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近年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国

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培养人才、推动

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明确了高校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

时期。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人们对高校学者在解决社会问题、回答时代命题方面的期望日益增加。

二、研究方法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例如,文献研究可以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探讨某一

特定主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实证研究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

数据,验证假设和推断;调查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

获取被调查对象的意见和观点;比较研究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

群体或不同国家的比较,探讨不同社会现象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这些

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探

索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成果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哲学

和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为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

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历史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学者们通过挖掘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还原历史真相,塑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形象;在教育学和

心理学领域,学者们对教育和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教育改革

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这些成果的产生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提供了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

究成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然而,我们也应该清

醒地认识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学科交叉融

合的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问题等。只有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加强学科交叉和合作,加大对研究团队和科

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才能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7 政治发展与政府 管理研究所 政治学谢庆奎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zzxjd/ 8 中国社会与发展 研究中心 社会学邱泽奇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9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心 历史学阎步克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academic/zggds/ 10 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闵维方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11 美学与美育研究 中心 哲学叶朗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index.asp 12 宪法与行政法研 究中心 法学姜明安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index.asp 13 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 经济学林毅夫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14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统计科学研 究中心 统计学赵彦云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15 刑事法律科学研 究中心 法学戴玉忠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16 佛教与宗教学理 论研究所 宗教学方立天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isbrt 17 中国经济改革与 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林岗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18 伦理学与道德建 高研究中心 哲学吴潜涛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19 清史研究所历史学成崇德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20 财政金融政策研 究中心 经济学张杰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21 民商事法律科学 研究中心 法学杨立新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22 欧洲问题研究中 心 国际问题研究张小劲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4260.html,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以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成果以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成果的管理,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质量导向,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的分类和认定。 第三条人文社会科研项目及成果分类与认定包括科研项目、论文类成果、著作类成果、应用类成果、获奖成果、创作成果等六类。 第四条所有项目必须以“西南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成果必须以“西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论文类成果若为通讯作者,必须是末位排名者;若是学生在读期间和导师在国内共同发表的学术成果,排名学生之后的第一导师视为第一作者。 第二章科研项目 第五条项目分类 项目按来源分为国家项目、部委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厅局项目、横向项目(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校项目七大类。 第六条项目认定 项目按来源和经费额度分为T、A、B、C、D、E、F七个级别,除F级项目外,其余项目均须有立项单位资助的在校经费。 T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文化工程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建设);合同经费在80万元及以上的A级项目。 A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资助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教育、艺术、军事单列学科);教育部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培育);在校经费10万元及以上且单独建帐的T级项目的一级子课题;合同经费在30万元及其以上的B级项目;年在校经费累计80万元及以上的单个D级项目。 B级:教育部及中央其他部委立项资助的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年度重大、重点项目;合同经费在15万元及以上的C级项目、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国家智库立项项目;年在校经费累计30万元及以上的单个D级项目。 C级: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委发布的项目;在校经费5万元及以上且单独建帐的T级项目一级子课题、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国家智库立项项目;年在校经费累计10万元及以上的单个D级项目。 D级: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的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以及学校筹建的省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在校经费5万元以下且单独建帐的T级项目一级子课题、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国家智库立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厅局级政府部门立项资助的规划项目;在校经费3万元及其以上且单独建帐的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 E级:在校经费3万元以下且单独建帐的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 F级:学校资助的各类项目(含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升级项目限升级一次。 第三章论文类成果 第七条论文分类 论文类成果分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译文、评论、综述等。所有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指南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高校辅导员 研究)课题指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指南 一、背景和目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是为了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高辅导员素质,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效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次课题指南旨在通过研究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发展需求等方面,探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发展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研究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角色和职责,并分析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和方法研究:研究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并寻找符合高校学生需求的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3.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问题,探索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4.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需求和支持措施:调查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支持措施,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 三、申请要求: 1. 申请人需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背景。 2. 申请人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有辅导员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

