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化指标检测

理化指标检测

理化指标检测
理化指标检测

化妆品原料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一、酸值

1.定义

酸值亦可称为酸价。中和lg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叫做(脂肪酸的)酸值。

油脂的酸值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它们的化学反应为:

RCOOH+KOH→RCOOK+H2O

已知氢氧化钾的分子量为56.1,若脂肪酸的分子量为M,中和1g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则为:

脂肪酸的酸值=56100/M

即脂肪酸的酸值与它的分子量成反比。

油脂的酸值代表了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油脂存放时间较久后,就会水解产生部分游离脂肪酸,故可用酸值来标志油脂的新鲜程度,酸值愈高,即游离脂肪酸多,表示油脂腐败越利害,越不新鲜,质量越差。一般新鲜的油脂其酸值应在lmg以下。

2.测定

测定的方法是对于溶解于醇—醚中的规定试样液和对照空白液,用标定过的氢氧化钾液进行滴定至酚酞终点。

(1)试样制备按待测试样酸值的大小(估计),若酸值<1.0mg,规定取样量5g;若酸值>1.0mg,规定取样量2g。将规定试样量放人125ml锥形烧瓶中,加入25ml中性乙醇,混合使之溶解,如需要,可在水浴上加热,冷却。另再加入25ml无水乙醚并混合,如需要可加热,方法如前。即制备好试样液。

另配制一个空白试液,不加入试样,只有25ml无水乙醚和25ml无水中性乙醇。

(2)滴定试液分别加入lml酚酞溶液于试样液和空白试液中,再用0.1mol/L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滴定,边滴定边频频摇动,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而终止。正确读出滴定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1)(准确到小数后二位)。

3.结果计算

酸值=(V1-V2)×c×56.1/试样量

式中V1——试样溶液所消耗的KOH滴定液体积,mL;

V2——空白试液所消耗的KOH滴定液体积,mL;

C ——滴定液KOH的浓度,mol/L。

二、皂化值与酯值

1、皂化值与酯值的定义

皂化是指油脂与碱反应生成肥皂的一种化学反应:

RCOO R’ + KOH →RCOOK + R’OH

油脂(脂) 碱脂肪酸钾盐醇

所生成的脂肪酸钾盐即为“钾皂”。皂化值是指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因皂化反应也包括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碱所生成的皂:

RCOOH’ + KOH →RCOOK + H2O .

因此可以说皂化值是表示1g油脂试样所生成的皂(包含皂化酯与中和游离脂肪酸两部分反应生成的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现给出酯值的定义:酯值是指皂化1g酯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于是就有:

皂化值=酯值+酸值

2、皂化值的测定

测定的方法是称取一定的试样,溶解在乙醇中,和定量加入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回流。试样中存在的酯在此情况下会反应成为钾皂,任何存在的游离酸也会形成钾皂。同时作空白试验。在回流以后,用标定过的硫酸滴定空白和试样到酚酞终点。中和空白和试样所用酸量的差即为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钾量。每克试样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即为皂化值。

(1)试样制备按待测试样酸值的大小(估计),若皂化值<10mg,规定取样量10g;若皂化值≥10mg,规定取样量2g。将准确称量的试样放人250ml锥形烧、瓶中,以吸管或滴定管精确加入250ml甲醇氢氧化钾,25ml中性乙醇和三个玻璃珠。置烧瓶于电热板上,接上冷凝器,回旋烧瓶内容物直至固体物全溶或很好地分散,然后平稳剧烈地回流溶液。回流继续1h。

(2)滴定试液从电热板上取下试液烧瓶,分别加入lml酚酞溶液于试样液和空白试液中,再用0.5mol/L硫酸溶液分别滴定,直到溶液红色刚消失而终止滴定。正确读取滴定用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1)(准确到小数后二位)。

(3)结果计算

皂化值=(V1-V2)×c×56.1/试样量

式中V1——试样溶液所消耗的硫酸滴定液体积,mL;

V2——空白试液所消耗的硫酸滴定液体积,mL;

C ——硫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

三、碘值

1、定义

碘值是一物料不饱和度的度量,即指在一定条件下,每100g物料吸收碘的克数。

油脂的碘值是指每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油脂的碘值是表明油脂的不饱和程度。碘值越高,不饱和程度愈大。碘值高的油脂,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即易腐败。

2、测定

测定方法是:将准确称量的试样置于一玻塞碘瓶内,溶解于氯仿中,加入精确量的哈纳斯试剂,在充分混合后,置碘瓶于暗处1h(哈纳斯试剂是碘溴化合物在浓乙酸中的溶液,在此条件下碘缓慢地加成为双键。为了反应完全,卤素必须大为过量)。同时作一空白试剂。在规定时间到达后,加入碘化钾终止反应并用水稀释以免碘的损失。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存在的碘。空白滴定和试液滴定的相差量即为试样所吸收的碘。每100g试样吸收的碘即为碘值。

