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 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整体感知:找诗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悲 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 板书:方法一抓诗眼定基调 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 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 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 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 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感:无限悲 板书:方法二理诗意悟诗情 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 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 B、景物(环境)——烘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氛围) C、联想——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 D、意象——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 板书:方法三抓意象品意境 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 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 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 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 板书:方法四思背景探主旨

小班课教案20篇

小班课教案20篇 小班课教案(20篇) 小班课教案(一): 天公公的脸(动作发展) 活动目标:能听信号做相应动作并坚持平衡。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三张脸谱(太阳公公A、风爷爷B、水娃娃C)。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今日天气真好,我们一齐来当小司机,开着小汽车去玩喽。 (二)介绍游戏玩法。 1.师:小朋友你们明白吗天公公有一张会变的脸,它呀会一会儿笑,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哭。笑的时候,太阳公公就出来了;生气的时候,风爷爷就刮大风;哭的时候,水娃娃就下起雨来。等一下教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天公公的脸",当教师举起"天公公笑了"的脸谱时,小朋友就要自由的做动作;当教师举起"天公公生气了"的脸谱时,风爷爷就来了,小朋友就要做转的动作;当教师举起"天公公哭了"的脸谱时,小朋友就要两只小手抱头跑。 2.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此刻教师要请三个小朋友来和教师一齐做游戏"天公公的脸",其他小朋友要认真看他们有没有做对了。

3.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景点评。 (三)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 1.师:此刻教师有几个要求: 第一:小朋友要在这个区域内玩游戏。 第二: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教师出示的脸谱,做出相应的动作。 第三: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我,避免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碰撞。 (四)组织幼儿游戏。 1.幼儿第一次游戏。 师:此刻小朋友准备好,我们要开始游戏了。 2.评价游戏情景。 师:请所有小朋友在线上站好,刚刚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教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没有按照脸谱做相应的动作,有些小朋友跑出了区域外面。 3.提出游戏要求,幼儿再次游戏,游戏可反复进行。 师:小朋友们要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跑出区域外。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游戏了。 (五)引导幼儿自创不一样动作。 师:此刻请小朋友在线上站好,小朋友们想一想在自由做动作的时候能够怎样旋转,我们能够两手伸平旋转。那此刻我们再来玩一遍游戏吧。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引导语: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那么相关的《登岳阳楼》教案要怎么设计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小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doc

小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一、主题由来: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当我们的孩子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总会好奇地问:“咦!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来自孩子的许多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对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是很感兴趣的,敏感度很高。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们在家对家人、长辈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们对身边大人的话听而不理等现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如此丰富的声音资源:有趣的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那些声音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何不通过声音让孩子们接受来自声音的各种信息呢?何不充分的运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于是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二、主题教育目标 1、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学说“这是……发出的声音”。 2、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3、学习用各种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提高手的控制力。 4、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5、养成不挖耳朵的习惯,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耳朵。 6、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车,尝试模仿各种车的声音,感知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7、倾听自然界中的声音,对各种声音产生兴趣。三、活动安排:语言:

谁的声音美术:小瓶盖创意屋音乐:有趣的声音体育:快乐的小骑手健康机灵的耳朵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歌表演:小青蛙娱乐游戏:猜声音生成主题好听的声音(1周)小(3)班一周要点1、鼓励幼儿安静倾听老师或同伴的讲话,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谦让。生活重点1、对幼儿进行夏季饮食卫生的教育,教育幼儿不吃不洁或过期食物。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洗头。体育活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民游(关老关)、皮球毽子圈民游(关老关)、跳格子垫子、钻圈大型器械羊角球、走小桥投沙包高跷、爬攀登架大型玩具在活动中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适当运动。学习活动体育:快乐的小骑手数学:复习语言:谁的声音美术:小瓶盖创意屋音乐:有趣的声音区域活动语言区: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主欣赏画面阅读故事《洗澡水变成汤》。探索区:提供各种空罐头、空瓶子,探索它们之间的不同与相同。数学区:投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能将5以内的食物和点子连在一起。手工区:特色活动(剪纸):剪裙子,指导幼儿探索在物体中镂空的剪法。折纸:扇子餐前:欣赏故事、讲新闻、手指游戏、音乐欣赏、说唱童谣餐后:看动画片、园内散步、桌面游戏、听故事、看图书学习活动歌表演:小青蛙健康:机灵的耳朵娱乐游戏:猜声音 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欣赏童话故事:长发妹家长工作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出示岳阳楼图片) 宋代闻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 【师:欣赏诗歌前,了解诗人,了解诗的历史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在我们就来结合课文的注释,熟悉诗人陈与义与他的经历】(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3.了解“靖康之变”:先请学生说说靖康之变,然后出示课件了解。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读准诗歌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个学生朗读。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师: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重节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节奏应该是223,但在读诗的时候应该结合意思来朗读,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示课件“节奏”)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齐声朗读。 (二)读懂诗歌 1、解释要害词: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凭:靠着;危:高处。登楼(出示课件“注释”)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译文”)