3. 申请人所属的高校需提供相应的支持,包括经费和场地等。 四、申请材料: 1. 申请表: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研究目的和意义等。 2. 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内容、方法、进度安排等。 3. 个人简历: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研究成果等。 五、评审和资助: 1. 申请将经过专家评审,评审标准包括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学术价值和实施可行性等。 2. 获得资助的项目将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关的研究指导。 六、完成和成果: 1. 完成研究的项目需提交研究报告,并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 2. 研究成果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进行其他宣传推广。 七、时间安排: 具体的时间安排将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进行,申请人需要按照通知要求完成申请和相关材料的提交。 以上为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指南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申请细则和要求请根据教育部的相关通知进行参考。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对策研究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为理工为重”的教育思想使理工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人文的教育却发展滞后,特别在研究型理工科大学中,因为缺少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使得理工教育的发展迷失方向。很多理工科学生的因为人文素质不高,得不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研究型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完善有助于纠正理工科大学过分专注专业教育的弊端,从而逐步提高理工科学生专业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我国在古代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因此人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产生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其人文精神也是我国5000年文化的精髓和奠基。但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导致我国近代以来科技发展滞后以及近代现代的民族杯具。所以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向有着明显的变化,为了适应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我国的教育更倾向于理工学科,在理工学科得到大幅度发展的今天,人文社会学科渐渐的被边缘化,人文学科教育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缺乏系统性;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人文教育的自身问题,人文教育在理工科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国际著名大学都注意到仅仅学习理工学科是不够的,文理兼备才是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特点。 一般来说人文学科的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人文科学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科学,是以一种理想人格为目标和典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的科学体系,它包含哲学、心理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学科;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行为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具有客观性、实用性等特点,它包含政治学、经济学、军师、法学等学科【1】。 纵观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教育,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对于人文学科的教育逐渐“理学化”,通常也只是注重业务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社会公德、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很多大学,特别理工科大学或者是理工科学生都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如学生因成绩、情感问题自杀,又如清华学生在动物园用硫酸泼狗熊事件等。所以建设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1、理工科学生专业素质的特点。理工科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都特别严格严谨,但人文学科的知识和修养几乎都停留在高中阶段。而且由于我国理工科的专业划分很细,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严重欠缺。很多时候,理工科学生能够很熟练的做实验,确很难写出一篇实验报告。其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与其学位相适应。 2、理工科学校校园环境的特点。理工科大学校园人文气氛不浓,所以很难对人文精神进行自我培养。以至于在思想上存在偏见,认为人文学科不算科学。同时,人文学科的很多标准不能直观的显现出来,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在教学方面很难做到统一标准,对于坚持以实践出统一标准的理工科学校来说,很难将思维发散的教学风格带入课堂。

第三届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 (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 特等奖(1项) 历史学(1项) 《中国通史》(多卷本)著作白寿彝总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月 一等奖(47项) 马克思主义(1项) 《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 究》著作丁俊萍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月 哲学(2项) 《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 与百家争鸣》著作白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年9月 《罗国杰文集》著作罗国杰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月 逻辑学(1项) 《基于开放世界预设的逻辑》 系列 论文鞠实儿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 年11期等 宗教学(1项) 《中国宗教通史》著作牟钟鉴、张践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语言学(1项)

《汉语方言大词典》著作许宝华等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4月 中国文学(7项)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著作陈平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月 《中国审美文化史》著作陈炎主编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10月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著作范伯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月 《中国散文史》著作郭预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月 《西方美学通史》著作蒋孔阳朱立元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2月 《全元戏曲》著作王季思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2月 《抱朴子外篇校笺》著作杨明照著中华书局1997年10月 外国文学(空缺) 艺术学(2项) 《电影编剧学》著作汪流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6月 《福建传统音乐》著作王耀华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8月 历史学(5项) 《<水经注>校释》著作陈桥驿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类标准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类标准 (试行) 一、为了促进和繁荣我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客观记录、合理评价我校人文社科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二、凡以高校名义发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类成果全部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范围。 三、本办法根据研究成果出版发表的刊物类型、出版机构的学术影响力、采纳机构的级别,将研究成果划分为A、B、C、D四个类别,并根据发布机构公布的期刊目录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四、成果分类标准: A类成果: 1、《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会议索引》(ISSHP)收录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均简称:CSSCI)收录期刊中按学科分类排名在前20%的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中排名在前10%的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3、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1/2以上(或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