按下表所示确定试样量。

(1)试样制备按上表称量试样量,置于250ml瓶内,加入10ml氯仿。回旋使其溶解,如需可略加热而后冷却。吸人25.0ml哈纳斯溶液,立即加塞,充分混合并置于暗处。同时制备一相应空白液,内含10ml氯仿和25.0ml哈纳斯溶液,加塞和试液一同置于暗处。

(2)滴定试液60min后,每一碘瓶中加入20ml 10%碘化钾和100mi水,加水时冲洗瓶颈和烧瓶壁。在不断振动下,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试液和空白试液,使其溶液色泽转浅,加入l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直至溶液呈现蓝色,接近终点时,再剧烈振摇,使两层分离,再滴两滴淀粉液,确证没有蓝色而终止。正确记录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液的体积(m1)(准确到小数后二位)。

(3)结果计算碘的原子量为126.91。

碘值=(V1-V2)×c×l2.69/试样质量

式中V1——试样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V2——空白试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按上表称量试样和试剂,置于烧瓶内并装上空气冷凝管,同时装置空白试验,‘加入同样试剂量而不加试样。

置烧瓶于95~100℃油浴内,剧烈回旋直至固体物全溶和溶液充分混合,继续在95~100℃加热1h,使瓶内充分反应,取出,在室温冷水浴内冷却10min。经过空气冷凝管于每

一烧瓶内吸加6ml吡啶水溶液,剧烈回旋置于油浴10min,使过量乙酐试剂充分水解,在水浴中冷却至室温至少10min,经过空气冷凝管于每一烧瓶吸加5ml中性乙醇。

(2)滴定试液每一烧瓶除去冷凝管,加入1m1酚酞液,用lmol/L甲醇氢氧化钾试液滴定空白和试样液,不断搅拌直至溶液呈微红色持续30s。读取滴定度液体积(m1)(至小数后二位)。

(3)结果计算

羟值=(V1-V2)×c×56.1/试样重量

式中V1——试样溶液所消耗的硫酸滴定液体积,mL;

V2——空白试液所消耗的硫酸滴定液体积,mL;

C ——硫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

葡萄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葡萄酒主要理化指标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葡萄酒中糖(总糖或还原糖)、酸、花色苷、酒精度、SO2(游离SO2和总SO2)的含量以及酒的色度和色调,掌握葡萄酒主要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 方法 总糖和还原糖(直接滴定法) 原理 利用费林溶液与还原糖共沸,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溶液的反应,以次甲基蓝为指示液,以样品或经水解后的样品滴定煮沸的费林溶液,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以示终点。根据样品消耗量求得总糖或还原糖含量。 注:反滴法——即先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葡萄酒,再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反应体系至终点,此时所用糖的体积与标定费林试剂时所用糖体积的差值即为酒中的糖。(一般地,滴定时用待测液进行滴定,但由于干葡萄酒中糖含量较低,滴定至终点所需样液量极大,因此采用反滴法) 试剂和材料 盐酸溶液(1:1)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葡萄糖标准液(L) 次甲基蓝指示液 费林溶液(I,II) 测总糖用葡萄酒(25mL葡萄酒,酸水解,调pH至中性,蒸馏水定容至500mL)测还原糖用葡萄酒(50mL葡萄酒,蒸馏水定容至500mL)

分析步骤(见黑板) 结果计算 X=*1000 X:葡萄酒中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单位g/L F:费林溶液I、II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单位g 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g/mL V:消耗标准葡萄糖溶液的体积单位mL V1吸取酒样的体积;V2稀释后的体积;V3吸取V2的体积 =(测总糖用葡萄酒) 总酸(指示剂法) 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以酚酞做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有机酸,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葡萄酒中的有机酸含量(以酒石酸计) 试剂和材料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L 酚酞指示液 分析步骤(见黑板) 结果计算 X= X:样品中总酸的含量(以酒石酸计),单位g/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 V0: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体积,单位mL V1:滴定样品时消耗氢氧化钠体积,单位mL V2:吸取酒样的体积,单位mL 75:酒石酸摩尔质量数,单位g/mol

