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波动学基础

第10章波动学基础

第10章波动学基础
第10章波动学基础

第四章波动学基础

第十章波动学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机械波形成和传播的条件。 2、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表达式的方法。 3、了解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 4、掌握两波干涉时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5、理解波的干涉、了解行波和驻波。 本章教学内容 §10-1波动的基本概念 §10-2平面简谐波波函数 §10-3波的能量 §10-4波的叠加 §10-1机械波的形成波长周期波速 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定义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机械振动称为波源,参与振动传播的物质为介质。水波,绳形成的波,弹簧形成的波,声波等 2、产生机械波的必要因素: (1)首先要有一个振动的物体,即波的激发源,称为波源。 (2)波源的外面,还得有能够随波源而振动的介质,称为弹性介质,故机械波又称为弹性波。 形成机械波必须要求介质有弹性,没有弹性或完全刚性的介质内是不能形成机械波的。在弹性介质中,各质点间是以弹性力互相联系的。已经开始振动的质点要依靠这种弹性力的作用来维持振动,还没有开始振动的质点也要依靠这种弹

性力的作用而陆续介入振动,使振动的状态传播出去,形成波动。由此可见,波源和弹性介质是机械波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3、波的分类 按照波速和质点振动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个类型。 (1)横波 我们来分析一个简单的、理想的模型,看机械波是如何由波源产生并在介质中传播的。如下图所示,一根绳子沿x轴放置,绳子的左端o点有一个波源,它在进行简谐振动。波源带动绳子,就有波不断从o点生成,并沿x轴向前传播。波的图形称为波形,对于机械波来说,波的传播过程也就是波形推进的过程。波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观察表明,波在绳子上是匀速传播的。随着时间的延续,可以看到,波源随时间的余弦振动在空间被匀速地展开,也生成一条余弦曲线,曲线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不断向前平移。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在图中我们只作出了从t=0开始从o点发出的波形(实际上波形应该是一直向前伸延的)。 在什么讨论中,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要把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的振动速度区分开来。在图中可以看出,波速是振动状态传播的速度,它是匀速率的,波一直向前传播;而波动中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是往复变化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运动而并不随波逐流。 下面我们定量地讨论这个模型。我们用x表示波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y表示它们振动的位移。于是,图中o点的振动方程为 0cos() 2 y A t π ω =- t=0时(见最上面一个图),o点的相位是-π/2,它的位置在平衡位置,且在向正方向运动。到t=T/4时,o点的相位变为0, 它的位移为正最大。此时o点的下一个考察点 a点的位置在平衡位置,且在向正方向运动, 即相位为-π/2,这正是t=0时o点的相位。到

基础护理学第十章饮食与营养习题

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1.人体得重要热量来源 (A) A、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维生素 2.下列哪种元素以化合物得形式出现(A) A、碳、氢、氧、氮B、钾、钠、铁 C、钙、镁、磷D、铁、锌、铜 3.钾、钠、钙、镁得作用 (B) A、构成机体重要材料B、维持肌肉、神经细胞兴奋性 C、促进生长发育D、酶系统得激活剂 4.脂溶性维生素就是 (A) A、维生素A、DB、维生素A、B C、维生素D、CD、维生素PP,、M 5.根据体重公式计算。属于正常范围得体象:(A) A、±10% B、10-20%C、 10-20% D、>10% 6.为增加组织修补能力应多给予(B) 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7.为成人进行管喂饮食插入胃管深度(C) A、35-40cm, B、40-45cm C、45-55cm D、50-55cm 8.鼻饲插管过程中,病人发生呛咳,呼吸困难时应(D) A、嘱病员作深呼吸B、将病员头部抬高 C、拨管重插D、停止片刻,嘱深呼吸,再轻轻插入 9.插胃管时反复插管可致(C)