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含译著、教材、软件); 6、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省部级人文社科二等奖以上奖励的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的成果。 7、学校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研究认为达到A类成果水平的其他研究成果。 B类成果: 1、CSSCI收录期刊中按学科分类排名在21-50%的期刊和CSSCI 收录期刊中排名在11-30%的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字数超过3000字以上); 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4、《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摘编的学术论文; 5、国家“百佳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含译著、教材、软件)。 C类成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9.01.22 •【文号】教社科厅函〔2019〕1号 •【施行日期】2019.01.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社科厅函〔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简称《成果奖实施办法》,见附件),我部决定启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 (一)受理成果范围 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4.哲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 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人口学;17.民族学与文化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教育学;21.体育学;22.统计学;23.心理学;24.管理学;25.港澳台问题研究;26.国际问题研究;27.交叉学科。 (二)奖项设置和名额 本届评奖的奖项分为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简称青年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奖不分等级,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奖励名额总计1500项左右。各学科的奖励名额,结合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需要,依据该学科申报数占所有学科申报总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二、申报资格与要求 本届评奖参评成果范围是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2.论文;3.咨询服务报告;4.普及读物。具体申报资格与要求,详见《成果奖实施办法》第十条的有关规定。 三、申报单位和申报限额

浅谈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 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以人为本思想逐 渐成为现代管理理念中最重要、最具实践意义和最能被广泛接受的观念。本文通 过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人文社科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越来越重视,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 展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在现代经济中,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科研项目的 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长远利益与生存空间,如何 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及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学术界共同 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社会对人 才需求也在增加。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研发、教学改革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不可或缺 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科创类教育投资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其 发展壮大。此外,政府为促进科创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关系建设,提供大 量资金保障,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服务平台也为高校开展横向科研提供了 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以及 项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导致科创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出现各种矛盾冲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 提出对策建议。 二、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概述

横向科研项目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它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实现双赢。从组织结构上看:由政府、学校和市场组成。在管理方面,一是明确政府对学术 型高校进行投资时,应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原则。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创新驱动理念下的创新实践活动。三是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团队建设及科研成果 转化。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政府和企业都应发挥主导作用,以 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具体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以合同、 协议等形式进行约束。 三、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是指对课题组的团队成员进行科学、全面和系统的指导与 培训,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学科建设,从而实现学术成果转化为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缺乏有效沟通。导致项目组成员在学术上出现分歧,从而影响了研究 工作效率。 (二)虽然项目已经开始实施但进展并不明显,由于横向项目的经验不足导 致的结果偏差较大,因为时间有限等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使得科研人员 产生消极情绪或消极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与项目组成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 素质有密切联系。 (三)科研人员对课题理解不够全面。对问题分析不到位等原因都会造成建 设滞后现象发生或拖延进度。甚至是失败的情况都会发生,同时由于项目组内部 缺少有效管理和监督机制,也使得课题组成员在完成课题时缺乏主动性。 (四)科研人员对课题研究的重视度不够。项目组成员在参与过程中缺乏主 动性,会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展。 (一)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介绍 该科研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横向科技学院的学生、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这些 人员在项目完成后都会进行一些相关工作,如对学术问题发表意见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 文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下文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篇1 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摘要】:^p :本文基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现状,结合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在随后的研究中,对科研量化评价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p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表现在高校方面,就是科研工作的创新,科研成果的创新。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科研活动数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质量还有待改进。20________0年以后,科研工作日

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学者也就科研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传统的世俗理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对自然科学科研工作的研究相对来说翔实很多,可信性也高一些;而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本身研究难度要大一些,数据的可信性也不高,关注程度明显低很多,仅存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而人文社会科学却又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实质体现。基于以上这些,本文着重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评价,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在科技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我国科技活动的主力军之一,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和产出的研究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很大,整体状态比较落后。 (1)纵向比较。一方面社会上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人力与资金上的投入相对较少。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从投入情况看, 20________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科人员共55176人,人文社会科研经费共963.11百万元,而自然科技人员共175405人,是社科人员的3.18倍,自然科研经费为18276.43百万元(不含科研人员工资),是人文社会科研经费的18.98倍。另一

