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渡金属催化_2_2_2_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啶衍生物

过渡金属催化_2_2_2_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啶衍生物

吡啶

吡啶 汉语拼音:bǐdìng 英文名称:pyridine 中文名称2:氮(杂)苯 CAS No.:110-86-1 分子式:C5H5N 分子量:79.10 吡啶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 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41.6 沸点(℃):115.3 相对密度(水=1):0.9827 折射率:1.5067(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3 饱和蒸气压(kPa): 1.33/13.2℃ 闪点(℃):17 引燃温度(℃):482 爆炸上限%(V/V):12.4 爆炸下限%(V/V): 1.7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 吡啶及其衍生物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硝基苯类似。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硝化、卤化、磺化等反应。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苦味酸或高氯酸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编辑本段]用途 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 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编辑本段]来源(合成方法) 吡啶可从天然煤焦油中获得,也可由乙醛和氨制得。吡啶及其衍生物也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 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编辑本段]衍生物 吡啶的许多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有些是维生素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吡啶的衍生物异烟肼是一种抗结核病药,2-甲基-5-乙烯基吡啶是合成橡胶的原料。 中文名称:吡啶 [编辑本段]危险信息及使用注意事项(MSDS)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吡啶的危害: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1催化剂的意义 催化剂是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化学反应若要发生,则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有足够能量的发生碰撞以形成活性复合物或过渡态复合物,这个能量就是活化能。而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较低的活化能,因此加速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和未添加催化剂的反应的一步实现原理相比,催化反应包含了许多种化合物与过渡态复合物[1]。 催化技术对于目前乃至未来的能源、化学反应、环境工业、石化工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原油、煤和天然气向燃料和化学原料的转化,大量石油化工和化学产品的生产,以及CO、NO、碳氢化合物排放物的控制,全都依赖于催化技术。此外,催化剂还是燃料电池电极的必要组分——无论电极使用的是固体氧化物离子还是聚合物质子电解液[2]。催化技术的发展、催化剂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成功开发, 往往会带动已有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诞生。据统计,85%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与催化反应有关。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大多为金属、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多相催化剂, 其优点是催化性能较稳定, 使用温度广, 容易回收重复使用, 但催化活性较低, 反应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而且副反应较多。最近几十年, 发展了以有机金属络合物为主的均相催化剂, 为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进步。这种催化剂分散度高, 活性中心均一, 结构明确,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较高, 反应可以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3]。 2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性质 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Ziegler - 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仍然是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4]。 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rookhart等人[5]报道了利用适当的配体, 可使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中Ni和Pd的配合物用来引发烯烃聚合, 从而由单一烯烃可获得高分子量的、有各种支化度的聚合物, 并能实现与极性单体的共聚。他们将这一类催化剂称为烯烃聚合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涉及到第Ⅷ族中的元素,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为Fe、Co、Ni、Pd4种金属元素[6]。 这类金属配合物的亲氧性相对较弱,对空气和水分不太敏感,特别是催化烯烃以及环烯烃聚合的活性很高[7],而且对比茂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稳定性好、生产费用低、能生产新品种聚烯烃以及能合成带有官能团的新型聚合物等优点。再加上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合成相对简单, 产率较高,因而其成本远低于茂金属催化剂, 而且聚合时助催化剂用量比较低, 一般与负载的茂金属催化剂相当, 因此成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新的研究热点[8]。 3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种类 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是指以镍( Ⅱ) 、钯( Ⅱ) 、铁( Ⅱ) 、钴( Ⅱ) 、钌( Ⅱ)等后过渡金属原子为活性中心的一类金属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 3.1 镍系 镍系包括双亚胺类、P - O类和N - O类等。双亚胺类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是指以双亚胺为配体的一类平面型镍(Ⅱ)阳离子配合物。当采用甲基铝氧烷(MAO)作助催化剂时,二溴化双亚胺合镍的衍生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这类催化剂在Lewis酸如MAO 的作用下形成阳