食品理化检验汇总

食品理化检验 加粗下划线的为老师上课要求掌握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查、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品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物理检测 比重: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1)比重瓶法: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 2)比重计法①酒精比重计:测定酒中酒精的含量(V/V); ②乳稠度计:测定牛乳的比重 ③锤度计:测定蔗糖的浓度(注:比重计法测定结果不如比重瓶法准确) 3.薄层色普法;将适当细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把试样点在薄板上,然后用溶剂展开 4. 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 (一)分析方法的建立 1、检测条件的优化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干扰试验 5、实际样品的测定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制程序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 (4.5.6.7为ppt上补充内容) 4.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要选吸附能力小的吸附剂,但展开剂的极性应选大的。 5.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6.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7.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tR-tM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8. 食品样品的采样原则:1)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9、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具有相同属性的食品样品的采集):袋装样品按 (袋数 /2 )^ 1/2进行抽样,采用四分法缩分 四分法 1)固体颗粒或粉体混匀后采用三层(上、中、下)五点(周围四点和中心)法采样 2)液体或半流体混匀后采样 3)组成不均匀固体食品采样 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 10.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 11.食品样品的保存应做到净、密、冷、快。 12.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除去非食用部分、除去机械杂质、均匀化处理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一)湿法消化法(wet digeation) : 1)原理: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 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 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 2)注意事项:消化试剂应纯净,器皿及用具应不含待分析成分;加玻璃珠防止暴沸,注意 不要产生大量泡沫;补加酸或其他氧化剂时,应待消化液冷却后再沿内壁缓缓加入 3)优点→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底,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缺点→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试剂 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较高。在消化初期,消化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泡沫,可能溢出消化瓶, 消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碳化,这些都易造成待测物的损失,所以需要细心操作。 (二)干灰化法(dry ashing) 1)原理: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 (每空4分,共100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2、GB5009上的准确称取是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 ±0.0001g。 3、采样应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和 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4、食品理化实验室个人防护设施主要包括护目镜,工作服,口罩, 手套。 二、选择题: 1、食品理化检验包括(ABC) A、快检筛查 B、定性 C、定量 2、法定计量单位包括(AC) A、mol/L B、% C、kg D meq 3、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DEFGH): A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B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C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D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E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F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G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H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4、掺伪或中毒样品采样应注意(B) A 代表性 B典型性 C普遍性 5、一般样品在检验后应保存(A)个月 A 一、 B 三、 C 六、D九 6、罐头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包装小于250克时,采样应 不少于(D)个 A 3、 B 6、 C 9 、D10 7、下列单位哪些是错误的写法?(AC) A mg/Kg、 B g/100g、 C PH 、 D mol/L 8、被测物质含量在<0.1mg/kg时回收率一般应在(D)范围内 A、95~105 B、90~110 C 80~110 D 60~120 9、需要强检的设备有(ABC) A高效液相色谱仪 B 分光光度法 C滴定管 D烧杯 10、定性检验方法的技术参数包括(ABCD)等 A适用范围 B原理 C选择性 D检测限 三、判断题: 1、食品理化检验的特点是样品组成单一,干扰小。(×)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检验项目

一、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1实验原理: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正比例,通过测定其折 光率而计算出其含量 2仪器与试剂:阿贝尔折光仪/果汁样品 3步骤: A使用(1)将棱镜和打开,用擦镜纸将镜面拭洁后,在镜面上滴少量待测液体,并使其铺满整 个镜面,关上棱镜。 (2)调节反射镜7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然后转动棱 镜使目镜出现半明半暗,分界线位于十字 线的交叉点,这时从放大镜2即可在标尺 上读出液体的折射率。 (3)如出现彩色光带,调节消色补偿器,使彩色光带 消失,明暗界面清晰。 (4)测完之后,打开棱镜并用丙酮洗净镜面,也可用 吸耳球吹干镜面,实验结束后,须使镜面 清洁外,尚需夹上两层擦镜纸才能扭紧两 棱镜的闭合螺丝,以防镜面受损。 B蒸馏水在棱镜上校准~~清洁~~过滤果汁液~棱镜上测折光率~~读数~记录==复测两次

4数据处理 二、味精谷氨酸钠的含量 1原理:谷氨酸钠结构分子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 ,具有光学活性,能是偏振光面旋转一定 角度,因此用旋光仪测其溶液旋光度,即可计算器含量 味精是由大豆蛋白、小麦面筋或其它含蛋白较多的物质中提炼的,也有用淀粉发酵制成。国家规定,商品名称为味精或味素的,其谷氨酸钠含量应在99%以上。 按规定,加盐味精产品的谷氨酸钠含量应不小于80%,食用盐添加量应小于20%,铁含 小于等于每千克10毫克;对于增鲜味精,则要求:谷氨酸钠含量不小于97%,增鲜剂呈 核苷酸二钠不小于1.5%,铁含量小于等于每千克5毫克等。普通味精 2仪器试剂: 旋光仪(精度0.01。)备有钠光灯(钠光谱D 线589.3nm )/分析天平;奥桑味精 ;盐酸溶液(1+1) 3步骤: 5g 味精于(20-30ml 水中溶解)、盐酸16ml 溶解后 移于500ml 容量瓶定容冷却至20度装液于1dm 的旋光管(不得有气泡)~测旋光度 (同时测管中试样夜温度,复测2次) 注意:主要是为了使维持溶液的PH ,使得谷氨酸钠完全电离,稳定谷氨酸钠! a a 4计算X= L*c*[25.16+/-0.047(20-t)] *100 = m*1 *[25.16+/-0.047(20-t)] *100 a=旋光度,L=管长度,C=1ml 试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单位为g/ml , 25.16=谷氨酸钠比旋度,单位为度,0.047=温度校正系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 记录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 1 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葡萄酒理化指标检测

