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历史的学科。在

地质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与术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一些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1. 地球构造与地层:地球由不同的岩石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

外部由地壳构成,分为陆壳和洋壳。地表下是地幔,由具有高温高压的岩石构成。最内层是地核,由铁和镍组成。

2.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的学科。包括地质构造、地球表面和

内部地壳的变形与运动。研究内容包括地震、断层、山脉、火山和地壳板块运动等。

3.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地球上的岩石可

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岩石学家通过研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来了解地球历史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4.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学科。矿物是组成岩

石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矿物学家通过研究矿物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5. 地球历史与地质时代:地球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每个时代都具有

特定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地质时代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和岩石的形成。通过研究地质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6. 地质调查与地质图:地质调查是指对地质现象和地壳构造进行系统观测、记

录和分析的工作。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地质图是地质调查结果的图形表现,用来描述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和地层关系等。

7.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学科。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地震波、电磁波和重力的特性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地球物理学对于勘探矿产资源和解释地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8. 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流动和贮存的学科。水文地质学家通过研

究地下水位、水文循环和地下水质量来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9. 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的发生机制和

防治措施的学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灾害的成因和预测方法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10. 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环境地质

学家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结起来,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岩石、矿物、地质

历史、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地质灾害与防治以及环境地质学等领域。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术语对于深入理解地质学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为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 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 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 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 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 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 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 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 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 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 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9.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是陆源碎屑沉积物经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分 布甚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25%按碎屑粒度可以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20.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21.河流二元结构:在河流相的解剖面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 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故又称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科学领域,涉及到许多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1. 地球结构:地球由多个不同的层次组成。最外层是地壳,它的厚度相对较薄。然后是地幔,其厚度约占地球半径的70%。最内层是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用于描述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跨度。它 将地球历史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时代、纪、期和世。最长的时代是宙,最短的是年代。 3. 地质力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构造变形的原因和过程。它涉及到 地质应力、变形机制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理论。 4.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描述地球上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和风化过程的循 环系统。该循环涉及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等。 5. 地球演化:地球演化是研究地球过去的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 进化的理论。它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6. 沉积学:沉积学研究岩石在地球表面沉积和堆积的过程。它探讨了沉积物的 来源、运输、沉积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理论。 7.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构造和构造变形。它探讨了地质 构造的形成机制、构造运动的类型和构造板块的运动等。 8.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它使用物理 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电学等。 9.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上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地质学研究地质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勘探开采方法。

10. 地球环境:地质学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它探讨了地球的气候、海洋、大气和地表水等环境因素,以及它们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地质学是一门深入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研究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为人类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历史的学科。在 地质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与术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一些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1. 地球构造与地层:地球由不同的岩石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 外部由地壳构成,分为陆壳和洋壳。地表下是地幔,由具有高温高压的岩石构成。最内层是地核,由铁和镍组成。 2.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的学科。包括地质构造、地球表面和 内部地壳的变形与运动。研究内容包括地震、断层、山脉、火山和地壳板块运动等。 3.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地球上的岩石可 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岩石学家通过研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来了解地球历史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4.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学科。矿物是组成岩 石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矿物学家通过研究矿物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5. 地球历史与地质时代:地球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每个时代都具有 特定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地质时代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和岩石的形成。通过研究地质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6. 地质调查与地质图:地质调查是指对地质现象和地壳构造进行系统观测、记 录和分析的工作。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地质图是地质调查结果的图形表现,用来描述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和地层关系等。

7.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学科。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地震波、电磁波和重力的特性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地球物理学对于勘探矿产资源和解释地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8. 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流动和贮存的学科。水文地质学家通过研 究地下水位、水文循环和地下水质量来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9. 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的发生机制和 防治措施的学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灾害的成因和预测方法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10. 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环境地质 学家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结起来,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岩石、矿物、地质 历史、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地质灾害与防治以及环境地质学等领域。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术语对于深入理解地质学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为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

