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凯歌简介

陈凯歌简介

美籍华裔著名电影导演,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其父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初中毕业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 ,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主要电影有《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黄土地》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90年代,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说到陈凯歌,他的夫人陈红有点动情:“可以说陈凯歌把人生中最精彩的东西都给了电影。我记得他以前拍《刺秦》的时候,像一个苦行僧,背负了太重的历史感、使命感,悲天悯人。

农村?觉醒
《黄土地》取材于柯蓝散文《深谷回声》,描绘的是一幅1939年陕北国统区农村风俗画。在电影风格和语言强烈了形成一种新的影像,并深深影响了整个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

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他的叙事是弱化的,既非要讲一个完整故事,也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它在一个故事中按照创作者主体的情绪线索展开的,也就是作者情感堆积的影像。所以说它是具象写实与抽象写意的结合。被誉为“诗意电影”。

之后,陈凯歌又相继导演了
《大阅兵》(影片以1984年的大阅兵为背景,表现了人民军队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战士们对军队的热爱、对荣誉的自豪,用独特的视角将一种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军魂魅力表现出来。)
《孩子王》(通过“孩子王”的故事,理性思考了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和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问题,它除了延续了文革后反思文革的传统外,还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边走边唱》(该片具有历史批判、文化反思的深层次意义,陈凯歌在片中持续了第五代电影前期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象征性、寓言式、民俗仪式化、黄河、黄土高原和对民族性格的思考,但拍摄此片之前,陈凯歌有两年时间不在国内,离开本土的距离感和执著的怀乡感,造成影片出现一种相对僵化的形态。)
三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陈凯歌都是《黄土地》文化母题的延续,同样质疑生存方式,探讨中国人的精神困境,影片的历史使命和文化立场让人肃然起敬。然而其电影更加高度的风格化,语言的冷峻与苦涩,思想大于形式,也使陈凯歌电影蒙上剑走偏风的晦暗色彩,陈凯歌在建构自己的电影城堡的征途中陷入前所未有的进退维艰的困境尴尬。可是这些前期创作也显现出陈凯歌纯粹在为自己的电影艺术而奋斗,为了表达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断的在努力着,从而让他获取了电影诗人的尊称,也是对他的肯定。

戏梦人生
《霸王别姬》一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阴霾里浮动的暗香
《风月》通过一个禁忌的爱情故事,对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不过与《霸王别姬》相比,《风月》明显欠缺一种刻骨铭心的宣泄。电影剧本的前身是叶兆言的小说《花影》,经过王安忆的雕琢,影片再现了二十年

代富贵家族的糜烂和衰落的过程以及那个沉沦社会里堕落的人性。

洗尽铅华的美丽
《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题材电影,这部近距离的动心之作处理得非常动人,其开放式的结局更加引人暇思。综观整部电影,处处温情洋溢,从略偏古典的轻快配乐到明快而泛着光晕的镜头画面,无不昭示着陈凯歌意在表明,在这个人际关系相对疏离的社会,以真诚的姿态面对一切才是生活真谛。

十分钟年华老去
陈凯歌用荒诞不经的滑稽故事来表现时间的主题绝非一种玩世不恭的“堕落”,实际上他是在用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思维表达着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而《百花深处》也在短短的十分钟里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陈凯歌的主题
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响往。
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