吡啶类化合物的现状与发展

吡啶类化合物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08-12-19 14:09:00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吡啶(Pyridine)是苯环上含有一个氮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通常将吡啶及其衍生物统称为吡啶碱类,主要包括吡啶、2-甲基吡啶(2-MP)、3-甲基吡啶(3-MP)、4-甲基吡啶(4-MP)和2-甲基-5-乙基吡啶(MEP)。 吡啶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生产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烟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Niacinamide)及医药和农药的中间体,应用非常广泛,深加工前景相当广阔。 1、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 在吡啶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是2-甲基吡啶(2-MP),1946年英国Anderson自煤焦油中分离得到,1951年Anderson从骨油中分离得到吡啶并作了鉴定,但煤焦油分离吡啶量有限,产量少,组分复杂,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以油代煤的变化,这种分离提取方法已不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逐步淘汰,而由化学合成法取代。工业方法生产吡啶类化合物主要对催化剂进行不断改进,产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40-50%提高到了80%左右。此外,又出现了以酮、醇、烯烃、炔烃等为原料催化合成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但工艺尚不成熟且产率较低。当今,世界上95%的吡啶类化合物仍然是以醛和氨作为原料,经催化合成而得。 1.1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路线,绝大多数合成路线得到的是吡啶类混合物,很难得到单一产物。合成反应的最终产物随着反应条件、实验技术和催化剂的变化而变化。以羰基化合物和氨为原料的合成反应,通常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的多相催化法生产。此合成路线的反应原料价廉易得,仅需改变反应原料或原料比就能在同一装置中生产出各种吡啶化合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路线为国外工业生产采用,见表1。 表1 不同反应物所生成的吡啶化合物

第11章 杂环化合物答案

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1-1 命名下列化合物: (1)2-氯呋喃(2)2-乙酰噻吩(3)5-甲基咪唑(4)3-吡啶甲酸(5)5-氨基-2-羟基嘧啶(6)5-羟基吲哚(7)6-甲基-2-羟基嘌呤(9)8-羟基喹啉思考题11-2吡咯、呋喃、噻吩的硝化、磺化反应能否在强酸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吡咯、呋喃、噻吩对酸不稳定,容易开环发生聚合反应。 思考题11-3吡咯与乙酸酐反应不形成N-乙酰基吡咯,而形成α-乙酰基吡咯,为什么? 答: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这是由于环上五个原子共有六个π电子,故π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比苯环大。换句话说,吡咯环上的杂原子N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 思考题11-4比较苯、吡咯、吡啶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并解释之。 答:吡咯>苯>吡啶。因为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吡咯环上的杂原子N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而吡啶亲电取代反应很难进行。这是由于环上六个原子共有六个π电子,吡啶环中氮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电子云会偏向氮原子,使得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环小,称为缺电子的芳杂环或者少电子的芳杂环。所以吡啶的化学性质比苯更钝化,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更困难。 思考题11-5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 答:二甲胺> 甲胺> 氨> 苯胺> 吡咯 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2-甲基呋喃(2)2,3,4,5-四碘吡咯(3)4-甲基-2-硝基吡咯 (4)3-噻吩磺酸(5)2-呋喃甲醛(糠醛)(6)3-吡啶甲酰胺 (7)N-甲基咪唑(8)8-羟基喹啉(9)2-乙基-4-羟基噻唑 (10)2-甲基-5-氨基嘧啶(11)8-甲基-6-羟基嘌呤(12)3-羟基吲哚 2.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递增的顺序排列: (1)乙胺>氨> 吡啶> 苯胺> 吡咯 (2)六氢吡啶> 吡啶> 嘧啶> 吡咯

过渡金属催化C-S合成

过渡金属催化的C-S的合成 摘要:过渡金属催化的C-S交叉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研究中一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经过交叉偶联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含碳-硫键结构的化合物,在染料、医药、农药、化工以及聚合物的制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过渡金属催化合成硫化物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简单综述了不同过渡金属催化反应合成含C-S的化合物。 关键词:过渡金属;硫醇;催化;偶联反应;碳一硫键构建 Transition Metal Catalyzed Synthesis of C-S bond Abstract: transition metal catalyzed C-S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c synthetic methodology. The compounds synthesized through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have very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in colorant, pharmaceutical, pesticide, and chemical industry , and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So transition metal catalytic synthesis of C-S bond becomes a hot issue. In this paper,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 was briefly summarized. Key words: transition-metal; thiols; catalyze; coupling reaction;C-S bond formation 许多含硫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包括磺酰胺类抗生素和哮喘药物顺尔宁抗生素等[1-2]。多种含硫化合物的各类构建方法需要深入地研究,碳一硫键的构建和以及进一步的官能团化已经引起科学界的相当关注。硫化物,硫醇及它们的氧化衍生物在有机合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3-4]。与碳一氧键和碳一氮键的构建方法相比,有机金属试剂催化的碳一硫键的构建方依然是不足的。尽管人们始终认为硫能够毒化金属催化剂,但是金属催化的碳一硫键的构建方法研究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过渡金属催化通过偶联反应构建碳一硫键的各种方法有很多报道,我们接来将介绍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合成碳硫键的这类反应最近进展。 1铜催化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的研究进展 作者所在系别理学院 作者所在专业无机化学 作者姓名吕海涛 作者学号12S007005 导师姓名唐冬雁 导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3 年 4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化学教研室制