A、胃粘膜损伤B、声带损伤 C、食管损伤D、口腔粘膜损伤 10.为提高昏迷病人鼻饲插管得成功率,在插管前应采取得措施(A)A、使病人头向后仰B、使病人头向前仰 C、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再插D、使病人下颌向前仰 11、鼻饲法操作错误得做法就是(C) A、鼻饲量在刚开始灌注时不超200ml B、应检查胃管就是否通畅 C、检查胃管就是否在胃内可注少量温开水 D、如灌入药物,先将药片研碎溶解 12.禁忌使用管喂饮食得病人就是(D) A、昏迷病人B、口腔手术病人 C、食管狭窄得病人D、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病人 13.给昏迷病人插胃管时,当插入咽喉部将下颌贴近胸骨柄就是为了 (A) A、增大咽喉部通道弧度B、顺利通过气管分叉处 C、顺利通过膈肌D、减少胃道粘膜损伤 14.对病人得饮食护理工作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妥(B) A、双目失明者可帮助她进食B需停止治疗,保证进食 C、尊重病人对饮食选择D需喂食者,可按其习惯行事 15.为病人管喂饮食后,再灌入少量温开水,其目得就是(D) A、使病人温暖、舒适B、便于测量、记录准确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10章(饮食与营养)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A1 型题 1. 下列物质中能够保护细胞膜,防治坏血病的是 A. Vit A B. VitB C.VitC D.Vit D E. Vit E 2. 正常成人每日需水量是 A. 200 - 500ml B. 500 ~ 1000ml C. 1500 - 2000ml D. 2000 - 3000ml E. 3000 ~ 4000ml 3. 下列矿物质中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是 A. 钙 B. 碘 C. 锌 D. 铁 E. 镁 4. 为适应不同病情需要, 医院饮食分为 A. 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B. 基本饮食、普通饮食、试验饮食 C. 治疗饮食、普通饮食、试验饮食 D. 普通饮食、流质饮食、软质饮食 E. 普通饮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 (二)A2 型题 5. 女性,26 岁, 生长在山区,因长期甲状腺素合成不足而乏困、情绪低落,对 这个患者应该注意补充 A. 钙 B. 碘 C. 锌 D. 铁 E. 镁 6. 男性,9 岁,诊断为贫血,考虑该患儿可能缺乏的微量元素为 A. 钙 B. 碘 C. 锌 D. 铁 E. 镁 7. 男性,56 岁心脏病患者需要低盐饮食。护士应告诉患者其每日食盐不可超过 A.1g B.2g C. 3g D. 4g E.5 g 8. 女性,63 岁冠心病患者需要无盐饮食。护士应告诉患者其每日饮食中钠含量 应低于 P125 A.0.5g B. 0.7g C l.Og D. l.5g E.2. Og 9. 女性,49 岁心衰患者需要低钠饮食。护士应告诉患者其毎日饮食中钠含量应 低于 A.0.5g B. 0. 7g C. l.Og D l.5g C. 2.Og

最新生理学-第10章-自测

一、单选题(共1560 题,每题 1 分)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组离子的通透性? A.Na+,K+,Cl-,尤其是对K+ B.Ca2+,K+,Cl- ,尤其是对Ca2+ C.Na+,K+,尤其是对Na+ D.K+,Cl-,尤其是对Cl- E.K+,Ca+,Na+,尤其是对Ca2+ 正确答案:C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过程中,共同的是: A.突触前膜均发生去极化 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性质一样 C.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一样 D.突触后膜均发生去极化 E.突触后膜均发生超极化 正确答案:A 3.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突触传递的特征,正确的是: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有一定的时间延搁 D.电位变化不能总和 E.突触前、后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不变 正确答案:C 4.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突触传递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单向性传递 B.兴奋节律改变 C.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D.电位变化可总和 E.有后发放现象 正确答案:C 5.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 A.聚合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环状联系 D.连锁式联系 E.侧支式联系 正确答案:A 6.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去极化 B.突触前膜超极化 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正确答案:E 7.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 B.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后膜超极化 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后膜电位变化的幅度增加 正确答案:A 8.丘脑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内脏功能 B.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协调随意运动 D.调节肌紧张 E.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正确答案:B 9.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岛叶皮层 D.颞叶皮层 E.边缘系统 正确答案:B 10.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到的脑电波一般表现为: A.α波 B.β波 C.θ波 D.δ波 E.慢波 正确答案:A 11.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收缩 C.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12.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γ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梭外肌受到牵拉 E.梭外肌松弛 正确答案:D 13.脊休克时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是: A.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 B.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基础护理学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1、热能(energy):就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与生长发育及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能量,由食物内的化学潜能转化而来。 2、营养素(nutrient):就是能够在生物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机体及调节与维持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 七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维生素与水、膳食纤维 3、蛋白质:就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含有碳、氢、氧、氮及少量的硫与磷,正常人体内约占蛋白质16%-19%。 4、碳水化物:又称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5、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包括除碳、氢、氧、氮以外的体内各种元素。 6、维生素:就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脂溶性与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Vit A/D/E/K 水溶性:Vit B1/B2/B6/B12及叶酸/C 7、医院饮食的类别与每类饮食的主要种类。 (1)基本饮食: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 三高:高热量、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饮食 (2)治疗饮食四低:低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一少:少渣 一无:无盐、低钠饮食 (3)试验饮食:潜血试验饮食、胆囊造影饮食、肌酐试验饮食、尿浓缩试验饮食、甲状腺碘13I试验饮食 (4)基本饮食:适合于一般病人,对营养素的种类、摄入量不做限定性调整的一种饮食。 (5)治疗饮食:就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与营养素,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6)试验饮食:亦称诊断饮食,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诊断疾病与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8、各类饮食的适用范围 (1)普通饮食:消化功能正常;无饮食限制;体温正常;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 (2)软质饮食:消化功能差,咀嚼不便者;低热;消化道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3)半流质饮食: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中等发热;体弱;手术后患者 (4)流质饮食: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患;高热;病情危重、全身衰竭患者 (5)高热能饮食:热能消耗较高者,如甲亢、大面积烧伤、结核、肝炎、胆道疾患、体重不足患者及产妇等 (6)高蛋白饮食:高代谢性疾病,如烧伤、结核、恶性肿瘤、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大手术后等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孕妇、乳母等 (7)高纤维素饮食:便秘、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 (8)低蛋白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如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昏迷等。蛋白质供给不超过40g/d (9)低脂肪饮食:肝、胆、胰疾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症及腹泻等病人。每日脂肪量<50g ,肝胆胰病人<40g/d