美国新橡木桶贮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W2B5理化指标分析 班级:生工081 学号:080302101 姓名:杨冲 摘要:本实验以美国新橡木桶贮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根据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测定样品的总酸、挥发酸、酒精度、干浸出物、总浸出量、残糖、单宁、色度、色调、总酚、总SO2、明胶指数、盐酸指数、pH、可溶性固形物。结果显示, 葡萄酒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新标准中的规定。本文讨论分析了橡木桶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储存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赤霞珠;橡木桶;干红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检测 1 引言 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是世界公认的对人体有益的健康酒精饮品。葡萄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内含一种称为白藜芦醇的物质, 以红葡萄酒中含量最多, 可用于癌症的化学预防。葡萄酒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胆固醇增加, 同时还有利尿、激发肝功能和防止衰老的作用, 长期适当适量( 每天控制在50mL) 饮用, 可以起到滋补、强身、美容的作用, 可防止坏血病、贫血、眼角膜炎, 降低血脂, 促进消化, 对预防癌 症和医治心脏病大有禆益。 干红葡萄酒中含有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维他命、糖及蛋白质。葡萄糖是人类维持生命、强身健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广大顾客的青睐。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理化指标的检测,保障酒的质量,并通过检测分析在制作、品种、贮存工具、贮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有贮存时间不同对酒理化性质的比较分析。 由于橡木桶贮存过的葡萄酒日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橡木桶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酿酒师的青睐。橡木香气是木桶贮藏的葡萄酒中最常见的香气。经过木桶贮藏,葡萄酒逐渐氧化成熟。新、旧橡木桶也会对葡萄酒产生一定影响,随着贮酒次数的增加,木桶的贮藏效果逐渐减弱。几乎有葡萄酒出产的地方都可以见到赤霞珠的身影,但是它在世界各地区的表现是有所差异的,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不同导致葡萄的质量不同。本文研究的是美国新橡木桶贮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差异。 2 材料与方法 2.1 原料 美国6#新橡木桶贮存2#赤霞珠干红葡萄酒(W2B6)2010年10月—2011年6月的九个样品。 2.2 试剂与仪器 试剂: NaOH 标准液,费林溶液Ⅰ、Ⅱ液,葡萄糖标液,福林-肖卡、福林-丹尼斯(试剂等。 仪器: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 pH计等。

完整word版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和浓缩。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 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 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 4.在常压下于(恒重。 0000C C、2-4h D90、A.95C-100C-1054-6h C B、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食品理化检测 考试重点知识(整理版)

食品理化检测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按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审批权限可分为4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食品安全标、地方食品安全标、企业食品安全标 误差分类: ⒈系统误差: ⑴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 ⑵仪器误差:由仪器本身不够精确造成的误差。 ⑶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或蒸馏水不纯、含有待测物或干扰物导致的系统的误差。 ⑷操作误差:由于检测人员对检测操作不熟练或有不良的习惯,个人对终点颜色敏感性不同,对刻度读数不正确等引起的分析误差。 ⒉偶然误差 ⒊过失误差 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又称检样、取样、抽样),是为了进行检验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类 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类 ⒈检样: ⒉原始样品: ⒊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规定的方法经混合均匀,分出一部分做检验用,称为平均样品。从平均样品中分出三份:一份用于全部检验项目检验;一份用于对检样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做复检用,称为复检样品;一份作为保留样品,须封存保留一段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备有争议时再做检验,但易变质食品不作保存。 湿法分解样品,又称消化法,是通过加入液态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是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 感官分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甜、酸、苦、咸为基本味觉,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苦味比其他的味觉都敏感。 消杀现象:也称为味的掩蔽和变调现象。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出现时,一种造成另一种刺激的感觉丧失或发生根本变化的现象,如喝了浓食盐水后再喝普通水会感到甜。 感官分析实验室,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实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感官分析评价员分类:⒈评价员⒉优选评价员⒊专家评价员