最新-小班最容易上的公开课(教案8篇)范文

小班最容易上的公开课(教案8篇) (1)教师:小朋友们好。幼儿:太阳公公好。教师:我们的宝贝可真有礼貌,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你们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小朋友们都去幼儿园,一齐做游戏了,白天真热闹! 3、出示图片月亮 教师: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小朋友们好。 幼儿:月亮好。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小朋友们要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大家都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二、看图理解儿歌 1、分别出示太阳和月亮,提问: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看一看谁醒来了?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样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 教师:我们能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齐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 6、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样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 教师:我们能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宝宝们跟教师

念夜晚静悄悄。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听一听(教师朗诵) 2、请小朋友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和教师一齐来读一读。 教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那我们看着动画片一齐来边看边念。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教师:对了太阳出来了,白天真热闹,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来念。我们一齐来试试读读这一段。 幼儿和教师一齐念。 4、小朋友们读得可好听了,那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指名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轻轻的声音来念,我们一齐来试试。

《登岳阳楼》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四、初知意象 1、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本诗。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幼儿园教案生成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z 幼儿园教案生成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生成背景:本周我们开展了《做小船》这一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并对船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更好的丰富幼儿对船的了解,我于是生成了此次活动。 生成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形状的船的名字、外形、用途,激发幼儿对船的探究兴趣。 2、培养幼儿安静倾听、认真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船的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制作的小船,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认识的船。 教师: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船吗?(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认识的船) 二、教师出示船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 教师:我这里有许多船的图片,我们来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船? 教师出示图片,先向幼儿介绍船的名字,后引导幼儿观察这只船的外形,再介绍这只船的用途。教师在介绍的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船的名字、外形、用途。 提问:这两只船的样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的本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你还知道哪些船的名字? 三、讲述有关船的故事 教师讲述有关船的故事,以此吸引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船的相关知识。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船的名字、外形、用途,并引导幼儿一起回忆本次活动中认识的船。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对认识各种各样的船很感兴趣。在认识船的本领的时候,有的幼儿能说出一些教师没有说到的本领。在活动过后,幼儿都兴致勃勃的和同伴围绕着船讨论着各种话题。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形状的船的名字、外形、用途,激发幼儿对船的探究兴趣。在活动过后幼儿还都在进行讨论,说明本次活动进行的是成功的,也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对事物进行探究的能力了。 z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感情的领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没有亲临岳阳楼欣赏过那里的美景,只能靠他们的想象,靠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因此,教师要作好朗读指导,尤其是作好范读,并且要求学生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句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巧设导入 如:师:一看诗歌,我们首先看它的什么? ——题目! 师:好,那我们看题目《登岳阳楼》,从题目你想到什么? ——他为什么要登上岳阳楼?登上去之后看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

活动2【讲授】找意象 师:那根据你的经验和你对古诗的积累,一般诗人登上高处,有可能会有什么情感?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师:然后往下看,我们看到诗人是谁? ——杜甫。 师:杜甫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诗人,老师想听听你们对他的了解是 怎样的 ——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 衰的时期。期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到他后期长期漂泊异乡,最终客死异乡! 师:那你知道他写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呢? ——在后期 师:何以见得呢? ——从注解1中说到这首诗写在大历三年(768)年,这时杜甫57岁,距离他病逝还有两年。还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晚年杜甫登上岳阳楼,为什么要登岳阳楼,到底会看到什么,然后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们都知道,诗人抒发 情感时除了直接抒情,还常常间接抒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景、物上,我们称这些景或物为什么? ——意象