基护第十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十章试卷 一、填空题 1.人体的六大营养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人体的主要热能来源是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称为热能营养素。 3、肾功能不全者摄入动物性蛋白,忌用___________,肝性脑病患者应以____________为主。 4、鼻饲流食量每次不超过___________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___________。 5. 医院饮食分为基本饮食,_________,__________。 6.基本膳食包括普通饮食、__________ 、半流质饮食、____________四种。 7、影响饮食与营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社会因素。 8、隐血试验饮食用于隐血试验的准备,以协助诊断()。 9、鼻饲时成人胃管插入深度为(),鼻饲液的温度为()。 10、要素饮食原则 ____ 、 _____ 、____开始,逐渐增加。 11、无盐饮食一般用于___________ 患者。 12、营养状况的评估包括影响因素的评估、_______________的评估和_________________ 的评估。 13、胃肠内营养是采用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能量及营养素的支持方式。 14、要素饮食主要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供给患者。 15、管喂滴注要素饮食的方式有____________、间歇滴注和____________。 16、间歇滴注方式注入要素饮食时,每日____________次,每次____________ml,每次输注持续时间约____________。 17、配置好的要素饮食溶液应放在___________以下冰箱保存。防止被细菌污染。 18、要素饮食不能用于幼小婴儿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胰腺疾病患者慎用。 19、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____________次口腔护理,并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____________更换一次,归集硅胶胃管____________更换一次。 20、胃肠外营养时输液导管及输液袋应______小时更换一次。 二、单选题 1.夜盲症是由于哪种营养素缺乏引起的:() A、维生素B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维生素E E、维生素K 2.脚气病是由于哪种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C E、维生素PP 3.鼻饲的适宜温度是:() A、34℃ B、35℃ C、38℃ D、41℃ E、45℃ 4.错误的插鼻饲管的方法:() A、先用清水擦净一侧鼻孔 B、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C、插管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粘膜 D、插管时病人如恶心,嘱其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E、若病人呛咳、发绀,嘱其做吞咽动作以帮助插管 5、第七营养素是指() A、维生素 B、膳食纤维 C、微量元素 D、常量元素 6.关于鼻饲错误的是:()