第九届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

第九届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 第九届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是一项重要的荣誉,旨在表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人员。这项奖项的评选,不仅是对个人的认可和鼓励,更是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首先,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评选,对于激励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社会,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学科交叉和融合的需求,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等。而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设立,通过对杰出成果的评选,为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树立了榜样,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开展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其次,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评选,有助于提升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声誉。中国的高等院校拥有雄厚的人文社科研究基础,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国际上,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待提升。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发起和评选,不仅能够集中展示优秀成果,促使

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和参与此领域的研究,也能够弘扬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 此外,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评选,对于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而人文社科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评选,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通过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综上所述,第九届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评选,对于推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积极影响。评选活动的举办,激发了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提升了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同时,这一评选活动也为高等院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使命提供了引领和支持。希望随着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不断举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够蓬勃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4.11.26 •【文号】教社政函[2004]49号 •【施行日期】2004.11.2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教社政函[2004]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其他有关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校: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我部于今年5月至9月对2000年批准的第二、三批88个重点研究基地进行了评估,现将其中81个通过合格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予以公布: 一、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 1.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3.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4.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5.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6.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7.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 8.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10.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1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12.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1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14.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15.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二、合格的重点研究基地 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3.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4.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5.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6.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7.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8.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9.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0.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1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1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历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情况分析

历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情况分析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 “优秀成果奖”简介 (1) 1.2 问题的提出 (1) 1.3 研究背景 (2) 1.4 研究意义 (2) 1.5 研究状况 (3) 1.5.1 “优秀成果奖”研究现状 (3) 1.5.2 “优秀成果奖”计量分析研究现状 (4) 1.6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1.6.1 研究对象 (4) 1.6.2 研究方法 (5) 1.7 创新点 (5) 第2章“优秀成果奖”研究分析 (6) 2.1 届次分布情况分析 (6) 2.1.1 总体变化情况分析 (6) 2.1.2 不同等级获奖数量变化情况分析 (8) 2.2 学科分布情况 (9) 2.2.1 不同学科奖项数量分析 (10) 2.2.2 不同学科奖项数量占比变化分析 (10) 2.2.3 学科精品化程度分析 (11) 2.2.4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科分析 (12) 2.3 高校分布情况 (15) 2.3.1 高校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15) 2.3.2 高校历届获奖情况变化统计分析 (16) 2.4 地理分布情况 (17) 2.4.1 不同省份获奖数量情况分析 (17) 2.4.2 不同省份获奖数量变化情况分析 (18)

2.5 作者情况分析 (19) 2.5.1 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19) 2.5.2 作者分布情况分析 (20) 2.6 奖项设置分析 (22) 2.7 学术国际化研究分析 (25) 2.8 期刊、出版社情况分析 (26) 2.9 河北省“优秀成果奖”情况分析 (29) 第3章从“优秀成果奖”获奖情况看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态势(31) 3.1 学科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31) 3.2 学科发展呈现国际化 (31) 3.3 学科发展依旧不均衡 (31) 3.4 合作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形式 (32) 3.5 著作奖依旧是主要奖项 (32) 3.6 高校获奖数量两极化趋势或将继续增强 (32) 第4章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33) 4.1 提高中西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 (33) 4.2 促进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协调发展 (33) 4.3 促进小众学科发展 (33) 4.4 加强学术人才队伍建设 (34) 4.5 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国际化 (34) 第5章结语与展望 (35)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9) 附录 (40) 第1章引言 第1章引言 1.1 “优秀成果奖”简介 为表彰奖励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学者取得的突出成绩,教育部于1995年设立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办法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办法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规范对各文科单位和教师的科研考核,根据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第三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的总体思路是:放宽考核期限,规范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程序,强化考核激励。学校对各文科单位的科研考核实行绩分总量考核,不以教师个人为考核对象。 第四条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考核按照以单位为对象,三年一考核的办法进行。对各文科单位的考核,以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为依据。 第五条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考核对象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各院、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直属学校的实体文科科研单位。 第六条术语解释