说明 1.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2.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本课程的相关教材也可列为参考资料,但必须注明参考的具体页码。 3.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进展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催化剂,是对聚合催化剂的又一重要革新。它开辟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催化领域,将成为继茂金属催化剂之后的又一研究开发热点。后过渡金属( 铁、钴、镍、钯等) 配合物用于烯烃催化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其研究结果发展成了SHOP( Shell higher olefin process) 催化体系(1987)[1],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线性A烯烃。然而,由于后过渡金属容易导致B氢消除反应,影响了乙烯聚合催化的发展。直到上世纪90 年代中期,Brookhart研究组发现了A—二亚胺镍、钯配合物能催化乙烯聚合制得高分子量聚乙烯(1995)[2],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的重要性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 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卓有成效的世界著名大公司有Du Pont、Shell、BP 、BF Goodrich和W.R.Grace 公司等(1996)[3]。他们在该技术领域投人了大量精力,深入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有的研究已接近于工业化。shell公司于1996年在英国的Carringtion开始运转了一套使用后过渡金属把基络合物催化剂的聚酮装置,生产能力约1.5万t/a ,这种商品名为Carilon的聚酮产品已经销售到了欧洲和美国。该公司目前正对第二套聚酮装置的地点和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准备扩大生产规模。BP公司在英国的Grangemouth也有采用钯基催化剂的CO/烯烃共聚物中试装置运行。 后过渡金属催化烯烃以及环烯烃聚合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已经能够设计合成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聚烯烃;实现了乙烯与极性单体、乙烯与环烯烃的共聚;催化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完善。这些结果将为新型催化体系的设计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后过渡金属烯烃催化剂的合成过程中, 近年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例如高通量筛选方法(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HTS) 的应用(2002)(2003)[4,5],其优点在于,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合成和试验数个甚至数十个配体和配合物, 极大地加速了高效催化剂的筛选, 节省了大量时间, 降低了药品的消耗。相信这一技术将大大促进催化剂合成与筛选的速度。 2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特点 后过渡金属(铁、钴、镍、钯等)配合物催化剂由于具有稳定性高、易于合成和耐受杂原子和极性基团的能力,具有与前过渡系催化剂明显不同的性能(2009)(2003)[6,7]为烯烃齐聚、聚合及共聚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主要特点有:(l) 聚合活性极高。这种新型络合物均相催化剂无论与传统高效Ziegler催化剂或茂金属催化剂相比, 都显示出异常高的活性, 高达11x106gPE/mol·h。 (2)聚合能力强,聚合单体范围广。可以接受官能化的极性单体,用于全范围的单体聚合及共聚合,合成种类繁多的新型聚烯烃树脂和特种性能树脂等。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作为化学工业,特别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品、农药、农药中间体、饲料和饲料原料及其它多项领域。以下举例几种比较常见的吡啶类化合物。 3-甲基吡啶 3-甲基吡啶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吡啶衍生物产品。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也是合成抗糙皮病的维生素、烟酸、烟酰胺等的原料,亦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 3 -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在工业化合成法出现以前,3-甲基吡啶主要从煤焦油中获得。以煤焦油中的粗吡啶先脱渣得水吡啶,然后在填料塔内常压蒸馏,并用纯苯与水共沸蒸馏脱水,截取138℃~145℃馏分,可得纯度约95%的3 -甲基吡啶。由于焦化副产物中吡啶组分多、分离困难,产品产率不高,提取装置复杂,现已基本被合成法所替代。 以丙烯醛和氨为原料这是古老的制备3 -甲基吡啶的方法,早在1970 年John 等申请了专利,Helmut Beschke等采用由氧化铝、硝酸镁、氟化氢铵制备的催化剂,此催化剂中铝、镁、氟的原子比例是1000: 50:100,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作为稀释剂,对3 -甲基吡啶的催化选择性较高,收率达到48.5%,同时副产24.8%的吡啶。也有专利报道此方法合成3 -甲基吡啶收率可达66%。 乙醛与氨催化合成3-甲基吡啶时, 得到主要含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的混合物, 两者比例约为3:1.由于它们沸点接近, 性质相似, 用普通精馏法或其它分离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等, 很难使二者得到经济有效的分离.采用对甲基苯磺酸为萃取剂可以明显提高萃取效率。 2 , 3一二氯吡啶: 2 , 3一二氯吡啶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泛应用于医药与农药研究领域"它是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酞胺与H G w 86 的关键中间体. 2 , 3 , 6一三氯吡啶还原法3 是2 , 3一二氯吡啶较早的一种合成方法, 以3一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文献报道较多, 主要有两条路线: 以乙酞次氟酸为试剂, 3一氯吡啶生成具有N 一F 键的一对共振体, 然后脱去H F 、二氯甲烷氯化, 选择性的生成2 ,3一二氯吡啶, 收率80 % 。该法由于吡啶3 位活性不够强, 亲电取代不易进行, 原料3一氯吡啶价格较高, 不宜工业化开发。 以2一氯一3一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方法其实是上面方法的一部分, 区别在于起始原料的不同"该合成法主要包括两步反应: 2-氯一3一氨基吡啶首先进行重氮化反应, 然后发生Sandmeyer 氯代反应得到2 , 3一二氯吡啶。反应试剂便宜易得, 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4一二甲氨基吡啶: 用吡啶催化轻基化合物与酸配的反应, 是一种温和而可靠的酞化反应, 但是, 对于空间位阻较大的醇类的反应, 则酞化难于进行, 产率较低。1967 年,Litvinenk。和Kirichenk。在间氯苯胺的苯甲酞化的动力学研究中发现, 用4一二甲氨基吡啶(简称DMAP ) 代替吡啶时, 反应速率大大增加。 D M A P 的酞化催化作用之所以胜于吡啶和三乙胺等, 这是因为D M A P 亲核性极强,并且在非极性溶剂中与亲核试剂形成浓度很高的N 一酞基一4 二甲氨基吡啶盐。同时, 此盐分