葡萄酒各种物化参数测定

葡萄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1酒精度的测定 密度计法 依据不同的酒精溶液所对应的比重不同的原理,将葡萄酒中的酒精蒸馏出来,通过用比重计测量其比重,计算出酒精溶液的浓度。 1步骤 用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20℃酒样倒入1000ml圆底烧瓶中,再用约100ml 水冲洗容量瓶,洗液一齐倒入圆底烧瓶中,置600W电炉上加热蒸馏(采用蛇形冷凝器)开启冷却水,用原容量瓶接收蒸馏液(以冷却水大小调节蒸馏温度,使蒸馏液的温度不超过25℃)。将蒸馏液摇匀倒入100ml量筒,选用合适的精密酒精计,眼睛平视,读数读弯月面下缘,同时记录下温度,查酒精温度、浓度换算表,得到被测酒样的酒精度。所得结果保留至1位小数。 2结果的允许误差 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绝对值之差不得超过0.1%(v/v)。 3检验时注意事项 3.1被测样品酒精度在15%(v/v)以上时采用此方法。 3.2酒精计的分度值为0.1或0.2%(v/v),所用酒精计必须经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检定。 3.3测定含气葡萄酒时需排气后再取样。排气方法:用低真空连续抽气2分钟。 3.4蒸馏液的温度应控制在20℃±5。 3.5为避免蒸馏过程中乙醇蒸汽的逃逸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蒸馏前必须检查蒸馏仪器的接口处是否严密。若出现漏气,必须重新测定。 3.6对于挥发酸含量过高(以醋酸计超过1g/l)或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的样品应根据总酸测定的结果,用1N的氢氧化钠对样品进行中和后再进行蒸馏。 2.还原糖的测定 2.1斐林法 2.1.1步骤 2.1.1.1预备试验 取斐林氏A、B液各5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50ml,加入酒样5ml,加热至沸腾。在沸腾状态下,用0.25%的葡萄糖溶液滴定至淡蓝色,加2滴1%的次甲基兰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完全消失,记录所消耗的葡萄糖溶液的毫升数。 2.1.1.2正式试验 取斐林氏A、B液各5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50ml,加入酒样5ml。然后加入比预备试验少1ml的0.25%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并保持2分钟。加2滴次甲基兰指示剂,在沸腾状态下,在1分钟内用葡萄糖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毫升数,读数至小数点后两位。 2.1.2计算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L)=[(S-G×V)/5]×F×1000式中:S-斐林氏A、B液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 G-葡萄糖溶液的准确浓度,g/mL; V-(两次滴定)耗用葡萄糖溶液的平均体积,mL; 5-取样体积,mL;

葡萄酒的理化检验

一、理化指标的检验(无特殊说明水为蒸馏水) 1、酒精度的检验(密度瓶法) 原理:通过蒸馏除去样品中的不挥发物质,用密度瓶测定出馏出液的密度。根据馏出液的密度,查表1,求得20℃时酒精度。用%(体积分数)表示。 仪器: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全玻璃蒸馏器(500ml ),附温度及密度瓶(50ml ) 操作步骤: 用100ml 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 样品于500ml 蒸馏瓶中,用50ml 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全部并入蒸馏瓶中。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容量瓶做接收器。开启冷凝水,缓慢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补加水至刻度。 将密度瓶洗净、干燥,带温度计和侧孔罩称量,至恒重。 将密度瓶中加入蒸馏水,于20℃时用滤纸吸去侧管中流出的液体,盖上侧孔罩,擦干瓶壁上的水,称量出水与密度瓶的重量。 将密度瓶中的水倒出,用试样冲洗密度瓶3~5次,装满,于20℃称量。 计算: 0.9972.12.99811220 20m m A A m m A m m -?=?+-+-=ρ 2020 ρ——样品在20摄氏度时的密度,g/ml ; m ——密度瓶的质量,g ; m 1——20℃时密度瓶与水的质量,g ; m 2——20℃时密度瓶与试样的质量,g ; 所得结果应保留至一位小数。 2、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菲林试剂法) 原理:利用菲林溶液与还原糖共沸,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反应,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以样品或经水解后的样品滴定煮沸的菲林溶液,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根据样品消耗量求得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 试剂和材料:盐酸(1+1),NaOH 溶液(200g/L ),葡萄糖标准溶液(2.5g/L,称取在105℃~110℃烘箱内烘干3h 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无水葡萄糖2.5g ,用水溶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标 准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1.2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1.3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食品理化检测岗位工作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理化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操作技术,适应岗位要求。 1.4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设计以样品中成分含量测定为线索,设置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酸度测定、脂肪测定、糖测定、蛋白质测定、维生素C测定、添加剂测定、金属离子测定、农药残留量测定等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合专业理论知识和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食品检测工作能力的目的。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都以检测操作方法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各项目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一般营养成分及添加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生产习惯,胜任理化检验检测岗位工作。 知识目标:熟悉食品理化检验的程序及相关标准;理解项目检验的原理,掌握操作要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独立操作的能力、正确处理