(1)学术著作(专著、主编或译著,不含教材和论文集),每10万字记3分; (2)由国外出版公司出版的外文学术著作,每10万字记6分;由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外文学术著作,每10万字记4分。 第九条学术集刊、学术会议、应用成果、获奖成果等不纳入任务考核指标,但在年终进行绩分核算时,可折算绩分,抵充完成科研任务的绩分。 1.学术集刊 主编专题学术集刊,每10万字记1分。 2. 学术会议(须在社科部履行正常申报、备案程序) (1)在境外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每场记5分; (2)在境内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每场记3分; (3)主办国内学术会议,每场记2分; 3.应用成果(需要有效采纳证明) (1)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的应用成果,每篇记8分;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应用成果每篇记15分; (2)被省级党政部门采纳的应用成果,每篇记5分;被地市级党政部门采纳的应用成果,每篇记3分; (3)被企事业单位采纳,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成果,每篇记3分。 4.获奖成果 (1)科研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

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 1. 概述 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是由教育部主办的一项重要奖项,旨 在表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该 奖项不仅对于激励学者们在人文社科领域深耕细作、探索创新起到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深度探讨 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公示内容是一个涵盖丰富多样的学 术成果,包括人文、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反 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这些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就。在评选 这些成果时,评委会不仅考察了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还对成果 的实用性和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都体现了评选的深 度和广度。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深度解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 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3. 文章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 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的公示是我们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窗口。通过获取相关材料,详细了解这 些学术成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前沿动 态和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成果的公示不仅可以激励更多的学 者们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高校在人

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个人认为,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值得赞扬的。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了学者们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杰出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社科研究的机会。我相信,随着这些学者们的不断努力,我国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以上就是对于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的深度和广度的全面评估,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帮助。第九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所展示的学术成果,涉及了广泛的人文、社会、教育领域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涵盖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在评选这些成果时,评委会不仅关注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还对成果的实用性和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体现了评选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从人文社科领域的角度来看,这些学术成果涉及了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一些研究成果可能涉及语言的演变、语言结构、语言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学领域,研究成果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流派的研究、文学批评等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高等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鼓励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三年评选一次,包括下列奖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人文社会科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奖(人文社会科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研究报告奖(人文社会科学)。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播普及,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普及奖(人文社会科学)。 所有奖项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四条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学部召集人和教育部有关司局、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奖励委员会负责审定评奖方案、聘请评审委员会专家、拟定获奖名单和奖励等级等。 第五条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专家应根据申报项目的学科分布等具体情况,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学术造诣高、学风优良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六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由奖励委员会授权负责评奖组织等具体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组织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均可按要求推荐申报。申报者资格为:成果公开出版、发表或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交研究咨询报告期间,正式人事关系在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第八条推荐申报成果包括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以及普及类成果(教材、教辅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 第九条申报人应按规定填写申请表,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须真实可靠,符合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地方院校和其他部委院校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限额推荐申报。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后,在规定日期内集中向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人文、社科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人文、社科类) 统计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2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录 一、总说明 (3) 二、报表目录 (5) 三、统计表式、主要指标解释和填表说明 (一)人文、社会科学活动人员情况表(教社科年报1表) (9) (二)人文、社会科学R&D人员情况表(教社科年报2表) (11) (三)人文、社会科学R&D经费情况表(教社科年报3表) (15) (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一览表(教社科年报4表) (18) (五)人文、社会科学R&D课题情况表(教社科年报5-1表) (20) (六)人文、社会科学R&D课题情况表(教社科年报5-2表) (22) (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情况表(教社科年报6-1表) (24) (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情况表(教社科年报6-2表) (26) (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教社科年报7-1表) (28) (十)人文、社会科学专利情况表(教社科年报7-2表) (30) (十一)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情况表(教社科年报8表) (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