有机化学13-19章练习题及答案

13-19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1.在核酸中连接两个核苷酸间的化学键是(D) A.醚键 B.碳酯键 C.酰胺键 D.磷酸二酯键 E. 磷酸酯键 2. 在pH=8的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氨基酸是(E) A.甘氨酸 B. 谷氨酸 C.苯丙氨酸 D.亮氨酸 E. 赖氨酸 3. 可作乳化剂的是(B) A.三十醇 B. 卵磷脂C.甘油三酯 D.硬酯酸 E.胆固醇 4. 在pH=7.6的缓冲溶液中通以直流电,在正极可得到氨基酸的是(A ) A.丝氨酸 B. 精氨酸 C. 组氨酸 D. 赖氨酸 E. 除A以外都能得到 5. 下列糖中没有变旋光现象的是(E ) A. 果糖 B. 葡萄糖 C. 麦芽糖 D. 半乳糖 E. 甲基葡萄糖苷 6.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能溶于冷的稀盐酸? (A ) A. 苯胺 B. 对甲苯酚 C. 苯甲酸 D. 乙酰苯胺 7. 肽键具有(B ) A. 直线型结构 B. 平面结构 C. 四面体结构 D. α-螺旋结构 E. β-片层结构 8. 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B ) A. 乙酰胺 B. 二乙胺 C. 三乙胺 D. 苯胺 9.下列哪种糖不能产生变旋光作用? (A ) A. 蔗糖 B. 纤维二糖 C. 乳糖 D. 果糖 10. 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不是( D ) A. 端基异构体 B. 差向异构体 C. 非对映体 D. 对映体 E. 异头物 11. 蔗糖分子中,葡萄糖和果糖连接是通过(A ) A. α, β-1,2-苷键 B. α,β-2,1-苷键 C. α-1,4-苷键 D. β-1,4苷键 12. 吡啶和吡咯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 吡啶的碱性比吡咯强 B. 吡啶环比吡咯环稳定 C. 吡啶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比吡咯强 D. 吡啶分子和吡咯分子中氮都是sp2杂化 E. 吡啶和吡咯分子都有极性,但偶极矩方向相反。 13. 水解能生成胆碱的化合物是( C ) A. 油脂 B. 蜡 C. 卵磷脂 D. 脑磷脂 E. 脑苷脂 14. 下列化合物中,N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在sp2杂化轨道上的是( D ) A.N H B. N H C. NH2 D.N 15. 油脂没有恒定的熔点是由于( C ) A. 油脂是混甘油酯 B. 油脂是单甘油酯 C. 油脂是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D. 油脂易酸败 E. 油脂酸化值小 二、命名或写结构(11分) 1.胆碱 2. 6-氨基嘌呤 3. α-D-吡喃葡萄糖

第10章 杂环化合物

第10章杂环化合物 §10.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0.1.1 分类 1、按照环的多少分类 单杂环:常见的是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环上的杂原子有一个或两个。 ?五元杂环: ?六元杂环: ?吡喃没有芳香性,生成盐后则具有芳香性。 稠杂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合而成的。 10.1.2 命名 常见的基础杂环多数是具有芳香性的,命名时作为杂环化合物的母核。 1、音译法 中文名称采用音译法,用带口字旁的同音汉字表示。 对于无特定名称的杂环化合物,中国化学会1980年颁布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规定: 采用“杂”字作介词,把杂环看作是相应的碳环母核中碳原子被杂原子置换后的衍生物来命名。 ?国外现在采用的Hantzsch-Widman系统,规范了10元以下一般杂环的词尾词干的书写格式。