检验数据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拓展创新、团结协作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通过食品检验工技能考证检验学生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号 模块项目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和要求学时 一食品检测 的基本知 识 检验前期 准备 理化检测必 备的基础技 能和知识 了解理化检验检测任务和内容;熟悉理化检验检 测方法国家标准;掌握理化检测必备的基础技能 和知识。 2 二食品的物 理检验 比重测定 酒精、牛乳密 度的测定 掌握密度法、折光法的原理、检验方法、常见仪 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 处理方法。 2 比体积和 膨胀率 麦乳精比体 积、冰激凌膨 胀率的测定 了解比体积、膨胀率定义,熟悉测定方法。 三食品一般 成分的检 验 水分的测 定 乳粉、鲜肉、 饼干水分的 测定 熟悉食品中水分存在状态;掌握称量瓶、天平、 干燥器、干燥箱选择和使用;会样品的恒重;掌 握干燥法、蒸馏法测定水分的操作技能;能正确 填写原始记录并判定单项检验结果。 40 灰分的测 定 面粉、茶叶灰 分的测定 熟悉灰分测定的内容;会高温炉、坩埚使用方法; 掌握样品灼烧、灰化、恒重的操作技能;掌握总 灰分测定的操作技能;能正确填写原始记录并判 定单项检验结果。 酸度的测 定 果汁、酸奶、 食醋中酸度 的测定 熟悉食品中酸类物质存在的状态;掌握酸碱滴定 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会酸碱滴定;掌握总酸度测 定、pH计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能;能正确填写原 始记录并判定单项检验结果。 脂肪的测 定 午餐肉、鲜乳 脂肪含量的 测定 熟悉食品中脂肪存在状态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会 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掌握乙醚、 石油醚、乙醇等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会对 有机溶剂的提取、萃取、回流、回收及分离技术; 掌握索氏抽提法的检测技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 确的评价。 糖的测定 水果硬糖、蔬 菜中还原糖 的测定 了解碳水化合物、醛糖、酮糖、还原糖等概念和 相关知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操作;掌握样 品制备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会配制和标定标准葡 萄糖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能进行样品水解转 化的操作技能;掌握用直接法测定总糖的原理及 操作技能;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与撰写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乳饮料中蛋了解蛋白质、氨基酸、含氮量、蛋白质消化等概

葡萄酒的评价完整版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9 月 10 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葡萄酒的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分析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所酿的葡萄酒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能否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评价葡萄酒的质量。 针对问题一,本文分析了所给附件1中两组评酒员对不同葡萄酒样品的评价结果,运用方差分析法来分析两组评价结果差异的显着性。在显着性水平取为0.05的情况下,发现两组评价结果的均值和方差均满足齐性,即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因无显着差异,本文把两组评酒员的评分的总均值作为葡萄酒评分的期望值,计算两组评酒员对于各酒样品评分的方差并求和,结果显示第二组的总方差明显小于第一组,即其评分稳定性更高,得出第二组的评价结果更可信。 针对问题二,本文借助问题一中第二组的评价结果,将葡萄酒的质量数量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酿酒葡萄的主要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酿酒葡萄的主要理化指标和葡萄酒质量的相关程度,将酿酒葡萄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葡萄分级的标准,其中权重取为理化指标的相关系数。把各葡萄样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代入表达式,得到最终加权平均值,对其划分级别,并作为葡萄的级别。结果显示红葡萄样品集中在第2,3,4级,而白葡萄大多数集中在第2级(级别数值越小代表葡萄质量越好)。 针对问题三,本文依据问题二中所得的酿酒葡萄的主要理化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酿酒葡萄的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与酿酒葡萄中的DPPH自由基、褐变度显着相关,与酿酒葡萄的出汁率、槲皮素、柠檬酸低度相关,与酿酒葡萄的其他主要理化指标微弱相关;白葡萄酒中的单宁与酿酒葡萄的DPPH自由基、葡萄总黄酮、谷氨酸、异亮氨酸低度相关,与酿酒葡萄的其他主要理化指标微弱相关。 针对问题四,考虑到除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外,葡萄与葡萄酒的芳香物质可能对葡萄质量也会造成影响。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并借助问题二中所得的酿酒葡萄的主要理化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综合分析了葡萄酒质量受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的影响程度。根据所得结果,取与葡萄酒质量关联程度较大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葡萄酒质量作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通过上述定性与定量分析,说明葡萄酒的质量受葡萄和葡萄酒中芳香物质的影响,因此不能仅以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判别葡萄酒的质量。 以上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对于葡萄酒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葡萄酒质量理化指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 一:问题重述

