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

10.3物体的沉浮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沉浮;

2、通过观察实验,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沉浮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实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难点:利用物体的沉浮条件分析解释有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什么叫浮力?浸在任何液体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提问1)

2、物体受到浮力F 浮=V 排ρ液g (提问2) (二)导入新课:

通过对木块、铁块放入水中、鸡蛋放入盐水中分别上浮、下沉、

悬浮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

1、如甲图,当F 浮>G 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上浮。

2、如乙图,当F 浮

木块

木块

铁 鸡蛋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本章内容主要讲的是浮力的相关知识,这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通过受力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的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兴趣。 本节内容采用先对物体漂浮、上浮、悬浮、下沉做出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引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学生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第一章力的知识,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讲解浮力的应用就会容易很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知道轮船、潜艇和热气球的基本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应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

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下册中已经学习过力与运动的关系,并且了解物体受力分析,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学生能够知道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并正确的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能结合实验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2)理解上浮、悬浮、下沉的概念,会从比较浮力与重力大小、物体与液体密度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 (3)理解轮船、潜水艇原理及热气球原理。 教学难点: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通过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物体沉浮条件,并且通 过Flash动画对物体沉浮条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通过应用白板互动功能:作图功能,更加使 学生对物体沉浮条件加强记忆。 2、知道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视频,图片、实验让学生了解轮船、潜水 艇、热气球的原理,并了解其他物体沉浮条件的 应用。还通过白板互动功能了解轮船的沉浮情况。

物体浮沉条件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组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水中,鱼、漂浮的木头、静止在水底的石头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小 B.木头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 C.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D.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2.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就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此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 B.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D.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3.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甲、乙、丙、丁,静止在容器的水中,如图所示.这四 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则() A.F甲=F乙 B.F甲<F丁 C.F乙>F丙 D.F丙>F丁 4.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 块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 压强变化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就是() A.液体的密度就是0、8×103kg/m3 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木块受到的浮力就是6N D.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5.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盛满不同液体的溢水杯中,小球在甲杯中漂 浮,在乙杯中沉底,甲、乙两杯中溢出液体的重力分别为0、5N与0、4N,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就是() A.小球在甲杯中受到浮力作用,在乙杯中不受浮力作用 B.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为0、5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0、4N C.小球的质量为50g D.甲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液体的密度 6.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 力分別为F A、F B.则() 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7.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 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8.未煮过的汤圆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汤圆() 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 B.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 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 D.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 9、就是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就是 () A.航空母舰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航空母舰排开的海水越多受到的 浮力越大 C.航空母舰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它本身的密度有关 D.航空母舰的排水量约为7×104t,表示它空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约为7×104t 10.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两个烧杯内分别盛满密度为ρ甲与ρ乙的两种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地放入甲、乙烧杯内,静止时如图所示,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与P乙,小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与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就是() A.ρ甲<ρ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F甲<F乙 11.小明用矿泉水瓶与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她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

最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 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1111111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 物体下沉: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悬浮 上浮v 下沉v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四、教学仪器:烧杯、水、盐水、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乒乓球、 鸡蛋、比重计、小烧杯、小钢珠、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如何帮小朋友取出洞中球? 学生答:向洞中灌水,球会飘起来。 让学生用烧杯和乒乓球验证此法是否可行。 如果洞中是一个鸡蛋,此法可行吗? 学生:不行。可用盐水。 看视频:鸡与盐水的密度关系 看来,物体的浮沉是有一定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既然乒乓球和鸡蛋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鸡蛋沉底而乒乓球上浮?为什么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漂起来还能悬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1)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F浮>G蜡时物体上浮。当物体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物体最终漂浮在水面。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_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说课稿 巴仁镇中学:古丽艾赛尔·艾力 2015年5月17日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选手,王俊耀,来自陇南市礼县雷王乡初级中学。-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理念六方面向大家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⑵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⑶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2.教材说明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实例——水饺在水中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开门见山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接着设计了演示实验1:观察等体积的兵乓球和橡皮泥在水中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学生感知漂浮、悬浮、下沉和上浮四种状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浮沉现象。最后,通过介绍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引向广阔的生产、生活空间。 传统教材把浮沉条件和认识浮力放在一起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显得内容多而乱,使学生一开始学习浮力就感到困难。该教材把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放在一起,作为独立的一节,安排在学习完阿基米德原理之后,既保障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使得整体知识脉络更为清晰,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本节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然后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其中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做好鸡蛋的浮沉实验及理论分析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教学对象: 1.学生结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识目标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 教具准备 小木块、小铁块、牙膏皮、乒乓球,沙,装有水的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 实验2: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人在死海中悠闲地戏水、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如图所示。 引导:对于刚才的实验,还有上面展示的两幅图片的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思考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 教学说明: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直接的,他们很容易得到的答案是可能浮力大的上浮,浮力小的下沉。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水中只受浮力作用吗?与重力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有根据的猜测。