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绪论-1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包括静力地质学、动 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 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 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 地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 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绪论-2 1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 或海拔。 3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3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4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 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 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4同质多象:外界条件(温度、压力、浓度、pH值)影响组成矿物的质点之间的排列方式,因此化学成分相同的矿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 的矿物现象。 5类质同象:针对晶体矿物而言,矿物晶体质点被类似其它质点(半径和电价接近)代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在恒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地温级度: 是温度每升高1°C,地层所需要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1℃。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的不同而在垂向上显示的成层性质。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 地层层序律:是指在岩层形成后,如未受到强烈地壳运动影响而颠倒,那么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并保持近于水平状态的现象。简单地讲:未经构造变动而倒转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古生物化石或其组合形态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就越老,反之越新。 地层切割律:指岩层、侵入体、断层之间的穿插和切割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组: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夹又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

地质

地质学 ?地质学概念:地质学(geology)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 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质的概念: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 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 外部的大气。固体地球包括最外层的地壳、中间的地幔及地核三个主要的层圈。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主要包括: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地质学分支分科有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矿床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注:地貌学属于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矿物与岩石 1.矿物的概念:矿物是指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由一定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 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并不是说矿物都是化学中的纯净物。 【补充——矿物的特征】: (1)由天然产生,有序结构,且是固体; (2)自然界的所有晶体都是矿物(绝大部分分布于地壳中); (3)化学成分基本稳定,但会有杂质; (4)分为自然元素矿物(Au、Cu、金刚石、石墨等)(含量少);分子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三种);复杂分子团矿物; (5)具有同质多象,多质同象的现象(质:化学成分;象:晶体排列方式); (6)按成分可分为五类矿物:○1自然元素(如:Au、金刚石等);○2硫化物(如:FeS2等);○3卤化物;○4氧化物(石英等);○5含氧化物(如:硫酸盐等)。2.岩石的概念:造岩矿物按照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是固态矿物 或矿物的混合物,成分不相对单一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3.矿石的概念:含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凡是地壳中的矿物自然集合体, 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其他矿物产品者,称为矿石。 【补充】:(1)分类:一般分为贫矿石、普通矿石和富矿石。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绪论部分 地质学 1.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及其演化历史。当前,它的研究重点是地球的固体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2.研究对象:地球。 3.地质学的形成是人类对地球矿产资源需求及对地球奥秘探究的结果。地质学是随着人类社会需求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地质学的诞生。 ○1收集前人资料和观察地质现象,野外调查(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5.研究方法: ○2资料及样品的分析、检验 ○3推理和模式的简历及验证 ○4进行理论研究:将今论古和以古示今:杨伦版P5,夏邦栋版P3。(重点) 地球的基本知识 ○1概念: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圈层,星际空间和地面之间。 ○2大气降温率:平均每上升1KM 大气温度降低6度,称为大气降温率 大气圈 ○3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是由于不同的纬度地面和不同的高度的大气空间因接受太阳辐射 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综合对流综合现象。 地球的外部圈层 ○4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 水圈:分布于地球表层相互连通的水闭合圈 生物圈:生物及有生命活动的地球表层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球的表面形态 陆地 :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各自特征,下同) 海底:大路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地球的物理性质:(略)地温梯度: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1宇宙地质依据:宇宙物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通过对陨石的研究可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地质学依据:通过研究出露的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和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帮助人类认识底下的物质状态及环境 划分依据 ○3地球物理学依据:地震波按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面波和体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地 震波速的变化意味着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的变化。据实测地内有两个明显的波速不连续面,第一个界面出现 在5—60KM 处,大陆平均33KM ,大洋平均为11—12KM ,这个界面成为“莫霍面”,第二个界面出现在2885KM (近似2900KM )深处,称为“古登堡面” 硅铝层(花岗岩质层) 地壳圈 ————————康拉德面(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不连续面) 硅镁层(玄武岩质层) ————————莫霍面(平均约33KM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B 层) 布伦方案 上地幔(B 、C 层) 圈层划分 地幔圈 (七层三圈 下地幔(D 层) 两个界面) ————————古登堡面(约2900KM ,S 波终止,P 波急速降低) 外核(E 层) 地核圈 过渡层(F 层) 内核(G 层) 地球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的 划 分