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之间的关系 郭其昌 2001年8月于天津蓟县《第八届全国葡萄、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各位代表: 我试图用很短的时间把我用50多年时间研究的这个题目向大家说清楚。 我讲3个方面:葡萄酿酒和葡萄栽培技术协作的2次全国会议、酿酒葡萄品种和葡萄酒的关系、葡萄质量和葡萄酒的关系。 一、葡萄酿酒和葡萄栽培技术协作的2次全国会议 关于这2次会议,《新中国葡萄酒业五十年》这本书的第16~68页有着详细的记载,大家抽时间可以看一看,相信能够从中取得一些教益。 74年的会议在烟台举行,会议根据当年上半年由轻工、外贸、栽培等单位组织的调查,总结了从解放至当时的葡萄和葡萄酒行业的情况,提出了原料基地化、基地良种化和良种区域化的理论以及执行办法,制定了发展规划。具体包括:确定发展葡萄不与粮棉争地、厂社挂钩、利用野生资源、加速发展栽培与酿酒之间的协作和研究、根据产地区域划分协作区、各地区的建议发展品种、区域性酿酒试验、出台葡萄酒暂行管理办法(葡萄酒标准的基础)。为了使行业了解国外情况,还公布了5期内容丰富的国外葡萄酒现状和法规。 80年的会议在通化举行,会议内容非常集中。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讨论葡萄酒质量管理办法等4个试行草案、随着葡萄酒改型(出现干酒)的发展品尝新产品并提出结论、确定研究推广葡萄酿酒新工艺和新设备以及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的研究方向。 为什么从70年代初我们就把酿酒和栽培结合在一起共议大事?因为通过前20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二者之间休戚与共的相互关系。其实,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酒本来就是栓在一根绳子上面的两只蚂蚱,要各行其是,只有两败俱伤,谁也没法进步。酿酒葡萄多次的种种拔拔,其主要原因是两方面结合出的问题。 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是栽培和酿酒双方要尊重的市场。种植酿酒葡萄是为了提供给葡萄酒厂酿造葡萄酒。葡萄酒厂的市场是面向消费者,而酿酒葡萄的市场是葡萄酒厂,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通过多年的工作,使我们知道要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再不要热衷于随流。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两三年开一次这样的会议,有益于行业的健康和正常发展。 希望酿酒工业协会和农学会紧密结合,把这次会议作为74年和80年会议的继续,继往开来,开创出酿酒葡萄和葡萄酿酒紧密结合的一片大好局面。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适用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训 食品检验技术(实验) 食品检验技术实训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实验)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综合实训

目录 实验部分 实验一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 (1) 实验二面粉总灰分的测定 (3) 实验三果汁饮料中总酸及pH的测定 (5) 实验四牛乳中还原糖的测定 (8) 实验五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0) 实验六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中粗脂肪的含量 (12) 实验七牛奶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八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6) 实验九酸水解法测定火腿肠中脂肪含量 (19) 实验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21) 实验十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3) 实验十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含量 (24) 实验十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8) 实验十四果胶的提取 (33) 实验十五果胶的测定 (35)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使用技能训练(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提取物) (36) 实验十七银耳中SO2(漂白剂)的含量测定 (40) 选做实验 实验一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42) 实验二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含量 (43) 实验三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中游离蔗糖的测定 (45) 实验四白酒中甲醇的测定——品红亚硫酸比色法 (47) 实验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的维生素A (49) 实验六薄层层析法测定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 (51) 实验七纸层析法测定β-胡萝卜素 (53) 实验八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碘的含量 (55) 实训部分 模块一基本技能训练 (57) 实训一常用电器的使用技能 (57) 实训二常用的物理检验仪器使用技能训练 (60) 实训三酸度计和电动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技能 (68) 实训四索氏提取器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3) 实训五微量凯氏定氮仪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5) 实训六薄层板的制备技术和薄层分析的点样技术训练 (77) 模块二综合实训 (78) 实训一糕点产品的理化检测 (78) 实训二酱菜类产品的理化检测 (79) 实训三肉制品的理化检测 (80)