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 点拨:首先指明这些现象可以描述为“漂浮”“下沉”“悬浮”,规范物理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 交流讨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这些力共同决定。 (1)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F浮

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旧知回顾 浮力的产生原因、特点、计算方法 2、新课引入: 潜水艇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有时又能停留在水中。这是怎么回事呢?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作用,那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呢?物体在液体中,什么情况下上浮?什么情况下沉?即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3、讲授新课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受力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收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取决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3.小组学习 根据物体所受力的情况讨论分析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就会上浮;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就会下沉;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就会悬浮或者漂浮; 并在图中标出合力的方向。 4. 引导学生有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公式,结合受力分析条件,得到新的分类; ρ物<ρ液上浮至漂浮 ρ物=ρ液悬浮 ρ物>ρ液下沉至底 (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 根据学案提示,小组完成“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的学习,找出下列各物体的原理 1、潜水艇 2、气球、飞艇 3、浮筒 练习: 例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它受到的浮力---------;它排开水的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物体沉浮条件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能力。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生在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2.物体沉浮条件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1.通过控制对比实验理解沉浮条件。 2.应用沉浮条件分析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演示实验、学生小组活动及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演示实验器材一套,分组实验器材八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多媒体展示)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但是有的物体上浮,而有的物体却要下沉呢? 二.物体的沉浮条件 (一).沉浮情况与力的关系 探究1: PPT展示相同形状及体积的三个物体,分别在液体中出现上浮、悬浮、下沉。 活动:我们前面学习了浮力和重力,如果让这两个力拔河,请同学三个人一组,其中两人每人一个相同的弹簧(一个标记为重力,另一个标记为浮力),另外一记录物块的运动情况,请分别进行三种情况:1.浮力大于重力,2.浮力等于重力,3.浮力小于重力。看看中间的物体将向哪个方向运动。 学生:自主活动,并记录现象展示。(教师注意及时指导并鼓励不太积极的小组。) 讨论交流: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向浮力方向运动;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不运动;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向重力方向运动。 问:那么同学结合刚才的活动体验思考一下我们这里的三个物体为什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引入:你知道俄罗斯和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吗?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打开POWERPOINTRT学生浏览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理念:开头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情景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展 开,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关联,而且稍高于学生现有的基础,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学生也许不可能一开始便获得对提出问题的全面认识,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也许很幼稚,作为教师,要肯定学生想法中合理的一面,进而进一步提出问题) 新授 一、研究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 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

探究过程一:将实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学生实验,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发现过程)结论:控制物体浮沉的途径: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减少浮力使物体下沉 资源库 状态 漂浮 悬浮 沉底 上浮 下沉 力的关系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六节物体的沉浮条 设计思想: 在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后,在这一节里再次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本教案立意与探究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 探究准备: 在事先分好组,按需要,一般是四五个同学一组为宜.同时提出要探究的课题. 探究中提供的实验仪器: 木块、铁块、弹簧称、天平、量筒等,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仪器. 探究中的具体操作: 提出问题: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二铁块却下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浮条件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猜想不拘一格; 根据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提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

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 写出实验步骤; 得出实验结论; 看实验结论和先前的猜想是否吻合; 写出个人自评. 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填在下表里. 姓名实验日期 探究课题物体的沉浮条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仪器 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和猜想是否吻合 自评 学生将上表交回后,此课时完毕. 下一课时,选几组完成较好的方案,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他们组的探究报告,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就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一总结,归纳出:F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上,物体就会上浮;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

请同学们用解释图8-33、图8-34、图8-36、图8-37等现象.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与它们的密度有何关系呢? 结论:当液〈物时,必有F浮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上浮. 注意:这里要指出物体是实心的,如果用大密度的材料制成的物体要附在水面上,则可以把他制成空心的,如轮船等.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请同学们学习“阅读材料”.

初二物理《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设计

初二物理《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设计 在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后,在这一节里再次进行探究活动的目 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本教案立意与 探究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 在事先分好组,按需要,一般是四五个同学一组为宜.同时提出要探究的课题. 探究中提供的实验仪器: 木块、铁块、弹簧称、天平、量筒等,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验设 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仪器. 1、提出问题: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二铁块却下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浮条件又是什么? 2、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猜想不拘一格; 3、根据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在提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也可自己设计实验仪器); 5、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 6、写出实验步骤; 7、得出实验结论; 8、看实验结论和先前的猜想是否吻合; 9、写出个人自评. 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填在下表里. 姓名实验日期 探究课题物体的沉浮条件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仪器 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和猜想是否吻合 自评 学生将上表交回后,此课时完毕. 下一课时,选几组完成较好的方案,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他们组的探究报告,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就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一总结,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F 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上,物体就会上浮;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