为了正确表明取代基位置,需将杂环母核编号,编号规则主要有: (1)含一个杂环原子的单杂环,从杂原子开始编号。 有时也使用希腊字母,把靠近杂原子的位置叫做α位,其次是β位,再其次是γ位。 (2)含两个及以上相同杂环原子的单杂环,编号从连有氢原子的杂原子开始,并使另一杂原子所在位次保持最小。 (3)含两个及以上不同杂环原子的单杂环,编号从价数小杂原子开始,价数相同时则从原子序数小的开始。 ?因此,常见杂原子编号优先顺序为O、S、N。 ?一般常见的稠杂环有特定的编号,或是沿用习惯。 §10.2 五元杂环化合物 10.2.1 结构和物理性质 1、结构 这三种杂环上的原子都是sp2杂化,为平面结构。 ?每个碳原子垂直于环平面的p轨道有一个电子,杂原子垂直于环平面的p轨道有二个电子。 三种杂环π电子数都是6个,符合休克尔规则,都具有一定的芳香性。 结构特点:杂原子sp2杂化,未成键电子对在2p轨道上,参与共轭。 ?杂原子共轭效应是推电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 ?由于6个π电子分布于5个原子上,整个环的π电子几率密度比苯大,是富电子芳环。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17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3-甲基吡咯2,碘化N,N-二甲基四氢吡咯 3,四氢呋喃4,β-氯代呋喃5,α-噻吩磺酸 6,糠醛,糠醇,糠酸7,γ-吡啶甲酸8,六氢吡啶 9,β-吲哚乙酸10,8-羟基喹啉 二、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苯,噻吩和苯酚 解:加入三氯化铁水溶液,有显色反应的是苯酚。在浓硫酸存在下,与靛红一同加热显示蓝色的位噻吩。 2,吡咯和四氢吡咯 解:吡咯的醇溶液使浸过浓盐酸的松木片变成红色,而四氢吡咯不能。 3,苯甲醛和糠醛 解:糠醛在醋酸存在下与苯胺作用显红色。 三、用化学方法,将下列混合物中的少量杂质除去。 1,苯中混有少量噻吩 解:在室温下用浓硫酸处理,噻吩在室温与浓硫酸反应生成α-噻吩磺酸而溶于浓硫酸,苯不反应。 2,甲苯中混有少量吡啶 解:用浓盐酸处理,吡啶具有碱性而与盐酸生成盐溶于水相,分离出吡啶。 3,吡啶中有少量六氢吡啶。 解:六氢吡啶是仲胺,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与对甲基苯磺酰氯反应生成固体,过滤除去六氢吡啶。 四、试解释为什么噻吩,吡咯,呋喃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吡啶比苯难发生 解:噻吩,吡咯,呋喃是五元杂环化合物,属于多л-电子杂环化合物,芳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大,所以易于发生亲电取代。而吡啶是六元杂环化合物,是缺л-电子杂环化合物,芳环上电子云密度小于苯环,所以难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五、完成下列反应式: 六、用箭头表示下列化合物起反应时的位置。 七、将苯胺,苄胺,吡咯,吡啶,氨按其碱性由强至弱的次序排列:解:苯胺,苄胺,吡咯,吡啶,氨的碱性强度顺序: 八、下列化合物那些具有芳香性 九、螵呤分子中,四个氮原子那些属于吡啶型那些 属于吡咯型 解:1,2,3-氮原子属于吡啶型,4-氮原子属于吡咯型。

吡啶

吡啶 吡啶 IUPAC名 Pyridine 别名氮杂苯、py 识别 CAS号110-86-1 显示▼ SMILES 性质 化学式C5H5N 摩尔质量79.101 g·mol?1 外观无色液体 密度0.9819 g/cm3 (液)

熔点 ?41.6 ℃ 沸点 115.2 ℃ 溶解性(水) 混溶 折光度n D 1.5093[1] 黏度 0.94 cP , 20 ℃ 偶极矩 2.2 D [2] 热力学 Δf H m o 298K 101.2 Δc H m o ?2783.2 危险性 欧盟危险性符号 易燃 F 有害 Xn 警示术语 R :R20/21/22-R34-R36-R38 NFPA 704 3 3 闪点 21 ℃ 相关物质 相关胺 甲基吡啶、喹啉 相关化学品 苯胺、嘧啶、哌啶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 100 kPa )下。