葡萄酒理化指标参考文献

葡萄酒理化指标参考文献 [1] 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2] 蔺红苹,邱翠婵,刘嘉玲.自酿葡萄酒的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检测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年6 月第31 卷第3 期 [3]宋润刚,路文鹏,沈育杰.山葡萄新品种“左优红”果实色素及干红酒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6:7~8 [4]赵建萍,张军翔,刘谱. 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红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6,6:13~14 [5]王志东,张军翔,王琨,李梅. 不同酵母及果胶酶对红葡萄酒综合理化指标的影响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 2 [6]孙建平, 潘秋红, 于庆泉, 段长青. 葡萄酒酉石稳定评判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初探中外丽萄与蔺萄酒 2008 1:7-10 [7] 陆其科. 高纯度酒精蒸馏[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1 [8] 周薇,羊语梅,张军岷. 品红—亚硫酸比色法测定酒中甲醇的方法改进[J]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 (5) :6471 [9] 田强. 酒类产品质量检验[M]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1 [10] 周建新. 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的质量控制[J] .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7 (3) :42 - 451 [11] 李华,王华,袁春龙,等. 葡萄酒化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12] 刘达雄. 海珠区出售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调查分析[J] . 中国科技信 息,2005(12) :93 - 941 [13] 黄亚东. 杨梅酒中甲醇形成及其毒性分析[J] . 酿酒科技,1999 (2) :60 - 611 [14] 马丽辉,陈卫民. 啤酒中大肠菌群检测法的探讨[J] . 酿酒科技,2004 (4) :89 – 901 [15] 彭德华.影响葡萄酒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 .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5:40-44 [16] 李艳,崔彦志,随子华葡萄酒过程中聚合单宁的变化,酿酒科技,2009年03期 [17] Zaman M, Cameron KC, Di HJ,Inubushi K. Changes in mineral N,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indifferentsoildepthsafterapplicationsof dairy shed effluent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J]. Nutrient Cyclingin Agroecosystems, 2002 (63):275-290 [18] H. Y. Chu, Y. Hosen, K. Yagi, K. Okada, O. I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ies in a Japanese Andisol asaffected by controlled release and applicationdepthofurea[J]. BiologyandFertilityofSoils(2005) 42: 89-96Biology and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大全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 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 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 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 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 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 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 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葡萄酒的质量检测标准

同问 葡萄酒的质量检测标准、 2010-5-16 08:07 提问者:jave_sting|悬赏分:10 |浏览次数:3034次 有谁知道葡萄酒的质量检测包括哪几方面啊 推荐答案 2010-5-16 10:23 GB/T 15038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GB 15037—2006 葡萄酒(可以去百度文库,免费查阅) 6 分析方法 6.1感官要求 按GB/T 15038检验。 6.2理化要求 按GB/T 15038检验。 6.3 苯甲酸、山梨酸 按GB/T 5009.29检验。 6.4 净含量 按JJF 1070检验。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外观色泽白葡萄酒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禾杆黄、金黄色 红葡萄酒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棕红色 桃红葡萄酒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 澄清程度澄清,有光泽,无明显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封口的酒允许有少量软木渣,装瓶超过1年的葡萄酒允许有少量沉淀) 起泡程度起泡葡萄酒注入杯中时,应有细微的串珠状气泡升起,并有一定的持续性 香气与滋味香气具有纯正、优雅、怡悦、和谐的果香与酒香,陈酿型的葡萄酒还应具有陈酿香或橡木香

滋味干、半干葡萄酒具有纯正、优雅、爽怡的口味和悦人的果香味,酒体完整 半甜、甜葡萄酒具有甘甜醇厚的口味和陈酿的酒香味,酸甜协调,酒体丰满起泡葡萄酒具有优美醇正、和谐悦人的口味和发酵起泡酒的特有香味,有杀口力 典型性具有标示的葡萄品种及产品类型应有的特征和风格 注:感官评价可参考附录A进行。 1)特种葡萄酒按相应的产品标准执行。 2)特种葡萄酒按相应的产品标准执行。 表2 理化要求 项目要求 酒精度a(20℃)(体积分数)/(%)≥ 7.0 总糖d(以葡萄糖计)/(g/L)平静葡萄酒干葡萄酒b ≤4.0 半干葡萄酒c 4.1~12.0 半甜葡萄酒12.1~45.0 甜葡萄酒≥45.1 高泡葡萄酒天然型高泡葡萄酒≤12.0(允许差为3.0) 绝干型高泡葡萄酒12.1~17.0(允许差为3.0) 干型高泡葡萄酒17.1~32.0(允许差为3.0) 半干型高泡葡萄酒32.1~50.0 甜型高泡葡萄酒≥50.1 干浸出物/(g/L)白葡萄酒≥16.0 桃红葡萄酒≥17.0 红葡萄酒≥18.0 挥发酸(以乙酸计)/(g/L)≤1.2 柠檬酸/(g/L)干、半干、半甜葡萄酒≤1.0 甜葡萄酒≤2.0 二氧化碳(20℃)/MPa 低泡葡萄酒< 250mL/瓶0.05~0.29 ≥250mL/瓶0.05~0.34 高泡葡萄酒< 250mL/瓶≥0.30 ≥250mL/瓶≥0.35 铁/(mg/L)≤8.0 铜/(mg/L)≤1.0 苯甲酸或苯甲酸钠(以苯甲酸计)/(mg/L)≤ 50 山梨酸或山梨酸钾(以山梨酸计)/(mg/L)≤ 200 注:总酸不作要求,以实测值表示(以酒石酸计,g/L) a 酒精度标签标示值与实测值不得超过±1.0%(体积分数)。 b 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 g/L时,含糖最高为 9.0 g/L 。 c 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 g/L时,含糖最高为 18 g/L。 d 低泡葡萄酒总糖的要求同平静葡萄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