请同学们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图8-33、图8-34、图8-36、图8-37等现象. 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它们的密度有何关系呢? 结论:当液〈物时,必有F浮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上浮. 注意:这里要指出物体是实心的,如果用大密度的材料制成的物体要附在水面上,则可以把他制成空心的,如轮船等.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请同学们学习阅读材料. 内容仅供参考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演示]:a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b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教师: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学生:浮力、重力 教师: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学生: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教师: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2、进行新课 教师:下面我们讨论几个小问题: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学生:木材轻,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教师: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教师: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教师: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教师: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教师: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 学生: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word教案4

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一课时)》 教案粤教沪版 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联系紧密。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在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自然地得出“浮沉取决于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如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或上浮的物体下沉,在实验中准备了多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橡皮泥、牙膏盒等)作为研究对象,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兴趣,同时也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浮沉可能与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有关的印象。 对知识点的处理,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制作使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为了较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将课本中“轮船、潜水艇、热气球浮沉”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改为网上自学,培养学生获

取知识信息和分析归纳能力。并在小结中设计一个活动,即采用小组协作,全班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谈论本节课的收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⑵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 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力和运动的知识分析概括能力。 ⑵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重难点突破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重难点突破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突破建议: 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教师设疑:“浸入液体中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小石块却沉入水底,物体的浮沉由什么决定?” 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例如: 让学生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等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木块﹑乒乓球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沉入杯底,自然就想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什么有的上浮、有的下沉呢? 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之前,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四种浮沉状态。 教科书中“想想做做”采用改变盐水浓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液体中浮沉的几种情况。活动前教师要事先调配好大量浓盐水,提供给学生使用。除了教材提供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四种状态: (1)在黄色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用蜡封住口,将乒乓球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大量筒中,把乒乓压入水底,撤去压力后,乒乓球会缓慢向上运动,这种状态称为“上浮”。 (2)乒乓球上浮到一定的位置后,最后会静止,一部分体积浸没在水中,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这种状态称为“漂浮”。 (3)若将铁块放入水中,铁块将会向下运动,这种状态称为“下沉”,铁块最后会下沉到容器底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橙子、土豆、西红柿、塑料袋。 学生用:烧杯、水、盐、牙膏皮、西红柿、纸杯、气球、铁钉、小瓶、泡沫、酒精灯、塑料袋。 提出问题:为什么钢铁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钢铁做成的潜水艇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潜呢?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议一议】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反下沉了呢?到底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通过学生猜测和亲身感受引起认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较浮力与物质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物漂浮F浮= G物 悬浮F浮= G物 下沉F浮< G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改变浮沉条件的方法,既为下面浮沉条件的应用作铺垫,

【演示实验】把牙膏皮小船放入密度为1.0×10 3㎏/m3纯水中,标记水到牙膏皮的位置为S,然后再把它放入密度为1.1×10 3㎏/m3盐水中,牙 【以问求答】1.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 2.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潜水艇 【合作探究】你能改变玻璃瓶的浮沉状态吗?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确定: 物体的沉浮现象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浮沉条件并不一定清楚明白,而这个结论又是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基础,因此把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学生对浮沉条件理解定为本节课重点;说到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也是略知一,但对轮船为什么能漂浮以及排水量的知识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把轮船工作原理就定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难点的确定: 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把这部分知识也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 采用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策略设计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202304174204)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1. 通过收集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2.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3. 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明确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 2014年4月16日,一艘载有450余名乘客的“岁月(SEWOL)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20公里海上发生沉没事故。①同一个物体有时上浮,有时下沉;②不同物 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为什么,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二、知识讲解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判断方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浮沉条件 注意:漂浮时V排

3.漂浮与悬浮的异同点 (1)相同的地方 物体在“漂浮”或“悬浮”时,都是静止状态,都受平衡力作用:F浮=G;即使 物体悬浮于跟容器相接触处,这时物体的底跟容器的底没有挤压作用。 (2)不同的地方 ①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漂浮体总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它的上表面一定高于液 面;但悬浮体上表面一般低于液面,最高也只能跟液面相平。 ②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V漂〈V物;悬浮体有V悬排=V物。三者关系为V漂排〈V物=V悬排。 ③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ρ物〈ρ漂液;悬浮体有ρ物=ρ悬液。三者 关系为:ρ悬液=ρ物< ρ漂液。 综上分析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还是在 “漂浮”或“悬浮”的静止状态下,都受到重力和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都遵守阿 基米德原理。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注意: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因此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密度计刻度上小下大。 2.轮船: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1)轮船在不同的水中(如江水、海水)都处在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相等; (2)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F浮=G物+G船;G排=G物+G船;m排=m物+m船3.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与沉 注意:潜水艇在水下时浮力不变,充水时,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则下沉;排水 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则上浮。 4.气球:升空时气球里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返回时放掉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的体积 变小,浮力减小且小于重力。 比较:探测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 上升下降 气球充入密度小于 空气的气体 放掉球内部分气体,使球的 体积减小 热气球充入加热后的 热空气 停止加热,热空气冷却,热 气球内空气密度增大 盐水选种:配置盐水,使其密度小于优质种子的密度而大于劣质种子的密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