱指示剂配制 表三混合酸碱指示剂配制 表四容量分析基准物质的干燥 表五缓冲溶液的配制 1、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 2、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钾缓冲溶液 3、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钾缓冲溶液 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5、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 6、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 7、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 8、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其标定-----------------------------------------------4 1、硝酸银(C AgNO3=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2、碘(C I2=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3、硫代硫酸钠(C Na2S2O3=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4、高氯酸(C HClO4=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5、盐酸(C HCl=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 EDTA =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7、高锰酸钾(C K2MnO4=0.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8、氢氧化钠(C NaOH=1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常见物质的实验室试验方法 ----------------------------------------------------------6 1、柠檬酸(C6H8O7·H2O) 2、钙含量测定(磷酸氢钙CaHP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钙粉等) 3、氟(Fˉ)含量的测定 4、磷(P)的测定 5、硫酸铜(CuSO4·5H2O) 6、硫酸锌(ZnSO4·H2O) 7、硫酸亚铁(FeSO4·H2O) 8、砷 9、硫酸镁(MgSO4) 四、维生素检测--------------------------------------------------------------------------------8 1、甜菜碱盐酸盐 2、氯化胆碱

普通胶印油墨与UV胶印油墨的区别及未来发展

普通胶印油墨与UV胶印油墨的区别及未来发展 目前,胶印技术中既有普通胶印也有UV胶印,既有有水胶印也就无水胶印。在胶印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如果没有及时深入了解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印刷过程中就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胶印油墨和UV胶印油墨的产品特性、使用上的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希望能和同行共同探讨。 普通胶印油墨与UV胶印油墨的区别 普通胶印油墨主要由松香树脂、矿物油、植物油、颜料、填料、氧化干燥剂、助剂等组成,其干燥过程依靠表面氧化结膜、墨层内部连结料渗透和溶剂挥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图1所示)。这一干燥过程对温度的敏感性不高,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宽。同时,日常照明光源对普通胶印油墨的干燥过程也几乎没有影响,但在运输、使用普通胶印油墨的过程中要避免其与氧气接触时间过久。 UV胶印油墨主要由不饱和树脂、预聚物、光引发剂、稀释剂、颜料、填料、助剂等组成,其固化过程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光引发剂吸收紫外光的辐射能后分裂成自由基,引发预聚物发生聚合、交联接枝反应,在短时间内固化成三维的网状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硬化膜。这一过程中,紫外光强度决定了UV胶印油墨的固化程度,另外,温度对UV胶印油墨中化学成分的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UV胶印油墨需要在避光、常温或低温环境下运输、储藏和使用。下面将介绍普通胶印油墨和UV胶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一些区别。 1.适用胶印机的区别 适用普通胶印油墨的胶印机属于普通胶印机,也常称为标准型胶印机。目前普通胶印机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海德堡、曼罗兰、高宝、小森、三菱等知名厂商生产的普通胶印机在国内都已得到普遍应用,这些胶印机基本都带有红外或热风干燥装置以及喷粉装置,能保证普通胶印油墨的干燥,防止蹭脏。 适用UV胶印油墨的胶印机大致有以下2种。 (1)UV专用胶印机,即每个色组后面带UV灯管或带有可以装UV灯管的模块,并在收纸处安装有UV固化装置。 (2)由普通胶印机改装而成的UV胶印机。该类UV胶印机把普通胶印机的胶辊换成了适合UV胶印的配件,并且通常在收纸部分添加3组UV灯管作为固化装置。但由于这类胶印机的色组间不带UV灯管,在墨层较厚时常会出现固化不良的故障,并且在收纸部分安装UV 灯管会有紫外光外泄的可能性,不太安全。因此使用这类UV胶印机的企业需要在选择UV 胶印油墨的种类时特别注意其固化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胶印机之外,还有一种普通/UV两用型胶印机,其胶辊适合两类油墨的印刷,胶印机上配置了红外、喷粉及UV固化装置,但此类设备的缺点是对UV胶印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普通胶印油墨与UV胶印油墨在相互切换初期会存在印刷效果不佳的现象,需要较长的油墨适应过程。另外,此类胶印机胶辊等配件的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 2.采用印刷色序的区别 四色普通胶印油墨印刷的一般色序为:黑-青-品红-黄。而UV胶印在色序上打破了普通胶印油墨的限制,其可以随意更改色序。原因在于:首先,原则上UV印刷在每个色组后面都应该配备UV固化装置(至少2个色组后需要1组固化装置),因此较快完成固化或基本固化的颜色就不存在串色及反黏问题;其次,UV胶印油墨制造商考虑到UV胶印的特性,对品红、黄、青、黑四色UV油墨的黏度进行了统一控制,不会因印品的特殊需要而设计不同的黏度,但是客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合理添加减黏剂或调墨油对油墨黏度进行适当调