最新整理幼儿园小班生成课教案

幼儿园小班生成课教案 幼儿园小班生成课教案 主题的产生: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孩子和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对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为了让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小动物产生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并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我们依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开展了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以“可爱的小动物”为切入的核心经验,从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动物开始,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我们还经常利用实物、图片,为幼儿介绍有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并请幼儿从家里带来玩具动物进行介绍,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来发展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愿望,进而引导他们用丰富多彩的方式了解和获得有关动物的更多的信息,并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增强学习感受力,使他们逐渐积累了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主题目标: 1、观察了解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 2、了解小动物与人们的关系,有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小动物的感受。 4、喜欢小动物,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积极参与小动物的探索活动。 5、安静倾听同伴讲述有关小动物的趣闻,及交流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活动一、语言活动:逗蚂蚁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生活中不同饭菜的名称。 2、能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跟老师互念儿歌,并能根据已有经验简单仿编。 3、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活动准备: 蚂蚁妈妈头饰,小蚂蚁胸贴,不同饭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事先让幼儿带蚂蚁胸贴玩蚂蚁搬豆的游戏 师:小蚂蚁们,东西搬累了吧,让我们坐下来休息吧! 师戴蚂蚁妈妈头饰:我是蚂蚁妈妈!我为蚂蚁宝宝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呢,现在我要喊我的宝宝来吃饭了。对幼儿“蚂蚁宝宝们,来吃饭拉!” 来看看,有什么吃的吧! 二、学儿歌

《岳阳楼记》 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3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到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的。 2、赏析句子,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l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岳阳楼记 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 活动2【讲授】岳阳楼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分组背诵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 1、、本文主旨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哪些句子同样能展现作者广阔胸襟及忧国忧民情怀? 2、本文写作目的是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这种精神高度的? 板书总结 探究二 1、、岳阳楼记离不开写景,找出这些句子、段落有感情读一读,试作赏析。 2、读文章时,你感受到的文章语言最大特点是什么? 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1、对比反衬,突出文章主旨。 2、景物描写,突出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骈散结合,有利于文意的表达,并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活动3【测试】岳阳楼记 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1、抒发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 二、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幼儿园小班生成教案

幼儿园小班生成教案 幼儿园小班生成教案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篇一:幼儿园小班教案生成活动安安全全玩玩具[生成背景]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我们班的有些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对一些大型玩具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很差,针对我班幼儿的这个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户外活动课《安安全全玩玩具》,来教给幼儿正确的游戏方法,变教师被动的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幼儿主动地去认识危险、避开危险。[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大型玩具。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的方法玩滑梯等玩具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青蛙头饰、照相机、编排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们我们开着火车出去旅游好吗?”(好)小朋友们愿意去哪旅游?我们去游乐场玩吧!幼儿一个一个跟好

开“火车”去旅游,走的时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一个跟着一个走、别踩着鞋子、别摔倒、下台阶的时候小心…… 2、请几位小朋友玩跷跷板,其他幼儿讨论: (1)他这样跷对不对?为什么?(2)应该怎样玩? 教师小结:跷跷板很好玩,但玩的时候要小心,两只手要抓紧把手,上、下、上、下,有规律地摇摆。 3、吊桥滑滑梯的旁边有一座吊桥,只有勇敢的通过 吊桥的孩子才是胜利者。 告诉幼儿走吊桥的方法,教师先示范一遍,再请幼儿根据 老师教的方法走过吊桥。 4、滑梯(1)情景表演:青蛙妈妈领着小青蛙来滑滑梯,有一只小青蛙的头上破了,一只小青蛙的下巴破了。 a、大家互相问好 b、询问:青蛙妈妈你的孩子怎么了? c、青蛙妈妈告诉小朋友们:因为小青蛙不好好滑滑梯,从滑 梯上跳、趴着滑,所以磕破了额头和下巴。 (2)&nb 篇二:小班主题生成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主题的产生: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孩子和动 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对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为了让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小动物产生兴趣,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教书人生 《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 教学时间:第九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及作品: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它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见,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在详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案设计理念: 从20XX年开始,广州市已经连续两年的中考古诗鉴赏题都涉及到课后的十首自读的古诗。可见,初中的古代文本的阅读、鉴赏已经具有向课外转移的趋势。 古诗本来就是教学上的难点,再加上课外古诗也要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很犯难:如果一课一课讲,没有时间,而且学生死记硬背消化不了;如果完全不讲,学生无法落实知识点,读不懂,自然无法得分。在反复地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与其吃力不讨好地一课一课教,不如教会学生读懂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通过一首课内古诗的讲授,概括出读登临类素材古诗的基本方法,从“初读,把握基调”到“再读,赏景悟境”,“三读,探究主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共同指向“读懂”的目标,为下一阶段“鉴赏”奠定基础。在课堂设计中,我还安排了拓展运用的环节。通过类似题材的课外登临诗歌的阅读,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自行解读、学习,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堂课的内容充实,能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化繁为易,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登岳阳楼(其一)》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陈以义,他是南北宋之交的着名诗人。在经历靖康之难后,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效仿老杜,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写下了系列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 这首诗情境相容,既有登高怀古又有借景抒情,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登临类诗歌创作。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读诗的感性基础,能通过朗读,找字眼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基调,基本把握诗意。而且从7年级开始通过课内外的诗歌学习,学生也具备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欠缺系统化,缺乏对登临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纳。 五、教学目标: 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 六、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七、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八、教学流程