地质学重点

1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级其成因的学问。 2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3将今论古: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4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的元素或无人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 5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6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7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8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9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10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11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2同化作用:指岩浆融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即巨量高温熔融体融化周围规模较小的先存低温物体 13鲍温反应系列:简称反应系列。岩浆在结晶作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发生反应,鲍温反应系列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随着温度降低,反应继续进行,便有规律的产生一系列的矿物,称反应系列 14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15水圈:地表水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层圈16生物圈: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17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18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定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19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20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地质体形成 21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 22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23生物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24切割律: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25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26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机械运动 27地质构造:使地质体原有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作用 28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 29断层: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移位者 30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31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32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 33大陆漂移:原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地质学基本概念与术语解析

地质学基本概念与术语解析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历史演化和动态过程的科学。它探索了地球形成的历史、岩石和矿物的形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运动、以及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等。本文将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1. 岩石: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合而成。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由熔融状态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物质在地表沉积、压实形成)和变质岩(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改变形态而成)。 2. 矿物:地壳中的天然化合物或元素结晶体,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特征。矿物是岩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3.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厚度约为35-70千米。地壳由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包括基性岩、酸性岩和中性岩等。 4.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幔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地核则为地球的中心部分,被认为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5. 地震:地壳内部岩石断裂造成的地面振动现象。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 6. 深部地质学:研究地壳以及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结构和过程的学科。深部地质学探索地球的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等现象,为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7. 地质年代:地质学按照时间分为不同的年代。在每个地质年代,地球上发生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都有独特的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

8.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表面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学科。构造地质学关注地球板 块的运动、地壳变形、地震活动等现象。 9. 地质灾害:由地质过程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的灾害事件。地质 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10.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调查和探测手段,对地壳中的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等 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地质勘探是找寻地球内部资源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11. 地质力学:研究地质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的变形和破裂行为的学科。地质力 学是深入了解岩石和地壳变形机制的关键,对于预测地质灾害和地质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12. 地表地质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地质材料的学科。地表地质学关 注地貌、河流、湖泊等地表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以上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通过掌 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阐述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深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资源勘探等领域。地质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解析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解析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岩石、地壳演化以及地质过程的科学。它涉及许多 基本概念和术语,这些概念和术语是理解地质学的基石。在本文中,我将解析地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核心概念。 1. 地质学的定义和目的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变过程以及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地球上固体物质的组成、构造和演化过程,从而揭示地球的起源、发展以及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为资源勘探与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2. 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岩石是地球表层的基本构成单位,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可根据岩石的结晶程度和矿物组成进一步细分为:深成岩、火山岩和侵入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体等沉积物在地表沉积和堆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原有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 3. 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和地质构造构成。地壳的构造包括 地壳的厚度和地壳的構造型態。板块运动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岩石板块在地幔上漂浮,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移动和变形。这种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4. 地质时间尺度和地层学 地质时间尺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时间划分方式。地质学家根据不同时期的岩石 堆积和地质事件的变化来划分地质年代。地层学是研究地层的科学,地层是地球的地质历史的记录,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