波动学基础

(二) 波动学基础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频率为500Hz 的机械波,波速为1 s m 360-?,则同一波线上相位差为3π的两点相距为 (A )0.24m ; (B )0.48m ; (C )0.36m ; (D )0.12m 。 ( )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π2的两个质元间的距离称波长; (B )机械波实质上就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各质元的集体受迫振动; (C )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D )介质中,距波源越远的点,相位越落后。 ( ) 3.已知s 5.0=t 时余弦的波形如图所示,波速大小1s m 10-?=u ,若此时P 点处介质元的振动动能在 逐渐增大,则波动表达式为 (A )()[]10cos 10x t y +=πcm ; (B )()[]ππ++=10cos 10x t y cm ; (C )()[]10cos 10x t y -=πcm ; (D )()[]ππ+-=10cos 10x t y cm 。 ( ) 4.在同一介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421=I I ,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 )421=A A ; (B )221=A A ; (C )1621=A A ; (D )4121=A A 。 ( ) 5.当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下列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A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 (B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都作周期性变化,但两者的相位不相同; (C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两者的数值不相等; (D )介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 ( ) 6.在弦线上有一平面简谐波,其表达式为()[]3420100cos 100.22 1ππ-+?=-x t y (SI ) ,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并且在0=x 处为一波腹,此弦线上还应有一平面简谐波,其表达 式为 (A )??????+??? ?? -?=-320100cos 10 0.22 2ππx t y (SI ) ; (B )?? ????+??? ??-?=-3420100cos 100.22 2ππx t y (SI ) ; (C )????? ?-??? ??-?=-320100cos 100.22 2ππx t y (SI ) ;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 4.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内。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振动、波动学基础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 振动学基础 一、选择题: 1、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挂在倔强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面,振动园频率为ω,若把此弹簧分割 为二等份,将物体 m 挂在分割后的一根弹簧上,则振动园频率为: (A )ω2。 (C ) ω2。 (C ) 2 ω 。 (D ) 2 2ω。 2、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3 2cos(1042SI t x π π+?=-,从0=t 时刻起,到质点 位置在 cm x 2-=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8/1(。(B )s )4/1(。(C )s )2/1(。(D )s )3/1(。(E )s )6/1(。 3 (A )s 62.2。 (B )s 40.2。 (C )s 20.2。 (D )s 00.2。 4、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则此简谐振动方程为: (A )cm t x 3232cos( 2ππ+=。 (B )cm t x )3232cos(2π π-=。 (C )cm t x 3 234cos(2ππ+=。 (D )cm t x 3 234cos(2π π-=。 (E )cm t x 4 34cos(2π π-=。 5、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1E ,如果简谐振动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1E 变为: (A )4/1E 。 (B )2/1E 。 (C )12E 。 (D )14E 。 6、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2/cos(πω+=t A x 。则该物体在0=t 时刻的动能与8/T t =(T 为周期)时刻的动能之比为: (A )4:1。 (B )2:1。 (C )1:1。 (D )1:2。 (E )1:4。

大学物理讲稿(第12章波动学基础)第六节

§12.7 多普勒效应 一、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于介质静止时,观察者所观测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一致.当波源和观察者之一,或两者以不同速度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所观测到的波的频率将高于或低于波源的振动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例如,当火车由远处开来时,我们所听到的汽笛声高而尖,当火车远去时汽笛声又变得低沉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于介质运动时,发生在两者连线上的多普勒效应. 观察者所观测到的波的频率,取决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完整波的数目,或者说取决于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整波的数目,即 λ=νu 式中u 是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率,λ是波长. 现在假设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以速率V 0向着波源运动.这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完整波的数目要比它静止时多.在单位时间内他除了观察到由于波以速率u 传播而通过他的 u/λ个波以外,还观测到由于他自身以速率V 0运动而通过他的V 0 /λ个波.所以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完整波的数目为 ν+=ν+=λ+λ=νu V u u V u V u 000/' (12.47) 显然,当观察者以速率V 0离开静止的波源运动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完整波的数目要比它静止时少V 0 /λ.因此,他所观测到的完整波的数目为 ν-=νu V u 0' (12.48) 总之,当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在介质中以速率V 0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可表示为 ν±=νu V u 0' (12.49) 式中正号对应于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负号对应于 观察者离开波源运动. 现在假设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而波源以速 率 V S 向着观察者运动.这时在波源的运动方向上, 向着观察者一侧波长缩短了,如图12.18所示.图中

大物B课后题10-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1)