吡啶(英语:Pyridine,汉语拼音:bǐ-dìng,系统名氮杂苯)CAS 号110-86-1。分子式C5H5N,分子量79.10。吡啶由苏格兰化学家托马斯·安德森(英语:Thomas Anderson (chemist))于1849年在骨焦油中发现,两年后,安德森通过分馏得到纯品。[3]由于其可燃性,安德森以希腊语:π?ρ (τ?)(pyr,意为火)命名。[4] 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从结构上看,吡啶是一个氮原子取代了苯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是苯的等电子体。氮原子的5个电子中,1个用来与其它碳原子形成大Π键,因此吡啶仍有芳香性。又因为氮原子负的诱导效应,吡啶Π电子云分布不均匀,其共振能小于苯(吡啶为117kJ·mol-1,苯为150kJ·mol-1)。[5]氮的诱导效应还反映在C-N键长(137 pm)小于苯环中C-C键长,吡啶环中C-C键长与苯环相同(139 pm)。[6]吡啶中氮的邻、间或对位碳原子再被氮取代生成化学式为C4H4N2的化合物依次为哒嗪,嘧啶,吡嗪。 物理性质 吡啶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不愉快的鱼腥味的液体,熔点-41.6℃,沸点115.2℃,密度0.9819g/cm3。可以与水、乙醚和乙醇等任意比例混合。[1]其本身也可作溶剂,可以溶解各种有极性或无极性的化合

吡啶

芳香杂环化合物 环状有机化合物,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它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除碳以外的其它原子叫杂原子。常见的杂原子有氮、氧、硫。 本章将要讨论的杂环化合物一般比较稳定,不容易开环,具备不同程度的芳香性,常被称为芳香杂环化合物。 第一节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杂环化合物按含杂原子数目可分为含一个、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按环的形式又可分为单环和稠环两类,单环又可按环的大小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音译法,即按照英文名称的音译,选用同音汉字,再加上“口”字旁表示杂环名称。当杂环有取代基时,以杂环为母体,对环上的原子编号。编号的原则是:从杂原子开始,依次为1,2,3,……,或从杂原子旁的碳原子开始,依次用α,β,γ,……编号,取代基的名称及在环上的位次写在杂环母体名称前。 当环上有两个或两个相同的杂原子时,尽可能使杂原子编号最小,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按O,S,N顺序依次编号,如果其中的一个杂原子上连有氢,应从连有氢的杂原子开始编号。 稠杂环的编号,一般和稠环芳烃相同,但有少数稠杂环另有一套编号顺序,如异喹啉、吖啶、嘌呤。 第二节芳香六元杂环 一、吡啶的结构 吡啶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CH被氮原子取代所得到的化合物,环上的六个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结构与苯相似,也符合Hückel规则,具有芳香性,但吡啶环上电子云密度不像苯那样均匀分布。 二、吡啶的性质 (一)水溶性 吡啶氮原子上的一对未共用电子能与水形成氢键,吡啶能与水互溶。 (二)碱性 吡啶是一个弱碱,碱性较苯胺强,比氨和脂肪胺弱,容易和无机酸生成盐。 (三)亲电取代与亲核取代反应 吡啶环上亲电取代反应要比苯难得多,与硝基苯相似,亲电取代反应主要进入β位。 吡啶环比苯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主要生成α-位取代产物。当α-位上有易离去基团(如Cl,Br)时,较弱的亲核试剂(如NH3,H2O等)就能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四)吡啶类化合物侧链氧化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理论知识

过渡金属催化剂有二大特点:Ⅰ、在反应气氛如H2、O2气下,过渡金属是以金属晶体存在。Ⅱ、最适合用于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组份是那些最外层有1~2个S电子,次外层为d电子,d电子为大部分充满状态的元素。 金属催化作用与d电子性质、金属晶体、表面结构有关。 3d带电子填充量为94%,若平均到每个Ni原子上时,d轨道的电子填充量为9.4个电子。即Ni金属晶体中的Ni 原子d轨道中还差0.6个电子就可被完全充满,使d轨道能量或d带能量处于

最低,因而有很强的能力去获得电子,我们把这个电子差额称之为d孔穴。 20、25、36、38、40、42、46、59、61、93-102、104-106、110、144、148、149(很重要)、153、159、172(不错)、173(非常好)、177、180(以及后面连续的几页都比较重要)页有重要信息 几何论和能量匹配论包括两个方面: Ⅰ、吸附物分子与活性位空间结构的几何对应关系。Ⅱ、吸附物分子与活性位之