5. 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热活动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外核和内核 组成,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幔是在地核和地壳之间的较厚的岩石层,包含了大部分地球的体积。地幔的上部被称为软流圈,是地球板块运动发生的地方。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薄板,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一般为30-50千米,而海洋地壳的厚度一般只有5-7千米。 6. 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地震活动 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形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 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震活动是地壳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现象。地震是地球内部因板块运动而产生的地壳震动,通常由断层运动引起,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解析。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与演化,从而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地质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我们认识地球、保护地球资源和预防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理论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理论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的科学。在 地质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本文将就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和解释。 1. 岩石循环理论 岩石循环理论是地质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地球上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和侵位等过程。该理论认为岩石可以通过矿物质的化学反应、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以及熔融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并通过构造作用在地壳中分布、运动和改变。岩石循环理论对于研究地球物质的起源、构造运动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地壳构造理论 地壳构造理论研究地球表面变形和构造运动的规律,揭示了地球表面的地震、 火山和山脉等现象的形成原因。该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构造力和热力学过程的控制,如板块构造理论即是地壳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构造理论的发展对于揭示地球的动力学过程、构造运动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3. 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是研究地球内部组成和性质的一种理论模型,它是地质学研 究的基础。目前广泛接受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认为地球由固态地壳、流体态地幔和固态地核组成。其中,地球内部最外层的固态地壳构成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位于地幔之下。通过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如地壳的化学组成和地幔的流体运动等。 4. 地球年龄和地质时间尺度

地球年龄是指地球从形成至今的时间长度。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地质学中的 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科学家们估计地球年龄约为45亿年左右。地质时间尺度是 将地球历史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演化的时间序列。地质时间尺度包括了宙代、期、世、统等不同的时间划分单位,用来标示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的时间顺序。 5. 地球的动力学过程 地球的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等现象,它们是地球内部的 热力学和力学过程在地表的表现形式。构造运动指的是地球表面岩石体的形变和运动,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等。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的喷发和冷却形成的地形和岩石,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移和释放的结果。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构造运动和自然灾害具有关键意义。 综上所述,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理论包括岩石循环理论、地壳构造理论、地 球内部结构模型、地球年龄和地质时间尺度以及地球的动力学过程等。这些概念和理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为地质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地质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为自然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预防、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地质学概念

岩层(bed):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层状火山岩和浅变质的层状岩石。 地层(stratum):把在地质历史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地层。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大的构造变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会保留下来,且大部分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同时都是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叠置律)(superposition law)。 地层划分:将一地区地质剖面中的岩石,按上下叠置关系划分成不同时期的地 层,确定其相对年代的早晚。 古生物: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 化石(fossil):古生物遗体和遗迹可保存在沉积岩层中,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 所充填或交代(石化),形成化石。 在时代较老的岩石中保存的生物化石相对较低级,而在时代较新的岩石中保存的生物化石相对较高级;利用古生物(化石)这种特征,对不同地区进行划分对比,建立地层顺序和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以及地质演化阶段的方法称生物演化律矿物(mineral):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自然产出的固态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是元素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晶体(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重复排列,具有一定结晶格架 排列方式而形成的固体矿物,称为结晶体(晶体) 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为结晶习性 矿床: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天然产出的、能满足目前工业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 的集合体及岩石的区段(或地质体) 矿床分类:按成因类型: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按工业类型划分:黑色金属矿床、有色金属矿床、可燃有机岩类矿床等 实用类型划分:如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能源矿床、建材矿床、宝石和贵金属矿床等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组成和结构的科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地质学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一些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领域的知识。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由多个圈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地壳是地球最上层的地表,厚度约为5到70千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千米,占据地球体积的84%。外核是地球的液态外层,厚度约为2200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直径约为1220千米,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球的物质构成 地球的物质构成包括岩石、水和大气。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物质,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成分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水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等。大气是包裹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地质历史

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经历了多个时期和阶段。在太古代时期,地球表面开始形成陆地和海洋。元古代时期出现了大型生物,例如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古生代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经历了多次生物灭绝和演变,包括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中生代是恐龙时代的末期,新生代则是人类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和生物迁徙事件。 地质现状 地球的地理景观和资源分布是由于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球表面有许多自然地理现象,例如山脉、河流、湖泊、峡谷和盆地等。这些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侵蚀和沉积作用等多种地质过程的综合作用。此外,地球表面还分布着多种矿产资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这些资源的形成与地球历史中多个时期的地质作用有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海啸等。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滑坡是指由于降雨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土体或岩体滑落现象。泥石流是指由于暴雨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泥沙和石块混合的流动现象。海啸是指由于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浪现象。 地质科技