习题 10-5 在平面简谐波的波射线上,A,B,C,D 各点离波源的距离分别是3 ,,,424 λλλλ。 设振源的振动方程为cos 2y A t πω?? =+ ?? ? ,振动周期为T.(1)这4点与振源的振动相位差各为多少?(2)这4点的初相位各为多少?(3)这4点开始运动的时刻比振源落后多少? 解 (1) 122,2,2x x π ?π ?π πλ λ???== ?== 3432,222x x π?π?ππλλ ???==?== (2) 112233440,, 2 2 2 3 ,222 π π π ????ππ ??π??π = -?== -?=- =-?=-=-?=- (3) 1212343411 ,2422 3,242t T T t T T t T T t T T ??ππ??ππ ???= =?==???==?== 10-6 波源做谐振动,周期为0.01s ,振幅为2 1.010m -?,经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作为计时起点,设此振动以1 400u m s -=?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试写出波动方程。 解 根据题意可知,波源振动的相位为3 2 ?π= 2122200, 1.010,4000.01 A m u m s T ππωπ--====?=? 波动方程 2 31.010cos 2004002x y t m ππ-??? ?=?- + ???? ?? ? 10-7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0.05cos 410y x t m ππ=-,求(1)此波的频率、周期、波长、波速和振幅;(2)求x 轴上各质元振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解 (1)比较系数法

第8章 波动学基础

第八章波动学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波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最基本的波动——平面间谐波的波动方程及运动规律; 3.掌握波的能量特点; 4.掌握波具有的基本现象——反射、折射、干涉和驻波; 5.了解多普勒效应; 6.了解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本章教学内容 1.机械波的产生及间谐波; 2.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 3.波动方程; 4.波的能量和能流; 5.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 6.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7.驻波; 8.多普勒效应; 9.声波、超声波、次声波 ◆本章教学重点 1.间谐波方程及运动规律; 2.波的叠加及驻波。 ◆本章教学难点 1.波方程的建立及其意义; 2.驻波的运动特点; 3.多普勒效应。

§8.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 振动和波动是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的两种运动形式。任何波动都是有振动引起的,激发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波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机械波。另一类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一、机械波的产生 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就每一质点来说,只是做振动,就全部媒质来说,振动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具有波源和弹性媒质。 二、横波和纵波 在波动中,如果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如果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这种波称为纵波。各种复杂的波都可分解为横波和纵波。在波动中真正传播的是振动、波形和能量;波形传播是现象,振动传播是实质,能量传播是波动的量度。 如果产生波动的波源作简谐振动,在振动传播过程中,从波源所在位置开始,媒质中各质点相继开始做简谐振动,如果媒质是各向同性均匀且完全弹性的(即媒质不消耗能量),则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和波源相同,且各质点具有相同的振幅。这种波称为简谐波。 三、波振面和波射线 把波振面为球面的波动称为球面波,点波源在均匀媒质中产生的波就是球面波。把波振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波的传播方向称为波射线。显然,在波振面上每一点,波射线总是和波阵面正交。图8-1所示,画出了这两种典型波的波阵面和波射线。 图8-1波阵面和波射线

生理学第十章

1.试述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及机制,并举例说明其临床应用。 答: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及机制(16分): 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传递到轴突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上电压依赖性Ca 2+通道开放、Ca2+内流、轴突末梢内Ca2+浓度增高→含有乙酰胆碱的囊泡运动前移、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经接头间隙扩散并与终板膜上N 受体结合→化学门控Na+、K+离子通道开放,离子跨膜流动(主要是Na+ 2 内流)→产生去极化的终板膜电位→经总和在肌细胞膜上爆发动作电位。 1.何谓心脏的传导系? 答: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 2.临床肝硬化肝门静脉高压患者常出现呕血、便血和脐周静脉曲张等表现,请根据肝门静脉系的特点及肝门静脉系的交通解释上述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答: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可通过三条途径相互交通,分别为: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腹壁静脉丛。食管静脉丛途径:肝门静脉通过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与上腔静脉系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交通。 直肠静脉丛途径:肝门静脉通过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与下腔静脉系的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交通。 腹壁静脉丛途径:肝门静脉通过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的腹壁上静脉、胸腹壁静脉和下腔静脉系的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交通。 由于肝门静脉缺少瓣膜,故当肝门静脉内的血液压力增高时,血液回流受阻,甚至返流,从而引起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交通开放,导致原本经肝门静脉回流的血液经吻合支流入腔静脉系,从而引起吻合静脉扩张(曲张),乃至破裂出血。 当上述曲张的食管静脉丛血管破裂将引起呕血;当曲张的直肠静脉丛破裂将引起便血;若肝门静脉经腹壁静脉丛途径与上、下腔静脉形成交通则出现腹壁静脉曲张。 3.胆囊炎症中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若采取贵要静脉注射,说明药物到达胆囊的途径 和经尿液排除体外的途径? 答: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后药物依次经过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动脉右支最后经胆囊动脉到达胆囊。 经尿液排出途径从贵要静脉至主动脉上述途径相同,自主动脉再向下依次经过:肾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 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 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 章节:共十八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环境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第七章休息与活动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九章冷热疗法 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第十一章排泄 第十二章给药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十四章标本采集 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 (5号宋体,22磅行距)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一)课程的地位 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 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 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 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 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 2.反思学习法 第二章环境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概述 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 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 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 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保护人类健康,满足人们需要 第二节医院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 (一)服务专业性