幼儿园小班教案生成活动安安全全玩玩具

幼儿园小班教案生成活动安安全全玩玩具 [生成背景] 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我们班的有些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对一些大型玩具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很差,针对我班幼儿的这个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户外活动课《安安全全玩玩具》,来教给幼儿正确的游戏方法,变教师被动的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幼儿主动地去认识危险、避开危险。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大型玩具。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的方法玩滑梯等玩具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青蛙头饰、照相机、编排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们我们开着火车出去旅游好吗?”(好)小朋友们愿意去哪旅游?我们去游乐场玩吧! 幼儿一个一个跟好开“火车”去旅游,走的时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一个跟着一个走、别踩着鞋子、别摔倒、下台阶的时候小心…… 2、请几位小朋友玩跷跷板,其他幼儿讨论: (1)他这样跷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玩? 教师小结:跷跷板很好玩,但玩的时候要小心,两只手要抓紧把手,上、下、上、下,有规律地摇摆。 3、吊桥 滑滑梯的旁边有一座吊桥,只有勇敢的通过吊桥的孩子才是胜利者。 告诉幼儿走吊桥的方法,教师先示范一遍,再请幼儿根据老师教的方法走过吊桥。 4、滑梯

(1)情景表演:青蛙妈妈领着小青蛙来滑滑梯,有一只小青蛙的头上破了,一只小青蛙的下巴破了。 a、大家互相问好 b、询问:青蛙妈妈你的孩子怎么了? c、青蛙妈妈告诉小朋友们:因为小青蛙不好好滑滑梯,从滑梯上跳、趴着滑,所以磕破了额头和下巴。 (2) &nb

《登岳阳楼》(其一)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由语入文:怎一个“悲”字了得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忧国,感时,伤怀,思乡,念己……个中情怀,怎一个“悲”字了得! 由文入史:怎一个“登”字了得 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登岳阳楼的?登的是名扬天下的岳阳楼,历史上还有哪些文人墨客用诗文传达登岳阳楼的感受?天下名楼、不知名的楼,数不胜数,而登者亦多矣。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多少人登过、感受过,用诗文写下来并历经流传滋养后人的,人们记住了,而更多人的感受被湮没在了茫茫历史烟云之中。不只是登楼,还有登山、远涉,为什么古人那么热衷于“登”呢?“登山则情满于山”,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自从王璨登上当阳楼发出“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感叹,表达深切的思乡愁绪后,登高抒怀似乎成为中国文人的一个重要传统。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为登高甚至发明了特制的登山鞋,并在登山途中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对此倾慕不已,曾经“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在如同仙境一般的天姥山上倾吐郁闷,展现自己傲岸不屈的风采。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我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本课解题】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岳阳楼的名联: 1、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3、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4、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课文朗读指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古诗串讲与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解词:昔闻:过去就听说过

最新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

【篇一】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原文: 登岳阳楼⑴ 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编辑 注释: 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篇二】高二语文《登岳阳楼》赏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篇三】高二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完整版)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赏析指导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明确: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明确: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