间的能量对应关系。 EFGH晶面的Miller指数:(100)ABC晶面的Miller指数:(222) 金属结构的应用在于: 形成合金:当原子半径相近,而晶胞结构又相同的一些金属可以相互取代,形成结构不被破坏的合金,如,Pd—Au,Pt—Re,Cu—Ni 等合金催化剂。 低Miller指数晶面上晶格原子排布整齐,高能量的边、角原子少,原子密度高,故其表面剩余能低,稳定性高。 高Miller指数晶面则晶格排布

有不规整的地方,处于高能态的边、角原子多,原子密度低,表面剩余能高,稳定性差。 表面以下面几种方式来降低晶体的总表面能: 1.尽量减少向外暴露的表面积。 2.暴露表面以低表面能的晶面为主。 3.改变金属晶体外露的表面几何结构。 4.增强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改变外露的表面几何结构以减少表面能表面松弛与重构(Relaxation & Reconstruction of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答案

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 1命名下列化合物: 解:(1) 4-甲基-2-乙基噻唑(2) 糠酸(α-呋喃甲酸) (3) N-甲基吡咯(4) 4-甲基咪唑(5) α,β-吡啶二甲酸(2,3-吡啶二甲酸)(6)β-乙基喹啉(3-乙基喹啉)(7) 5-异喹啉磺酸 (8)β-吲哚乙(3-吲哚乙酸)(9) 6-氨基嘌呤(10) 6-羟基嘌呤 2、为什么呋喃能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双烯合成反应,而噻吩及吡咯则不能?试解释之。 解:在呋喃、吡啶和噻吩中,杂原子分别是O、N和S。电负性是O>N>>S ,提供电子对构成具有芳香性的芳环的能力与此电负性的关系相反。因此芳香性:呋喃>吡啶>噻吩。另一方面,反应出来的共轭二烯性:呋喃>吡啶>噻吩。因此,呋喃易与顺—丁烯二酸酐发生环加成反应而吡啶、噻吩则需反应性更强的双烯体,如苯炔、丁炔二酸脂等。 3、为什么呋喃、噻吩及吡咯容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试解释之。 解:在呋喃、噻吩和吡咯中,具有五原子环六个π电子芳香共轭体系,符合[4n+2]休克尔规则,都具有芳香性。因此芳香性大小是:呋喃>吡啶>噻吩。这些芳环又是富电子的芳香共轭体系,易发生亲电取代。

4、吡咯可发生一系列与苯酚相似的反应,例如可与重氮盐偶合,试写出反应式。 N H C6H5N2 X N N N C6H5 2—吡咯偶氮苯 5、比较吡咯与吡啶两种杂环。从酸碱性、环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取代反应及受酸聚合性等角度加以讨论。 解: 吡咯和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都是sp2杂化的。在吡啶中,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处在未参与共轭的sp2杂化轨道上,因此吡啶的碱性很强;另外吡啶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吡啶易溶于水,吡咯不具备与水形成氢键的结构特征,因此难溶于水。在吡咯中,氮原子提供一对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上电子参与芳香体系的形成,因此其碱性很弱;氮原子上的氢电离后形成的负离子未破坏其芳香性,因此,吡啶的性质类似于硝基苯;为一缺电子芳香性分子,对氧化剂较不稳定,亲电取代反应活性也较高。吡啶和强酸作用可生成盐,不破坏其芳香性;吡咯和酸作用时,氮原子提供一对p轨道上的电子和酸结合,破坏了其芳香性,生成聚合产物。 6、写出斯克劳普合成喹啉的反应。如要合成6-甲氧基喹啉,需用哪些原料?解: HC OH CH2OH CH2OH 24CH CH2 NO 2CHO N H CH2 CH2 CHO N H 2 CH2 CHOH 烯醇化

过渡金属催化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钯催化C-H键、C-C键活化反应的研究

1.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人类在新世纪面临俩大危机,一是资源的不断枯竭,而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目前世界上工业制造出的化合物的数量大约在2万到3万之间。这些数目巨大的化合物只是由很少数目的原料来制备的,并且碳的来源几乎都是化石物质,即石油,天然气和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煤中的主要成分是含有惰性的C-H键、C-C键的烷烃类化合物,这些宝贵的化石燃料的利用至今仍主要局限于将其燃烧提供能源。因此,惰性的C-C、C-H键的活化首先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早在上个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一些特定的方法可以对一些惰性C-H、C-C键进行直接的官能团的活化,但如何在活化过程中对个形形色色的C-C、C-H键进行识别和区分,并有目的性的对特定位置进行定向官能团的衍生,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一个难点。随着过渡金属化学的迅速发展,一系列新反应、新试剂陆续被发现和合成,并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碳氢(C-H)键的转化和碳碳键的连接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研究内容之一。作为自然界最简单、最普遍的惰性化学键和结构单元,C-C键与C-H键广泛存在各种有机化合物中(如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复杂有机分子、生物体内组织,工业多聚物材料等)。而通过活化和诱导C-H键形成新的化合物(特别是新的C-C键)无疑是一条既具有吸引力的反应策略。通过活化C-C键促进芳烃的交叉偶联反应,集中体现了原子经济性、步骤经济性。