第10章 波动学基础

第10章 波动学基础 10.1 波动与振动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振动的传播就是波。振动是一质点(或某一物量)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机械运动,而波是多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它是通过媒质的弹性(或场量的相互激发)把波源的振动状态传递给其他质点。振动中,质点的动能和势能互相交换,其总能量保持不变。而在波动中动能和势能大小相等,相位相同,都是时间的周期函数。它不断地接受来自波源的能量,同时也不断地把能量释放出去。 10.2 机械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机械波形式的条件有:1)存在波源(即物体的振动);2) 存在传播机械波的弹性媒质。 10.3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着两列不同频率的简谐波,它们的波长是否可能相等?为什么?如果这两列波分别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它们的波长是否可能相等?为什么? 答:它们的波长不可能相等。因为根据波的叠加原理(独立性原理)可知,一列波的状态不因其它波的存在与否,故两列不同频率的简谐波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仍然不同,但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波长也不可能相等。 若这两列波分别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它们的波长则可能相等。这是因为,它们的频率和波速都不相同,据λν=u 知,它们的波长可能相等。 10.4 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波长、频率、波速、振幅各量中哪些量会改变?哪些量不会改变? 答: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等于波源的频率);波速(由介 质决定)、波长(ν λu =)、振幅都会发生改变。 10.5 根据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式 ,有人认为频率高的波传播的速度大,你认为对否? 答:由λν=u 认为频率高的波传播速度大是错误的。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与波的频率无关。 10.6波传播时,介质质点是否“随波逐流”?“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从物理上说,是否有根据? 答:波传播时,介质质点并不“随波逐流”。“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从物理上说是无根据的,前浪并不因后浪(波)的存在而改变其传播。 10.7(1)为什么有人认为驻波不是波?(2)驻波中,两波节间各个质点均作同相位的简谐振动,那么,每个振动质点的能量是否保持不变? 答:(1)有人认为驻波不是波,是因为在驻波中,波腹附近的动能与波节附近的势能之间不断进行互相转换和转移,但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同时也看不到波形的定向移动。

基础护理学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1、热能(energy):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及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能量,由食物内的化学潜能转化而来。 2、营养素(nutrient):是能够在生物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机体及调节和维持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 七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膳食纤维 3、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含有碳、氢、氧、氮及少量的硫和磷,正常人体内约占蛋白质16%-19%。 4、碳水化物:又称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5、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包括除碳、氢、氧、氮以外的体内各种元素。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Vit A/D/E/K 水溶性:Vit B1/B2/B6/B12及叶酸/C 7、医院饮食的类别和每类饮食的主要种类。 (1)基本饮食: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 三高:高热量、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饮食 (2)治疗饮食四低:低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一少:少渣 一无:无盐、低钠饮食 (3)试验饮食:潜血试验饮食、胆囊造影饮食、肌酐试验饮食、尿浓缩试验饮食、甲状腺碘13I试验饮食 (4)基本饮食:适合于一般病人,对营养素的种类、摄入量不做限定性调整的一种饮食。 (5)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6)试验饮食:亦称诊断饮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诊断疾病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8、各类饮食的适用范围 (1)普通饮食:消化功能正常;无饮食限制;体温正常;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2)软质饮食:消化功能差,咀嚼不便者;低热;消化道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3)半流质饮食: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中等发热;体弱;手术后患者 (4)流质饮食: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患;高热;病情危重、全身衰竭患者 (5)高热能饮食:热能消耗较高者,如甲亢、大面积烧伤、结核、肝炎、胆道疾患、体重不足患者及产妇等 (6)高蛋白饮食:高代谢性疾病,如烧伤、结核、恶性肿瘤、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大手术后等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孕妇、乳母等 (7)高纤维素饮食:便秘、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 (8)低蛋白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如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昏迷等。蛋白质供给不超过40g/d (9)低脂肪饮食:肝、胆、胰疾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症及腹泻等病人。每日脂肪量<50g ,肝胆胰病人<40g/d