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

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 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 典型的网印油墨是一种稀松的浆状物并有良好的触变性(当油墨处于静止时,其流动性差,一旦受外力作用,该墨流动性陡增)。这一特性,使油墨在刮印时,能顺利通过印版网孔,并在承印物上迅速流平,形成需要的图像。这样,墨膜既不会在干燥后残留丝网的痕迹,又不至于使印出的图像外溢而扩大。 网印UV油墨要满足上述要求,活性单体的黏度要小,撤黏能力要强,而且它在油墨中的用量尽可能大些。因网印墨膜厚度大,着色剂的用量可以减至最低限度。即使其用量降至5%左右,油墨仍然可获得相对不透明的色调。其典型配方如下。 上述配方中的反应性齐聚物,通常以环氧双丙烯酸酯为主,如附着力欠佳时,可与聚酯双丙烯酸酯或聚氨酯双丙烯酸酯混用。应用中,常常选用的活性单体有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网印UV油墨的光引发剂,往往选用二种以上的混合体,如二苯甲酮、硫杂蒽酮和安息香醚类等。为增进光引发效果,还常配以有机胺作活化剂。 网印油墨的性质 1.粘度 粘度,又称内摩擦,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它是流体内部阻碍其流动的一种特性。油墨粘度一般用“泊”、“厘泊”来表示。丝印油墨粘度约在4000至12000厘泊之间。

粘度过大油墨对承印物润湿性差,不易通过丝网转移到承印物上。造成印刷困难,印迹缺墨。 粘度过小,会造成印迹扩大,致使印刷品线条合并,成为废品。 粘度指标可以使用粘度计进行测量。 粘度变化与印刷造性的关系是:油墨在印版上,粘度愈稳定愈好,但转移到印件上后,粘度变大愈快愈好。触变性则对前者不利,对后者有利,因此适当地触变性是可取的,而剪切变调对印刷有害无益。 加溶剂、稀释刑或增塑剂,可降低粘度;加填料、颜料、硅化物,能提高粘度。 2.触变性 触变性是指液体由于应力粘度降低而后又恢复其原来粘度的能力。在丝印过程中,表现为油墨在静止一定时间后变稠,粘度变大,搅动后又变稀,粘度也变小的一种可逆现象。因为,油墨中颜料颗粒的外形是不规则的,尽管吸附了一层连结料,也是一种不规则的圆球。所以,在静止一定时间后,颜料颗粒就会接触或相距很近,造成相互吸引,阻碍颗粒的自由活动,油墨就变稠、变粘。然而,这种暂时稳定的结构,被外力搅动后,很快被破坏,解除了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颗粒的自由运动又得到恢复,流动性提高了,油墨变稀,粘度下降。 丝网印刷油墨的触变性越小越好。为消除这种不利因素,在印刷之前,要充分搅拌油墨,使之恢复常态,然后进行印刷。 油墨中的颜料颗粒越木规则,多角多孔,如黑墨,其触变性就大。反之,如黄墨,其触变性就小。油墨中连结料多,颜料少,触变性也小,反之则触变性大。另外连结料的不同对触变性影响也很大,如聚合植物油所制作的油墨,其触变性小,如高分子树脂作连结料,其触变性大。 3.屈服值 屈服值是指对流体加一定外力,从弹性变形到流动变形的界限应力,也是油墨开始层流时必须施加的最低应力。屈服值太大,油墨发硬,不易打开,输墨不便,流平性差;屈服值太小,印刷细线和网点再现性差。丝印墨层较厚,故屈服值不能太小。丝印油墨根据不同要求,屈服值可由1000dyn/c㎡到3000dyn/c㎡,印刷精细线画时,屈服值宜取高值 4.流动性 流动度是粘度的倒数。即:粘度大,流动度小;粘度小,流动度就大。 油墨的流动度可以看作是在无外力作用下,一定量的油墨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的平整面上自然流动的程度。油墨的流动度可以衡量油墨的稀稠。在丝印油墨中其流动度一般控制在30~50mm。测量方法是取一毫升油墨,在250克的压力经15分钟后,测量其直径即可。 油墨的流动度大,印迹易扩大,使间隙小的细线条分辩不清以至合并;流动度小,印迹中线条易断线缺墨,印刷也困难。