C-H键具有较高的电能,并且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电负性相近。因此,C-H键的基本特点是稳定坚固且极性很小,反应活性很小,没有官能团活化的情况下是很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所以在C-H键反应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活性,其次的一个问题是反应的选择性。由于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机分子中含有多个化学性质相似的C-H键,如何对这些形色各异的C-C、C-H键进行识别和催化,并按照预期设想的结果进行反应,就成了催化活化C-C、C-H键最为根本并待于解决的问题。 过渡金属中很多都可以实现C-C、C-H键的活化,而过渡金属的参与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成功的解决了这一类相关研究的难题。 各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对于碳氢键、碳碳键的识别和活化的机制各不相同,金属钯是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中稳定。钯能耐氢氟酸、磷酸、高氯酸、盐酸、硫酸蒸汽的侵蚀。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武拉斯顿从铂矿中发现的。它可以通过催化中环钯化的过程实现对于临近的各类碳氢键的活化。钯催化剂是以钯为主要活性组分,使用钯黑或把钯黑载于氧化铝、沸石等载体上。以钠、镉、铅等的盐为助催化剂。并且,选择钯这种过渡元素可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高效,高选择性,且条件温和的转化,是实现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可实现在环境友好的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活化,是对于资源的高效的利用。 2.国内外的发展及前景 2.1国外发展状况

吡啶安全常识

吡啶安全常识 汉语拼音:bǐ dìng 英文名称: pyridine 中文名称2:氮(杂)苯 CAS No.:110-86-1 分子式: C5H5N 分子量:79.10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 -41.6 沸点(℃): 115.3 相对密度(水=1): 0.9827 折射率:1.5067(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3 饱和蒸气压(kPa): 1.33/13.2℃ 闪点(℃): 17 引燃温度(℃): 482 爆炸上限%(V/V): 12.4 爆炸下限%(V/V): 1.7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吡啶与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同时又能溶解大多数极性及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甚至可以溶解某些无机盐类。所以吡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吡啶分子具有高水溶性的原因除了分子具有较大的极性外,还因为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吡啶结构中的烃基使它与有机分子有相当的亲和力,所以可以溶解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而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Ag、Ni、Cu等形成配合物,而致使它可以溶解无机盐类。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化学性质: 吡啶及其衍生物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硝基苯类似。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硝化、卤化、磺化等反应。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苦味酸或高氯酸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吡啶

1吡啶的结构 吡啶是一个典型的芳香族杂环化合物.吡啶环是一个平面环,分子内存在π66的闭合共轭体系.由于N原子的电负性大于C,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小于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比苯难得多,一般要在强烈条件下才能进行.另外,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不参与π体系,所以吡啶具有一定的亲核能力,能进攻带有正电荷的分子,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碱. 2 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41.6℃,沸点115.2℃,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密度0.9819g/cm3。易溶于水,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溶剂。 3.化学性质 3.1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 吡啶和硝基苯在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上具有类似性.在酸性条件下吡啶常以吡啶鎓离子的形式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它比连有最强的第2类定位基- N+(CH3)3的苯环还要难以反应.若亲电试剂加得少,都和吡啶形成盐;若亲电试剂加得多,则吡啶都成了吡啶翁离子.为了增强亲电试剂的亲电能力,常加入Lewis酸催化剂,但Lewis酸也会和吡啶结合,使氮杂原子带正电从而使亲电取代反应难以进行.但是吡啶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时,其亲电取代反应就比较容易进行. 3.2碱性 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没有参与π体系,这对电子可与质子结合,所以吡啶显示一定的碱性,其碱性大于吡咯和苯胺,但比脂肪族胺弱得多.吡啶与无机酸作用生成盐. 3.3亲核性 吡啶与卤代烷结合生成相当于季铵盐的产物———吡啶翁盐.各种卤代烷的反应活性次序RI>RBr>RCl.若吡啶的3位或4位有给电子基团时,由于基团的给电子作用,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亲核能力增强;反之,吡啶的3位、4位上连有一些吸电子基团时,其亲核能力会下降.各种不同取代基的吡啶其亲核性次序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