波动学基础答案

1、频率为3000Hz 的声波,以1560m/s 的传播速度沿以波线传播,该声波的波长为(0.52m ),同一波线上 相位差为2π的两点间的距离为(0.13m )。 2、机械波的相干条件为(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相位相等或相位差恒定)。 3、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bx at A y -=cos (a, b 为正值),则…………(④)①波的频率为a ②波的传播速度为b/a ③波长为π/b ④波的周期为2π/a 4、关于驻波和行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②) ①驻波中有些介质点始终不动。 ②驻波中相邻两波节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③行波波形随着波的传播向前移动。 ④驻波的波形不沿介质前进。 5、(8分)一平面余弦波沿x 轴正向传播,其频率为100Hz ,振幅为1cm ,波速为400m/s ,如果波源位于原点,且以原点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朝y 负方向振动的时刻为计时起点。 (1)写出该余弦波的波动方程;(2)写出该波走2s 后的波形方程。 解:(1)A=0.01m,ππνω2002==,c=400m/s ,根据题意,故可得2π ?=。 波源的振动方程为[]?π+=t y 200cos 01.0……………………………………(2分) 可得波动方程为?? ???? +??? ??-=2400200cos 01.0ππx t y m …………………… (4分) (2)将t=2s 代入即可得波形方程为??? ??=x y 2sin 01.0πm. …………………(2分) 6、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cos(λππx t A y -=(SI 制),已知x =2.5λ,则波源的振动 位相较该点的振动位相………………………………………………………………(④ ) ①、落后2.5π②、落后5π③、超前2.5π④、超前5π 7、下面对机械波描述不正确的是……………………………………………………(② ) ①、行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元的动能和势能是同相变化,而且是相等的。 ②、驻波中有些介质点始终静止不动,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③、行波的波形随着波的传播向前移动,而驻波的波形不沿介质前进。 ④、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于介质中质元的振动速度。 8、一横波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表式为0.5(124)y cos t x ππ=-,计以计, 以s t m y x ,。求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 解:对比简谐波的波动表式02(,)cos(2)y x t A t x π πγφλ=-+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 主编:李小寒、尚少梅 第二部分:第六章~第十章 (5号宋体,22磅行距) 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第一节口腔护理 一、评估 口腔卫生及清洁状况、自理能力、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口腔特殊问题 二、口腔的清洁护理 (一)口腔卫生指导 1.正确选择和使用清洁用具:牙刷的选择、牙刷的使用、牙膏的选择 2.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颤动法、竖刷法 3.正确使用牙线 (二)义齿的清洁护理 1.日间佩戴,餐后及夜间取下清洗 2.勿将义齿浸于热水或乙醇中,以免变色、变形和老化 (三)特殊口腔护理 适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一般2~3次/日。如病情需要,酌情增加次数。 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3)评估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 播放视频:口腔护理操作 第二节头发护理 一、评估:头发及头皮状况、头发护理知识及自理能力、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二、头发的清洁护理 长期卧床、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张力降低或共济失调的患者,护士应协助完成头发的清洁和梳理。(一)床上梳头

(二)床上洗头:马蹄形垫洗头法、扣杯式洗头法、洗头车洗头法 (三)灭头虱、虮法 常用灭虱、虮药液:30%含酸百部酊剂、30%百部含酸煎剂 第三节皮肤护理 一、皮肤评估 颜色、温度、柔软性和厚度、弹性、完整性、感觉、清洁度 二、皮肤的清洁护理 (一)皮肤清洁卫生指导 1.沐浴原则:提供私密空间、保证安全、注意保暖、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预期患者需求 正确选择清洁用品 2.淋浴和盆浴:病情较轻,能够自行完成洗浴的患者可采用淋浴或盆浴 3.床上擦浴:适用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制动或活动受限,身体衰弱而无法自行沐浴的患者 4.背部按摩 目的: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发生;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皮肤有无破损,满足患者身心需要。 三、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一)压疮发生的原因 1.力学因素: 垂直压力:压疮形成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压疮发生与组织耐受性有关。 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保护性角质层;来源于皮肤与衣、裤或床单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剪切力:易发生深层组织坏死 2.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3.营养状况 4.年龄 5.体温升高 6.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7.机体活动和(或)感觉障碍 8.急性应激因素 (二)压疮的预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