最全的常用有机溶剂参数表

溶剂危害性分类 一类溶剂:应避免 致癌物;备受怀疑的致癌物;环境危害物 二类溶剂:设定残余量,限量使用 非基因性动物致癌物;可能导致不可逆中毒,比如神经性中毒,畸形;可能导致其他可逆性中毒 三类溶剂: 低毒 对人体有潜在毒性,可以接触,但不超过50mg/day。 Solvent Other Names Structure Class Acetic acid Ethanoic acid CH3COOH三类溶剂 2-Propanone Acetone CH3COCH3三类溶剂 Propan-2-one Acetonitrile CH3CN二类溶剂 Anisole Methoxybenzene三类溶剂 Benzene Benzol一类溶剂 n-Butyl alcohol 1-Butanol CH3(CH2)3OH三类溶剂 Butan-1-ol sec-Butyl alcohol 2-Butanol CH3CH2CH(OH)CH3三类溶剂 Butan-2-ol Butyl acetate Acetic acid butyl ester CH3COO(CH2)3CH3三类溶剂 tert-Butylmethyl ether2-Methoxy-2-methyl- propane(CH3)3COCH3三类溶剂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 CCl4一类溶剂 Chlorobenzene二类溶剂Chloroform Trichloromethane CHCl3二类溶剂 Isopropylbenzene Cumene 三类溶剂 (1-Methyl)ethylbenzene Cyclohexane Hexamethylene二类溶剂 1,2-Dichloroethane sym-Dichloroethane CH2ClCH2Cl一类溶剂

实验室常用溶剂中英文对照

常用溶剂中英文对照 i-pentane(异戊烷) n-pentane(正戊烷)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Hexane(己烷) Cyclohexane(环己烷) Isooctane(异辛烷)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Cyclopentane(环戊烷) n-heptane(庚烷) Butyl chloride(丁基氯;丁酰氯)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乙炔化三氯)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i-propyl ether(丙基醚;丙醚) Toluene(甲苯) p-xylene(二甲苯) Chlorobenzene(氯苯)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Ethyl ether(二乙醚;醚) Benzene(苯)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n-butanol(正丁醇)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n-propanol(丙醇)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i-propanol(异丙醇) Chloroform(氯仿)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Dioxane(二恶烷;二氧六环;二氧杂环己烷) Pyridine(吡啶)

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

第一章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 第一章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 章节要求: 1.胶印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2.胶印机的一般分类及命名 3.胶印机工作部件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4.胶印机的传动系统 第一节胶印机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1.了解印刷机的发展历史 2.熟悉印刷机的种类 3.掌握国产胶印机的命名原则,能根据机器名称说出胶印机的基本参数 一、印刷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凸版印刷是最早采用的印刷方式。约在公元636年,我国已有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1400年德国人腾堡发明了手扳平压式凸版印刷机;1812年德国人凯尼希利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式凸版印刷机;1860年美国制造了第一台圆压圆式轮转印刷机。凸版印刷的特点是墨层厚实、笔锋挺秀、字迹清晰。 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了采用石版的平版印刷;1890年鲁贝尔在石版的础上发明了胶印机。以后胶印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并出现了自动输纸机等设备。1923年制造的“罗兰”平版胶印机采用等径滚筒系统;1933年双面印刷的单张纸平版胶印机问世;1938年出现了五滚筒型双色平版胶印机;1950年推出速度达10000印/小时的胶印机。 如今单张纸平版胶印机的生产速度已达到18000印/小时,卷筒纸平版胶印机的速度已达70000印/小时以上了。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只能生产一些手工输纸平版胶印机,现在已可生产多种类型的单色、双色、四色单张纸平版胶印机和正反面单色、双色、四色的卷筒纸平版胶印机,以及彩色印报轮转胶印机,这些设备在结构和精度上已达到较先进的水平。 二、印刷机的分类 1.印刷机分类方法较多,其类别多种多样。 1)根据印版种类分平版印刷机、凸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特种印刷机。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