地质学的重要概念与术语解析

地质学的重要概念与术语解析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发展和演化的科学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概念和术语。在本文中,我们将解析一些地质学的重要概念与术语,以增加对地球内外部分作用力和地质过程的理解。 1.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 岩石与矿物: 岩石是地球的基本构成单元,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矿物是地质学中的基本单位,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3. 地质时间尺度: 地质时间尺度用于描述地质事件和过程的时间范围和顺序。地质时间尺度分为相对时间尺度和绝对时间尺度。相对时间尺度通过地层的堆积顺序和化石的时代分布来确定地质事件的顺序。绝对时间尺度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测定岩石和化石的绝对年龄。 4. 地球的构造板块: 地球的外部被划分为若干大型的构造板块,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构造板块的相对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5. 地质过程: 地质过程包括地壳的岩石圈运动、岩石的生成和变质、火山活动、地震运动、侵蚀和风化等。这些过程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特征。

6.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或外部的力量和过程导致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沉降等。 7.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地球化学是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变化的学科。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8. 地质资源与环境: 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和地表上的水资源、土壤和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9. 地球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和地质过程的综合学科,包括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和行星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了对地球的理解。 10. 地震学与地质灾害预测: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和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学科。地震学的发展可以帮助提前预测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有着广泛的概念和术语。通过对地质学重要概念与术语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外部分作用力和地质过程的运作机制,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地质工作术语

地质工作术语 地质工作术语 地质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演化和资源等方面的科学。在进行地质工作时,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术语来描述和记录各种现象 和数据。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工作术语。 一、岩石分类 1.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深部地幔或地壳中的岩浆在经历了冷却和凝固过程后形成的。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类。 2.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旧有的固体物质在水或风力等自然力作用下沉积而形成的 新的固体物质。根据其沉积环境不同,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 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3.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存在的火山、沉积或深成岩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根据其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动态变质和静态变质两类。 二、构造学术语 1.构造 构造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常见的构造有山脉、盆地、断层、褶皱等。 2.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质运动中发生的断裂现象,通常伴随着岩石位移。根据其位移方向不同,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三类。 3.褶皱 褶皱是指岩石在地质运动中发生的弯曲变形现象。根据其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对称褶皱和非对称褶皱两类。 三、测量术语

1.坐标系 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空间位置的一种数学工具。在地质测量中,常用笛 卡尔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两种。 2.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一个点位于东西方向上的位置,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进行度量;纬度是指一个点位于南北方向上的位置,以赤道为基准进行度量。 3.高程 高程是指一个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地质测量中,常用 水准仪或GPS等工具进行测量。 四、地质年代学术语 1.绝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某一地质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测定等方法进行确定。

公路工程地质 地质学术语

公路工程地质地质学术语 1工程地质学: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 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 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 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 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 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 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13断裂构造: 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

【高中地理】100个地质名词解释,全部是考试常用术语!

【高中地理】100个地质名词解释,全部是考试常用术语!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

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6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7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8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9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 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 4同质多象:外界条件(温度、压力、浓度、pH值)影响组成矿物的质点之间的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分解

构造地质学 第一章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 一、面状结构产状要素 1、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走向。 2、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平面向下 倾斜的方位即倾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走向线斜交时,剖面与岩层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 5、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叫视倾角:公式 二、线状结构产状要素 1、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该直线 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2、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的锐角。 3、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所夹锐角叫此线在那个 平面的侧伏角。 4、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如24° N。 三、水平岩层基本特征: 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标高。 4、岩层出露宽度是顶、底面出露线间的水平距,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四、倾斜岩层基本特征: 1、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2、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定义) 3、岩层厚度指岩层的两个平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视厚度是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 或在与岩层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之间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厚度 4、露头界线用“ V ”字型法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